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ttice Boltzmann simulation of fluid flow through coal reservoir's fractal pore structure 被引量:15
1
作者 JIN Yi SONG HuiBo +2 位作者 HU Bin ZHU YiBo ZHENG JunLi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9期1519-1530,共12页
The influences of fractal pore structure in coal reservoir on coalbed methane(CBM) migratio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coupling theoretical models and numerical methods.Different types of fractals were generated base... The influences of fractal pore structure in coal reservoir on coalbed methane(CBM) migration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by coupling theoretical models and numerical methods.Different types of fractals were generated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thought of the standard Menger Sponge to model the 3D nonlinear coal pore structures.Then a correlation model between the permeability of fractal porous medium and its pore-size-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as derived using the parallel and serial modes and verified by Lattice Boltzmann Method(LBM).Based on the coupled method,porosity(ф),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tructure(Db),pore size range(rmin,rmax) and other parameters we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for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permeability(ф) of fractal porous medium.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① the channels connected by pores with the maximum size(rmax) dominate the permeability,approximating in the quadratic law;② the greater the ratio of r max and r min is,the higher is;③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 b and follows a negative power law model,and breaks into two segments at the position where Db ≌2.5.Based on the results above,a predicting model of fractal porous medium permeability was proposed,formulated as k=cfrnmax,where C and n(approximately equal to 2) are constants and f is an expression only containing parameters of fractal pore structure.In addition,the equivalence of the new proposed model for porous medium and the Kozeny-Carman model k=Crn was verified at Db =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BOLTZMANN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煤储层 模拟 流体流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多孔介质
原文传递
Correlation of fractal pore-size distribu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 with its adsorption for low concentration benzene vapor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正宏 杨骏兵 +1 位作者 康飞宇 梁开明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2年第5期475-480,共6页
Fractal pore-size distribution K(x) is given based on J(x) function proposed by Jaronic.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 with different surface ar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wo funct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present... Fractal pore-size distribution K(x) is given based on J(x) function proposed by Jaronic.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F) with different surface areas a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two functions mentioned above. The present work studies the fractal pore-size distribution of ACF and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nonpolar benzene vapor on ACF, and thereby reveal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fiber (ACF) fractal pore-SIZE distribution gas adsorption.
原文传递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tructure of Combustible Cartridge Cases 被引量:5
3
作者 肖乐勤 邹伟伟 +2 位作者 李煜 郭德惠 周伟良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09-113,共5页
