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udy on Physiological Character of Fresh Tea Leaves in Different Cold-Resistant Varieties 被引量:1
1
作者 Hai-Tao Huang Ji-Zhong Yu +3 位作者 Xian-Bo Wang Tie-Feng Zhou Cun Ao Wei Zhang 《茶叶》 2013年第4期259-263,共5页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ld resistant mechanism of tea plant,two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cold resistances were studied.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CAT),peroxidase(POD),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nd polyphenol oxidas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cold resistant mechanism of tea plant,two varieties with different cold resistances were studied.The activities of catalase(CAT),peroxidase(POD),superoxide dismutase(SOD) and polyphenol oxidase(PPO) were investigated,and the contents of soluble protein,sugar and malondialdehyde(MDA) were determined in fresh tea leaves in the autum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ctivities of POD and the content of soluble sugar were both much higher in the variety with strong cold resistance,and the content of soluble protein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cold resistance,while the cold resistance of the plant was not related with the activities of the CAT,SOD and PPO,and the content of MDA.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ctivity of POD and contents of soluble sugar could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identify the cold resistance of tea varie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寒品种 鲜茶叶 生理特性 可溶性糖含量 POD活性 可溶性蛋白质 超氧化物歧化酶 MDA含量
下载PDF
茶鲜叶保鲜运输环境参数优化比较
2
作者 夏晶晶 王飞仁 +2 位作者 刘东峰 郭嘉明 陈劲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2-209,共8页
茶鲜叶在采后的色泽劣变与失水主要与贮青温度、湿度和机械损伤等有关。为了明确这些因素影响采后茶鲜叶外观与相关品质变化的规律,该文以一芽二叶“英红九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可调控环境保鲜实验平台与振动试验台中开展了两组试验,每个... 茶鲜叶在采后的色泽劣变与失水主要与贮青温度、湿度和机械损伤等有关。为了明确这些因素影响采后茶鲜叶外观与相关品质变化的规律,该文以一芽二叶“英红九号”作为试验材料在可调控环境保鲜实验平台与振动试验台中开展了两组试验,每个试验组在贮存期间对茶青的质量损失率、含水率、L^(*)、a^(*)、b^(*)色差参数进行收集。第一组试验研究氧气浓度、控湿,控温对茶鲜叶品质的影响变化。该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低氧范围控制对茶鲜叶质量损失率差异最大为1.51%。常温组对比控温组的质量损失率增加了22.50%。第二组试验探究不同低温范围、振动以及湿度对茶鲜叶品质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机械振动会显著的加快茶鲜叶外观品质和含水率的变化,47.67 Hz振动频率处理的茶鲜叶质量损失速率在48 h后可达71.74%,含水率降至8.20%,同时茶鲜叶的叶色劣变严重。另外,在15~18℃的贮存温度下可以有效的降低茶鲜叶色泽的劣变和失水速率,更低的贮存温度范围对茶鲜叶外观和含水率变化影响不显著。控湿结果表明,85%~90%的控湿范围可以在储运后期显著降低茶鲜叶的质量损失速率和外观劣变。该文的研究结果可为茶鲜叶保鲜环境的精准调控提供参考,对减少茶鲜叶损耗,保证制作成茶质量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保鲜 温控 振动
下载PDF
茶树鲜叶色泽和化学成分与红茶适制性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曹挥华 江新凤 +3 位作者 李琛 张贱根 王礼献 童忠飞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157,共9页
