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取穴配伍八脉交会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浅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盖晓丽 《河南中医》 2024年第2期184-188,共5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腰部疼痛伴下肢后、外侧疼痛、麻木、不适为主症,从经络循行上来看,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相关,故常规针灸治疗多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腧穴,或是利用奇穴的特殊作用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腰部疼痛伴下肢后、外侧疼痛、麻木、不适为主症,从经络循行上来看,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相关,故常规针灸治疗多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腧穴,或是利用奇穴的特殊作用使用单穴治疗。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涉及腰部及下肢症状,病变范围广泛,除了与以上经脉有关外,还与奇经八脉中的督脉、阳跷脉、阳维脉、带脉相关。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立足经络辨证,依据奇经八脉理论,足太阳经型选取申脉—后溪穴组、足少阳经型选取足临泣—外关穴组配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针刺时,强调要先针下肢穴,后取上肢穴。故笔者在临床针刺申脉—后溪穴组时要先取申脉,后取后溪;针刺足临泣—外关穴组时要先取足临泣,后取外关。针刺时宜先针刺八脉交会穴,后针刺常规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脉交会穴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阳胆经 申脉 后溪 足临泣 外关
下载PDF
基于径向脉搏波分析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病机
2
作者 丁文捷 飞怡江 +2 位作者 杨阳 刘嘉涛 李平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7期712-715,共4页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径向脉搏波谐波指标的差异,阐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方法采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且已明确诊断冠心病的183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研究对象分为...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径向脉搏波谐波指标的差异,阐释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病机。方法采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且已明确诊断冠心病的183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压组(113例)、非高血压组(70例)。运用脉诊仪采集研究对象径向脉搏波数据,通过傅立叶变换计算径向谐波指标,研究脉搏波谐波指标和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情况的相关性,从而分析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病机。结果高血压组和非高血压组患者C0(心)、C1(肝)、C2(肾)、C3(脾)、C4(肺)、C5(胃)和C7(膀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高血压组C6(胆)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6是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OR=1.011,P<0.05)。结论径向脉搏波C6对应的胆经状态越实,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风险越高,考虑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背后的中医病机是胆气郁结,相火偏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胆经 径向脉搏波
下载PDF
中医护理技术在门诊足少阳胆经头痛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3
作者 李盟盟 《智慧健康》 2024年第1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护理门诊的推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足少阳胆经头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 目的探究中医护理技术在中医护理门诊的推广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足少阳胆经头痛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中医护理技术,比较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疼痛评分、症状积分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后,研究组全血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门诊足少阳胆经头痛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能有效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 足少阳胆经头痛病 循经刮痧 耳穴压豆 中医护理技术
下载PDF
秦裕辉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验案二则 被引量:1
4
作者 宋焰 李翔 +1 位作者 符超君 秦裕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8-131,共4页
报道国家级名中医秦裕辉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验案2则。慢性鼻-鼻窦炎病机复杂,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虚者多因肺脾气虚,兼受风寒所致。久治不瘥,肺脾愈虚,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湿浊上干,湿聚为痰,壅塞鼻窍,郁而化火,... 报道国家级名中医秦裕辉教授治疗慢性鼻-鼻窦炎验案2则。慢性鼻-鼻窦炎病机复杂,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肺经风热、胆腑郁热;虚者多因肺脾气虚,兼受风寒所致。久治不瘥,肺脾愈虚,气机逆乱,清阳不升,湿浊上干,湿聚为痰,壅塞鼻窍,郁而化火,后期往往发展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之证,治疗颇为棘手。秦裕辉教授认为治疗本病应散寒与清热并施,散寒以羌活、防风、辛夷、白芷类药物通窍止痛,清热用薄荷、广藿香、龙胆芳香化浊,清泄肺经、胆经郁火;同时还应健脾益气,扶正固本。秦裕辉教授通过辨证施治本病,疗效显著,可为该病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鼻-鼻窦炎 肺经风热 胆腑郁热 肺脾气虚 风寒袭表 医案 秦裕辉
下载PDF
傅元谋基于六经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经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雨寒 陈科 +4 位作者 何沛聪 李金烨 李慧 曾钰淇 陈逊文 《四川中医》 2023年第9期13-16,共4页
