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验证与测量
1
作者 熊伟 黄媚娇 +1 位作者 钟诗瑶 罗筱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3-889,共7页
饮食在地域之间不断交融,跨越国界、民族及社区,既成为一种表征的文化意义结构,也成为非表征的日常参与和实践,在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与具体内容值得探讨。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对饮食地域刻板... 饮食在地域之间不断交融,跨越国界、民族及社区,既成为一种表征的文化意义结构,也成为非表征的日常参与和实践,在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的存在与具体内容值得探讨。为了厘清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对饮食地域刻板印象进行验证和测量。子研究1使用了问卷调查法检验外显层面的饮食地域刻板印象,子研究2采用语义启动的实验范式检验内隐层面的饮食地域刻板印象。研究发现,被试在内隐和外显层面均持有饮食地域刻板印象,主要包括主食偏好、口味偏好、份量偏好和具体菜品4个维度。本研究验证了饮食地域刻板印象具有外显和内隐、经验与情景并存的特征,这扩展了表征与非表征理论相结合的饮食社会文化地理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非表征 饮食地域刻板印象 网络文本分析 语义启动范式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赵永松 单秀娟 +2 位作者 杨涛 金显仕 韦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 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具有错综复杂的营养关系。稳定同位素技术的发展对了解生物间的摄食关系和食物网结构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中,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stable isotope mixing models,SIMMs)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为进一步解决水生食物网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尤其是在确定食物来源贡献和构建营养生态位方面。在本研究中,作者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模型的发展历程、主要模型的特点以及运行这类模型的条件;同时,对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在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领域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性进行了总结与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水生食物网 食物来源 贝叶斯混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辽宁浑太河流域水生食物网研究
3
作者 段元帅 谢军 +2 位作者 刘璐 霍斌 李大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19,共11页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 为探究辽宁省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变化,分别于2020年秋季(10月)和2021年春季(5月)对该流域开展渔业资源调查,依据主要消费者及饵料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值(δ13C和δ15N),利用SIBER和MixSIAR模型分析渔获物群落营养结构的时空差异,并初步构建该流域的食物网。结果表明,主要渔获物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为–37.18‰—–19.28‰和7.98‰—16.51‰,且季节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δ13C值空间差异极显著(P<0.01)。浑太河流域渔获物的营养级为1.71—4.39,同种鱼类营养级具有极显著的时空差异(P<0.01)。与春季相比,鱼类在秋季摄食的食物资源更丰富、所占的生态位更宽,同时太子河的各项群落营养结构指标均优于浑河。基础食源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分别为浑太河两个季度的主要碳源,陆生植物和POM分别为浑河和太子河中鱼类的主要碳源。研究填补了对浑太河流域水生生物食物网及群落营养结构研究的空缺,为该流域后续的保护、修复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营养结构 浑太河流域
下载PDF
水体富营养化及物种入侵对星云湖食物网的影响
4
作者 邓素炎 郭雯 +5 位作者 温雯雯 王明果 黄林培 陈子栋 陈光杰 赵帅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32-943,共12页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 以云南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星云湖为研究区域,于2019~2020年对星云湖水质样品、初级生产者浮游植物(浮游碳源)、沉水植物(底栖碳源)、流域有机质(陆源)以及消费者浮游动物、底栖动物、鱼类等生物样品进行系统采集,甄别了星云湖初级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并使用MixSIAR模型对消费者食物来源进行量化,对比分析以初级生产者(模式A)、以碳源贡献权重(模式B)和以初级消费者(模式C)3种不同氮稳定同位素基准计算的消费者营养级结果,进而构建适用于浅水富营养化湖泊的食物网结构,探讨富营养化以及外来入侵物种可能对星云湖食物网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MixSIAR模型结果显示浮游碳源、底栖碳源、陆源对消费者的贡献分别为77.3%、12.2%、10.5%,且沿岸带、敞水区不同生境鱼类的碳同位素信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浮游碳源的相近,指示浮游碳源是富营养湖泊消费者最主要的食物来源,其能量传输以浮游路径为主.对于不同食性的鱼类,杂食性鱼类的基础食物源(CR)跨度大,而肉食性鱼类营养长度(NR)更高,两者的核心生态位分离,且杂食性鱼类的核心生态位面积(3.79)高于肉食性鱼类(2.46),表明杂食性鱼类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模式B计算的营养级结果与消费者的食性较一致,可应用于星云湖消费者营养级计算.模式B结果显示,星云湖食物链长度为3.73,顶级掠食者为抚仙鲇,入侵物种太湖新银鱼营养级(3.37)次之,且与星云白鱼(3.01)在食物和生存空间上存在竞争.研究认为,富营养化导致的物源和能流的改变以及外来物种的入侵是造成星云湖土著鱼类资源衰退、食物网结构中生物多样性减少及生态系统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物种入侵 碳氮稳定同位素 MixSIAR模型 营养级 湖泊食物网 星云湖
