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ibological behavior and wear mechanism of resin-matrix contact strip against copper with electrical current 被引量:8
1
作者 涂川俊 陈振华 +2 位作者 陈鼎 严红革 何凤亿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8年第5期1157-1163,共7页
The resin-matrix pantograph contact strip (RMPCS),which has excellent abrasion resistance with electrical current and friction-reducing function,was developed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contact strips with high mainte... The resin-matrix pantograph contact strip (RMPCS),which has excellent abrasion resistance with electrical current and friction-reducing function,was developed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contact strips with high maintenance cost,high wear rate with electrical current and severe damage to the copper conducting wire.The characteristics of worn surfaces,cross-section and typical elemental distributions of RMPCS were studi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energy dispersion spectrometry (EDS).The wear behavior and arc discharge of RMPCS against copper were investigated with self-made electrical wear tester.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ctrical current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wear behavior,and the wear rate of the RMPCS against copper with electrical current is 2.7-5.8 times higher than the value without electrical current.The wear rate of the contact strip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liding speed and electrical current density.The main wear mechanism of RMPCS against copper without electrical current is low stress grain abrasive and slightly adhesive wear,while arc erosion wear and oxidation wear are the dominate mechanism with electrical current,which is accompanied by adhesive wear during the process of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摩擦 电子磨损 RMPCS 磨损机理 腐蚀作用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ical Current o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Cu-WS_2-G Composites in Air and Vacuum 被引量:8
2
作者 QIAN Gang FENG Yi +3 位作者 LI Bin HUANG Shiyin LIU Hongjuan DING Kew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84-392,共9页
As the traditional graphite-based composit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apid developing modern industry, novel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ith high self-lubricating performance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 As the traditional graphite-based composit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apid developing modern industry, novel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ith high self-lubricating performance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are eagerly required. Herein a copper-based composite with WS2 and graphite as solid lubricant ar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hot-pressed method.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and without current a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with sliding velocity of 10 m/s and normal load of 2.5N/cm 2 in both air and vacuum. Morphologies of the worn surfaces a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compositions of the lubricating films are analyzed by XPS. Surface profile curves and roughness of the worn surfaces are obtained by 2205 surface profiler. The results of wear tests show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volume