期刊文献+
共找到87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control of Some Food-Borne Pathogenic Bacteria by Bacteriophage 被引量:1
1
作者 S. Kalkan E. UEnal Z. Erginkaya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1年第4期237-244,共8页
关键词 生物控制剂 噬菌体 食源性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H7 商业化生产 安全食品 防护系统 病原细菌
下载PDF
Effect of Soil Amendments on Soil Borne Pathogens of French Bean (Phaseolus vulgaris L,) in Organic Farming System in Manipur
2
作者 G. K. N. Chhetry H. C. Mangang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 2011年第1X期68-72,共5页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病原体 法国豆 农业系统 传染 水稻纹枯病 菜豆 农业气候条件
下载PDF
Antimicrobial Activity of Wild Plant Seed Extracts against Human Bacterial and Plant Fungal Pathogens
3
作者 Valentina I. Pushkareva Marina P. Slezina +5 位作者 Tatyana V. Korostyleva Larisa A. Shcherbakova Ekaterina A. Istomina Svetlana A. Ermolaeva Olga A. Ogarkova Tatyana I. Odintsova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7期1572-1592,共21页
Five wild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families (Chenopodium album, Plantago major, Elytrigia elongata, Filipendula ulmaria and Nigella sativa) widely spread in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former USSR were eval... Five wild plant species belonging to different families (Chenopodium album, Plantago major, Elytrigia elongata, Filipendula ulmaria and Nigella sativa) widely spread in Russian Federation and the former USSR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inhibit growth of two important human food-borne pathogens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and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 EGD-e) and eight plant pathogens (Alternaria alternata, Alternaria tenuissima, Bipolaris sorokiniana, Stagonospora nodorum, Fusarium solani, Fusarium oxysporum, Fusarium culmorum and Phytophtora infestans). To isolate biologically active compounds from seeds, a step-wise procedure including extraction with hexane, ethyl acetate, ethanol, and 10% acetic acid followed by reversed-phase HPLC was developed. Using disc-diffusion assay,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E. coli O157:H7 was observed with extracts from F. ulmaria (hexane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s and the unbound RP-HPLC fraction) and P. major (ethyl acetate extract and the unbound RP-HPLC fraction);E. elongate (the unbound RP-HPLC fraction) was less active. The extracts from P. major and E. elongate (the unbound RP-HPLC fractions) were equally highly active against L. monocytogenes, while those of F. ulmaria (the unbound RP-HPLC fraction) and N. sativa (hexane and ethyl acetate extracts) were less active against this pathogen. The dynamics of L. monocytogenes EGD-е and E. coli O157:H7 growth in the presence of two most potent extracts (RP-HPLC-unbound fractions of P. major and E. elongate and the hexane extract of F. ulmaria) was stud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NT Extract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HUMAN food-borne pathogens ANTIFUNGAL ACTIVITY PLANT pathogenIC Fungi
下载PDF
4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其在乳品检测中的应用
4
作者 王珊 高辉明 +3 位作者 王雁伟 周思思 庞艳荣 艾鹏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52,共6页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食源性致病菌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引起食物中毒和诱发疾病的有害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为了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效对策之一是对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安全检测。本研究采用一种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法(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PCR)快速检测乳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结果表明,选取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prfA基因、蜡样芽胞杆菌gyrB基因、鼠伤寒沙门氏菌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 stx2A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4对引物,在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和退火温度58℃下,PCR扩增表现出良好的特异性,分别扩增出274、221、482、108 bp条带,无非特异性扩增,4种病原菌检出限达到10~100 CFU/mL;对17份人工染菌牛奶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结果与国标培养法完全一致。该研究结果为快速、高效、准确地检测出乳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蜡样芽胞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提供了一种实用方法,也为其他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食源性致病菌 检测
