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寒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4期329-332,共4页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 体外循环期间因机械破坏、炎症反应等原因引起红细胞破坏并释放大量游离血红蛋白入血,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的增加与患者不良临床结局有关,因此溶血的早期预警与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此文对体外循环期间溶血相关的研究进展,包括溶血的原因、机制、诊断以及治疗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氧化亚氮对HIFU治疗患者FHb及ICAM-1含量的影响
2
作者 陈佳 但伶 +3 位作者 田泽丹 黄燕 周瑜 张昭莉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5期4757-4759,共3页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N2O)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患者血清游离血红蛋白(FH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行HIFU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对照组(C组)与试验... 目的观察氧化亚氮(N2O)对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患者血清游离血红蛋白(FHb)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组织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例原发性肝癌行HIFU治疗的患者(ASAⅠ-Ⅱ级),分为对照组(C组)与试验组(N组),每组25例。两组均使用全身麻醉方式,C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N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两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N组麻醉维持在C组基础上吸入N2O。分别在麻醉前(T1)、手术前(T2)、术中第1小时(T3)、第2小时(T4)、第3小时(T5),及术后24h(T6)抽取桡动脉血,采用类过氧化物酶反应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FHb及ICAM-1含量;用HIFU治疗仪超声显像系统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腹壁厚度值。结果随着手术过程中麻醉时间的延长,血清中FHb及ICAM-1含量之较前均明显增多(P〈0.05);同一时间点,与C组相比,N组FHb和ICAM-1增多明显(P〈0.05);与C组相比,N组术前、术后腹壁厚度值变化明显增加(P〈0.05)。结论 N组在HIFU治疗过程中,机体产生更多的FHb及ICAM-1,继发引起腹壁皮肤明显肿胀,这可能与N2O增强超声空化效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亚氮 高强度聚焦超声 腹壁厚度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HbA1c水平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
3
作者 张凤飞 王亚鹏 王瑞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921-924,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宁夏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T2DM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bA1c水平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结果 女性游离三碘...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宁夏某三甲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就诊的T2DM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HbA1c水平与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关系。结果 女性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男性(P<0.05);不同HbA1c水平的FT3、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与FT3、TSH水平呈负相关(P均<0.01);HbA1c与FT4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T2DM患者不同HbA1c水平能够影响甲状腺激素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IL-37、FFA与HbA1c水平在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申敏 李真 +2 位作者 张红 陈正涛 刘庆华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4期471-474,共4页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37(IL-37)、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为T2DM组,选取该院10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37(IL-37)、游离脂肪酸(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5-11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为T2DM组,选取该院100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IL-37、空腹血糖(FPG)、FF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bA1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脂蛋白B(APOB)水平;将T2DM患者按照HbA1c水平分为HbA1c<7%组与HbA1c≥7%组,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分析T2DM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FFA、HbA1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T2DM组IL-37、FPG、FFA、TC、TG、HbA1c、LDL-C、APOA1、APOB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7%组FPG、FFA、IL-37、APOA1水平明显低于HbA1c≥7%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7%组与HbA1c≥7%组TC、TG、HDL-C、LDL-C、APO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患者血清IL-37水平与FFA、HbA1c水平均呈正相关(r=0.617、0.682,P<0.05)。结论T2DM患者IL-37、FFA水平升高,IL-37与T2DM患者血糖控制(HbA1c水平)的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白细胞介素-37 糖化血红蛋白 游离脂肪酸 载脂蛋白
