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层序地层特征及演化规律
1
作者 龙盛芳 侯云超 +5 位作者 杨超 郭懿萱 张杰 曾亚丽 高楠 李尚洪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6,共12页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凝灰岩标志层约束和速度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等时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湖泛泥岩具有高伽马、高声波和... 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凝灰岩标志层约束和速度模型正演等方法,建立了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等时地层格架,并对地层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庆城地区三叠系长7段—长3段湖泛泥岩具有高伽马、高声波和中—高电阻率特征,单层湖泛泥岩在横向上表现为向湖盆中心倾斜的特征,纵向上长7段—长3段均有分布,具有等时对比意义;长4+5段发育的细粒沉积是不同时期湖泛作用的叠加响应结果。②研究区长7段—长3段以湖泛泥岩为界,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等时地层单元(Pss1—Pss7),横向上彼此叠置,向湖盆中心方向进积,垂向上表现为顶积层、斜积层和底积层“三元”结构。③研究区长7段—长3段整体表现为震荡湖退背景下的前积式充填特征,其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早期(Pss1—Pss2),坡度相对较小,地层总体呈楔状加积—弱进积叠置样式;中期(Pss3—Pss5)随着前积斜坡推进到半深湖—深湖区,坡度变大,地层主要表现为“S”形前积结构,顶积层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底积层深湖相重力流砂体发育;晚期(Pss6—Pss7)湖盆萎缩,水体变浅,斜坡高度和角度均变小,顶积层发育三角洲平原沉积,斜积层中上部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斜积层中下部和底积层以前三角洲—半深湖相泥质沉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演化 前积斜坡 湖泛面 凝灰岩标志 正演模拟 延长组 三叠系 庆城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断陷湖盆浅水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与发育模式——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AG组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陈诚 朱怡翔 +3 位作者 石军辉 李顺明 张佳佳 吴穹螈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08-1517,共10页
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水槽模拟实验展开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总结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Jake地区白垩系Abu Gabra组上部发育浅水三角洲,随着水体变浅,其单一朵... 以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Jake地区为例,利用岩心、测井和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水槽模拟实验展开湖盆浅水三角洲沉积学特征的研究,总结浅水三角洲形成过程和发育模式。Jake地区白垩系Abu Gabra组上部发育浅水三角洲,随着水体变浅,其单一朵叶规模和沉积物厚度逐渐减小。在垂向上分别出现小型叠瓦状、波状、薄片状和发散状4种前积反射样式,单一同相轴长宽比依次增大。而在平面上,朵叶中水道的频繁分叉和改道使分流河道呈鳞片状展布。浅水三角洲的发育期受季节性水位升降和物源供给影响较大,一个沉积周期中可分为洪水期、间洪期和枯水期。洪水期物源供给充足,其前中期水位高,水道在水下被破坏,朵叶快速向前呈席状沉积,后期水位下降,朵叶露出水面,新水道出现;间洪期水位较高,物源供给较充足,主流线频繁变化,水道宽而浅,朵体扩大明显;枯水期物源供给匮乏,水位低,水道窄而深并下切朵体,朵叶建设作用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前积作用 地震沉积学 水槽模拟 Fula凹陷 Muglad盆地
下载PDF
十屋断陷火石岭组-营城组沉积微相研究与储层识别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朋波 蒲仁海 刘娟霞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通过分析LS1、SN10等20多口井的岩心、测井、沉积微相和740km2三维精细地震相认为,十屋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段半深湖—深湖相十分发育,随深度和层位差异,湖相泥岩和储层砂岩均呈强弱不同的两种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特征... 通过分析LS1、SN10等20多口井的岩心、测井、沉积微相和740km2三维精细地震相认为,十屋断陷深层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段半深湖—深湖相十分发育,随深度和层位差异,湖相泥岩和储层砂岩均呈强弱不同的两种地震反射特征和分布特征。储层砂岩以扇三角洲分流河道和浊积扇席状砂为主。扇三角洲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纵向上主要发育于营城组。由于与其相间的半深湖—深湖泥岩速度低,形成强反射,砂岩则为中弱振幅反射,平面上呈扇状、分支状河道组合或线状单河道展布。浊积扇平面上主要分布于断陷南部的深陷带周围,纵向上主要发育于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上部。浊积扇上下的泥岩由于厚度大且岩性单一,形成大套弱振幅—空白反射,浊积扇砂体则为薄的中—强振幅前积反射,前积体由多期朵叶组成。扇三角洲和浊积扇的物源来自断陷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深层油气显示十分普遍,这种储层识别和预测结果对于在该区寻找中大型气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沉积相 扇三角洲 浊积扇 欠压实 叠瓦状前积反射
