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Wettability and Frictional Coefficient of Liquid Flowing in a Turbulent Horizontal Pipe 被引量:4
1
作者 Jing Jiaqiang Qi Hongyuan +5 位作者 Jiang Huayi Liang Aiguo Shi Jianying Wang Yulong Sun Nana Zhang Yixiang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3期105-114,共10页
This paper ha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wettability on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urbulent horizontal flow for tap water in five pipes made of various materials and four kinds of liquids in a polytetrafl... This paper had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surface wettability on the frictional resistance of turbulent horizontal flow for tap water in five pipes made of various materials and four kinds of liquids in a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 pipe,with the same inner diameter of 14 mm. Pressure drops were measured under different flow rates through an experimental flow loop. The contact angles and adhesion work of liquids in contact with pipe surfac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a contact angle meter. Based on the dimens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es, two kinds of modifi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frictional coefficient and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we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measured results corresponding to tap water in five pipes and four liquids in PTFE pip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has some influence on frictional coefficient of the studied liquids flowing in macroscale pipes, and the frictional coefficien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contact angle at the same Reynolds number. Meanwhile the effect of wettability on the hydrophobic surface is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hydrophilic one. The frictional coefficients predicted by the modified formulas have verifie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values, the relative errors of which are within ±6% and ±3% for the tap water flowing in five different pipes and four kinds of liquids flowing in PTFE pipe,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TTABILITY contact ANGLE frictional COEFFICIENT ADHESION work fluid MECHANICS TURBULENT flow
下载PDF
基于Workbench的自润滑关节轴承在复合摆动双向加载工况下的摩擦力矩仿真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邹孔明 李宝福 《计量与测试技术》 2021年第4期54-58,共5页
自润滑关节轴承轴向与径向均可以加载和摆动,衬垫接触面上的摩擦应力是复杂多变的,且在不同的工况下的摩擦力矩的变化较大,摩擦力矩一方面会使轴承发热和磨损;另一方面又确保了轴承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 自润滑关节轴承轴向与径向均可以加载和摆动,衬垫接触面上的摩擦应力是复杂多变的,且在不同的工况下的摩擦力矩的变化较大,摩擦力矩一方面会使轴承发热和磨损;另一方面又确保了轴承在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Workbench建立模型模拟关节轴承的实际工况,提出使用Workbench计算关节轴承摩擦力矩的方法,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关节轴承,提升关节轴承的效率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轴承 有限元分析 摩擦力矩 复合工况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NONLOCAL FRICTION IN SEVERAL KINDS OF PLASTIC FORMING PROBLEMS
3
作者 闫小青 罗海宝 +1 位作者 扶名福 江五贵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5年第11期1420-1426,共7页