A fractal pore structure model of combustible cartridge cases was established by virtue of the fractal geometry. Pore structure information, such as backbone fractal dimension and pore fractal dimension, of four kinds... A fractal pore structure model of combustible cartridge cases was established by virtue of the fractal geometry. Pore structure information, such as backbone fractal dimension and pore fractal dimension, of four kinds of combustible cartridge case were obtained by mercury intrusion porosimetry (MIP) .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ractal pore structure of combustible cartridge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ackbone fractal dimension consists of the component and influenced by the component number and size of components; the pore percolation fractal dimension reflects the pore structures of components; and the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tructure is positively relative to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combustible cartridge c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sical chemistry combustible cartridge case pore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 POROSITY
下载PDF
Full-Sized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A Case Study in Qinshui Basin, North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YIN Liangliang GUO Shaobi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675-691,共17页
Based on 10 sha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4 wells in Qinshui Basin,we investigate the full-sized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by performing organic geochemistry,mi... Based on 10 sha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4 wells in Qinshui Basin,we investigate the full-sized pore structure and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by performing organic geochemistry,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Nitrogen gas adsorption(N2 adsorption)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measurements and fractal analysis.Results show that the TOC content of the shale samples is relatively high,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2.44wt%,and the thermal evolution is during the mature-over mature stage.The NMR T2 spectrum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ullsized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By combining N2 adsorption pore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NMR T2 spectrums,the surface relaxivity of samples are calculated to be between 1.7877 um/s and 5.2272 um/s.On this basis,the T2 spectrums are converted to full-sized por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 distribution curves.The statistics show that the pore volume is mainly provided by mesopore,followed by micropore,and the average percentages are 65.04%and 30.83%respectively;the surface area is mainly provided by micropore,followed by mesopore,and the average percentages are 60.8004%and 39.137%respectively;macropore contributes little to pore volume and surface area.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shale have no relationship with TOC,but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clay minerals content.NMR fractal dimensions Dmicro and Dmeso have strong posi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N2 adsorption fractal dimensions D1 and D2 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Dmicro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urface,and Dmeso can b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structure.The shale surface relaxivity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The increasing of clay mineral content,pore surface area,pore surface fractal dimension and the decreasing of average pore size,will all lead to the decreasing of shale surface relax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Continental transitional SHAL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itrogen adsorption full-sized pore structure fractal dimensions
