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ducing Yield of Fusel Alcohols by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of Compound Mutagenesis Through UV-MPMS Method
1
作者 Liu Zi-wei Wang Xin-xiu +5 位作者 Wu Si Chen Zuo-hui Zhang Hui Sun Yao Hui Mi-zhou Shuang Bao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23年第3期85-96,共12页
Excessive fusel alcohol contents will cause the beer to produce off-flavors and cause dizziness and headaches.Reducing the contents of fusel alcohols in beer is very important to people's health.The excessive fuse... Excessive fusel alcohol contents will cause the beer to produce off-flavors and cause dizziness and headaches.Reducing the contents of fusel alcohols in beer is very important to people's health.The excessive fusel alcohol contents in beer is a common problem in the industry.How to control the contents of fusel alcohols in a reasonable rang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beer quality.After one round of ultraviolet(UV)and one round of 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MPMS)mutagenesis,the yeast strains with lower fusel oil yield and more stablility could be screened.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sel alcohol Harris metabolic pathway of brewer's yeast and lactic acid metabolism,excellent strains were obtained by triple screening with lactic acid medium,calcium carbonate medium and 2,3,5-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 upper medium.The content of fusel alcohol in the finished beer fermentation test of screened strain Z43 was 52.1±0.142 mg•L^(-1),which was 43%lower than that of the starting strain,and other fermentation properties remained unchanged.After eight passages,it was verified that the strain was stable and heritable.Thes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ain Z43 presented promising characteristics for use in the production of beer with a potentially low contents of fusel alcoh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fusel alcohol UV mutagenesis MPMS mutagenesis strain screening
下载PDF
低产杂醇高产酯酵母菌株的选育和共酵对黄酒品质的影响及机制分析
2
作者 刘娅 刘双平 +2 位作者 刘甜甜 谢铃 毛健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44,共14页
杂醇和酯是影响黄酒品质的关键化合物,寻找发酵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开发低产杂醇高产酯的发酵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以酿酒酵母jiangnan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以实验室模拟发酵制得的黄... 杂醇和酯是影响黄酒品质的关键化合物,寻找发酵性能优良的酵母菌株,开发低产杂醇高产酯的发酵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前景。以酿酒酵母jiangnan1#作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以实验室模拟发酵制得的黄酒中杂醇、酯类化合物质量浓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出1株优良的突变菌株,命名为YAR28。对YAR28进行了生孢纯化筛选,获得1株产醇酯较佳的酿酒酵母,命名为酿酒酵母Y28-23。将酿酒酵母Y28-23连续5次传代培养,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显示,该酿酒酵母的酒精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产杂醇的质量浓度[(378.16±28.76)mg/L]比出发菌株降低了21.41%,且产酯的质量浓度[(152.86±19.73)mg/L]增加了35.57%。