The nonlocal friction law proposed by Oden et al. was adopted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nonlocal friction effect of the asperities on the rough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die and the workpiece in several kinds of meta... The nonlocal friction law proposed by Oden et al. was adopted in order to consider the nonlocal friction effect of the asperities on the rough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the die and the workpiece in several kinds of metal plastic forming problems. The mechanical equilibrium equations with the integral-differential form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engineering method or slab method, and solved approximately by using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normal stress distributions on the contact surfaces in metal forming problems with nonlocal friction were obtained, and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he nonlocal friction effect were analyz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local friction plastic working approximate solution
下载PDF
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保民 赵瑞平 +2 位作者 黄贵林 王慧心 邬再新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7-946,共10页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 为探究滑动摩擦副表面非对称微织构空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基于N-S方程建立了表面织构化滑动摩擦副数值计算模型并进行求解,讨论了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结构参数、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凹槽内的气相分布、空化面积率、油膜承载力和摩擦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承载力大于对称微织构,而其摩擦系数小于对称微织构;在考虑空化效应时,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比对称微织构能更显著地改善摩擦学性能,并且非对称微织构凹槽离入口距离越远,空化效应越显著;滑动摩擦副运动速度和润滑油黏度对空化效应有重要影响,运动速度越高、润滑油黏度越大,凹槽型非对称微织构的空化效应越明显,且提升承载力的能力明显优于对称微织构,该研究对滑动摩擦副表面微织构的设计和分析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摩擦副 非对称微织构 空化效应 工况条件 摩擦性能
下载PDF
二轴摩擦型V带传动工作过程分析与带速选择
5
作者 酒建刚 吴蒙 +2 位作者 杨广军 许庆峰 杜东辉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24年第4期20-26,共7页
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以几何图形和胡克定律对各力之间关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提出了有效拉力释放系数Hα的概念,定义了常规因子K_(1),提供了一种最大有效拉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比例系数Xα证明了Hα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绘制了综合性能曲线... 引入梯形中位线定理,以几何图形和胡克定律对各力之间关系,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提出了有效拉力释放系数Hα的概念,定义了常规因子K_(1),提供了一种最大有效拉力的计算方法,通过比例系数Xα证明了Hα的适用性和准确性。绘制了综合性能曲线图,探讨了紧边极限拉力F_(1)、松边极限拉力F_(2)、最大有效拉力F_(ec)、最大功率P_(0)等随带速v的变化规律。给出了最大应力与功率曲线图,阐明了最佳带速的选择方法、任意包角α0下最大功率P_(0)的计算方法,定义了安全系数S_(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型V带 工作过程 几何图形 带速选择
下载PDF
疏浚管道粗砂输送特性及最佳流态研究
6
作者 蒋爽 刘梦龙 +2 位作者 熊林亮 倪福生 李雷 《水运工程》 2024年第12期245-251,共7页
在疏浚管道输送粗砂砾石等粗大颗粒时,由于粒径构成复杂、浓度和局部阻力波动较大等因素,容易造成输送效率低、淤积堵塞和施工操作困难等问题。为实现粗大颗粒物料的安全高效输送,以中值粒径0.82 mm的粗砂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和流速... 在疏浚管道输送粗砂砾石等粗大颗粒时,由于粒径构成复杂、浓度和局部阻力波动较大等因素,容易造成输送效率低、淤积堵塞和施工操作困难等问题。为实现粗大颗粒物料的安全高效输送,以中值粒径0.82 mm的粗砂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浓度和流速下进行管道输送试验,对粗砂的流态、沿程阻力损失、临界流速和滑移比(输送效率)等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疏浚施工要求确定输送时的最佳流态及对应的流速区间,该流态具有不易堵塞、输送稳定性高、输送效率高和磨损较小等优点。泥沙输送特性研究成果及最佳流态确定方法对粗大颗粒的安全、稳定、高效输送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工程 管道输送 流态 沿程阻力 临界流速 滑移比
