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9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w design equations for estimation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foundations resting on rock masses 被引量:2
1
作者 Amir H.Alavi Ehsan Sadrossadat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91-99,共9页
Rock masse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underlying layer of important structures such as bridges, dams and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s. The success of a foundation design for such structures mainly depends on the accura... Rock masses are commonly used as the underlying layer of important structures such as bridges, dams and transportation constructions. The success of a foundation design for such structures mainly depends on the accuracy of estima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rock beneath them. Several traditional numerical approaches are propos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oundations resting on rock masses to avoid performing elaborate and expensive experimental studies. Despite this fact, there still exists a serious need to develop more robust predictive models. This paper proposes new nonlinear prediction models for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foundations resting on non-fractured rock masses using a novel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al approach, called linear genetic programming. A comprehensive set of rock socket, centrifuge rock socket, plate load and large-scaled footing load test results is used to develop the models. In order to verify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s,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onducted and discu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dels accurately characteriz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hallow foundation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predicted bearing capacity values are equal to 0.95 and 0.96 for the best LGP models. Moreover, the derived models reach a notably better prediction performance than the traditional eq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ass properties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Shallow foundation PREDICTI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Linear genetic programming
下载PDF
Methods for Estimating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Layered Foundations
2
作者 袁凡凡 闫澍旺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3年第4期330-333,共4页
The Meyerhof and Hanna′s(M-H) method to estimat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layered foundations was improv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load tests in Tianjin New Harbor were compared with predictions with... The Meyerhof and Hanna′s(M-H) method to estimat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layered foundations was improv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load tests in Tianjin New Harbor were compared with predictions with the method recommended by the code for the foundations of harbor engineering, i.e. Hansen′s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M-H method. The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s implied that the code and the improved M-H method could give a better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layered foundations Meyerhof and Hanna′s method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improved rigid blocks failure mechanism for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calculation based on slip-line field theory 被引量:5
3
作者 赵炼恒 杨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4期1047-1057,共11页
