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Wheat Protein Contents and Fractions on Dough RheologicalProperties as Determined by Using a Reconstitution Method
1
作者 LI Yong-qiang ZHU Ren-jun TIAN Ji-ch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95-404,共10页
A strong gluten wheat cultivar Shannong 12 and a medium-strength wheat cultivar Shannong 11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wheat protein contents and protein fractions on dough rheological properties using a ... A strong gluten wheat cultivar Shannong 12 and a medium-strength wheat cultivar Shannong 11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wheat protein contents and protein fractions on dough rheological properties using a reconstitution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eak height, peak width, peak integral, resistance to extension and area under the curve were increased when protein content increased to 120, 140, and 160% (w/w) of the protein content in the base flours for doughs made from each wheat cultivar. All protein fractions were added to each of the base flours at three levels (0.25, 0.50 and 1.00%, w/w) based upon the protein content. The mixograph dough development time, peak width, and resistance to extension increased when the glutenin, insoluble glutenin, soluble glutenin, and glutenin macropolymer were added and increased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these fractions. Peak integral increased by adding and increasing protein content, however, albumin-globulin had no obvious effects. Extensibility at rupture decreased when the glutenin, insoluble glutenin, soluble glutenin, and glutenin macropolymer were added, and decreased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these fractions. However, extensibility at rupture increased when the monomeric protein, albumin-globulin, and gliadin were added, and increased systematically with increasing levels of these fr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GH RECONSTITUTION protein content protein fraction rheolog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rumen bacteria distribution in original rumen digesta, rumen liquid and solid fractions in lactating Holstein cows 被引量:4
2
作者 Shoukun Ji Hongtao Zhang +6 位作者 Hui Yan Arash Azarfar Haitao Shi Gibson Alugongo Shengli Li Zhijun Cao Yajing Wang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3期636-642,共7页
Background: Original rumen digesta, rumen liquid and solid fractions have been frequently used to assess the rumen bacterial community. However, bacterial profiles in rumen original digesta, liquid and solid fraction... Background: Original rumen digesta, rumen liquid and solid fractions have been frequently used to assess the rumen bacterial community. However, bacterial profiles in rumen original digesta, liquid and solid fractions vary from each other and need to be better established.Methods: To compare bacterial profiles in each fraction, samples of rumen digesta from six cows fed either a high fiber diet(HFD) or a high energy diet(HED) were collected via rumen fistulas. Rumen digesta was then squeezed through four layers of cheesecloth to separate liquid and solid fractions. The bacterial profiles of rumen original digesta, liquid and solid fractions were analyzed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ique.Results: Rumen bacterial diversity was mainly affected by diet and individual cow(P 〉 0.05) rather than rumen fraction. Bias distributed bacteria were observed in solid and liquid fractions of rumen content using Venn diagram and LEf Se analysis. Fifteen out of 16 detected biomarkers(using LEf Se analysis) were found in liquid fraction, and these 15 