将酿酒酵母Y28-23与52株具备潜在产酯性能的非酿酒酵母共酵,以低产杂醇高产酯为评价指标,最终确定了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34为较佳的非酿酒酵母。进一步优化酿酒酵母Y28-23与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34的共酵条件,发现在主发酵阶段的温度为20℃的条件下以1∶10的添加比例共酵黄酒,对于黄酒醇酯比的优化效果较佳,杂醇的质量浓度为(281.20±5.73)mg/L,酯类的质量浓度为(240.02±2.47)mg/L。相比于单菌发酵,黄酒中杂醇的质量浓度降低了25.63%,而酯类的质量浓度增加了57.13%。基于代谢组学分析,获得多条与黄酒发酵过程中底物利用及风味形成密切相关的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阐明了黄酒共酵过程中异常威克汉姆酵母Y34对酿酒酵母Y28-23的代谢调节作用。研究可为利用发酵菌株控制黄酒酿造过程中的醇酯含量提供技术支持,对黄酒发酵菌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黄酒品质的提升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产杂醇高产酯 酿酒酵母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共酵 代谢组学
下载PDF
活性炭过滤对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谢铃 刘双平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6,共6页
黄酒生产贮存过程中酒体经常会产生异杂味和少许沉淀等。活性炭因其强大的吸附能力,广泛应用于酒类的后期处理。该实验将黄酒经过酒类活性炭过滤,不仅去除了异杂味,且对于黄酒中的一些非喜好代谢物质产生了吸附作用,例如杂醇、生物胺、... 黄酒生产贮存过程中酒体经常会产生异杂味和少许沉淀等。活性炭因其强大的吸附能力,广泛应用于酒类的后期处理。该实验将黄酒经过酒类活性炭过滤,不仅去除了异杂味,且对于黄酒中的一些非喜好代谢物质产生了吸附作用,例如杂醇、生物胺、嘌呤、氨基甲酸乙酯等物质。结果表明,活性炭添加量越大,对以上物质的吸附量就越大,但对原酒样的色度和风味损失也越大。最佳吸附条件为:活性炭添加量10 g/L,吸附温度35℃、吸附时间9 h。此时黄酒感官评价得分85分(初始82分),总酸降低27.96%,且氨基酸态氮损失不大。杂醇降低14.22%,生物胺降低31.10%,嘌呤降低27.78%,氨基甲酸乙酯降低30.77%,酯类风味物质保持较好。该研究可对黄酒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品质的控制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黄酒 杂醇 生物胺 嘌呤 氨基甲酸乙酯
下载PDF
不同类型黄酒中杂醇油含量分析及其机制初探 被引量:6
4
作者 夏小乐 朱小明 +5 位作者 张斌 夏梅芳 杨海麟 赵慧 沈蒙蒙 王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5-129,共5页
杂醇油是引起黄酒上头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黄酒的品质。该研究建立了外标法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爽型黄酒中杂醇油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线性范围为0~1 000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6%,相关系数大于0.998 8,相对... 杂醇油是引起黄酒上头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黄酒的品质。该研究建立了外标法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爽型黄酒中杂醇油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线性范围为0~1 000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6%,相关系数大于0.998 8,相对标准偏差为1.09%~1.72%。利用该法检测了市场上常见的10种黄酒,结果表明,杂醇油含量最高为528.4 mg/L,最低为152.8 mg/L。杂醇油含量按类型呈现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的特征,初步探明不同工艺会导致黄酒中杂醇油含量的差异。最后通过与其它酒种的比较证实杂醇油是影响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酒 杂醇油 GC 标准 生成机制
下载PDF
精密精馏分离光学异戊醇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维刚 方岩雄 +1 位作者 宋启煌 崔英德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11,17,共3页
采用高效填料 ,对预处理后的杂醇油进行两次精密精馏 ,获得异戊醇产品纯度 98% (质量 ) ,总收率95.0 % (质量 ) ;光学异戊醇产品纯度 95% (质量 ) ,收率 85.0 % (质量 )以上。
关键词 杂醇油 异戊醇 光学异戊醇 分离 副产品
下载PDF
