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wer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1
作者 Baishun Liu 《Applied Mathematics》 2015年第4期663-669,共7页
In conjunction with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and synthesizing Singular perturbation and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trol design technique, named Power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then by L... In conjunction with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and synthesizing Singular perturbation and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control design technique, named Power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then by Lyapunov method, theorem to ensure regionally as well as semi-globally asymptotic stability i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some bounded information. The highlight point is that it not only inherits all the essences of Singular perturbation and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s but also makes up for their shortcomings, and then the conservatism of control input can be improved by compromising the Power ratio coefficie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 example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Power ratio gain technique is a simple, practical and powerful tool to deal with the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Robust CONTROL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SINGULAR Perturbation TECHNIQUE Power ratio gain TECHNIQUE output Regulation
下载PDF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2
作者 Baishu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Nonlinea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1期21-36,共16页
In conjunction with 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this paper proposes a fire-new control design technique, named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then develops two kinds of control design methods, that is, Decomposi... In conjunction with 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this paper proposes a fire-new control design technique, named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then develops two kinds of control design methods, that is, Decomposition and Synthetic methods,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By Routh’s stability criterion, we demonstrate that a canonical system matrix can be designed to be always Hurwitz as any row controller gains, or controller and its integrator gains increase with the same ratio. By solving Lyapunov equation, we demonstrate that as any row controller gains, or controller and its integrator gains of a canonical system matrix tend to infinity with the same ratio, if it is always Hurwitz, and then the same row solutions of Lyapunov equation all tend to zero. By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Lyapunov method, theorems to ensure semi-globally asymptotic stability are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some bounded information. Moreover, the striking robustness of 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and PID control is clearly illustrated by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Theoretical analysis, design example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is a powerful tool to solve the control design problem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Robust CONTROL output Regulation
