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of a Novel 5-DOF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 被引量:8
1
作者 LI Yanbiao TAN Dapeng +2 位作者 WEN Donghui JI Shiming CAI Donghai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4期680-688,共9页
The research on th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s, mainly aims at a better kinematics performance and a design scheme. Serial structural arm is mostly employed in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 The research on th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for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s, mainly aims at a better kinematics performance and a design scheme. Serial structural arm is mostly employed in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s at present, but it is disadvantaged by its complexity, big inertia, and so on. In the multi-objectiv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select good parameters to achiev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mechanism. In this paper, a statistics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index atlases is presented for a novel 5-DOF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 In the position analyses, the structure and workspace for a novel 5-DOF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 is developed, where the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 is advantaged by its simple structure, lower inertia and bigger workspace. In the kinematics analyses, several kinema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ices of the machine tool a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and the global kinematic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tlases are given. In th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process, considering the assembly technique, a design scheme of the 5-DOF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 is given to own better kinematics performance based on the proposed statistics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method, and the global linear isotropic performance index is 0.5, the global rotational isotropic performance index is 0.5, the global linear velocity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ndex is 1.012 3 m/s in the case of unit input matrix, the global rotational velocity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index is 0.102 7 rad/s in the case of unit input matrix, and the workspace volume is 1. The proposed resear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applications of the novel 5-DOF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modern industrial fields requiring machines with lower inertia, better kinematics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and better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DOF gasbag polishing machine tool evaluation index kinematics analyses parameter optimization
下载PDF
Experiment and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expansion and dissipation of gasbag in fine sediments based on pore water pressure survey
2
作者 Shiyun Lei Xiujun Guo Haoru Ta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1-100,共10页
Deep-seated gas in seabed sediments migrates upwards from effect of external factors,which easily accumulates to form gasbags at interface of shallow coarse-fine sediments.