酱香型白酒低产杂醇油粟酒裂殖酵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陈良强 吴群 徐岩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以TTC培养基和乳酸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进行筛选,从酱香型白酒大曲和酒醅中获得一株低产杂醇油的酒精酵母MT-14,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2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类鉴定。所筛选得到菌株MT-14鉴... 以TTC培养基和乳酸培养基为分离培养基,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进行筛选,从酱香型白酒大曲和酒醅中获得一株低产杂醇油的酒精酵母MT-14,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2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方法进行分类鉴定。所筛选得到菌株MT-14鉴定为粟酒裂殖酵母(Schizosaccharomyces pombe),保藏编号为CGMCC4744。该菌具有耐高温、乙醇及酸的性能,且支链氨基酸对菌株产杂醇油水平几乎没有影响。该菌产乙醇能力与酱香型白酒生产中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能力持平,而产异丁醇、异戊醇浓度分别只有Sch.pombe ATCC16979的51.0%和53.4%。该菌株可以用于酱香型白酒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酒裂殖酵母 乙醇 杂醇油 筛选 功能特性 酱香型白酒
下载PDF
低产尿素与高级醇黄酒酵母菌株的筛选、鉴定与发酵 被引量:8
7
作者 吴丹丽 李高磊 +2 位作者 王明月 陈晓涵 李余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5,共6页
通过发酵实验比较分离得到的5株酵母菌株产尿素与高级醇的能力,筛选出低产尿素和高级醇的菌株AW001和J-16-2,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验证,5株酵母菌的尿素产量与精氨酸吸收有关的CAR2基因拷贝数呈正相关。通过生理生化以及rDN... 通过发酵实验比较分离得到的5株酵母菌株产尿素与高级醇的能力,筛选出低产尿素和高级醇的菌株AW001和J-16-2,并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验证,5株酵母菌的尿素产量与精氨酸吸收有关的CAR2基因拷贝数呈正相关。通过生理生化以及rDNA ITS序列的分析,鉴定其均为酿酒酵母。结合实验室模拟黄酒发酵实验的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菌株AW001、J-16-2发酵所得样品中总糖、总酸等含量均满足国标中黄酒发酵指标。因此,该2株菌为特性优良的酿酒酵母,有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尿素 高级醇 鉴定 黄酒发酵
下载PDF
果胶酶对山楂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及主要杂醇油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文叶 张磊 +1 位作者 迟雷 吴庆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5,共5页
通过考察加酶时间和果胶酶用量,研究了果胶酶对山楂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及主要杂醇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对山楂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及酒精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经果胶酶处理发酵的山楂果酒总酸高于未经果胶酶处理的山楂果酒;发... 通过考察加酶时间和果胶酶用量,研究了果胶酶对山楂果酒酿造过程中甲醇及主要杂醇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胶酶对山楂果酒发酵过程中总糖及酒精度的变化没有显著影响;经果胶酶处理发酵的山楂果酒总酸高于未经果胶酶处理的山楂果酒;发酵前未经果胶酶处理的山楂酒样发酵过程中果胶含量呈先降低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果胶含量仍在2 g/L以上;发酵前山楂酒样经果胶酶处理后甲醇含量增高,发酵后增加不明显,但其含量是未经果胶酶处理山楂酒样(对照样)的5.7倍,不同时间进行果胶酶处理对主要杂醇油含量影响不明显;发酵前和发酵后添加果胶酶,甲醇含量随着其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其用量大于0.1 g/L时,甲醇含量增加缓慢,发酵后进行添加果胶酶对山楂果酒中主要杂醇油含量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酶 山楂果酒 甲醇 杂醇油
下载PDF
杂醇油提取异戊醇和异丁醇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赵崇涛 朱则善 +2 位作者 吴春山 林建民 张可钦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63-66,共4页
用杂醇油为原料,经脱水、脱色处理后,一次精馏分离出乙醇(95wt%)和异戊醇(>99wt%),其余部分经二次脱水后精留提取异丁醇(>99wt%)。
关键词 杂醇油 精馏 异戊醇 异丁醇 废物处理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用酒精中甲醇和杂醇油的含量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林芬 杨光宇 +1 位作者 胡秋芬 李干鹏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酒精中甲醇和杂醇油含量的方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97%~3.81%,回收率为91.09%~101.60%,最低检出限为0.21~0.85μg/mL.该方法稳定,步骤简单,准确度和灵敏度高,适用于食用酒精中甲醇和杂醇油的检测.