biomarker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bacterial differences among rumen content fractions.Conclusions: Similar results were found when using samples of original rumen digesta, rumen liquid or solid fractions to assess diversity of rumen bacteria; however,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draw onto bias distributed bacteria in different ruminal fractions, especially when liquid fraction has been used as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for rumen bacterial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cteria biomarker Rumen bacteria diversity Rumen content fraction
下载PDF
短期降水减少对海南橡胶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孙玉娟 钟丽爽 +1 位作者 杨小波 张翔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272-280,共9页
为了探究短期降水减少对不同土层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碳组分变化的影响,以海南典型人工林类型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野外隔离穿透雨控制平台,并结合室内恒温培养实验,测定了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有机碳组分等参数... 为了探究短期降水减少对不同土层有机碳矿化速率及其碳组分变化的影响,以海南典型人工林类型橡胶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搭建野外隔离穿透雨控制平台,并结合室内恒温培养实验,测定了不同降水条件下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有机碳组分等参数。结果表明:短期降水减少导致0~10 cm土层中SOC累积矿化量、矿化率及微生物代谢熵(qCO_(2))显著降低;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及惰性有机碳(NEOC)的含量均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降低,但仅对0~10 cm土层的EOC影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土壤SOC累积矿化量及SOC矿化率均与土壤碳氮含量(SOC、TN)、各碳组分含量(EOC、MBC、NEOC)、qCO_(2)呈显著正相关。总之,短期降水减少会抑制橡胶林土壤SOC的矿化,这一变化可能与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基质供应的有效性及微生物代谢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碳组分 微生物代谢熵
下载PDF
复合材料T型桁条的VARTM成型工艺研究
4
作者 申儒林 刘和华 +1 位作者 邹湘伏 龚艳玲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2-69,共8页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型(VARTM)方法制备机翼T型桁条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但是桁条节点处截面特征不利于成型过程树脂的均衡流动。本文针对T型桁条三角区树脂富集而边缘区浸润不足的问题,采用模具拐角三角区纤维填充方法,优化VARTM工艺参... 采用真空辅助树脂转移成型(VARTM)方法制备机翼T型桁条具有很高的性价比,但是桁条节点处截面特征不利于成型过程树脂的均衡流动。本文针对T型桁条三角区树脂富集而边缘区浸润不足的问题,采用模具拐角三角区纤维填充方法,优化VARTM工艺参数,提高桁条的力学性能。研究了工艺方案对T型桁条各部位厚度均匀性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观测桁条微观形貌;采用灼烧法定量分析孔隙率和纤维体积分数;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桁条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本文纤维填充VARTM工艺成型的T型桁条具备良好的厚度均匀性、较高的纤维体积分数和较低的孔隙率以及良好力学性能,桁条的抗弯能力提高了15.72%,孔隙率低于1%(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RTM T型桁条 复合材料 玻璃纤维 孔隙率 纤维体积分数
下载PDF
液相色谱法测定纺织品中甾醇含量
5
作者 贺志鹏 刘蒙 《国际纺织导报》 2024年第2期24-27,共4页
通过确定植物甾醇3种主要成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标准品的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以特征保留时间确定各类甾醇相应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建立了纺织品中甾醇含量的测定方法:以相同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对纺织样品提取液进样分析,以各... 通过确定植物甾醇3种主要成分(β-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标准品的液相色谱分析条件,以特征保留时间确定各类甾醇相应的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建立了纺织品中甾醇含量的测定方法:以相同液相色谱分析条件对纺织样品提取液进样分析,以各类甾醇标准品指纹图谱为基础,并以外标法求得纺织品中不同类别甾醇含量,最终获得纺织品中甾醇总的含量(质量分数)。测定方法精密度和回收率均满足相关标准要求,可用于纺织品中甾醇含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纺织品 甾醇 含量(质量分数)测定
下载PDF