下载PDF
Effect of Fiber Properties on Nonwovens' Pore Structures with Fractal Geometry Analysis
5
作者 杨旭红 李栋高 《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Nonwovens’ pore structures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i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ore structur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iber properties and fibers arrangement in web. In this paper, the fractal geom... Nonwovens’ pore structures are very important to their mechan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pore structur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fiber properties and fibers arrangement in web. In this paper, the fractal geometry, in combination with computer image analysis, is used to express the irregularity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n nonwovens, and the effect of fiber properties on fractal dimension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is discussed by using simulated images which are composed of nonlinear staple fib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ber properties, such as crimp, diameter, angular distribution, and especially the number of fibers prominently influence the pore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纺布 纤维特征 孔径分布 分形维数 模拟图 分形几何
下载PDF
分形界面吸附行为初探
6
作者 金毅 李娅妮 +3 位作者 宋慧波 赵梦余 杨运航 陈泽楠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共11页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是揭示煤层气成藏机理及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煤储层孔隙结构非常复杂且具有分形特征,煤层气在孔-固界面的吸附行为明显受到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几种常用气-固界面上的吸附模型,总结...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研究是揭示煤层气成藏机理及高效开发煤层气的基础。已有研究表明,煤储层孔隙结构非常复杂且具有分形特征,煤层气在孔-固界面的吸附行为明显受到煤孔隙结构特征的影响。对比分析几种常用气-固界面上的吸附模型,总结这些模型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指出当前吸附模型在分形界面吸附行为的描述和应用上均未摆脱吸附选择性的平稳假设,尚未考虑吸附厚度的尺度不变特征。而分形拓扑理论可以有效标定分形对象的尺度不变属性,为分形界面的等效表征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结合上述模型对气-固界面吸附行为的描述,借助分形拓扑理论提出煤储层孔-固界面上分形吸附行为的相关假设及其控制机理,构建基于吸附拓扑的单层吸附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不同的吸附拓扑参数组合获取其等温吸附曲线,分析得出,随着吸附压力的升高,吸附覆盖率表现出指数、线性和对数3种不同的增长趋势,而吸附热表现为对数减小趋势。结果显示,不同的吸附拓扑参数组合会得到不同类型的等温吸附曲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Langmuir方程只能描述单一类型等温吸附线的不足。为了验证吸附模型的适用性,结合沁水盆地武乡区块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液氮吸附实验数据,对比了实际等温吸附曲线与模拟吸附曲线的差异。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各吸附拓扑参数之间的组合关系,可以使等温吸附模拟曲线与实际吸附曲线的趋势始终保持一致。最后,探讨了吸附解吸机理的研究方向,类比电子层提出了吸附层的概念,指出发展分形动力学描述模型是解释煤层气吸附解吸规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吸附解吸 分形特征 孔-固界面 孔隙结构 吸附模型
下载PDF
煤张开型裂隙三维宏细观演化特征及扰动因素探究
7
作者 王磊 刘化强 +4 位作者 陈礼鹏 刘怀谦 李少波 朱传奇 范浩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3,共13页
裂隙演化方式受控于诸如矿物特征及围压条件等内外环境,为探究含裂隙煤体裂隙宏细观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围压效应,基于工业CT扫描系统及其搭载的三轴加载系统对含裂隙煤体开展三轴静载试验,以多角度联合表征,对原生裂隙、矿物及围压的... 裂隙演化方式受控于诸如矿物特征及围压条件等内外环境,为探究含裂隙煤体裂隙宏细观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围压效应,基于工业CT扫描系统及其搭载的三轴加载系统对含裂隙煤体开展三轴静载试验,以多角度联合表征,对原生裂隙、矿物及围压的内外条件相互作用机制做出合理解释。结果表明:①围压会改变煤体初始损伤显著区位置,使其随围压升高由裂隙尖端过渡至煤体上、下端,且微孔隙和大尺寸裂隙之间比微孔隙和微孔隙之间更易相互贯通,并产生新的宏观裂纹。②围压升高使得三维动态分形维数由缓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平稳增加转变为平稳增加、快速增加和缓慢增加的发展阶段,可表征裂隙的时间演化规律。③含裂隙煤体在单轴或低围压下呈纵向拉伸破坏,高围压会使其破坏方式趋于剪切,并通过2种途径提升煤体强度。④起裂角理论值偏离试验值程度随围压增加而增加,与煤体由矿物分布引起的离散度数值关系一致。⑤根据裂隙的受力成分及矿物分布特征将裂隙扩展行为分为直驱、绕核和错核3种类型,该扩展行为受围压对裂隙的作用力成分影响,由相对纯粹拉应力、拉伸–剪切复合应力和相对纯粹剪应力作用的裂纹分别对应以上3种扩展行为,即对裂隙的扩展影响形式表现为以围压为主,矿物赋存形态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开型裂隙 CT实时扫描 孔隙分布 分形维数 矿物分布特征
