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人机-人工协同巡视技术体系研究
1
作者 程海涛 刘俊男 +2 位作者 武卓琦 李聪 张伟豪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9-173,共5页
为进一步研究无人机-人工协同巡视技术体系,提高无人机-人工协同巡视技术体系的应用价值,系统性地分析人工巡视和无人机巡视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开展无人机与人工协同巡视技术的特征分析和效果评估。研究表明:人工巡视受到地形状况、... 为进一步研究无人机-人工协同巡视技术体系,提高无人机-人工协同巡视技术体系的应用价值,系统性地分析人工巡视和无人机巡视的影响因素及指标体系,开展无人机与人工协同巡视技术的特征分析和效果评估。研究表明:人工巡视受到地形状况、天气状况、道路状况、火灾状况、检查对象等5大类因素的影响,而无人机巡视受到除检查对象之外的4大类因素的影响。构建人工巡视的包含18个四级指标的评价体系,以及无人机巡视的包含25个四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无人机与人工协同巡视在质量、效率、安全性3方面得到最高等级评分,显著优于单一种类的巡视方式。进一步提高消防灭火工作的高效化、精确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巡视 无人机巡视 协同巡视 指标体系 森林草原火灾
下载PDF
对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思考
2
作者 吴雪 邓义祥 +3 位作者 何佳 郝晨林 谢坤 付立苹 《中国环境管理》 CSSCI 2024年第3期66-74,共9页
滇池是“九五”时期以来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经过30年治理,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演变趋势向好。然而目前,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格局还未完全形成,流域生态系统韧性不足,水环境质量正处于进一步改善的瓶颈期... 滇池是“九五”时期以来我国重点治理的“三河三湖”之一,经过30年治理,水质明显改善,水生态系统演变趋势向好。然而目前,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格局还未完全形成,流域生态系统韧性不足,水环境质量正处于进一步改善的瓶颈期。为探索滇池治理的未来发展路径,本文系统总结了前期滇池治理历程与成效,诊断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滇池流域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特征,提出了滇池流域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思路、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任务,以期为新时期滇池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指导,也为其他城市型重污染湖泊流域从水污染防治向水生态保护的转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山水林田湖草 策略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的社会-生态系统(SES)分析框架及应用——以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为例 被引量:28
3
作者 叶艳妹 林耀奔 +1 位作者 刘书畅 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8846-8856,共11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指导原则,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根据Ostrom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以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为研究区,构建集流域、陆地和人类活动为一体的社会-生态系...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指导原则,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实践路径。根据Ostrom提出的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以浙江省钱塘江源头区域为研究区,构建集流域、陆地和人类活动为一体的社会-生态系统(SES)概念框架,为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一个问题导向的分析策略。研究发现基于Ostrom构建的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的SES框架,可以用来诊断关键问题、分析影响因素、设定行动情景和评估结果,从而形成完整的实施和解决问题策略。由诊断关键问题得出,该区域面临地质灾害多发、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生物结构单一等多重问题,而人类活动如城市扩张、过度开发自然资源、污染物排放等则是造成社会-生态系统失衡的主要因素。通过行动情景设置将SES框架中涉及的影响因素、解决途径、评价标准、期望的成效以及反馈机制等进行梳理,对研究区的社会-生态系统进行全面分析。根据设立的评价体系对生态修复工程进行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果的动态评估,并不断地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正以获得最佳的预期成效。该框架为解决钱塘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并可根据研究区的特点进行相应调整,是一个具有强适用性的社会-生态系统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生态修复工程 社会-生态系统(SES)框架 评价指标体系 钱塘江源头区域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4
作者 段继琪 段青松 +3 位作者 保锐琴 黄广杰 罗鹏彪 王建文 《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19-126,共8页
针对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存在问题,寻求适宜的系统治理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再野化、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5种,但目前对这些理论与... 针对不同区域山水林田湖草存在问题,寻求适宜的系统治理方法至关重要。国内外运用最为广泛的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理论与方法主要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法(NbS)、再野化、景感生态学、生态安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5种,但目前对这些理论与方法的相互联系和区别尚不清晰。从定义及发展、准则、实施方法和典型案例等方面系统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5种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比较,结果可知,5种理论与方法运用生态系统的恢复力和适应性,通过自然恢复和人为干预等手段,使退化或者破坏的生态系统回归到一种稳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但它们在人为干预程度、适用范围、与人类关系的密切程度及农业应用等方面有差异。认识到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同理论与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和局限性,结合治理区域的特点和问题,针对性地选择治理方法,为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系统治理 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
下载PDF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评价——以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为例
5