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is process is impor... Deep-seated gas in seabed sediments migrates upwards from effect of external factors,which easily accumulates to form gasbags at interface of shallow coarse-fine sediments.Real-time monitoring of this process is important to predict disaster.However,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effective monitoring methods,so we attempt to apply multi-points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when simulating forming and dissipation of gasbags in sediments thr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This study focuses on discussion of sensitivity of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data,as well as typical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corresponding to crack generation,gasbag formation and gas release.It was found that the valu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sediments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sensors and gas source,and the evolution of gasbag forming and dissipation has a good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chang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Gasbag formation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ransverse crack development,longitudinal cavity expansion,and oblique crack development.Formation of gasbag begins with the transverse crack at the interface of coarse-fine sediments whil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ttenuates rapidly and then drops,pressure remains almost unchanged when cavity expanses longitudinally,oblique crack appeared in final stage of gasbag evolution while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accumulated and dissipated again.The variation curve of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in gas release stage has saw-tooth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the value and time of pressure accumulation are also fluctuating,indicating the uncertainty and non-uniqueness of gas migration channels in sedi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e water pressure monitoring technology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gasbag cracks gas migration
下载PDF
基于主动气囊的高地隙底盘调平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庚 罗亚辉 +2 位作者 蒋蘋 胡文武 石毅新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52,共8页
针对高地隙底盘在不平整地作业时,因车身随地形起伏而倾斜,导致车身稳定性变差、驾驶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四支腿主动气囊调节的离地间隙调整机构,实现了底盘稳定性调节,底盘俯仰调节-8.5°~8.5°,横滚调节-10°~1... 针对高地隙底盘在不平整地作业时,因车身随地形起伏而倾斜,导致车身稳定性变差、驾驶安全性差等问题,设计开发了基于四支腿主动气囊调节的离地间隙调整机构,实现了底盘稳定性调节,底盘俯仰调节-8.5°~8.5°,横滚调节-10°~10°,底盘最大离地间隙可调节为280mm。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底盘调平控制系统,并从调平系统的工作原理、硬软件设计与调平控制策略等方面展开了研究。最后,针对高地隙植保机样机加装调平系统后进行控制响应测试和田间试验。控制响应测试表明:主动气囊的自身平均超调量为3.36%,可保证其控制性能。田间试验表明:加装自动调平系统的高地隙底盘在田间不仅有效降低了底盘倾斜度,改善了底盘运动稳定性,且大大提升了高地隙底盘对不平坦地面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盘调平 调平系统 高地隙底盘 气囊
下载PDF
气囊拦茬在超高层建筑高低标号混凝土施工中的应用
4
作者 曾松桃 钟彩虹 +2 位作者 单立锋 邹红 黄华 《工程质量》 2024年第4期18-21,共4页
梁柱节点处高低标号混凝土一般采用钢丝网等隔断。鉴于传统拦茬存在工艺易被混凝土冲破、一次性投入、操作困难、成型观感差等弊端,本工艺采用新型拦茬气囊隔断技术。工程应用表明:气囊拦茬工艺具有可循环使用、易清理、操作便易、成型... 梁柱节点处高低标号混凝土一般采用钢丝网等隔断。鉴于传统拦茬存在工艺易被混凝土冲破、一次性投入、操作困难、成型观感差等弊端,本工艺采用新型拦茬气囊隔断技术。工程应用表明:气囊拦茬工艺具有可循环使用、易清理、操作便易、成型观感好等优势。同时,可有效加快施工进度,更好地解决高低标号混凝土串标问题,减少后期修补。此工艺推广与实用价值俱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丝网拦茬 拦茬气囊 梁柱节点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海底数据中心壳体结构的设计与优化研究
5
作者 陈鑫 潘帅强 +3 位作者 周海峰 陈星汝 蒋鹏 陈颖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108,共9页
为了满足海底数据中心定期维修和散热冷却的需要,同时避免其外壳由于海水渗漏导致运行状态不稳定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壳体。壳体可以实现应急上浮,并可以利用压缩气囊辅助龙门吊使海底数据中心上浮进行日常维护,同时通过优化... 为了满足海底数据中心定期维修和散热冷却的需要,同时避免其外壳由于海水渗漏导致运行状态不稳定的情况,设计了一种海底数据中心壳体。壳体可以实现应急上浮,并可以利用压缩气囊辅助龙门吊使海底数据中心上浮进行日常维护,同时通过优化设计相关结构来提高散热效率,为其提供稳定适宜的工作环境。通过试验仿真对设计壳体的表面所受应力、不同工况下的位移以及总散热量进行分析,证明了设计的数据中心壳体在海底能够稳定地运行,且与传统的壳体相比,设计的壳体能够弥补海底数据中心及其壳体在常规保养和受损维修时所存在的不足,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散热能力,对海底数据中心的结构设计与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数据中心壳体 常规检修 散热优化 应急响应 压缩气囊
下载PDF
嫁接用苗力定位气囊把持手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周泽坤 谢忠坚 +3 位作者 初麒 杨艳丽 欧杨 辜松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1-195,共5页