下载PDF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Design via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3
作者 Baishu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Nonlinea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4年第5期256-266,共11页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kinds of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lers, that is, one is generic and another is practica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By extending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to a canoni...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kinds of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lers, that is, one is generic and another is practical,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By extending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to a canonical interval system matrix and using Lyapunov method, theorems to ensure regionally as well as semi-globally asymptotic stability are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some bounded information. Moreover, for the practical nonlinear integral controller, a real tim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equal ratio coefficient is proposed such that its value can be chosen moderatel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not only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deal with the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but also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is a powerful and practical tool to solve the control design problem of dynamics with the nonlinear and uncertain 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Robust CONTROL Generic Controller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output Regulation
下载PDF
Output Feedback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4
作者 Baishun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Nonlinear Theory and Application》 2015年第2期101-116,共16页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utput feedback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ler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By solving Lyapunov equation, we demonstrate a new proposition on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By ... This paper proposes an output feedback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ler for a class of uncertain nonlinear system. By solving Lyapunov equation, we demonstrate a new proposition on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By using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Singular perturbation technique and Lyapunov method, theorem to ensure regionally as well as semi-globally exponential stability is established in terms of some bounded information. Moreover, a real time method to evaluate the ratio coefficients of controller and observer are proposed such that their values can be chosen moderatel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not only output feedback nonlinear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has the striking robustness but also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and Singular perturbation technique constitutes a powerful tool to solve the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design problem of dynamics with the nonlinear and uncertain 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ral INTEGRAL CONTROL Nonlinear CONTROL Robust CONTROL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Equal ratio gain TECHNIQUE SINGULAR Perturbation TECHNIQUE State Estimation INTEGRAL Observer output Regulation