下载PDF
心室辅助装置溶血测试中游离血红蛋白检测方法比较
5
作者 葛婉宁 梅旭 张柳笛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24年第5期500-505,共6页
目的评价溶血测试中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的三种方法,得出一种最适合于心室辅助装置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在阐述联苯胺法、Harboe测试法和Cripps测试法测试血红蛋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对不同浓度的标准血红蛋白样本进行测试,描绘... 目的评价溶血测试中游离血红蛋白检测的三种方法,得出一种最适合于心室辅助装置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比研究,在阐述联苯胺法、Harboe测试法和Cripps测试法测试血红蛋白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基础上,对不同浓度的标准血红蛋白样本进行测试,描绘出血红蛋白标准液浓度与吸光度关系的标准曲线,对比分析三种方法在实验操作和结果差异性方面的优缺点。与此同时,对比1%和0.2%邻甲联苯胺溶液对联苯胺法的影响,并分析Harboe法中不同浓度稀释剂的影响(0.01%的碳酸钠溶液和0.1%的碳酸钠溶液)结果Cripps法实验重复性差,拟合系数较低(R^(2)=0.8019),并不能得到优质的标准曲线。联苯胺法和Harboe法实验重复性好,可以得到拟合效度高的标准曲线(R^(2)均大于0.99)。联苯胺法推荐使用1%邻甲联苯胺溶液,Harboe法中,0.01%的碳酸钠溶液更适用。但联苯胺法对试剂的要求很严格,要现配现用,并且测量结果对时间有依赖性。结论与其他测试方法相比,Harboe法可以弥补上述两种方法的不足,适用于实验室快速自动化分析,更适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的溶血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辅助装置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联苯胺法 Harboe法 Cripps法
下载PDF
石墨相氮化碳特异性吸附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条件优化
6
作者 陆甜 陶渊 +4 位作者 杨托 孙路路 裴心阳 赵亮 李温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0期4817-4823,共7页
背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的安全时限仅6 h的主要原因是游离血红蛋白堆积,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目的:利用石墨相氮化碳可特异性吸附游离血红蛋白的特性,探究其可特异性吸附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可达到的最高吸附效率。方法:配制不同... 背景:心脏外科体外循环的安全时限仅6 h的主要原因是游离血红蛋白堆积,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解决办法。目的:利用石墨相氮化碳可特异性吸附游离血红蛋白的特性,探究其可特异性吸附血红蛋白的最佳条件可达到的最高吸附效率。方法:配制不同质量浓度的血红蛋白溶液,研究石墨相氮化碳对血红蛋白的吸附能力。基于这些结果,考虑临床应用条件,探究pH值、石墨相氮化碳∶血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这4个单因素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应用Design-Expert.8.0.6响应面分析软件提供的模型,设pH值、石墨相氮化碳∶血样、反应温度、反应时间4个因素为自变量,全血中游离血红蛋白吸附效率为因变量,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实验,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定三因素的零水平和波动区,检测吸光度值,计算血红蛋白吸附效率。利用电泳验证石墨相氮化碳对全血中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附效果。结果与结论:①随着血液中血红蛋白质量浓度的增大,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量也逐渐增大,但不满足线性关系;②单因素实验显示,pH=8.0时,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为93.5%,对其他蛋白吸附很少,当pH值进一步升高时,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先维持平稳后逐渐下降;随着石墨相氮化碳∶血样比值、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的增加,石墨相氮化碳对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呈现上升趋势;③通过Design-Expert.8.0.6软件计算实验的多元回归方程,可以得到4个因素的最佳作用值:pH=7.5,石墨相氮化碳∶血样为6.00 mg∶1 mL,反应温度为36.5℃,反应时间为60 min,全血中游离血红蛋白的吸附效率为54.34%;SDS-聚丙烯酰胺凝胶实验,在最佳吸附条件下,石墨相氮化碳可实现对全血中血红蛋白的特异性吸附;④结果显示,石墨相氮化碳可特异性吸附游离血红蛋白,且在最佳吸附条件下可提高吸附效率,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用材料进一步推动组织工程材料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相氮化碳 游离血红蛋白 特异性吸附 响应面分析法 最佳吸附条件
下载PDF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在复发性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峰 朱铁年 +1 位作者 张怡梅 刘建坤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6期39-43,共5页