los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current are greater than that without current in both air and vacuum due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lectrical current which damaged the lubricating film partially and roughed the worn surfaces. XP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ubricating film formed in air is composed of oxides of Cu, WS2 , elemental S and graphite, while the lubricating film formed in vacuum is composed of Cu, WS2 and graphite. Because of the synergetic lubricating action of oxides of Cu, WS2 and graphite, the composites show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volume loss in air condition. Owing to the fact that graphite loses its lubricity which makes WS2 become the only lubricant, severe adhesive and abrasive wear occur and result in a high value of wear rate in vacuum condi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lubricating film on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brush and ring is one of the factors which can greatly affect the wear performance of the brushes. The low contact voltage drop of the composites in vacuum condi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high content of Cu in the surface film. This study fabricated a kind of new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self-lubricating composite with dual-lubricant which can work well in both air and vacuum environments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lubric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S2-G composites electrical current air and vacuum environments friction and wear contact voltage drop
下载PDF
Influence of graphite content on slid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CNTs-Ag-G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娟 凤仪 +1 位作者 李庶 林森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会刊:英文版》 EI CSCD 2009年第1期113-118,共6页
CNTs-Ag-G electrical contact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powder metallurgica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graphite content on slid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contact levels was examined. In... CNTs-Ag-G electrical contact composite material was prepared by means of powder metallurgical method. The influence of the graphite content on sliding wear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 contact levels was examined. In experiments, CNTs content was retained as 1% (mass fraction), and graphite was added at content levels of 8%, 10%, 13%, 15% and 18%,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phite content, the contact resistance of electrical contacts is enhanced to a certain level then remains constant.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s gradually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phite content. Wear mass loss decreases to the minimum value then increases. With the small content of graphite, the adhesive wear is hindered, which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wear mass loss, while excessive graphite brings much more worn debris, resulting in the increase of mass loss. It is concluded that wear mass loss reaches the minimum value when the graphite mass fraction is about 13%.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Ag-G contact material, the wear mass loss of CNTs-Ag-G composite is much less due to the obvious increase of hardness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decline of frictio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inhibition of adhesive wear between composites and slip 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Ts-Ag-G复合材料 金属材料 镀层 摩擦系数
