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forced aeration on community dynamics of free and attached bacteria in copper sulphide ore bioleaching 被引量:4
1
作者 Wei Chen Shenghua Yin I.M.S.K.Ilanko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59-69,共11页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and copper leaching with applied forced ae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low-grade copper sulphide bioleaching to obtain better bioleaching efficiency.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appropriate... Bacterial community dynamics and copper leaching with applied forced ae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low-grade copper sulphide bioleaching to obtain better bioleaching efficiency.Results illustrated that appropriate aeration improved bacterial concentrations and leaching efficiencies.The highest bacterial concentration and Cu^(2+)concentration after 14-d leaching were 7.61×10^(7) cells·mL^(−1) and 704.9 mg·L^(−1),respectively,at aeration duration of 4 h·d^(−1).The attached bacteria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during bioleaching from 1 to 7 d.However,free bacteria dominated the bioleaching processes from 8 to 14 d.This phenomenon was mainly caused by the formation of passivation layer through Fe3+hydrolysis along with bioleaching,which inhibited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attached bacteria and ore.Meanwhile,16S rDNA analysis verified the effect of 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 and 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on the bioleaching process.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free and attached bacteria in bioleac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tached bacteria BIOLEACHING forced aeration free bacteria low-grade copper sulphide ore
下载PDF
Response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to potential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s of fine-grained copper tailings in column bioleaching system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dong HAO Xue-duan LIU +8 位作者 Ping ZHU Yi-li LIANG Guan-zhou QIU Hong-qing MA Yan LIU Qian-jin LIU Li-ying REN Emmanuel Konadu SARKODIE Hong-wei LIU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796-1805,共10页
The column bioleaching of copper flotation tailings was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 using layered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LM),agglomerate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AM),and pellets-sintering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PM)... The column bioleaching of copper flotation tailings was comparatively investigated using layered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LM),agglomerate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AM),and pellets-sintering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PM).The bacterial communities of free,attached,weakly-attached,and strongly-attached microbes in the later bioleaching stage were investigated.In AM group,the addition of lump sulphide ore resulted in the low leachate pH,high ferric iron concentration,and rapid microbial adsorption,which obtained the maximum copper extraction(60.1%)compared with LM(54.6%)and PM(43.9%)groups.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dominant genera and microbial communities of different microbiota underwent changes in three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s.The alpha-diversity indexes of attached,weakly-attached,and strongly-attached microbes were different,while no significant change was observed in free bacteria.The variation of whole bacterial community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olution pH,total iron,and ferric iron concentrations.