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urifi 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hypoglycemic activity of glycoproteins obtained from pea (Pisum sativum L.) 被引量:9
1
作者 Gaoyixin Qin Wu Xu +2 位作者 Junping Liu Liyan Zhao Guitang Chen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2021年第3期297-307,共11页
This study aimed to isol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s of glycoproteins from peas and determine their hypoglycemic activity.The crude pea glycoproteins(PGP)were extracted by hot water and purified by diethylamino... This study aimed to isolate and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s of glycoproteins from peas and determine their hypoglycemic activity.The crude pea glycoproteins(PGP)were extracted by hot water and purified by diethylaminoethyl(DEAE)-Sepharose chromatography and Sephadex G-100 size-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in sequence.Then three main fractions were obtained,namely PGP1,PGP2 and PGP3,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897615,846740 and 1194692 Da,respectively.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ree fractions were evaluated and compar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and other analytical techniques.The fraction PGP2 with the highest hypoglycemic activity,was screened using the Caco-2 monolayer cell model.It can inhibit the uptake of glucose in the small intestine,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maltase and sucrase.After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PGP2 signifi cantly enhanced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α-glucosidase,and slightly reduced the inhibitory ability ofα-amylase.In summary,PGP2 possessed strong hypoglycemic activity after digestion.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GP2 has the potential to be developed into a functional food or natural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pisum sativum L.) GLYCOPROTEI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Hypoglycemic activity Simulated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下载PDF
Radiation dose effects on 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of M_(1) generation pea(Pisum sativum) 被引量:1
2
作者 Da-Peng Xu Hu-Yuan Feng +2 位作者 Jian-Bin Pan Ze-En Yao Jun-Run W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63-76,共14页
We irradiated pea seeds with neutrons from a ^(252)Cf source and studied the radiation dose effects on various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parameters during the growth of M_(1) generation peas.We found that in the dose ... We irradiated pea seeds with neutrons from a ^(252)Cf source and studied the radiation dose effects on various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parameters during the growth of M_(1) generation peas.We found that in the dose range of 0.51-9.27 Gy,with the increase in neutron-absorbed dose,th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parameters of M_(1) generation peas at the initial seedling stage showed an obvious trend with three fluctuation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ea,this trend gradually weakened.Further analysis and verification showed that the main trend in the M_(1) generation of pea seeds was an inhibitory effect induced by neutron irradiation and there was a good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hibitory effect and neutron absorption dose We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the background removal of mutant plants and defined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 parameters for peas that match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plants.Our results will positively impact neutron mutation breeding and automatic agri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utron irradiation pea(pisum sativum) ^(252)Cf source Radiation does effects Absorbed dose Morphologic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世界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资源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2
3
作者 宗绪晓 关建平 +1 位作者 王海飞 马钰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51,共12页
【目的】评价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的国内外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群体结构差异,据此评估其重要程度及价值,为中国豌豆资源研究策略和方向的正确选择、国内外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 【目的】评价国家种质库长期保存的国内外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资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揭示其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和群体结构差异,据此评估其重要程度及价值,为中国豌豆资源研究策略和方向的正确选择、国内外资源的充分发掘利用和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21对豌豆多态性SSR引物,对来自国外五大洲66个国家和中国28个省(区、市)的1984份栽培豌豆进行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采用Structure2.2软件完成资源群体结构剖析、推断参试材料的合理组群数、确定每份参试材料的适当群体划入及其相关参数计算;利用NTSYSpc2.2d软件估算其遗传距离,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并绘制三维空间聚类图;采用PopgeneV1.32估算种质群的等位位点分布等参数,利用FstatV2.9.3.2进行种质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显著性测验。【结果】通过对国、内外栽培豌豆资源群间SSR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有效等位基因所占比重(NE/NA)、等位基因丰度(AR)、基因多样性指数(GD)、Shannon's信息指数(I)的比较,发现除等位基因数(NA)外,国内资源的其它5个遗传多样性指标全面高于国外资源。在21个SSR基因位点中,国内、外资源群在7个位点间存在等位基因种类的差异。群体结构分析将1984份世界栽培豌豆资源划分成三大组群。组群A包含96.49%的国外栽培豌豆参试资源,可代表典型的国外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B的资源88.18%来源于陕西和内蒙古,可代表中国典型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C的资源52.05%源于中国秋播区,47.44%源于中国春播区,可代表中国秋播区和除陕西、内蒙古外的春播区栽培豌豆资源类型。组群间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CA作图分析也明确显示世界栽培豌豆资源群体中存在3个边界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基因库I、II、III),且与三大组群的群体结构分析结果精确对应。【结论】国内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程度整体上超过国外资源,国外资源群体内个体间的差异程度平均高于国内资源。群体结构分析侦测到世界栽培豌豆资源中存在A、B、C共三大资源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且与PCA做图分析显示的3个边界明显的基因库间存在着精确对等关系:"类群A"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类群B"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而"类群C"几乎等同于"基因库III";基因库I由国外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由中国陕西和内蒙古资源富集而成,基因库III由中国秋播区资源和陕西、内蒙古以外的春播区资源富集而成,由此得出世界栽培豌豆由3个基因库构成的结论。国外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国内栽培豌豆种质资源构成了"基因库II"和"基因库III",表明国内、外资源均很重要,但国内资源甚于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pisum FativumL.) 种质资源 SSR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基因库
下载PDF
Rhizogenesis of Two Species Fabaceae: <i>Cicer arietinum</i>L. and <i>Pisum sativum</i>L.