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大豆磷吸收及根际磷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丽丽 李彦生 +6 位作者 于镇华 王光华 刘晓冰 张锦源 吴俊江 王国兵 金剑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27-38,共12页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 磷(P)作为第二重要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够调节作物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东北不同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作物营养吸收产生较大影响。然而,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不同有机质含量黑土大豆生长、土壤磷组分以及相关微生物机制的影响鲜有研究。本研究利用开顶式生长室(OTC)重点探究了气候变化对不同有机质黑土大豆根际土壤磷组分和相关磷转化微生物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质含量的黑土大豆磷吸收对长期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一致,既先升高后降低。然而,大豆根际磷组分的响应存在差异性。大气CO_(2)浓度升高降低了高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NaHCO_(3)-P_(o)含量,但增加了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有机磷库(NaHCO_(3)-P_(o)和NaOH-Po)的含量,而降低了无机磷库(NaOH-Pi)的含量。同时,大气CO_(2)浓度升高使高有机质黑土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53.0%,低有机质黑土中大豆根际土壤基因拷贝数增加44.4%。因此,长期气候变化条件下,高有机质含量黑土通过有机磷矿化功能微生物来满足大豆对磷素的需求;而在低有机质含量黑土中,长期高CO_(2)浓度主要影响无机磷组分以及相关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有机质含量 磷组分 磷酸酶活性 磷转化功能基因
下载PDF
利用Sentinel-3 SLSTR气候参数对江西省干旱事件的分析
7
作者 鲁铁定 章园 +1 位作者 王新驰 曾思婷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利用Sentinel-3 SLSTR数据研究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总柱水汽含量(total column water vapor content,TCWV)等气象参数及其与DEM的相互关系,分析了2018—2022年江西... 利用Sentinel-3 SLSTR数据研究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总柱水汽含量(total column water vapor content,TCWV)等气象参数及其与DEM的相互关系,分析了2018—2022年江西短期干旱等气象事件。分析结果表明:全省气候事件中FVC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86~0.93且FVC逐年在增加;LST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干旱事件中TCW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洪涝和干旱事件间TCWV之间存在中度负相关。同时,LST和FVC呈负相关,TCWV和FVC呈正相关,且FVC之间和TCWV之间的变化趋势相似。另外,DEM与FVC存在中度正相关,DEM与LST存在负相关,DEM与TCWV存在双重相关。因此,Sentinel-3 SLSTR数据可作为江西省气象异常事件监测的有效数据源,TCWV和FVC数据的利用对异常数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Sentinel-3 SLSTR 植被覆盖度 地表温度 大气含量 江西省
下载PDF
不同含水率下脏污道砟累积塑性变形预测
8
作者 杨家强 朱玉龙 +1 位作者 奚邦禄 张振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715-722,共8页
为预测脏污状态下铁路有砟道床累积塑性变形,采用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和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脏污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及含水率协同影响道砟的水力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当道砟中细颗粒... 为预测脏污状态下铁路有砟道床累积塑性变形,采用循环加载三轴试验和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脏污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发展规律开展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细粒含量及含水率协同影响道砟的水力和力学性能,特别是当道砟中细颗粒含量和含水率都增长时,道砟的力学性能显著下降,进而加剧了循环荷载下铁路道砟累积沉降的发展。此外,基于次加载面本构模型并借助有限元软件,二次开发编写了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子程序,通过对比室内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适用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不同含水率和细粒含量影响下铁路道砟的累积塑性变形。因此,可在未来研究中借助修正次加载面模型建立实尺铁路道床分析模型,预测不同脏污条件下铁路有砟道床的累积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道砟 含水率 细颗粒含量 三轴试验 修正次加载面模型
下载PDF
短碳链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提高磷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和有效性
9
作者 孔维众 张水勤 +5 位作者 李燕婷 徐久凯 许猛 高强 赵秉强 袁亮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3-1172,共10页
【目的】有机酸与磷肥结合施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磷固定,但有机酸碳链长度与磷肥有效性的关系尚不明确。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研究其对磷酸二铵在土壤中的扩散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磷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有机酸与磷肥结合施用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磷固定,但有机酸碳链长度与磷肥有效性的关系尚不明确。将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研究其对磷酸二铵在土壤中的扩散及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高效磷肥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草酸(OA)、丁二酸(BA)、己二酸(AA)、辛二酸(SA)为供试材料,分别按0.5%的质量比与粉状磷酸二铵混合均匀后挤压造粒,得到4个含有不同碳链长度的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磷肥试验样品(代号分别为OAP、BAP、AAP、SAP),磷酸二铵样品(DAP)也按照同样方法挤压造粒。磷培养试验以5个肥料样品为处理,以不添加磷肥为对照(CK),每个处理设置18个重复。在培养的第1、3、7、14和28天,进行滤纸可视化显色,测定肥料磷的扩散距离(半径),同时采集土样测定速效磷、Ca2-P和Ca8-P含量,测定pH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与DAP相比,OAP、BAP、AAP、SAP处理均增加了磷素扩散距离,扩散距离各处理的排序为OAP>BAP>AAP>SAP,OAP处理的磷扩散距离较DAP平均增加了29.5%。培养28天时,4个二元羧酸磷酸二铵复合磷肥处理的土壤平均速效磷、Ca2-P、Ca8-P含量分别较DAP提高了0.48%~12.6%、4.06%~37.1%、1.25%~20.9%,均以OAP的提高幅度最高。在培养3~28天,二元羧酸磷酸二铵复合磷肥处理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DAP,以OAP处理的活性最高。与CK处理相比,施磷肥处理土壤pH显著下降,以OAP处理降幅最大。【结论】供试二元羧酸与磷酸二铵复合均可减少磷的固定,提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增加磷肥在土壤中的扩散距离;其中,以草酸磷酸二铵复合肥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羧酸 碳链长度 羧基含量 磷扩散 速效磷含量 磷形态