总结傅元谋教授基于六经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经验。傅教授认为该病为久居湿地,湿遏阳气,脾虚湿滞,湿郁化热,郁结肝胆,外邪诱发所致,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证按六经辨证将带状疱疹分为:太阳湿热郁表、少阳肝胆湿热、少阴阳虚寒湿、... 总结傅元谋教授基于六经辨证治疗带状疱疹的用药经验。傅教授认为该病为久居湿地,湿遏阳气,脾虚湿滞,湿郁化热,郁结肝胆,外邪诱发所致,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临证按六经辨证将带状疱疹分为:太阳湿热郁表、少阳肝胆湿热、少阴阳虚寒湿、太阴脾虚湿滞4种证型。遣方用药特点主要包括:重视经络病位;重视邪之出路;以方代药,以君臣药代方;重视自然无为的调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元谋 带状疱疹 六经辨证 太阳湿热郁表 少阳肝胆湿热 少阴阳虚寒湿 太阴脾虚湿滞
下载PDF
肩井穴治疗乳痈病机初探
6
作者 黄俊铭 龙翔宇 《河南中医》 2023年第5期679-683,共5页
乳痈病位在乳房,病因病机多为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因饮食不节,胃中积热,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或因乳头外伤,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引起乳汁瘀滞不得出;或外邪侵袭,闭阻乳络所致。乳痈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 乳痈病位在乳房,病因病机多为肝之疏泄失畅,乳汁分泌或排出失调;或因饮食不节,胃中积热,肝胃失和,郁热阻滞乳络;或因乳头外伤,乳络不畅,或断乳不当,引起乳汁瘀滞不得出;或外邪侵袭,闭阻乳络所致。乳痈与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密不可分,治疗原则为疏肝解郁,清热和胃,尽快将积乳排出。肩井穴首载于《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的经穴之一,可调畅气机、疏泄肝胆,气血上行以滋养乳房,乳络通畅,清热和胃,除胃中积热,消肿散结止痛,标本兼治,切中乳痈治疗之关键,穴简效宏,为治疗乳痈要穴。肩井穴治疗乳痈的机制,从中医的角度解析为调畅气机、清热平肝和胃,气血上行滋养乳房,促使乳汁分泌;从现代医学角度看,其机制可能为调整产妇的异常体态、松解乳房及周围组织压力,通过神经内分泌反射调节乳汁分泌,并通过免疫机制发挥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痈 肩井穴 足少阳胆经 病机 《针灸甲乙经》
下载PDF
肝胆经原穴对眼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胥林波 陈晓莉 +3 位作者 段俊国 余曙光 张富文 周华祥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93-498,共6页
目的 :通过针刺肝胆经的原穴探讨肝胆经与眼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之关系。 方法 :对30只眼散瞳后取太冲、丘墟、非经穴点作针刺前后的mfERG分析。结果 :针太冲穴对mfERG第 1环b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升高 (P <0 0 5 ) ,第 5环及鼻下... 目的 :通过针刺肝胆经的原穴探讨肝胆经与眼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之关系。 方法 :对30只眼散瞳后取太冲、丘墟、非经穴点作针刺前后的mfERG分析。结果 :针太冲穴对mfERG第 1环b波的振幅、反应密度升高 (P <0 0 5 ) ,第 5环及鼻下象限a波的振幅、反应密度下降 (P <0 0 5 ) ;针刺丘墟对mfERG的总反应波、第 6环、颞上象限、鼻下象限的a波振幅和反应密度升高 (P <0 0 5 ) ,b波颞上象限的振幅和反应密度均升高 (P <0 0 5 ) ;针刺非经穴点却无特异性的反应。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经原穴 眼多焦视网膜电图 MFERG 肝经 穴位定位
下载PDF
针刺肝胆经穴对糖尿病大鼠糖代谢的影响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何玲 王瑞辉 +3 位作者 张卫华 杜旭 张红 石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1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胰腺与肝胆经脉的关系,提高针灸治疗糖尿病疗效。方法:采用2%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针刺肝胆经原、合穴,观察其降糖作用,及对丙酮酸激酶(PK)活性、肝糖元(hepatic glycogen)含量的调节作用,并与传统的“三焦”治法相... 目的:探讨胰腺与肝胆经脉的关系,提高针灸治疗糖尿病疗效。方法:采用2%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针刺肝胆经原、合穴,观察其降糖作用,及对丙酮酸激酶(PK)活性、肝糖元(hepatic glycogen)含量的调节作用,并与传统的“三焦”治法相比较(各经均取原、合穴)。结果:肝胆经组降糖作用最好,优于上焦经组(P<0.0001);优于下焦组(P<0.001);与中焦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并使丙酮酸激酶活性、肝糖元含量最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胰腺与肝胆经脉关系密切。因此,针灸治疗糖尿病等胰腺疾患,可首选肝胆经脉,其中原、合穴可为主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 针刺肝胆经穴 血糖 丙酮酸激酶活性 肝糖元
下载PDF
背俞指针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21
9
作者 谢胜 侯秋科 +9 位作者 韦金秀 周晓玲 张越 刘园园 税典奎 梁谊深 颜春艳 赵正孝 蒋应玲 徐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1期2575-2577,共3页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 目的:观察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患者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影响,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对象为120例GERD合格受试者。治疗组60例行背俞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60例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联合兰索拉唑肠溶片口服治疗,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停治疗后半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的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治疗前、治疗第7 d、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5);停治疗后半年随访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差异明显(P<0.05);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第7 d与治疗第14 d任督二脉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上升明显(P<0.05);而对照组穴位皮温均较治疗前下降明显(P<0.05)。结论:任督二脉经气交会有利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的改善;背俞指针疗法利于肝胆之气条达,肝升脾升,胆降胃降,达到改善脾胃的升降;该疗法通过膀胱之"俞"调"肝胆之枢"达到"以俞调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胃食管反流病 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任督二脉 肝胆枢
下载PDF
针刺左右胆经穴位对慢性胆囊炎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兰辛键 刘亚萍 孙忠人 《上海针灸杂志》 2013年第3期187-188,共2页
