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requency compens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opposedpiston two-stroke folded-cranktrain engine's common rail system by loop-shaping theory
1
作者 左哲 张哲瑜 +2 位作者 钱李龙 张付军 岳广臣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6年第2期194-201,共8页
A frequency compens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the opposed-piston two-stroke folded-cranktrain( OPFC) diesel engine's common rail system is presented as a result of the study of the loop-shaping theory. A common rail ... A frequency compensation control method for the opposed-piston two-stroke folded-cranktrain( OPFC) diesel engine's common rail system is presented as a result of the study of the loop-shaping theory. A common rail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classical frequency control theory are combined to construct a frequency restriction of common rail pressure. A frequency compensator is utilized to improve the robustness of multiplicative perturbations and disturbance. The loop-shaping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design the common rail pressure controller of the OPFC diesel engine. Simulation and bench test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condition of perturbation that comes from the effect of injection,multi-injection,fuel pumping of a pre-cylinder,and instantaneous pressure fluctuation,the controller indicates high precisio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ontroller,this method improves the control precision by 67.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ust control opposed-piston two-stroke folded-cranktrain diesel engine loop-sha-ping frequency compensator common rail control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Fuel/Engine Systems—The Way Forward to Sustainable Transport 被引量:2
2
作者 Gautam Kalghatgi 《Engineering》 SCIE EI 2019年第3期510-518,共9页
The global demand for transport energy is large, growing, and primarily met by petroleum-derived liquid fuels power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CEs). Moreover, the demand for jet fuel and diesel is projected to g... The global demand for transport energy is large, growing, and primarily met by petroleum-derived liquid fuels power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ICEs). Moreover, the demand for jet fuel and diesel is projected to grow faster than the demand for gasoline in the future, and is likely to result in low-octane gasoline components becoming more readily available. Significant initiatives with varying motivations are taking place to develop the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 and the fuel cell as alternatives to ICE vehicles, and to establish fuels such as biofuels and natural gas as alternatives to conventional liquid fuels. However, each of these alternatives starts from a very low base and faces significant barriers to fast and unrestrained growth;thus, transport—and particularly commercial transport—will continue to be largely powered by ICEs running on petroleum-based liquid fuels for decades to come. Henc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ransport in terms of affordability, energy security, and impact on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and air quality can only be ensured by improving ICEs. Indeed, ICEs will continue to improve while using current market fuels, through improvements in combustion, control, and after-treatment systems, assisted by partial electrification in the form of hybridization. However, there is even more scope for improvement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fuel/engine systems that can additionally leverage benefits in fuels manufacture and use components that may be readily available. Gasoline compression ignition (GCI), which uses low-octane gasoline in a compression ignition engine, is one such example. GCI would enable diesel-like efficiencies while making it easier to control nitrogen oxides (NOx) and particulates at a lower cost compared with modern diesel engines. Octane on demand (OOD) also helps to ensure optimum use of available fuel anti-knock quality, and thus improves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port energy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gasoline diesel
