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amilies of the Paleozoic oil seepage and solid bitumen in the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SW China
1
作者 Ningxi Li Guangli Wang +3 位作者 Bo Gao Xianqing Li Shengbao Shi Tiegua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5年第1期85-92,共8页
Fifteen oil seepage and solid bitumen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 were analyzed with GC–MS. Characteristics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carbon isotopes are discussed system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Fifteen oil seepage and solid bitumen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 were analyzed with GC–MS. Characteristics of molecular markers and carbon isotopes are discussed system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il seepage and solid bitumen samples in the Southern Guizhou Depression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families: Ordovician and Siluric samples, and Permian samples. The two families are different in alkanes distribution, biomarkers, aromatic hydrocarbon composition,and stable carbon isotopes; differences mainly caused by source rock var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沥青 贵州南部 油渗漏 地球化学 中国西南 家庭 古生界 特征和
下载PDF
泸州古隆起下三叠统嘉陵江组成藏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延钧 李其荣 +4 位作者 王廷栋 胡雄 梁艳 杨坚 袁续祖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3-369,共7页
泸州古隆起划分为核部、斜坡及外围3个部分。古隆起核部以嘉陵江组一段气藏为主;北缘斜坡以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为主;南缘斜坡为以嘉陵江组三段气藏为主的多产层气藏分布区。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天然气性质复杂,既有分布于古隆起核部产凝析... 泸州古隆起划分为核部、斜坡及外围3个部分。古隆起核部以嘉陵江组一段气藏为主;北缘斜坡以嘉陵江组二段气藏为主;南缘斜坡为以嘉陵江组三段气藏为主的多产层气藏分布区。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天然气性质复杂,既有分布于古隆起核部产凝析油的湿气,又有分布于古隆起斜坡区不含凝析油的干气。利用天然气组成与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全烃地球化学方法分析,古隆起核部以志留系烃源为主,并有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混入,斜坡区则以下二叠统碳酸盐岩烃源为主,同时存在上二叠统龙潭组煤系烃源的注入。泸州古隆起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印支期古隆起核部古油藏的形成与破坏;燕山早中期古隆起核部含油气藏的形成;燕山末期斜坡区干气藏的形成及喜马拉雅期天然气进一步富集、调整4个成藏阶段。嘉陵江组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泸州古隆起的发展演化控制了嘉陵江组油气藏的分布格局;充足的多期多源油气注入是油气成藏的物质基础;“烃源断层”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晚期溶蚀孔和扩溶孔发育决定了气藏的储集能力;古隆起核部固体沥青和沥青质提供了油气封堵条件,是油气富集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油藏 储集空间 成藏地球化学 嘉陵江组 泸州古隆起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冀北坳陷下马岭组底砂岩古油藏成藏演变历史与烃源剖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王铁冠 钟宁宁 +3 位作者 王春江 朱毅秀 刘岩 宋到福 《石油科学通报》 2016年第1期24-37,共14页
燕辽裂陷带冀北坳陷中元古界(1 800~1 327 Ma)具有高于庄组黑色泥晶白云岩和洪水庄组黑色页岩2套烃源层,以及龙潭沟、双洞、卢家庄3处下马岭组底部沥青砂岩古油藏。沥青砂岩含有2期固体沥青组分:早期沥青组分反射率R_b值1.68%~2.52%;晚... 燕辽裂陷带冀北坳陷中元古界(1 800~1 327 Ma)具有高于庄组黑色泥晶白云岩和洪水庄组黑色页岩2套烃源层,以及龙潭沟、双洞、卢家庄3处下马岭组底部沥青砂岩古油藏。沥青砂岩含有2期固体沥青组分:早期沥青组分反射率R_b值1.68%~2.52%;晚期沥青组分R_b值0.81%~1.01%。辉长辉绿岩岩床的侵位,导致早期古油藏蚀变成沥青砂岩;岩床围岩蚀变带的稠油油苗,提供岩浆冷凝后晚期石油充注的证据。沥青砂标志下马岭组底砂岩成岩作用初期(1 400 Ma),业已开始石油早期充注成藏过程;依据辉长辉绿岩侵位时间1 327 Ma,可厘定底砂岩古油藏的蚀变年龄。基于层序地层厚度分析,确定古油藏早期成藏的油源来自高于庄组烃源层,生烃门限深度约3 600 m;洪水庄组烃源层充注成藏时间应在中生代。冀北坳陷雾迷山组、铁岭组等液体油苗和下马岭组沥青砂岩晚期沥青的可溶烃组分源自洪水庄组烃源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界 下马岭组 底部沥青砂岩 古油藏 石油成藏年龄 生烃门限深度