下载PDF
基于氮气吸附-扫描电镜的构造煤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霍中刚 席志哲 +1 位作者 郭建行 汪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9-156,共8页
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与瓦斯的吸附和运移密切相关,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破坏而趋于复杂,因此开展构造煤孔隙发育的研究是提升瓦斯治理水平的重要方向。以西山煤田南部东于煤矿三组构造煤和一组原生煤为研究对象,采取低... 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与瓦斯的吸附和运移密切相关,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特征由于受到构造应力的破坏而趋于复杂,因此开展构造煤孔隙发育的研究是提升瓦斯治理水平的重要方向。以西山煤田南部东于煤矿三组构造煤和一组原生煤为研究对象,采取低温液氮吸附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联合观测构造煤与原生煤的孔隙特征。研究表明:三组构造煤的氮气吸附量为原生煤的2.04倍、1.49倍和2.90倍,三组构造煤的孔容为原生煤的2.08倍、1.53倍和2.96倍;三组构造煤的孔容大部分由微孔和小孔提供均达到69.71%以上,孔比表面积大部分由微孔提供均达到了79.04%以上;原生煤的孔容大部分由微孔和小孔提供达到了89.38%,孔比表面积微孔占比93.97%;三组构造煤的孔隙结构相比原生煤更加复杂,具有更大的分形维数(2.6985~2.7106);三组构造煤(10000倍)表面分形维数分别为1.962、1.979、1.947均大于原生煤1.945,构造煤与原生煤相比有更为发育的孔隙特征;分形维数D1与总孔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成正比;挥发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总孔比表面积、微孔比表面积、小孔比表面积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孔隙特征 液氮吸附 电镜扫描 分形维数 挥发分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二叠系大隆组深层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9
作者 何陈诚 赵永强 +4 位作者 俞凌杰 卢龙飞 刘伟新 潘安阳 李楚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277,共15页
页岩储层特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川盆地北部发育的上二叠统大隆组是重要的海相优质烃源岩,而针对川东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以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 页岩储层特性是影响页岩气富集和开采的关键因素之一。四川盆地北部发育的上二叠统大隆组是重要的海相优质烃源岩,而针对川东北地区大隆组页岩储层的研究还有待深入。以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氧化碳吸附、氮吸附及高压压汞等技术,开展大隆组深层页岩储层不同孔径孔隙结构的定性—定量研究,并运用基于二氧化碳吸附的V-S模型、氮吸附的FHH模型和高压压汞的分形几何模型对不同孔径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表征页岩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北地区大隆组深层页岩储层发育丰富的纳米级有机孔和少量的无机孔,有机孔发育特征随有机质显微组分不同和分布形式差异而显示强的非均质性。大隆组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与龙马溪组深层页岩相似,以介孔和微孔为主,占总孔体积的90%以上;页岩孔隙结构主要受有机质丰度的影响。分形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深层页岩宏孔非均质性强于介孔和微孔。其原因可能为深层页岩微孔孔径较小,分布集中,成因单一,受成岩作用影响较小,孔隙结构较为简单,具有较小分形维数;而宏孔孔径较大,分布范围较广,成因多样,易受成岩作用影响,表现出强非均质性。深层页岩微孔—介孔因其丰富的储集空间和较强的自相似性,有利于页岩气的赋存、渗流和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性 分形维数 孔隙结构 页岩储层 大隆组 二叠系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与分级评价——以莺歌海盆地乐东区黄流组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静 黄志龙 +2 位作者 张景缘 邓广君 许马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5-308,共14页
[目的]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微观形态,划分储层孔隙结构级次,多角度半定量评价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有助于明确具有高效产能潜力的储层类型。[方法]以莺歌海盆乐东区黄流组致密砂岩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 [目的]明确致密砂岩储层孔喉微观形态,划分储层孔隙结构级次,多角度半定量评价储层的储集特征和渗流能力,有助于明确具有高效产能潜力的储层类型。[方法]以莺歌海盆乐东区黄流组致密砂岩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开展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计算与分级评价的研究。[结果]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因素之一是大孔喉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越接近3,孔隙结构越复杂,连通的大孔喉越少。依据孔喉分级特征、成岩相、孔隙结构复杂程度,建立了孔隙结构分级评价的四类模型:类型Ⅰ为小孔喉优势型储层,强胶结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小于45%,D_(max)值为2.75~2.90,致密储层;类型Ⅱ为大—小孔喉连续型储层,弱胶结—弱溶蚀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45%~70%,D_(max)值为2.70~2.85,低渗储层;类型Ⅲ为大孔喉优势型储层,强溶蚀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大于70%,D_(max)值为2.55~2.65,优质储层;类型Ⅳ为大孔喉单峰型储层,强压实成岩相,大孔喉孔隙度占比50%~60%,D_(max)值为2.65~2.75,低渗储层。通过Fisher判别方法,建立储层类型测井预测模型,对比储层类型与气测响应和储层含气饱和度,发现Ⅲ类储层的产气效能高,具有勘探价值。[结论]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与分类提供了新思路,明确了储层孔隙结构对气水分布存在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致密砂岩储层 高压压汞 孔隙结构分形
下载PDF