下载PDF
海州湾人工鱼礁区和河口区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的比较
5
作者 高世科 姚永琪 +3 位作者 陈涛 张硕 路吉坤 伏光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9-590,共12页
近年来,在快速变化的近海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对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越来越重要。基于2020—2021年的渔业资源数据构建了海州湾海域人工鱼礁生态系统(ARE)和河口生态系统(EE)的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 近年来,在快速变化的近海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渔业资源的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对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系统越来越重要。基于2020—2021年的渔业资源数据构建了海州湾海域人工鱼礁生态系统(ARE)和河口生态系统(EE)的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Ecopath),比较和分析了两个区域食物网结构与功能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结果显示,ARE的生物量流动直接或间接来自碎屑食物链。I—III营养级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流量的97.98%以上;EE的生物量流动来自于初级生产力食物链。I—III营养级占生态系统总生物量流动的99.88%以上。浮游生物是具有自下而上控制效应的重要结构功能类群,顶级捕食者则控制着两个生态系统的自上而下的效应。总体而言,EE的Finn循环指数(FCI)、Finn平均路径长度(FMPL)、连通性指数(CI)、系统杂食性指数(SOI)和优势度/容纳量(A/C)较高,比ARE更成熟,但ARE的自由度/容纳量(O/C)和多样性指数(H)较高,食物网结构更多样化、更稳定。研究认为,人工鱼礁建设的持续进行,将有助于增强渔业资源的养护并推动海州湾生态系统走向更加成熟、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能量通道模型(Ecopath) 食物网 海州湾 人工鱼礁 河口
下载PDF
长江上游高坝大库垂向微生物结构及其网络互作
6
作者 陈露欣 鲁伦慧 《三峡生态环境监测》 2024年第2期15-26,共12页
长江上游一系列高坝大库导致水体光、温、氧等呈现特有的垂向分层特征,导致垂向微食物网结构发生变化。本文选取长江上游典型高坝大库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大坝坝前垂向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从坝前垂向采集了5个不同深度水层的水样,... 长江上游一系列高坝大库导致水体光、温、氧等呈现特有的垂向分层特征,导致垂向微食物网结构发生变化。本文选取长江上游典型高坝大库溪洛渡、向家坝、三峡大坝坝前垂向生境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从坝前垂向采集了5个不同深度水层的水样,开展了坝前垂向生境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7月溪洛渡坝前垂向从90到140m,溶解氧浓度先降低后增加。溪洛渡水库5月在距水体表层40~60m处发生温跃,7月在距水体表层80~120m处发生温跃。向家坝水库5月在水层底部附近出现温跃。不同深度水层物种组成种类和丰度无显著差异,但香农多样性存在差异,并且从表层到底层,香农指数先降低后增加。蓝藻丰度在不同水深差异显著。共现网络分析表明,不同深度水层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以正相互作用为主;第二层水层水样微生物群落具有最高的模块化程度,比其他水深处的共发生网络具有更高的复杂度;藻类在微食物网中具有重要作用:藻类与细菌、藻类与原生动物、细菌与原生动物的互作是水生生态系统微食物网之间的主要互作类型,占物种间总互作的81.50%。研究结果表明,坝前垂向不同深度水层微食物网结构和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在温度、溶解氧浓度等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坝大库 长江上游 垂向生境 微食物网 群落结构 网络互作
下载PDF
基于WOS数据库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7
作者 高明波 韩婷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4年第5期29-35,共7页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分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的文献,以明确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通过对WOS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字段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22年。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家/... 目的:基于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分析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研究的文献,以明确国际上该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方法:通过对WOS核心数据库进行主题词字段检索,时间设置为建库至2022年。