4
作者 Beddi Mohammed Benabadji Noury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18年第4期239-249,共11页
Our work o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biomorphological, rhizogenic level of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and Pea (Pisum sativum), includes successively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in-vitro culture done, showed strains, wh... Our work of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biomorphological, rhizogenic level of Chickpea (Cicer arietinum) and Pea (Pisum sativum), includes successively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in-vitro culture done, showed strains, which can reach 6.5 mm in the medium Nutrient agar (NA) for Cicer arietinum 6 mm of strain were recorded in the PDA culture medium for Pisum sativum. The best strain is obtained in temperature of 20&#8451;(ambient).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rhizogenesis, we notice that the nutrient agar (NA) medium responds better that the PDA medium for Cicer arietinum. Meanwhile, the medium PDA brings a better reaction (response) compared with the nutrient agar medium concerning Pisum sativ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sum sativum L. (pea) CICER arietinum L. (chickpea) RHIZOGENESIS
下载PDF
Response of Endogenous Salicylic Acid and Jasmonates to Mechanical Wounding in Pea Leaves 被引量:5
5
作者 LIU Yan PAN Qiu-hong +2 位作者 ZHAN Ji-cheng TIAN Rong-rong HUANG Wei-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5期622-629,共8页
The roles of on endogenous jasmonates (JAs) and salicylic acid (SA) in wounding response were investigated. Pea (Pisum sativum L.) seedlings were tre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including mechanical woundin... The roles of on endogenous jasmonates (JAs) and salicylic acid (SA) in wounding response were investigated. Pea (Pisum sativum L.) seedlings were treated with three different methods including mechanical wounding, JAs application, and SA application. The contents of endogenous JAs and SA, as well as the activities of the related enzymes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spectrophotomete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ndogenous JA rapidly accumulated within 30 min after wounding. The in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both lipoxygenase (LOX) and allene oxide synthase (AOS) lagged behind JAs burst. A second slight increase in JAs level was observed at 24 h after wounding treat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 point, higher activities of LOX and AOS were also detected. Endogenous free SA content decreased accompanied with JAs burst. Effects of exogenous JA application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wounding treatment on endogenous SA level and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activity, whereas exogenous SA application led to the significant inhibition of LOX and AOS activities and the decrease of endogenous JAs level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eatment. It is thus suggested that JAs burst and SA decrease in early response to wounding may constitut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by which plant starts the related defense reaction and adapts to wounding str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icylic acid JASMONATES mechanical wounding pea (pisum sativum L.)