下载PDF
阻垢剂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中的工业化应用
5
作者 张文帅 白鸿斌 +3 位作者 边金利 依庆文 邢兆强 王伟亮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7期177-182,共6页
目前我国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水处理药剂基本为国外公司垄断,价格昂贵。国产海水淡化阻垢缓蚀剂也正在突破瓶颈,质量、性能日渐成熟,但是缺乏统一、完善系统的方法验证,同时缺乏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考核验收平台,导致海水淡化水处理药剂价格... 目前我国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水处理药剂基本为国外公司垄断,价格昂贵。国产海水淡化阻垢缓蚀剂也正在突破瓶颈,质量、性能日渐成熟,但是缺乏统一、完善系统的方法验证,同时缺乏大型海水淡化工程考核验收平台,导致海水淡化水处理药剂价格居高不下。为打破国外垄断,提升我国海水淡化药剂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并降低药剂使用成本,采用2.5万t/d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开展了SD210阻垢剂在工业化试验装置中应用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为期2个月的试验期内,在SD210投加质量浓度为4~8 mg/L条件下,装置运行安全、平稳,无明显结垢和腐蚀现象;且海水淡化装置产品水水质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所规定的指标要求。综上,SD210阻垢性能良好,能满足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多效 海水淡化 阻垢剂 工业化试验 浓缩海水 造水比
下载PDF
一种用于传感器模拟前端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程 张加宏 +1 位作者 刘祖韬 邹循成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0-237,245,共9页
基于华虹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用于传感器模拟前端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其整体采用全差分结构来抑制传感器输出的共模噪声、直流分量以及供电电源的输出噪声。该电路由仪表放大结构轨对轨输入级、轨对轨自动调零全差分运算放... 基于华虹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用于传感器模拟前端的可编程增益放大器(PGA),其整体采用全差分结构来抑制传感器输出的共模噪声、直流分量以及供电电源的输出噪声。该电路由仪表放大结构轨对轨输入级、轨对轨自动调零全差分运算放大器、数字控制电路以及直流分量消除电路这四个部分构成,同时采用连续时间自动调零校准技术来降低其输入失调电压。PGA的放大倍数为5 bit调节,共12个档位,分别为1,2,4,8,…,1024,2048倍。在3.3 V电源电压下,PGA输入输出摆幅为0.2~3.1 V。在输入500 mV的直流分量条件下,在-40~125℃的温度范围内,可将直流分量抑制到47.6μV。通过Virtuoso软件进行电路设计、版图绘制以及仿真验证,后仿真结果表明,在进行100次蒙特卡罗仿真下,电源抑制比和共模抑制比在1 kHz处的平均值分别约为110.3 dB和116.1 dB,输入失调电压的1σ值约为21.3μ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编程增益放大器 输入输出范围 自动调零校准 电源抑制比 共模抑制比
下载PDF
幅相误差对体积阵MVDR波束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黄燕 焦君圣 +1 位作者 郭世旭 赵鹏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1期139-146,共8页
体积阵是一种由多个水听器组成的立体阵列,能够增大潜标接收基阵的孔径,获得较大的空间增益,工程中多将其制作成具有收合、展开功能的阵列应用于低频吊放声呐。由于各水听器通道内器件参数和幅度增益不一致,体积阵的每个阵元接收到的信... 体积阵是一种由多个水听器组成的立体阵列,能够增大潜标接收基阵的孔径,获得较大的空间增益,工程中多将其制作成具有收合、展开功能的阵列应用于低频吊放声呐。由于各水听器通道内器件参数和幅度增益不一致,体积阵的每个阵元接收到的信号之间存在幅相误差。文中通过建立存在幅相误差时的双圆环体积阵模型,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幅相误差对其协方差矩阵、最小方差无畸变(MVDR)波束形成器的输出信噪比(SNR)、阵增益以及方位估计精度的影响。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阵列幅相误差的存在会导致MVDR波束形成器的输出SNR和阵增益降低;对于相位误差而言,当输入SNR在-5 dB以上时,这种影响随输入SNR的增大越来越明显;对于幅度误差而言,当输入SNR在-10 dB以上时,幅度误差对MVDR波束形成器的输出SNR和阵增益的影响会更显著;并且,相比于幅度误差,MVDR波束形成的方位估计精度对相位误差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听器 体积阵 幅相误差 输出信噪比 阵增益 方位估计精度
下载PDF