下载PDF
缸孔成型降低摩擦功贡献研究
7
作者 齐晓慧 赵宝新 +2 位作者 常雪嵩 纪雷 秦少博 《小型内燃机与车辆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6-9,共4页
缸孔成型是将缸孔设计成带型线的圆柱面,使其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变形接近圆柱形,进而可以降低摩擦功,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通过AVL公司多体动力学软件PR对自行设计的不同型线的缸孔进行仿真分析,对比摩擦功变化、同时兼顾漏气量及敲击能... 缸孔成型是将缸孔设计成带型线的圆柱面,使其在工作状态下的热变形接近圆柱形,进而可以降低摩擦功,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通过AVL公司多体动力学软件PR对自行设计的不同型线的缸孔进行仿真分析,对比摩擦功变化、同时兼顾漏气量及敲击能的变化情况,得到易于加工并能降低摩擦功的缸孔型线,优化后的带型线缸孔较无型线缸孔的原方案降低摩擦功约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孔型线 摩擦功 仿真分析
下载PDF
表面圆形凹坑微织构对DC53模具钢的摩擦学性能影响
8
作者 杨程 彭迎娇 +2 位作者 刘思琪 陈林 谢晓东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8-217,共10页
为了探究微织构对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模具钢表面圆形凹坑微织构的最优深度,采用飞秒激光加工了不同面密度的圆形凹坑微织构模具钢试样,并通过开展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润滑状态下面密度对模具钢... 为了探究微织构对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基于有限元法研究了模具钢表面圆形凹坑微织构的最优深度,采用飞秒激光加工了不同面密度的圆形凹坑微织构模具钢试样,并通过开展摩擦磨损实验研究了不同润滑状态下面密度对模具钢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C53冷作模具钢表面的圆形凹坑微织构在直径为Φ140μm,织构深度为50μm时表现出最大油膜承载力与最小摩擦因数;随着圆形凹坑微织构面密度的增加,充分润滑时模具钢表面的摩擦因数先减小后增大,面密度为20%时平均摩擦因数最小,相较于无织构模具钢降低了51.35%;少油润滑与干摩擦时,模具钢表面摩擦因数随着面密度的增加逐渐降低;面密度为30%时,模具钢表面平均摩擦因数最小,较无织构模具钢分别降低了35.84%与15.02%。微织构的存在提升了模具钢表面不同润滑状态下的减摩性能;充分润滑时效果最好,干摩擦时也明显改善了模具钢表面的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微织构 冷作模具钢 润滑状态 数值模拟 摩擦磨损
下载PDF
飞行器折叠舵展开及锁紧过程动力学仿真研究
9
作者 陈克 吴佳奕 +2 位作者 金玲 卞亚东 徐倩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20,49,共8页
飞行器折叠舵的展开及锁紧过程是多载荷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对该动态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考虑气动载荷和摩擦作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气动载荷工况下的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气动载荷作用对展开及锁紧过程的影响;并通... 飞行器折叠舵的展开及锁紧过程是多载荷综合作用的动态过程。对该动态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建立了考虑气动载荷和摩擦作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对不同气动载荷工况下的模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了气动载荷作用对展开及锁紧过程的影响;并通过空载展开试验,验证了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准确性。基于该模型,从载荷和能量维度分别应用角加速度法和角速度法,对不同气动载荷工况下摩擦做功进行了辨识。研究结果表明,摩擦力矩受气动载荷影响;摩擦做功随气动促进作用的增大而增大;角加速度法和角速度法辨识摩擦做功均合理。此次研究为飞行器折叠舵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折叠舵 展开及锁紧过程 动力学仿真 气动载荷 摩擦做功辨识
下载PDF
基于原型监测的分离式加筋土桥台工作性能数值分析
10
作者 胥昕怡 徐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1,共8页
依托明巢高速公路分离式加筋土桥台工程原型监测,用FLAC2D软件建立桥台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桥台受力及变形情况与桥台原型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考虑到填料类型及其压实工序与填料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模拟分析了填料内摩擦角对加... 依托明巢高速公路分离式加筋土桥台工程原型监测,用FLAC2D软件建立桥台数值模型,并将数值模拟得到的桥台受力及变形情况与桥台原型监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考虑到填料类型及其压实工序与填料力学性能的相关性,模拟分析了填料内摩擦角对加筋土桥台工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填料内摩擦角的增大,分离式桥台的水平土压力和竖向土压力都有所减少,并且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及筋材应变也有所减少;当填料内摩擦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对承载性能的优化作用有所减少;工程中选取加筋土填料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确定填料的内摩擦角,并权衡工作性能及经济效益,做出合理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承重式加筋土桥台 分离式加筋土桥台 数值模拟 填料 内摩擦角 工作性能