该研究以白叶1号、紫娟、黄金菊、福鼎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茶树芽叶性状,测定其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分析不同色素含量与生化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制成红茶进行审评检验。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最高的为紫娟(1.21 mg/g),花青素含... 该研究以白叶1号、紫娟、黄金菊、福鼎大白茶4个茶树品种为材料,观察茶树芽叶性状,测定其鲜叶生化成分含量,分析不同色素含量与生化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并制成红茶进行审评检验。结果显示,叶绿素a含量最高的为紫娟(1.21 mg/g),花青素含量最高的为紫娟(8.86 mg/g),分别为白叶1号、黄金菊和福鼎大白茶的29.53、6.47和4.32倍。相关性分析表明,色素含量与氨基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水浸出物、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对茶树鲜叶色素含量、生化成分含量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代表“色素因子”、“生化因子”、“滋味因子”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96.90%,可以很好地分析不同颜色(品种)鲜叶制成的红茶质量,鲜叶品质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紫鹃(T2)>黄金菊(T3)>福鼎大白茶(T4)>白叶1号(T1),与制成的红茶感官审评结果一致。紫鹃茶树品种具有高绿叶素a、叶绿叶素b、类胡萝卜素、花青素含量及高酚氨比,适合加工红茶,适制红茶品种能通过鲜叶的色素含量、生化成分含量的高低来判断。综合分析,该研究能为不同色泽茶树新梢的适制性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品种 茶鲜叶 色泽 相关性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基于提采动作的便携式名优茶鲜叶采摘机
4
作者 王洪成 白子豪 +6 位作者 徐海浩 徐凯 黄阿龙 王泽恩 万菲 张俐楠 吴立群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61-1172,共12页
为缓解以龙井为代表的名优茶鲜叶采摘完全依赖人工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鲜叶-老叶物理特性差异的鲜叶采摘方法,通过纯机械的弹性结构和柔性采摘单元实现鲜叶的自动化采摘。首先对鲜叶-老叶在生长高度、表观形态和茶叶茎断裂强度等物理特... 为缓解以龙井为代表的名优茶鲜叶采摘完全依赖人工的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鲜叶-老叶物理特性差异的鲜叶采摘方法,通过纯机械的弹性结构和柔性采摘单元实现鲜叶的自动化采摘。首先对鲜叶-老叶在生长高度、表观形态和茶叶茎断裂强度等物理特性差异进行研究,作为采摘机结构和拉拔力参数设计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受茶农手工采摘鲜叶时的“提采”动作启发,提出基于鲜叶上下表面摩擦力差异的鲜叶采摘机构,并对其进行采摘过程的动力学仿真分析;依据仿真结果,分别采用硅胶和特氟龙膜作为与鲜叶上下表面接触的柔性材料,结合动底板弹性结构、提供可调的拉拔力以避免采摘过程中鲜叶受损。茶园试验结果表明,当采摘力设置为3.0 N时采摘效果较好,鲜叶茎断裂位置取决于鲜叶茎断裂强度最小的位置,与人手工采摘时的断裂位置一致,鲜叶采净率约40%,老叶误采率约7%,茶叶损伤率约5%,采摘效率约1.44 kg·h^(-1)(相当于3个熟练采茶工)。该研究结果可为鲜叶的全自动机器采摘提供技术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 采茶机 鲜叶 老叶 摩擦力
下载PDF
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预测茶鲜叶全氮含量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永光 李萍萍 +3 位作者 母建华 毛罕平 吴才聪 陈斌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821-2825,共5页
为快速无损监测茶树氮素营养及其生长状况,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茶鲜叶全氮含量的预测模型。以茶鲜叶为对象,田间试验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叶片漫反射光谱信息,通过不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建立茶鲜叶全氮含量预测的光谱模型。... 为快速无损监测茶树氮素营养及其生长状况,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了茶鲜叶全氮含量的预测模型。以茶鲜叶为对象,田间试验使用便携式光谱仪采集叶片漫反射光谱信息,通过不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建立茶鲜叶全氮含量预测的光谱模型。试验共采集111个样品,其中86个样品作校正集,25个样品作预测集。通过一阶导数与滑动平均滤波相结合的预处理方法,用7个主成分建立的偏最小二乘模型最好,其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973,预测集的相关系数为0.8881,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1304,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339%。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很好地预测茶鲜叶全氮含量,对于快速实时监测茶树长势和施肥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回归 茶鲜叶 全氮含量 预测