下载PDF
褐藻胶寡糖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的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马莲菊 卜宁 +2 位作者 马纯艳 于翠梅 陈强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97-1100,共4页
褐藻胶寡糖(ADO)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种子发芽率升高,幼苗高度.根长、生物量均有增加;幼苗叶中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根系活力增强;种子中α和β-淀粉酶活性增强。低浓... 褐藻胶寡糖(ADO)对豌豆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种子发芽率升高,幼苗高度.根长、生物量均有增加;幼苗叶中叶绿素含量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增加;根系活力增强;种子中α和β-淀粉酶活性增强。低浓度ADO的效果明显优于高浓度的ADO,其中以0.125%ADO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藻胶寡糖 豌豆 种子萌发 幼苗 生理特性
下载PDF
271份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77
7
作者 万述伟 宋凤景 +4 位作者 郝俊杰 张晓艳 李红卫 邵阳 赵爱鸿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来自五大洲57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份豌豆资源为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其2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参试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始荚节位(2.0590)... 以来自五大洲57个国家和地区的271份豌豆资源为材料,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其2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水平。结果表明,参试资源的农艺性状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始荚节位(2.0590),其次是主茎节数(2.0421);性状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小区产量(64.874%),其次是百粒重(61.870%)。采用SPSS 22.0软件对参试资源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6.021%,Ward法聚类将参试的271份豌豆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Ⅱ类群属于高秆、大粒、高产种质,具有很高的丰产潜力,为我国杂交育种亲本选择提供了原材料。对取材数大于等于5的来自于四大洲17个国家的参试资源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地理区域资源间遗传变异显著,其中印度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7533),巴基斯坦的最低(0.9685),波兰的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都较高。综合分析国外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有助于我国豌豆育种项目亲本选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国外种质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豌豆豆奶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李凤英 崔蕊静 +1 位作者 郑立红 李春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11-214,共4页
对豌豆加工豆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豌豆豆奶的前处理、护色、酶解等条件,并对其风味进行了调配研究。
关键词 豌豆豆奶 加工工艺 前处理 护色 酶解 风味
下载PDF
豌豆染色体制片技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9
作者 杨起简 周禾 +2 位作者 孙彦 杨华 刘玉芬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72-173,203,共3页
采用3种不同的染色体制片技术,以豌豆(Pisum sativum)为材料,对常规压片(醋酸洋红染色)、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和去壁低渗法(Giemsa染色)3种不同制片技术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3种方法各有特点,去壁低渗法易获得分散细胞,有利... 采用3种不同的染色体制片技术,以豌豆(Pisum sativum)为材料,对常规压片(醋酸洋红染色)、孚尔根(Feulgen)核反应染色法和去壁低渗法(Giemsa染色)3种不同制片技术效果进行了比较,实验表明3种方法各有特点,去壁低渗法易获得分散细胞,有利于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遗传育种工作 豌豆 染色体制片技术 常规压片 醋酸洋红染色 孚尔根核反应染色法 去壁低渗法 核型分析
下载PDF
豌豆根尖铝毒的敏感浓度探讨 被引量:10
10
作者 何丽烂 喻敏 +2 位作者 王惠珍 刘家友 刘莉莉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7,共3页
以不同浓度Al3+处理豌豆幼根根尖,24 h后通过测定幼根的相对伸长率、不同根段的胼胝质含量、POD活性同时结合苏木精染色,探讨不同浓度Al3+对豌豆根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根伸长明显受到抑制,苏木精染色的颜色也随Al3+浓度上升而加深... 以不同浓度Al3+处理豌豆幼根根尖,24 h后通过测定幼根的相对伸长率、不同根段的胼胝质含量、POD活性同时结合苏木精染色,探讨不同浓度Al3+对豌豆根尖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幼根伸长明显受到抑制,苏木精染色的颜色也随Al3+浓度上升而加深;不同根段的胼胝质含量明显增加,当Al3+浓度大于50μmol/L后,差异达到显著;幼根的POD活性显著降低。说明Al3+抑制豌豆幼根的生长,其敏感浓度为5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根尖 Al^2+ 胼胝质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中国和国际豌豆核心种质群体结构与遗传多样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宗绪晓 关建平 +2 位作者 顾竟 王海飞 马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7-353,共7页