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国家/地区、机构、期刊及关键词等文献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获取有效文献121篇,包括论著100篇、综述21篇。研究起始年限为1998年,1998-2015年间年平均发文量少于2篇,自2016年以后发文量和文献被引频次有了明显增长,并在2022年到达峰值。研究国家主要分布于欧洲地区,核心研究机构包括欧洲食品安全局、都柏林大学和雅盖隆大学等。载文量排名第1位的期刊为EFSA JOURNAL杂志(n=56);高被引文献中的核心内容涉及特殊婴幼儿配方食品与母乳低聚糖的研究。研究热点内容: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的应用与发展(关键词:oral nutritional supplements、enteral nutrition、functional food),以及评估新食品原料在FSMP应用的安全性(关键词:novel food、food supplement、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food additive)。研究趋势为:新食品、婴儿、配方、食品补充剂。结论:近年来,FSMP研究的关注度成增长趋势,新食品原料在FSMP应用与评估是未来的研究趋势,我国应探索基于此方面的研究,深入挖掘FSMP的发展与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CITESPACE 研究热点与趋势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动态的季节性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斌 郑宇辰 +2 位作者 徐丹丹 陶敏 李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64-1675,共12页
长江上游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漫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于2019年丰水期(8月份)和枯水期间(11月份)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Bayesian混合模型和SIBER分析方... 长江上游是我国鱼类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漫滩作为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区域鱼类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于2019年丰水期(8月份)和枯水期间(11月份)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并结合Bayesian混合模型和SIBER分析方法,对长江上游弥陀漫滩水体鱼类食物网结构动态的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丰水期基础碳源的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3.02‰和2.58‰,范围分别为-31.01‰—-11.2‰(δ^(13)C)和-0.51‰—6.84‰(δ^(15)N);枯水期其δ^(13)C、δ^(15)N平均值分别为-21.93‰、7.22‰,范围分别为-26.31‰—-15.36‰(δ^(13)C)和4.89‰—8.81‰(δ^(15)N)。丰水期鱼类食物网能量主要依赖于外源性营养物质,食物链长度达到3.6级;枯水期内源性营养物质是食物网能量的主要贡献者,食物链长度为2.6级。相对于枯水期,丰水期间鱼类群落拥有更大的生态位空间面积,反映了其食物来源的多样化或利用了不同的生境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水文连通性的季节性变化不仅能改变消费者与食物资源之间的耦合模式,也是决定研究区域生物多样性高低和鱼类食物网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上游漫滩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滩水体 碳、氮稳定同位素 食物网动态 Bayesian混合模型 长江上游
下载PDF
世界食品营养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许智勇 金安江 马爱民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42-454,共13页
为了解食品营养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来SCI-E数据库收录的食品营养学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世界食品营养学研究成果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近5年增长显著。美国的食品营养学学科论文数名列... 为了解食品营养学学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10年来SCI-E数据库收录的食品营养学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世界食品营养学研究成果呈逐年增长态势,尤其是近5年增长显著。美国的食品营养学学科论文数名列世界第一,中国位居第二。依据篇均他引次数,中国发表的论文在质量与学术影响力方面同美国尚有不小的差距。发文数排名前15的机构中,美国与法国的机构最多,而中国仅有1个,还存在篇均他引次数偏低的问题。目前食品营养学学科表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营养与饮食学是该学科第一大研究方向,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食品组分的生物活性与作用机制、饮食方式与疾病预防、肠道微生物群与微生物区系、食品安全与防范政策等方面。厌氧消化、超加工食品、心血管疾病、生物资源、食物毒性与安全、传统农牧业、交替进料、生物活性、营养素、青少年营养不良、微胶囊化、食物频率问卷、生物标志物等方面是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营养学 文献计量 CITESPACE Web of Science
下载PDF
土壤微食物网与森林土壤固碳的进展与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文德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共12页
