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a Local Rainstorm in Central Inner Mongolia
1
作者 Yu XUE Biyun LI Yan HAN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23年第4期1-4,共4页
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satellite cloud image data and new generation Doppler radar data,the local rainstorm weather situation and physical quantities in Ulanqab City from 08:00 to 20:00 on June 24,2019... Based on conventional observation data,satellite cloud image data and new generation Doppler radar data,the local rainstorm weather situation and physical quantities in Ulanqab City from 08:00 to 20:00 on June 24,2019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synoptic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cal rainstorm was caused by the forward trough system and the convergence of warm and cold air,and triggered by the low-level jet and the surface convergence line.The splitting and merging of cloud clusters in satellite cloud images and strong radar echoes had a good guiding effect on short-term heavy precip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heavy rainstorm forward trough Low-level jet stream Convective cloud cluster Strong echo
下载PDF
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冲击损伤及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纪 《煤炭与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86-88,共3页
针对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3310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冲击损伤问题,借助EDEM软件完成了中部槽前倾角对冲击损伤深度和法向累计接触能量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部槽前倾角为0时,落煤对中部槽的冲击最强烈,冲击损伤和法向... 针对山西天地王坡煤业有限公司3310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中部槽冲击损伤问题,借助EDEM软件完成了中部槽前倾角对冲击损伤深度和法向累计接触能量影响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中部槽前倾角为0时,落煤对中部槽的冲击最强烈,冲击损伤和法向累计接触能量均大于存在前倾角工况;上行工况相较于下行工况更有利于降低落煤对中部槽的冲击作用。通过改进中部槽为上行工况之后中部槽使用时间增加了2个月,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刮板输送机 前倾角 中部槽 冲击损伤
下载PDF
“20110730”辽宁大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阎琦 孙欣 +4 位作者 乔小湜 赵明 崔锦 李爽 丁抗抗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3年第5期6-11,共6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0日辽宁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500 hPa高空槽与850 hPa切变线形成前倾形势,前倾槽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自动气象站资料和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7月30日辽宁短时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暴雨期间500 hPa高空槽与850 hPa切变线形成前倾形势,前倾槽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表明,降水时空变率大;TBB等值线密集区和上冲云顶的位置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强降水时,雷达回波强度达到65 dBz,且有逆风区和正负速度对出现,中小尺度强对流特征明显;地面等温线密集带与地面切变线(或中尺度低压)的共同作用触发了中尺度雨团,降水强度陡增。通过涡度方程诊断切变线形成动力机制得出,当正涡度变率发展加强时,切变线向正涡度变率大值区方向移动,产生辐合动力抬升条件;散度项对低层涡度变率的贡献最大,强辐合是低层切变线生成的动力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前倾槽 热力不稳定 中尺度特征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的分析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秀连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42-44,54,共4页
对首都机场寒潮强风极值出现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 :当低层到中高层的槽线上下位置呈垂直或前倾的条件下 ,强风的风速大小与锋区强度和层结曲线平行于干绝热线的厚度成正相关。
关键词 寒潮强风 动量下传 飞机 层结曲线 极大风速预报 飞行质量 槽线
下载PDF