下载PDF
松辽盆地嫩江组二三段陆相坳陷湖盆大型三角洲前积体形成机制 被引量:12
4
作者 莫午零 吴朝东 张顺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6,164,共6页
为了搞清松辽盆地嫩江组二三段发育的大型三角洲前积体成因,进行了地震、构造演化和地质综合解释研究,认为大型三角洲前积体是盆地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翘倾背景下的产物,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断裂活动趋于静止,由于松辽盆地发生了整体上... 为了搞清松辽盆地嫩江组二三段发育的大型三角洲前积体成因,进行了地震、构造演化和地质综合解释研究,认为大型三角洲前积体是盆地不同构造部位的差异翘倾背景下的产物,在嫩江组二三段沉积时断裂活动趋于静止,由于松辽盆地发生了整体上的翘倾(东部的翘起和西部的沉降),导致盆地古地理格局发生了改变,沉积范围自东向西逐渐减小,沉降中心逐渐向西迁移并收缩,使地层分布和湖区呈现南北延伸的狭长状;物源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由原来的南北向改为东西向,在盆地东部快速抬升的背景下沉积物快速向湖区推进,形成高角度大型进积型三角洲,前积结构明显,前积结构规模大,底超现象明显,但顶超不发育。搞清嫩江组二三段发育的大型前积体的形成机制,对解决嫩江组沉积时期物源方向提供直接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坳陷湖盆 嫩江组二三段 三角洲 前积体 差异翘倾
下载PDF
海拉尔-塔木察格断陷盆地大型三角洲形成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蒋鸿亮 陈均亮 李红英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48,共5页
为了搞清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大磨拐河组二段发育的前积体成因,进行了构造演化史和重矿物分析、地震剖面和测井曲线解释研究,认为大型三角洲是特定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在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断裂活动趋于静止,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发... 为了搞清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大磨拐河组二段发育的前积体成因,进行了构造演化史和重矿物分析、地震剖面和测井曲线解释研究,认为大型三角洲是特定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在大磨拐河组二段沉积时断裂活动趋于静止,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发生了整体上的翘倾——东北的翘起和西南的沉降,形成了区域性的北北东-南南西向水系,物源供给充足,形成了明显的前积结构。前积结构规模较大且顶超、底超现象明显,可作为大磨拐河组二段地震地层的对比标准。伊敏组沉积末期的强烈改造作用肢解了大磨拐河组二段形成的长轴向大型三角洲,给识别带来困难。由于三角洲的前积特征在地震剖面上具有方向性,提出的宏观上沿河流方向追踪大型三角洲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三角洲前积体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磨拐河组二段 三角洲 前积体 沉积模式 断陷盆地
下载PDF
盖州滩沉积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陶常飞 亓发庆 +2 位作者 王方旗 董立峰 吕京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6-552,共7页
通过对盖州滩不同区域的浅地层剖面以及钻孔资料的研究,分析了盖州滩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的沉积动力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1894年双台子河行水之始,径流所携泥沙在由双台子河口入海,巨量泥沙在河口区域快速沉积,形... 通过对盖州滩不同区域的浅地层剖面以及钻孔资料的研究,分析了盖州滩浅部地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形成过程中的沉积动力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自1894年双台子河行水之始,径流所携泥沙在由双台子河口入海,巨量泥沙在河口区域快速沉积,形成了典型的前积斜层理:在盖州滩西侧即河口区域,斜层理倾向E,倾角介干1°~2°,至盖州滩南侧,层理倾向转向SE,倾角减小,一般小于1°;同时,沉积层理的分布特征记录了泥沙入海后在余流的作用下的输运方向,即泥沙整体呈顺时针方向迁移,表明辽东湾北部近岸海域的环流呈顺时针方向运动。为当前关于辽东湾环流的研究提供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州滩 辽东湾环流 前积层理 辽河口变迁
下载PDF
