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rol strategy of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gait movement under condition of attention selec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Wei WANG Rubin WA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6年第7期957-966,共10页
As a typical rhythmic movement, human being's rhythmic gait movement can be generated by a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located in a spinal cord by self- oscillation. Some kinds of gait movements are caused by g... As a typical rhythmic movement, human being's rhythmic gait movement can be generated by a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located in a spinal cord by self- oscillation. Some kinds of gait movements are caused by gait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variances. As an important property of human being's motion vision, the attention selection mechanism plays a vital part in the regulation of gait movement. In this paper, the CPG model is amend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ttention selection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Matsuoka neural oscillators. Regulation of attention selection signal for the CPG model parameters and structure is studied, which consequentially causes the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changes of gait movement output. Further,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CPG model gait move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ttention selection is discussed, showing that the attention selection model can regulate the output model of CPG gait movement in three different ways. The realization of regulation on the gait movement frequency and amplitude shows a variety of regulation on the CPG gait movement made by attention selection and enriches the controllability of CPG gait movement, which demonstrates potential influence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t movement attention selection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movement control strategy
下载PDF
Exploring human rhythmic gait movement in the role of cerebral cortex signal
2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张志康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11年第2期223-230,共8页
The rhythmic movement is a spontaneous behavior due to the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At present, the CPG model only shows the spontaneous behavior, but does not refer to the instruction regulation role of the... The rhythmic movement is a spontaneous behavior due to the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At present, the CPG model only shows the spontaneous behavior, but does not refer to the instruction regulation role of the cerebral cortex. In this paper, a modified model based on the Matsuoka neural oscillator theory is presented to better show the regulation role of the cerebral cortex signal to the CPG neuronal network. The complex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input signal and other parameters in the CPG network is established, making all parameters of the CPG vary with the input signal. In this way, the effect of the input signal to the CPG network is enhanced so that the CPG network can express the self-regulation movement state instead of being limited to the spontaneous behavior, and thus the regulation role of the cerebral cortex signal can be reflected.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modified model can generate various movement forms with different modes, frequencies, and interchanges between them. It is revealed in theories that the cerebral cortex signal can regulate the mode and frequency of the gait in the ~ourse of the gait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pattern generator (CPG) gait movement rhythmic movement cerebral cortex signal conversion function
下载PDF
Role of a wireles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in dystonic gait in 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 A case report
3
作者 Min-Kyun Oh Hyeong Seop Kim +1 位作者 Yun Jeong Jang Chang Han Lee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0年第2期313-317,共5页