下载PDF
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特征及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魏全超 朱冬梅 黄文明 《四川地质学报》 2012年第1期69-73,共5页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储层沥青薄片镜下鉴定,对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宏观特征以及微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以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为例分析了烃源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岩厚度稳定,底部暗色泥页岩分别厚约25m~...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储层沥青薄片镜下鉴定,对川东南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烃源岩宏观特征以及微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以震旦系灯影组古油藏为例分析了烃源岩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牛蹄塘组烃源岩厚度稳定,底部暗色泥页岩分别厚约25m~43m,平均有机碳含量介于0.5%~1.0%,现今已达过成熟阶段,为中等烃源岩。牛蹄塘组泥页岩是灯影组古油藏的主要烃源岩,古油藏原油裂解气是灯影组气藏成藏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塘组 烃源岩 古油藏 川东南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NH25油藏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薛永超 程林松 +1 位作者 梁卫 刘伟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2-25,共4页
以岩心描述为基础,综合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对珠江口盆地NH25油藏岩石学特征、岩石相特征、生物遗迹化石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发育6种岩石相,海生迹遗迹化石丰富、分布广泛,成岩作用较弱,对物... 以岩心描述为基础,综合各种分析化验资料,对珠江口盆地NH25油藏岩石学特征、岩石相特征、生物遗迹化石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成分成熟度较高,结构成熟度中等,发育6种岩石相,海生迹遗迹化石丰富、分布广泛,成岩作用较弱,对物性影响不大。综合确定研究区属滨岸相临滨亚相沉积,进一步分为上临滨、中临滨、下临滨,利用孔隙度和渗透率对沉积微相进行定量识别。沉积微相与油藏开发关系表明:上临滨产能高于中临滨,中临滨产能高于下临滨产能,下临滨和中临滨及不同沉积微相过渡区是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相 临滨亚相 岩石相 遗迹化石 剩余油 珠江口盆地NH25油藏
下载PDF
西藏羌塘盆地烃源岩古油藏带及其油气勘探远景 被引量:50
6
作者 伍新和 王成善 +2 位作者 伊海生 邹艳荣 李亚林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17,共5页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发育有厚度大、分布广的烃源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羌塘盆地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烃源岩结果发现,其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成熟度从成熟到过成... 羌塘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大型中生代海相沉积盆地,发育有厚度大、分布广的烃源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分析了羌塘盆地上三叠统的肖茶卡组、中侏罗统布曲组、夏里组和索瓦组烃源岩结果发现,其有机质类型好、丰度高,成熟度从成熟到过成熟均有分布,埋藏条件较好。生烃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羌塘盆地烃源岩有两次生烃、排烃过程,且生烃量巨大。于2000 年发现的位于羌塘盆地羌南坳陷比隆错—昂达尔错地区布曲组白云岩中的古油藏带,东西长约100km,南北宽约20km,为一狭长湿状、具有强烈油气味的轻质油苗群。根据油—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并确定,古油藏带主要来源于下侏罗统烃源岩。古油藏带的发现进一步说明了羌塘盆地曾有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和成藏,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羌塘盆地 中生代 烃源岩 古油藏带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勘探远景
下载PDF
利用粘土电解膨效应改善油藏渗透特性
7