下载PDF
Raman spectroscopy of diesel and gasoline engine-out soot using different laser power 被引量:4
3
作者 Haiwen Ge Zhipeng Ye Rui 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74-80,共7页
We studied engine-out soo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heavy-duty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 and port-fuel injection gasoline spark-ignition engine. The two types of soo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Raman spectr... We studied engine-out soot samples collected from a heavy-duty direct-injection diesel engine and port-fuel injection gasoline spark-ignition engine. The two types of soot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with different laser powers. A Matlab program using least-square-method with trust-region-reflective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for curve fitting. A DOE(design of experiments) method was used to avoid local convergence. The method was used for two-band fitting and three-band fitting. The fitting result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ensity ratio of D(for "Defect" or "Disorder") and G(for"Graphite") Raman bands. It is found that high laser power may cause oxidation of soot sample, which gives higher D/G intensity ratio. Diesel soot has consistently higher amorphous/graphitic carbon ratio, and thus higher oxidation reactivity, compared to gasoline soot, which is reflected by the higher D/G intensity ratio in Raman spectra measured under the same laser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man spectroscopy diesel engine gasoline engine SOOT emission PARTICULATE matter
原文传递
Wear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4-stroke diesel engine employing nanolubricants 被引量:3
4
作者 Ankit Kotia Sheeba Borkakoti Subrata Kumar Ghosh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54-63,共10页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a 4-stroke diesel engine was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upon adding Al2O3 or SiO2 nanoparticles to the engine oil (SAEISW40). The viscosity and density of the resulting nanolub...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performance of a 4-stroke diesel engine was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upon adding Al2O3 or SiO2 nanoparticles to the engine oil (SAEISW40). The viscosity and density of the resulting nanolubricants were determined while varying both the nano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and the temperature.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showed that the nanoparticles had a spherical morphology and dynamic light scattering analysis determined some aggrega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 in the engine oil. A pin-on-disc test apparatus was used for friction and wear analysis in the presence of the nanolubricants. Examination of wear scars by FE-SEM and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 found evidence of ball bearing and surface polishing effects, which were responsible for improvements i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oil.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nanolubricants in a 4- stroke diesel engine test rig was assessed, and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s i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and engine performance were observed when employing 0.3 vol% Al2O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 Al2O3 engine oil 4-stroke diesel engine Wear Friction
