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ethod for extracting human gait series from accelerometer signals based on 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符懋敬 庄建军 +3 位作者 侯凤贞 展庆波 邵毅 宁新宝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5期592-601,共10页
In this paper, 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is applied to analyse accelerometer signals collected during normal human walking. First, the self-adaptive feature of EEMD is utilised to decompose th... In this paper, th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EMD) is applied to analyse accelerometer signals collected during normal human walking. First, the self-adaptive feature of EEMD is utilised to decompose the ac- celerometer signals, thus sifting out several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s) at disparate scales. Then, gait series can be extracted through peak detection from the eigen IMF that best represents gait rhythmicity. Compared with the metho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the EEMD-based method has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it remarkably improves the detection rate of peak values hidden in the original accelerometer signal, even when the signal is severely contaminated by the intermittent noises; this method effectively prevents the phenomenon of mode mixing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EMD. And a reasonable selection of parameters for the stop-filtering criteria can improve the calculation speed of the EEMD-based method. Meanwhile, the endpoint effect can be suppressed by using the auto regressive and moving average model to extend a short-time series in dual direction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EMD is a powerful tool for extraction of gait rhythmicity and it also provides valuable clues for extracting eigen rhythm of other physiological sig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gait series peak detection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下载PDF
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马乾峰 李立 +3 位作者 张伟 丁健 许贻林 毛文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51,共7页
目的 探索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方法 2023年5月至7月,采用Qualisys红外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南京师范大学15例右侧FAI患者协调性和变异性进行测试。采集并截取步态周期数据,运用Matlab计算耦合角和... 目的 探索不同硬度地面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步态协调性的影响。方法 2023年5月至7月,采用Qualisys红外光学运动捕捉系统对南京师范大学15例右侧FAI患者协调性和变异性进行测试。采集并截取步态周期数据,运用Matlab计算耦合角和耦合角标准差,比较在不同硬度地面上的差异。结果 在冠状面,髋-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中期和支撑后期硬地面大于软地面,其他步态阶段以及髋-膝关节、膝-踝关节各步态阶段均小于软地面(P <0.05);在矢状面,髋-踝关节和膝-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中期和支撑后期硬地面小于软地面,其他步态阶段以及髋-膝关节各步态阶段均大于软地面(P <0.01);在水平面,髋-膝关节耦合角在支撑后期硬地面小于软地面,摆动前期和髋-踝关节承重期均大于软地面(P <0.05)。与硬地面相比,软地面上耦合角标准差仅在矢状面髋-膝关节承重期小于硬地面,其余均大于硬地面(P <0.05)。结论 FAI患者在三维面内各步态阶段在软地面上表现出更多的远端主导,即踝关节内翻跖屈优势增加,髋关节优势减少;协调变异性普遍高于硬地面。表明FAI患者在软地面上步行时会增加复发性外踝扭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地面硬度 步态 协调模式 协调变异性
下载PDF
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住院-随访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文婷 王筱筱 +1 位作者 宁文华 张洁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8期3287-3291,共5页
目的探讨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住院-随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住院-随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15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比较两组DE Morton活动指数(DEMMI)、平衡能力(BBS)、肢体功能(FMA)、步态参数、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SIS)。结果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DEMMI、BBS、上下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步频、步长、步速高于对照组,双支撑期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的自我管理能力、SIS评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ACTED模式下综合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ED模式 康复训练 脑卒中 肢体功能 步态参数
下载PDF
基于模糊扩张观测器的下肢外骨骼滑模控制