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首先... 森林土壤碳库在全球气候调控和碳平衡维持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碎屑食物网的起点,土壤微食物网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地下碳转化的关键驱动者,决定着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和储存等过程,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首先,从土壤微食物网的结构组成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微食物网不同组分对森林土壤碳库的影响途径。其次,以土壤微食物网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支点,进一步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其对土壤有机碳的传递过程,从营养级联层面探讨其对土壤碳储存的调控作用,从微食物网复杂性和稳定性的变化探索其对森林土壤固碳能力的反馈机制。最后,针对目前土壤微食物网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在厘清多组分的微食物网结构特征,解构多元化的微食物网关系网络,以及探索切实有效的微食物网调控策略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在“双碳”战略目标建设背景下,本研究为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食物网 能量流动 营养级联 复杂性和稳定性 森林生态系统 土壤固碳
下载PDF
浮游胶质被囊动物暴发机制及海洋碳泵效应
11
作者 谭烨辉 赖艳娇 +3 位作者 连喜平 刘甲星 柯志新 李开枝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8-193,共16页
滤食性浮游被囊动物在开阔大洋和沿海海域中大量存在,通过黏液网来大量过滤海水浓缩食物颗粒以供种群快速增殖,是生物碳泵的关键组成,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均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浮游被囊动物生物学特征、植食性滤... 滤食性浮游被囊动物在开阔大洋和沿海海域中大量存在,通过黏液网来大量过滤海水浓缩食物颗粒以供种群快速增殖,是生物碳泵的关键组成,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均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浮游被囊动物生物学特征、植食性滤食作用、生活史特异性等方面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关于浮游被囊动物在摄食海洋微型生物、调节海洋生物碳泵(biological carbon pump,BCP)和改变微型生物群落结构以及联系深海食物网等方面的作用。概括了国内外影响浮游被囊类暴发的食物因素、生活史特征、海洋动力过程及气候变化等相关研究进展。浮游被囊动物通过黏液过滤打包真光层微型生物,产生的粪便球和胶质死体快速沉降而输出成为胶质碳泵,从而增加BCP效率,改变微型生物碳循环途径;作为上层海洋生态系统与深海生态系统的媒介,胶质坠落在深海群落和底栖动物食物网中扮演重要作用。文章最后总结了其他胶质碳泵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多地着眼于动力过程对不同生活史阶段浮游被囊动物的垂直移动和集群的影响,并将过滤摄食对微生物群落影响及繁殖策略响应与海洋物理、化学和生物环境多维度联系起来,全面解释浮游被囊类暴发的内在和外在机制,有助于准确评估海洋被囊类胶质碳泵效率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被囊动物 集群暴发 胶质碳泵 食物网
下载PDF
基于LIM-MCMC模型研究江苏近海北部海域食物网能量流动特征
12
作者 张虎 李鹏程 +6 位作者 胡海生 薛莹 袁健美 贲成恺 祝超文 肖悦悦 祖凯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5-118,共14页
食物网结构特征和能量流动的研究,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本研究基于2019-2021年在江苏近海北部海域开展的季节性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基于蒙特卡罗马尔... 食物网结构特征和能量流动的研究,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深入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本研究基于2019-2021年在江苏近海北部海域开展的季节性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基于蒙特卡罗马尔科夫链算法的逆线性模型(Linear Inverse Models using a Monte Carlo Method Coupled with Markov Chain, LIM-MCMC),结合生态网络分析(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ENA)的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生态系统状态和食物网能量流动特征,旨在为江苏近海北部海域食物网营养动力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海域生态系统共包含299条能量流动路径,能量流动分布整体呈典型的金字塔结构,各功能群呼吸消耗和流入有机碎屑的能量保持同步性。通过与其他海域比较发现,江苏近海北部海域生态系统的连接指数(Connectance,C)和系统杂食指数(System Omnivory Index,SOI)分别为0.40和0.22,处于较高水平,表明该生态系统不同营养级间的营养联系较为紧密,食物网结构相对复杂,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抵御外界扰动。总初级生产力/总呼吸(Total Primary Production/Total Respiration,TPP/TR)和Finn’s循环指数(Finn’s Cycling Index,FCI)分别为1.05和5.76%,表明该生态系统对能量利用效率较高。此外,约束效率(Constraint Efficiency,CE)、发展程度(Extent of Development,AC)、协同效应指数(Synergism Index,b/c)和主导间接效应(Dominance Indirect Effects,i/d)也表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系统发展程度、再生潜力和系统发展空间。本研究将有助于为江苏近海北部海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MCMC模型 生态网络分析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特征 食物网