河口坝储层内部结构及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圣贤 严科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62,共7页
为了揭示河口坝储层内部结构,提高剩余油描述的精度,指导油藏开发调整,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构型分析方法,对河口坝储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河口坝储层中发育的沉积界面可分为5级:第5级界面限... 为了揭示河口坝储层内部结构,提高剩余油描述的精度,指导油藏开发调整,以胜坨油田沙二段8砂组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密井网条件下的构型分析方法,对河口坝储层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河口坝储层中发育的沉积界面可分为5级:第5级界面限定河口坝复合体,为稳定分布的泥岩,厚度较大,顶界呈水平产状,底界呈S形产状;第4级界面限定单一河口坝,主要为泥质或钙质非渗透层,在坡折带呈倾斜产状,在湖底平原呈近水平产状,单一河口坝具有S型前积结构和"同期不同体"分布特征;第3级界面限定单一河口坝内部的增生体,主要为薄泥质夹层,与第4级界面有斜交和平行两种产状,增生体具有S型和斜交型两种前积结构。特高含水后期,河口坝储层内部结构特征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明显,普遍分布的S型前积结构主导了剩余油的低饱和度均匀分布,局部存在的斜交型前积结构主导了剩余油的差异分布,同期不同体结构主导了剩余油的局部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沉积界面 结构单元 前积结构 剩余油
下载PDF
辽西凹陷古近纪沙三中期1000m极超深水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钟建华 倪良田 +10 位作者 邵珠福 孙宁亮 郝兵 孙洪滨 刘宝 刘闯 杨冠群 王滨 李伟华 于艳玲 罗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3,共13页
辽西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发育了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古近系。辽西凹陷古近纪覆水深度可达1 000m,是一个极超深水凹陷;超深水的发现主要是通过地震剖面解析古近纪齐家扇体来获得,通过解析1518和1631两条... 辽西凹陷是辽河油田重要的油气产区,发育了世界上最好的烃源岩。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在古近系。辽西凹陷古近纪覆水深度可达1 000m,是一个极超深水凹陷;超深水的发现主要是通过地震剖面解析古近纪齐家扇体来获得,通过解析1518和1631两条测线(结合岩芯沉积特征)获得了沙三中期扇三角洲前缘前积层的最大高度为1 000m,并将其反演成古水深,发现辽西凹陷在古近纪沙三中期最大水深约为1 150m,在这种极超深水的条件下发育了非常特殊的以含大量泥漂砾的砂砾重力流为主的沉积;扇三角洲前积层倾角为26°~29°;辽西凹陷古近纪的水深变化经历了一个极快速变深和缓慢变浅的演化过程,其快速沉陷是岩浆底辟热侵蚀塌陷及地表侵蚀使得盆地基底快速大幅沉降所致;辽西凹陷的极超深水在这种极端的裂谷快速沉降的动力背景下形成的,为沙三段优质烃源岩及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辽西凹陷沙三中期与东营凹陷沙三中期极超深水的发现还揭示了渤海湾盆地沙三中期可能存在超大规模的深水或超深水坳陷,进而揭示了渤海湾盆地和黄海可能存在大范围的优质烃源岩和油气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超深水 古近系 沙三段 前积层 裂谷 油气 辽西凹陷
下载PDF
一种基于构型界面的三角洲前缘储层精细表征方法:以绥中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为例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振华 吴胜和 +1 位作者 杨勤 于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7期6-13,共8页
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由河口坝不断迁移、前积形成的,内部发育薄层泥质夹层,三维表征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往往需要粗化模型,为表征前积层会影响粗化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构型界面的三角洲前缘储层表征方法,即在精细构型研究基础... 三角洲前缘砂体是由河口坝不断迁移、前积形成的,内部发育薄层泥质夹层,三维表征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数值模拟往往需要粗化模型,为表征前积层会影响粗化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构型界面的三角洲前缘储层表征方法,即在精细构型研究基础上,以3-4级构型界面作为构造层面,以单井构型特征作为条件数据,以构型单元边界约束平面规模,以构型单元顶底界面约束纵向规模,建立更符合地质模式、条件化的精细三维地质模型。本文以绥中油田古近系东营组下段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该方法对典型区进行精细三维表征,结果表明,采用本方法建立的地质模型能够完全忠实于条件数据,再现了三角洲前缘储层三维构型特征,有效地解决了精细表征前积层与粗化模型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中油田 三角洲前缘 前积层 基于构型界面 模型粗化
下载PDF