下载PDF
纳米凹凸棒石对酚醛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晓东 李欢 +1 位作者 张嘎 王小新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02,109,共9页
源自优质黏土矿物资源的一维凹凸棒石(AT)纳米纤维,可用于增强复合材料并改善其摩擦磨损特性。采用酚醛树脂(PF)模塑料塑炼工艺及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AT纳米纤维混杂传统微米纤维如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及芳纶纤维(AF)增强PF复合材料... 源自优质黏土矿物资源的一维凹凸棒石(AT)纳米纤维,可用于增强复合材料并改善其摩擦磨损特性。采用酚醛树脂(PF)模塑料塑炼工艺及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AT纳米纤维混杂传统微米纤维如碳纤维(CF)、玻璃纤维(GF)及芳纶纤维(AF)增强PF复合材料,系统考察了AT纳米纤维的含量对微米尺度短切纤维增强PF复合材料压缩性能及多种工况下摩擦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表征了摩擦界面原位生长转移膜的微观结构,探索了AT纳米纤维与微米纤维在干摩擦、油润滑和水润滑条件下可能的协同减摩抗磨作用机理。结果表明,AT与高模量纤维(CF,GF)表现出显著的协同增强作用,显著提高了PF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当AT纳米纤维质量分数为20%时,CF/AT/PF与GF/AT/PF的压缩强度分别可达407 MPa及400 MPa。干摩擦条件下,AT分别与CF和AF的复配使用促进了固体润滑特性转移膜的生长,提高了材料的自润滑性能;油润滑条件下,GF/AT/PF表现出最高的耐磨性能,GF减薄可能是主要的磨损机理;水润滑条件下,AF/AT/PF表现出最低的摩擦系数,而CF/AT/PF表现出最高的耐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摩擦磨损 纤维增强 多重工况 转移膜
下载PDF
低压润滑系统对柴油机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12
作者 田少聪 申加伟 +5 位作者 王超 李国祥 刘洋 蒋剑雄 孟令智 李浩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2024年第1期30-34,41,共6页
为分析低压润滑系统对柴油机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以某重型柴油机润滑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测温试验和台架试验分析降低机油压力对活塞温度、主轴瓦温升、机油温升、燃油消耗率等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活塞温度受机油压力和活塞... 为分析低压润滑系统对柴油机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影响,以某重型柴油机润滑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测温试验和台架试验分析降低机油压力对活塞温度、主轴瓦温升、机油温升、燃油消耗率等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活塞温度受机油压力和活塞喷嘴流量的影响不明显;机油温升受机油压力的影响较大,降低机油压力导致机油温升增大,机油劣化、结焦风险较高;主轴瓦、连杆大头轴瓦温升均小于设计限值。测温试验结果表明:活塞温度受机油压力影响不大,主轴瓦温升符合设计要求。台架试验结果表明:在常用工作区,机油压力由412 kPa降至240 kPa,燃油消耗率最大降幅约为0.9 g/(kW·h)。在满足柴油机可靠性的前提下应用低压润滑系统可提高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系统 机油压力 燃油经济性 附件功耗 摩擦功
下载PDF
电力液压系统中的密封摩擦特性分析与优化
13
作者 高启业 王小明 王培峰 《液压气动与密封》 2024年第3期107-113,共7页
随着电力液压系统中发动机的快速发展,活塞组件面临着越来越苛刻的工作环境。为了降低发动机活塞组的摩擦损失功,提高电力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对电力液压系统中活塞环组密封摩擦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实验进行优化... 随着电力液压系统中发动机的快速发展,活塞组件面临着越来越苛刻的工作环境。为了降低发动机活塞组的摩擦损失功,提高电力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通过对电力液压系统中活塞环组密封摩擦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再通过正交试验对实验进行优化,分析不同环组配合下的曲轴偏置、活塞销偏置、配缸间隙和活塞中凸点高度等因素对密封和摩擦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曲轴偏置是对摩擦损失功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配缸间隙是对窜气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优化后方案与原始方案相比,窜气量减少至39.53 L/min,摩擦损失功为0.45 kW。优化后的方案密封性得到了改善,同时摩擦损失功和敲击噪声均有所减少。通过对电力液压系统中的密封摩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可以为提高液压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窜气量 摩擦损失功 活塞 密封摩擦特性 极差值