原文传递
催化裂化催化剂LPC-65的工业应用
5
作者 谢恒 张振莉 +4 位作者 陈军 崔文广 姜健 白吉云 胡清勋 《工业催化》 CAS 2024年第8期64-67,共4页
介绍LPC-65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1.20 Mt·a^(-1)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当LPC-65催化剂加入量达到系统藏量的50%时,与空白标定期相比,重油转化率和汽油收率分别增加1.24和0.62个百分点,柴油收率... 介绍LPC-65催化裂化催化剂在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1.20 Mt·a^(-1)重油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当LPC-65催化剂加入量达到系统藏量的50%时,与空白标定期相比,重油转化率和汽油收率分别增加1.24和0.62个百分点,柴油收率降低1.24个百分点,汽油烯烃下降4.09个百分点,异构烷烃和芳烃分别上升4.09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表明使用LPC-65催化剂后,重油转化能力增加,汽油降烯烃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化学工程 催化裂化 重油转化 柴汽比 汽油烯烃
下载PDF
基于回归分析的发动机HC排放预测模型
6
作者 陈利明 刘义佳 +1 位作者 赖海鹏 张彬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将回归分析方法用在一台经过改造的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HC排放研究上。以1700r/min@60 N·m工况为例描述了试验设计、模型阶次选择、异常点去除、正态分布假设判断整个过程,获得了精度较高的HC排放模型,通过将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 将回归分析方法用在一台经过改造的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HC排放研究上。以1700r/min@60 N·m工况为例描述了试验设计、模型阶次选择、异常点去除、正态分布假设判断整个过程,获得了精度较高的HC排放模型,通过将试验结果和仿真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分析 汽油/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HC排放 预测模型 试验设计
下载PDF
水翼船动力装置技术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7
作者 伍赛特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45-49,共5页
本文介绍了水翼船的技术特点及我国水翼船行业的发展,以船舶动力装置为论题切入点,阐明了蒸汽机、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核动力装置及联合动力装置的技术特点,重点对柴油机及燃气轮机两类动力装置在水翼船领域的应用及发... 本文介绍了水翼船的技术特点及我国水翼船行业的发展,以船舶动力装置为论题切入点,阐明了蒸汽机、汽轮机、汽油机、柴油机、燃气轮机、核动力装置及联合动力装置的技术特点,重点对柴油机及燃气轮机两类动力装置在水翼船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进行了研究。柴油机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及技术成熟度,曾长期在水翼船动力领域占据重要地位,但考虑到当前水翼船动力性及轻量化等方面的特性要求,航空改型燃气轮机目前在水翼船上有着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翼船 燃气轮机 柴油机 联合动力装置 内燃机 汽油机 核动力装置 高性能船舶
下载PDF
某船用柴油机机架缺陷原因分析及修复方案
8
作者 邵文政 郭志耘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16期105-107,共3页
柴油机是现阶段船舶领域重要的动力和电力来源,而机架又是柴油机的基础,其他零部件均安装在机架上而形成一台完整可靠的柴油机。通常由于机架的腔道和结构的复杂性,进行铸造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缺陷,在考虑到机架的时间和价值成本,选择对... 柴油机是现阶段船舶领域重要的动力和电力来源,而机架又是柴油机的基础,其他零部件均安装在机架上而形成一台完整可靠的柴油机。通常由于机架的腔道和结构的复杂性,进行铸造时难免会出现一些缺陷,在考虑到机架的时间和价值成本,选择对铸造缺陷进行修复,不失为一种经济可行的方法。文章就铸铁的材料特性及浇铸工艺,分析了中速水冷四冲程柴油机机架铸造缺陷的原因,提出了几种日常工作中铸件缺陷修复常用方法,并具体针对本文中机架凸轮轴孔的铸造缺陷问题,综合考虑确定最终采用镶套的修复方案,同时制订了详细修复工艺,并完成了机架缺陷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中速四冲程 机架 球墨铸铁 凸轮轴孔 镶套
下载PDF
特种发动机技术特点研究及其在车用动力装置领域的应用前景分析
9
作者 伍赛特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以发动机的定义作为切入点,概要介绍了车用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并由现阶段在车辆上得以广泛应用的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内燃机作为基础,对汪克尔发动机(又称“转子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燃气轮机、自由活塞发动机及陶瓷发动机等几类特种... 以发动机的定义作为切入点,概要介绍了车用发动机的技术特点,并由现阶段在车辆上得以广泛应用的汽油机及柴油机等内燃机作为基础,对汪克尔发动机(又称“转子发动机”)、斯特林发动机、燃气轮机、自由活塞发动机及陶瓷发动机等几类特种发动机的技术特点进行了研究,并对上述几类发动机在车辆动力装置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详尽分析,为行业的相关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克尔发动机 斯特林发动机 燃气轮机 自由活塞发动机 陶瓷发动机 内燃机 柴油机 汽油机
下载PDF
从2003年NPRA年会看清洁燃料及其清洁生产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苗毅 杨哲 +1 位作者 张伟清 卞爱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16,共5页
介绍了2003年NPRA年会上交流的有关清洁燃料及其清洁生产技术的内容,重点介绍了汽油、柴油脱硫,包括使硫含量降至10μg/g的成果以及降低催化裂化烟气中SOx、NOx和粉尘排放的技术。