关键词 气相色谱 食用酒精 甲醇 杂醇油
下载PDF
气相色谱法测定白酒中甲醇及杂油醇含量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邹志辉 张艳林 苑丽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简称FID)测定白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方法,对程序升温中的温度和时间、载气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甲醇及杂油醇浓度在0.04-1.00 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Capillary Gas Chromatography,简称FID)测定白酒中甲醇和杂醇油的方法,对程序升温中的温度和时间、载气流速等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甲醇及杂油醇浓度在0.04-1.00 g/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0.999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9.24%-93.21%,该方法准确、可靠、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杂油醇 毛细管气相色谱 白酒
下载PDF
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酒精中杂醇油和醛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阚建全 陈宗道 +1 位作者 王光慈 黄前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28-32,共5页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酒精中杂醇油和醛的机理。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酒精中杂醇油的等温线可用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方程来描述,但吸附醛的等温线则可用弗罗因德利奇(Freundiich)等温方程来描述。在...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酒精中杂醇油和醛的机理。离子交换树脂吸附酒精中杂醇油的等温线可用兰格缪尔(Langmuir)等温方程来描述,但吸附醛的等温线则可用弗罗因德利奇(Freundiich)等温方程来描述。在杂醇油-醛-水-乙醇体系中,离子交换树脂优先吸附醛。处理液的酒精度和pH值对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杂醇油和醛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醇油 乙醇 离子交换树脂
下载PDF
旋性戊醇与异戊醇分离的研究 被引量:19
13
作者 周荣琪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9-101,共3页
研究了回流比、气速、是否对塔顶温度进行自控及进料浓度、操作方式等因素对旋性戊醇与异戊醇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在原有普通间歇精馏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进后的精密精馏分离异构体的流程、设备及操作方式,使旋性成醇产品纯度达95... 研究了回流比、气速、是否对塔顶温度进行自控及进料浓度、操作方式等因素对旋性戊醇与异戊醇的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在原有普通间歇精馏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改进后的精密精馏分离异构体的流程、设备及操作方式,使旋性成醇产品纯度达95%以上,收率达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性戊醇 异戊醇 杂醇油 精馏 分离
下载PDF
煤制甲醇副产物杂醇油的酯化醚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鲁静 谢一民 +2 位作者 张娟 贺晓莹 王璇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66,共3页
煤制甲醇副产物杂醇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具有强烈的剌鼻性臭味。为了利用该副产品,对神华宁煤集团下属企业煤制甲醇副产物杂醇油经过预处理的杂醇进行了强酸催化酯化和醚化研究,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杂醇油、混酯、混醚... 煤制甲醇副产物杂醇油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具有强烈的剌鼻性臭味。为了利用该副产品,对神华宁煤集团下属企业煤制甲醇副产物杂醇油经过预处理的杂醇进行了强酸催化酯化和醚化研究,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通过测定杂醇油、混酯、混醚三者的发热量发现,酯化、醚化后的产品热值明显提高,可以作为优质的醇醚燃料或者燃油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醇油 酯化 醚化 醇醚燃料 综合利用
下载PDF
燃料乙醇生产中杂醇油的综合利用及经济效益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钺 杜风光 李晓 《酿酒科技》 2010年第12期81-83,共3页
研究了燃料乙醇副产品杂醇油的分离工艺,获得了多种高附加值的单体有机醇;进行了市场经济效益分析,设计了1500 t/年的杂醇油分离生产线,采用间歇除前馏分和连续分离同分异构体结合的方法,每年产值达150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研究了燃料乙醇副产品杂醇油的分离工艺,获得了多种高附加值的单体有机醇;进行了市场经济效益分析,设计了1500 t/年的杂醇油分离生产线,采用间歇除前馏分和连续分离同分异构体结合的方法,每年产值达1500万元,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乙醇 杂醇油 异戊醇
下载PDF