下载PDF
人工肝支持系统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共识
5
作者 胡玲利 莫丹 +6 位作者 李康花 张丽辉 汪明明 罗梦婷 陈冲 张志云 袁素娥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98-104,共7页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因部分患者为血源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感染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我国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策略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 人工肝支持系统(简称人工肝)是目前治疗肝衰竭的重要手段,因部分患者为血源性病原体携带者或感染者,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存在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我国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策略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性、一致性认识。为此,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湖南省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基于国家医院感染防控的相关法律、法规,参考国内外人工肝治疗及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防控现状,结合我国临床诊疗指南及最佳临床实践证据要求,经反复讨论、修改形成本共识。共识通过对人工肝治疗各环节的风险评估,制定规避风险的安全操作流程,主要包括人工肝室设置、制度管理要求、治疗过程基于患者及医护人员防控细则、暴露处理流程等25项专家共识内容,为人工肝相关血源性病原体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临床指导,规避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及院内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 血源性病原体 感染预防与控制 职业暴露 专家共识
下载PDF
蜱媒病原体及公共卫生安全风险
6
作者 王伟 周梦超 +1 位作者 路雅贤 侯志军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蜱虫(Tick)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传播种类繁多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这些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多为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蜱虫作为重要的虫媒媒介,种类达到近900种... 蜱虫(Tick)作为重要的病原体库,它们能够传播种类繁多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立克次氏体、螺旋体、衣原体、原虫等,这些病原体所导致的疾病多为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蜱虫作为重要的虫媒媒介,种类达到近900种。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总结蜱及蜱传疾病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蜱及蜱传疾病进行了分类和危害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病原体 公共卫生
下载PDF
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复配对土传病原微生物的联合毒力评价
7
作者 刘静怡 王晴 +4 位作者 方文生 李园 曹坳程 王秋霞 颜冬冬 《现代农药》 CAS 2024年第4期64-69,共6页
为筛选出更适合作物土传病害防治的高效农药品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间甲氧基苯甲酸与噻唑膦单剂及其复配对青枯雷尔氏菌、尖孢镰刀菌和根结线虫的毒力,并采用Wadley法对复配药剂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比混合物对... 为筛选出更适合作物土传病害防治的高效农药品种,在室内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间甲氧基苯甲酸与噻唑膦单剂及其复配对青枯雷尔氏菌、尖孢镰刀菌和根结线虫的毒力,并采用Wadley法对复配药剂的联合毒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复配比混合物对土传病原物的活性有所差异。间甲氧基苯甲酸与噻唑膦体积比为1∶1时,对青枯雷尔氏菌和南方根结线虫的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SR分别为1.67和1.83;而该体积比下对尖孢镰刀菌的SR同样最高,为1.16,表现为相加作用。间甲氧基苯甲酸和噻唑膦按体积比1∶1复配可用于防治土传病原微生物引起的植物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传病原物 噻唑膦 间甲氧基苯甲酸 农药复配 增效作用
下载PDF
连作根系分泌物加剧土传病害的机制和缓解措施研究进展
8
作者 游川 杨天杰 +4 位作者 周新刚 王孝芳 徐阳春 沈其荣 韦中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11,共11页
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论,连作体系中的根系分泌物必然在加剧土传病害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证据尚缺少系统总结。本文梳理了连作加剧土传病害发生的现象以及连作累积典型根系分泌物组分的案例。从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由土体向根际迁... 基于植物-土壤反馈理论,连作体系中的根系分泌物必然在加剧土传病害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证据尚缺少系统总结。本文梳理了连作加剧土传病害发生的现象以及连作累积典型根系分泌物组分的案例。从有利于土传病原菌由土体向根际迁移、增殖和致病(“利病”)、破坏根际有益微生物群落防线(“压益”)和毒害根系免疫系统(“自毒”)等三个方面,阐述连作根系分泌物中某些物质促进土传病原菌入侵的机制。从根系分泌物的角度阐述轮作、间作、套作、伴生和嫁接等多样性种植方式缓解连作土传病害的发生机制。提出鉴定“利病”、“压益”和“自毒”物质以及构建对应的消减技术途径,可为土传病害绿色高效综合防控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障碍 土传病原菌 根系分泌物 自毒物质 根际微生物
下载PDF
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的影响
9
作者 许改换 刘霞 +5 位作者 刀剑 邓琳梅 黄勋 杨俐 周昆燕 杨艳丽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47-53,共7页
采用人工接种、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植株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出苗率、株高、叶片SPAD值和薯块产量均不受土传病原菌胁迫的影响;土传病原菌胁迫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土... 采用人工接种、稀释平板计数法研究了马铃薯土传病原菌胁迫对其植株生长发育及其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出苗率、株高、叶片SPAD值和薯块产量均不受土传病原菌胁迫的影响;土传病原菌胁迫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发生率;马铃薯在整个生育期间的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总体上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总量表现为细菌>放线菌>真菌;疮痂病原菌胁迫可以显著提高马铃薯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数量;粉痂病原菌胁迫可以显著增加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青枯病原菌胁迫促进了根际土壤细菌数量的增长,而抑制了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增长;马铃薯疮痂病和粉痂病的发病率均与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土传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根际土壤 可培养微生物