目的 观察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SCLC 50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27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其他药物治疗2... 目的 观察以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SCLC 50例,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单药治疗27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其他药物治疗23例。所有患者化疗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观察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50例复发性SCLC患者客观缓解率为24.0%,疾病控制率为48.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5.7个月。毒副作用主要为1~2级,均可耐受。化疗周期数≤3个的复发性SCLC患者白细胞减少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低于化疗周期>3个患者(P<0.05)。单独用药复发性SCLC患者乏力发生率低于联合用药患者(P<0.05)。ECOG评分<2分复发性SCLC患者血红蛋白减少和发热发生率低于ECOG评分≥2分患者(P<0.05)。结论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为基础的二线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性SCLC效果肯定,毒副作用可耐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 无进展生存期 骨髓抑制 白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 血红蛋白减少 药物毒性
下载PDF
游离血红蛋白测定:三波长法和邻联甲苯胺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于青 王红 +1 位作者 刘嘉馨 曹晔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对三波长法和邻联甲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的准确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和操作简便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分别用2种方法检测FHb标准品和全血样品中的FHb含量,依次进行准确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各... 目的对三波长法和邻联甲苯胺法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的准确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和操作简便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分别用2种方法检测FHb标准品和全血样品中的FHb含量,依次进行准确性、线性、精密度、回收率、稳定性各方面的实验,比较并分析结果。结果三波长法检测得到的FHb标准品含量结果与真实值基本相符,并且直接计算即可得出结果,精密度和回收率都符合方法学要求,检测时呈色稳定;邻联甲苯胺法检测的结果需要外加参照才可获得,吸光度值A与FHb浓度在一定范围内(<600 mg/L)才成线性,精密度不如三波长法,且呈色反应极不稳定。结论三波长法测定FHb结果真实可信,稳定性高,操作简便;邻联甲苯胺法测定FHb含量步骤相对较繁琐,线性范围较窄,注意事项多,稳定性差,比较而言,三波长法的应用前景更为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血红蛋白(fhb) 邻联甲苯胺法 三波长法
下载PDF
模拟血液高空坠落对血液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郑山根 郑娅琼 +3 位作者 杨媛媛 倪文旭 丁尹娟 刘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液高空坠落实验对不同保存时间全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袋全血均分为3组,在4℃下储存分别1、7、14 d后自地面作模拟高空坠落实验;肉眼观察坠落前后样品是否溶血,检测并比较每组全血坠落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电解质(K+... 目的探讨血液高空坠落实验对不同保存时间全血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8袋全血均分为3组,在4℃下储存分别1、7、14 d后自地面作模拟高空坠落实验;肉眼观察坠落前后样品是否溶血,检测并比较每组全血坠落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电解质(K+、Na+)、p H值和ATP浓度。结果模拟高空坠落前后不同储存期的各组全血未见溶血,储存1和7 d的血液高空坠落后,各项指标与坠落前比较均无变化(P>0.05);储存14 d的血液高空坠落前后,FHb(mg/L)为97.4±6.2 vs 105.3±6.8(P<0.05),K+(mmol/L)11.28±1.15 vs 12.65±1.2(P<0.05)。结论模拟高空坠落对短期内库存全血质量未见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质量 高空坠落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模拟血液高空坠落对红细胞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山根 郑娅琼 +2 位作者 丁尹娟 倪文旭 刘康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6-137,共2页
目的通过对血液地面模拟高空坠落前后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来验证血液高空坠落包装捆绑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方法将当日采集的12袋新鲜全血进行地面模拟高空坠落试验。肉眼观察标本是否溶血,并比较高空坠落试验前后全血中的红细... 目的通过对血液地面模拟高空坠落前后红细胞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来验证血液高空坠落包装捆绑的合理性和实际操作性。方法将当日采集的12袋新鲜全血进行地面模拟高空坠落试验。肉眼观察标本是否溶血,并比较高空坠落试验前后全血中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渗透脆性(ROF)。结果高空坠落试验前后未见标本溶血,RBC、Hct、FHb、TK、ROF均在正常范围内,且高空坠落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血液高空坠落对新鲜全血中的红细胞相关指标无影响,有实际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坠落 溶血 游离血红蛋白 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渗透脆性
下载PDF
滚压泵长时间转流对红细胞脆性度和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世伟 陈芳 +3 位作者 丁铭君 陈如坤 陆水根 钟海铃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419-422,共4页