Based on the slip-line field theory, a two-dimensional slip failure mechanism with mesh-like rigid block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problems of rough found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 Based on the slip-line field theory, a two-dimensional slip failure mechanism with mesh-like rigid block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problems of rough foundation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em. In the velocity discontinuities in transition area, the velocity changes in radial and tangent directions are allowed.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of the stability problems of geotechnical structures are obtained by equating the work rate of external force to internal dissipation along the velocity discontinuities, and then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transformed as an upper-bound mathematic optimization model. The upper bound solutions for the objective functions are obtained by use of the nonlinear sequential quadratic programming and interior point method. From the numerical results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work gives better calculation results than existing upper bound methods and can be used to establish the more accurate plastic collapse load for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rough foun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rough foundation slip-line field theory upper bound limit analysis theorem slip failure mechanism nonlinear programming method
下载PDF
砂土中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赵学亮 王鑫 +3 位作者 陈馨睿 隋淑环 沈侃敏 邓温妮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6,共13页
通过开展小比尺三筒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建立数值模型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扩展,分析水平和弯矩荷载下,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三筒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冲刷修正系数dhe、... 通过开展小比尺三筒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水平承载特性,建立数值模型对模型试验结果进行验证与扩展,分析水平和弯矩荷载下,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提出三筒基础极限承载力的冲刷修正系数dhe、dme的计算方法;采用固定荷载比方法,通过数值模型计算M-H加载条件下三筒基础的破坏包络线,分析冲刷率e和相对筒间距S/D对复合加载特性的影响,提出冲刷条件下三筒基础M-H破坏包络线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冲刷条件下的三筒基础受水平和弯矩作用直至破坏的过程,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失稳破坏3个阶段;三筒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冲刷率e的增大而下降,且下降速率逐渐增大,相同长径比的三筒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随相对筒间距的减小而降低;随着冲刷率e的提高,三筒基础的M-H破坏包络线向内移动,随着相对筒间距S/D增大,归一化破坏包络线呈上凸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筒基础 冲刷率 极限承载力 弯矩承载力 冲刷修正系数 包络线
下载PDF
间断焊接包管加固圆钢管构件轴压极限承载力研究
5
作者 孟文清 严珮珮 +3 位作者 崔邯龙 张亚鹏 张陆旭 王超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3,共10页
为研究间断焊接包管加固杆件的轴心受压性能,设计了13组试件进行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截面应变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对比了负载加固与非负载加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包管构件的破... 为研究间断焊接包管加固杆件的轴心受压性能,设计了13组试件进行单调加载静力试验。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截面应变发展规律进行分析,对比了负载加固与非负载加固对试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包管构件的破坏模式可分为整体失稳破坏和内管外伸段强度破坏;包管构件内外管协同工作、共同受力,内管和外管都在屈服后发生整体失稳破坏;负载加固与非负载加固试件的极限承载力基本一致,相差2.2%,非负载加固试件与未加固试件相比,极限承载力最大提高了479.9%。根据试验结果对包管构件的ABAQUS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并用该模型分析了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包管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包管构件极限承载力经验计算公式,且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断焊接 包管加固 极限承载力 轴压 破坏模式 计算公式
下载PDF
基于Meyerhof机构的吸力式沉箱基础抗拔承载力极限分析上限解 被引量:7
6
作者 朱文波 戴国亮 +1 位作者 龚维明 赵学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833,共6页
为了研究吸力式沉箱基础上抗拔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上限解,构建出反向Meyerhof破坏模式.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引入反向地基承载力,基于Meyerhof破坏模式,将原基础下的主动区变为被动区,对数螺旋线方向相反且延伸至沉箱侧壁,建立了... 为了研究吸力式沉箱基础上抗拔荷载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上限解,构建出反向Meyerhof破坏模式.根据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引入反向地基承载力,基于Meyerhof破坏模式,将原基础下的主动区变为被动区,对数螺旋线方向相反且延伸至沉箱侧壁,建立了相应的机动许可速度场,推导出理论上更为合理的吸力式沉箱基础极限抗拔承载力上限解.分析了上限解与黏聚力、内摩擦角、摩擦系数以及基础下地基反向承载力之间的关系.采用Matlab软件编程计算出上限解,并与文献中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限解与试验值的误差最大值为28%,最小值为9%,从而证明了破坏模式的合理性及所提方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力式沉箱基础 Meyerhof破坏模式 极限承载力 上限定理