下载PDF
基于光谱处理方法的棉花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研究
10
作者 买买提·沙吾提 李武耀 +1 位作者 崔锦涛 郑植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6-305,共10页
【目的】叶绿素含量可以用来评价棉花的长势情况,快速、准确和大面积监测棉花叶绿素含量,有助于实现精准农业。【方法】分别用0~2阶(步长为0.2)的分数阶微分处理和1~10尺度下的小波变换对田间测定的陆地棉和海岛棉等2种棉花的高光谱反... 【目的】叶绿素含量可以用来评价棉花的长势情况,快速、准确和大面积监测棉花叶绿素含量,有助于实现精准农业。【方法】分别用0~2阶(步长为0.2)的分数阶微分处理和1~10尺度下的小波变换对田间测定的陆地棉和海岛棉等2种棉花的高光谱反射率进行处理,提高棉花叶绿素含量反演精度。通过分析不同处理方式的光谱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筛选得出敏感波段;并运用支持向量机回归和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分别构建棉花叶绿素含量高光谱估算模型。【结果】(1)在全波段范围内,2种棉花325~1075 nm光谱反射率曲线整体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其反射率均随着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2)经连续小波变换和分数阶微分变换后,2种棉花高光谱数据和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有所增强。使用随机森林回归和小波能量系数7对陆地棉叶绿素含量的反演效果最好,建模集决定系数(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R^(2))为0.931,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0.782,剩余预测偏差(residual prediction deviation,RPD)为2.162;使用随机森林回归和小波能量系数6对海岛棉叶绿素含量的反演效果最佳,建模集R^(2)为0.932,RMSE为1.198,RPD为2.687。【结论】本研究可为棉花叶绿素含量遥感估算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棉 长绒棉 叶绿素含量 冠层高光谱 连续小波变换 分数阶微分
下载PDF
砂-粉混合料的分数阶塑性本构模型
11
作者 孙增春 刘汉龙 肖杨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96-1604,共9页
砂-粉混合料是自然界和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非均质土,密实程度、应力水平和细粒含量等因素对其颗粒接触状态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砂-粉混合料在细粒含量阈值内的复杂力学特性(FC<FCthre),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 砂-粉混合料是自然界和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非均质土,密实程度、应力水平和细粒含量等因素对其颗粒接触状态和力学性能具有显著影响。为了能够较为全面地描述砂-粉混合料在细粒含量阈值内的复杂力学特性(FC<FCthre),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确定了能够统一描述相关联和非相关联的塑性流动法则,并采用等效骨架孔隙比的概念,将等效骨架状态参数嵌入剪胀方程和塑性模量中,进而建立了考虑细粒含量和状态相关的分数阶塑性本构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所建立的分数阶塑性模型能够有效反映砂-粉混合料在排水剪切条件下的应变软化(应变硬化)和剪胀(剪缩)等特性。同时,不排水条件下的关键特征,如流动和非流动行为也可以得到合理地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粉混合料 细粒含量 状态相关 分数阶 本构模型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产出过程碳同位素分馏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川南地区泸州区块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为例
12
作者 赵圣贤 杨学锋 +9 位作者 刘永旸 卢双舫 刘文平 李博 张鉴 李文镖 张小涛 赵文韬 黄山 王峻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2-84,共13页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中浅层页岩气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深层页岩气是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探索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中碳同位素分馏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以川南地区泸州区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中浅层页岩气已实现规模效益开发,深层页岩气是当前和将来一段时间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为了探索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中碳同位素分馏影响因素及其地质意义,以川南地区泸州区块深层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系统开展了12块岩心现场解析测试和2口生产井连续监测工作,分析了甲烷、乙烷碳同位素(δ^(13)C_(1)、δ^(13)C_(2))分馏机理,建立了同位素分馏模式,并构建了根据同位素分馏参数计算吸附气与游离气相对比例和EUR的数学模型和方法,最后分析了页岩气赋存状态、富集特征和流动产出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川南地区深层页岩气解析过程中δ^(13)C_(1)值变重幅度介于10.3‰~22.7‰,δ^(13)C_(2)值变重幅度最大仅为4.2‰,页岩气井生产过程中甲烷和乙烷均存在约8‰的碳同位素分馏幅度;②页岩气完整产出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普遍存在“稳定—变轻—变重—再变轻”的4阶段模式,装罐后解析气仅能观测到基质产气为主所对应的变重阶段,而生产井井口气能够观测到反映裂缝与基质共同产气所对应的变轻阶段,环境温度和压力变化均会改变原有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模式,影响程度与所处阶段密切相关;③生产初期井口气样相较于岩心解析气样和生产中—后期井口气样更能反映储层原始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信息;④通过构建多尺度多机理耦合的天然气碳同位素分馏模型,能够准确计算深层页岩原位含气量、吸附气/游离气比例等关键参数,实现页岩气井EUR预测和生产过程中吸附气/游离气产出比例的有效评价。