下载PDF
载流滑动摩擦部件表面失效及其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佳美 贾磊 +1 位作者 邢志国 吕振林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6-714,共19页
滑动电接触部件在电能传递与转换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失效和损伤行为带来的安全因素和经济影响重大,因此对其失效机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成为当今热点之一.已有众多学者通过试验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手段研究了电接触部件的表面损... 滑动电接触部件在电能传递与转换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失效和损伤行为带来的安全因素和经济影响重大,因此对其失效机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成为当今热点之一.已有众多学者通过试验和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手段研究了电接触部件的表面损伤机制和寿命预测,至今为止,已研究出载流摩擦部件的表面修复技术多达15种以上,修复材料更是有上百种.本文中首先介绍了电接触的基本概念,从有无电流载入2个角度概述了滑动摩擦部件表面失效形式,并从试验研究及仿真模拟研究2个方面对表面损伤机制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综述了滑动电接触失效部件的表面修复技术和修复材料体系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滑动电接触部件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利用试验与仿真模拟相结合探究涂层导电耐磨自润滑机理并优化涂层质量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电接触部件 载流摩擦磨损 导电性 耐磨性 表面失效机理 表面修复技术
下载PDF
表面织构对滑动电接触界面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5
作者 王东伟 李发强 +2 位作者 黄起昌 赵阳 丁昊昊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7-147,179,共12页
目的利用表面织构减摩抗磨的优良特性,将其应用于电接触摩擦表面,探讨它对滑动电接触界面摩擦磨损及电接触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系统制备2种织构,即方坑型表面织构(SPT)和沟槽型表面织构(GT),并与光滑表面的载流摩擦学信号进行对... 目的利用表面织构减摩抗磨的优良特性,将其应用于电接触摩擦表面,探讨它对滑动电接触界面摩擦磨损及电接触可靠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系统制备2种织构,即方坑型表面织构(SPT)和沟槽型表面织构(GT),并与光滑表面的载流摩擦学信号进行对比分析。利用ABAQUS模拟试验,分析界面接触应力、电压和位移的变化特性。结果随着试验的进行,GT表面的摩擦因数逐渐增大,并与光滑表面达到同一水平(0.7),SPT表面的摩擦因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始终较低(0.4)。光滑表面在电接触过程中发生了多频振动现象,2种织构表面的振动信号非常微弱,尤其是SPT表面,仅出现了100 Hz的振动频率。光滑表面和GT表面出现较严重的磨损现象,而SPT表面磨损轻微。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织构的存在能够避免应力集中现象,GT表面的应力较大(90MPa),且始终分布在沟槽棱边。结论在电接触状态下,2种织构表面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界面的摩擦因数和摩擦力,其中SPT表面的减摩降磨效果最显著。GT表面沟槽棱边的损伤和磨屑堆积是导致其逐渐失去减摩效果的主要原因。模拟分析结果证实,SPT表面织构的存在能避免应力集中,有利于改善磨损和降低振动强度。虽然GT表面的最大应力分布也具有时变特征,但是其值较大,且分布在沟槽棱边,导致沟槽织构的减摩效果逐渐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织构 滑动电接触 摩擦磨损 试验测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进给距离对激光-电复合熔覆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杨文选 王玥 +2 位作者 郭玲玲 李佳乐 徐超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本文采用“激光-电复合丝材熔覆”的方法对机械零件进行修复工艺研究。采用630不锈钢丝材在45#钢表面进行多道单层熔覆实验,研究不同进给距离对熔覆层宏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给距离的增加,熔... 本文采用“激光-电复合丝材熔覆”的方法对机械零件进行修复工艺研究。采用630不锈钢丝材在45#钢表面进行多道单层熔覆实验,研究不同进给距离对熔覆层宏观形貌、微观组织、显微硬度和耐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进给距离的增加,熔覆层与基体结合面变的凹凸不平,熔覆层表面均有杂质小颗粒,熔覆层厚度减小,微观组织为混乱的等轴晶,熔覆层的平均硬度在200 HV上下浮动,摩擦系数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磨损量与摩擦系数呈现正相关关系,观察其磨痕形貌其磨损形式主要为疲劳磨损和黏着磨损,当前实验条件下进给距离为1.2 mm时,耐磨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电复合 丝材 摩擦磨损 不锈钢 微观组织
下载PDF
基于电流监测和动态电阻分析的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系统
7
作者 陈磊 吴诚威 +3 位作者 李澳 马飞越 于家英 邓军波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2,共8页