作者 李先杰 岳湘安 +1 位作者 张宏方 侯吉瑞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84-187,199,共5页
为了在修复粘土伤害、改善油藏渗透特性中应用直流电场,用粘土膨胀实验及填砂岩心渗流实验研究了直流电场作用下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的电解膨效应及含蒙脱石的石英砂填砂岩心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的膨胀性越强,其电... 为了在修复粘土伤害、改善油藏渗透特性中应用直流电场,用粘土膨胀实验及填砂岩心渗流实验研究了直流电场作用下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的电解膨效应及含蒙脱石的石英砂填砂岩心的渗透率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粘土的膨胀性越强,其电解膨效应越明显;粘土电解膨率随着电场强度E的增加而增加,E>2V/m后趋于稳定;外加直流电场能够提高填砂岩心的渗透率,渗透率因子随E的增加而增加,E>12V/m时其增幅较小。利用外加直流电场下粘土的电解膨效应可以修复或者防止粘土的膨胀伤害、改善油藏渗透特性,该方法对于膨胀性粘土含量高、粘土膨胀伤害严重的油藏效果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渗透率 石油 粘土 直流电场 电解膨效应 粘土膨胀伤害
下载PDF
煤岩油气(矿)藏品质与油基质开发、加工参数分析
8
作者 牛嘉玉 侯创业 +2 位作者 王好平 杨元一 金军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1-306,共16页
化石能源物理模型和煤岩油气(矿)藏的提出,为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两大工业系统的资源开发与加工建立起相关的统一评价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填补了H/C原子比为0.90~1.35的化石能源资源在自然界中存在方式和储集场所等方面的认识空... 化石能源物理模型和煤岩油气(矿)藏的提出,为化石能源——石油和煤炭两大工业系统的资源开发与加工建立起相关的统一评价参数奠定了理论基础,也填补了H/C原子比为0.90~1.35的化石能源资源在自然界中存在方式和储集场所等方面的认识空白。笔者从煤岩热成烃、与挥发分等参数的对应关系、煤岩组分构成特征、煤岩形成的地质环境和不同组分加工工艺评价参数等方面的分析入手,确定了煤岩油气(矿)藏的品质评价参数和划分方案,提出了我国不同品质煤岩油气(矿)藏的开发与加工技术思路。它区别于煤全岩直接加氢液化工艺,而是通过煤岩油气(矿)藏中油基质的开发,即富集和均质化类似于石油体系中的稠油-特超稠油组分,直接进入现有石油工业稠油加工体系,降低转化为石油制品的技术门槛,提高加工工艺的可控性,实现煤炭工业丰富的油基质资源和石油加工两大工业体系的对接,达到资源优势与加工优势互补的目的。并指出,中、西部地区可造就成为我国未来石油制成品的重要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工业 煤岩油气(矿)藏品质 油基质开发 油基质加工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建南构造飞三段古油藏的识别和恢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雄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5-7,共3页
鄂西渝东地区建南构造飞三段经历了古油藏聚集、古油藏裂解与古气藏聚集、古气藏调整改造形成现今气藏三个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工区实际,确定研究区储层沥青含量、古孔隙度、古油层厚度、面积、古油藏及裂解气量的统计和计算方法... 鄂西渝东地区建南构造飞三段经历了古油藏聚集、古油藏裂解与古气藏聚集、古气藏调整改造形成现今气藏三个阶段。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工区实际,确定研究区储层沥青含量、古孔隙度、古油层厚度、面积、古油藏及裂解气量的统计和计算方法。古油气藏计算结果表明,北部的古油藏裂解气足够为现今的气藏提供气源,同时可能还有尚未找到的地质储量,具有进一步勘探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南构造 飞三段 沥青 古油藏
下载PDF
一种潜在的“石油”资源——“煤岩油气(矿)藏”的认识与开发利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军 牛嘉玉 +2 位作者 王好平 侯创业 杨元一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1-629,共9页
在分析化石能源盆地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能源物理结构模型。煤岩是由大分子碳基质和中、低分子油基质两相组成,其中碳基质包括骨干相和枝干相,是固定碳的转化基质,而广义的"石油"组分——油基质是热成烃的基础物质... 在分析化石能源盆地组成和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化石能源物理结构模型。煤岩是由大分子碳基质和中、低分子油基质两相组成,其中碳基质包括骨干相和枝干相,是固定碳的转化基质,而广义的"石油"组分——油基质是热成烃的基础物质,储集在碳基质骨架中,构成"煤岩油气(矿)藏"。并依据这一认识,在归纳现已工业化的煤转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将来可能工业化的油煤浆连续焦化技术和煤岩油气(矿)藏分散、溶解、相分离技术和油基质加工的工艺路线,以期对煤岩油气(矿)藏进行综合开发和利用,使其成为商业化能源。通过资源和储量的初步分析,我国煤岩油气资源大约为常规油气资源的数倍,从而为保障我国石油能源安全开拓了一个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能源盆地 化石能源物理模型 煤岩油气(矿)藏 碳基质 油基质 油煤浆连续焦化 分散一溶 解一相分离技术 油气资源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