下载PDF
中街山列岛海域食物网结构初步研究及主要消费者潜在碳源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凡 印瑞 +5 位作者 范江涛 蒋日进 肖祎 王静 徐汉祥 刘明智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5-37,共13页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的食物网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中街山列岛海域采集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螺类和浮游动物等消费者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型海藻、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物有机物(SOM)4种潜在... 为了解中街山列岛的食物网结构特征,本研究于2020年7月在中街山列岛海域采集鱼类、虾蟹类、头足类、贝螺类和浮游动物等消费者样本,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大型海藻、浮游植物、悬浮颗粒有机物(POM)和沉积物有机物(SOM)4种潜在碳源对消费者的贡献率以及中街山列岛海域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关系。结果表明:(1)碳源的δ13C值范围在−22.93‰~−9.73‰之间,δ15N值范围在1.72‰~7.68‰之间,消费者的δ13C值范围在−21.95‰~−12.55‰之间,δ15N值范围在4.13‰~12.92‰之间,不同碳源及不同消费者类群之间的碳、氮稳定同位素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应用SIBER模型计算中街山列岛海域的营养结构指标,与其他海域的研究结果对比发现,该海域生态系统的食源多样性更加丰富,营养级长度和生态位总空间较高;(3)应用SIAR模型计算碳源贡献率,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和POM是该海域的重要碳源,平均贡献率为29.63%和28.72%;浮游植物对浮游动物的贡献率最大为80.58%,POM对鱼类的贡献率最大为79.74%;SOM对虾蟹类的贡献率最大为49.94%;大型海藻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最低,平均为18.37%;(4)以浮游动物为基线生物计算得知主要消费者的平均营养级在1.58~3.63之间,营养层次为3级,各种类平均营养级由大到小依次为头足类(3.09)、鱼类(3.00)、虾蟹类(2.70)、贝螺类(1.82),中街山列岛海域消费者以低、中级肉食性动物为主,杂食性和高级肉食性动物较少。本研究初步探明了中街山列岛生态系统食物网,为了解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奠定了基础,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该海域的生态营养动力学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街山列岛 食物网 潜在碳源 营养级
下载PDF
乔木根系和凋落物对南亚热带3种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的差异化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金豪 栾军伟 +4 位作者 王晖 叶晓丹 王一 明安刚 刘世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367-7380,共14页
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为土壤食物网提供了基础的养分资源。然而,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地下根系和地上凋落物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2019年9月在广西凭祥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纯林、马尾松(Pi... 根系分泌物和凋落物为土壤食物网提供了基础的养分资源。然而,不同树种纯林和混交林地下根系和地上凋落物对土壤线虫群落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2019年9月在广西凭祥热带林业实验中心选取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纯林、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纯林和格木×马尾松混交林3种林分类型,分别设置对照、阻断乔木根系、去除地上凋落物和阻断乔木根系并去除地上凋落物四组实验处理,于2021年3月对3种林分类型不同处理下的土壤线虫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哪种林分类型,阻断根系改变了土壤线虫群落的营养类群组成,显著降低了食真菌线虫相对多度,增加了植物寄生线虫相对多度;去除凋落物显著降低了土壤线虫密度、类群数、线虫通路比值和结构指数,增加了基础指数,表明去除凋落物降低了土壤食物网的稳定性。无论哪种林分类型,人工林中树木地下根系输入是构建土壤线虫群落营养类群组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地上凋落物在维持土壤食物网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阻断根系和去除凋落物对混交林中土壤线虫群落没有显著的影响,表明含固氮树种的格木×马尾松混交林比人工针叶纯林土壤食物网的稳定性更高,因此建议采用引入固氮树种改造针叶纯林籍以增强人工林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根系 凋落物 土壤线虫 土壤食物网
下载PDF
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群落拓扑结构及其关键种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永松 单秀娟 +3 位作者 苏程程 杨涛 金显仕 韦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64-1475,共12页
