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1
作者 韩朝 焦瑞 +2 位作者 王增库 梁刚 郭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 目的 探讨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对进展期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观察组采用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周,观察组的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观察组的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铁蛋白(S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两组的胃泌素(GAS)、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用于进展期胃癌患者的效果较好,可下调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营养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留胃窦 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 胃癌
下载PDF
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急诊胃窦癌并穿孔患者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杨冠宁 何军强 宋涛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9期8-11,共4页
目的 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急诊胃窦癌并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72例胃窦癌并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n=... 目的 探讨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治疗急诊胃窦癌并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1年2月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急诊收治的72例胃窦癌并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开腹组(n=38)接受开腹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腹腔镜组(n=34)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凝血功能水平。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比开腹组少,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开腹组短,手术时间比开腹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术后24 h 2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降低,但腹腔镜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术后24 h 2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腹腔镜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对急诊胃窦癌并穿孔患者的治疗中,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能有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患者术后并发症少,康复更快,但对患者凝血功能有一定影响,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胃窦癌 穿孔 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 凝血功能 腹腔镜
下载PDF
基于列线图模型对进展期胃窦癌术前低蛋白高危患者的识别
3
作者 林惠美 孙雪琴 +3 位作者 颜优贞 柯清仙 曾奕 刘颖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胃窦癌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胃窦癌患者共497例,按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35 g/L,194例)与正常白蛋白组(≥35 g... 目的:探讨胃窦癌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胃窦癌患者共497例,按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分为低白蛋白组(<35 g/L,194例)与正常白蛋白组(≥35 g/L,303例),分析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影响根治术前低白蛋白血症的单因素研究发现,在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肿瘤T分期、TNM分期上,低白蛋白组与正常白蛋白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研究发现,年龄、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低白蛋白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6.3%、85.7%、78.7%,正常白蛋白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4.1%、76.0%、6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胃窦癌患者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分期、TNM分期、术前白蛋白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对于胃窦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TNM分期是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低白蛋白血症是胃窦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提示,对该类患者应加强识别及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低白蛋白血症 列线图 预后
下载PDF
两阶段法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窦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玉洲 韩广森 +2 位作者 顾焱晖 马鹏飞 鲁朝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7期24-26,29,共4页
目的探讨两阶段法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窦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因胃窦癌行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阶段法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统计2组手术时间、淋... 目的探讨两阶段法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在胃窦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因胃窦癌行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其手术方案不同随机分为两阶段法手术组和常规手术组。统计2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个数、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结果两阶段法手术组较常规手术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明显减少,但淋巴结清扫个数、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5年生存率和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两阶段手术进行远端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可显著缩短胃窦癌根治术的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并保证手术根治性与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淋巴结转移 外科手术 生存率
下载PDF
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贲门癌及胃窦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孙慧 崔婷允 +2 位作者 方岳雨 吉莲花 李然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10期950-952,共3页