4
作者 徐乙铭 吴钦木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4年第10期143-148,共6页
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强耦合和易受不确定性因素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外骨骼动力学方程,将不确定性、动态耦合和外部干扰视为总扰动,实现系统的解耦。然后,设计模糊... 针对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系统强耦合和易受不确定性因素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模糊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策略。首先,建立外骨骼动力学方程,将不确定性、动态耦合和外部干扰视为总扰动,实现系统的解耦。然后,设计模糊扩张状态观测器估计总扰动,对滑模进行补偿;采用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实现系统快速跟踪步态轨迹,避免了传统终端滑模的奇异性。最后,在外骨骼样机中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提高了系统的抗扰能力和跟踪精度,降低了滑模抖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非奇异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模糊扩张状态观测器 跟踪步态
下载PDF
Static Force Analysis of Foot of Electrically Driven Heavy-Duty Six-Legged Robot under Tripod Gait 被引量:1
5
作者 Zhen Liu Hong-Chao Zhuang +2 位作者 Hai-Bo Gao Zong-Quan Deng Liang Di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8-72,共15页
The electrically driven six-legged robot with high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ndispensable equipment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 but it hinders its practicability because of its low efficiency of carrying energy. Meanwhi... The electrically driven six-legged robot with high carrying capacity is an indispensable equipment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 but it hinders its practicability because of its low efficiency of carrying energy. Meanwhile, its load capacity also affects its application range. To reduce the power consumption, increase the load to mass ratio, an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robo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lking modes and the forces of feet under the tripod gait are researched for an electrically driven heavy-duty six-legged robot. Based on the configu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ally driven heavy-duty six-legged, the typical walking modes of robot are analyz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normal forces of feet are respectively established under the tripod gait of typical walking modes. According to the MATLAB software, the variable tendency charts are respectively gained for the normal forces of feet. The walking experiments under the typical tripod gaits are implemented for the prototype of electrically driven heavy-duty six-legged robot. The variable tendencies of maximum normal forces of feet are acquired. The comparis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data are in the same trend. The walking modes which are most available to realize the average force of distribution of each foot are confirmed. The proposed method of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alking modes and the forces of feet can quickly determine the optimal walking mode and gait parameters under the average distribution of foot force, which is propitious to develop the excellent heavy-duty multi-legged robots with the lower power consumption, larger load to mass ratio, and higher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ically driven Heavy-duty six-legged robot Tripod gait Force of foot Walking mode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伟 张超 +2 位作者 邓春彪 张袁 张建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40-44,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前入路组81例患者采用直接前入路方式,侧... 目的:探究不同入路方式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早期步态分析差异化特征。方法:前瞻性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6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前入路组81例患者采用直接前入路方式,侧入路组82例患者采用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步态参数、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前入路组、侧入路组术后1、3、6个月的步态参数(步长、步速、步频)、患肢单支撑时间、单支撑时间占步态周期百分比、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有改善,SI、VAS评分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3个月,前入路组指标改善均优于侧入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前入路组与侧入路组在上述参数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前入路和外侧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步态参数,缓解患者疼痛不适。术后3个月直接前入路方式患者步态恢复程度和髋关节恢复程度均明显优于外侧入路,术后6个月后两种入路方式患者恢复情况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入路方式 步态参数 髋关节功能