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分析与渗透率预测方法——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为例
11
作者 陈少云 杨勇强 +3 位作者 邱隆伟 王小娟 杨保良 叶热杰普·哈布腊什木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214,共13页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精细表征和渗透性预测是优质储层评价和开发的关键。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为例,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理论,对孔喉结构进行静态表征,探讨孔喉结构、分形维数、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孔喉结构对渗透率的... 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精细表征和渗透性预测是优质储层评价和开发的关键。以川中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为例,利用高压压汞实验和分形理论,对孔喉结构进行静态表征,探讨孔喉结构、分形维数、储层物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孔喉结构对渗透率的贡献,建立渗透率预测模型。沙溪庙组样品可分为4种类型:Ⅰ类样品排驱压力低、物性好、孔隙连通性好、平均分形维数为2.11,孔隙以半径大于0.1μm的大孔和中孔为主,半径大于1μm的孔喉贡献了90%以上的渗透率;Ⅱ类样品排驱压力在0.4~1.0 MPa之间,平均孔渗分别为9.72%、0.375×10^(-3)μm^(2),分形维数为2.20,半径大于0.1μm的中孔含量上升,并贡献了大部分渗透率;Ⅲ、Ⅳ类样品排驱压力与分形维数明显高于Ⅰ、Ⅱ类样品,孔隙度低且缺乏大孔导致渗透率较低。半径大于0.1μm的大孔和中孔贡献了沙溪庙组98%以上的渗透率。分形维数是指示孔喉结构的良好标志,分形维数与孔喉半径、最大进汞饱和度、渗透率均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而与排驱压力、孔喉相对分选系数呈正相关关系。分形维数与孔喉组成有着强相关性,基于分形维数、孔隙度、最大孔喉半径建立了“孔隙型”储层渗透率定量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孔喉结构 渗透率 致密砂岩 沙溪庙组 侏罗系 川中地区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硕 王飞 +3 位作者 于瑞 高建星 师昊 朱玉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6-107,共12页
孔喉微观结构定量评价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分形维数为突破口,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不同井中采集了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12个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以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样品的孔... 孔喉微观结构定量评价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分形维数为突破口,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不同井中采集了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12个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以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样品的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由剩余粒间孔、溶孔和晶间孔组成。总分形维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对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孔的分形维数与孔喉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更好,表明中孔的非均质性和表面粗糙度主要影响储集空间和渗流性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品质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越有利于油气富集的储层,其分形维数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致密砂岩 高压压汞 孔喉结构 分形特征 分形维数
下载PDF
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为例
13
作者 管全中 董大忠 +5 位作者 孙莎莎 胡澜潇 漆麟 李冲达 陈诚 陈鑫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8-118,共11页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 与中、浅层页岩不同,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发育不同的孔隙结构,影响页岩气的赋存状态。为了探讨深层富有机质页岩的孔隙结构、分形特征及其对页岩气富集的影响,以该盆地南部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机碳分析、X射线衍射、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测试手段,定量表征研究区深层富有机质页岩储层的基础参数及其孔隙结构特征;并运用FHH分形理论,结合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计算页岩孔隙分形维数,讨论孔隙结构的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有机质含量(TOC)高,平均值为2.04%,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占38.00%~73.00%;(2)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储层普遍发育墨水瓶状有机孔、狭缝型或平板状无机孔等,BET比表面积介于1.252~28.676 m^(2)/g,BJH孔体积介于0.013 192~0.063 874 cm^(3)/g;(3)深层页岩孔隙分形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分形维数D_(2)>D_(1),孔隙结构受页岩组成控制,分形维数受控于比表面积和孔径,且与TOC密切相关;(4) LM1—LM3笔石带沉积的富有机质硅质页岩TOC高、分形维数D_(1)和D_(2)值大,介孔BET比表面积和BJH孔体积最大,既有较多的气体吸附位点赋存吸附气,又有良好的孔隙空间贮存游离气,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结论认为,综合页岩品质参数和分形维数特征可有效评价页岩气富集的“甜点段”,并对实现深层页岩气的增储上产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威远地区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下载PDF