BACKGROUND Dystonic gait(DG) is one of clinic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dystonia in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 Dystonia is often initiated or worsened by voluntary ac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 BACKGROUND Dystonic gait(DG) is one of clinical symptoms associated with functional dystonia in the 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FMDs). Dystonia is often initiated or worsened by voluntary ac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overflow muscle activation. There is no report for DG in FMDs caused by an abnormal pattern in the ankle muscle recruitment strategy during gait.CASE SUMMARY A 52-year-old male patient presented with persistent limping gait. When we requested him to do dorsiflexion and plantar flexion of his ankle in the standing and seating positions, we didn’t see any abnormality. However, we could see the DG during the gait. There were no evidences of common peroneal neuropathy and L5 radiculopathy in the electrodiagnostic stud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f the lumbar spine, lower leg, and brain had no definite finding. No specific finding was seen in the neurologic examination. For further evaluation, a wireless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EMG) was performed. During the gait, EMG amplitude of left medial and lateral gastrocnemius(GCM) muscles was larger than right medial and lateral GCM muscles. When we analyzed EMG signals for each muscle, there were EMG bursts of double-contraction in the left medial and lateral GCM muscles, while EMG analysis of right medial and lateral GCM muscles noted regular bursts of single contraction. We could find a cause of DG in FMDs.CONCLUSION We report an importance of a wireless surface EMG, in which other examination didn’t reveal the cause of DG in FM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it disorders Dystonic gait Surface electromyography Functional movement disorders Case report
下载PDF
助行康复机器人自适应步态控制方法研究
4
作者 罗莎 罗思思 +1 位作者 卢运娇 王成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2-366,共5页
为了提高助行康复机器人在不同坡度上的稳定性,合理的步态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以助行康复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动态运动基元结合的步行康复机器人自适应步态控制方法。将传感器采集信息与动态运动基元... 为了提高助行康复机器人在不同坡度上的稳定性,合理的步态控制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里以助行康复机器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将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动态运动基元结合的步行康复机器人自适应步态控制方法。将传感器采集信息与动态运动基元中步态控制项相结合,对参考步态进行调整。同时通过更改动态运动基元的时间项和空间项对步态进行二次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坡度。通过试验对该控制方法的可用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0~20)°斜坡进行自适应步态变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步态控制 长短期记忆网络 动态运动基元 助行 自适应
下载PDF
多模态特征分析的帕金森病辅助诊断方法
5
作者 强薇 杜宇 +5 位作者 李信金 范向民 苏闻 陈海波 孙伟 田丰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92-2207,共16页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逐步破坏患者运动功能和部分认知功能,且发病隐匿、不可治愈,为患者及家人带来沉重负担.然而,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通常依赖主观评估量表,会同时受到评估者主观性、被评估者回忆偏差的影响.目前,有...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会逐步破坏患者运动功能和部分认知功能,且发病隐匿、不可治愈,为患者及家人带来沉重负担.然而,帕金森病的临床诊断通常依赖主观评估量表,会同时受到评估者主观性、被评估者回忆偏差的影响.目前,有大量研究从各个模态探索了帕金森病的生理特征,并借此提供了客观量化辅助诊断方法.但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种类繁多、影响类似,从帕金森病表征出发的单模态方法特异性问题仍有待解决.为此,搭建一套包含帕金森病异常诱发范式的多模态辅助诊断系统.首先,根据正态分布检验结果进行特征的参数检验,构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集(p<0.05);其次,在临床环境中收集38例带有MDS-UPDRS评分量表的多模态数据;最后,基于步态和眼动模态,分析不同特征组合方式评估帕金森病的显著性;验证虚拟现实场景下高沉浸诱发型任务范式和多模态帕金森病辅助诊断系统的有效性;其中步态与眼动模态综合使用,只需要进行2–4个任务,平均AUC和平均准确率就分别能达到0.97和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特征分析 帕金森病辅助诊断 步态 眼动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步行生物力学特征:三维运动捕捉的横断面分析
6
作者 苟艳芸 侯美金 +4 位作者 江征 陈少清 陈祥 高誉展 王芗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1-477,共7页
背景: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分析病例数量有限,仅限于对脊柱或下肢独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缺乏对人体多维度整体的评估,难以反映躯干与下肢在日常活动中的运动关系,不利于综合指导临床治疗。目的:通过测量脊柱侧弯患者在步行活动中的脊柱运... 背景: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分析病例数量有限,仅限于对脊柱或下肢独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缺乏对人体多维度整体的评估,难以反映躯干与下肢在日常活动中的运动关系,不利于综合指导临床治疗。目的:通过测量脊柱侧弯患者在步行活动中的脊柱运动学,研究脊柱不同节段及下肢运动学/动力学在步态活动中的关系,以全方位多层次评估脊柱侧弯患者与正常人群在生物力学的差异,为临床防治脊柱侧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此研究为一项横断面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在福州大学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纳入脊柱侧弯患者28例及同年龄段正常人28例。采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以100 Hz的采样频率捕捉步态的运动学数据,2块测力台(AMTI 400600,采样频率1500 Hz)嵌于长10 m(数据采集有效长度为4 m),宽2.4 m平地走道采集动力学数据。比较两组受试者执行平地步行时步态时空参数,运动学及动力学参数的差异。所有受试者在纳入后立即接受全脊柱X射线片测量比较两组差异。结果与结论:(1)脊柱侧弯患者肩胛带-躯干相对旋转活动度、胸廓-骨盆相对旋转活动度较正常组小(P<0.05),骨盆旋转活动度相较正常组大(P<0.05)。(2)脊柱侧弯患者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髋关节凹凸侧屈伸峰力矩、地反力凸侧内外向峰值较正常组小(P<0.05)。(3)脊柱侧弯患者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度非对称性指数、肩胛带-躯干相对旋转活动度非对称性指数、胸廓-骨盆相对旋转活动度非对称性指数较正常组大(P<0.05)。(4)上述结果证实,脊柱侧弯患者在平地行走时肩胛带-胸廓-骨盆之间僵硬的运动模式,髋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减少,髋关节双侧屈伸力矩峰值及地反力凸侧内外向峰值降低。这些特征可以作为康复评估及治疗方案制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弯 三维运动捕捉 步态 平地行走 运动学 动力学 运动模式 全脊柱X射线片
下载PDF