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partial least square path model both indicated that attached bacteria made larger contribution to the copper extraction of tail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e-grained tailings column bioleaching heap construction method free and attached bacteria microbial diversity
下载PDF
无麸质饮食营养改善生物策略:乳酸菌发酵
3
作者 付文慧 王睿粲 +3 位作者 谢强 陈晨 王硕 薛文通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5-41,共7页
长期严格无麸质饮食是麸质相关疾病患者的唯一治疗方式,大量研究指出无麸质饮食目前存在营养不均衡、麸质意外暴露等风险。乳酸菌发酵作为传统且安全的食品加工方式,正被应用于无麸质食品的制作,研究表明乳酸菌能通过体外发酵及体内定... 长期严格无麸质饮食是麸质相关疾病患者的唯一治疗方式,大量研究指出无麸质饮食目前存在营养不均衡、麸质意外暴露等风险。乳酸菌发酵作为传统且安全的食品加工方式,正被应用于无麸质食品的制作,研究表明乳酸菌能通过体外发酵及体内定植的方式改善无麸质食品的营养品质。文章从乳酸菌发酵提升无麸质食品营养及其对麸质相关疾病患者的体内益生作用2个方面展开综述,拟为建立乳酸菌干预的无麸质饮食营养改善生物策略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麸质 营养 乳酸菌 发酵
下载PDF
The metabolism of constituents of Huangqin- Tang decoctio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eparation,in conventional, germ-free and gnotobiote mice
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2年第S1期-,共3页
IntroductionIntestinalbacteriaplayanessentialroleinthemetabolismofmanyglycosidesinvariousmedicinalherbstothe... IntroductionIntestinalbacteriaplayanessentialroleinthemetabolismofmanyglycosidesinvariousmedicinalherbstotheiraglycones[1] .Someglycosidesofherbsareconsideredtobemaincompo nentsinmanifestationoftheirmedicineeffects[2 ] .Inpreviouspaper ,usinganHPLCmethodes tablishedinourlaboratory ,1 5chemicalcomponentsincludingtheoriginalcompoundsinthetra ditionalChinesemedicinalpreparationHuangqin TangandtheirmetabolitesbyHIBweresi multaneouslyidentifiedanddetermined .TheresultsshowedthattheglycosidesofHuangqin TangBG ,WG... 展开更多
全文增补中
云产雪茄烟叶微生物群落、游离氨基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海清 郭东锋 +5 位作者 丁乃红 张明珠 时雅琪 吴学凤 穆冬冬 李兴江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8,共12页
为探究云南产区(以下简称“云产”)雪茄烟叶的品质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等对云产雪茄烟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通过O2PLS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系统性地揭示产地微生物与烟叶风味品质之间的关... 为探究云南产区(以下简称“云产”)雪茄烟叶的品质差异,采用高通量测序和代谢组学技术等对云产雪茄烟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游离氨基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测定,通过O2PLS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系统性地揭示产地微生物与烟叶风味品质之间的关系,并确定烟叶中的功能微生物和协同作用类群。结果表明:云产雪茄烟叶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产地差异,其中优势细菌主要为Aerococcus、Staphylococcus和Corynebacterium,优势真菌主要为Aspergillus、Cladosporium和Alternaria;雪茄烟叶中共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氨基酸含量整体表现为Asp含量最高,Met含量最低,味觉活性值较高的Asp和Glu对其呈味具有较大贡献,临沧云雪2号和普洱云雪2号雪茄烟叶游离氨基酸呈味特征较为突出;雪茄烟叶中共检测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要以酮类物质为主,甲基庚烯酮、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癸醛、二氢猕猴桃内酯等16种差异风味物质对云产雪茄烟叶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普洱2号的整体风味特征更加突出;Sphingomonas、Staphylococcus、Pseudomonas和Oceanobacillus之间的协同作用对烟叶的风味形成具有重要贡献,而Penicillium相对丰度与烟叶品质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叶 细菌 真菌 挥发性风味物质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混菌发酵对提高棉籽粕蛋白和降低游离棉酚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魏嘉 李丽 +3 位作者 刘军 毛祥 赵琦锴 邹雨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1-238,共8页