下载PDF
增效转动摩擦阻尼器的工作机理及力学性能分析
14
作者 林子健 张超 +2 位作者 于天昊 刘婧宜 巫卓楷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1-178,共8页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增效转动摩擦阻尼器(ERFD),由杠杆原理放大其转动角度,进而提高其耗能能力,适用于梁柱节点。为验证ERFD工作机理的可行性,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数值模型,以相同摩擦工况的扇形摩擦阻尼器(SFD)和未放大的转动摩... 该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增效转动摩擦阻尼器(ERFD),由杠杆原理放大其转动角度,进而提高其耗能能力,适用于梁柱节点。为验证ERFD工作机理的可行性,采用ABAQUS软件建立其有限元数值模型,以相同摩擦工况的扇形摩擦阻尼器(SFD)和未放大的转动摩擦阻尼器(RFD)作为对照模型进行力学性能分析,进而探究ERFD耗能增效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RFD的承载力、刚度和耗能均得到明显提高,较于SFD分别增大了17.63%、12.54%、14.53%;其他三个改变摩擦片布置方式的试件的刚度和耗能比ERFD分别减少29.38%、58.67%、70.76%和29.55%、58.96%、70.58%;ERFD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相较于RFD放大了92.38%、85.49%。这说明ERFD耗能能力良好,且三个点均布置摩擦面的整体力学性能较好,且增效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效机制 转动摩擦阻尼器 梁柱节点 力学性能 工作机理
下载PDF
喷丸对4Cr5Mo2V钢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牛童 王昕宇 +1 位作者 彭睿智 吴晓春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对4Cr5Mo2V钢试样进行3道次复合喷丸,通过与未喷丸试样对比,研究了喷丸对试验钢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应力以及高温(100,300,500℃)摩擦磨损性能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处理显著提高了试验钢表面粗糙度,使试验钢表面形成... 对4Cr5Mo2V钢试样进行3道次复合喷丸,通过与未喷丸试样对比,研究了喷丸对试验钢表面形貌、显微组织、硬度、残余应力以及高温(100,300,500℃)摩擦磨损性能和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喷丸处理显著提高了试验钢表面粗糙度,使试验钢表面形成了明显的塑性变形层、硬化层与残余压应力层;在100,300,500℃下,与喷丸前相比,喷丸后试验钢的磨损率分别降低了41.8%,17.1%,63.3%,耐磨性能的提高与喷丸产生的硬化层和残余压应力层有关。在100,300℃下,喷丸前后试验钢的磨损机制均主要为黏着磨损和磨粒磨损,而当温度升高至500℃时,磨损机制为氧化磨损,喷丸试验钢仍能保持较高的硬度与残余压应力,同时表面氧化层更致密稳定,仅发生轻微氧化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Cr5Mo2V热作模具钢 喷丸 高温摩擦磨损性能 残余应力 硬度
下载PDF
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于750℃下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
16
作者 苏宁 杨航 +1 位作者 白植雄 曾艳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14-119,124,共7页
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SDHA热作模具钢于750℃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广泛使用的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DVA进行对比。结合光学轮廓仪、SEM、XRD等表征手段对两种材料的磨损表面、截面形貌、表面相组成... 采用高温摩擦磨损试验机,对SDHA热作模具钢于750℃在不同载荷作用下的高温摩擦磨损性能进行研究,同时采用广泛使用的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DVA进行对比。结合光学轮廓仪、SEM、XRD等表征手段对两种材料的磨损表面、截面形貌、表面相组成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750℃下,在10~20 N载荷范围内,SDHA钢的磨损率在1.22~4.11×10^(-5)mm^(3)/(N·m)范围内,SDDVA钢的磨损率在18.9~23.3×10^(-5)mm^(3)/(N·m)范围内。两种材料的氧化层在载荷作用下经历“变形→开裂→剥落→剥落区域再次氧化”的过程。此外,SDHA钢氧化物由Fe_(2)O_(3)和Fe_(3)O_(4)组成,SDDVA钢的氧化物由FeO、Fe_(2)O_(3)和Fe_(3)O_(4)组成。SDHA钢在750℃下比SDDVA钢拥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SDHA钢的最大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分别为590.21 MPa和432 HV0.2,SDDVA钢的最大抗压强度和显微硬度分别为390.24 MPa和290 HV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作模具钢 高温摩擦磨损 氧化层 高温抗压强度
下载PDF
离合器摩擦片动静摩擦系数对大马力推土机换挡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王华栋 何登辉 +1 位作者 刘澳 张文泽 《现代机械》 2024年第1期31-35,共5页