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陈昕 孙国举 +3 位作者 赵国福 缑朝辉 孟海琴 杨刚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3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究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酒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 目的:探究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在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酒泉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针刺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则进行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步态参数[距离参数(步长、跨步长及步速)与时间参数(步频、站立相百分比与摆动相百分比)]及关节运动指标(踝关节背屈跖屈、旋转及内翻外翻)。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步态参数及关节运动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摆动相百分比、踝关节旋转及内翻外翻角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步长、跨步长、步速、步频、站立相百分比及踝关节背屈跖屈角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补法针法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步态参数及关节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补法针法 补阳还五汤 卒中后偏瘫 步态参数 关节运动
下载PDF
A WBAN for Human Movement Kinematics and ECG Measurements
8
作者 Ahmed Baraka Ahmed Shokry +4 位作者 Ihab Omar Saged Kamel Tarek Fouad Mohamad Abou El-Nasr Heba Shaban 《E-Health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Networks》 2012年第2期19-25,共7页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body area networks (BANs) are evolving, where taking periodic medical readings of patients via means wireless technologies at home or in the office will aid physicians to periodically superv...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body area networks (BANs) are evolving, where taking periodic medical readings of patients via means wireless technologies at home or in the office will aid physicians to periodically supervise the patient’s medical status without having to see the patient. Thus, one important objective of BANs is to provide the doctor with the medical readings that can be collected electronically without being in close proximity to the patient. This is done through the measurement of the patient’s physiological signals via means of wearable sensor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wireless BAN cooperation via actual measurements of human movement kinematics and electrocardiogram (ECG), which are believed to provide patients with easy healthcare for continuous health-monitoring.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will be processed using specially designed software, which in turn will enable the patient to send a full medical chart to the physician’s electronic device. In this way, physicians will have the ability to monitor their patients more efficien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dy Area Networks (BANs) ELECTROCARDIOGRAM (ECG) Human gait and movement KINEMATICS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及其与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江炎 周云 +4 位作者 刘奕 丁呈彪 冯小军 冀磊磊 熊斌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3年第4期434-441,共8页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作为定量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步态异常的科学研究,但步态分析数据繁杂,如何高效且规范化进行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仍有待研究。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作为定量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步态异常的科学研究,但步态分析数据繁杂,如何高效且规范化进行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仍有待研究。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并通过步态特征及脑卒中康复运动评价(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一些步态的定量指标为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提供规范化数据。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1例为卒中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9.29岁;身高153~181 cm,平均身高168.90 cm;体质量53~94 kg,平均体质量69.88岁;其中脑出血恢复期患者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例。选取同时间段自愿参与该研究的健康者21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9.14岁;身高155~183 cm,平均身高167.67 cm;体质量48~80 kg,平均体质量65.95 kg。应用步态分析系统及运动障碍数字化测试平台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步态参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卒中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卒中组步幅小于健康组,步宽、触地时长百分比大于健康组,步速小于健康组,步相角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区、M1区、M2区足底压力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MF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卒中组HEEL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在COP-X、COP-Y方向的偏移值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膝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者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为(12.81±3.14)分。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步速、步幅、触地时长百分比、峰值屈膝角度、峰值屈髋角度呈正相关(P <0.05),与COP-X、COP-Y呈负相关(P <0.05);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步相角、步宽无相关性(P> 0.05)。结论 与健康人比较,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具有显著改变。主要表现为足跟处负重减少、外侧缘负重增多,平衡差,患侧下肢屈髋屈膝不足,步行能力降低。步态分析的一些指标与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故可作为评价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重要定量分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步态分析 STREAM评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基于Serpenoid曲线的多关节仿生机器人设计与实验测试