南四湖地区一次农业致灾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泽铭 郭红艳 +1 位作者 黄巍 李颖 《农学学报》 2016年第1期103-109,共7页
为了提高南四湖地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能力和水平,笔者对2012年9月19日发生在山东西南部南四湖地区附近的一次造成农业灾害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结构特点的前倾槽,对本次强对流... 为了提高南四湖地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能力和水平,笔者对2012年9月19日发生在山东西南部南四湖地区附近的一次造成农业灾害的雷雨大风、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结构特点的前倾槽,对本次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十分有利。前倾槽槽后的干冷空气入侵作用,为强对流的产生提供了激发机制。地面图上强风向辐合中心更加容易触发强对流天气。K指数的大值中心移动方向与强降水的移动方向基本一致。对流层高低层存在的风向风速的垂直切变,有利于强对流性风暴发生、发展。0℃层和-20℃层高度差较小时,有利于冰雹的形成。组合反射率因子和回波顶高等雷达产品对冰雹发生的区域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槽 强对流 垂直切变 冰雹
下载PDF
一次华北飑线的观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吕胜辉 《气象科技》 2007年第2期217-221,310,共6页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自动观测系统、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对2004年7月23日发生的华北飑线进行了观测分析。分析表明:华北飑线发生在副高西北侧的不稳定区域,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当中,地面冷锋和副高南退以及高空前倾槽... 利用气象常规观测资料、卫星、自动观测系统、多普勒雷达等多种资料,对2004年7月23日发生的华北飑线进行了观测分析。分析表明:华北飑线发生在副高西北侧的不稳定区域,产生于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当中,地面冷锋和副高南退以及高空前倾槽的形势,使MCS向东南方向移动过程中发展,加强成为飑线;华北地区中、低层水汽通量的辐合,为此区域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和700 hPa低空急流的存在,一方面强劲的西南气流输送的暖湿平流加强了华北地区不稳定层结,另一方面急流附近的强风切变为飑线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飑线 中尺度对流系统 前倾槽 多普勒雷达
下载PDF
以一次飑线过程为例对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向旬 王绪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0期17148-17151,共4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资料,对2008年9月7日的一次较长生命史飑线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多普勒雷达几个产品的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雷暴单体发展各个阶段,从雷达观测数据上可以分析出系统流场以及环境风场,两者相互影响会在雷...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资料,对2008年9月7日的一次较长生命史飑线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对多普勒雷达几个产品的适用性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雷暴单体发展各个阶段,从雷达观测数据上可以分析出系统流场以及环境风场,两者相互影响会在雷达回波上显示特殊的配置形势。这种在大面积正速(负速)区里嵌套一小块数值均匀的负速(正速)区的配置经常被误判为中气旋,实际上这是由于在对流系统中层发生的径向辐合而产生的。在适当仰角的速度图(V26)上迭加风暴追踪信息(58STI),便于分析出风暴的发展阶段。通过对风暴追踪信息产品在单体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预报准确性探讨,以及一些其他产品的适用性研究,并将结论利用于短时预报和诊断分析上,以期提高目前短时预报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槽 飑线 阵风锋 弱回波区
下载PDF
正演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卫军 邢成智 +3 位作者 李胜 党玉芳 于浩业 朱冠芳 《海洋石油》 CAS 2012年第2期34-38,共5页
地震解释中,标定、地震解释属性提取时时窗的选取、断裂解释都存在一些主观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模拟实际地震资料的视主频和频宽,采用雷克正子波,进行了正演研究。研究表明:剖面上厚层泥岩/厚层砂岩组合方式、砂层的顶界正对着波... 地震解释中,标定、地震解释属性提取时时窗的选取、断裂解释都存在一些主观的不确定性。针对这些问题,模拟实际地震资料的视主频和频宽,采用雷克正子波,进行了正演研究。研究表明:剖面上厚层泥岩/厚层砂岩组合方式、砂层的顶界正对着波峰,这时要获得更多砂岩的信息,提取属性选择时窗应该在波峰下取时窗;大套泥岩中的5 m砂和10m砂提取属性选择时窗应该在波峰以下取时窗;大套泥中的15 m砂岩、20 m砂岩和25 m砂岩应以波峰对称来开时窗;剖面上厚层砂岩/厚层泥岩组合方式,泥层的顶界将会正对波谷,此可作为标定时的第二标志层;大断面下往往会出现近断面相位上提、远断面下拉,从而造成断裂假象;煤层(低速)横向相变或突变,将会在相变处或突变处造成断裂解释误区。这些认识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演模型 波峰 波谷
下载PDF