下载PDF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中医康复学步态分析的说课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林星星 董宝强 +5 位作者 马铁明 王树东 田辉 刘玉丽 张淑慧 纪天一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期11-13,共3页
此文介绍了中医康复学中步态分析的说课设计。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四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5个方面进行构思与设计。此节课说课设计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 此文介绍了中医康复学中步态分析的说课设计。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大四学生为教学对象,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效果5个方面进行构思与设计。此节课说课设计按照“实际工作过程”,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案例导入-亲身模拟-知识掌握-解决临床问题”的良性循环增进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星学习通 中医康复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步态分析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冻结步态识别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寿涛 屈如意 +1 位作者 张宇 于丁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43-1547,1555,共6页
针对传统帕金森患者冻结步态识别方法自适应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冻结步态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代替传统时频分析方法对冻结步态信号进行充分的自适应分解.其次为提高算法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选用CART模型... 针对传统帕金森患者冻结步态识别方法自适应性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的冻结步态识别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态分解代替传统时频分析方法对冻结步态信号进行充分的自适应分解.其次为提高算法识别精度和识别速度,选用CART模型作为集成分类器的基分类器并进行特征降维处理.最后针对不平衡数据集和单分类器性能有限的问题,进行了数据采样-集成分类器的设计并通过贝叶斯优化对识别算法进行超参数寻优.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AdaBoost、Tomeklinks-AdaBoost和ROS-AdaBoost集成算法,RUSBoost集成算法可以更高效地完成冻结步态识别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结步态 特征提取 变分模态分解 RUSBoost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未知崎岖地形下四足机器人复合抗扰柔顺控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宫赤坤 许安定 袁立鹏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90-998,共9页
为使四足机器人能够在未知崎岖地形中以对角(Trot)步态柔顺且稳定地行走,提出了一种复合抗扰柔顺控制策略。首先,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和支撑相采用内外环分层控制策略,外环采用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来控制机身的位姿,以使机身位姿快速精... 为使四足机器人能够在未知崎岖地形中以对角(Trot)步态柔顺且稳定地行走,提出了一种复合抗扰柔顺控制策略。首先,四足机器人的机身和支撑相采用内外环分层控制策略,外环采用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来控制机身的位姿,以使机身位姿快速精确地收敛到平衡状态,并通过设计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来消除系统不确定性和外界扰动,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其次,内环采用基于力的PD控制器,以使支撑相的足端接触力能够跟踪滑模控制器所需的期望力,实现足端与地面的软接触,减少对机器人的冲击;同时,摆动相采用具有相同主动柔顺性的阻抗控制器;最后,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所提控制策略下,四足机器人在未知崎岖地形中行走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柔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足机器人 终端滑模控制 柔顺控制 对角步态
下载PDF
基于仿生蛇形机器人的智能蜿蜒运动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杜洪健 郭鹏 +1 位作者 肖文煜 殷竣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42-146,共5页
蜿蜒步态控制是特种仿生蛇形机器人的基础运动控制之一。针对蜿蜒运动中蛇形机器人进行跟踪存在目标丢失、头部晃动及方向不稳定的问题,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和Canny多级边缘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智能蜿蜒运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滑模控制... 蜿蜒步态控制是特种仿生蛇形机器人的基础运动控制之一。针对蜿蜒运动中蛇形机器人进行跟踪存在目标丢失、头部晃动及方向不稳定的问题,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和Canny多级边缘检测算法,提出了一种智能蜿蜒运动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直线跟踪控制器;其次,提出一种新的蜿蜒步态控制函数,解决了蛇形机器人的头部晃动问题;最后,结合Canny算法、直线跟踪控制器和蜿蜒步态控制函数,建立蛇形机器人完整的控制回路,实现机器人的定向控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蜿蜒步态控制方法相对于传统的蜿蜒运动更具稳定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模变结构控制 蜿蜒运动 CANNY算法 步态控制
下载PDF
基于ZMP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自平衡策略
11