结论认为,开展页岩气产出过程中碳同位素分馏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可为深层页岩气赋存状态、富集特征和流动产出规律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将有助于深层页岩气的效益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层页岩气 同位素分馏 原位含气量 吸附气/游离气比例 EUR预测
下载PDF
降低催化裂化汽油苯含量的处理措施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韬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4期143-146,共4页
文章介绍了降低催化裂化汽油苯含量的技术攻关思路、改造方案及具体处理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分馏的方法分离并脱除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富苯馏分,可以实现降低汽油苯含量的目标,苯的体积分数由1.30%降至0.75%以下,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汽油产品... 文章介绍了降低催化裂化汽油苯含量的技术攻关思路、改造方案及具体处理措施。结果表明,采用分馏的方法分离并脱除催化裂化汽油中的富苯馏分,可以实现降低汽油苯含量的目标,苯的体积分数由1.30%降至0.75%以下,解决了企业生产的汽油产品苯含量质量指标超标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苯含量 分馏 石油化工
下载PDF
垢对蜡沉积物强度及聚乙烯管道清管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卢晓东 陈伟 +5 位作者 尚培娟 王毅杰 庞永莉 谢伟 曹俊杰 黄启玉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3-43,共11页
油井采出原油中含有泥沙、垢等颗粒物,在管输过程中颗粒物与原油中的蜡分子协同沉积,导致管道输量降低,严重时可能造成管道堵塞,影响原油管道安全输送。对掺垢蜡沉积物进行了屈服应力测试实验和显微特性实验;对室内聚乙烯管道进行了清... 油井采出原油中含有泥沙、垢等颗粒物,在管输过程中颗粒物与原油中的蜡分子协同沉积,导致管道输量降低,严重时可能造成管道堵塞,影响原油管道安全输送。对掺垢蜡沉积物进行了屈服应力测试实验和显微特性实验;对室内聚乙烯管道进行了清管实验;基于清管实验结果,利用π定理建立了清管效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碳酸钙垢对蜡沉积物强度的影响存在临界垢质量分数;沉积物中含垢,会提高清管器的蜡层破坏力和清管效率;通过室内实验和第三方文献实验数据,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服应力 蜡沉积物强度 临界含垢质量分数 清管实验 清管效率预测模型
下载PDF
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与微观结构特征
15
作者 李扬波 李如玥 +3 位作者 石熊 陈怿旸 吴波 林炼伟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332-338,共7页
对不同水的质量分数(含水率)及不同压实度的花岗岩残积土试样开展三轴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探究土样的抗剪强度特性与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揭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衰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应力-应变... 对不同水的质量分数(含水率)及不同压实度的花岗岩残积土试样开展三轴试验和电镜扫描试验,探究土样的抗剪强度特性与微观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从微观角度揭示花岗岩残积土的抗剪强度衰减机理。试验结果表明: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呈现应变硬化特征,抗剪强度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在围压应力较低时,花岗岩残积土试样对含水率及压实度的敏感性更强;从微观角度,花岗岩残积土试样的中孔隙和大孔隙的占比随着含水率的升高而增加,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抗剪强度 微观结构 水的质量分数(含水率) 压实度
下载PDF
基于遥感影像的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土壤水盐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
16
作者 郑柳娜 江红南 孙梦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31-1139,共9页
基于土壤样本实测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干旱区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及相关、中介效应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0~50 cm不同深... 基于土壤样本实测数据及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干旱区新疆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为研究区,采用像元二分模型估算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利用反距离权重插值及相关、中介效应等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0~50 cm不同深度土壤水盐含量与FVC的关系,可为干旱区优化资源配置和制定生态恢复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FVC在空间上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趋势,且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减少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减少。(2)各土层含水量均呈自上而下逐渐增加的趋势,各土层含盐量均呈自上而下逐渐减少的趋势,且不同深度水盐含量呈中等及以上变异性。(3)仅10~20 cm土壤含水量、FVC和0~10 cm土壤含水量间有中介效应的存在。深层10~20 cm、10~30 cm和30~50 cm土壤含盐量、FVC和0~1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间有中介效应,即深层土壤含盐量通过影响表层土壤含盐量而对FVC产生影响。(4)0~10 cm表层土壤含盐量对FVC的影响最大,47.90%以上的FVC空间变异会受到该层土壤含盐量的影响,且不同深度土壤含盐量对FVC的影响效果均大于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 土壤含水量 土壤含盐量 植被覆盖度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汽油降苯增产芳烃的工艺优化研究