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水化及强度发展作用机理研究
14
作者 张戈 李昆鹏 +1 位作者 石华伟 陈琛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49-455,共7页
喷射混凝土是水利建设工程中重要的混凝土类型之一,速凝剂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材料,对喷射混凝土性能影响显著。为系统研究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水化及强度发展作用机理,通过化学结合水、压汞(MIP)、扫描电镜(SEM-EDS)及强度测试,研... 喷射混凝土是水利建设工程中重要的混凝土类型之一,速凝剂是喷射混凝土施工中重要的材料,对喷射混凝土性能影响显著。为系统研究速凝剂对喷射混凝土水化及强度发展作用机理,通过化学结合水、压汞(MIP)、扫描电镜(SEM-EDS)及强度测试,研究了硫酸铝系列无碱速凝剂(AKF)和有碱速凝剂(ALK)对水泥水化程度、孔结构及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AKF和ALK均显著提高了水泥早期水化速率,降低了浆体内部总孔隙率和最可几孔径,提高了硬化水泥浆体早期抗压强度,但掺入ALK延缓了水泥尤其是C_(3)S后期水化,阻碍了C-S-H凝胶致密化进程,减缓了硬化水泥浆体孔结构细化的程度,相比之下,AKF在加速C_(3)A水化反应速率的同时往溶液中提供了SO_(4)^(2-)离子,C_(3)A水化速率总体可控,对于C_(3)S后续水化及C-S-H凝胶致密化进程没有阻碍,因此掺有AKF的后期强度稳定增长,并未发生明显倒缩,更有利于喷射混凝土抗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凝剂 喷射混凝土 孔结构 分型维数 强度
下载PDF
致密砂岩三元孔喉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为例
15
作者 王伟 朱玉双 梁正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1-1373,共13页
致密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于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有关不同尺度孔隙形态特征差异的研究较少,给致密油藏的勘探评价带来了较大挑战。为此,本文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砂... 致密砂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对于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有关不同尺度孔隙形态特征差异的研究较少,给致密油藏的勘探评价带来了较大挑战。为此,本文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致密砂岩具有由复合孔隙、颗粒孔隙和晶间孔隙组成的三元孔隙结构特征。复合孔隙结构为刺球模型,其半径大,连通性强;颗粒孔隙结构为羽毛球模型,其孔隙半径和连通性处于中等水平;晶间孔隙结构为颗粒填充的包络面,这类孔隙半径小、连通性差。在致密砂岩内部,剩余粒间孔隙和溶蚀孔隙主要影响致密砂岩储集空间,复合孔隙主要影响致密砂岩连通性。由于复合孔隙在形成过程中具有多条连接通道,因此该类孔隙相比其他孔隙具有更高的连通性。当致密砂岩中复合孔隙占比较高时,流体在其中的流动过程会更为均匀,进而形成较大面积且含油饱和度高的砂体。临近烃源岩、溶蚀作用强烈、复合孔隙占比高的致密储层是致密油藏开发利用的有利区。总之,致密砂岩孔隙形态的多元性揭示了不同类型孔隙对储层储集性和连通性的影响差异,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致密砂岩勘探评价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结构 分形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16
作者 李一鸣 刘达东 +9 位作者 冯霞 赵福平 陈祎 王奕松 林瑞钦 杜威 范青青 宋岩 姜振学 张子亚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0-798,共19页
【研究目的】页岩非均质性是其自身固有属性,研究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对明确页岩气富集机制研究及优质储层段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RD、低温N_(2)吸附、高压... 【研究目的】页岩非均质性是其自身固有属性,研究页岩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对明确页岩气富集机制研究及优质储层段优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方法】本文以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XRD、低温N_(2)吸附、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重点分析了研究区海相页岩的宏观与微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特征。【研究结果】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岩相,其次为混合质页岩、黏质页岩岩相;不同岩相页岩在总有机碳含量、矿物组分、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采用N_(2)吸附曲线FHH分形模型,及高压压汞岩石多孔结构分形理论,计算得到N_(2)吸附低压分形维数D_(1)(0<P/P_(0)<0.45)为2.5351~2.6722,高压分形维数D_(2)(0.45<P/P_(0)<1)为2.8311~2.9113,另外,高压压汞分形维数D_(Hg)为2.0904~2.3736,表明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孔径范围内孔隙结构均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分形维数越大,则页岩储层孔隙结构越复杂,对页岩气的吸附作用越强。同时,不同类型孔隙分形维数与TOC、矿物组分、孔隙结构参数等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分形维数D_(Hg)与矿物含量之间相关性较强,表明宏孔孔隙分形特征主要受矿物组分的控制;分形维数D_(1)、D_(2)与页岩TOC含量及孔隙比表面积参数之间呈现良好相关性,表明微孔和中孔孔隙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有机碳的富集程度与有机质孔的发育规模。【结论】综合分析发现,硅质页岩具有高TOC含量、高脆性矿物含量、高分形维数的特征,证明硅质页岩为黔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优质页岩岩相,其次为混合质页岩岩相;同时有机质含量越高,则该岩相在具备优质生烃条件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开发开采条件。该研究可为指导黔北地区海相页岩储层有利开发层段的优选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五峰组 龙马溪组 非均质性 孔隙结构 分形维数 油气勘查工程
下载PDF
不同干密度下黄土孔隙分形特征及其对基质吸力的影响
17
作者 童富果 李华翔 +1 位作者 薛松 李苗苗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14,共7页