作者 王亮 《传感器世界》 2023年第9期31-37,共7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脑卒中的患者不断增多,这给我们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文章推出了一款新型助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为这些患者的康复提供可行性方案。助力型下肢外骨骼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行走过程中保持步态的稳定性,防止...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我国脑卒中的患者不断增多,这给我们国家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文章推出了一款新型助力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为这些患者的康复提供可行性方案。助力型下肢外骨骼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行走过程中保持步态的稳定性,防止佩戴者摔倒。文章用滑模控制的方法提出了一种下肢外骨骼的控制策略,该策略可以减少外骨骼的干扰并且保持行走的稳定性。设计了步态稳定性的评价标准,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ZMP的控制策略。实验表明,该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下肢外骨骼的干扰,保持佩戴者的行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零力矩点 步态规划 滑模控制
下载PDF
基于蛇类生物的仿生变体机器人运动学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熊翔 颜国正 +2 位作者 丁国清 林良明 蔡弘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30-333,共4页
基于仿生机械学的原理,本文提出了仿生变体机器人的物理结构,讨论了仿生变体机器人的运动机理,分析了仿生变体机器人线形运动的基本步态。并对该机器人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运动步态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这种基... 基于仿生机械学的原理,本文提出了仿生变体机器人的物理结构,讨论了仿生变体机器人的运动机理,分析了仿生变体机器人线形运动的基本步态。并对该机器人系统进行了运动学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这种运动步态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这种基本运动步态的局限性和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机械学 仿生变体机器人 移动方式 运动学
下载PDF
六轮腿式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模式分析 被引量:32
13
作者 徐坤 郑羿 丁希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9-71,共13页
复合运动模式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研究的热点之一。轮腿复合式机器人综合了轮式机器人的快速性和腿式机器人的灵活性,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地面环境。设计了一种圆周对称的六轮腿式机器人,其新型的轮腿组合方式使其在不增加多余驱动的基础上... 复合运动模式机器人是移动机器人研究的热点之一。轮腿复合式机器人综合了轮式机器人的快速性和腿式机器人的灵活性,能更好地适应复杂地面环境。设计了一种圆周对称的六轮腿式机器人,其新型的轮腿组合方式使其在不增加多余驱动的基础上,通过改变自身构态实现轮腿运动模式的切换,降低了结构的复杂性,避免了轮子当作足在行走过程中磨损造成的不良影响。给出4种典型"3+3"三角周期步态和不同步态行走过程中的等效机构,建立了单腿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模型,分析了不同步态间切换过程。根据机器人的特殊轮腿结构进行了轮腿运动模式切换规划,并分析了轮式运动和轮行过程中的转向问题,建立了4种轮行转弯运动学模型。通过轮腿式机器人样机试验,验证了其步行运动、轮行运动以及不同运动模式切换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腿式机器人 结构设计 运动学 步态 运动模式
下载PDF
基于AMESim和反步控制器的阀控电液伺服系统滑模控制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徐洪涛 李延民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3-128,共6页
为了有效消除阀控电液伺服系统受到匹配干扰影响,采用反步法对系统非匹配干扰进行补偿,并引入了光滑连续一阶可导滑模控制技术,消除了滑模控制和反步控制过程的冲突。分析阀控电液伺服系统组成,建立了阀控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并展开... 为了有效消除阀控电液伺服系统受到匹配干扰影响,采用反步法对系统非匹配干扰进行补偿,并引入了光滑连续一阶可导滑模控制技术,消除了滑模控制和反步控制过程的冲突。分析阀控电液伺服系统组成,建立了阀控电液伺服系统数学模型,并展开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所有控制阶段中,滑模反步控制器都实现了有效抑制未知非匹配干扰程度,达到稳定的滑模反步控制状态后不会发生抖动情况。滑模反步控制器相对于反步控制器和PID控制器具备更小的稳态跟踪误差最大值和误差均方,可以获得更优的控制效果。滑模反步控制器同时具备反步控制和滑模控制的优势,不需要构建未知系统精确数学模型也可以获得良好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伺服系统 匹配干扰 反步法 滑模控制 仿真分析
下载PDF
改进经验模态分解与谱峭度法的步态信号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东毅 陈建国 李玉榕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30-634,共5页
通过对步态信号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能量矩占比与方差贡献率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和谱峭度法的步态信号特征频率分析方法.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消除了传统分解过程中存在的低频虚假本征模态分量,抑制了高频噪声的干扰.通过确定谱峭度图上的中... 通过对步态信号进行分析,提出基于能量矩占比与方差贡献率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和谱峭度法的步态信号特征频率分析方法.改进的经验模态分解消除了传统分解过程中存在的低频虚假本征模态分量,抑制了高频噪声的干扰.通过确定谱峭度图上的中心频率和带宽构造带通滤波器对信号进行包络解调分析,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提取步态信号的特征频率,为步态信号的后期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态信号 改进经验模态分解 谱峭度 包络解调分析
下载PDF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参数辨识与步态跟踪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洋 彭世国 +1 位作者 马宏志 廖维新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44-52,共9页