作者 李武艳 何春榕 +3 位作者 朱从谋 陈莎 陈思竹 徐保根 《河北省科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创建一个科学且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评价体系对于全面评估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推动生态价值的转化,以及提升生态修复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钱塘江源头区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山水工程”... 创建一个科学且有效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评价体系对于全面评估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推动生态价值的转化,以及提升生态修复工程的社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钱塘江源头区域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以下简称“山水工程”)为例,通过分析生态产品保护成效、生态价值转化成效和生态价值转化保障机制三个关键方面,构建一套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及其四个县(市)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获得显著的提升,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此外,研究还发现山水工程在生态治理力度上存在不均衡,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能力仍有提升空间。因此,建议同步推进生态产品的保护和价值转化机制的建设,并进一步完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的方法和相关策略,以提升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和实现其更大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产品价值转化 生态修复 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下载PDF
新农保参与行为与退耕还林还草: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1
6
作者 宋长鸣 蔡银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200,共8页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主要阻力之一是补贴结束后,农民生计受到挑战时所面临的复耕风险,新农保的施行弱化了土地经济保障功能,有可能促进农民自发、永久性退耕还林还草。首先,基于效用论,构建了新农保作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理论...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的主要阻力之一是补贴结束后,农民生计受到挑战时所面临的复耕风险,新农保的施行弱化了土地经济保障功能,有可能促进农民自发、永久性退耕还林还草。首先,基于效用论,构建了新农保作用农民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其次,基于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18789份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新农保对农民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影响;最后,运用基于聚类稳健标准误的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①新农保增加预期收入,退耕还林还草减少预期收入,但退耕还林还草后多出来的闲余时间增加了农民效用。基于效用论所构建的农户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显示,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影响到耕地面积数量,从而作用农户退耕还林还草行为。②农民参加新农保后,其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可能性更高,新农保增加了农民年老时基本生活依赖的渠道,从而弱化了耕地的经济保障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参加退耕还林还草工程。③稳健性检验中,基于聚类稳健标准误的logistic回归模型仍然证实了“参加新农保有利于农民退耕还林还草”的结论。④健康状况越差的农户,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行为的可能性越低,健康状况差一般意味着医疗费开支大,未来收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对耕地的依赖性强,从而不愿意退耕还林还草;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越大的农户,越有可能具有退耕还林还草行为。政策层面可以考虑将林区和牧区的“新农保”制度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结合起来,统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升工程实施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保 退耕还林还草 PROBIT模型
下载PDF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耦合框架、模型与展望 被引量:18
7
作者 萨娜 赵金羽 +6 位作者 寇旭阳 郑拴宁 陆兆华 付晓 何霄嘉 吴钢 桑卫国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33-4343,共11页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生命共同体的耦合机制,是科学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针对当前生命共同体耦合机制不清、理论和方法不健全的问题,从耦合的视角出发,在小流域... “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生命共同体的耦合机制,是科学地进行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关键。针对当前生命共同体耦合机制不清、理论和方法不健全的问题,从耦合的视角出发,在小流域尺度上单一生态系统内部生态要素的耦合、流域尺度上不同生态系统之间的耦合、区域尺度上人与自然的耦合三个方面进行整合,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多尺度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理论,提出了一般性的山水林田湖草沙耦合理论框架。梳理并比较了当前主要的生态系统模型、景观模型、统计学模型以及复合生态系统的多模型耦合方法,综合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耦合研究方法。对进一步完善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提出了建议,包括:一是构建多源信息数据库,推进定量化耦合机制研究;二是开展全生命周期监测与评估,探索适应性治理路径;三是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完善协同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沙 复合生态系统 耦合模型 生态保护与修复
下载PDF
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碳汇潜力评估方法与应用——基于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梁森 张建军 +1 位作者 王柯 刘时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517-3531,共15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生态系统恢复的有效措施,借助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潜力,无疑是土地利用碳减排的新路径。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整治视角,从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质量两个方面评估了第一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效果,并借助InVEST模型定量化地分析了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结果如下:(1)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加速了各类生态系统间的相互转化,主要表现为城镇生态系统的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减少;工程区植被覆盖度整体提高,NDVI值平均水平不断上升、高值区逐步扩大,劣质、低质生态系统改造成果显著,陆地生态系统质量有效提升。(2)试点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和潜力得到有效改善,工程累积增加碳汇面积22.68%,其中工程实施前期增加碳汇面积18.06%,中后期增加面积4.62%;工程实施后2018年碳汇总量增加32.74 Tg,2020年碳汇总量增加31.28 Tg,年均碳汇潜力的提升约1.24%;工程在增加生态系统质与量、碳汇潜力的巩固与提升上具有显著成效。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保护修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项,这也是生态保护修复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基本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 碳汇潜力 “双碳”目标 生态系统碳汇