下载PDF
弋江籽紫云英种带真菌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及分离鉴定
10
作者 徐秋蕊 郭海雅 +1 位作者 郑荣春 段廷玉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71-77,共7页
【目的】明确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带真菌区系及该真菌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结果】从弋江籽紫云英中共分离得到6属7种真菌,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目的】明确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种带真菌区系及该真菌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分离培养方法。【结果】从弋江籽紫云英中共分离得到6属7种真菌,分别为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近缘弯孢霉(Curvularia affinis)、膝曲弯孢菌(Curvu-laria geniculata)、雪霉微座孢(Microdochium nivale)、纸皮思霉(Pithomyces chartarum)和囊状匍柄霉(Stemphylium vesicarium)。所分离的种带真菌可不同程度的降低紫云英种子的发芽率,降低种子活力指数,影响生长。种带真菌降低紫云英种子发芽率1.69%~76.27%,降低种子发芽势16.00%~42.00%,活力指数降低2.25%~79.48%,均以膝曲弯孢菌影响最大,纸皮思霉影响最小(P<0.05);胚芽长降低1.06%~34.39%,胚根长降低3.49%~43.02%,出苗率降低15.79%~52.63%。【结论】种带真菌对紫云英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种子活力具有抑制作用,其中膝曲弯孢菌、雪霉微座孢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种带真菌 致病性
下载PDF
食品中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炳武 于泽 +5 位作者 闫兆伦 刘雨涵 侯嘉欣 刘晓倩 谢婧宜 刘晔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4年第1期303-313,共11页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 近年来,因食源性致病菌造成的食品中毒正在不断增加,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大肠杆菌(E.coli)O157∶H7由于其低感染剂量和高致病性等特点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因此精准快速的检测食品中的E.coli O157∶H7对食品安全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重要技术,为此本文对E.coli O157∶H7的常规检测方法、免疫学法、分子生物学法和其他方法进行论述,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整体比较,以期为有关工作者在选择检测方法或研发新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大肠杆菌O157∶H7 食品安全 检测方法
下载PDF
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蜱媒病原体感染调查
12
作者 王卓 吴琼 +7 位作者 黄潇杨 黄冠鹏 马悠馨 毛恩荣 冷国双 赵洪明 李兵 吴益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327,共5页
目的了解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蜱媒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吉林省集安、辽宁省宽甸林区采集的野鼠标本进行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ompA基因、查菲埃立克体(Ec)与粒细胞无形体(Ap)16S rRNA、新埃立克体(CNm)groEL基因、巴尔通体(B... 目的了解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蜱媒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对吉林省集安、辽宁省宽甸林区采集的野鼠标本进行斑点热立克次体(SFGR)ompA基因、查菲埃立克体(Ec)与粒细胞无形体(Ap)16S rRNA、新埃立克体(CNm)groEL基因、巴尔通体(Ba)rpoB基因、土拉弗菌(Ft)fopA基因检测。结果PCR检测鼠脾标本共132份,SFGR、Ec、Ap、CNm、Ba和Ft的阳性率分别为9.85%、12.88%、5.30%、3.79%、51.52%和6.06%,不同病原体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236,P=0.000),以Ba感染率最高,表明该地区野鼠Ba感染高度流行。不同鼠种对SFGR、Ec、Ap、CNm和Ft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Ba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P=0.010),以黑线姬鼠感染率最高。132份野鼠标本中,2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率为15.9%(21/132),以巴尔通体的复合感染形式居多(15/132);检测到3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2份。结论中朝边境地区野鼠中6种蜱媒病原体感染普遍,存在2~3种病原体的复合感染,说明存在多种蜱媒病原体感染风险,可能存在多种蜱媒传染病的混合自然疫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鼠 蜱媒病原体 复合感染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2017—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分析
13
作者 李茜茜 乌伊罕 曲琳 《生物加工过程》 CAS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了了解2017—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评估其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笔者于2017—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随机采集市售肉及肉制品,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GB 4789—2016... 为了了解2017—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肉及肉制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评估其存在的主要危害因素,笔者于2017—2020年在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随机采集市售肉及肉制品,依据《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GB 4789—2016和GB 4789.9—2014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含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和空肠弯曲菌检测。共采集餐饮服务、流通、养殖、屠宰环节肉及肉制品7 380份,检出378株阳性菌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5.12%,其中空肠弯曲菌污染率最高,检出率为22.85%,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次之,检出率为7.43%,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35%、3.55%和0.10%,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各类食品中致病菌总检出率介于0.21%~12.56%,其中,生禽肉检出率最高,熟肉制品最低。综上,内蒙古自治区市售肉及肉制品存在不同程度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且污染持续多年存在,相关部门应针对性地对污染率高的食品长期持续监测,加强生产源头和流通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切断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制品 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 污染状况 食品安全