肘管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杏泉 蔡平 +5 位作者 姚晨 高军伟 方仁义 满谷 王民政 陈刚 《中国伤残医学》 2013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并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经确诊的2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及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术中观察并记录尺神经卡压的部位、范围、粗细及质地等;术后观察患者感觉恢复、肌萎... 目的:探讨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并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经确诊的26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尺神经外膜松解及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术中观察并记录尺神经卡压的部位、范围、粗细及质地等;术后观察患者感觉恢复、肌萎缩恢复、爪型手恢复及手指内收、外展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肘管综合征病例均获随访,23例明显改善,运动感觉均获恢复;2例感觉恢复,运动无恢复;1例运动、感觉均无恢复。结论:尺神经外膜松解并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操作简单、疗效肯定,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对肘管综合征患者,保守治疗无效者尽早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神经外膜松解 尺神经前置
下载PDF
和水文地理模式相关的淤积三角洲前积层沉积速率的水槽实验(英文)
11
作者 SUZUKI Taro ENDO Noritaka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3期450-456,共7页
Foreset profiles of deltaic topography change corresponding to hydraulic conditions,and are influenced by water discharge and change rates of water discharg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nsition of de... Foreset profiles of deltaic topography change corresponding to hydraulic conditions,and are influenced by water discharge and change rates of water discharge.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ransition of deposition rates on the foreset and the change rate of water discharge of temporary waxing and subsequent waning flows,we perform experiments on silty deltas that developed under several different hydrographic patterns.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1) Under flows with constant discharge,the deposition rate on the foreset was low at high water discharge and high at low water discharge because the separated flow became vigorous at high water discharge and prevented sediment supply onto the foreset.If the water discharge is not constant,the deposition rate shifted concurrently with water discharge only at extremely low change rate.(2i) In a waxing flow at low(but not extremely low) increase rate,the deposition rate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some time lag.(2ii) In the case of high increase discharge,intense erosion on the topset caused by rapid waxing made a large amount of silt move onto the foreset and the deposition rate temporary increased.(3) With ample time after waning stage,the deposition rate recovered to that at constant low water discharge in all runs.However,the transitional processes depended on not only waning rate but also waxing rate at before waning stage.(3i) In the case of high decrease rate of water discharge,the deposition rate abruptly decreased regardless of increase rate.(3ii) Even in the case of low decrease rate of water discharge,if the increase rate before waning stage was high,the deposition rate abruptly decreased.