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电寿命状态监测工作对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意义重大。文中融合触头磨损计算方法和动态电阻分析法对SF_(6)断路器电寿命进行评估,提出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判据,首先基于断路器电流监测数据计算断路器触头磨损,... 电容器组SF_(6)断路器电寿命状态监测工作对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意义重大。文中融合触头磨损计算方法和动态电阻分析法对SF_(6)断路器电寿命进行评估,提出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判据,首先基于断路器电流监测数据计算断路器触头磨损,对断路器电寿命状态进行判断预测,再利用动态电阻分析法印证判断出SF_(6)断路器的真实状态,兼顾触头磨损计算法的实时性和动态电阻法的准确性。基于所提判据,研发了一套融合触头磨损和动态电阻的SF_(6)断路器电寿命评估系统。该系统可基于断路器投切数据和动态电阻准确地评估SF_(6)断路器的电寿命,同时在人机交互界面上直观地呈现结果,为工作人员进行断路器状态检修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断路器 触头磨损 动态电阻 电流监测 电寿命
下载PDF
不同表面形貌的接触线对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何泉鑫 曾子毅 +3 位作者 陈光雄 任文娟 赵鹏鹏 董丙杰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在受电弓-接触网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接触线会产生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而接触线形貌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弓网间的接触关系,进而影响弓网间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为研究不同表面形貌的接触线对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环-块式... 在受电弓-接触网载流摩擦磨损过程中,接触线会产生不同的横截面形状,而接触线形貌的改变可能会影响弓网间的接触关系,进而影响弓网间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为研究不同表面形貌的接触线对浸金属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利用环-块式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载流条件下常规形貌、麻点形貌、斜切形貌的接触线与浸金属碳滑板的摩擦磨损性能,比较采用不同形貌接触线时的摩擦因数、电弧能量和浸金属碳滑板的磨损量、表面形貌。试验结果表明:在直流电情况下,常规接触线与浸金属碳滑板组成的摩擦副的摩擦因数最小,滑板磨损量最低;采用斜切形貌接触线时的摩擦因数最大,滑板磨损量最大。通过SEM电镜观测浸金属碳滑板表面的磨损形貌,发现接触线为常规形貌时,滑板以氧化磨损为主,有较多的氧化物产生;接触线为麻点形貌时,滑板以电弧烧蚀和磨粒磨损为主,产生了细小裂纹和烧蚀坑,有较多的磨屑和剥落层出现;接触线为斜切形貌时,滑板以电弧烧蚀为主,有大裂纹和犁沟产生,并且烧蚀区域出现了较多的白色小球。研究表明,当接触线的形貌发生改变时,会导致滑板磨耗增加并加剧接触副电弧放电,从而恶化接触副的状态。因此,当接触线磨损变形严重时,应及时进行更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金属碳滑板 接触线表面形貌 电弧能量 摩擦磨损 载流试验
下载PDF
浸石蜡对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影响研究
9
作者 刘崧楠 华浩 +3 位作者 陈光雄 张峻才 常勇 唐宇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2期124-131,共8页
为研究在载流条件下浸石蜡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环-块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台上试验浸石蜡、未浸石蜡2种纯碳滑板与铜银合金接触线在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比碳滑板在不同载荷、滑动速度、电流情况下的表面形貌变化。试验... 为研究在载流条件下浸石蜡对碳滑板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在环-块载流摩擦磨损试验台上试验浸石蜡、未浸石蜡2种纯碳滑板与铜银合金接触线在载流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并对比碳滑板在不同载荷、滑动速度、电流情况下的表面形貌变化。试验结果显示,浸石蜡对碳滑板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与电弧烧蚀紧密相关。石蜡及其有机产物加剧电弧烧蚀,石蜡的不完全分解会削弱滑板的载流摩擦磨损性能,通过减小法向载荷、加快滑动速度、增大电流均能显著加剧浸石蜡碳滑板在试验中的电弧烧蚀。浸石蜡碳滑板的摩擦系数的变化规律是:随法向载荷、电流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随滑动速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60km/h时摩擦系数最大;浸石蜡碳滑板的平均电弧能量、磨耗量随法向载荷的增大呈现减少的趋势,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加,平均电弧能量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磨耗量随滑动速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60km/h时磨耗量最大;在低速(40km/h)和高速(80km/h)时浸石蜡增强碳滑板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载流摩擦磨损 浸石蜡碳滑板 电弧烧蚀 摩擦系数
下载PDF
Effect of La_2O_3 on electrical friction and wear properties of Cu-graphite composites 被引量:5
10
作者 莫飞 凤仪 +4 位作者 陈阳明 王雨晴 钱刚 豆亚坤 张学斌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27-333,共7页