为了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提高棉籽蛋白品质,本研究采用两阶段发酵法对棉籽粕进行处理,即先添加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再添加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1)进行分段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混菌发酵工... 为了降低棉籽粕中游离棉酚的含量,提高棉籽蛋白品质,本研究采用两阶段发酵法对棉籽粕进行处理,即先添加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再添加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1)进行分段发酵,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混菌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屎肠球菌接种量1.5%、发酵温度37℃、发酵时间24 h、米曲霉接种量1.5%、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96 h、棉粕物料初始水分50%时,棉籽粕的粗蛋白含量从39.6%提高到49.64%,酸溶蛋白含量从4.79%提高到36.58%,游离棉酚的含量从1370 mg/kg降低至45.32 mg/kg,其降解率达到了96.7%,研究结果为棉粕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棉籽粕 两阶段发酵 屎肠球菌 米曲霉 蛋白品质 混菌发酵 游离棉酚
下载PDF
利用结合态亚油酸转化生成共轭亚油酸的乳酸菌筛选
7
作者 华凌燕 梅永超 +3 位作者 杨波 赵建新 陈卫 陈海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7-34,41,共9页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亚油酸的几何和位置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前期研究集中于以游离亚油酸为底物转化生成CLA,为了利用自然界中大量以结合态形式存在的亚油酸,该文从2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以结合态亚油酸为底...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亚油酸的几何和位置异构体,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前期研究集中于以游离亚油酸为底物转化生成CLA,为了利用自然界中大量以结合态形式存在的亚油酸,该文从22株乳酸菌中筛选出以结合态亚油酸为底物转化生成CLA的菌株,结果显示8株乳酸菌能高效利用结合态亚油酸转化生成CLA,其中转化率最高的为短双歧杆菌CCFM683,转化率高达96%。为进一步探究该菌株高效转化结合态亚油酸生成CLA的原因,利用基因序列比对在短双歧杆菌CCFM683全基因组中筛选出2个编码脂肪酶的候选基因Lipase A/B,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中异源表达进行功能分析,结果表明Lipase B能特异性水解亚油酸单甘油酯,证实以亚油酸单甘油酯为底物时菌株先将亚油酸单甘油酯水解成游离亚油酸后转化生成CLA,这为进一步研究乳酸菌利用结合态亚油酸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态亚油酸 共轭亚油酸 乳酸菌 脂肪酶 生物转化
下载PDF
不同乳酸菌发酵留兰香纯露的抗氧化活性比较
8
作者 蔡春静 李璇 +2 位作者 王莹 张元成 楚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以不同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发酵的留兰香纯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O_(2)^(-)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 以不同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发酵的留兰香纯露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OH清除能力、O_(2)^(-)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留兰香纯露具有一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在一定范围内,体积分数越高,抗氧化性越好。与未发酵的纯露相比,留兰香纯露经不同乳酸菌发酵后在抗氧化方面更具优势。经发酵的留兰香纯露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总还原力明显高于留兰香纯露及乳酸菌发酵液,尤其是·OH清除能力和总还原力。对比不同体积分数纯露经不同乳酸菌发酵后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当留兰香纯露体积分数为60%时,其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O_(2)^(-)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及总还原力均较高。综上所述,经鼠李糖乳杆菌、植物乳杆菌、粪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发酵的留兰香纯露均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且以60%时抗氧化力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兰香纯露 乳酸菌 发酵 抗氧化 自由基
下载PDF
天然气净化厂循环水系统无磷缓蚀阻垢剂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黄丽华 倪伟 +3 位作者 李蒲智 黄红兵 王月 马悦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40,共7页
目的在无磷缓蚀阻垢剂研发过程中,以聚环氧琥珀酸(PESA)与三元共聚物等为主要原料复配进行配方筛选。方法通过旋转挂片腐蚀实验、静态阻垢实验对无磷缓蚀阻垢剂进行适应性评价和研究。结果通过现场监测,该无磷缓蚀阻垢剂取得了良好的缓... 目的在无磷缓蚀阻垢剂研发过程中,以聚环氧琥珀酸(PESA)与三元共聚物等为主要原料复配进行配方筛选。方法通过旋转挂片腐蚀实验、静态阻垢实验对无磷缓蚀阻垢剂进行适应性评价和研究。结果通过现场监测,该无磷缓蚀阻垢剂取得了良好的缓蚀阻垢效果,腐蚀速率控制低于0.075 mm/a。同时,对实验前后循环水细菌进行测定,结果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水体富营养化程度降低,说明无磷配方对系统细菌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结论室内研究及现场试验结果均证实该缓蚀阻垢剂体系在中、低硬度水质下具有优异的效果,能够保障天然气净化厂循环水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 无磷 缓蚀阻垢剂 天然气净化厂 细菌
下载PDF
游离氨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控制实现高效短程硝化
10