(3iii) Only in the case where both the increase rate and the decrease rate were low,deposition rate gradually increa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ta system hydrographic patterns deposition rate on the foreset flume experiments change of sediment flux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纪沙三中期超深水湖泊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钟建华 李勇 +13 位作者 邵珠福 陈彬 倪良田 肖淑明 赵海燕 王书宝 饶孟余 刘圣鑫 郝兵 孙宁亮 毛毳 李聪 田媛 林刚山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20-327,共8页
利用地震剖面和连井剖面,结合岩心和测井等资料,通过恢复三角洲前积层的高度,探讨东营凹陷古近纪沙三中时期三角洲沉积时的最大古水深。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三中时期发育了很好的建设性三角洲,尤以在牛庄洼陷一带前积层非常发育;五个地... 利用地震剖面和连井剖面,结合岩心和测井等资料,通过恢复三角洲前积层的高度,探讨东营凹陷古近纪沙三中时期三角洲沉积时的最大古水深。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三中时期发育了很好的建设性三角洲,尤以在牛庄洼陷一带前积层非常发育;五个地震剖面的统计结果揭示了三角洲前积层的平均高度在485 m,校正后反演的覆水深度在681 m,说明东营三角洲在形成时期的湖泊古水深可达485~681 m;三角洲前积层主要为一套细粒沉积,以灰色粉砂岩和暗色泥岩为主,粉砂岩中常含漂浮泥砾,是一种沿三角洲前缘斜坡发育的砂质碎屑流和浊流沉积,进一步反映了深水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水深 古湖泊 三角洲 沙河街 前积层 东营凹陷 古近系
下载PDF
断陷盆地前积地震相及其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规律——以彰武断陷九佛堂组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吕栋 戴胜群 +1 位作者 李斐 宋燕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6-20,共5页
箕状断陷盆地多发育前积地震相,而前积地震相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密切相关。以彰武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识别出斜交前积、下超充填前积和小型叠瓦前积3种地震相,并分析其特征及其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规律:斜交前积,发育在构造平... 箕状断陷盆地多发育前积地震相,而前积地震相与岩性地层油气藏密切相关。以彰武断陷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识别出斜交前积、下超充填前积和小型叠瓦前积3种地震相,并分析其特征及其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规律:斜交前积,发育在构造平静期(九佛堂3—4砂组),向湖盆推进较远,规模大,代表远岸扇沉积,前积层的中部和上部含油气性好,可以发育有利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下超充填前积,发育在构造活动期(九佛堂5—7砂组和2砂组),为靠近主干断裂下盘快速充填的近岸扇沉积,扇中—扇根的相变带为潜在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发育区;小型叠瓦前积,发育在较深水地层单元(九佛堂5—6砂组),解释为扇体末端或侧缘沉积,以泥质沉积为主,含油气性差。识别出的前积地震相特征及其含油气规律可以为勘探程度较低的箕状断陷盆地油气勘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状断陷 前积地震相 岩性地层油气藏 扇体 彰武断陷
下载PDF
红岗油田H 113井区萨尔图含油层系河口坝储集层构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健 程建莉 +2 位作者 戴荣东 于少卿 邢立平 《录井工程》 2018年第1期97-102,114,共6页
以红岗油田H 113井区萨尔图含油层系为例,结合岩心、测井和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等资料,在储集层构型理论和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多维互动"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部前积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 以红岗油田H 113井区萨尔图含油层系为例,结合岩心、测井和油田开发动态监测等资料,在储集层构型理论和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约束、模式拟合、多维互动"的研究思路,对研究区单一河口坝、河口坝内部前积体进行识别划分,形成一套针对河口坝地下储集层构型精细解剖方法。在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导下,总结了单一河口坝的识别标志及分布模式,实现了对单一河口坝的划分。分析认为研究区的单一河口坝宽度介于1300~2 000 m之间,长度介于2800~4200m之间;在单一河口坝识别的基础上,对河口坝进行内部解剖,确定了单一河口坝内部的前积体和前积层,前积层倾角为0.3°左右,建立了河口坝储集层构型模型;该研究结论可在指导剩余油挖潜方面提供依据,对促进储集层构型理论的发展和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岗油田 单一河口坝 前积体 前积层倾角 储集层构型