针对嫁接用苗个体差异大、把持定位难、把持易损伤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力定位气囊把持手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嫁接用苗的柔性把持。气囊把持手以硅胶为材料,通过进气后气室的膨胀变形推动夹持翅绕中心旋转,与持苗圆弧一起实现嫁接用苗的夹持... 针对嫁接用苗个体差异大、把持定位难、把持易损伤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力定位气囊把持手的设计方案,以实现嫁接用苗的柔性把持。气囊把持手以硅胶为材料,通过进气后气室的膨胀变形推动夹持翅绕中心旋转,与持苗圆弧一起实现嫁接用苗的夹持。在对气囊把持手完成初步设计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分析确定合适的气室距离和进气压力。为了检验气囊把持手对嫁接用苗的夹持效果,以水平拔出力和垂直拔出力为目标函数,对气囊把持手进行性能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力定位气囊把持手作业压力为0.2MPa时,针对苗径为1.5~3.5mm的嫁接用苗,气囊把持手的垂直拔出力可达到1.0~2.5N,水平拔出力可达到1.0~2.0N。试验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上苗定位夹持机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嫁接用苗 上苗 定位 气囊把持手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弹性充液水消声器声学性能优化研究
7
作者 闫超群 童宗鹏 +3 位作者 吴恒亮 殷长春 陈艺凡 伍勇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40-1252,共13页
为有效控制通海水管路系统管内流噪声,尤其是降低通海管路管口辐射噪声级,提出一种带有新型弹性背腔和气囊结构、具备阻隔管路噪声传递功能的弹性充液水消声器。首先建立新型弹性背腔单元声学传递矩阵,并通过仿真分析弹性背腔单元声学特... 为有效控制通海水管路系统管内流噪声,尤其是降低通海管路管口辐射噪声级,提出一种带有新型弹性背腔和气囊结构、具备阻隔管路噪声传递功能的弹性充液水消声器。首先建立新型弹性背腔单元声学传递矩阵,并通过仿真分析弹性背腔单元声学特性;其次,根据Box-Behnken响应面优化方法设计水消声器传递损失试验,通过湖试台架声学试验,采用两负载法获得水消声器多型样机传递损失结果;最后,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传递损失与试验因素间的数学模型,获得不同结构变量对传递损失的二阶交互作用响应面,深入分析不同结构变量间交互影响关系,并通过试验对得到的最优试验条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数学模型和试验数据相关性较高、拟合程度较好,设计的水消声器能有效降低通海水管路系统管内流噪声,根据数学模型优化设计的水消声器可使管口辐射噪声级降低9.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背腔 气囊 管口辐射 湖试 Box-Behnken优化
下载PDF
伊拉克米桑油田脱气站分水问题研究
8
作者 吴锦亮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4期39-41,共3页
随着米桑油田开发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该区域综合含水快速升高。为降低下游处理负荷,在上游首次进行分水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外输水管道内气体聚集问题。伊拉克米桑油田区油气处理设施主要包括脱气站、油气处理终端厂、水处理厂。结... 随着米桑油田开发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该区域综合含水快速升高。为降低下游处理负荷,在上游首次进行分水工作,但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外输水管道内气体聚集问题。伊拉克米桑油田区油气处理设施主要包括脱气站、油气处理终端厂、水处理厂。结合现场实际进行分析试验,解决了管道内气体聚集的问题,消除了外输瓶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输管道 段塞流 气囊 玻璃钢管道
下载PDF
外浮顶储罐密封空间内填充弹性胶囊分析
9
作者 郭春雷 高晓 朱荣强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0期192-194,197,共4页
大型外浮顶储罐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之间的气相空间存在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因而存在爆炸隐患。通过向大型外浮顶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填充可充气式弹性胶囊,使其内部无法被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填充,从而达到消除密封圈爆炸隐... 大型外浮顶储罐一次密封和二次密封之间的气相空间存在油气和空气的混合物,因而存在爆炸隐患。通过向大型外浮顶储罐一、二次密封空间内填充可充气式弹性胶囊,使其内部无法被可燃气体与空气的混合气体所填充,从而达到消除密封圈爆炸隐患的目的。根据弹性胶囊的应用环境,分析弹性胶囊的结构、材料和安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浮顶储罐 一、二次密封 弹性胶囊
下载PDF
气囊助浮施工工艺在潮间带区域风电场建设中的应用
10
作者 田孝松 《水电与新能源》 2023年第8期18-21,共4页
以国华竹根沙海上风电场工程为依托,针对潮间带区域超浅机位风电施工,研发一套船舶助浮施工工艺,提供一种潮间带区域超浅风机非自航施工船的助浮结构,解决施工船无法进入到浅滩区域超浅机位施工的难题。通过在船体的左右舷对称设置助浮... 以国华竹根沙海上风电场工程为依托,针对潮间带区域超浅机位风电施工,研发一套船舶助浮施工工艺,提供一种潮间带区域超浅风机非自航施工船的助浮结构,解决施工船无法进入到浅滩区域超浅机位施工的难题。通过在船体的左右舷对称设置助浮气囊,减小船体吃水深度,使施工船能顺利地进入浅滩区域超浅机位进行单桩沉桩或风机安装。工程项目的应用证明,该气囊助浮效果良好,可节省海上作业时间,提高现场施工效率,为实现施工进度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超浅机位 海上风电 船舶助浮 气囊助浮
下载PDF
应用于模具自由曲面的新型气囊抛光技术 被引量:72
11
作者 计时鸣 金明生 +3 位作者 张宪 张利 张银东 袁巨龙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2-6,共5页
为提高模具自由曲面抛光的效率和品质,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抛光理念的新型气囊抛光技术。建立相应的机器人抛光系统,研究旋转型膨胀气囊抛光工具及抛光过程中各因素对抛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气囊抛光工具的位置和姿态控制问题以及抛光工... 为提高模具自由曲面抛光的效率和品质,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抛光理念的新型气囊抛光技术。建立相应的机器人抛光系统,研究旋转型膨胀气囊抛光工具及抛光过程中各因素对抛光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对气囊抛光工具的位置和姿态控制问题以及抛光工具,以一定下陷深度和倾斜角度与被抛工件接触时的接触区域的相关特性进行分析。在机器人抛光系统上进行抛光正交试验和试验数据分析,获取表面粗糙度的不同影响因数的最优参数组合,试验中被抛光曲面平均表面粗糙度达到了0.007μm。研究结果表明,气囊抛光技术可实现抛光工具与被抛光工件的大面积柔性接触,通过气囊内部气压的调节和机器人抛光系统对抛光工具的运动轨迹和姿态的精确控制,可有效地提升自由曲面抛光的品质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抛光技术 机器人抛光系统 抛光工具 接触区域 表面粗糙度