研究基于2020—2021年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调查,构建其食物网拓扑结构,结合网络分析法计算拓扑学指标,筛选关键种。研究结果表明,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包含重要种和优势种37个,摄食关系数量223个,节点密度为0.17,连结密度为6.03,... 研究基于2020—2021年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调查,构建其食物网拓扑结构,结合网络分析法计算拓扑学指标,筛选关键种。研究结果表明,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包含重要种和优势种37个,摄食关系数量223个,节点密度为0.17,连结密度为6.03,连结复杂性指数为12.21,种间关联度指数为0.16,特征路径长度为2.10,平均聚类系数为0.30。综合各拓扑学指数排序(D、Dout、Din、BC、CC、IC、TI1、TI3、TI5、K、Kb、Kt、F和DF),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白姑鱼(Pennahia argentata)、矛尾虾虎鱼(Chaemrichthys stigmatias)和扁玉螺(Glossaulax didyma)为庙岛群岛毗邻海域关键种。其中,口虾蛄和白姑鱼是关键捕食者,矛尾虾虎鱼是关键中间种,扁玉螺是关键饵料种,日本鼓虾则介于关键中间种和关键饵料种之间。该海域底层消费者多为杂食性物种,具有高复杂性、高连接性和低路径长度的特点,使外界扰动的影响可以相对迅速地扩散到整个底层食物网,从而减少任何特定波动的总体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岛群岛 食物网 拓扑结构 关键种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舆情分析的中国网红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邓义 周梦丽 刘雅诗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网红餐饮是互联网深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但随之而来的网红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冲上热搜,不仅不利于网红餐饮的可持续发展,更危及到消费者生命健康,迫切需要加强监管。微博作为大型自媒体社交平台,是网红餐饮舆情信息的主要发布地。该研... 网红餐饮是互联网深度发展的必然产物,但随之而来的网红餐饮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冲上热搜,不仅不利于网红餐饮的可持续发展,更危及到消费者生命健康,迫切需要加强监管。微博作为大型自媒体社交平台,是网红餐饮舆情信息的主要发布地。该研究以网红餐饮“胖哥俩”事件为例,通过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应用GooSeeker工具,基于对该事件微博舆情数据的情感分析,探讨中国网红餐饮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工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食品加工环境恶劣、供应链管理混乱等内在原因,以及缺乏常态化监管、预警机制和事后处罚力度不足,并从监管意识、监管机制、监管方式、监管路径、预警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网红餐饮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餐饮 食品安全监管 舆情分析
下载PDF
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的主要捕食者及其捕食压力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铭伟 刘淑德 +5 位作者 徐从军 徐宾铎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薛莹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51-858,共8页
为了解海州湾关键饵料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被捕食压力及自然死亡率波动情况,研究基于2011和2013—2020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和胃含物分析数据,以物种间的营养联系为基础,选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 为了解海州湾关键饵料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被捕食压力及自然死亡率波动情况,研究基于2011和2013—2020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和胃含物分析数据,以物种间的营养联系为基础,选择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枪乌贼(Loligo sp.)、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5种关键饵料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捕食压力指数(Predation pressure index,PPI),分析它们在海州湾食物网中的主要捕食者及其捕食压力,并计算了纳入捕食压力指数的自然死亡系数。结果表明,细螯虾的捕食者对其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小黄鱼的捕食者对其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低。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kumu)对细螯虾和枪乌贼的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分别为168.89和75.77;(Miichthys miiuy)对日本鼓虾和口虾蛄的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分别为39.41和9.85;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对小黄鱼的年平均捕食压力指数最高,为5.50。方差分析表明,捕食压力指数的年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在捕食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自然死亡系数随着捕食压力指数的波动,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研究表明,海州湾5种关键饵料生物的捕食者存在种间营养生态位的分化,有利于减少种间食物竞争,增加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此外,这些关键饵料生物是海州湾多种高营养级鱼类的食物来源,在维持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州湾 关键饵料生物 捕食压力指数 食物网
