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gyu Sect of Tibetan Buddhism
1
作者 KUZHUB QOINPEI 《China's Tibet》 2001年第4期28-28,共1页
关键词 In Gagyu sect of tibetan buddhism
下载PDF
《敕赐景会寺重建碑记》校录及相关问题考证
2
作者 吴浩军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河西走廊中部、甘青交通要道的景会寺遗存有明代碑刻一通,是研究明代边镇治理及河西地区佛教活动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对碑文重作释录,并就碑文撰写者赵锦、书丹者王继祖及寺庙建修者沙迦舍念、罗谷领真的生平事迹进... 地处青藏高原北缘、河西走廊中部、甘青交通要道的景会寺遗存有明代碑刻一通,是研究明代边镇治理及河西地区佛教活动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对碑文重作释录,并就碑文撰写者赵锦、书丹者王继祖及寺庙建修者沙迦舍念、罗谷领真的生平事迹进行考证,同时对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活动情况略作申述,以彰显其在西北史地研究和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利用等方面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敕赐景会寺重建碑记》 景会寺 赵锦 罗谷领真 藏传佛教 河西走廊
下载PDF
果洛藏族自治州藏传寺庙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土地利用格局
3
作者 邹慧婷 李荣 +1 位作者 赵扬玲 郭泺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28,共9页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黄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的地位重要。该州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藏族人口占90%以上。寺庙作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承载着多项文化功能,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土地利用格局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黄河源头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保护的地位重要。该州是中国格萨尔文化之乡,藏族人口占90%以上。寺庙作为当地居民的主要活动场所之一,承载着多项文化功能,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土地利用格局对于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在ArcGIS支持下建立缓冲区,利用空间统计的方法分析了藏传寺庙在不同海拔、坡度以及坡向上的地理分布特征,分析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与寺庙0—6 km缓冲区内土地利用类型与景观指数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86%的寺庙分布在海拔低于4373 m的区域,其中分布在4046—4226 m高程范围内的寺庙数量最多;72%的寺庙分布在坡度范围为6—15°的斜坡地和15—25°的陡坡地。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草地;草地也是发生土地转移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草地向林地的转移和未利用地向草地的转移是主要转移类型;建筑用地主要来自于草地的转移,1990—2020年增加了200%。寺庙0—6 km内3个缓冲区的耕地和林地面积占比均远远高于研究区平均水平,其中0—2 km、2—4 km、4—6 km缓冲区的林地面积占比在研究时段内的均值分别为19.99%、19.56%、17.69%,距离寺庙越近,林地受到寺庙的保护,原始森林得以保存。但景观指数显示,距离寺庙越近,景观格局的结构组成越复杂,寺庙的存在也可能导致了周围景观的破碎化。本研究为藏族文化地区的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地区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动态 果洛藏族自治州 藏传寺庙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内蒙古地区希拉穆仁召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形制分析
4
作者 朱雅坤 韩瑛 《中外建筑》 2024年第5期115-121,共7页
藏传佛教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历经百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固定化的表达形式。研究以希拉穆仁召大雄宝殿为对象,通过史料分析、田野调研和比较研究,阐述希拉穆仁召的形成背景,对其布局形制和建筑形态进行解读,分析建筑形制的形成、... 藏传佛教汉藏结合式殿堂建筑历经百年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种固定化的表达形式。研究以希拉穆仁召大雄宝殿为对象,通过史料分析、田野调研和比较研究,阐述希拉穆仁召的形成背景,对其布局形制和建筑形态进行解读,分析建筑形制的形成、演变及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希拉穆仁召在营造过程中受宗教政策、移民背景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平面布局受到清乌兰察布地区的影响,采用以都纲为主体的藏式三段式殿堂形式。建筑形态、内部结构则受到土默特地区建筑类型的影响,形成了藏式与汉式结合的地域化建筑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希拉穆仁召 建筑形制 殿堂
下载PDF
藏传佛教中国化:汉藏寺庙建筑的审美共通性
5