为了提高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轨迹跟踪的精度,对于下肢外骨骼二连杆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参数辨识的实验方法,并结合穿戴者人体参数,得到人机协同系统精确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模型上界的滑模控制,并引入低通滤波器,... 为了提高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态轨迹跟踪的精度,对于下肢外骨骼二连杆动力学模型,提出一种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参数辨识的实验方法,并结合穿戴者人体参数,得到人机协同系统精确的动力学模型。采用基于模型上界的滑模控制,并引入低通滤波器,进行MATLAB步态跟踪仿真。经仿真表明,髋关节和膝关节转矩的实验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波形基本一致,动力学参数辨识结果正确;基于滑模控制的人机协同系统能够实现髋关节和膝关节对参考步态轨迹的精准跟踪,低通滤波器能够有效减小滑模控制引起的高频抖振。这为下肢外骨骼动力学参数辨识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为基于模型的控制方法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型,为下肢外骨骼人机协同系统的步态轨迹精准跟踪提供了一种参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骨骼机器人 动力学模型 参数辨识 滑模控制 步态跟踪
下载PDF
基于步态的人身份识别技术综述 被引量:8
17
作者 叶波 文玉梅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2577-2580,2594,共5页
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和运动行为方面存在广泛的不同性,步态为人的身份识别提供了独特的线索。对于近年来日益受到普遍重视的基于步态生物特征的人身份识别专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分析了目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特点,并指出了存... 由于不同的人在身体结构和运动行为方面存在广泛的不同性,步态为人的身份识别提供了独特的线索。对于近年来日益受到普遍重视的基于步态生物特征的人身份识别专题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综述,分析了目前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其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难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测量 步态识别 特征空间 时空模式
下载PDF
下肢康复机器人轨迹自适应滑模阻抗控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曹福成 邢笑雪 +1 位作者 李元春 赵希禄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02-1608,共7页
针对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任务规划和主动康复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受损患肢病况进行步态轨迹规划的策略,并设计了可实现主动康复训练的控制算法。步态轨迹规划能够根据不同患肢按需自适应调整训练任务轨迹与正常步态轨迹的偏离程... 针对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任务规划和主动康复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根据受损患肢病况进行步态轨迹规划的策略,并设计了可实现主动康复训练的控制算法。步态轨迹规划能够根据不同患肢按需自适应调整训练任务轨迹与正常步态轨迹的偏离程度,阻抗控制可以提高训练中受损患肢的主动参与力,自适应滑膜控制可以消除机器人结构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和训练过程中因肌肉痉挛等造成的外力干扰,并且对系统的非线性有一定的鲁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不同受损患肢步态康复训练的自适应任务规划和主动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柔顺运动控制,任务轨迹跟踪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康复机器人 步态轨迹规划 阻抗控制 滑模控制 自适应控制
下载PDF
基于高斯过程的改进经验模态分解及应用
19
作者 闻时光 王斐 +1 位作者 吴成东 张育中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8-471,共4页
传统Hilbert-Huang变换(HHT)的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是基于3次样条插值的包络线计算方法,存在过冲及边界效应等缺点.针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求解包络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改进包络线插值方法.并且讨论了如何优化高斯过... 传统Hilbert-Huang变换(HHT)的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是基于3次样条插值的包络线计算方法,存在过冲及边界效应等缺点.针对传统经验模态分解算法求解包络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过程回归的改进包络线插值方法.并且讨论了如何优化高斯过程参数,提高了泛化能力及包络线的插值精度,较好地改进了HHT的虚假频率和端点效应问题.通过处理步态数据的试验表明,采用高斯过程方法可以较好地改进HHT存在的虚假频率和端点效应问题,减小了固有模态函数的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高斯过程 插值 步态识别
下载PDF
基于步行加速度信息分割的人员识别
20
作者 郇战 李晨 +1 位作者 万彩艳 陈学杰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03-209,216,共8页
为提高基于智能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人员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分割的组合分类器识别方法。根据人员步行加速度变化特点提出了基于HMM(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划分方法,将人员步行加速度划分成相对动态与稳态两个部分,分别从两个区域... 为提高基于智能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人员识别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分割的组合分类器识别方法。根据人员步行加速度变化特点提出了基于HMM(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划分方法,将人员步行加速度划分成相对动态与稳态两个部分,分别从两个区域提取标准差、均值、能量等特征;根据不同步行速率选择这些特征和峰值点连线斜率组合成新的特征集合;最后,采用组合分类器的方法获得了更加理想的识别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员慢步行走的姿态下的识别率达到了98.3%,快速步行达到了97.6%。较现有人员识别方法有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识别 隐马尔可夫模型(HMM) 区域划分 加速度传感器 峰值点连线斜率 组合分类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