程序升温升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甲醇和杂醇油 被引量:5
16
作者 蒲国强 林小葵 +2 位作者 李玉萍 冯婉丽 范衍琼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88-489,共2页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酒中甲醇、杂醇油的方法。方法采用程序升温升压方式,选择FFAP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FID)测定酒中甲醇、杂醇油的最佳条件。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各组分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0,(n=...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测定酒中甲醇、杂醇油的方法。方法采用程序升温升压方式,选择FFAP毛细管柱分离,气相色谱(FID)测定酒中甲醇、杂醇油的最佳条件。结果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各组分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0,(n=6),检出限:甲醇0.006g/100ml,异丁醇0.004g/100ml,异戊醇0.005g/100ml;样品分析的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为4.4%~7.2%;样品分析的准确度试验,回收率为92.2%~106.0%。结论该法测定酒中甲醇、杂醇油分离时间短,灵敏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醇 杂醇油 气相色谱法 测定
下载PDF
荔枝酒中杂醇油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7
17
作者 高敏 曾新安 于淑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6-358,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叔戊醇为内标物,对荔枝酒中杂醇油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不仅可以检测出荔枝酒杂醇油总量,还能检测出杂醇油组分的含量;荔枝酒中,杂醇油含量较多的成分分别为异戊... 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叔戊醇为内标物,对荔枝酒中杂醇油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不仅可以检测出荔枝酒杂醇油总量,还能检测出杂醇油组分的含量;荔枝酒中,杂醇油含量较多的成分分别为异戊醇、异丁醇和正丙醇,荔枝干酒中三者含量之和占到杂醇油总量的99.0%;分光光度法是以异丁醇和异戊醇的含量作为杂醇油总量,该法无法检测到荔枝酒中正丙醇的含量,不能准确测定荔枝酒中杂醇油含量,气相色谱法具有简单、快速、精密度高等特点,较分光光度法更适合于荔枝酒中杂醇油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酒 杂醇油 气相色谱法 叔戊醇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糯米酒中的甲醇、乙酸乙酯和杂醇油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珍华 杨秋明 彭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3-125,共3页
建立了一种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糯米酒中甲醇、乙酸乙酯和杂醇油的方法,并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7%~98.8%之间,相关系数在0.9954以上,相对标准偏差0.89% ̄2.53%。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结果令人满意。
关键词 甲醇 乙酸乙酯 杂醇油 毛细管气相色谱 糯米酒
下载PDF
对酒精蒸馏杂醇油分离提取的见解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君高 《酿酒科技》 1999年第4期37-38,共2页
由异戊醇的精馏系数(k′)理解,在酒精蒸馏过程中,从精馏塔酒精浓度42%(v/v)处提杂醇油最适宜。杂醇油是易分离组分,在精馏塔乙醇与水分离的同时可以将杂醇油彻底分离。液相取油与汽相取油没有本质区别。理论与实践证明,... 由异戊醇的精馏系数(k′)理解,在酒精蒸馏过程中,从精馏塔酒精浓度42%(v/v)处提杂醇油最适宜。杂醇油是易分离组分,在精馏塔乙醇与水分离的同时可以将杂醇油彻底分离。液相取油与汽相取油没有本质区别。理论与实践证明,连续取油优于间歇取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 蒸馏 杂醇油 异戊醇 分离
下载PDF
醇类和营养贫乏诱导工业酿酒酵母丝状生长
20
作者 何启刚 伍时华 +4 位作者 赵东玲 易弋 黄翠姬 应玲云 刘光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4,共6页
研究了酿酒酵母的丝状生长。将酿酒酵母在氮源、碳源受限和醇类存在下的固态培养基上培养,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双倍体菌株GGFS16、GJ2008和相应单倍体SC2012、SS2012菌株在丙醇、丁醇和戊醇诱导下,均有丝状生长。GJ2008和SS2012菌... 研究了酿酒酵母的丝状生长。将酿酒酵母在氮源、碳源受限和醇类存在下的固态培养基上培养,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形态。双倍体菌株GGFS16、GJ2008和相应单倍体SC2012、SS2012菌株在丙醇、丁醇和戊醇诱导下,均有丝状生长。GJ2008和SS2012菌株在果糖、麦芽糖和乳糖作为唯一碳源时,出现侵入生长,而GGFS16和SC2012并没出现。在氮源受限培养基(SLAD)上,没有菌株出现丝状生长。结果表明,丙醇、丁醇和戊醇能诱导单双倍体酿酒酵母的丝状生长。在碳源受限培养基上,侵入生长是否存在与菌株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营养贫乏 丝状生长 醇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