作者 王四四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5,共8页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蕴含的美学精神和其他寺庙建筑具有共通性,是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藏传佛教寺庙的选址观念与道教“洞天福地”的理念具有共通的审美取向。在藏传佛教寺庙的绘画装饰空间中,可以领略到人的自觉和发...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蕴含的美学精神和其他寺庙建筑具有共通性,是典型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美学精神的体现。藏传佛教寺庙的选址观念与道教“洞天福地”的理念具有共通的审美取向。在藏传佛教寺庙的绘画装饰空间中,可以领略到人的自觉和发展,尤其是寺庙壁画突显出了“人之美”。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作为佛教艺术,为了获得本土群众的审美接受,在审美观念、审美判断、审美情趣和审美方式上做出了大量适应藏地的改变,呈现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美学意识的强烈追求。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作为中国宗教艺术,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应给予深刻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阐释,从而传承文化的优秀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艺术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中国化 藏传佛教寺庙建筑 审美共通性
下载PDF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下载PDF
“缘俗立教,加意诸羌”——明朝一项重要治藏治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邓前程 邹建达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3期33-39,共7页
“缘俗立教,加意诸羌”,即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扶持寺院与发挥宗教人士的化导功能,是明朝谋求藏区致治,笼络并控制藏地僧俗民众的重要策略手段。这种因地制宜的特殊宗教政策的推行,基本顺应和保持了藏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正常状态和发... “缘俗立教,加意诸羌”,即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扶持寺院与发挥宗教人士的化导功能,是明朝谋求藏区致治,笼络并控制藏地僧俗民众的重要策略手段。这种因地制宜的特殊宗教政策的推行,基本顺应和保持了藏地政治、经济、文化的正常状态和发展趋势,从而达到了明廷一以贯之的“安抚一方”的基本统治目的。但也有其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藏传佛教 寺院 宗教人士
下载PDF
西藏寺庙建筑平面形制的发展演变 被引量:6
8
作者 牛婷婷 汪永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9-34,共6页
寺庙建筑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通过一系列的实例,以平面形制为出发点,探讨了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萌芽期主要是吐蕃王朝时期,佛教由大唐和尼泊尔同时传入藏地,寺庙建筑作为外来建筑形式,经历... 寺庙建筑在西藏地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通过一系列的实例,以平面形制为出发点,探讨了藏传佛教寺庙建筑的发展历程。萌芽期主要是吐蕃王朝时期,佛教由大唐和尼泊尔同时传入藏地,寺庙建筑作为外来建筑形式,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且受到了来自汉地、印度和尼泊尔等佛教文化发达地区建筑文化的影响,此时的寺庙建筑平面形式以对印度寺庙的模仿为主;发展期主要是后弘期开始的前四五百年时间,随着佛教文化与藏地文化的融合,藏传佛教寺庙建筑逐渐有了自己的雏形,就是"前堂后殿"和"前堂侧殿"形式的出现;伴随着格鲁派的发展壮大,寺庙形式趋于成熟定型,三段式的平面布局,"前堂后殿"式成为平面形制的主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寺庙 模仿 定型
下载PDF
元朝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倚重萨迦派的原因探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文萍 张付新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1期89-94,共6页
元朝统治者选择信仰藏传佛教,并倚重萨迦派管理西藏地方事务,成为其管理和治理西藏的策略之一。文章基于大量的历史事实,分析了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元朝中央为应对中亚蒙古宗王的反叛以及萨迦派与元王室的联姻等是影响元统... 元朝统治者选择信仰藏传佛教,并倚重萨迦派管理西藏地方事务,成为其管理和治理西藏的策略之一。文章基于大量的历史事实,分析了藏传佛教界对蒙古王室的积极传教,元朝中央为应对中亚蒙古宗王的反叛以及萨迦派与元王室的联姻等是影响元统治者采取这一政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统治者 藏传佛教 萨迦派
下载PDF
略论丽江木氏土司与噶玛噶举派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心愚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7-80,共4页
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长期经营和木氏土司崛起后向康南地区的扩张 ,使双方建立长期密切关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新兴教派的出现和形势的变化 ,这一关系也呈现出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 ,其变化的实质是基于利益之上的相互利用与相互依赖... 噶玛噶举派在康区的长期经营和木氏土司崛起后向康南地区的扩张 ,使双方建立长期密切关系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随着新兴教派的出现和形势的变化 ,这一关系也呈现出三个大的阶段性变化 ,其变化的实质是基于利益之上的相互利用与相互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西族 木氏土司 藏传佛教 噶玛噶举派