作者 张艳 王雪峰 +1 位作者 王佳伟 邵明月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4-1459,1466,共7页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同时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是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游离氨(FA)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SRT)控制实现高效持久短程硝化的方法。虽然FA冲击抑制仅1 d就能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 维持活性污泥系统中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同时抑制亚硝酸盐氧化菌(NOB)活性是实现短程硝化的关键,为此提出了一种游离氨(FA)冲击抑制联合污泥停留时间(SRT)控制实现高效持久短程硝化的方法。虽然FA冲击抑制仅1 d就能实现短程硝化快速启动,但是仍然无法长期维持短程硝化。进一步控制SRT分别为10、20 d进行实验发现,SRT为20 d效果更佳,能够实现高效持久的短程硝化。高通量测序结果反映出FA冲击抑制联合SRT控制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始终占优势是高氨氧化效能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程硝化 游离氨 污泥停留时间 氨氧化菌 亚硝酸盐氧化菌
下载PDF
酵素菌剂与有机肥配施对丝瓜营养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吴景 唐灿辉 +5 位作者 严潜 张艳 王安乐 严小兵 罗扬 王冲勇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9-22,共4页
为分析酵素菌剂对丝瓜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白关丝瓜为试验对象,通过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分析比较果实中影响风味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后,样品中谷氨... 为分析酵素菌剂对丝瓜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白关丝瓜为试验对象,通过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的配合施用,分析比较果实中影响风味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液体酵素菌剂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后,样品中谷氨酰胺含量高达169.02 mg/100g,比单纯施用有机肥的对照样品提高了62.3%,呈甜、鲜、香味的游离氨基酸提高了38.3%~118.4%,尤其是对风味贡献显著的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含量提高了87.2%、苦味氨基酸精氨酸含量降低了33.2%,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钙元素、铁元素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0.6%、5.7%、21.6%、6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素菌剂 丝瓜 营养成分 游离氨基酸
下载PDF
番茄秸秆固定化芽孢杆菌M1对3环PAHs污染老化土壤修复效果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岩 李成 +6 位作者 张小雪 冯煊 王伟 冯圣东 宁国辉 王小敏 杨志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06-813,共8页
为探讨固定化微生物对煤矿区3环PAHs污染老化土壤的修复效果,以番茄秸秆为固定化载体材料,通过"吸附-包埋-交联法"形成了固定化芽孢杆菌微球,并采用土培试验对煤矿区土壤3环PAHs去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离芽孢杆菌M1对煤矿... 为探讨固定化微生物对煤矿区3环PAHs污染老化土壤的修复效果,以番茄秸秆为固定化载体材料,通过"吸附-包埋-交联法"形成了固定化芽孢杆菌微球,并采用土培试验对煤矿区土壤3环PAHs去除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游离芽孢杆菌M1对煤矿区污染老化土壤单体芴(Flu)、菲(Phe)和蒽(Anth)的去除随接菌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接菌量为1%、10%、20%(体积质量比)的游离芽孢杆菌处理中,10%处理(B2M1)对土壤Phe的去除率最高,为21.35%。不同接菌量的固定化芽孢杆菌M1微球处理对3种PAHs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微球基质处理,其中,接菌量20%的固定化芽孢杆菌处理(X3M1)对土壤Flu的去除率最高,达95.25%,比不含M1菌株的番茄秸秆微球基质处理(X3)提高了12.03个百分点。对比分析扣除微球基质后的固定化M1与添加同等菌量的游离M1去除结果看出,经固定化后的菌株M1比游离菌M1显著促进了对煤矿区污染老化土壤3环PAHs的去除,不同接菌量对单体Flu和Anth去除率为72.17%~75.52%和8.97%~28.88%,分别比游离菌增加了64.10~72.31个百分点和8.13~15.24个百分点,单体Phe 1%接菌量处理比游离菌提高了5.07个百分点。从土壤酶活性看,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固定化M1三种剂量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微球基质和游离菌M1处理,随剂量增加依次是游离菌处理的1.16、1.23倍和1.20倍,是微球基质处理的1.28、1.19倍和1.16倍,与3环PAHs的去除率规律相一致,而固定化M1处理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纤维素酶活性相对于游离菌处理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综上,固定化芽孢杆菌M1对土壤3环PAHs去除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为煤矿区PAHs污染老化土壤原位修复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技术参数与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秸秆 游离菌 固定化 芽孢杆菌 3环PAHs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固定化MM-7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影响因素重要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秀霞 刘永博 +4 位作者 徐娜娜 白雪晶 孔甜甜 李进辉 张腾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8-452,共5页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混合菌MM-7,以天然有机材料YJ-05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并将游离与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室内花盆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对C/N/P、微生物投加量、石油含量、氧化剂和表面活... 