Sliding friction and wear experiments using Cu-La2O3-graphite composites against Cu-5 wt.%Ag alloy ring were conducted at a constant sliding speed of 10 m/s,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A/cm2 and a load of 2.5 N/cm2. Thes... Sliding friction and wear experiments using Cu-La2O3-graphite composites against Cu-5 wt.%Ag alloy ring were conducted at a constant sliding speed of 10 m/s, a current density of 10 A/cm2 and a load of 2.5 N/cm2. These composites with different La2O3 and graphite contents were fabricated by hot-pressing.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examined. Morphologies of the worn surface of composites were observed using optical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spectra were used to study compositions of the lubricating fil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addition of La2O3, hardness, flexural strength and electrical resistivity increased, but the relative density dropped.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addition of La2O3. Composite containing 3 vol.% of La2O3 and 37 vol.% of graphite showed the best wear resistance. The main wear mechanisms of composites were abrasive wear, oxidative wear and adhesive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La2O3-graphite composites electrical contacts contact voltage drop friction wear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及抗摩擦静电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逄显娟 岳世伟 +6 位作者 黄素玲 谢金梦 王帅 宋晨飞 岳赟 刘建 李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77-286,共10页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碳纤含量的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采用热导率分析仪和热重测试仪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形貌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摩擦静电计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利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不同碳纤含量的碳纤维/聚醚醚酮(CF/PEEK)复合材料,采用热导率分析仪和热重测试仪对材料的热学性能进行表征,并利用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三维形貌轮廓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摩擦静电计对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摩擦静电性能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CF添加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摩擦因数、磨损率和摩擦静电电压先降低后升高,当CF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0%时,摩擦因数、磨损率和摩擦静电电压达到最低,分别为0.247、5.6×10^(-6)mm/(N·m)和3.3 V,证明此种方法制备的20%CF/PEEK材料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和抗静电性能。CF/PEEK复合材料磨损机理以黏着磨损为主,并且伴随着轻微的磨粒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碳纤维 复合材料 摩擦磨损 抗摩擦静电
下载PDF
界面氧化对碳–铜接触副电接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高国强 王青松 +5 位作者 何志江 肖嵩 王虹 钱鹏宇 彭伟 吴广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8502-8510,共9页
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是列车能量传递的唯一途径。且界面氧化程度对C/Cu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影响显著。文中设计直线往复式载流摩擦试验台,提出一种通过定量控制碳滑板表面氧化膜厚度来模拟不同氧化状态的方法,研究不同氧化程度下C/Cu接触... 弓网系统滑动电接触是列车能量传递的唯一途径。且界面氧化程度对C/Cu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影响显著。文中设计直线往复式载流摩擦试验台,提出一种通过定量控制碳滑板表面氧化膜厚度来模拟不同氧化状态的方法,研究不同氧化程度下C/Cu接触副的电接触特性,探究界面氧化对载流摩擦副电接触性能的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氧化膜厚度有助于获得更低的接触电阻,较初值降低了17.9%,提升C/Cu接触副的电接触性能,有利于能量传输;但过厚的氧化膜会增大接触电阻,导致接触界面放电频发,放电总能量较初值提升了104.4%,劣化其电接触性能。所得结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碳/铜接触副在低氧环境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u接触副 载流摩擦磨损 电接触特性 界面氧化
下载PDF
表面机械滚压处理T2紫铜的载流摩擦学行为 被引量:2
13
作者 庄辉 季德惠 +3 位作者 沈明学 刘少鹏 肖叶龙 熊光耀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1-530,共10页