顺流流程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魏巍 沈胜强 +2 位作者 杨洛鹏 刘晓华 刘佳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建立了顺流进料流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过程数学模型;考虑了过程中物性变化和压力损失引起的传热温差变化,计算分析了在相同淡水产量下,蒸发器效数、末效蒸发器蒸发温度、加热蒸汽温度和浓缩比变化时,造水比、冷凝器海水流... 建立了顺流进料流程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系统的热力过程数学模型;考虑了过程中物性变化和压力损失引起的传热温差变化,计算分析了在相同淡水产量下,蒸发器效数、末效蒸发器蒸发温度、加热蒸汽温度和浓缩比变化时,造水比、冷凝器海水流量、蒸发器总传热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蒸发器效数对系统性能有显著影响;末效蒸发器蒸发温度和加热蒸汽温度对蒸发器总传热面积影响较大;浓缩比在一定范围内,系统热力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淡化 多效蒸馏 顺流进料流程 造水比
下载PDF
不同投喂频率对网箱养殖点带石斑鱼生长、食物利用及氮磷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纪文秀 王岩 厉珀余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2-438,共7页
通过网箱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初始体质量为(137±1)g的点带石斑鱼生长,食物利用及饲料氮、磷排放的影响;实验分别按每天4次(4.00 meal·d-1)、每天2次(2.00 meal·d-1)、每天1次(1.00 meal·d-1)、2天1次(0.50 m... 通过网箱养殖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初始体质量为(137±1)g的点带石斑鱼生长,食物利用及饲料氮、磷排放的影响;实验分别按每天4次(4.00 meal·d-1)、每天2次(2.00 meal·d-1)、每天1次(1.00 meal·d-1)、2天1次(0.50 meal·d-1)和4天1次(0.25 meal·d-1)的频率投喂冰鲜杂鱼.结果表明:将投喂频率从0.25 meal·d-1增加到1.00 meal·d-1,鱼摄食率,增质量,饲料系数和饲料氮、磷排放量升高,但饲料氮、磷储积效率下降;将投喂频率从1.00 meal·d-1增加到4.00 meal·d-1,鱼摄食率,增质量,饲料氮、磷储积效率和排放量无显著变化;改变投喂频率对条件系数、肝质量指数和鱼体组成无显著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投喂杂鱼饲养点带石斑鱼适宜的投喂频率为1.00 meal·d-1,在此投喂频率下,经过109 d生长后增质量可达253 g,饲料系数为1.1,饲料氮、磷储积效率分别为22%和24%,每kg鱼产量饲料氮、磷废物排放量分别为108 g和24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投喂频率 增质量 饲料系数 氮、磷废物排放量
下载PDF
多效膜蒸馏过程用于海水和浓海水的深度浓缩 被引量:11
10
作者 王奔 秦英杰 +2 位作者 王彬 靳军宝 刘立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233-2241,共9页
研究了离子交换法选择性脱钙与多效膜蒸馏相结合用于海水淡化和淡化厂浓水深度浓缩的可行性。海水或浓海水中钙离子能脱除90%以上,可防止高倍数浓缩时海水中硫酸钙沉淀对膜造成污染。本文以膜通量、造水比和馏出液电导率为多效膜蒸馏过... 研究了离子交换法选择性脱钙与多效膜蒸馏相结合用于海水淡化和淡化厂浓水深度浓缩的可行性。海水或浓海水中钙离子能脱除90%以上,可防止高倍数浓缩时海水中硫酸钙沉淀对膜造成污染。本文以膜通量、造水比和馏出液电导率为多效膜蒸馏过程的性能指标,研究了操作条件对过程性能的影响。膜通量最高可达6.07L/(m2.h),造水比最高可达13.2;当海水浓缩至250 g/L时,馏出液的电导率小于200μm/cm,膜通量和造水比仍可达3.61 L/(m2.h)和4.96。以除钙后的浓海水为料液,利用两种多效膜蒸馏组件分别进行了持续45天的操作稳定性实验研究,在试验期间膜组件性能没有明显下降。该研究结果表明,多效膜蒸馏结合选择性脱钙是适合于海水深度浓缩及资源综合利用的高效节能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膜蒸馏 造水比 海水 脱钙 深度浓缩 操作稳定性
下载PDF
内部热能回收式多效膜蒸馏用于海水淡化及浓盐水深度浓缩 被引量:27
11
作者 秦英杰 刘立强 +3 位作者 何菲 张艳萍 吴茵 王世昌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2-58,共7页
利用自制的具有高效内部热量回收功能的多效膜蒸馏组件对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进行浓缩研究。考察进料温度、浓度、流速对膜通量、造水比和脱盐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料液加热温度T3升高时膜通量和造水比随之明显增加,而脱盐率保持不... 利用自制的具有高效内部热量回收功能的多效膜蒸馏组件对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进行浓缩研究。考察进料温度、浓度、流速对膜通量、造水比和脱盐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料液加热温度T3升高时膜通量和造水比随之明显增加,而脱盐率保持不变;料液流速增加使膜通量增加,而造水比随之降低,脱盐率几乎不受影响;随着料液浓度的增加,膜的通量和造水比逐渐降低,脱盐率略微减小但影响很小.当料液中氯化钠浓度较低时,该过程的最大膜通量为6.8L/(m2.h),造水比为12.5;当料液中氯化钠浓度大于15%时,膜通量为5.2L/(m2.h),造水比为6.2,脱盐率可达99.99%.实验结果表明,多效膜蒸馏技术可有效应用于海水淡化及常规海水淡化过程,例如反渗透和多效蒸发过程所副产浓盐水的深度浓缩和淡水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膜蒸馏 膜蒸馏 造水比 海水淡化 反渗透浓水 浓盐水 浓缩
下载PDF
多效膜蒸馏技术用于深度浓缩多种无机盐水溶液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平 秦英杰 +3 位作者 刘晶 刘建军 张昆明 崔东胜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4,共6页