下载PDF
山东省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平台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徐飞 唐丽伟 +4 位作者 魏凯 焦玉国 王延岭 尹衍鹏 陈葛 《山东国土资源》 2023年第12期39-48,共10页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复杂、综合性工程,工程实施形成了海量资料,通过数据平台建设可改变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提高数据资料的利用率,为后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研究提供支撑。本文提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是一项复杂、综合性工程,工程实施形成了海量资料,通过数据平台建设可改变传统的数据管理模式,提高数据资料的利用率,为后续“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研究提供支撑。本文提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果可视化展示平台,在全面收集泰安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资料的基础之上,建立了资料数据库,对数据进行了高度集成,并基于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分析,开发了成果可视化展示平台。平台包含工程概览界面及组织管理、文件规范、辅助决策、工程项目、成效展示、宣传门户、系统管理等7大模块,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率,对宣传和推广“泰山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果可视化展示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借鉴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成果可视化 系统平台 山东省泰安市
下载PDF
广东省林草湿综合监测调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胜 余松柏 秦琳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77-81,88,共6页
根据林草湿调查业务特点,综合分析现有调查系统的利弊,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3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并建立广东省林草湿综合监测调查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工作同步、数据同步、业务同步的多端协同工作模式,满足各类... 根据林草湿调查业务特点,综合分析现有调查系统的利弊,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3S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并建立广东省林草湿综合监测调查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工作同步、数据同步、业务同步的多端协同工作模式,满足各类林草湿调查任务需求,大幅度提高了外业调查效率和成果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湿资源 调查系统 一体化平台 广东省
下载PDF
我国林草规划体系探析
11
作者 闫睿 姜子夏 +1 位作者 贾毅立 李黛文 《林草政策研究》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规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的规划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战略导向作用。文中在阐述我国现行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梳理目前林草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内容内涵,分析各级林草规划间的关系,指出林草规划对林草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提... 规划是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完善的规划体系可以更好地发挥战略导向作用。文中在阐述我国现行规划体系的基础上,梳理目前林草规划体系的基本构成和内容内涵,分析各级林草规划间的关系,指出林草规划对林草事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提出了需科学编制各级各类林草规划并完善林草规划实施评估体系和考核机制等建议,以期推进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 规划体系 编制 评估 考核
下载PDF
“双包五联”机制在青海森林草原防火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刘维栋 宋传晓 +1 位作者 冯奎 石恒玮 《森林防火》 2023年第4期72-74,共3页
青海推行“双包五联”工作机制后,实现了森林草原防火责任落实、监测预警、宣传教育、火源管控、隐患排查、物资储备、队伍建设、值班值守等十到位,在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
关键词 双包五联 森林草原防火 网格化 一线法 林长制
下载PDF
基于绿色原则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法治体系
13
作者 丁玎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4-47,109,共5页
山水林田湖草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法治管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研究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法治体系现状,提出要依据绿色原则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 山水林田湖草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法治管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研究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法治体系现状,提出要依据绿色原则建立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系、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监督体系等生态系统法治管护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原则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 生态法治管护体系
下载PDF
西藏数字林长建设研究
14
作者 董雅雯 李玲知 +4 位作者 贺煌 刘玲 王晋昊 洪永忠 卓玛曲珍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47-52,74,共7页
西藏数字林长建设以“1+1+N+N+5”模式为总体架构,是集林长制管理、森林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监管、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等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分级部署、分步实施、基础优先、急用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以“... 西藏数字林长建设以“1+1+N+N+5”模式为总体架构,是集林长制管理、森林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监管、森林防火、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等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按照“统一规划、分级部署、分步实施、基础优先、急用先行、以点带面”的原则,以“林草感知一张网”“林草空间一张图”“数字林长一平台”“业务系统一网通办”为支撑,着力打造西藏自治区“天空地人”一体化监测体系,实现了业务汇聚、智慧决策、应用平台、资源共享一体化,同时创新了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创建智能、精准、高效、共享的西藏林草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长制 数字林长 数字林草 西藏
