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范党为是,吕党为非”刻板印象之形成——以庆历党人碑志为中心 被引量:3
1
作者 罗昌繁 《天中学刊》 2012年第5期96-100,共5页
由于范党党人碑志的存世数量多于吕党,范党成员也在碑志中常常以受害者的口吻表达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的意向,加之范党党人碑志融入正史并随文集流传,在这样的史料记载下,使得后世读者逐渐形成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qu... 由于范党党人碑志的存世数量多于吕党,范党成员也在碑志中常常以受害者的口吻表达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的意向,加之范党党人碑志融入正史并随文集流传,在这样的史料记载下,使得后世读者逐渐形成了"范党为是,吕党为非"这一刻板印象。这一印象作为史家主体意识对史学研究有着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历党争 碑志 四贤 刻板印象 主体意识
下载PDF
海昏侯墓“孔子衣镜”所见“四科十哲”问题探论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刚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3期72-80,共9页
在南昌海昏侯墓孔子衣镜中,在介绍孔子的文字中,"颜回、子赣之徒"的理念,由"四科十哲"中抽绎而出的,是汉代对于"七十子"的称谓通则,属于《论语》文本的原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文献中的先&qu... 在南昌海昏侯墓孔子衣镜中,在介绍孔子的文字中,"颜回、子赣之徒"的理念,由"四科十哲"中抽绎而出的,是汉代对于"七十子"的称谓通则,属于《论语》文本的原貌。《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等文献中的先"政事"后"言语"的序列与之不同,但它们主要不是由于《论语》文本的使用之异,而是因行文上的考量和习惯所致。而《衣镜赋》中的"□□之徒颜回、卜商","□□"应为"七十"二字,并以合文形式出现,它也与"四科十哲"及"七十子"关系密切。此外,衣镜中与孔子相配的五大弟子,应该也深受"四科"思维的影响。他们虽有五人,但应该是在"四科"系统上的一种调整,这符合汉代的文化习惯,并反映着撰作者的内在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昏侯墓 孔子衣镜 孔门弟子 四科十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