采用表面机械滚压处理(SMRT)技术在T2紫铜棒表面制备出厚度约306μm的梯度纳米细晶结构层(GNG),考察0 A和5 A载流条件下有无SMRT处理(细晶和粗晶)铜棒的往复摩擦学行为,探讨载流条件及SMRT处理对T2紫铜棒载流摩损性能和接触电阻的影响... 采用表面机械滚压处理(SMRT)技术在T2紫铜棒表面制备出厚度约306μm的梯度纳米细晶结构层(GNG),考察0 A和5 A载流条件下有无SMRT处理(细晶和粗晶)铜棒的往复摩擦学行为,探讨载流条件及SMRT处理对T2紫铜棒载流摩损性能和接触电阻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粗晶铜棒相比,在0 A和5 A载流条件下,SMRT处理后铜棒的摩擦因数分别从约0.68和0.77降低到约0.35和0.44,分别降低约48.5%和42.9%;磨痕宽度分别从约708.6μm和766.3μm减小到约186.9μm和236.2μm,降幅分别约73.6%和69.2%;表面粗糙度S a从约3.9和5.1下降到约0.18和0.48,降幅分别约为95.4%和90.6%,表明SMRT处理可以显著增强粗晶T2铜棒的耐磨性。SMRT处理前后铜棒的磨损机制由以严重疲劳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转变为以磨粒磨损和氧化磨损为主,此外,SMRT处理后铜棒接触电阻变化幅值显著降低,表现出优异的载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铜 表面机械滚压处理 载流摩擦磨损 梯度纳米结构层 载流性能
下载PDF
弓网电接触系统服役性能的纵向磁场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志江 杨泽锋 +2 位作者 王虹 魏文赋 吴广宁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8-1236,共9页
弓网接触副是高速列车获取能量的唯一路径,决定了列车能量传递的安全与稳定。弓网运行条件苛刻,需同时面对全天候复杂环境、高速滑动振动、大容量电能传输等挑战,接触副出现过度磨耗与异常磨损。现有的弓网磨耗调控措施往往仅提升机械... 弓网接触副是高速列车获取能量的唯一路径,决定了列车能量传递的安全与稳定。弓网运行条件苛刻,需同时面对全天候复杂环境、高速滑动振动、大容量电能传输等挑战,接触副出现过度磨耗与异常磨损。现有的弓网磨耗调控措施往往仅提升机械电气某单一方面性能,而综合性能难以同时满足大容量和长时服役需求。考虑到磁场在调控接触界面氧化与磨粒分布等方面的效应,提出引入纵向磁场的弓网磨耗主动调控思路。该文通过改变磁场参数,研究了磁场强度与极性对弓网接触副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纵向磁场可有效降低摩擦系数的数值及波动性,且在载流工况下效果更显著;随着磁感应强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先降低后上升,磨损量则持续降低;不同极性磁场均有减缓摩擦磨损的作用。研究结果对需调版解决弓网异常磨耗问题的主动调控方法,以及提升弓网运行的稳定性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磁场优化 弓网系统 载流摩擦 抗磨减摩
下载PDF
系统弹性对载流摩擦副无电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雪飞 杨正海 张永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170,共5页
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领域。针对系统特性对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对性能影响不明的问题,在微-滑动载流摩擦试验机上,采用往复丝-板摩擦副,研究冷插拔条件下系统弹性对接触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电连接器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航空航天、军事装备等领域。针对系统特性对电连接器的弹性接触对性能影响不明的问题,在微-滑动载流摩擦试验机上,采用往复丝-板摩擦副,研究冷插拔条件下系统弹性对接触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丝径分别为0.4 mm、0.6 mm、1 mm时,随着系统弹性的增大,试样的平均摩擦系数先增大后减小,在跨距30 mm时存在最大值,分别为0.940 1、0.858 1、0.763 0,板试样磨损量、丝试样磨损量以及总磨损量均呈增大趋势,且存在合理的丝径使得磨损量最小;无电条件下丝-板往复滑动摩擦磨损的主要形式有粘着-犁沟和塑性变形。往复滑动过程中磨损表面存在氧化现象,在粘着力的作用下,摩擦副间的材料发生转移,大量磨屑在磨痕头部发生堆积,使得丝试样往复行程越来越短,且系统弹性的增大使磨损的不均匀性增强,丝试样跃动现象加剧,板试样上磨痕的宽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连接 系统弹性 摩擦磨损性能 粘着-犁沟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镀铜石墨-铜复合材料载流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洋赈 李恒青 +2 位作者 郑宝超 张永振 李卫 《铜业工程》 CAS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本文基于MZL-200H型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电流强度变化对镀铜石墨-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磨损表面分析,揭示复合材料的损伤机制。研究表明:采用化学镀可以有效改善石墨与铜基体的界面接触能力,表现出石墨相没有... 本文基于MZL-200H型高速载流摩擦磨损试验机,研究了电流强度变化对镀铜石墨-铜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磨损表面分析,揭示复合材料的损伤机制。研究表明:采用化学镀可以有效改善石墨与铜基体的界面接触能力,表现出石墨相没有出现团聚现象,而是均匀分布在相互连通的连续铜基体中;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和磨损率相比纯铜有明显的降低,其中摩擦因数随电流的增加而降低,磨损率随电流的增加而升高;随着电流的增大,磨损表面出现大量的电弧烧蚀坑,且坑内还附着一层密集细小的熔融重凝的铜颗粒,磨痕的宽度和深度有明显的提升;复合材料的损伤机制主要以熔融和电弧侵蚀为主,同时伴随磨粒磨损,黏着磨损和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石墨-铜复合材料 载流摩擦 损伤机制 磨损表面
下载PDF
底层硬质合金间隔分布自润滑涂层的制备及其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7
作者 吕壮 曹同坤 张伟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9-62,共4页
为了提高45钢的减摩和润滑性能,选择石墨和YG8硬质合金棒作为电极材料,利用电火花沉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底层硬质合金间隔分布的自润滑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Image J软件以及EDS对涂层形貌、组成成分进行观察和研究,利用HSR-2M型... 为了提高45钢的减摩和润滑性能,选择石墨和YG8硬质合金棒作为电极材料,利用电火花沉积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底层硬质合金间隔分布的自润滑涂层,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Image J软件以及EDS对涂层形貌、组成成分进行观察和研究,利用HSR-2M型摩擦磨损试验机进行摩擦磨损试验,分析了相同条件下自润滑涂层、基体和石墨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以及不同条件下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磨损性能。厚度75μm、表面粗糙度1.679μm的自润滑涂层均匀、致密,摩擦系数和磨损量相较于基体和石墨涂层明显下降。在载荷为40N和往复摩擦频率为400t/min时,自润滑涂层的摩擦系数最小分别为0.213和0.225。研究结果表明,涂层的耐磨性和润滑性能受底层硬质合金、往复摩擦频率以及载荷的影响,原因是底层硬质合金层不仅能为顶层石墨涂层提供支撑,同时还能与石墨结合生成新的润滑膜,提高自润滑涂层的耐磨性和润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火花沉积 摩擦磨损性能 底层硬质合金