10
作者 卢亚平 宋天麟 王日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30-135,253,共7页
根据生物蛇骨架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建模,设计包括头部、身部和尾部关节3部分的仿生蛇关节结构;进行冯米斯应力(Von Mises)分析,判断身部关节应力分布情况;进行Sim运动仿真,分析Serpenoid曲线中α、β参数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 根据生物蛇骨架模型,利用Solidworks软件三维建模,设计包括头部、身部和尾部关节3部分的仿生蛇关节结构;进行冯米斯应力(Von Mises)分析,判断身部关节应力分布情况;进行Sim运动仿真,分析Serpenoid曲线中α、β参数对机器人运动的影响。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实物样机,对样机模型A、B进行运动步态实验,分析蜿蜒运动时摩擦机理对步态效率的影响,使其完好地展示蜿蜒运动形态以及转弯、蜷缩和潜伏等动作。通过结构设计、运动仿真、加工制作,进行运动步态分析与调整,使设计外形符合自然界蛇的体骨结构、运动姿态完全近似蛇类运动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rpenoid曲线 蜿蜒运动 步态效率
下载PDF
基于XGBoost的下肢步态相位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鸿 马超 +1 位作者 苏鹏 高经纬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5-101,共7页
针对下肢外骨骼应用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了基于XGBoost算法,利用单个IMU采集的运动姿态数据对步态相位进行识别的研究。首先,采集了6种不同步态下的足部运动数据,然后将每种步态划分为4个相位;在此基础上,以足部运动数据作为训练集,然后应... 针对下肢外骨骼应用中的难点问题,开展了基于XGBoost算法,利用单个IMU采集的运动姿态数据对步态相位进行识别的研究。首先,采集了6种不同步态下的足部运动数据,然后将每种步态划分为4个相位;在此基础上,以足部运动数据作为训练集,然后应用XGBoost算法进行步态相位识别的分析。建立模型的过程中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进一步对模型中涉及的参数进行优化。计算显示,模型的测试集平均正确率为89.26%,精度为89.64%,召回率为89.26%,F1值为89.10%;结果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实现较好的步态相位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姿态 步态相位识别 XGBoost 贝叶斯优化
下载PDF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王颖楠 乔明亮 +2 位作者 谢鑫玉 姚尾尾(综述) 孟毅(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综合征,以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和/或不稳感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3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据解释症状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1]。PPPD是恐惧...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是一种慢性前庭综合征,以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和/或不稳感为主要表现,持续时间>3个月,不能用现有的临床证据解释症状持续存在的一种功能性疾病[1]。PPPD是恐惧性姿势性眩晕(phobic postural vertigo,PPV)、空间运动不适综合征(space motion discomfort,SMD)、视觉性眩晕(visual vertigo,VV)和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2]等多种综合征的整合。眩晕专病门诊患者病因初步分析显示:前3位的病因分别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慢性主观性头晕和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生物标记物 神经影像学 姿势步态分析 头眼运动
下载PDF
基于Arduino的森林防火六足机器人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开裕 王欢 +1 位作者 房旭 赵雨竹 《通信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2期34-38,共5页
长期以来,崎岖的森林地貌和大面积的人工余火勘探,很不利于对森林火灾的防范。针对森林消防以Arduino和ARM Cortex-M3内核的高性能STM32控制器,利用LFD-01舵机作为动作驱动构建出一款适用于多个地形地貌的六足机器人。以OV7670为图传模... 长期以来,崎岖的森林地貌和大面积的人工余火勘探,很不利于对森林火灾的防范。针对森林消防以Arduino和ARM Cortex-M3内核的高性能STM32控制器,利用LFD-01舵机作为动作驱动构建出一款适用于多个地形地貌的六足机器人。以OV7670为图传模块,火焰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为检测模块,用来实时检测环境的变化和参数。该机器人按照三角步态的行进方式稳定行走,可高效地完成各种地质的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探 三角步态 ARDUINO 仿生机器人 连杆运动 UNIAPP
下载PDF
不同运动链模式对肌力失衡性膝内翻人群步态的影响
14
作者 张文也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3年第10期256-258,共3页
目的:通过对肌力失衡性膝内翻患者进行开闭链运动干预,探究两种运动模式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步态和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运用Zebris步态分析系统对14名肌力失衡性膝内翻患者进行步态参数测量,观察两组患者的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阶段... 目的:通过对肌力失衡性膝内翻患者进行开闭链运动干预,探究两种运动模式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步态和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运用Zebris步态分析系统对14名肌力失衡性膝内翻患者进行步态参数测量,观察两组患者的支撑相、摆动相、双支撑阶段数据和足底压力。研究结果:两组膝间距、Q值、腿长均与正常下肢数据差距缩小,P<0.05,实验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两组受试者的三足区域压力显示:开链组和闭链组运动干预前后,足部三区的足跟到前掌时间变化、最大力值、最大压力值、时间最大力值、接触时间均有变化,其中开链组前足、中足、足跟的最大力值,中足和足跟的最大压力值,前足的时间最大力值占比,足跟的接触时间百分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闭链组前足、足跟的最大力值,中足、足跟的最大压力值和时间最大力值百分比,前足和足跟的接触占比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足区的其余参数干预前后有差异,但P值大于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论:开练运动和闭链运动对膝内翻患者的步态时相和足底压力均有改善,但两组干预模式优劣暂无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闭链运动 肌力失衡性膝内翻 运动干预 步态分析
下载PDF
行走和跑步两种步态模式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人成 朱德有 +2 位作者 莫明军 杨年峰 金德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分析行走和跑步运动两种模式下人体步态的特征。方法及结果 :使用自行研制的三维运动检测分析系统对 5名健康男性在跑步机上进行了不同速率下行走和跑步 2种步态模式的比较实验。结论 :行走和跑步两种步态模式的参数具有明显差异 ... 目的 :分析行走和跑步运动两种模式下人体步态的特征。方法及结果 :使用自行研制的三维运动检测分析系统对 5名健康男性在跑步机上进行了不同速率下行走和跑步 2种步态模式的比较实验。结论 :行走和跑步两种步态模式的参数具有明显差异 ,步速对步态参数的影响要小于步态模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走 跑步 人体步态 运动模式 足跟着地时间 足尖离地时间 运动假肢
