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梅 余清声 覃媛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10,15,共3页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鼠双侧颈总动脉1h,造 成前脑缺血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匀浆过氧化脂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性。结果:F组分... 目的:研究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结扎沙鼠双侧颈总动脉1h,造 成前脑缺血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脑匀浆过氧化脂质的最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性。结果:F组分0.9、0.3、0.1mg/kg可显著抑制脑内脂质过氧化,降低MDA的含量,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 性,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同缺血再灌组比较P<0.05,同阳性对照药尼莫通比较,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F 组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和促进自由基的清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活化时α颗粒膜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梅 余清声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F组分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方法:实验分成对照组、凝血酶组和各给药组(凝血酶+F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α-颗粒...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表达的影响,确定F组分是否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功能。方法:实验分成对照组、凝血酶组和各给药组(凝血酶+F组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健康成年人血浆中的α-颗粒膜蛋白(GMP-140)含量的变化。结果:凝血酶能引起血浆中的GMP-140含量明显升高,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100、30 μg/mL明显降低凝血酶引起的血浆GMP-140含量升高,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依赖关系,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能够抑制激动剂引起的血小板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血小板 Α-颗粒膜蛋白 酶联免疫吸附法 活化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3
作者 余清声 张梅 +1 位作者 覃媛 黄劭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83-686,共4页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观察F组分对 2 0 %小牛血清引起的细胞对氚标胸腺嘧啶核苷酸 (H3 TdR)掺入的影响 ,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测定F组分对 2 ...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用体外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观察F组分对 2 0 %小牛血清引起的细胞对氚标胸腺嘧啶核苷酸 (H3 TdR)掺入的影响 ,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Westernblotting)测定F组分对 2 0 %小牛血清引起的细胞内原癌基因、核增殖抗原 (Pro 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 ,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F组分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2 0 %小牛血清引起的细胞对H3 TdR掺入率和细胞内C myc、PCNA的表达 ,其中 30、10 0mg·L-1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通过影响细胞内原癌基因C myc、PCNA的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f组分 血管平滑肌细胞 H3.TdR C-MYC PCNA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402细胞凋亡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汕 胡以则 彭和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法、TRAP -ELISA、透射电... 目的 :研究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细胞凋亡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 ,采用MTT法、流式细胞仪法、TRAP -ELISA、透射电镜等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对人肝癌细胞株BEL 74 0 2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可诱导BEL 74 0 2肝癌细胞发生凋亡 ,肝癌细胞明显阻滞于G0 /G1 期 ,在G1 峰前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 ,且其凋亡率随蛇毒浓度的升高而呈上升的趋势。用TRAP ELISA法同步测得蛇毒作用BEL 74 0 2肝癌细胞 8h后的端粒酶活性值明显下降 ,其抑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 (r =0 .96 4 ,P <0 0 5 )。在电镜下 ,可观察到肝癌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特征性改变 :细胞膜完整、核染色质固缩 ,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结论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可显著抑制人肝癌细胞株 (BEL 74 0 2 )的增殖 ,在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也下调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 ,这可能是FC抗肿瘤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C 肝肿瘤 端粒酶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下载PDF
^(125)I标记眼镜蛇毒组分Ⅲ在小白鼠体内的分布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侯力强 赵路宁 +4 位作者 林振桃 强永刚 廖永华 余清声 管锦霞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蛇毒组分Ⅲ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分Ⅲ进行125I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 目的:探讨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蛇毒组分Ⅲ在小鼠体内的分布状况和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分Ⅲ进行125I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分Ⅲ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分Ⅲ后,2h及 4 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 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 4 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分Ⅲ75、150和300μg/kg三个剂量后,快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为39.6~42.5min,慢性分布相半衰期T1/2β为16.8~17.3 hr,消除相半衰期T1/2γ为21.7~22.1hr。结论:小鼠静注组分Ⅲ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兔静脉注射组分Ⅲ3个剂量后,血药-时间曲线经3P87药动学程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UC与剂量成正比,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组分Ⅲ 分布 125I标记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眼镜蛇毒M组份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研究