下载PDF
温度场作用的枢轨摩擦磨损分析
18
作者 郭安新 王学智 +1 位作者 杜翔宇 卢晓全 《航空兵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78,共7页
电枢与轨道间摩擦磨损直接影响着枢轨接触状态,进而影响着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发射效率。为探究温度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摩擦磨损的影响,分析了发射装置的热载荷来源,建立温度作用下摩擦磨损模型并分析温度对枢轨间磨损的影响... 电枢与轨道间摩擦磨损直接影响着枢轨接触状态,进而影响着电磁轨道发射装置的使用寿命和发射效率。为探究温度对电磁轨道发射装置摩擦磨损的影响,分析了发射装置的热载荷来源,建立温度作用下摩擦磨损模型并分析温度对枢轨间磨损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法,采用脉冲成形网络对发射装置进行供电,求出接触电阻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考虑电磁场-温度场-应力场等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对比分析考虑温度场和不考虑温度场两种状态下电枢磨损量的相关数据。结果表明,随着电枢运动,枢轨接触表面温度逐渐升高,接触区域材料的弹性模量和硬度降低,两种状态下电枢的磨损体积和磨损率变化趋势相同,考虑温度场时电枢最大磨损率为1.15 mm^(3)/ms,是不考虑温度场电枢最大磨损率的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发射 摩擦磨损 温度场 接触电阻 电接触
下载PDF
电流负载对滑动电接触系统摩擦学行为的影响
19
作者 李发强 王东伟 +3 位作者 巫英伟 陈晓 陈泽生 杨睿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2-150,共9页
目的探讨电流对滑动电接触摩擦学行为特性的影响,厘清电流负载与滑动电接触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黄铜材料为对摩副,在自行设计的摩擦滑动电接触试验机上进行球-面电接触摩擦学试验。分别输入0.2、1、2 A的直流负载,采集界面... 目的探讨电流对滑动电接触摩擦学行为特性的影响,厘清电流负载与滑动电接触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黄铜材料为对摩副,在自行设计的摩擦滑动电接触试验机上进行球-面电接触摩擦学试验。分别输入0.2、1、2 A的直流负载,采集界面的摩擦因数、摩擦力、接触电压信号,并分别使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设备观察界面的摩擦磨损特性。利用ABAQUS中的热-电-力多场顺序耦合算法模拟试验过程,分析界面电压、温度和切应力的变化特性。结果当电流从0.2 A增至1 A时,界面的摩擦因数在稳定阶段均为0.5左右,同时摩擦力信号也未出现显著差异。当电流负载进一步增至2 A时,摩擦因数增至0.7,摩擦力也显著增大。当电流负载从0.2 A增至2 A时,接触电压从0.1 V增至0.75 V,接触电压的增大倍数与电流的增大倍数不同。磨损分析结果表明,当电流增至2 A时,界面磨损程度加剧,同时导致磨屑堆积,形成局部“摩擦凸台”,且“摩擦凸台”的数量显著增多,直接导致界面黏着区域增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当电流增至2 A时,界面温度上升明显,热效应显著,因此剪切力明显增大。结论界面的接触电阻包括收缩电阻和薄膜电阻,在摩擦过程中它们随磨损程度发生变化,因此接触电压不随电流的增大而等比例增大。当电流增至一定程度时对界面的摩擦学行为具有负作用,这是由于电流负载的增加导致界面温升显著,摩擦切应力增大,黏着效应增强,从而加剧了界面的摩擦磨损程度。此研究结果为认识电流负载与滑动电接触摩擦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接触 滑动 摩擦磨损 表面分析 试验测试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强流脉冲电子束作用下TiCN涂层微观结构变化与性能研究
20
作者 韩晶 周时雨 +5 位作者 葛飞宇 曹甫洋 关锦彤 张从林 万浩 关庆丰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93-599,共7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制备TiCN涂层,随后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对TiCN涂层表面进行辐照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观察了HCPEB辐照前后TiCN涂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对比分析了其...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在硬质合金基体表面制备TiCN涂层,随后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对TiCN涂层表面进行辐照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仪器观察了HCPEB辐照前后TiCN涂层的微观结构变化,并对比分析了其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能。结果表明:HCPEB辐照前后TiCN涂层的相组成保持不变,但相衍射峰的位置发生偏移且有所宽化,表明涂层晶粒细化,同时涂层内部应力状态发生改变;辐照后涂层表面粗大的晶粒消失,涂层变得光滑平整;随着辐照次数的增加,涂层的厚度逐渐减小。显微硬度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HCPEB辐照显著增加了TiCN涂层的表面显微硬度,其耐磨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涂层表面粗糙颗粒的消除、涂层晶粒细化、高密度晶体缺陷的形成以及涂层内部残余应力的改变是HCPEB辐照TiCN涂层性能改善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 TiCN涂层 显微硬度 摩擦磨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