下载PDF
基于约束Delaunay三角网的茶鲜叶几何参数识别 被引量:6
6
作者 何雪军 王进 +1 位作者 陆国栋 唐小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6-71,共6页
为自动识别不同方位茶鲜叶的几何参数,在鲜叶轮廓点均匀化、稀疏化的基础上,引入约束Delaunay三角网,对叶片区域进行三角剖分,然后根据端点三角形、跨接三角形及交汇三角形的特点,计算叶片中轴线及主干中轴线,据此确定茶鲜叶的方位并对... 为自动识别不同方位茶鲜叶的几何参数,在鲜叶轮廓点均匀化、稀疏化的基础上,引入约束Delaunay三角网,对叶片区域进行三角剖分,然后根据端点三角形、跨接三角形及交汇三角形的特点,计算叶片中轴线及主干中轴线,据此确定茶鲜叶的方位并对叶片进行排序,与此同时,还计算了每张叶片的长度、宽度、面积以及叶柄间距,提出反映大宗茶原料粗老度的几何特征指标,探讨了质量等级细分的方法。通过对150幅图像中174根茶鲜叶的识别结果表明,识别正确率达94.2%,平均每根鲜叶的处理时间为74.7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几何参数 DELAUNAY 三角网 识别
下载PDF
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测定方法 被引量:39
7
作者 孙云 江春柳 +2 位作者 赖钟雄 邵巍 王秀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562-566,共5页
探讨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条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以及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加入量约为鲜叶重的1.5倍,酶提取液pH为7.8,反应液pH为7.0,抗坏血酸(AsA)浓度为0.50mmol/L... 探讨茶树鲜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条件,分析不同茶树品种以及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加入量约为鲜叶重的1.5倍,酶提取液pH为7.8,反应液pH为7.0,抗坏血酸(AsA)浓度为0.50mmol/L时茶树鲜叶APX活性最高;茶树鲜叶APX活性随冷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福建7个主要茶树品种以福鼎大白茶的APX活性最高,铁观音的APX活性最低;茶树鲜叶不同叶位APX活性变化趋势为:芽>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老叶>嫩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鲜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 酶活性 测定方法
下载PDF
基于特征尺寸及局部极值点的茶鲜叶方向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何雪军 王进 +1 位作者 陆国栋 唐小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33-238,共6页
对粗大茶鲜叶实行梗叶分离,有利于提高成品茶品质,降低能源消耗。梗叶分离的关键在于茶梗与叶柄的识别。通过倾斜滑槽限定茶鲜叶的方位,将其转换为两方向判别问题。首先将茶鲜叶划分为长梗和短梗,对长梗茶鲜叶,提出基于特征尺寸的识别方... 对粗大茶鲜叶实行梗叶分离,有利于提高成品茶品质,降低能源消耗。梗叶分离的关键在于茶梗与叶柄的识别。通过倾斜滑槽限定茶鲜叶的方位,将其转换为两方向判别问题。首先将茶鲜叶划分为长梗和短梗,对长梗茶鲜叶,提出基于特征尺寸的识别方法,特征尺寸大的一方判为叶尖;对短梗茶鲜叶,提出基于轮廓线局部极值点的识别方法,局部极值点多的一方判为叶尖。通过对168幅随机获取的图像及1幅背景图像的处理表明,茶鲜叶的方向识别率达93.3%。每根茶鲜叶的平均处理时间为17.8 ms,能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特征尺寸 局部极值点 方向识别
下载PDF
大宗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的研制与实验 被引量:5
9
作者 任广鑫 范起业 +4 位作者 何鑫 何雪军 李文萃 王进 唐小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90-292,304,共4页
机采大宗茶鲜叶长短不一、老嫩不同,以此为原料制得的茶叶品质较低,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抛掷式大宗茶鲜叶分级机,该机由分级槽体、传动机构、摇杆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通过抛掷的方式对茶鲜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使用第二批次茶鲜叶进行分... 机采大宗茶鲜叶长短不一、老嫩不同,以此为原料制得的茶叶品质较低,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抛掷式大宗茶鲜叶分级机,该机由分级槽体、传动机构、摇杆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通过抛掷的方式对茶鲜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使用第二批次茶鲜叶进行分级,投叶量为5kg/min、振动频率为50Hz时,分级机的平均分净率最高,达79.04%,挂网率为3.60%。可见,该机能较好地实现机采大宗茶鲜叶的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宗茶 茶鲜叶 分级 机械组成