下载PDF
轻型组合桥梁负弯矩区接缝抗弯性能试验
7
作者 邓舒文 邵旭东 +1 位作者 晏班夫 邱明红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9-412,共14页
对适用于轻型组合桥梁负弯矩区的T形横向接缝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对负弯矩加载接缝的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对接缝设计参数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大,试件的主裂缝出现在连续浇筑的UHPC接缝界面和加载点下方的面板表面,试... 对适用于轻型组合桥梁负弯矩区的T形横向接缝抗弯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对负弯矩加载接缝的全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对接缝设计参数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荷载的增大,试件的主裂缝出现在连续浇筑的UHPC接缝界面和加载点下方的面板表面,试件中部未发现明显裂纹,UHPC接缝界面的可视初裂强度可以满足实桥设计荷载.对试验梁进行分析,提出接缝最大裂缝宽度、考虑UHPC拉伸刚度效应的设计弯矩和挠度计算公式,获得每阶段承载力的计算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通过参数讨论和计算可知,跨度L=20~50 m的轻型组合桥梁T形接缝上部加长长度可以设置为0.1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UHPC接缝 抗弯性能试验 裂缝宽度计算式 挠度计算式 极限承载力计算式
下载PDF
非均质黏土地基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研究
8
作者 高松林 安晨 +3 位作者 刘畅 齐博 王春波 马佳星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1,共7页
为减少海上风机长期受到风浪流等水平荷载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非均质黏土单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有限元模型,利用温度作为虚拟变量以反映非均质黏性土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采用生死单元法进行地应力平衡,并比较有限元得到的水平... 为减少海上风机长期受到风浪流等水平荷载的影响,利用ABAQUS软件建立非均质黏土单桩基础极限承载力有限元模型,利用温度作为虚拟变量以反映非均质黏性土抗剪强度随深度变化的关系,采用生死单元法进行地应力平衡,并比较有限元得到的水平荷载下单桩基础承载力变化结果与离心机试验结果,以验证其准确性。结合刚性桩与刚柔性桩水平极限荷载下土体失效模式,分析不同长径比、土体弹性模量系数、桩土摩擦因数等参数对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结果表明:桩体预埋深度增加后,桩体从刚性桩向刚柔性桩转变,土体破坏模式从楔形、旋转破坏转变为楔形、满流和旋转破坏。土体弹性模量系数对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影响较小,长径比和桩土摩擦系数对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黏土 单桩基础 水平极限承载力 海上风机 有限元模型
下载PDF
双线有轨电车浅埋路基板地基临界载荷计算分析
9
作者 方文恒 王浩然 +2 位作者 董竞允 俞剑 黄茂松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20-126,共7页
通过推导双线近邻路基板塑性区深度开展至1/4板宽的临界载荷,调查基础之间距离、埋深、土体重度、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临界载荷的影响。将临界载荷与有限元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对比,说明国内外路基板地基承载力容许设计值的差异。对某西部... 通过推导双线近邻路基板塑性区深度开展至1/4板宽的临界载荷,调查基础之间距离、埋深、土体重度、内摩擦角和黏聚力对临界载荷的影响。将临界载荷与有限元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对比,说明国内外路基板地基承载力容许设计值的差异。对某西部城市有轨电车工程的路基板开展设计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线浅基础临界载荷会高估地基容许设计值,致使设计偏于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线浅埋路基板 临界载荷 极限承载力 安全系数
下载PDF
集中力下的Winkler地基上双层弹塑性梁
10
作者 成林燕 谈至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4-901,共8页
为了完善弹性地基上弹塑性梁的理论基础,假设梁弯曲符合理想弹塑性模型,双层梁层间为竖向弹簧连接,根据受力平衡和本构关系建立Winkler地基上双层弹塑性梁的微分方程并给出通解.以无限长双层梁中心处作用集中荷载为例,研究同质同宽双层... 为了完善弹性地基上弹塑性梁的理论基础,假设梁弯曲符合理想弹塑性模型,双层梁层间为竖向弹簧连接,根据受力平衡和本构关系建立Winkler地基上双层弹塑性梁的微分方程并给出通解.以无限长双层梁中心处作用集中荷载为例,研究同质同宽双层梁的加载全过程,分析梁厚、层间竖向模量等参数对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上、下层梁厚度相同或下层梁更薄时,不论层间竖向模量取多大都是上层梁先屈服;层间竖向模量趋近于无穷时,上下层梁的挠曲线相同,极限承载力趋近于双层叠合梁的极限承载力,此时结构退化成双层叠合梁;当层间竖向模量与地基反应模量之比大于5000时,上、下层梁竖向拉压变形对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超过3%,应予以考虑,宜采用广义模量计入梁截面竖向拉压变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地基梁 极限承载力 双层梁 WINKLER地基 解析解
下载PDF
溶洞上方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红卫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6-1274,共9页
为计算岩溶区桩基的极限承载力,提出一个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简化分析模型,充分考虑了桩与溶洞之间距离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提出了相应的假定破坏模式,并采用三角形刚性块体对破坏模式进行离散,计算得到外力功率和... 为计算岩溶区桩基的极限承载力,提出一个符合工程实际情况的简化分析模型,充分考虑了桩与溶洞之间距离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提出了相应的假定破坏模式,并采用三角形刚性块体对破坏模式进行离散,计算得到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以桩端极限承载力作为目标函数,将该问题转化为数学优化模型,并利用MATLAB对数学优化模型求解。将本文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极限分析法所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最后,分析了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参数分析表明:随着桩与溶洞距离不断增大,溶洞对桩端承载力的影响越来越小,当桩与溶洞距离超过某一定值时,桩端极限承载力将不受溶洞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础 溶洞 桩端 极限承载力 上限分析法