通过对中国和国际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核心种质群间SSR等位变异数(NA)、有效等位变异数(NE)、有效等位变异所占比重(NE/NA)、等位基因丰度(AR)、基因多样性指数(GD)、Shannon′s信息指数(I)的比较,发现中国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 通过对中国和国际栽培豌豆(Pisum sativum L.)核心种质群间SSR等位变异数(NA)、有效等位变异数(NE)、有效等位变异所占比重(NE/NA)、等位基因丰度(AR)、基因多样性指数(GD)、Shannon′s信息指数(I)的比较,发现中国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标均高于国际核心种质。中国和国际核心种质群在11个位点间存在等位变异种类的差异,属于两个明显不同的基因库,其遗传多样性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群体结构分析将核心种质划分成3个组群,组群1代表典型的中国核心种质,组群2与组群3代表不同类型的国际核心种质;组群1内种质间的平均遗传距离远高于组群2和组群3,表明中国核心种质基因型间亲缘关系明显远于国际核心种质间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核心种质 群体结构 遗传多样性 差异分析
下载PDF
孟德尔豌豆基因克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2
作者 何风华 朱碧岩 +2 位作者 高峰 李韶山 李娘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1-938,共8页
150多年前,孟德尔进行了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后,人们从生理生化、细胞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对豌豆的这7个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 150多年前,孟德尔进行了豌豆7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发现了遗传学的两个基本规律。1900年,孟德尔定律被重新发现以后,人们从生理生化、细胞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对豌豆的这7个性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近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已有种子形状(R)、茎的长度(Le)、子叶颜色(I)和花的颜色(A)等4个性状的基因被克隆;未成熟豆荚的颜色(Gp)、花的着生位置(Fa)和豆荚形状(V)的基因已被定位在各自的连锁群上。4个孟德尔基因的鉴定和克隆加深了人们对基因概念的理解:如基因功能的多样性、在分子水平上基因变异原因的多样性、显性和隐性的分子实质等。在遗传学教学中,把孟德尔基因克隆和研究的最新进展介绍给学生,在分子水平上诠释经典遗传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面把握从形式遗传学到分子遗传学的内容和遗传学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基因克隆 遗传学教学
下载PDF
铝胁迫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14
13
作者 刘家友 喻敏 +1 位作者 刘丽屏 萧洪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963-1971,共9页
【目的】明确根边缘细胞与根对铝敏感性差异及其与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中豌五号为材料,采用雾培法,研究铝胁迫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0mmol·L-1AlCl3处理24h后,边缘细胞活... 【目的】明确根边缘细胞与根对铝敏感性差异及其与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中豌五号为材料,采用雾培法,研究铝胁迫下豌豆根边缘细胞和根细胞壁多糖组分含量的变化。【结果】在4.0mmol·L-1AlCl3处理24h后,边缘细胞活性显著降低,细胞活性抑制率达到了19.2%,根系相对伸长的抑制率为10.1%。无铝条件下,边缘细胞的细胞壁果胶、纤维素糖醛酸和总糖含量显著高于根段细胞壁。4.0mmol·L-1A1C13处理后,豌豆0~10mm和10~20mm根段细胞壁果胶糖醛酸含量提高,边缘细胞提高幅度尤为明显;边缘细胞果胶总糖含量显著提高,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总糖显著降低,而2个根段细胞壁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总糖含量提高。边缘细胞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的铝含量显著高于0~10mm和10~20mm根段,0~10mm根段铝含量高于10~20mm,且在4.0mmol·L-1A1C13处理24h后边缘细胞果胶1铝含量分别是0~10mm、10~20mm根段的14.4和17.4倍;同时,边缘细胞细胞壁半纤维素和纤维素多糖较果胶高,且含有相当量的铝。【结论】豌豆根边缘细胞细胞壁果胶含量显著高于2个根段,与铝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显示果胶含量高的边缘细胞与根尖相比对铝毒更为敏感,同时,边缘细胞细胞壁多糖(包括果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可能与铝的结合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边缘细胞 铝毒 细胞壁多糖 敏感性
下载PDF
EST-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在豌豆上的应用及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龚亚明 胡齐赞 +3 位作者 毛伟华 李亚丹 张古文 丁桔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0-543,共4页