针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利用实验室已筛选的高效石油降解混合菌MM-7,以天然有机材料YJ-05为载体,吸附法制备固定化微生物。并将游离与固定化微生物应用于室内花盆模拟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对C/N/P、微生物投加量、石油含量、氧化剂和表面活性剂设计五因素四水平正交实验,探讨不同修复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顺序。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微生物在不同降解时期,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会发生变化;经过21 d的修复,固定化MM-7对石油烃类的降解率为27.12%,修复过程中,接种量一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在降解初期表面活性剂影响较大,降解中后期土壤石油含量变为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固定化菌 游离菌 石油降解率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珠江口异养细菌时空分布特征及其调控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祥付 徐杰 +1 位作者 施震 李瑞环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6,共10页
河口是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往往呈现出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研究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在春季(2015年5月)、夏季(2015年8月)和冬季(2016年1月)分别对珠江口海域异养附生细菌和游离细菌时空分布及其各自高核酸(HNA)、低核酸(L... 河口是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带,往往呈现出独特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是研究碳循环过程的重要场所。在春季(2015年5月)、夏季(2015年8月)和冬季(2016年1月)分别对珠江口海域异养附生细菌和游离细菌时空分布及其各自高核酸(HNA)、低核酸(LNA)类群的相对贡献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调控因子进行了相应探讨。结果表明,珠江口异养细菌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空间分布上,珠江口异养细菌丰度自河口上游至下游呈递减趋势,主要与上游污水输入以及珠江径流与高盐外海水在河口内的混合有关;在雨季,河口中下游盐度锋面区出现异养细菌丰度和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高值区,锋面区使营养物质停留时间增加,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垂直方向上,表层异养细菌丰度略高于底层。时间尺度上,异养细菌总丰度在春季最高(表层均值为2.94±1.23×10~9个×L^(-1),底层为2.81±1.50×10~9个×L^(-1)),夏季次之(表层均值为2.32±0.43×10~9个×L^(-1),底层为1.90±0.50×10~9个×L^(-1)),冬季最低(表层均值为1.06±0.33×10~9个×L^(-1),底层为9.76±3.44×108个×L^(-1))。珠江口海域异养细菌以附生细菌为主,占异养细菌总丰度的16.56%~96.19%,整体分布较稳定,冬季最高(平均78.65%)、夏季(70.32%)与春季相近(68.17%)。附生细菌以代谢活跃的HNA类群为主,游离细菌则主要以LNA类群为主,代谢活性整体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 异养细菌 附生细菌 游离细菌 相关性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黄瓜枯萎病的影响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倡宪 郝志鹏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5-404,共10页
盆栽条件下播种黄瓜Cucumis sativus同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etunicatum,4周后对接种处理和对照黄瓜苗分别浇灌Fusair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分生孢子悬液,2周后测定幼苗生物量、根内丙二醛、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根... 盆栽条件下播种黄瓜Cucumis sativus同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etunicatum,4周后对接种处理和对照黄瓜苗分别浇灌Fusair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分生孢子悬液,2周后测定幼苗生物量、根内丙二醛、可溶性糖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及根围真菌和细菌数量。结果表明:接种Glomus etunicatum根系干重增加了9.3%,提高了根内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减少了根围真菌数量,降低了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而不接种Glomus etunicatum的黄瓜苗根系干重减少了28.0%。研究认为AM真菌Glomus etunicatum对黄瓜枯萎病具有一定的生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可溶性糖 游离脯氨酸 根际细菌 根际真菌
下载PDF
连翘酯苷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刘文博 李德朋 +2 位作者 张桂林 孙玲 张乃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36-238,共3页