针对大马力推土机在换挡过程中出现的冲击度过大的问题,提出评价换挡性能的两个指标:冲击度、滑摩功;建立大马力推土机传动系统AMESim和MATLAB联合仿真模型;进而研究变速箱离合器摩擦片动、静摩擦系数对换挡冲击度、滑摩功的影响。结果... 针对大马力推土机在换挡过程中出现的冲击度过大的问题,提出评价换挡性能的两个指标:冲击度、滑摩功;建立大马力推土机传动系统AMESim和MATLAB联合仿真模型;进而研究变速箱离合器摩擦片动、静摩擦系数对换挡冲击度、滑摩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挡起步和二挡降一挡时的换挡冲击最大,在二挡降一挡过程中,随着动摩擦系数的增大,换挡结合时间减小,冲击度、滑摩功也随之增大,当换挡完成时,冲击度幅值减小,滑摩功不随动摩擦系数变化而变化;随着静摩擦系数的增大,换挡冲击度、滑摩功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ESIM MATLAB 动摩擦系数 静摩擦系数 冲击度 滑摩功
下载PDF
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和摩擦功 被引量:45
18
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刘兴奇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8-292,共5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 2种型面轮对与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摩擦功 .在摩擦功分析计算中利用了 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 ,并考虑了轮轨的结构变形的影响 .分析计算表明 ,在轮对运动状态相同的情况... 采用数值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 2种型面轮对与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中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摩擦功 .在摩擦功分析计算中利用了 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 ,并考虑了轮轨的结构变形的影响 .分析计算表明 ,在轮对运动状态相同的情况下 ,磨耗型轮对与轨道之间的蠕滑率和摩擦功与锥型轮对和轨道之间的蠕滑率和摩擦功相差甚大 .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现行铁路中正在推广使用的磨耗型轮对并不能减少轮轨接触表面之间的磨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轨 滚动接触 蠕滑率 摩擦功 磨损 铁路
下载PDF
汽车起步过程离合器传递转矩精确计算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胡建军 李光辉 +1 位作者 伍国强 秦大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083-1086,共4页
在分析汽车起步时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转矩传递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起步时离合器传递转矩、滑磨功和压盘表面温升的精确计算模型;推导出以离合器主、从动盘相对转速和离合器片表面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离合器片摩擦因数的... 在分析汽车起步时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离合器转矩传递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车起步时离合器传递转矩、滑磨功和压盘表面温升的精确计算模型;推导出以离合器主、从动盘相对转速和离合器片表面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的离合器片摩擦因数的公式;以某一轿车为实例,对其起步时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进行仿真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起步 离合器 转矩传递 滑磨功 表面温度
下载PDF
轨底坡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李霞 温泽峰 +1 位作者 张剑 金学松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75-480,共6页
为了探讨轨底坡与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内在联系,针对高速客运专线轮轨接触状况,即轮对踏面为LMA和钢轨为国产CN60,利用改进的三维接触几何程序、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及其CONTACT数值程序,分析比较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几何... 为了探讨轨底坡与轮轨滚动接触行为的内在联系,针对高速客运专线轮轨接触状况,即轮对踏面为LMA和钢轨为国产CN60,利用改进的三维接触几何程序、Kalker的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及其CONTACT数值程序,分析比较轨底坡对轮轨接触几何参数、接触斑形状、接触斑滑动量、摩擦功、接触应力等的影响。通过分析计算可得,轨底坡对轮轨滚动接触行为有很大影响。尤其当轮对相对轨道横移在6mm~9mm范围内变化时,随着轨底坡从1/20到1/40的逐渐减小,轮对左右轮滚动半径差和等效锥度增大,这说明在1/40轨底坡下,轮对恢复对中的能力更好,更有利于曲线通过。1/40轨底坡对应的最大正压力、等效应力等较小,其对应的摩擦功较大。1/20轨底坡的情况刚好相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于LMA-CN60轮轨接触副,1/40轨底坡较1/20轨底坡的接触状态更好。数值结果为轨底坡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对 钢轨 轨底坡 滚动接触 蠕滑力 接触应力 摩擦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