下载PDF
气囊抛光技术及其研究现状 被引量:29
12
作者 计时鸣 张利 +2 位作者 金明生 李研彪 万跃华 《机电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1-12,共12页
气囊抛光能够获得稳定的材料去除特性和高质量的抛光表面。回顾了气囊抛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对气囊抛光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抛光工具,进动抛光,脉动抛光,磁流体抛光,驻留时间,边缘控制和过程控制,抛光轨迹规划,磨... 气囊抛光能够获得稳定的材料去除特性和高质量的抛光表面。回顾了气囊抛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发展现状,对气囊抛光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包括抛光工具,进动抛光,脉动抛光,磁流体抛光,驻留时间,边缘控制和过程控制,抛光轨迹规划,磨粒场及气囊抛光应用等。研究结果表明,气囊抛光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自由曲面高效精密抛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抛光 抛光方法 抛光工具
下载PDF
子母弹内燃式气囊抛撒内弹道建模及数值仿真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帅 陶如意 +1 位作者 王浩 黄明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7-60,共4页
为研究子母弹内燃式气囊抛撒的内弹道过程,探讨了内燃式气囊抛撒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内燃式气囊膨胀过程的特点,提出了气囊容积和有效推力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内燃式抛撒机构的抛撒内弹道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燃气压力... 为研究子母弹内燃式气囊抛撒的内弹道过程,探讨了内燃式气囊抛撒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内燃式气囊膨胀过程的特点,提出了气囊容积和有效推力面积的计算方法,建立了内燃式抛撒机构的抛撒内弹道模型.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获得了燃气压力、子弹速度和子弹加速度等内弹道性能曲线,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数值仿真及地面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为子母弹内燃式抛撒系统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母弹 气囊 内弹道 抛撒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两种气管导管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比较 被引量:21
14
作者 程安琪 李雅楠 +1 位作者 夏欣华 李佳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 目的探讨圆柱形与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微误吸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插管患者64例随机分为A组32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B组32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将机械通气≥48h的气管切开患者72例随机分为C组36例,采用圆柱形气囊气管导管;D组36例,采用锥形气囊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四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痰液变化量、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脱机成功率。结果 B、D组VAP发生率显著低于A、C组;痰液变化量和声门下分泌物变化量显著多于A、C组(P<0.05,P<0.01)。四组机械通气时间、7d内脱机成功率、14d内脱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锥形气囊的气管导管可以更好地预防微误吸的发生,从而预防VA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气管导管气囊 微误吸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预防
下载PDF
KCB-1型气囊仿生助产仪助产24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吴琴 祝艳 +3 位作者 张秀华 唐晓英 贾晓梅 胡海燕 《西部医学》 2012年第5期898-900,共3页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仪在临床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初产妇2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应用气囊助产)和对照组122例,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段和围产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仪在临床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初产妇2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22例(应用气囊助产)和对照组122例,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一及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分娩时段和围产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自然分娩率大大提高,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及母乳喂养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天分娩率大大提高,宫颈撕伤率、产后感染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囊助产术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疼痛及软产道损伤,增加自然分娩率,提高白天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助产 产程 分娩方式 母乳喂养
下载PDF
我国气调储粮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40
16
作者 张来林 张来林 +3 位作者 金文 付鹏程 张虎 段景智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23,共4页
主要叙述气调储粮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概况,气调储藏的原理及作用、方法与分类、工艺及配套设施。充氮气调和粮面气囊密闭法解决了外购二氧化碳气体费用高、整仓气密处理难等制约气调储粮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充氮气调技术在我国得到大规模... 主要叙述气调储粮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概况,气调储藏的原理及作用、方法与分类、工艺及配套设施。充氮气调和粮面气囊密闭法解决了外购二氧化碳气体费用高、整仓气密处理难等制约气调储粮发展的瓶颈问题,使充氮气调技术在我国得到大规模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粮技术 充氮气调 气囊密闭