下载PDF
藏传佛教寺庙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设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海涛 任福 +2 位作者 曹学诚 王芸 李晨瑞 《地理空间信息》 2014年第6期45-47,2,共3页
针对甘青藏区藏传佛教寺庙的特点,围绕寺庙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服务对象,阐述了寺庙地理信息的分类编码方法与数据库的总体设计方案,建立了基于ArcSDE和Oracle的寺庙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为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 甘青藏区 藏传佛教寺庙 地理信息系统 ARCSDE 数据库
下载PDF
伊犁藏传佛教寺院考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方艳 曹生龙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4-31,共8页
西域藏传佛教传播的真实情景,随着国内外学人的努力正在逐渐呈现。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在伊犁地区曾一度兴盛。17~18世纪中叶,该地建有藏传佛教寺院17座;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建有13座。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寺院 伊犁
下载PDF
比较的视角:叶长青康区宗教文化研究探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申晓虎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作为"华西学派"早期重点人物和华西边疆学会创办者之一,传教士叶长青(J.H.Edgar)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华西康藏地区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对康区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进行了开创性地比较研究。叶长青考察了康藏地区的白石,... 作为"华西学派"早期重点人物和华西边疆学会创办者之一,传教士叶长青(J.H.Edgar)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在华西康藏地区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对康区及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宗教进行了开创性地比较研究。叶长青考察了康藏地区的白石,研究了波斯文明对苯教的影响,并从佛教真言出发,分析了藏传佛教与摩尼教的关系。他的研究对华西边疆宗教研究的开创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长青 白石 苯教 藏传佛教
下载PDF
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的时空分布与特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顺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9-83,共5页
藏传佛教格鲁派自公元15世纪初传入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后,经过两百多年的不断发展,到了清代,得到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寺院数量的增加以及在时空分布上所呈现的地域特色。而拉卜楞寺的创建和乾隆年间金川之役后"兴佛灭本"政策的... 藏传佛教格鲁派自公元15世纪初传入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后,经过两百多年的不断发展,到了清代,得到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寺院数量的增加以及在时空分布上所呈现的地域特色。而拉卜楞寺的创建和乾隆年间金川之役后"兴佛灭本"政策的实施,以及清廷的大力推崇,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兴盛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藏彝走廊北部地区 藏传佛教格鲁派 寺院
下载PDF
藏区苯教寺庙建筑发展述略 被引量:5
15
作者 柏景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18,共9页
宗教建筑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又是宗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不同教派的寺院极为生动明显地折射出相应宗教文化的发展踪迹。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将苯教发展历史与苯教寺院的发展相联系,对藏地苯教寺庙的发展演变、地区分布以及建筑特... 宗教建筑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又是宗教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不同教派的寺院极为生动明显地折射出相应宗教文化的发展踪迹。根据历史文献和田野调查,将苯教发展历史与苯教寺院的发展相联系,对藏地苯教寺庙的发展演变、地区分布以及建筑特点进行初步的研究,并以卫藏地区的热拉雍仲林寺和卫藏周边地区雍仲拉顶寺的两个代表性寺院为例,详细描写寺院的情形,期望能够对藏地宗教建筑的了解起到一定的查遗补漏的作用,同时,对苯教寺庙建筑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对丰富多彩的藏文化作出更为整体和全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藏区 苯教 寺庙建筑