下载PDF
腹腔注射攻毒建立蜱媒脑炎病毒感染BALB/c小鼠模型
14
作者 唐万达 彭浩然 +1 位作者 赵平 赵兰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攻毒途径建立蜱媒脑炎病毒(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和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特征。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感染病毒对照组、1×10^(3)空斑形成单位(PFU)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攻毒途径建立蜱媒脑炎病毒(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和病毒在小鼠体内的复制特征。方法将6周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未感染病毒对照组、1×10^(3)空斑形成单位(PFU)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10^(3)PFU的攻毒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1×10^(4)PFU TBEV感染组(以每只小鼠1×10^(4)PFU的攻毒剂量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感染症状、体重变化与生存情况。通过H-E染色观察小鼠脑、脾的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鼠脑、脾中TBEV蛋白的表达,采用空斑试验检测小鼠脑、脾中TBEV滴度的动态变化。结果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第6天出现弓背、后肢瘫痪等感染症状,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于感染后第7天出现上述症状。与未感染病毒对照组小鼠相比,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从第5天、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从第6天开始体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4)PFU TBEV感染组小鼠第7天开始死亡、第8天全部死亡,1×10^(3)PFU TBEV感染组小鼠第7天开始死亡、第9天全部死亡。H-E染色结果显示,TBEV感染后第5天、第7天小鼠大脑皮质仅出现少量神经元核固缩、深染,未观察到炎症细胞浸润;TBEV感染后第5天小鼠脾红髓轻度淤血、多见中性粒细胞,第7天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TBEV感染后第5天小鼠脑与脾少量表达TBEV蛋白,第7天TBEV蛋白表达量增加。1×10^(3)PFU TBEV感染第7天,小鼠脑内TBEV滴度高达(1.3±0.6)×10^(5)PFU/mL,而脾中TBEV滴度为(1.3±0.6)×10^(3)PFU/mL。结论经腹腔注射攻毒成功建立了TBEV感染BALB/c小鼠模型,TBEV可在小鼠体内增殖并具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媒脑炎病毒 BALB/C小鼠 腹腔注射 感染 致病性
下载PDF
蜱传病原体的危害及其与媒介蜱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崔濮凡 张永英 +3 位作者 钟翠红 石玉祥 孙鹏翔 王方方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101,共8页
蜱作为一大类传播媒介,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如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造成人和动物的无形体病和莱姆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然而,化学药物的滥用导致蜱及蜱传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抗蜱疫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需找到有效且绿色安... 蜱作为一大类传播媒介,可传播多种病原体,如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伯氏疏螺旋体,造成人和动物的无形体病和莱姆病,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然而,化学药物的滥用导致蜱及蜱传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而抗蜱疫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亟需找到有效且绿色安全的蜱和蜱传病的防控方法。一些病原体在传播过程中逐渐进化出特定机制,如调控蜱细胞凋亡、免疫逃避等促进其在蜱体内的生长发育;而蜱自身也产生了某些应对机制来抵御或协同传播病原体,如分泌外泌体小囊泡协同传播病毒,促进自身受感染细胞凋亡,分泌唾液蛋白调节宿主补体途径,形成肠道屏障等。本文对蜱传病原体的类型和危害、病原体经蜱唾液腺传播的相互作用机制以及蜱中肠屏障和肠道菌群与病原体增殖的相互关系共3个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为后续防控蜱和蜱传病及抗蜱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病原体 细胞凋亡 免疫逃避 外泌体 中肠屏障
下载PDF
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于莲琪 张本光 盛兆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85-190,共6页
蜱是专性吸血的医学节肢动物,是人和动物某些致病性病毒、细菌、原虫的传播媒介,蜱传疾病的流行和传播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山东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的沿海,濒临渤海和黄海,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地形多样,为蜱传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 蜱是专性吸血的医学节肢动物,是人和动物某些致病性病毒、细菌、原虫的传播媒介,蜱传疾病的流行和传播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山东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的沿海,濒临渤海和黄海,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地形多样,为蜱传疾病的发生提供了便利。就山东主要蜱种分布现状及蜱携病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山东地区现有蜱分布及蜱携病原研究资料。这些结果有助于为制定蜱及蜱传疾病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种 蜱传病原 山东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某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调查与防控探讨
17