下载PDF
中老年人步态指标与衰老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7
16
作者 赵芳 周兴龙 +2 位作者 张振清 刘学贞 曲峰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8-81,共4页
分析139名中老年人在正常步行下的步态,研究从中年到老年这一衰老过程中步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周期的划分,步长与步速,髋、膝、踝及力的变化,中年人与老年人存在较大差别,老年人的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脚跟着地、踝跖屈和屈膝等... 分析139名中老年人在正常步行下的步态,研究从中年到老年这一衰老过程中步态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周期的划分,步长与步速,髋、膝、踝及力的变化,中年人与老年人存在较大差别,老年人的下肢肌肉收缩能力下降,脚跟着地、踝跖屈和屈膝等动作变缓慢,仲髋动作不充分,摆动腿抬高的程度降低,行走时拖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步态 衰老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谭晓琳 任艳 +5 位作者 李松柏 张志强 张洧蓝 李晓红 刘娜 娄凡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1-364,370,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VP)诊断中的应用及VP患者下肢运动障碍的致病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16例VP患者(VP组)及32例帕金森病患者(PD组),应用量表及DTI检查评价患者的双下肢运动功能。结果 VP组与PD组比较存在严重的双下肢运动障碍(冻结步态、起步困难等)。VP组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与双侧额叶纤维束相关(P=0.008)。PD组双下肢运动障碍与黑质纤维束相关(P=0.030)。2组在黑质、双侧额叶各项异性值,额叶、黑质致密部及网状部表观弥散系数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VP患者较PD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下肢运动障碍;DTI为鉴别VP与PD提供了新的方法;VP患者双下肢运动障碍形成可能与额叶纤维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弥散张量成像 步态障碍 运动障碍
下载PDF
疏经通督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9
18
作者 潘化平 冯慧 +1 位作者 李亚娟 金宏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474-1478,共5页
目的研究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组(治疗组,40例)、康复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研究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干预机制。方法 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疏经通督推拿治疗组(治疗组,40例)、康复治疗对照组(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疏经通督推拿治疗,两组患者均进行8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躯干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L)、10m最大步行速度(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及时相参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L、MWS、步态时间-空间参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疏经通督推拿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步行能力,值得进一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疏经通督 推拿 运动 步态 康复
下载PDF
大脑皮层信号作用下人体步态节律运动的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张志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7-252,共6页
节律运动是由中枢模式发生器自激产生的。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仅表现了CPG的自激行为,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性并没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的修正模型,目的在于以这一修正模型体现大脑皮层信... 节律运动是由中枢模式发生器自激产生的。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仅表现了CPG的自激行为,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性并没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的修正模型,目的在于以这一修正模型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通过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激与网络内部参数的复杂关联的构建,使得模型本身各参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增强了输入信号对于网络自身的影响,令网络不局限于自激状态,还能够产生自我调节的运动形式,从而体现出大脑信号的调控作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随着输入刺激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模式及不同频率的运动形式,且各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出大脑信号在步态节律运动过程中,对步态的模式和频率所起到的一定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各种步态运动之间的行为转换及恢复的功能,从理论上实现了自发节律与大脑调节性节律运动的共存性,做到大脑信号与CPG模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步态运动 节律运动 大脑皮层信号 转换功能
下载PDF
大脑皮层信号作用下人体步态节律运动的探讨 被引量:4
20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张志康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中枢模式发生器可产生节律性运动.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可以很好地表现CPG的自激行为,但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作用没有讨论.为了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 中枢模式发生器可产生节律性运动.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可以很好地表现CPG的自激行为,但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作用没有讨论.为了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激与网络内部参数的关联进行了复杂构建,使得模型本身各参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增强了输入信号对于网络自身的影响,令CPG网络不仅仅产生自激状态,同时能够产生自我调节的运动形式,从而体现出大脑信号的调控作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随着输入刺激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模式及不同频率的运动形式,且各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出大脑信号在步态节律运动过程中对步态的模式和频率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各种步态运动之间的行为转换及恢复的功能,从理论上实现了自发节律与大脑调节性节律运动的共存性,做到大脑信号与CPG模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步态运动 节律运动 大脑皮层信号 转换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