利用中空纤维气隙式多效膜蒸馏组件浓缩处理硫酸盐、盐酸盐、硝酸盐和碳酸盐等16种无机盐水溶液,研究料液浓度在0.5%~40%之间变化时对膜通量和造水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料液浓度升高,膜通量和造水比总体呈下降趋势.造成膜通量和造... 利用中空纤维气隙式多效膜蒸馏组件浓缩处理硫酸盐、盐酸盐、硝酸盐和碳酸盐等16种无机盐水溶液,研究料液浓度在0.5%~40%之间变化时对膜通量和造水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料液浓度升高,膜通量和造水比总体呈下降趋势.造成膜通量和造水比下降的因素包括料液蒸汽压、黏度、扩散系数、比热容和热导率随浓度的变化,但蒸汽压下降是主要因素.钾盐、铵盐、硫酸盐、硝酸盐的浓度升高对膜通量和造水比影响较小,而盐酸盐、镁盐的浓度升高对膜通量和造水比影响较大.对于所有测验的浓度为18%的料液,膜通量值均可达2.30 L/(m^2·h)以上,造水比在6.5以上,至少相当于9效蒸发器的能效果.整个实验期间膜组件性能良好,所有研究的无机盐的截留率均在9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膜蒸馏 无机盐 深度浓缩 膜通量 造水比
下载PDF
国产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技术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小军 刘克成 +1 位作者 庞毅 何彩燕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介绍了神华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产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研究了海水淡化装置对天然海水温度、加热蒸汽压力等外部参数变化的适应性,分析了影响淡化装置制水经济性的因素,并讨论了淡化... 介绍了神华河北国华沧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国产万吨级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技术特点,研究了海水淡化装置对天然海水温度、加热蒸汽压力等外部参数变化的适应性,分析了影响淡化装置制水经济性的因素,并讨论了淡化装置的负荷调节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套国产化装置运行稳定,制水负荷可在40%~110%之间灵活调节,产品水水质优良,达到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效蒸馏 海水淡化 造水比 热力压缩
下载PDF
增损比对激光陀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仰华 雷建军 +1 位作者 徐宏财 韩宗虎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82-1685,共4页
光强调谐曲线是激光陀螺工作模式选取和稳频的依据,而陀螺的增损比将直接决定光强调谐曲线的形式.为了提高陀螺准确度,本文对双同位素综合展宽情况下二频激光陀螺出光带宽与增损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激光陀螺的出光带... 光强调谐曲线是激光陀螺工作模式选取和稳频的依据,而陀螺的增损比将直接决定光强调谐曲线的形式.为了提高陀螺准确度,本文对双同位素综合展宽情况下二频激光陀螺出光带宽与增损比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激光陀螺的出光带宽与增损比之间存在单调递增的变化关系.数值仿真了不同增损比情况下陀螺的光强调谐曲线,结果表明,根据激光陀螺出光带宽与相邻纵横间隔相对大小的不同,其光强调谐曲线的形状可分三种,仿真与试验结果非常吻合.分析并试验验证了增损比选取不当对激光陀螺工程化应用可能产生的影响,给出了不同腔长情况下激光陀螺增损比合理选取的参考值,即应保证陀螺的出光带宽约等于其相邻纵横间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强调谐曲线 增损比 激光陀螺 综合展宽 出光带宽
下载PDF
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增益及输出信噪比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崔东旭 郑少成 +2 位作者 邱亚峰 钱芸生 常本康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62-966,共5页
电子清刷是微通道板生产流程中常用的除气方法,会引起微通道板其他性能参量的变化.为研究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输出信噪比及增益的影响,根据信噪比及增益的定义讨论了微通道板性能参量的测试方法,研制了微通道板参量测试系统.应用微通道... 电子清刷是微通道板生产流程中常用的除气方法,会引起微通道板其他性能参量的变化.为研究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输出信噪比及增益的影响,根据信噪比及增益的定义讨论了微通道板性能参量的测试方法,研制了微通道板参量测试系统.应用微通道板参量测试系统对微通道板进行了电子清刷处理,测试清刷过程中不同阶段微通道板的信噪比及增益变化.实验表明:微通道板增益随清刷时间增加而降低,同时增益稳定性提高;电子清刷过程中微通道板的输出信号及噪音的变化率与微通道板增益的变化率基本相同,输出信噪比基本不变.增益变化是影响清刷过程中信号及噪音变化的主要因素,并且电子清刷对微通道板输出信噪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板 电子清刷 输出信噪比 增益
下载PDF
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进料方式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孙小军 王晓攀 +1 位作者 刘克成 桑俊珍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0-122,127,共4页
物料水进料方式决定着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布置方式,对制水的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对顺流进料、逆流进料和平流进料等几种进料方式的对比与分析表明,顺流进料方式蒸发器结垢风险最小,但经济性较差;逆流进料有效地改善了制水经济性,... 物料水进料方式决定着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装置的布置方式,对制水的经济性具有重要影响。对顺流进料、逆流进料和平流进料等几种进料方式的对比与分析表明,顺流进料方式蒸发器结垢风险最小,但经济性较差;逆流进料有效地改善了制水经济性,但需要多台中间进料泵,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与运行电耗;平流进料盐水逐级自流,流程简单,经济性好。研究还表明,TVC的采用可显著降低蒸汽耗量和凝汽器的必要换热面积,有利于降低设备投资费用,提高制水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多效蒸馏 海水淡化 造水比 进料方式