连翘酯苷作为中草药连翘中一个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连翘酯苷不仅能抑制引起感染的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连翘酯苷通过调控各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同时通过清除体内的自由基... 连翘酯苷作为中草药连翘中一个主要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学活性。连翘酯苷不仅能抑制引起感染的各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连翘酯苷通过调控各种细胞因子,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同时通过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作者针对连翘酯苷药理学活性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酯苷 抗菌 病毒 自由基
下载PDF
甘蔗宿根矮化病(RSD)温水脱菌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文凤 黄应昆 +5 位作者 范源洪 李俊 卢文洁 吴正焜 罗志明 杨洪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3-347,共5页
为寻求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有效防控技术和方法,本研究根据甘蔗RSD的传播危害特点,选择五大主栽品种,采用温水处理设备对带菌蔗种进行温水(50±0.2℃)脱菌处理2h,分析研究温水处理对甘蔗RSD的脱菌效果。结果表明:温水(... 为寻求甘蔗宿根矮化病(RSD)的有效防控技术和方法,本研究根据甘蔗RSD的传播危害特点,选择五大主栽品种,采用温水处理设备对带菌蔗种进行温水(50±0.2℃)脱菌处理2h,分析研究温水处理对甘蔗RSD的脱菌效果。结果表明:温水(50±0.2℃)脱菌处理2h能有效去除甘蔗RSD,去除率为90%以上。与常规种苗相比,脱菌种苗在整个生长期中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早生快发、伸长拔节早、长相健壮。粤糖93/159、ROC25号、ROC10号、闽糖69/421、桂糖17号5大主栽品种经温水脱菌处理均具有显著的增产增糖效果:新植增产甘蔗5.01~49.83t/hm^2,增幅5.97%-91.31%;甘蔗蔗糖分提高0.07%~0.86%(绝对值)。可见,种植温水脱菌种苗是防治甘蔗RSD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在生产上应加快推广,使之制度化,可大幅度提高甘蔗的产量和糖分,延长宿根年限,从而显著提高甘蔗生产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宿根矮化病(RSD) 温水处理 脱菌种苗
下载PDF
茎尖脱毒生姜组培苗病原检测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黄科 刘奕清 +1 位作者 陈泽雄 唐建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8-150,共3页
利用PCR技术及扫描电镜技术对茎尖脱毒生姜组培苗进行病原检测。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对生姜组培种苗根部和固体培养基混合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16SrRNA扩增,不能扩增出16S rRNA;Trizol提取生姜组培苗根部和茎段RNA经凝胶电泳... 利用PCR技术及扫描电镜技术对茎尖脱毒生姜组培苗进行病原检测。用细菌16SrRNA通用引物对生姜组培种苗根部和固体培养基混合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进行16SrRNA扩增,不能扩增出16S rRNA;Trizol提取生姜组培苗根部和茎段RNA经凝胶电泳检测无明显RNA目的条带;生姜组培苗茎段组织经扫描电镜观察组培苗茎段中无呈球形、杆状、卵圆形、丝状、冠状及蝌蚪形等规则形状的病毒颗粒,只见表皮、微管等组织。研究认为,PCR、RT—PCR和扫描电镜是茎尖脱毒生姜组培苗病原检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尖脱毒 组织培养 细菌 病毒
下载PDF
高氨氮浓度下的亚硝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左剑恶 杨洋 蒙爱红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32-335,共4页
利用小试 CSTR反应器对高氨氮浓度条件下的亚硝化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35℃时 ,在无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运行 2 6 d后即实现了亚硝化 ,从第 73d开始出水中检测不出 NO3- ;在增加了连续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反应器的运行更稳定 ,... 利用小试 CSTR反应器对高氨氮浓度条件下的亚硝化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35℃时 ,在无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运行 2 6 d后即实现了亚硝化 ,从第 73d开始出水中检测不出 NO3- ;在增加了连续污泥回流的情况下 ,反应器的运行更稳定 ,且出水中仍检测不到 NO3- ;反应器内的污泥具有很高的氨氧化活性 ,其最大氨氧化速率可达 3.0 1 kg N H+ 4- N / ( kg VSS· d) ;并利用间歇试验对 p H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速率 氨氧化细菌 游离氨 亚硝化 CSTR反应器 脱氮 废水处理
下载PDF
转基因马铃薯内源农杆菌脱除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敬东 石磊 +2 位作者 陈晓军 张丽 宋玉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22209-22211,共3页
[目的]解决采用抗生素抑菌导致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生长与分化受到抑制的问题。[方法]利用转基因植株诱导试管微型薯,由试管微型薯抽枝获得转基因脱菌植株。[结果]参试3个马铃薯品种中,SⅠ、SⅡ最佳试管微型薯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 [目的]解决采用抗生素抑菌导致转基因马铃薯植株生长与分化受到抑制的问题。[方法]利用转基因植株诱导试管微型薯,由试管微型薯抽枝获得转基因脱菌植株。[结果]参试3个马铃薯品种中,SⅠ、SⅡ最佳试管微型薯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5 mg/L+GA30.1 mg/L+cef 150 mg/L,NT最佳试管微型薯诱导培养基为MS+ZT 0.5 mg/L+GA30.1 mg/L+cef 150 mg/L;薯块抽枝最佳培养基为MS+ZT 0.5 mg/L+NAA 0.1 mg/L;薯块直径0.5~0.7 cm抽枝数最高;转基因脱菌植株在无抗生素快繁培养基中经30 d培养污染率为0,脱菌植株茎段粗壮,无分枝现象。[结论]建立的方法脱菌简单易行,为转基因个体的筛选和生长排除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转基因植株 抗生素 试管微型薯 脱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