试验采用MegaBACE 1000 DNA分析系统,利用荧光标记豌豆EST-SSR引物,建立豌豆EST-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并对该检测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所建立的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检测法能准确地识别片段大小、重复性好,可... 试验采用MegaBACE 1000 DNA分析系统,利用荧光标记豌豆EST-SSR引物,建立豌豆EST-SSR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检测法,并对该检测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试验所建立的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检测法能准确地识别片段大小、重复性好,可以明确区分不同等位基因;同时,通过采用两种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可使检测192个样本的时间缩短在2h之内。可见,本试验所建立的毛细管电泳荧光标记检测法具有高通量、高效率、高精确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EST-SSR 荧光标记 电泳
下载PDF
铝对豌豆根边缘细胞存活率和粘胶层厚度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冯英明 喻敏 +5 位作者 温海祥 张英慧 萧洪东 王惠珍 何丽烂 梁火娣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95-699,共5页
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是从根冠游离并聚集在根尖周围的一群特殊细胞,铝毒的作用部位正是根尖,因此推测边缘细胞在铝毒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研究了不同铝浓度(0、50、100、250、500 (mol/L AlCl3(含0.1 mmol/L CaCl2, pH4.5... 根边缘细胞(Root border cells)是从根冠游离并聚集在根尖周围的一群特殊细胞,铝毒的作用部位正是根尖,因此推测边缘细胞在铝毒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研究了不同铝浓度(0、50、100、250、500 (mol/L AlCl3(含0.1 mmol/L CaCl2, pH4.5)与离体豌豆(Pisum Sativum)根边缘细胞共培养1 h、2 h、4 h、6 h、8 h、24 h后根边缘细胞存活率、粘胶层厚度及细胞数量的变化,以揭示铝毒胁迫边缘细胞的响应.结果为: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边缘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在0~100 (mol/L铝浓度范围,边缘细胞存活率有随铝浓度升高而降低的趋势;8 h及24 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铝浓度500 (mol/L时显著高于0、50、100和250 (mol/L时,6 h边缘细胞存活率为250和500 (mol/L铝浓度时显著高于0、50、100 (mol/L AlCl3时.随处理时间延长,边缘细胞数量降低,铝浓度100,250和500 (mol/L时边缘细胞数量低于0和50 (mol/L时,且铝浓度越高,细胞数量越少;随处理时间延长和铝浓度升高,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铝浓度500和250 (mol/L时粘胶层相对面积增加尤为明显.通过与pH 7.01水溶液及pH 4.50水溶液中粘胶层变化的比较,发现粘胶层在铝处理8 h后出现一个峰值,可能是粘胶物质的诱导合成和分泌.研究结果表明,铝毒对根边缘细胞具有致死效应,这种致死效应在一定浓度范围符合剂量依数性关系,高浓度时则边缘细胞存活率反而升高,这与根边缘细胞对铝毒作出的适应性响应--粘胶层的增厚和细胞降解增强有关.粘胶层起着保护和减轻边缘细胞铝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根边缘细胞 铝毒 粘胶层 存活率
下载PDF
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王小强 韩秀楠 +2 位作者 曹馨月 张廷伟 刘长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04-1008,共5页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 在(23±1)℃、光照时间16 h、相对湿度70%~80%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草豌豆"、"定豌1号"、"定豌2号"、"G1997"4个豌豆品种对绿色型豌豆蚜种群变化的影响,旨在为种植豌豆时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不同豌豆品种上绿色型豌豆蚜的各虫态发育历期和单雌一生最高产仔量均有显著差异,其在"G1997"上完成一生所需时间最长(17.92 d),在"草豌豆"上最短(12.69 d);其最高产仔量在"G1997"上最多,为117头.头1,在"草豌豆"上最少,为60头·头^-1。存活曲线均为Ⅰ型,存活率高低依次为"G1997"、"定豌2号"、"定豌1号"和"草豌豆";净增值率"定豌2号"、"定豌1号"、"G1997"、"草豌豆"相应分别为40.569 2、37.952 4、31.607 8、25.000 0;内禀增长率在"定豌1号"上最大,为0.275 8,而在"G1997"上最小,为0.188 6;种群加倍时间依次为"G1997"(3.675 0 d)、"定豌2号"(2.867 6 d)、"草豌豆"(2.729 8 d)和"定豌1号"(2.513 1 d);"定豌1号"是其最喜食的品种,其次为"定豌2号"、"草豌豆",最后是"G1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型豌豆蚜 豌豆 存活曲线 种群参数 发育历期 繁殖力
下载PDF
豌豆叶片内源水杨酸和茉莉酸类物质对机械伤害的响应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艳 潘秋红 +1 位作者 战吉宬 黄卫东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08-815,共8页