下载PDF
瓜州塔考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富学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2-100,共9页
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学界认定为西夏之物,并推定其前身为中华十九座舍利塔之一的瓜州塔。据载,瓜州塔建立于北周时期,但那时的瓜州其实是敦煌,治所在沙州古城,与今天的瓜州同名而异地。"瓜州塔"建于崇教寺,即今莫高窟,... 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学界认定为西夏之物,并推定其前身为中华十九座舍利塔之一的瓜州塔。据载,瓜州塔建立于北周时期,但那时的瓜州其实是敦煌,治所在沙州古城,与今天的瓜州同名而异地。"瓜州塔"建于崇教寺,即今莫高窟,与瓜州锁阳城塔尔寺遗址大塔无干;榆林窟第15、16窟所见阿育王寺,应为山丹或武威的阿育王寺,绝非锁阳城塔尔寺;瓜州锁阳城现存大塔具有明显的藏传佛教特征,但没有证据可将之断代于西夏,相反,塔尔寺遗址发现的西夏文六字真言残片恰巧可以证明该寺为元代之遗存,因为六字真言独立作为藏传佛教供奉对象,并逐步流行全国,是从元代开始的。根据各种迹象,可以把今天所见藏传佛教风格塔尔寺塔的修建时代,推定在1276年或1289年之后不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州塔 塔尔寺 莫高窟 藏传佛教 西夏
下载PDF
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1
17
作者 朱普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8-14,共7页
藏传佛教在形成后,开始了向外的传播,青海是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域,在元王朝的大力推崇下,藏传佛教在青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上,青海藏传佛教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 藏传佛教在形成后,开始了向外的传播,青海是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地域,在元王朝的大力推崇下,藏传佛教在青海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不论在时间上还是在地域上,青海藏传佛教的发展都具有不平衡性,本文依据统计资料,分析了元代青海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时空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青海 藏传佛教寺院 分布
下载PDF
试论古格时期藏传佛教诸教派在阿里地区的弘传与纷争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1-167,共7页
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在古格王室的大力扶持下,佛教从上部阿里地区开始弘传,阿里地区一度居于全藏宗教文化的领先地位。同时,后弘期前期也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个极具活力的时代,宗派竞起,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卫藏地区后来居上,各教... 藏传佛教后弘期之初,在古格王室的大力扶持下,佛教从上部阿里地区开始弘传,阿里地区一度居于全藏宗教文化的领先地位。同时,后弘期前期也是西藏佛教发展史上一个极具活力的时代,宗派竞起,精彩纷呈。在这一过程中,卫藏地区后来居上,各教派在卫藏地区相继创立,并传入上部阿里地区。其中,止贡噶举派成就特别突出,得到西藏西部的古格、普兰、拉达克等地方政权的支持,成为阿里地区主导教派。15世纪初,格鲁派在卫藏地区兴起并迅速传入阿里,得到古格政权的大力扶持,成为古格境内的主导教派;另一方面,拉达克政权则开始转而成为主巴噶举派的信徒,双方在宗教派别的信奉上渐生分歧,格鲁派与主巴噶举派的矛盾日益增加,以致双方冲突不断,直至古格政权崩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阿里 噶举派 格鲁派
下载PDF
藏传佛教信仰现状及发展趋势——以那曲县古露镇及其所属拔戎寺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拉 孙悟湖 夏吾交巴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21-25,共5页
本文根据对西藏那曲县古露镇及其所属拔戎寺之间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从个体发生上看,有理性化的倾向;从宗教信仰的动机上看,以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世俗信仰与以来世为目标的价值信仰并存;从宗教行为及信仰方式看,宗教行为... 本文根据对西藏那曲县古露镇及其所属拔戎寺之间互动关系的调查研究,认为藏传佛教信仰从个体发生上看,有理性化的倾向;从宗教信仰的动机上看,以世俗功利为目的的世俗信仰与以来世为目标的价值信仰并存;从宗教行为及信仰方式看,宗教行为趋于简化,信仰方式出现了多样化。现代化是藏传佛教今后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宗教信仰 古露镇 拔戎寺 世俗化 现代化
下载PDF
元代的藏传佛教宁玛派 被引量:7
20
作者 蒲文成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13-20,40,共9页
元朝在藏族地区"因俗而治",尊崇佛教,为藏传佛教各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藏传佛教最古老的宁玛派,在元朝其传承派系更多、掘藏活动更加活跃、教法教理更趋完备,建寺活动持续不断,并与中央政府开始接触,从而进一步传播,进... 元朝在藏族地区"因俗而治",尊崇佛教,为藏传佛教各派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作为藏传佛教最古老的宁玛派,在元朝其传承派系更多、掘藏活动更加活跃、教法教理更趋完备,建寺活动持续不断,并与中央政府开始接触,从而进一步传播,进入一个活跃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藏传佛教 宁玛派 传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