基于分形几何学方法建立了土体孔径分布的描述,并结合Young-Laplace理论提出了考虑孔隙分形特征的非饱和土基质吸力模型。针对陕西地区的黄土收集了不同干密度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分析了干密度对孔隙分布特征及基质吸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分形几何学方法建立了土体孔径分布的描述,并结合Young-Laplace理论提出了考虑孔隙分形特征的非饱和土基质吸力模型。针对陕西地区的黄土收集了不同干密度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分析了干密度对孔隙分布特征及基质吸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孔隙具有明显分形特性,可采用Menger海绵体分形模型良好描述。模型孔隙特征参数分析发现随着干密度增大,分形维数D近似线性增大,而最大孔径L呈幂函数减小;通过函数拟合,进一步建立黄土孔径分布与干密度的特征关系,进而实现了对不同干密度下的黄土基质吸力快速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吸力 黄土 孔径分布 分形模型 干密度
下载PDF
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以沁水盆地北部太原组为例
18
作者 聂万才 张廷山 +2 位作者 王铭伟 吴玟 谭秀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47-1057,共11页
【目的】为分析沁水盆地北部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阳泉区块太原组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C)含量、成熟度测试及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基于(Frenkel Halsey Hill,FHH)理论模型计算样品孔... 【目的】为分析沁水盆地北部太原组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孔隙分形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阳泉区块太原组样品进行总有机碳(TOC)含量、成熟度测试及X射线衍射、低温氮气吸附实验,基于(Frenkel Halsey Hill,FHH)理论模型计算样品孔隙分形维数,分析矿物含量、有机地化特征及孔隙结构参数对孔隙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太原组煤系页岩TOC含量介于0.57%~6.40%,平均为3.18%;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_(o))介于1.96%~3.24%,平均为2.49%;煤系页岩微观孔隙具有双重分形特点,其中表面分形维数(D_(1))介于2.507 9~2.663 9,结构分形维数(D_(2))介于2.527 1~2.809 4;有机质含量及成熟度与D_(1)、D_(2)均呈正相关关系,孔隙结构参数与D_(1)、D_(2)具有良好的正相关性,但与D_(2)相关系数高于D_(1),指示微孔对孔隙结构参数的影响更强;分选、磨圆度高的陆源碎屑石英多具规则孔隙形态,造成石英含量与D_(1)、D_(2)呈负相关关系;碳酸盐岩矿物及长石主要提供宏孔,其含量与页岩D_(1)及D_(2)均呈负相关关系;黏土矿物在长期压实作用下孔径减小,微孔数量增加,孔隙形态复杂,其含量与分形维数D_(1)及D_(2)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海陆过渡相煤系页岩微观孔隙具有双重分形特点,有机质含量、成熟度、孔隙结构参数和黏土矿物含量增大可导致其微观孔隙分形维数变大,陆源碎屑石英、长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增多可导致其微观孔隙分形维数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页岩 孔隙结构 分形特征 海陆过渡相 太原组 沁水盆地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和分形理论的煤岩体孔隙结构特性分析
19
作者 马亮 牛宇飞 +6 位作者 高亮 崇立国 常虎强 孙敦帅 宋涛 夏同强 王伟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80,共6页
为了有效评估和表征煤岩体孔隙结构,基于核磁共振实验和分形理论,研究不同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分形维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样变质程度的加深,渗透率逐渐减小,微孔和小孔占比逐渐增大;煤岩体的孔隙结构具有双重... 为了有效评估和表征煤岩体孔隙结构,基于核磁共振实验和分形理论,研究不同矿区不同变质程度煤样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分形维数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样变质程度的加深,渗透率逐渐减小,微孔和小孔占比逐渐增大;煤岩体的孔隙结构具有双重分形特征,较小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介于1.219 28~1.623 59之间,较大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介于2.876 73~2.907 10之间。研究结果可以定量表征煤岩体孔隙结构特征,对于煤碳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分形理论 孔隙率
下载PDF
降雨入渗下非饱和土边坡浅层破坏机制分析
20
作者 王骜洵 蒋函静 +1 位作者 许帅 徐永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01-2711,共11页
通过孔隙表面分维描述土的孔隙结构,应用分形模型确定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选取基质吸力变化分布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维渗流计算获取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扰动程度和大气影响深度。进一步分析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 通过孔隙表面分维描述土的孔隙结构,应用分形模型确定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选取基质吸力变化分布作为评价指标,通过二维渗流计算获取降雨-蒸发循环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的扰动程度和大气影响深度。进一步分析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饱和渗透系数及降雨强度与非饱和土边坡的浅层破坏形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蒸发循环作用引起的边坡土层的基质吸力变化比体积含水率的变化显著;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饱和渗透系数均与大气影响深度呈正相关,降雨强度影响较小;基质吸力可以作为边坡扰动程度和大气影响深度的评价指标;非饱和土边坡浅层破坏形式受土的孔隙表面分维、进气值和饱和渗透系数控制,与降雨强度相关性低。本研究可为非饱和土边坡浅层破坏及相关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表面分维 非饱和土 浅层破坏 降雨入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