南冲绳海槽构造沉降的回剥和正演耦合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郭迎春 解习农 +1 位作者 沈中延 庞雄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03-1810,共8页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 冲绳海槽是研究边缘海盆地动力学的理想区域。本文在对南冲绳海槽的地震剖面进行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应用回剥法和正演法研究了海槽的构造沉降特征。利用回剥方法对南冲绳海槽进行构造沉降史的定量模拟分析表明:南冲绳海槽具有发育时代晚而演化程度高的特点,0.1Ma以来的构造沉降量占到总构造沉降量的60%以上;南冲绳海槽北端是一个持续拉张沉降的过程,而由于台湾弧-陆碰撞,在接近台湾北部的南冲绳海槽南端则有一个明显差异沉降(相对隆升)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应用正演法模拟得到的理论构造沉降量与回剥得到的实际沉降量,发现南冲绳海槽处于早期的初始沉降阶段,南北两端均存在异常构造沉降,南端早期的异常沉降是台湾弧-陆碰撞造成的,晚期的异常沉降和北端的异常沉降是动力沉降造成的。构造沉降幅度和出现动力沉降时期的对比表明海槽具有从北至南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构造沉降 初始沉降 回剥 正演模拟
下载PDF
一次冰雹天气特征及人工防雹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静 《内蒙古气象》 2011年第6期41-42,55,共3页
利用天气学、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对2011年8月23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地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冰雹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中反射率因子强度达到65dBz,有多个回波强核组织在一起,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达到55kg.m2.天气图... 利用天气学、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及天气预报经验对2011年8月23日发生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地区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冰雹天气发生时雷达回波中反射率因子强度达到65dBz,有多个回波强核组织在一起,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达到55kg.m2.天气图表现为前倾槽及上冷下暖不稳定对流区,地面为蒙古气旋南压到鄂尔多斯。当上述特征值出现时,可以发布冰雹天气预警,制定防雹作业指挥方案,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率因子 前倾槽 冰雹预警
下载PDF
豫中北一次重致灾强对流天气过程剖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司福意 周顺武 +1 位作者 王传辉 徐威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32-1740,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0.5°×0.5°NCEP FNL资料和雷达资料,基于"流型识别"和"配料"方法,对2013年8月旧发生在河南省中北部一次致灾严重的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这是一次...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0.5°×0.5°NCEP FNL资料和雷达资料,基于"流型识别"和"配料"方法,对2013年8月旧发生在河南省中北部一次致灾严重的混合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这是一次由西风槽前倾引起的罕见区域性强对流天气过程,而致使冷槽前倾的原因是近地面暖湿空气对中低层东移南下冷空气的阻挡和削弱;(2)在"流型识别"基础上,结合分析了强对流天气4大构成要素的动态演变,有助于提高强对流天气预报能力;(3)当豫北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时,西风槽的出现加大了中低纬度环流的经向度,使得水汽输送和辐合条件改善较快;(4)中空干冷急流入侵叠加到近地面风场之上所形成的强高低空垂直风切变是风暴系统发展和维持的重要因素;(5)雷达跟踪显示该风暴系统源于两条"弓形"(飑线)回波的交汇合并,在激发出强对流天气之后主系统再次发展成典型的飑线,并沿着地面辐合线由西南向东北传播,可采用外推法确定其下一步影响区域,有30 min以上的提前预警时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流型识别 配料法 前倾槽 “弓形”回波
下载PDF
2010年5月6日福建省南部地区暴雨预报偏差原因分析
12
作者 何小宁 刘爱鸣 《福建气象》 2010年第4期10-15,共6页
利用气象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6日福建南部一次暴雨预报失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在前倾槽形势下,低空急流和切变迅速南压估计不足。低空急流和切变的迅速南压,在福建南部地区形成强的低空辐合,... 利用气象常规、非常规观测资料,对2010年5月6日福建南部一次暴雨预报失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预报失误的主要原因是对在前倾槽形势下,低空急流和切变迅速南压估计不足。低空急流和切变的迅速南压,在福建南部地区形成强的低空辐合,有利于水汽和能量的积累;200hPa强辐散和强烈深厚的上升运动为大暴雨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部地区暴雨 预报偏差 前倾槽 物理量场分析
下载PDF