为了解滚压泵长时间转流对红细胞脆性度和形态学的影响。我们采用 2种滚压泵 Polystan小儿泵 (A组 )和 COBE泵 (B组 )分两组作 5次、每次 16 h离体转流实验。测定项目 :红细胞脆性度、红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标本为... 为了解滚压泵长时间转流对红细胞脆性度和形态学的影响。我们采用 2种滚压泵 Polystan小儿泵 (A组 )和 COBE泵 (B组 )分两组作 5次、每次 16 h离体转流实验。测定项目 :红细胞脆性度、红细胞电镜扫描观察和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标本为转前、转中 4h后每隔 2 h抽血标本 ;电镜标本为转前、转中每隔 4h抽一次。结果 :1、两组红细胞脆性度各时点的数值与其前一时点比较 ,没有差别。 2、电镜标本 :转前、转中 4、8、12、16 h标本中 ,每百个红细胞中棘球红细胞数 A,B两组分别为 :1.77± 0 .83,1.81± 0 .78;6 .12± 1.12 ,7.13± 1.2 5 ;9.18± 1.0 7,8.73±1.16 ;13.2 1± 1.32 ,12 .89± 1.5 3;16 .5 3± 1.2 4,17.2 1± 1.34。各时点与其前一时点值比较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两组均可见到各种变形红细胞。 3、两组游离血红蛋白 :随转流时间延长而呈线性不断增多。两组溶血指数分别为 0 .2 96 m g/ L / h和 0 .3993mg/ L / h。实验结果表明 :1、滚压泵长时间转流不会引起红细胞脆性度增加 ;2、滚压泵的挤压可致红细胞膜的直接损伤和破裂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度 形态学 体外循环 滚压泵 红细胞 游离血红蛋白 溶血性贫血 并发症
下载PDF
游离血红蛋白及其受体CD163在大鼠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海洲 夏豪 王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研究游离血红蛋白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并探讨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A组)和血管内溶血动脉粥样硬化组(溶血组,P组)。建... 目的:研究游离血红蛋白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影响及机制,并探讨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CD163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动脉粥样硬化组(模型组,A组)和血管内溶血动脉粥样硬化组(溶血组,P组)。建立血管内溶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4周后检测血清游离血红蛋白(FHb)、丙二醛(MDA)水平;观察主动脉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及免疫印迹法观察并分析斑块内CD163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结果:P组及A组FHb、MDA、CD163和HO-1水平明显高于C组。P组主动脉斑块占内膜总面积比(RAAPIs)、FHb、MDA、CD163和HO-1水平明显高于A组,内膜/中膜面积比(I/M)无明显差异(P>0.05)。斑块内CD163和HO-1表达部位及细胞形态一致。血浆FHb水平与斑块内CD163和HO-1表达彼此间呈正相关(r=0.526,r=0.498,r=0.653;P<0.01)。结论:游离血红蛋白可通过参与脂质过氧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并诱导斑块内CD163和HO-1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血红蛋白 动脉硬化 脂质过氧化作用 CD163
下载PDF
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自由基代谢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闻剑飞 刘玉倩 +2 位作者 王海涛 袁克星 问亚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80-1082,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血清、骨骼肌、心肌、肝脏中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适度运动组(MG)和运动性低血色素组(SG),每组6只、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测定血清、腓肠肌、心肌、肝脏丙二...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运动对大鼠血清、骨骼肌、心肌、肝脏中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方法:1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适度运动组(MG)和运动性低血色素组(SG),每组6只、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测定血清、腓肠肌、心肌、肝脏丙二醛(MDA)、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经5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后,MG组T-AOC活性在血清、腓肠肌、肝脏中显著高于CG组(P<0.01):SG大鼠各组织中MDA含量明显高于CG和MG(P<0.01),T-AOC活性(除心肌外)明显低于MG(P<0.01)。结论:①适度运动可提高大鼠各组织总抗氧化能力,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②长时间大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的总抗氧化能力下降,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是引起运动性低血包素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自由基 代谢 血红蛋白 丙二醛 总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人参白虎汤治疗糖尿病药效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赵保胜 赵威 +1 位作者 王秀丽 刘永刚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白虎汤对实验性高血糖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复制高血糖大鼠模型,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内山梨醇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为主要指标,观察人参白虎汤对糖尿病大鼠血糖... 目的探讨人参白虎汤对实验性高血糖大鼠血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复制高血糖大鼠模型,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红细胞内山梨醇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为主要指标,观察人参白虎汤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糖代谢的影响。结果人参白虎汤可明显降低大鼠血糖值(P<0.05或P<0.01),降低糖化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山梨醇含量(P<0.05或P<0.01),升高糖尿病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或P<0.01)。结论人参白虎汤具有较好的降糖和抗氧化作用,其降糖机理可能与其抗氧自由基、保护胰岛β细胞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白虎汤 糖尿病 糖化血红蛋白 山梨醇 氧自由基