下载PDF
基于横向变形约束弹性地基梁法的既有锚索桩极限承载力研究
12
作者 王钰杰 张丽娟 严明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59,共7页
以阿坝州岷江电化公司西侧滑坡前缘既有锚索桩为研究对象,既有锚索桩的极限承载力是滑坡综合治理中需要研究的关键。针对该问题,在桩身检测结果和锚索现场抗拉拔试验结果基础上,根据变形协调原理,对横向变形约束弹性地基梁法在桩锚固段... 以阿坝州岷江电化公司西侧滑坡前缘既有锚索桩为研究对象,既有锚索桩的极限承载力是滑坡综合治理中需要研究的关键。针对该问题,在桩身检测结果和锚索现场抗拉拔试验结果基础上,根据变形协调原理,对横向变形约束弹性地基梁法在桩锚固段地基水平抗力系数按梯形分布下的计算方法进行推导,并采用这种方法进行1-1'剖面既有预应力锚索桩的内力计算。把锚索极限承载力、既有桩身结构承载力和嵌固段地基强度条件共同作为限制条件,通过反分析方式不断逼近限制条件所对应的滑坡推力界限值,发现该工程中嵌固段地基强度对既有锚索桩的极限承载力起控制作用,并最终确定其极限承载力。该文所采用数据及计算方法可为同类工程研究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锚索桩 弹性地基梁 限制条件 反分析 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BIM技术在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评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虞刚 方四发 +1 位作者 郭鹏 陈永达 《粘接》 CAS 2024年第7期165-168,共4页
为了提高地下溶洞嵌岩桩基的安全性,提出了BIM技术在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评定中的应用。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在岩层的平均应力,获取的承载机理,明确地下溶洞嵌岩的地质特点,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容许承载力,利用BIM技术,完成地... 为了提高地下溶洞嵌岩桩基的安全性,提出了BIM技术在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评定中的应用。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在岩层的平均应力,获取的承载机理,明确地下溶洞嵌岩的地质特点,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容许承载力,利用BIM技术,完成地下溶洞嵌岩桩基的BIM建模。根据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应力分量,计算地下溶洞嵌岩桩基在含溶洞地层中的平均约束应力,通过设定极限承载力阈值,评定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地下溶洞嵌岩桩基极限承载力的评定结果与工程实际相符,可以缩小评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嵌岩桩基 承载机理 极限承载力 平均约束应力
下载PDF
基于双荷载箱自平衡法的黄土地区桩基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14
作者 王锦涛 魏进 卞海丁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7期777-784,共8页
为探究双荷载箱自平衡法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以陕西地区某城市立交工程2根抗压试桩为研究对象,对桩基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分析了桩底压浆前、后桩基承载力的提升程度及组成差异,并从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3个方面对荷载传递规... 为探究双荷载箱自平衡法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以陕西地区某城市立交工程2根抗压试桩为研究对象,对桩基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分析了桩底压浆前、后桩基承载力的提升程度及组成差异,并从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及桩端阻力3个方面对荷载传递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压浆后桩基极限承载力相较于压浆前提升了51.74%,其中桩端阻力值增加到压浆前的2.5倍,且占桩基承载力的比重明显增大;双荷载箱自平衡试验中,桩身轴力在上荷载箱处产生并达到最大值,向桩顶和桩底逐渐衰减,轴力向下衰减速率明显更快;桩侧摩阻力由上荷载箱处开始发挥,沿桩身传递过程中,由于桩土相对位移逐渐减小,最终衰减至最小值;下部桩身桩端反力-位移曲线与传统静载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类似,但两者桩周土应力场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自平衡法 双荷载箱 桩底压浆 桩基极限承载力 荷载传递规律
下载PDF
砂性土中海上风电单桩基础水平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对比
15
作者 吴桐 马宏旺 陈昱霖 《中国海洋平台》 2024年第2期34-39,81,共7页
总结已有的3类单桩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分别为极限平衡法、p-y曲线法和定性方法,并结合试验实例研究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水平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求得的结果差异性较大,最大差距可达38.84%。鉴于无... 总结已有的3类单桩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确定方法,分别为极限平衡法、p-y曲线法和定性方法,并结合试验实例研究采用不同方法计算得到的水平极限承载力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不同方法求得的结果差异性较大,最大差距可达38.84%。鉴于无统一的方法,以及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性较大,单桩基础的水平极限承载力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单桩基础 桩-土作用 水平极限承载力 P-Y曲线
下载PDF
岩溶-陡坡作用下秦岭山区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竖向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成圆梦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1-17,共7页