下载PDF
龙井茶摊放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26
10
作者 骆耀平 童启庆 +2 位作者 屠幼英 董尚胜 须海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对龙井茶鲜叶摊放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 鲜叶摊放2 小时, 酶活性就达到最高水平, 而后便逐渐下降, 品种间虽有差异, 但趋势基本一致。3 个品种摊放叶的酶活性以水古茶最高, 其次是龙井43 和鸠坑种。在温度较低(20 ... 对龙井茶鲜叶摊放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研究表明: 鲜叶摊放2 小时, 酶活性就达到最高水平, 而后便逐渐下降, 品种间虽有差异, 但趋势基本一致。3 个品种摊放叶的酶活性以水古茶最高, 其次是龙井43 和鸠坑种。在温度较低(20 ℃左右) 和相对湿度较大(90% 左右) 时, 酶活性在6 ~8 小时仍保持较高水平, 而在温度较高(25 ℃) 和相对湿度较低(75 % —80 % ) 时, 摊放2 小时后, 酶活性就大幅度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因此, 要达到传统工艺上的摊放要求, 宜以低温(20 ℃以下) 高湿( 相对湿度90 % 以上) 环境下摊放为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井茶 鲜叶摊放 Β-葡萄糖苷酶 酶活性
下载PDF
原料对茶绿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凤娟 王玉 +1 位作者 丁兆堂 杜金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61-163,共3页
分别以鲜茶、杀青叶、干茶为试材,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茶绿色素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杀青叶是提取茶绿色素最好的原料;采用100%的乙醇,4.5mL∶1g的醇茶比,75℃水浴浸提25min,浸提效果最佳,提取率为31... 分别以鲜茶、杀青叶、干茶为试材,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茶绿色素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杀青叶是提取茶绿色素最好的原料;采用100%的乙醇,4.5mL∶1g的醇茶比,75℃水浴浸提25min,浸提效果最佳,提取率为31.50%。茶绿色素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绿色素 提取率 原料 正交试验设计 天然食用色素 工艺参数 试验结果 浸提效果 有效成分 杀青叶 茶多酚 咖啡碱 氨基酸 鲜茶 干茶 乙醇 水浴
下载PDF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的香气品质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夏涛 高丽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4-85,共2页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因鲜叶破碎强烈、供氧充足、发酵迅速, 使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受抑, 加之缺乏干燥过程, 影响了香气的形成与转化, 从而表现出香气总量及Ow uor指数低, 香气前体残留量高。后熟处理虽然使悬浮发酵红茶低沸... 茶鲜叶匀浆悬浮发酵红茶饮品因鲜叶破碎强烈、供氧充足、发酵迅速, 使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明显受抑, 加之缺乏干燥过程, 影响了香气的形成与转化, 从而表现出香气总量及Ow uor指数低, 香气前体残留量高。后熟处理虽然使悬浮发酵红茶低沸点香气和香气总量下降, 却明显提高了Ow uor 指数, 改善了香气感官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悬浮发酵 红茶饮品 香气品质 后熟处理
下载PDF
武夷岩茶不同产地土壤与茶树营养元素的差异 被引量:18
13
作者 孙威江 陈泉宾 +1 位作者 林锻炼 高志鹏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对武夷岩茶名岩、丹岩产区不同产地茶园土壤、茶树鲜叶进行取样、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锰、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交换性钙含量差异显著,全钾、全锌、交换性镁含量,pH差异极显著;鲜叶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 对武夷岩茶名岩、丹岩产区不同产地茶园土壤、茶树鲜叶进行取样、分析的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土壤全氮、全磷、全锰、有机质含量差异不显著,交换性钙含量差异显著,全钾、全锌、交换性镁含量,pH差异极显著;鲜叶全氮、全磷、全钾、全钙、全硼含量差异不显著,全锰、全锌、全镁含量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土壤 茶树鲜叶 营养元素
下载PDF
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差异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雪萍 滕靖 +4 位作者 郑琳 刘盼盼 桂安辉 冯琳 龚自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166-170,共5页