下载PDF
林草资源发展方案研究与应用——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为例
15
作者 张翠欣 田书超 +4 位作者 宋振洲 周子晴 张晓锋 杨晶雯 陈曙光 《河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57-61,共5页
林草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作为一个包含林草资源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基础。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该平台,研究和应用林草... 林草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作为一个包含林草资源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地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重要的研究和应用基础。该文旨在探讨如何利用该平台,研究和应用林草资源发展方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包括数据和信息收集、现状与问题分析、方案制定、方案应用以及持续跟踪和调整等方面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草资源 生态环境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遥感和GIS支持下的云南省退耕还林还草决策分析 被引量:72
16
作者 杨存建 刘纪远 +1 位作者 张增祥 党承林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188,共8页
以云南省为例 ,探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包括 4个步骤。首先 ,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坡度、植被指数、水体、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其次 ,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 ,并... 以云南省为例 ,探讨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来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耕地数量及其空间分布。其中包括 4个步骤。首先 ,建立土地利用、土壤侵蚀、坡度、植被指数、水体、降雨和温度等数据库。其次 ,从土地利用数据库中提取旱地的数据 ,并与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植被指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对水体建立缓冲区 ,并与耕地数据进行叠加分析。再次 ,确定退耕还林还草的原则 ,并在 GIS的支持下 ,确定需要退耕还林还草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最后 ,利用降雨和温度数据进一步确定分别退耕还林和还草的空间分布及其面积。研究结果可以为云南省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旱地 林地 草地 云南 农业遥感 退耕还林 决策分析
下载PDF
土柱系统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长盛 胡承孝 +2 位作者 陈庆锋 黄魏 邱炜红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79-883,共5页
土柱系统在土壤学、土壤水文学、农学、农业经济学、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应用广泛。将土柱系统分为渗漏取样系统、原状土柱系统、回填土柱系统、地下水交换土柱系统等类型,并对每种土柱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土柱系统研究领域... 土柱系统在土壤学、土壤水文学、农学、农业经济学、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应用广泛。将土柱系统分为渗漏取样系统、原状土柱系统、回填土柱系统、地下水交换土柱系统等类型,并对每种土柱系统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根据土柱系统研究领域的不同将其分为农田、草地、森林等生态系统,对每种生态系统进行了阐述。对土柱系统研究中出现的问题、改进的方法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柱系统 农田 草地 森林
下载PDF
典型农牧交错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以内蒙古岱海流域为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王书航 白妙馨 +4 位作者 陈俊伊 赵丽 张博 郭云艳 姜霞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515-519,共5页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优先问题清单;以保障岱海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目标,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了“一湖三区”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和“两增、两减、三平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期增强岱海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林田湖草 生态修复 工程体系 农牧交错带 岱海流域
下载PDF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现状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王闰平 陈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8-192,共5页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退耕地区生态面貌得到初步改善,农民从退耕还林还草中得到了较多的实惠,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但是由于退耕区域布局缺少严密的科学论证,监督检查方面也没有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这使退耕还...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已取得了初步成效,退耕地区生态面貌得到初步改善,农民从退耕还林还草中得到了较多的实惠,农村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但是由于退耕区域布局缺少严密的科学论证,监督检查方面也没有建立科学的监测评价体系,这使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效果大打折扣;退耕补偿政策的不合理、不公平性以及退耕地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又使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巩固面临潜在威胁。通过深入研究上述问题,提出了完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还草 监测评价体系 退耕补偿政策
下载PDF
纸坊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演变阶段及驱动力初探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满才 王继军 +1 位作者 彭珂珊 权松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5-246,255,共3页
退耕还林(草)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经济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初期,土地的合理调整是突破口;稳定发展时期,提高工副业收入、增加单产是其主要驱动力;加速发展时期,以合理安... 退耕还林(草)是恢复和重建生态经济系统,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生态经济演变过程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调整产业结构的初期,土地的合理调整是突破口;稳定发展时期,提高工副业收入、增加单产是其主要驱动力;加速发展时期,以合理安排从土地上解放的劳动力,增加工副业收入为主要发展途径。草地收入水平太低是建立生态经济系统良性循环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系统 退耕还林(草)工程 驱动力 纸坊沟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