【目的】研究内源茉莉酸类(JAs)和水杨酸(SA)对机械伤害的响应特点。【方法】以豌豆幼苗为试材,设置机械伤害、外施茉莉酸(JA)和SA3个处理,分别采用ELISA、HPLC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源JAs与SA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伤害处理后... 【目的】研究内源茉莉酸类(JAs)和水杨酸(SA)对机械伤害的响应特点。【方法】以豌豆幼苗为试材,设置机械伤害、外施茉莉酸(JA)和SA3个处理,分别采用ELISA、HPLC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源JAs与SA含量,及其合成关键酶活性。【结果】伤害处理后30min,内源JAs含量显著增加,随后迅速下降;JAs生物合成关键酶脂氧合酶(LOX)和丙二烯氧化物合成酶(AOS)活性增加滞后于JAs含量增加。伤害处理后24h,内源JAs含量又有小幅升高,此时LOX和AOS活性也维持在较高水平。与此相对应,内源自由态SA在JAs突发时呈下降趋势。外源JA处理后内源SA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同伤害处理相似。外源SA处理初期显著抑制了LOX和AOS活性,同时叶片内源JAs含量降低。【结论】伤害早期内源JAs含量升高和SA含量降低是植物启动相应防御反应和抵御伤害胁迫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 茉莉酸类 机械伤害 豌豆
下载PDF
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周月 徐亮 +2 位作者 杨立 赵许朋 汤绍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115,共5页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100mmol/L NaCl盐胁迫下,研究0.001~1mmol/L ALA对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100mmol/L NaCl盐胁迫导致豌豆幼苗氧化损伤,S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0.1 mmol/L ALA处理对盐胁迫...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外源ALA对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在100mmol/L NaCl盐胁迫下,研究0.001~1mmol/L ALA对豌豆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100mmol/L NaCl盐胁迫导致豌豆幼苗氧化损伤,SOD等保护酶活性升高;0.1 mmol/L ALA处理对盐胁迫下的豌豆幼苗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使叶片MDA含量降低25.87%,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提高28.74%,20.68%和36.83%,幼苗株高、鲜物质量分别提高0.975,0.15倍,从而增强幼苗的抗盐性.0.1mmol/L ALA能缓解盐胁迫下豌豆幼苗的氧化损伤,显著提高SOD等保护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5-氨基乙酰丙酸) 盐胁迫 豌豆 生理特性
下载PDF
H2O2胁迫下豌豆初生根及抗氧化酶系统对外源Ca^2+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会杰 李胜 +3 位作者 马绍英 张品南 时振振 杨晓明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9-197,共9页
以豌豆品种"陇豌一号"为材料,通过对豌豆种子萌发初期初生根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索提高豌豆初生根外源H2O2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H2O2胁迫下豌豆初生根在外源Ca2+处理后的弯曲率和根系活力,并对豌豆... 以豌豆品种"陇豌一号"为材料,通过对豌豆种子萌发初期初生根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索提高豌豆初生根外源H2O2胁迫条件下抗性能力的途径。运用生理生化方法,测定H2O2胁迫下豌豆初生根在外源Ca2+处理后的弯曲率和根系活力,并对豌豆初生根内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膜透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80mmol/L的H2O2处理下的豌豆初生根正常生长受到显著抑制,但是经过Ca2+处理后,根系生长抑制作用得到缓解,根系活力得以恢复。外施10mmol/L Ca2+初生根MDA值较CK1降低了37.32%,并显著地提高了POD,SOD,CAT和APX的活性,其值分别为51.946U/(mg·min),865.174U/g FW,1.9739mmol/(L·g·min)和2.569μmol/(L·g·min)。总之,外源施加Ca2+能够有效降低H2O2造成的氧化胁迫,缓解对初生根细胞膜的伤害,降低质膜透性,增强初生根系抗氧化酶活性,达到抵抗逆境胁迫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H2O2 初生根 外源CA^2+ 抗氧化物酶
下载PDF
豌豆种质资源形态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67
20
作者 贺晨帮 宗绪晓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2-48,共7页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624份豌豆资源20个形态性状的评价,初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解决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提供思路。对性状表现平均值、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豌豆资源群间...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624份豌豆资源20个形态性状的评价,初步了解其遗传多样性特点,为解决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遗传基础狭窄问题提供思路。对性状表现平均值、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国内外不同地理来源豌豆资源群间的遗传变异大;三维主成分分析探测到参试资源由国内和国外两大基因库构成;资源群体间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也表明,国内外豌豆资源聚成两大不同类群,印证了三维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豌豆资源两大基因库构成的结论。本研究证明基于形态性状评价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同样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 种质资源 形态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