下载PDF
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游离血红蛋白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朱海波 尹伶 +2 位作者 王新 严念道 邓建平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7-71,76,共6页
目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游离血红蛋白的方法学,并进行方法性能评价。方法使用抗人血红蛋白HBA0抗体(8.5mg/ml),80nm聚苯乙烯羧基胶乳微球(estapor,纳米微球)等材料制备检测试剂;在东芝TBA120全自动生... 目的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建立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尿液游离血红蛋白的方法学,并进行方法性能评价。方法使用抗人血红蛋白HBA0抗体(8.5mg/ml),80nm聚苯乙烯羧基胶乳微球(estapor,纳米微球)等材料制备检测试剂;在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仪上设置项目参数并进行校准;方法学性能评价包括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度等性能指标;建立该地区健康人群尿液游离血红蛋白的生物参考区间并验证。结果项目参数建立后定标通过,各测定点与拟合的校准曲线未呈现明显偏离,定标液浓度值与吸光度值经相关性分析,r=0.980 7,r^2=0.961 8;回收试验中低值样本S_低加入浓度为100mg/L和500mg/L的标准液后回收率分别为95.3%和102.7%,高值样本S_高加入浓度为100mg/L和500mg/L的标准液后回收率分别为104.2%和103.5%;精密度试验中低值样本S_低和高值样本S_高的总不精密度CV分别的6.52%和4.18%;线性范围为0~1 100mg/L;分析灵敏度为2.8mg/L;干扰试验显示当样本中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维生素C、动物血红蛋白分别小于342μmol/L,342μmol/L,0.03g/L和500mg/L时对该试验结果无明显干扰,当乳糜浓度>870FTU时对该试验结果有显著干扰;该研究建立的健康人群生物参考区间男性为0~13.3mg/L、女性为0~17.1mg/L,两组参考区间经t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研究表明该方法学性能具备检测临床尿液标本,解决了化学法潜血试验特异性不够的问题,并实现了数值化检测,该研究也为其他类型临床标本的检测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乳 免疫比浊法 尿液 游离血红蛋白 方法学
下载PDF
新型左心辅助装置的体外溶血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徐学增 易定华 +4 位作者 刘金成 俞世强 陈文生 杨健 段维勋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28-929,共2页
目的 :观察研究在左心辅助情况下 ,不同流量 ,驱动压力 ,压缩时间比等条件下 ,对于血液破坏情况 .方法 :新鲜狗血注入肝素 ,达到完全肝素化 (ACT时间大于 4 5 0s) .在装有新型左心辅助泵的体外循环测试系统中 ,利用自制的动力驱动系统 ... 目的 :观察研究在左心辅助情况下 ,不同流量 ,驱动压力 ,压缩时间比等条件下 ,对于血液破坏情况 .方法 :新鲜狗血注入肝素 ,达到完全肝素化 (ACT时间大于 4 5 0s) .在装有新型左心辅助泵的体外循环测试系统中 ,利用自制的动力驱动系统 ,分析不同压力 ,频率 ,流量下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 ,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的变化 .结果 :在相同流量下 ,驱动压力越大FHb指标越高 ,Fib指标越低 .在平均血压固定下 ,改变压缩时间比为 0 .2 5~ 0 .4 5 ,发现在 0 .38有较低的FHb和较高的Fib结果 .而在驱动压力 ,压缩时间比固定的条件下 ,流量越大 ,对血液的破坏越大 .结论 :在流量固定情况下 ,越小有效驱动压力以及保持左心辅助的压缩比为 0 .38对血液破坏较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辅助装置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 血浆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后红细胞膜的损伤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云英 李兴禄 +1 位作者 张莉萍 陈安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10-21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为研究改进过滤血液保养液的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的20名健康供血者的血液400ml,根据配对设计方法,将血液等量分为两份,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过滤组,对2组的红细胞膜蛋白进行SDS-... 目的:探讨血液经白细胞过滤器去除白细胞对红细胞膜的损伤,为研究改进过滤血液保养液的成分提供依据。方法:采集的20名健康供血者的血液400ml,根据配对设计方法,将血液等量分为两份,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过滤组,对2组的红细胞膜蛋白进行SDS-PAGE电泳,用BandScan蛋白质分析软件分析膜蛋白的组成。用荧光偏振法测定2组红细胞膜的荧光偏振度,并计算出膜微粘度。分别在0、1、2、3、4、5周检测2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FHb)。结果:膜骨架蛋白带Ⅰ、Ⅱ和带Ⅶ蛋白在过滤组中明显减少(P﹤0.01),过滤组的荧光偏振度和微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浆FHb浓度在0周无差异,而在1、2、3、4、5周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浆FHb过滤组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白细胞过滤器会破坏红细胞膜蛋白的组成成分,膜微粘度升高,流动性降低,血浆中的游离血红蛋白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过滤 红细胞膜蛋白 膜流动性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悬浮红细胞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钾离子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8