作者 邱月秀 周明霞 +1 位作者 蔡磊 黄红玉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24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现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特点,探讨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暴露源、发生... 目的了解某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现状,分析其发生原因及特点,探讨减少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专科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医务人员上报的血源性职业暴露资料,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暴露源、发生场所及随访情况等。结果共发生114例血源性职业暴露,2022年实施干预后血源性职业暴露例次率为1.45%,低于干预前2019年—2021年的平均值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工作岗位主要为医师(42.98%),其次为护士(36.84%),男性为主(53.51%),以工龄<5年员工最多(62.28%),发生地点以手术室(57.90%)和病区(33.33%)为主。暴露方式主要为针刺或锐器割伤(86.84%)。暴露发生环节主要为术中操作(39.47%)。引起针刺或锐器割伤的器具主要为手术缝合针及刀片(50.51%)。暴露源病原体主要为乙型肝炎病毒(59.41%)。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或抗体滴度低于10mIU/mL的医务人员占17.54%。所有医务人员经随访无暴露后感染发生。结论加强教育培训,规范操作规程,可以有效降低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医务人员应加强乙肝免疫接种。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应规范暴露后处置流程,避免发生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源性职业暴露 病原体 感染追踪 医务人员 防控措施
下载PDF
新疆重要蜱传疾病及防控措施研究概述
18
作者 曹玉华 李斌 潘伊微 《草食家畜》 2024年第1期25-30,共6页
【目的】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之一,可携带传播多种病原体,其中不乏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病毒、细菌、原虫等。本文旨在研究蜱虫及蜱传病在新疆的流行性,为进一步预防蜱传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概述了前人对新疆范围内蜱及蜱传... 【目的】蜱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生物之一,可携带传播多种病原体,其中不乏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病毒、细菌、原虫等。本文旨在研究蜱虫及蜱传病在新疆的流行性,为进一步预防蜱传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概述了前人对新疆范围内蜱及蜱传疾病的流行现状、感染来源、临床症状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结果】发现新疆地区蜱虫和蜱传病种类繁多,防控形势严峻,严重威胁着新疆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结论】为减少蜱虫及蜱传病在新疆的传播和感染,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新疆地区蜱虫和蜱传病的研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蜱传病原体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白拓男 梁新义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下国内外市场中食品品类激增所带来的检测压力,高效、快速、准确地在食品样品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化学...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下国内外市场中食品品类激增所带来的检测压力,高效、快速、准确地在食品样品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在线检测、快速检测、痕量检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方向的研究与开发。本文在介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比与讨论近期国内外关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突出研究成果,并展望其研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Comparative prevalence of pathogenic and spoilage microbes in chicken sausages from Egypt and Greece
20
作者 Samir Mahgoub Mahmoud Sitohy 《Health》 2013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read of foodborne pathogen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almonella in chicken sausag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retail markets in Greece an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pread of foodborne pathogens: Listeria monocytogenes, Es-cherichia coli O157:H7,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Salmonella in chicken sausag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retail markets in Greece and Egypt during 2006 and from Egypt through 2010. Other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total viable count (TVC),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pseudomonads (PS), staphylococci (STAPH), Brochothrix thermosphacta (BT), Enterobacteriaceae (EN), Escherichia coli (EC), yeasts and moulds (Y&M) were also counted. Egyptian chicken sausage samples were found to harbor L. mono- cytogenes, Staph. aureus and E. coli O157:H7;with frequencies equivalent to 24%, 60% and 26% of the total samples during 2006 and 37.87%, 64.44% and 41.11% of the total samples during 2010, respectively, while Greek samples were entirely free of theses pathogens. Enrichment techniques indicated the absence of Salmonella from both Greek and Egyptian samples. The obtained results may mobilize food producers and handl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take the due measures reducing food-borne pathogen risks and spoilage flora alongside the poultry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cken SAUSAGE food-borne pathogens Contamination LISTERI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