目的观察针刺左右胆经穴位对慢性胆囊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左侧胆经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右侧胆经穴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对照... 目的观察针刺左右胆经穴位对慢性胆囊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例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左侧胆经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针刺右侧胆经穴位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0.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右侧胆经穴位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优于针刺左侧胆经穴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胆囊炎 穴位 胆经
下载PDF
针刺患肢胆经穴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佳浩 罗开涛 +2 位作者 杨喜兵 钱纪聪 陈忠强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9期1046-1048,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患肢胆经穴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患侧下肢胆经腧穴为主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患肢胆经穴治疗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以患侧下肢胆经腧穴为主行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步速、步幅和足内翻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步速、左右步幅差和足内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肢胆经穴能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降低足内翻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脑梗死 偏瘫 胆经 下肢功能 中风并发症
下载PDF
电针足阳明足少阳经对应激大鼠胃粘膜EG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黎喜平 严洁 +4 位作者 常小荣 易受乡 林亚平 黄艾 胡蓉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比较电针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足少阳胆经(胆经)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二经对胃粘膜组织保护和治疗作用不同的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 目的:比较电针足阳明胃经(胃经)与足少阳胆经(胆经)对应激大鼠胃粘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二经对胃粘膜组织保护和治疗作用不同的机制。方法:将35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预处理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电针模型组、胃经组、胆经组,每组5只。采用水浸束缚法(WRS)造模,电针预处理组别在电针7d后造模,电针治疗组则先造模后电针7d。实验结束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 tion-polymerase chain reation,RT-PCR)方法检测胃粘膜EGFR及其基因(EGFRmRNA)表达,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观察电针治疗对胃粘膜的修复作用。结果:电针胃经预处理组、电针胆经预处理组与预处理模型组EGFR/EGFRmRNA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有提高胃粘膜中的EGFR/EGFRmRNA的趋势;电针胆经治疗组较电针治疗模型组胃粘膜EGFR/EGFRmRyNA表达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电针胃经治疗组较电针模型组胃粘膜EGFR/EGFRmRNA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二经对胃粘膜损伤的有预防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表达差异有关,该差异可能是其对胃粘膜损伤产生不同程度影响的内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大鼠 电针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下载PDF
胆胃舒联合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宋杰 李健 +3 位作者 郭绍举 蔡锦莲 陈丽华 张竞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1期168-170,共3页
目的:观察胆胃舒联合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患者,以期待发现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对胆囊息肉生长变化规律的影响,为保守治疗胆囊息肉寻找新的途径和思路。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择本院80例胆囊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 目的:观察胆胃舒联合运经仪治疗胆囊息肉患者,以期待发现中医药多途径联合治疗对胆囊息肉生长变化规律的影响,为保守治疗胆囊息肉寻找新的途径和思路。方法:根据病例纳入标准选择本院80例胆囊息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经胆胃舒联合运经仪治疗3个月后复查彩色超声诊断仪的方法,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胆囊收缩功能、囊壁的厚度,息肉大小及数量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行胆胃舒联合运经仪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胆囊收缩功能明显增强,治疗组的胆囊壁厚度变薄明显于对照组,表明胆胃舒颗粒联合推按运经仪能够减轻胆囊壁炎症,排出胆囊内的淤积及有形微粒;治疗组胆囊息肉的大小及数量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在胆囊收缩功能增强,囊壁厚度变薄,息肉缩小甚至消失及数量减少方面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证明胆胃舒联合运经仪保守治疗胆囊息肉的有效性,更表明中医药的多途径联合有着一定的临床价值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息肉 胆胃舒颗粒 推按运经仪
下载PDF
新安鼻渊方治疗鼻窦炎87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屠彦红 宋若会 +2 位作者 高士秀 周宿迪 郑日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5-37,共3页