作者 冯博 段澜 +1 位作者 王景文 任芙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34-83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35 d(31~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 目的了解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中钾离子浓度([K+])和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方法将储存3 d(3 d组,n=6)、16 d(16 d组,n=6)及31~35 d(31~35 d组,n=7)的悬红,手工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分别于制备前、制备后0、16和24 h取样测定其[K+]和FHb。结果 3 d组、16 d组和31~35d组悬红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K+]分别为(3.26±0.57)、(3.39±1.12)及(2.97±0.95)mmol/L(P>0.05),且均低于人体正常[K+]上限;3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时的FHb分别为(0.29±0.18)、(0.63±0.40)及(1.06±0.55)g/L,其中31~35 d组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FHb明显高于3 d组(P<0.01)。结论悬红储存时间对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K+]影响不大,制备的洗涤红细胞24 h保存期内的[K+]均低于人体正常参考值上限,但对FHb含量有较大影响。建议尽量避免使用接近储存期末的悬红制备洗涤红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红细胞 储存时间 洗涤红细胞 钾离子浓度 游离血红蛋白
下载PDF
游离血红蛋白对猪失血性休克模型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俊驰 薛绪潮 +2 位作者 钱宝华 吴波 王尧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0-463,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血红蛋白(FHb)对猪失血性休克的损伤作用。方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自体血复苏组(A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10mg/kgHb(B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15mg/kgHb(C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20mg/kgHb(D组... 目的探讨游离血红蛋白(FHb)对猪失血性休克的损伤作用。方法制作创伤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自体血复苏组(A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10mg/kgHb(B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15mg/kgHb(C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20mg/kgHb(D组)、休克自体血复苏+输注25mg/kgHb(E组)。模型完成后,分别于复苏后的0、6、12、24、48h时间点测定血浆FHb、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Cr)、尿素(BUN)水平。48h后处死动物,取肝、肾组织做光镜检查。结果A组FHb水平无显著变化;休克复苏中输入FHb,血浆FHb水平持续升高至6h达峰值;B、C组在复苏后24h,D组在复苏后48h血浆FHb回复至初始水平;E组复苏48h血浆FHb仍维持较高水平。D组ALT、AST水平在复苏后12、24h;TBIL、Cr水平在复苏后6、12、24h;BUN水平在复苏后6、12、24、48h;E组ALT、AST、TBIL、Cr水平在复苏后6、12、24h;BUN水平在复苏后6、12、24、48h均显著增高(P<0.05);B、C组肝肾功能指标水平无明显变化。病理结果:光镜下观察,A、B、C、D4组肝脏组织无明显损伤,E组可见肝细胞变性、坏死;大量枯否细胞增生、变形;A、B2组肾脏组织无明显损伤,C组肾小管内皮水肿,呈纤毛状改变,管腔狭窄,有蛋白管型和细胞管型,D组较C组严重,较E组为轻,E组可观察到肾小管变性、坏死。结论复苏时输注高剂量Hb(20—25mg/kg),可加重休克对肝、肾功能及组织结构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 肾功能 游离血红蛋白 失血性休克
下载PDF
二次重度离心制备法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余凤秀 李津杞 +4 位作者 朱燕霞 郭菲 周载鑫 顾海慧 钱宝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0年第5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或二次重度离心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40单位(每单位200 mL)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n=20。按国... 目的探讨一次或二次重度离心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方法检测冷沉淀凝血因子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全血40单位(每单位200 mL)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n=20。按国家标准采集、离心和分离,再将实验组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浆)进行第二次离心和分离,同时放入-80℃深低温冰箱速冻,储存时间为14天。14天后经过离心法制备成冷沉淀凝血因子,分别进行残留血红蛋白、Ⅷ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的检测。结果实验组残留血红蛋白含量(17.64±5.60)mg/L,显著低于对照组(25.75±9.78)mg/L(t=0.035,P<0.05);实验组Ⅷ因子含量(53.26±6.08)IU/单位,合格率100%高于对照组(47.34±9.14)IU/单位、合格率80%(t=0.041,P<0.05);实验组纤维蛋白原含量(162±29.01)mg/单位,高于对照组(147.28±43.39)mg/单位,两组合格率均100%(t=0.38,P>0.05)。结论二次重度离心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原料浆)能使残留红细胞更少,使残留游离血红蛋白更低,可以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中Ⅷ因子的含量,从而提高冷沉淀凝血因子制备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鲜冰冻血浆 冷沉淀凝血因子 游离血红蛋白 Ⅷ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