下载PDF
基于PSO差分-共射负反馈放大电路参数的自适应优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一军 陈得宝 +1 位作者 王江涛 丁国华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509,共5页
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以互阻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乘积对输出电阻的比作为适应度函数,对差分-共射两级直接耦合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电阻值进行自适应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对互阻增益和输出电阻分别限制时,它们均趋于设定值的底限,使适应度... 采用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以互阻增益和共模抑制比乘积对输出电阻的比作为适应度函数,对差分-共射两级直接耦合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的电阻值进行自适应优化.优化结果表明,对互阻增益和输出电阻分别限制时,它们均趋于设定值的底限,使适应度函数最大,以符合算法要求,从而可根据工程对放大器指标的不同需求,改变适应度函数,找到最佳电路参数.经EWB软件仿真,反馈放大器互阻增益与优化理论计算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5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 互阻增益 共模抑制比 输出电阻 仿真
下载PDF
典型膜蒸馏技术的性能及发展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贾晓敏 陈东 +1 位作者 谢继红 杨荣欣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16年第2期19-23,共5页
膜蒸馏具有常压下低温汽化、便于分离中高浓度料液等特性。在对四种典型膜蒸馏技术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各自的性能方程,对不同工作温度和膜参数下的造水比和膜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式膜蒸馏的造水比和膜通量均较高... 膜蒸馏具有常压下低温汽化、便于分离中高浓度料液等特性。在对四种典型膜蒸馏技术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各自的性能方程,对不同工作温度和膜参数下的造水比和膜通量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真空式膜蒸馏的造水比和膜通量均较高,气隙式膜蒸馏和气扫式膜蒸馏的造水比较高而膜通量偏小,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性能受工作温度和膜参数的影响很大,适宜条件下也可取得较高的造水比和膜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蒸馏 膜通量 造水比 性能方程 蒸汽 热源
下载PDF
分布式全相参雷达相参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靖 张剑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4,共6页
该文针对多脉冲发射协同结构的分布式全相参雷达,首先建立了全相参模式下的信号模型,然后推导了输出信噪比增益(o SNRg)的解析式,并基于相干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CRB),利用多项式拟合,获得了o SNRg上界的数值解。结果表明:增加发射天... 该文针对多脉冲发射协同结构的分布式全相参雷达,首先建立了全相参模式下的信号模型,然后推导了输出信噪比增益(o SNRg)的解析式,并基于相干参数估计的克拉美-罗界(CRB),利用多项式拟合,获得了o SNRg上界的数值解。结果表明:增加发射天线数或脉冲数能够提高o SNRg;而增加接收天线数能否提高o SNRg取决于输入信噪比大小,输入信噪比较大时则o SNRg随之提高,较小时反而随之下降。最后的仿真实验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 分布式 全相参 输出信噪比增益 多项式拟合
下载PDF
中国小麦燃料乙醇的能量收益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胜 路明 杜凤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794-3800,共7页
分析了燃料乙醇能量收益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外有关燃料乙醇能量收益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国内研究现状,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计算了小麦燃料乙醇净能量值和能量产投比,对中国小麦燃料乙醇的能量收益进行了评价。主要结论有:如不考虑副产... 分析了燃料乙醇能量收益问题提出的背景,国外有关燃料乙醇能量收益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国内研究现状,采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计算了小麦燃料乙醇净能量值和能量产投比,对中国小麦燃料乙醇的能量收益进行了评价。主要结论有:如不考虑副产品能量价值,旧工艺和新工艺的NEV分别为-17022MJ/t燃料乙醇和-11778MJ/t燃料乙醇,R值分别是0.64和0.72;如考虑副产品能量价值,旧工艺和新工艺的NEV值分别为2271MJ/t燃料乙醇和11249MJ/t燃料乙醇,R值分别是1.05和1.27,从能源经济性角度看,旧工艺和新工艺的能量收益已是正效益,且新工艺的能量收益显著提高;与美国玉米燃料乙醇生产相比,如考虑副产品能量价值,新工艺和美国玉米燃料乙醇的NEV分别为11249MJ/t燃料乙醇和7457MJ/t燃料乙醇,R值分别是1.27和1.34。由于小麦转化率要低于玉米,因而小麦燃料乙醇的R值会低于玉米燃料乙醇。中国小麦燃料乙醇生产(新工艺)NEV大于美国玉米燃料乙醇的原因在于:中国小麦燃料乙醇副产品综合利用水平(23027MJ/t燃料乙醇)已明显优于美国玉米燃料乙醇(5078MJ/t燃料乙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燃料乙醇 能量收益 净能量值 能量产投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