关键词 2003年 清洁燃料 清洁生产 汽油 柴油 硫含量 催化裂化 烟气 粉尘 炼油工艺
下载PDF
汽/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于超 王建昕 +1 位作者 王志 帅石金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比例汽/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滞燃期增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有利于燃烧等容度的提高,同时最大压力升高率也升高;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NO排放... 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比例汽/柴油混合燃料对柴油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滞燃期增长,燃烧持续期缩短,有利于燃烧等容度的提高,同时最大压力升高率也升高;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碳烟排放大幅度降低,NO排放有所升高,同时指示热效率基本保持不变;随着汽油比例的增加,发动机喷油时刻可变范围变窄。综合考虑燃烧噪声、热效率和排放,在转速1 400r/min、喷射压力80MPa工况下,最佳汽油掺混比例应控制在50%左右;在废气再循环条件下,与纯柴油相比,燃用汽/柴油混合燃料能够同时降低NO排放和烟度,在实现低温燃烧上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废气再循环
下载PDF
汽油机排气颗粒粒径分布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新令 黄震 +1 位作者 王嘉松 周校平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4-68,共5页
对汽油机排气中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在测试工况下,汽油机排气中的颗粒呈包含核模态粒子(10 nm<Dp<50 nm)和积聚模态粒子(50 nm<Dp<487 nm)的双峰分布,排气颗粒的总数和总质量浓度分别为4.2×105—7.9... 对汽油机排气中颗粒的数浓度和粒径分布特征进行了测试.在测试工况下,汽油机排气中的颗粒呈包含核模态粒子(10 nm<Dp<50 nm)和积聚模态粒子(50 nm<Dp<487 nm)的双峰分布,排气颗粒的总数和总质量浓度分别为4.2×105—7.9×106个.cm-3和0.02—0.27 mg.m-3.汽油机在开环控制状态下(车速不低于90 km.h-1时)的颗粒数量排放明显高于闭环控制状态(车速不高于70 km.h-1),总颗粒质量浓度随车速的增大显著增加.随车速增大,积聚模态粒子的平均粒径先减小后增大,核模态粒子的几何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小,低车速时,有大量10—20 nm的核模态粒子生成.柴油机和汽油机排气颗粒中核模态粒子通常占有大的数量百分比,为75%—95%,而其质量百分比仅为5%—25%.汽油机的总颗粒、核模态粒子和积聚模态粒子的数量和质量排放均远低于柴油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排气颗粒 数浓度 粒径分布 柴油机
下载PDF
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瞬变工况下燃烧及微粒排放特性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孙万臣 杜家坤 +3 位作者 郭亮 肖森林 程鹏 范鲁艳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的燃烧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及EGR对发动机稳态及不同瞬变率的恒转速增转矩瞬变工况超细微粒数量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 针对压燃式发动机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稳态及瞬态工况下的燃烧及微粒排放粒度分布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汽油掺入比例及EGR对发动机稳态及不同瞬变率的恒转速增转矩瞬变工况超细微粒数量排放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大负荷工况下采用高汽油掺入比例的汽油/柴油混合燃料能够在不引起NOx显著增加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排气烟度,有助于拓展预混合燃烧过程负荷工况范围;但较高汽油掺入比例易导致油气过度混合,对HC及CO排放有不利影响,尤其会导致小负荷工况下CO排放显著增加.综合考虑不同负荷工况下运行情况,认为汽油掺入比例在40%,~50%,左右较为适宜.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时排气颗粒物更趋于细化,其微粒几何平均粒径较柴油明显降低.瞬变工况增负荷过程中,各模态微粒数量浓度均有所升高,随汽油掺入比例增大积聚态微粒数量增加程度变缓,当汽油掺入比例达到50%,时,在高瞬变率工况时积聚态微粒数量无明显增加.高比例EGR条件下,瞬变过程中积聚态微粒数量浓度在增负荷初期便急剧增加,燃用汽油/柴油混合燃料有利于缓解瞬态工况积聚态微粒数量急剧增加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燃式发动机 汽油/柴油混合燃料 燃烧 排放 微粒排放粒度分布
下载PDF
含水乙醇在内燃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许沧粟 杜德兴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49,共4页
在摩托车发动机和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了含水乙醇的使用研究,当含水乙醇用于汽油机时,它是直接与汽油混合后使用而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造;而当含水乙醇用于柴油机时则在柴油机的进气系统上安装含水乙醇的喷射系统,含水乙醇喷入进气歧管后... 在摩托车发动机和车用柴油机上进行了含水乙醇的使用研究,当含水乙醇用于汽油机时,它是直接与汽油混合后使用而未对发动机进行任何改造;而当含水乙醇用于柴油机时则在柴油机的进气系统上安装含水乙醇的喷射系统,含水乙醇喷入进气歧管后蒸发并与进入的空气混合,然后在进气过程中进入气缸。试验结果显示,发动机的动力性都没有受到影响,燃料的能耗率都有所降低,柴油进气预混含水乙醇可大量降低其炭烟排放但导致HC和CO排放的增加;含水乙醇与汽油混合燃烧可降低其CO排放而可能导致NOX排放的增加。综合比较的结果,汽油机中应用含水乙醇比在柴油机中有更大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乙醇 汽油机 柴油机
下载PDF
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喷油规律曲线对燃烧过程影响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章振宇 赵长禄 +1 位作者 张付军 赵振峰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7,共6页