目的观察新安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新安鼻渊方,对照组患者服用藿胆丸。14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总积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 目的观察新安鼻渊方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鼻窦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7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口服新安鼻渊方,对照组患者服用藿胆丸。14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症状总积分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组症状总积分下降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肺经蕴热证疗效、胆腑郁热证疗效及其总体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安鼻渊方对胆腑郁热和肺经蕴热型鼻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鼻渊方 鼻窦炎 鼻渊 肺经蕴热证 胆腑郁热证
下载PDF
古今足少阳经经穴图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恒 李鼎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文献研究的方法 ,通过比较古今具有代表性的《十四经发挥》、《针灸学手册》、《中医基础理论》和《经络学》中的经穴图 ,分析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及交会穴的所属情况。认为该经目前较为公认的循行路线和交会穴是逐渐演变而来的 。
关键词 足少阳胆经 经穴图 经络系统 经络 文献比较研究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从临床经验统计看胆经腧穴作用规律与特异性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秉芬 陈少宗 《针灸临床杂志》 2012年第7期10-12,共3页
目的:对胆经腧穴作用规律及特异性进行探索。方法:根据对临床经验的统计,分析胆经腧穴作用规律及特异性。结果:多数胆经腧穴的主治作用与胆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结论:胆经腧穴作用规律或特异性是由相关神经节段性的支配空间决定的。部... 目的:对胆经腧穴作用规律及特异性进行探索。方法:根据对临床经验的统计,分析胆经腧穴作用规律及特异性。结果:多数胆经腧穴的主治作用与胆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结论:胆经腧穴作用规律或特异性是由相关神经节段性的支配空间决定的。部分经络理论总结与临床经验或临床实践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腧穴作用规律 神经节段联系 腧穴特异性 胆经
下载PDF
气机升降理论在针灸治疗脑病中的思路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聪 温秀云 +1 位作者 黄楚瑶 符文彬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16期2445-2449,共5页
随着脑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脑病的认识日渐提高。中医对脑病的认识可谓独树一帜。五藏所生的“精神魂魄意”的传输及展现,是脑的主要功能之一,亦离不开人体“(阴阳)气”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结合脏腑与经络气机升降特点及符文彬教授... 随着脑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脑病的认识日渐提高。中医对脑病的认识可谓独树一帜。五藏所生的“精神魂魄意”的传输及展现,是脑的主要功能之一,亦离不开人体“(阴阳)气”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结合脏腑与经络气机升降特点及符文彬教授的疏肝调神和心胆调治整合技术,探讨气机升降出入在脑病针灸治疗中的理论与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气机升降 疏肝调神 心胆调治 脑病 六经传变 脏腑别通
下载PDF
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礼剑 杨成宁 +3 位作者 黄晓燕 王道刚 刘园园 谢胜 《河南中医》 2017年第7期1234-1237,共4页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 基于《伤寒论》厥阴病篇条文的研习,并结合《黄帝内经》有关厥阴生理、病理的论述,笔者认为厥阴病与脾胃存在密切联系,厥阴病在脾胃肝胆疾病中十分常见。笔者临证时发现,脏腑辨证在复杂病机疾病的诊治中存在局限性,于是提出"抓病机六经辨证用经方以诊治复杂病机的内科疾病"这一概念。脾胃为后天之本,气机升降之枢,与厥阴病关系密。探究脾胃肝胆系诸多疾病的内在病机为寒热错杂、上热中虚下寒,具体表现为肝肾阴亏、脾肾阳虚、肝郁乘脾、心肝虚热中的多个方面,切中厥阴病之病机,故从厥阴病论治脾胃肝胆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脏腑辨证 六经辨证 脾胃肝胆疾病 《伤寒论》 张仲景
下载PDF
中医药与胃肠激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军 谢建群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42-44,共3页
综述脾胃病证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以及中医药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文献研究表明 ,脾胃病中不同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药 (包括中药复方、单味药、针灸 )可以调节异常的胃肠激素分泌水平 ,并且可能通过这种机制达... 综述脾胃病证与胃肠激素的关系 ,以及中医药对胃肠激素的影响。文献研究表明 ,脾胃病中不同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的异常分泌有密切的联系 ,中医药 (包括中药复方、单味药、针灸 )可以调节异常的胃肠激素分泌水平 ,并且可能通过这种机制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激素 脾胃病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针刺胆经对偏头痛大鼠脑干组织G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臻琰 李炜 +3 位作者 龚倩 钟广伟 王素娥 文玲波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52-54,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胆经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脑干组织G蛋白亚基(Gsα和Gi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建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目的研究针刺胆经对实验性偏头痛大鼠脑干组织G蛋白亚基(Gsα和Giα)含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建立实验性偏头痛大鼠模型;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治疗组,运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干组织Giα和Gsα的含量。结果皮下注射硝酸甘油4 h后脑干组织Gsα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Gi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Gsα/Giα蛋白比值升高;针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脑干组织中Gsα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Giα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Gsα/Giα蛋白比值降低。结论偏头痛发作可能与大鼠脑干组织G蛋白信号传导系统功能障碍有关,针刺传导的G蛋白信号通路可能是其防治偏头痛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胆经 G蛋白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