6
作者 刘泽霖 许建邦 +3 位作者 冯莹 刘敏涓 谭获 管锦霞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0年第4期32-34,共3页
本文用眼镜蛇毒提取的 M 组份,对58例健康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其能抑制血小板对 ADP 的诱聚,初步认为其作用与其所含之纤溶酶与磷脂酶 A_2有关。
关键词 眼镜蛇毒 M 组份 血小板聚集 纤溶酶 磷脂酶 A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份Ⅲ的碘化标记物制备及质量鉴定
7
作者 侯力强 强永刚 +3 位作者 赵路宁 林振桃 廖永华 管锦霞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研究对眼镜蛇毒(Najanajaatravenom)组份III进行125I放射性标记的方法及其质量评价.方法:用氯胺-T法碘化标记眼镜蛇毒组份III.结果:用氯胺-T法按125I标记组份III,标记物放化纯为98.38%,比活度为0.945mCi/mg,RF值为0.76,每个组份II... 目的:研究对眼镜蛇毒(Najanajaatravenom)组份III进行125I放射性标记的方法及其质量评价.方法:用氯胺-T法碘化标记眼镜蛇毒组份III.结果:用氯胺-T法按125I标记组份III,标记物放化纯为98.38%,比活度为0.945mCi/mg,RF值为0.76,每个组份III分子上带0.56个125I原子,与非标记组份III有相同的生物学活性和理化性质.结论:所标记的眼镜蛇毒组份III符合放射结合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份Ⅲ 眼镜蛇毒 ^125I放射标记
下载PDF
广东产眼镜蛇毒及其组份C对小鼠的抑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管锦霞 罗肖萍 +1 位作者 曾湛文 林振桃 《广州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体内实验通过腹腔注射及灌胃给药,发现广东产眼镜蛇毒及其组份C对小鼠实验性肝癌及S-180肉瘤均有明显抑瘤作用,但口服给药剂量须达到腹腔注射给药剂量的50倍,才能产生相似的药效;体外实验中原毒及其组份C... 本文进行了体内和体外实验,体内实验通过腹腔注射及灌胃给药,发现广东产眼镜蛇毒及其组份C对小鼠实验性肝癌及S-180肉瘤均有明显抑瘤作用,但口服给药剂量须达到腹腔注射给药剂量的50倍,才能产生相似的药效;体外实验中原毒及其组份C的抑癌作用量效关系明显,剂量增大肿瘤生长缓慢甚至完全不生长;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组份C的抑瘤作用较原毒强。结果表明,广东产眼镜蛇毒及其组份C有抗实验性肝癌及S-180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组份C 小鼠肝癌 S-180肉瘤 抑瘤作用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份J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9
作者 卢旭辉 吴贻全 《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180-182,共3页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 (Najanajaatravenom)组份J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方法 用氯胺 -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J进行12 5I标记 ,以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药 -时数据用 3P87程序处理 .结果与结论 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 目的 探讨眼镜蛇毒 (Najanajaatravenom)组份J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 .方法 用氯胺 -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J进行12 5I标记 ,以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 ,药 -时数据用 3P87程序处理 .结果与结论 兔静脉注射眼镜蛇毒组份J3个剂量后 ,药 -时曲线经拟合符合三房室模型特征 :快分布相半衰期T1/ 2 α为 37.4~4 1.6min ,慢分布相半衰期T1/ 2 β为 15 .3~ 16 .9hr,消除相半衰期T1/ 2γ为 2 0 .9~ 2 1.8hr,三个时相的半衰期各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曲线下面积AUC与剂量成正比 ,表明药物在兔体内的分布和消除为一级线性动力学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份J 眼镜蛇毒 ^125I标记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下载PDF
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10
作者 侯力强 何泉华 +3 位作者 江中喜 赵路宁 孔天翰 管锦霞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年第4期31-36,共6页
本实验在新西兰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对血清胆固醇、过氧化脂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发现组分H(2mg·D-1)与2%胆固醇同时喂服或喂胆固醇4周后以组分H(4mg·D-1)治疗数周,均... 本实验在新西兰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上,观察了中华眼镜蛇毒组分H预防性给药和治疗性给药对血清胆固醇、过氧化脂质及一氧化氮的影响。发现组分H(2mg·D-1)与2%胆固醇同时喂服或喂胆固醇4周后以组分H(4mg·D-1)治疗数周,均能有效抑制高脂所致的一氧化氮降低和过氧化脂质升高,并能保护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脂质过氧化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中华眼镜蛇毒 组分H
原文传递
^(125)Ⅰ标记眼镜蛇毒组份Ⅲ在小白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11
作者 侯力强 赵路宁 +3 位作者 林振桃 强永刚 廖永华 管锦霞 《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 2003年第2期49-52,共4页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组份III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探讨组份III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III进行碘化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 目的 观察中华眼镜蛇(Naja naja atra)蛇毒组份III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探讨组份III在动物体内的分布特点。方法 用氯胺-T法对眼镜蛇毒组份III进行碘化标记,用放射性核素示踪动力法检测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以放射性参与量(脏器与血液放射比)的比值作为组份III在组织中分布的依据。结果 小鼠尾静脉注射125I-组份III后,2h及4h放射性参与量大于1的器官为肝脏、肾脏、肺脏、心脏和肌肉,其中以肾脏分布最高,且4h放射性参与量高于2h。结论 小鼠静注组份III后2h,以肾脏分布最高,肝脏与肺脏的放射性参与量也较高,尿中含量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组份Ⅲ 125I标记 分布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