针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喷油系统与传统柴油机的不同,研究了不同喷油规律曲线形状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探索适合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喷油规律。利用AVL-FIRE建立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缸内过程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喷油规律曲... 针对对置二冲程柴油机喷油系统与传统柴油机的不同,研究了不同喷油规律曲线形状对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影响,探索适合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燃烧系统的喷油规律。利用AVL-FIRE建立了对置二冲程柴油机缸内过程仿真模型,计算得到了不同喷油规律曲线形状下发动机燃烧性能。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矩形喷油规律的滞燃期最短;矩形喷油规律和梯形喷油规律最高燃烧压力点更靠近气缸容积最小点,因此等容度高;梯形喷油规律的缸内最高燃烧压力最大,NO质量分数最高而碳烟质量分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柴油机 对置二冲程 喷油规律 燃烧
下载PDF
喷射时刻对柴油和汽油/柴油混合燃料低温燃烧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东 吕兴才 +1 位作者 黄震 DENNIS Assanis 《内燃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00-205,共6页
使用纯柴油和一种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低温燃烧试验.通过调节燃油喷射时刻,研究了不同燃料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燃料的低温燃烧具有两阶段放热.在固定燃油喷射时刻的情况下,两种燃料具有类似的低温放... 使用纯柴油和一种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低温燃烧试验.通过调节燃油喷射时刻,研究了不同燃料的燃烧与排放性能.结果表明,这两种燃料的低温燃烧具有两阶段放热.在固定燃油喷射时刻的情况下,两种燃料具有类似的低温放热开始时刻,然而汽油/柴油混合燃料的高温放热开始时刻要迟于纯柴油燃料.主燃烧阶段的各个燃烧相位是线性相关的,燃料种类对主燃烧阶段的燃烧相位的影响不大.汽油/柴油混合燃料具有改善NOx和颗粒物(PM)排放的潜力,然而其燃烧循环变动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汽油 喷射时刻 低温燃烧
下载PDF
气体双燃料发动机运行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徐兆坤 蒋妙范 +3 位作者 张珏成 李西秦 吴伟蔚 黄鹏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7-159,共3页
为了改善汽车能源结构和降低排放量,根据对天然气、石油气、汽油和柴油理化特性的分析,在理论上预测了不同燃料发动机的特性,并结合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的运行模式。结果表明:燃用气体燃料是降低一氧化碳和颗粒物质排... 为了改善汽车能源结构和降低排放量,根据对天然气、石油气、汽油和柴油理化特性的分析,在理论上预测了不同燃料发动机的特性,并结合试验结果,研究了不同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的运行模式。结果表明:燃用气体燃料是降低一氧化碳和颗粒物质排放量的有效手段,但并不存在降低NOX 排放量的机理;其中,CNG/柴油混用双燃料发动机是最佳的运行模式,其次是汽油/LPG双燃料发动机;另外,并非所有的模式都值得开发,相关研究也值得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燃料发动机 汽车能源 排放量 CNG 石油气 汽油 LPG 降低排放 N0X排放 气体燃料
下载PDF
电动增压器应用技术现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瑞林 管金发 +2 位作者 刘刚 周广猛 孙武全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3,共3页
介绍了电动涡轮增压器的基本形式和应用现状,分析了电动涡轮增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探讨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动增压器 汽油机 柴油机
下载PDF
汽油机进气过程燃油喷射挥发速率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纪少波 程勇 +1 位作者 马宗正 黄万友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0,共6页
通过可视化试验方法研究了进气流速对燃油喷雾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流速增大时,可以有效促进燃油的空间挥发。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燃油落点位置改变时,进气流动对喷雾挥发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研究用机型而言,当燃油落点在进气门背面与进气道... 通过可视化试验方法研究了进气流速对燃油喷雾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气流速增大时,可以有效促进燃油的空间挥发。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燃油落点位置改变时,进气流动对喷雾挥发的影响存在差异,对研究用机型而言,当燃油落点在进气门背面与进气道交界处时,会有更多的燃油在进气流动作用下直接进入气缸。当喷射距离增大时,油束前端面积增加,进气流动作用下,直接进入气缸的燃油量增多。高温的回流与油束作用能够促进喷雾的空间挥发。在进气门打开前喷射燃油时,油束碰壁反射后与进气流动相互作用,能够增加燃油的空间挥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机 进气冲程 挥发速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FAI缸内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低负荷燃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登 杨延相 +3 位作者 郗大光 万冬 刘昌文 蔡晓林 《内燃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0,共3页
初步试验研究了应用FAI喷射技术的缸内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FAI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消除扫气短路造成的严重的HC排放和燃油浪费;对高残余废气率造成的低负荷燃烧不稳定现象,可通过采用进气旁通阀配合合适的... 初步试验研究了应用FAI喷射技术的缸内直喷二冲程汽油机低负荷工况下的燃烧特性。结果表明:FAI缸内直喷技术可以消除扫气短路造成的严重的HC排放和燃油浪费;对高残余废气率造成的低负荷燃烧不稳定现象,可通过采用进气旁通阀配合合适的喷油量和喷油相位控制来改善,此时发动机扭矩可通过喷油量和喷油相位控制而得到调节,但要将发动机扭矩控制到怠速工况,则需要更高的混合气浓度分层燃烧控制及燃烧系统的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 二冲程汽油机 缸内直接喷射 FAI喷射器 排放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