17
作者 杨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4,共4页
针对某公司S-Zorb装置脱硫后汽油中间馏分含有高达40%以上的C_(6)~C_(8)芳烃组分且苯含量高的现状,提出对汽油进行精密切割,切割出中间馏分进而达到降苯增产芳烃的目的。对汽油精密切割的3种工艺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对比,包括设备投... 针对某公司S-Zorb装置脱硫后汽油中间馏分含有高达40%以上的C_(6)~C_(8)芳烃组分且苯含量高的现状,提出对汽油进行精密切割,切割出中间馏分进而达到降苯增产芳烃的目的。对汽油精密切割的3种工艺方案进行模拟计算和分析对比,包括设备投资、能耗和运行成本等,最终确定了“分馏塔带汽提塔”的工艺流程技术。分馏塔带汽提塔的工艺具有设备投资小、能耗低、流程简单、运行成本低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 降苯 汽油 分馏 芳烃
下载PDF
DX-CJ 02油浆脱灰剂在DCC-plus装置的工业应用
18
作者 李贵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4年第6期446-450,共5页
为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新规中相关全球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新要求,某炼油厂2.2 Mt/a催化裂解(DCC-plus)装置结合自身DCC油浆理化性质中灰分质量分数、含(硅+铝)量超高的特点,于2020年12月进行了DX... 为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的《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新规中相关全球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的质量新要求,某炼油厂2.2 Mt/a催化裂解(DCC-plus)装置结合自身DCC油浆理化性质中灰分质量分数、含(硅+铝)量超高的特点,于2020年12月进行了DX-CJ 02油浆脱灰剂的首次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装置DCC油浆经加注DX-CJ 02油浆脱灰剂及产品储罐封罐沉降脱固处理48 h后,除了密度仍略偏高之外,灰分质量分数、含(硅+铝)量均大幅降低,脱除率分别为88.42%,93.33%;这样处理后的DCC油浆可以作为GB 17411—2015中RMG 380#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的优质调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DCC-plus)装置 DCC油浆 油浆脱灰剂 低硫重质船用燃料油 灰分质量分数 含(硅+铝)量 脱除率
下载PDF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食味品质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47
19
作者 张欣 施利利 +3 位作者 刘晓宇 丁得亮 王松文 崔晶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8,共5页
为了使优质水稻品种达到既高产又优质的目标;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淀粉谱特性、食味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 为了使优质水稻品种达到既高产又优质的目标;对粳稻品种津原45进行5种不同类型肥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5种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淀粉谱特性、食味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分别增产20.42%~56.94%;处理Ⅱ(常规施肥)获得了最高的产量;处理Ⅳ(拟日本稻作)增产最少;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的稻米产量略低于处理Ⅱ(常规施肥)。直链淀粉含量在各施肥处理间差异显著。处理Ⅳ(拟日本稻作)的崩解值最高,为84.58RVU,消减值最低,仅为10.00RVU,食味值为65.5,食味最好;处理Ⅱ(常规施肥)的崩解值最低,为67.75RVU,消减值最高为23.50RVU,食味值为54.0,食味最差。醇溶蛋白含量与最高粘度和最终粘度呈显著负相关,谷蛋白含量与最高粘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上述试验结果,处理Ⅲ(有机肥)和处理Ⅴ(东洋生物肥)2种施肥处理较好地兼顾了产量和品质,是较为可行的施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食味 RVA谱 蛋白质组分
下载PDF
反应温度对加氢残渣油四组分含量和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孙昱东 杨朝合 +1 位作者 谷志杰 韩忠祥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9-313,共5页
以沙轻减渣为原料,在高压釜内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加氢反应前后渣油的四组分含量及其结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加氢残渣油中的饱和分含量明显增加,而芳香分和胶质的含量均降低,四组分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加氢后四组... 以沙轻减渣为原料,在高压釜内研究了不同反应温度下加氢反应前后渣油的四组分含量及其结构组成变化。结果表明,加氢残渣油中的饱和分含量明显增加,而芳香分和胶质的含量均降低,四组分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均呈现规律性变化。加氢后四组分的H/C摩尔比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均降低,芳碳分率增加。随反应温度升高,四组分的H/C摩尔比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烷基碳分率降低;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的芳碳分率增加;胶质和沥青质的总环数和芳环数均降低。渣油加氢过程中四组分都发生了明显的氢解和脱烷基反应。加氢反应中,胶质和沥青质结构单元间的各种桥键可发生明显地断裂,导致其结构单元数减少,且结构单元数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 反应温度 四组分 含量 结构组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