下载PDF
新疆棉田蓟马的捕食性天敌优势种类筛选与控害功能评价
18
作者 党雯雯 刘冰 +1 位作者 褚栋 陆宴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47-3357,共11页
【目的】蓟马是新疆棉田一类主要害虫,明确棉田蓟马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种类及其控害功能,可为发展棉田蓟马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采用目测法,通过对田间不同小区进行五点取样,系统调查南疆库尔勒棉田蓟马及... 【目的】蓟马是新疆棉田一类主要害虫,明确棉田蓟马的优势捕食性天敌种类及其控害功能,可为发展棉田蓟马的生物防治技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1—2022年采用目测法,通过对田间不同小区进行五点取样,系统调查南疆库尔勒棉田蓟马及捕食性天敌的种群消长动态。同时对棉田不同生育期采集的捕食性天敌样本进行分子检测,先提取整头天敌的DNA,再利用烟蓟马(Thrips tabaci)、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取各种天敌体内的蓟马物种信息,据此组建捕食性天敌-蓟马定量食物网,比较棉花不同生育期相关食物网结构的差异。并利用捕食者-猎物功能反应模型,针对不同天敌(包括成虫及幼体),分别设置50、100、200、300和400头/皿的花蓟马猎物密度,室内评价不同天敌对蓟马的捕食功能。【结果】棉花苗期和蕾期田间蓟马发生量偏低,花铃期蓟马密度较高,种群高峰期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初。从田间种群动态来看,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在苗期、蕾期和花铃期均为棉田优势捕食性天敌,异须微刺盲蝽(Campylomma diversicornis)在花铃期后期为主要天敌。分子检测表明,棉花各生育期多异瓢虫个体中蓟马DNA检出率均较高,苗期-蕾期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花铃期后期异须微刺盲蝽中也有较高检出率。室内捕食功能反应表明,不同天敌对花蓟马的捕食能力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多异瓢虫幼虫、异须微刺盲蝽若虫、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幼虫对花蓟马的捕食功能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而多异瓢虫成虫、异须微刺盲蝽成虫对花蓟马的捕食功能符合Holling-Ⅲ模型,在高猎物密度(400头/皿)下,多异瓢虫成虫的捕食量显著高于其幼虫、异须微刺盲蝽成虫和若虫、以及普通草蛉幼虫。【结论】多异瓢虫在整个生育期均为棉田蓟马的优势捕食性天敌,异须微刺盲蝽为花铃期后期主要捕食性天敌。研究结果可为保育利用捕食性天敌防治新疆棉田蓟马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蓟马 多异瓢虫 异须微刺盲蝽 捕食作用 食物网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北方典型中小河流生态系统营养结构与能量流动分析
19
作者 鲁浩天 郝子垚 +3 位作者 刘萌硕 于鲁冀 范鹏宇 黎亚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53-1463,共11页
中小河流多而广,是与人类最为亲近的河流类型,但受到的人为改造及生产生活活动干扰强度也最大,表现出的生态退化程度更为明显。以北方典型中小河流清潩河(许昌段)为例,基于2021年夏、秋季水生态调查结果,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 中小河流多而广,是与人类最为亲近的河流类型,但受到的人为改造及生产生活活动干扰强度也最大,表现出的生态退化程度更为明显。以北方典型中小河流清潩河(许昌段)为例,基于2021年夏、秋季水生态调查结果,采用Ecopath with Ecosim软件构建了夏、秋季食物网模型。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清潩河生态系统主要由5个整合营养级(范围值为100~329)构成,其中,营养级Ⅰ、Ⅱ传递效率较低,严重阻碍了能量向更高营养级流动,夏、秋季系统总转化效率分别仅为108%和182%。清潩河生态系统夏、秋季交互营养关系无明显变化,捕食者中除翘嘴鲌外均表现出对饵料生物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生态系统总体特征的分析发现,夏季生态系统规模(总流量为257106 t·km-2)大于秋季(147258 t·km-2),同时,Finn循环指数(FCI)和Finn平均路径长度(FML)计算结果也表明夏季生态系统成熟度和稳定性优于秋季。最后,利用食物网模型筛选出不同营养级范围的关键功能组为浮游植物、软体动物和翘嘴鲌。根据这3类生物的习性特征与生境适宜性需求,提出限制浮游植物优势种生长、加大对软体动物捕食压力和恢复翘嘴鲌种群等建议,为清潩河及同类河流生态修复提供方法支撑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河流 清潩河 食物网模型 关键功能组 生境适宜性
下载PDF
海洋初级生产力与输出生产力的时滞效应研究进展
20
作者 鲍敏 肖武鹏 黄邦钦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4-324,共11页
生物泵是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之一,其有机碳输出效率(e-ratio)通常用输出生产力(EP)与初级生产力(PP)的比值来表示.尽管国际学界已知e-ratio的估算受EP与PP时滞的影响,但是二者时滞的估算和解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造成时滞的原因尚不明... 生物泵是海洋储碳的重要机制之一,其有机碳输出效率(e-ratio)通常用输出生产力(EP)与初级生产力(PP)的比值来表示.尽管国际学界已知e-ratio的估算受EP与PP时滞的影响,但是二者时滞的估算和解析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且造成时滞的原因尚不明确.因此,本文梳理EP与PP时滞的研究进展,总结估算和解析二者时滞的方法及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南海是研究EP与PP时滞效应的理想试验场,其丰富的历史观测资料有利于构建区域食物网模型,以准确估算EP与PP时滞,并解析造成不同生态系统时滞差异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泵 碳循环 食物网 浮游生物 边缘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