夏季两次低槽冷锋型暴雨成因对比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郑丽娜 孙兴池 孟伟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3-1141,共9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对流层低层无低涡、无低空急流配置的低槽和冷锋影响下2004年7月29—30日后倾槽和2004年8月3—4日前倾槽两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两次过程对流层中低层形势非常相近,但在空间结构上却存在显著差异。后倾槽锋区向冷空气倾斜且成3段锋,其中,第1段锋在850hPa以下,冷空气虽较弱,但对整个降水过程起抬升触发作用,暴雨区出现在该段锋移动方向的前沿,即地面辐合线呈气旋性弯曲的流线密集处;前倾槽锋区完整,湿斜压锋区向暖区倾斜,暴雨区出现在锋前1~2个纬距处,即地面辐合线右侧偏南气流密集带中。两次过程低层均有强的水汽输送,存在高温高湿区,925hPa比湿均达15g·kg-1以上,所不同的是,后倾槽暴雨区位于水汽通量大值区、等θe密集线前沿及风场辐合明显的水汽辐合区内,而前倾槽暴雨区则位于水汽通量等值线密集带中的水汽辐合区、θe暖舌的舌尖和风场辐合处,但更偏向暖空气一侧。此外,暴雨易发生在山区或海岸线等特殊地形抬升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槽冷锋 暴雨落区 后倾槽 前倾槽
下载PDF
一次前倾槽下混合强对流天气关键信息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丽 黄晓龙 +1 位作者 甘晶晶 王凯 《中国农学通报》 2019年第23期116-123,共8页
为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克服强对流过程预报失误问题,本研究综合利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6.29浙江省中南部一次混合强对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地面辐合线及地形抬升,导致新生对流的发展、维持;前期不稳定能量累积明显,高C... 为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克服强对流过程预报失误问题,本研究综合利用多源气象观测资料,对2018.6.29浙江省中南部一次混合强对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地面辐合线及地形抬升,导致新生对流的发展、维持;前期不稳定能量累积明显,高Cape、θse能量大值区和925 hPa比湿都对此次强对流强度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但逆温层及干侵入导致K指数参考意义差;降雹风暴中气旋出现了9个体扫并伴有强风切变,同时VIL跃增相对降雹时刻有18 min提前量,为短临预报争取了预警时间;本次过程ρVIL表现出高敏感性,将估测冰雹直径≥5和ρVIL≥4结合会对冰雹有更好的指示意义;VIL指数结合VILmax和ρVILmax可推断出风暴性质;风暴承载层抵消作用导致此次雹云风暴移动发展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强对流 中分析 前倾槽 冰雹 雷暴大风 ρVIL 预警
下载PDF
我国中东部一次大范围霾天气的分析 被引量:101
15
作者 饶晓琴 李峰 +1 位作者 周宁芳 杨克明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9-96,共8页
利用空气污染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2月5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结构和逆温层结为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800hPa以下层垂直速度、涡度和散度的绝对值较小,是霾维持的动力... 利用空气污染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2月5日我国中东部大范围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结构和逆温层结为霾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800hPa以下层垂直速度、涡度和散度的绝对值较小,是霾维持的动力因子。大气混合层高度的变化对霾的生消有很好指示作用,霾天混合层高度北高南低分布,致使南方比北方更易出现严重霾天气。此外,要素对比结果表明,霾的相对湿度比雾低,温度露点差比雾大,逆温强度比雾弱,大气混合层高度比雾高,这些可为霾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槽 逆温层 混合层高度
下载PDF
浙江省北部地区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雷 张伟红 +1 位作者 林伟 王志武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文章分析了 2 0 0 2年 7月 16日浙江省北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 :高空前倾槽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飑线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区域。浙江省北部地区低层暖湿平流和地面的持续强烈升温 ,一方面为其积蓄... 文章分析了 2 0 0 2年 7月 16日浙江省北部地区的一次飑线天气过程。分析表明 :高空前倾槽是这次飑线发生的大尺度环流背景 ,飑线发生在副热带高压边缘的不稳定区域。浙江省北部地区低层暖湿平流和地面的持续强烈升温 ,一方面为其积蓄了大量不稳定能量 ;另一方面高空冷平流形成并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的不稳定层结 ,这一不稳定层结主要是通过高空、地面的温度差动平流来实现的。水汽分析表明 :低层 85 0hPa的水汽输送是通过暖湿西南气流来实现的 ,强对流发生的浙江省北部地区正好处于低层 85 0hPa干湿区交界中的露点锋区 ,而高层 70 0hPa和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北部地区 飑线 天气过程分析 高空前倾槽 天气预报 水汽输送 露点锋区 强雷暴
下载PDF
呼伦贝尔市一次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常煜 刘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26期219-224,共6页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市短时强降水特征,防范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利用地面逐时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7月12日呼伦贝尔市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结构为... 为了研究呼伦贝尔市短时强降水特征,防范短时强降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利用地面逐时加密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9年7月12日呼伦贝尔市出现局地短时强降水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前倾槽结构为此次短时强降水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大尺度环境。短时强降水发生在低层暖湿切变线辐合区与高空弱脊辐散区相叠置区域,MCC发展阶段的入流边界。短时强降水落区具有低层高温高湿强对流不稳定层结,强的垂直风切变,强烈上升运动,并伴有螺旋度正值区的特征,中高层干冷空气入侵触发了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此次短时强降水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短历时强降水 前倾槽 MCC