下载PDF
渤海锦州A构造古近系地震储层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茜 边立恩 沈洪涛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6期808-815,共8页
渤海锦州A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二段(E3d2)从上至下分为东二上段(E3d2u)和东二下段(E3d2L),其中东二下段(E3d2L)一油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地震剖面上广泛发育叠瓦状前积反射特征。首先通过地震相分析、古地貌恢复、分频技术及正演模拟... 渤海锦州A构造古近系东营组二段(E3d2)从上至下分为东二上段(E3d2u)和东二下段(E3d2L),其中东二下段(E3d2L)一油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地震剖面上广泛发育叠瓦状前积反射特征。首先通过地震相分析、古地貌恢复、分频技术及正演模拟等分析了前积反射的成因,认为该前积反射的形成主要反映了间歇型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席状砂顺斜坡方向的前积作用,是由多个砂体沿着物源方向前积、叠置和迁移所形成的。在此基础上,基于新三维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多属性综合分析、砂地比拟合等开展储层预测,对前积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刻画,最终对锦州A构造东二下段储层有利发育区做出预测,为该构造的油气勘探评价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瓦状前积反射 古地貌 正演模拟 分频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斜坡带三角洲前积型层序精细对比方法——以渤海SZ油田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为例
16
作者 李泉泉 马世忠 +5 位作者 胡光义 梁旭 张雨晴 张斌弛 邵世国 王克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5-95,共11页
断陷盆地斜坡区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地层厚度有一定差异,实现层序等时对比有一定困难。以渤海SZ油田东营组二段下部I、Ⅱ油层组为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沉积学等,利用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识别出研究区目的层为三角... 断陷盆地斜坡区地形坡度变化较大,地层厚度有一定差异,实现层序等时对比有一定困难。以渤海SZ油田东营组二段下部I、Ⅱ油层组为例,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地震沉积学等,利用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识别出研究区目的层为三角洲前缘前积型层序;通过分频解释与地震正演模拟等,确定了前积层类型为无顶积层型。在标志层的控制下,通过地震反射轴形态将SSC1、SSC4短期旋回平面上划分为单相位轴、复相位轴、分叉单相位轴与分叉复相位轴等4个区域,提出了分区域前积角度计算方法,即在目的层顶部标志层拉齐的情况下,通过地震剖面与井间剖面相结合,依据前积层井间厚度变化确定各区域前积角度;由于单相位轴区域近似等厚,采用了近水平模式对比。按照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的变化,将研究区目的层划分为2个中期(MSC)、14个短期(SSC)和26个超短期(SSSC)基准面旋回,建立了中期、短期基准面旋回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并完成了超短期旋回的等时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斜坡带 三角洲前缘 前积角度计算方法 前积层 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下载PDF
横波地震法在台州湾浅层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17
作者 茹桂荣 《南方油气地质》 1995年第1期35-40,共6页
采用高频、高采样率的高分辨率横波勘探技术,对过去用常规勘探难以得到资料、埋深小于100m的第四系覆盖区和物性差异小的薄互层进行了勘探,得到了浅层层次多、分辨率高的地震剖面。通过解释发现了小构造、小断层、古河道、三角洲等,为... 采用高频、高采样率的高分辨率横波勘探技术,对过去用常规勘探难以得到资料、埋深小于100m的第四系覆盖区和物性差异小的薄互层进行了勘探,得到了浅层层次多、分辨率高的地震剖面。通过解释发现了小构造、小断层、古河道、三角洲等,为浅层天然气勘探布井提供了可靠的地震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波勘探 浅层 天然气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关于集合上关系合成运算的注记
18
作者 沈晨 王清河 +1 位作者 吕炜 宋冬梅 《高等数学研究》 2017年第4期17-18,22,共3页
设R是X上的一个关系,通过构造反例来否定有关文献中给出的结论:RloRm=Rl+m对任何整数l,m成立,其中RoR表示R与自身的合成,简记为R2(Rl,Rm等意义详见正文).进一步,在理论上建立使RloRm=Rl+m对任何整数l,m都成立的等价条件.
关键词 关系 关系的合成 R后集 R前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