为通过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差异分析,实现分类判别,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单芽、1芽1叶、1芽2叶的名优绿茶样品进行游离氨基酸组分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贝叶斯(Bayes)判别分析法进行判别... 为通过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差异分析,实现分类判别,采用氨基酸分析仪对单芽、1芽1叶、1芽2叶的名优绿茶样品进行游离氨基酸组分测定,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和贝叶斯(Bayes)判别分析法进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氨基酸组分构成存在各自的典型特征,以磷酸丝氨酸、磷酸乙醇胺、天冬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谷氨酸、茶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为因子通过Bayes判别能较好进行区分。依据茶样中氨基酸组分含量,通过结合PCA和Bayes判别分析法能够实现对不同鲜叶嫩度名优绿茶的有效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叶嫩度 氨基酸组分 差异分析 判别分析
下载PDF
茶树鲜叶中β-葡萄糖苷酶提取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江昌俊 李叶云 王朝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3-96,共4页
研究了从茶树鲜叶中提取 β 葡萄糖苷酶时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ypolypyrrolidone ,PVPP)的加入量、缓冲液的选择、多酚类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 :加入与鲜叶重量相等的PVPP可获得较高的酶活性 ;选用 0 ... 研究了从茶树鲜叶中提取 β 葡萄糖苷酶时不溶性聚乙烯吡咯烷酮 (polyvinypolypyrrolidone ,PVPP)的加入量、缓冲液的选择、多酚类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及酶的部分特性。结果表明 :加入与鲜叶重量相等的PVPP可获得较高的酶活性 ;选用 0 1mol/L (离子强度为 0 7)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 (pH 6 0 )作为提取缓冲液可得到活性较高的酶液 ;浓度仅为 4mg/L的茶叶多酚类物质能使酶完全失活 ;β 巯基乙醇和EDTA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 ;而甘油能提高酶活性 ,2~2 5mol/L的甘油效果较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鲜叶 Β-葡萄糖苷酶 提取条件 酶活性
下载PDF
古茶园与台地茶园鲜叶常量成分及成茶品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陈继伟 梁名志 +5 位作者 王立波 杨毅坚 罗正飞 李朝云 夏丽飞 王丽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39-344,共6页
比较古茶树与台地茶树芽叶常量成分及大树茶与台地茶品质,为茶树资源古茶树的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古茶园鲜叶和台地茶园鲜叶为原料,制成不同茶样,通过感官审评结合品质成分分析展开比较。结果表明:(1)古茶园... 比较古茶树与台地茶树芽叶常量成分及大树茶与台地茶品质,为茶树资源古茶树的评价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云南省勐海县南糯山古茶园鲜叶和台地茶园鲜叶为原料,制成不同茶样,通过感官审评结合品质成分分析展开比较。结果表明:(1)古茶园鲜叶成茶品质的物质基础优于台地茶园鲜叶,主要生化成分茶多酚、儿茶素、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台地茶园鲜叶;(2)从各种成茶品质成分含量来看,大树茶有味物质组成配比更适合于消费者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大树茶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台地茶,儿茶素含量、酚/氨显著低于台地茶;(3)从各种成茶感官品质来看,大树茶味感优于台地茶,主要表现在滋味协调、味厚、鲜爽回甘,而台地茶味薄、浓带苦涩、欠协调。从冲泡次数来看,大树茶可达5次,多台地茶1次,具有更好的耐泡性。综上,采制于古茶园的大树茶较采制于台地茶园的台地茶消费者接受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大树茶 台地茶 品质 分析比较
下载PDF