下载PDF
连续进动气囊抛光行间距优化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明生 计时鸣 +2 位作者 张利 陈伟强 蒋鑫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1-865,共5页
为提高和调控模具加工质量,针对行切法连续进动气囊抛光的行间距优化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取得优化进给速度和叠加次数的基础上,兼顾抛光效率与抛光效果,运用二分法原理,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行间距对气囊抛光材料去除特性... 为提高和调控模具加工质量,针对行切法连续进动气囊抛光的行间距优化问题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在取得优化进给速度和叠加次数的基础上,兼顾抛光效率与抛光效果,运用二分法原理,通过MATLAB仿真分析了行间距对气囊抛光材料去除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优化行间距D=8.2mm。基于建立的连续进动气囊抛光离线规划原型系统进行了实验对比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进动 气囊抛光 行间距 离线规划 优化
下载PDF
面向等残余面形误差的分层修形模具气囊抛光轨迹规划方法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国达 计时鸣 +1 位作者 金明生 张才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4-729,共6页
气囊抛光方法可成功应用于模具自由曲面,实现自动化抛光。提出一种面向等残余面形误差的分层修形模具气囊抛光轨迹规划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等残余面形误差工件的整个面形修正过程或非等残余面形误差状态下气囊抛光工艺中的某一阶段。针... 气囊抛光方法可成功应用于模具自由曲面,实现自动化抛光。提出一种面向等残余面形误差的分层修形模具气囊抛光轨迹规划新方法,该方法可用于等残余面形误差工件的整个面形修正过程或非等残余面形误差状态下气囊抛光工艺中的某一阶段。针对光栅型抛光轨迹给出一种基于一次去除深度函数数值仿真的驻留点间距优选方法,并设计了对比性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以X方向为进给方向的光栅型轨迹中,驻留点间距值选择去除模型中最大去除量1/2处对应Y值的两倍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模具 气囊抛光 等残余面形误差 分层 轨迹规划
下载PDF
气囊助产术改善阴道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19
作者 邵华江 马建婷 +3 位作者 陆杏仁 张波 章广儿 郑红霞 《浙江医学》 CAS 2007年第2期117-119,185,共4页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术对改善阴道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相关条件的1238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临产后在宫口扩张2~4cm时行双扩法气囊助产术外,其它产科处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7.16±2.1...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术对改善阴道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相关条件的1238名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临产后在宫口扩张2~4cm时行双扩法气囊助产术外,其它产科处理措施与对照组相同。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7.16±2.13)h、第二产程(0.59±0.24)h和总产程(7.89±3.58)h短于对照组(9.86±3.05)h、(0.84±0.56)h、(10.88±3.15)h(t=3.01、2.16、2.56,P<0.01、P<0.05、P<0.05);自然分娩率(79.03%)高于对照组(63.75%)(χ2=34.95,P<0.01);产钳助娩率(10.81%)和剖宫产率(10.16%)低于对照组(22.33%、13.92%)(χ2=30.31、4.34,P<0.01、P<0.05);观察组产后2h内阴道出血量(252.59±53.96)ml和产后出血发生率(1.26%)低于对照组(281.04±83.87)ml、3.57%(u=2.19、χ2=5.68,均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4.35%)和使用缩宫素催产率(14.52%)低于对照组(10.03%、26.86%)(χ2=15.68、28.44,均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0.65%)和软产道损伤发生率(3.05%)与对照组(0.81%、3.0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0.0018,均P>0.05)。结论气囊助产术能显著缩短产程,提高阴道自然分娩率,降低手术产率,减少阴道出血量,降低胎儿窘迫率和缩宫素催产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适宜的现代助产技术,对改善阴道分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助产术 阴道分娩质量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用于模具自由曲面的新型气囊抛光中磨粒场的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利 李研彪 +2 位作者 金明生 朴忠宇 计时鸣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32-835,共4页
为提高模具自由曲面抛光的效率和品质,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抛光理念的新型气囊抛光技术。研究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的运动轨迹、压力分布和抛光力的分布情况,建立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的运动模型、压力模型,揭示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 为提高模具自由曲面抛光的效率和品质,提出一种基于柔性抛光理念的新型气囊抛光技术。研究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的运动轨迹、压力分布和抛光力的分布情况,建立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的运动模型、压力模型,揭示了气囊抛光接触区内磨粒直径对抛光力和被加工工件内部剪切应力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抛光过程中工件内部的剪切应力分布,明确了材料疲劳去除机理。为气囊抛光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抛光 压力 抛光力 材料疲劳去除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