下载PDF
浙江春季两次飑线的环境场条件和多普勒雷达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毛程燕 汪晨 +2 位作者 龚理卿 廖君钰 李浩文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3期31-38,共8页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衢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8年3月4日(简称“3·4”)和2019年4月9日(简称“4·9”)发生在浙江省的两次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前倾槽和地面倒槽配置下,动力结...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观测、衢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及NCEP/NCAR再分析等资料,分析了2018年3月4日(简称“3·4”)和2019年4月9日(简称“4·9”)发生在浙江省的两次飑线过程。结果表明:两次过程均发生在前倾槽和地面倒槽配置下,动力结构极不稳定,飑线在地面辐合线附近触发,有上干下湿的“喇叭口”层结特征,但两次过程在热力和动力条件、回波组织性结构上有明显差异。“3·4”飑线过程南北槽同位相叠加,南支槽更深厚,高低层温差、垂直风切变、升温幅度均较“4·9”飑线过程的强,且0℃层和-20℃层高度的条件前者更有利于大冰雹发展。从雷达回波上,两次过程都出现了低仰角速度大值区、高悬的强回波、低层弱回波区、中层回波悬垂、VIL跃增等超级单体回波特征。“3·4”过程弓形回波特征更明显,雷暴大风和冰雹出现时伴有多个中气旋,“4·9”过程在大风出现时,不密实的线状回波上只出现弱切变,对流组织性也不如前者,因此,前者对流强度更强,影响范围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槽 飑线 环境条件 对比分析 超级单体
下载PDF
2016年1月钟山县一次罕见冬季冰雹天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悦 李骄杨 李忠党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6年第2期42-46,共5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触发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对钟山县一次冬季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极强厄尔尼诺背景下发生,2016年1月钟山县东北季风偏弱,能量条件...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和梧州S波段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产品资料,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触发机制及物理量条件对钟山县一次冬季冰雹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在极强厄尔尼诺背景下发生,2016年1月钟山县东北季风偏弱,能量条件好,中层有干空气侵入,低层为暖湿不稳定大气层结,前倾槽和地面冷空气的配合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从而产生罕见冬季冰雹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冬季 前倾槽 上干下湿 厄尔尼诺
下载PDF
黔东南一次大范围弱冰雹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滕林 贺德军 +2 位作者 陈军 李小兰 文成 《贵州气象》 2017年第5期39-45,共7页
利用黔东南州气象资料、三穗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FNL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3日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次大范围弱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环流形势是典型的"前倾槽"结构,辐合线和冷锋共同触... 利用黔东南州气象资料、三穗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及FNL再分析资料对2016年4月3日发生在贵州省黔东南州的一次大范围弱冰雹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冰雹过程环流形势是典型的"前倾槽"结构,辐合线和冷锋共同触发了不稳定能量的释放,降雹前地面气温较高,冰雹在下降过程中融化较快,使黔东南州大范围性降弱雹;对流发生前垂直风切变较大,SI、K指数满足强雷暴条件,0℃层和-20℃层高度适宜,但CAPE值能量有限,不利于大冰雹的形成;对流发生时低空维持高湿状态,切变线两侧风速风向的辐合为对流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雷达资料显示冰雹发生时,在0℃等温线高度上有50 d Bz以上的反射率因子结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风随高度的变化是中低层顺转,高层逆转,这种上冷下暖的结构有助于空气层结的不稳定,利于对流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倾槽 高湿状态 高度适宜 垂直风切变 上冷下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