名优茶鲜叶智能养护机的设计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凯 李钟慎 黄春池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根据名优茶鲜叶养护过程,设计一种智能养护机.系统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可实现智能化,风机和旋转筛架转速可连续调节,键盘可进行多段时间和温度的设定,并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测试结果表明:原料为含水率89.3%的龙井茶鲜叶,养护后鲜叶含水率为... 根据名优茶鲜叶养护过程,设计一种智能养护机.系统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可实现智能化,风机和旋转筛架转速可连续调节,键盘可进行多段时间和温度的设定,并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测试结果表明:原料为含水率89.3%的龙井茶鲜叶,养护后鲜叶含水率为70.0%;在单位面积摊叶量为(1.5±0.3)kg.m-2时,其生产率为12.5kg.h-1,耗电率为0.093 3kW.h.kg-1,单位有效摊叶面积生产率为1.25kg.(m2.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优茶鲜叶 智能养护机 单片机 时间 温度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茶鲜叶含水率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戴春霞 刘芳 葛晓峰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1-286,共6页
茶鲜叶含水率是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高光谱技术分析茶鲜叶含水率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茶鲜叶高光谱图像感兴趣区域光谱数据的提取,利用4种不... 茶鲜叶含水率是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实现茶叶加工过程中茶鲜叶含水率的快速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高光谱技术分析茶鲜叶含水率的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对茶鲜叶高光谱图像感兴趣区域光谱数据的提取,利用4种不同的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对预处理后的数据提取特征波长,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建立特征波长和茶鲜叶含水率定量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卷积平滑处理后的正交信号校正的预处理结合逐步回归分析法所建立的偏最小二乘回归茶鲜叶含水率预测效果最佳,模型校正集、交叉验证集和预测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7、0.8342和0.7749,最小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091、0.0311和0.0371。由此可见,高光谱技术能有效的实现茶鲜叶含水率的检测,这为茶叶加工业中衡量茶叶品质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技术 茶鲜叶 含水率 预处理
下载PDF
茶鲜叶铡碎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德文 岳鹏翔 袁弟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8-60,67,共4页
针对我国机采后茶鲜叶难以用人畜力以及常规机械切碎加工的生产实际,研制了茶鲜叶铡碎机;同时,介绍了整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并完成了主要工作部件设计。通过生产试验表明:该机切碎合格率为98%,生产率为3~4.5t/h,单位能耗... 针对我国机采后茶鲜叶难以用人畜力以及常规机械切碎加工的生产实际,研制了茶鲜叶铡碎机;同时,介绍了整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并完成了主要工作部件设计。通过生产试验表明:该机切碎合格率为98%,生产率为3~4.5t/h,单位能耗为0.52kW.h/t,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茶鲜叶机械化切碎加工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鲜叶 铡碎机 切割机构
下载PDF
乌龙茶鲜叶萎凋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丽霞 肖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0191-10192,共2页
[目的]为探讨乌龙茶鲜叶适宜的萎凋条件和萎凋程度。[方法]对萎凋过程中关系乌龙茶品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鲜叶萎凋6h,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且肉桂品种酶活性高于黄旦品种。不同品种酶活性间虽有... [目的]为探讨乌龙茶鲜叶适宜的萎凋条件和萎凋程度。[方法]对萎凋过程中关系乌龙茶品质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鲜叶萎凋6h,酶活性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下降,且肉桂品种酶活性高于黄旦品种。不同品种酶活性间虽有差异,但趋势基本一致。在温度较低(20℃)、相对湿度较高(90%~95%)的人工条件下萎凋,酶活性高于在室温自然条件下(温度25℃和相对湿度50%~60%)。[结论]要达到传统工艺上的摊放要求,宜以低温(20℃)、高湿(相对湿度90%)环境下萎凋为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龙茶 鲜叶 萎凋 多酚氧化酶 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