为探究岩溶顶板厚度和陡坡对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依托秦岭山区某高速公路工程,构建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单一因素和双重因素交互作用下桩基极限承载力,提出了适用于岩溶发育区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 为探究岩溶顶板厚度和陡坡对高速公路桥梁桩基竖向承载力的影响,依托秦岭山区某高速公路工程,构建三维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单一因素和双重因素交互作用下桩基极限承载力,提出了适用于岩溶发育区桩基极限承载力计算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顶板厚度与桩基承载力呈正线性相关,陡坡与桩基承载力呈负线性相关,二者交互作用结果与桩基承载力呈正相关,这两种因素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程度为顶板厚度大于陡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岩溶发育区 公路桥梁桩基础 竖向极限承载力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桩端含多溶洞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研究
17
作者 郭斌 尹欧 +1 位作者 陈显 刘清华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4-716,共13页
岩溶区地基中往往含有多个溶洞,当前对含多溶洞桩基-地基承载机理的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针对含多溶洞地基-桩基承载机理,依托某岩溶桩基工程,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模型,通过对桩基荷载-位移曲线的分析,探讨不同溶洞... 岩溶区地基中往往含有多个溶洞,当前对含多溶洞桩基-地基承载机理的研究落后于工程实践。因此,针对含多溶洞地基-桩基承载机理,依托某岩溶桩基工程,应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模型,通过对桩基荷载-位移曲线的分析,探讨不同溶洞顶板厚度下溶洞形状、溶洞几何特性及溶洞间距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工况下,方形溶洞对桩基承载力的不利影响大于圆形溶洞;随着溶洞单一尺寸的增大,溶洞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桩端存在双溶洞时,侧溶洞洞高对桩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大于洞跨对其的影响;随着溶洞间距的增大,侧溶洞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降低,当间距达到5倍桩径时,侧溶洞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桩基 极限承载力 ABAQUS
下载PDF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薄壁方钢管短柱抗压承载力研究
18
作者 王融冰 陈瑞生 施韬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针对薄壁方钢管短柱承载力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外包高延性混凝土的加固方式来提高构件的极限抗压承载力和延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薄壁方钢管短柱有限元模型,对现有材料进行了材性试验,将结果用于有限... 针对薄壁方钢管短柱承载力较低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外包高延性混凝土的加固方式来提高构件的极限抗压承载力和延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薄壁方钢管短柱有限元模型,对现有材料进行了材性试验,将结果用于有限元建立本构关系中;采用环氧树脂作为黏结剂,分别考虑了在静力加载作用下不同宽厚比(40、48、67)、不同加固厚度(4、8、12 mm)对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薄壁方钢管短桩的极限抗压承载力和破坏模态的影响。有限元结果表明: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后,构件的极限抗压承载力提升效果可达到30%~50%左右,且加固效果随着宽厚比或加固厚度的增大而愈发明显。理论推导出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薄壁方钢管短柱的承载力理论公式,理论公式与有限元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高延性混凝土 黏结 极限抗压承载力 理论公式
下载PDF
基于Terzaghi极限承载力理论的PLT边载效应分析
19
作者 刘天云 朱幸科 林佑高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3-147,171,共6页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PLT)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浅部地基土层承载力的评定,试验过程中承压板周围覆土边载有可能对地基承载力评定造成影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广义边载分布条件下Terzaghi极限承载力公式,通过调整浅层平板载荷试验(P... 浅层平板载荷试验(PLT)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中浅部地基土层承载力的评定,试验过程中承压板周围覆土边载有可能对地基承载力评定造成影响。基于极限平衡理论,推导出广义边载分布条件下Terzaghi极限承载力公式,通过调整浅层平板载荷试验(PLT)承压板周围边载的范围和大小,分别针对砂土和黏性土地基,分析边载效应对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大小和变化规律。结合工程实例,指出在工程应用中最终边载效应对处理后地基土的影响程度须结合PLT试验过程中土体最终达到的应力状态做出综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zaghi 极限平衡 边载 极限承载力 PLT
下载PDF
软土地层扩体锚索极限抗拔承载力特性及其改进措施研究
20
作者 王铭 《建筑施工》 2024年第5期711-714,共4页
为解决软弱土层中预应力锚索抗拔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依托实际工程,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对比分析扩体锚索和普通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并研究影响扩体锚索抗拔力的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改进思路。结果表明:扩体... 为解决软弱土层中预应力锚索抗拔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依托实际工程,通过现场拉拔试验,对比分析扩体锚索和普通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并研究影响扩体锚索抗拔力的因素,提出相应改进措施,为同类工程提供理论依据与改进思路。结果表明:扩体锚索相比普通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可提高20%~40%,在软土地层具有更好的适用性;提出的改进措施可有效控制软弱土层中锚索抗拔力不足的各种因素,使扩体锚索的极限抗拔承载力提高40%以上;工程应用数据证明,扩体锚索能有效控制基坑位移,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基坑 扩体锚索 抗拔试验 极限抗拔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