目的 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贲门癌及胃窦癌诊断中阳性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0-12 ~2014-03就诊于我院并且资料完整的212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癌症部位分为胃窦癌组和贲门癌组,并以200例健康体检病人... 目的 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贲门癌及胃窦癌诊断中阳性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2010-12 ~2014-03就诊于我院并且资料完整的212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其癌症部位分为胃窦癌组和贲门癌组,并以200例健康体检病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72-4(CA72-4)以及糖类抗原19-9(CA19-9)单独检测以及联合检测对贲门癌及胃窦癌诊断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 单独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对贲门癌和胃窦癌的阳性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时,CA72-4联合CA19-9检测对其阳性率影响不大(P>0.05),但CEA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提高,胃窦癌组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可高达72.90%,而贲门癌组三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也可达5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血清CEA、CA72-4以及CA19-9水平在贲门癌及胃窦癌的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胃癌尤其是胃窦癌的诊断阳性率,其结果优于单独检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胃窦癌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腔内化学疗法对进展期胃癌癌性腹水患者疗效及免疫调控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小银 朱金水 +4 位作者 许志鹏 周洲 王龙 孙群 朱励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035-1037,1040,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腔内化学疗法(化疗)对进展期胃癌伴癌性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方法进展期胃癌癌性腹水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超声引导下腹腔化疗(EAP方案,VP_(16)100 mg/m^2+表阿霉素60 mg/m^2+卡铂200 m...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腔内化学疗法(化疗)对进展期胃癌伴癌性腹水患者的疗效及其免疫调控作用。方法进展期胃癌癌性腹水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行超声引导下腹腔化疗(EAP方案,VP_(16)100 mg/m^2+表阿霉素60 mg/m^2+卡铂200 mg/m^2),对照组为EAP静脉化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肿瘤体积、癌性腹水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中位生存期以及生存率均显著改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结论超声引导下腹腔化疗可显著提高胃癌患者肿瘤近期有效率和癌性腹水近期有效率,并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不良反应低,延长非手术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和提高生存率,这可能与治疗后改善了免疫调控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内化疗 胃癌 EAP方案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病人的胃排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垦 崔淑兰 +2 位作者 袁孟彪 贾士铨 夹访肾 《实用癌症杂志》 199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用99mTc标记717树脂制备符合生理条件的固体实验餐,通过γ显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病人进行胃半排空时间测定(GET1/2)。结果显示胃窦癌和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GET1/2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 用99mTc标记717树脂制备符合生理条件的固体实验餐,通过γ显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病人进行胃半排空时间测定(GET1/2)。结果显示胃窦癌和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GET1/2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l)。提示GET1/2延长可能是胃癌的促发因素,应把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作为胃癌的重点防治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胃肿瘤 胃排空
下载PDF
腹腔镜胃窦癌根治术13例报告 被引量:1
8
作者 郭志刚 陈宏 +2 位作者 孙强 胡泽民 余元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0期1950-1951,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完成的13例腹腔镜辅助胃窦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6min。所有标本经病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完成的13例腹腔镜辅助胃窦癌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6min。所有标本经病理检查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每个患者清扫淋巴结13.3枚,术后患者排气时间平均为74.6h,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9.2h,术后人均镇痛次数为0.77次。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或裂开及切口种植等并发症。结论:使用腹腔镜辅以小切口完成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根治性胃切除 胃窦癌
下载PDF
以CK19为标记物研究pN0胃窦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明亮 黄允宁 +7 位作者 卢林 李智勇 马强波 马海雁 靳丁丁 徐远义 赵帅 封存志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为全部阴性的胃窦癌淋巴结CK19的表达量,证实pN0胃窦癌区域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分析微转移与胃窦癌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取20例pN0胃窦癌患者经常规病理检测认为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蜡块99个,5例非肿瘤... 目的通过检测常规病理检查结果为全部阴性的胃窦癌淋巴结CK19的表达量,证实pN0胃窦癌区域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分析微转移与胃窦癌临床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取20例pN0胃窦癌患者经常规病理检测认为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蜡块99个,5例非肿瘤患者淋巴结蜡块19个,用RT-PCR检测淋巴结中K19mRNA表达,使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检测结果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20例胃窦癌患者中,有5例患者(25%)共计21个淋巴结(21.2%)检测阳性,5例非肿瘤患者淋巴结中均未检测到CK19mRNA。pN0胃窦癌淋巴结CK19mRNA阳性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正相关性(P<0.05),与肿瘤的部位、大小、分化程度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无相关性(P>0.05)。结论PN0胃窦癌区域淋巴结存在微转移,淋巴结微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CK19mRNA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0 淋巴结微转移 早期胃窦癌
下载PDF
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多中心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航宇 姜淮芜 +3 位作者 陈进 李苒淼 张东 明锐 《四川医学》 CAS 2021年第12期1210-1215,共6页
目的探索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多中心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绵阳市内3家医院(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诊断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 目的探索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在进展期胃癌中的多中心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绵阳市内3家医院(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绵阳市中医医院)诊断胃癌并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n=137),将患者分为研究组68例(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重建术)、对照组69例(全胃切除Roux-en-Y重建术),比较两种不同消化道重建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①两种消化道重建术式在患者的构成比中的差异进行比较,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淋巴结切除数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肺部感染、吻合口瘘、消化道出血、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肠梗阻、反流性食管炎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发生倾倒综合征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在功能领域及全身总体健康状况领域中,两种重建术式患者的评分在术后1~24个月均呈现上升趋势,两组在症状领域中的评分随着术后时间推移,得分逐渐降低。在躯体功能评分比较中,术后24个月研究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情绪功能和全身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比较中,术后6~24个月研究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领域评分比较中,研究组中的腹泻症状得分在术后1个月、6个月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其他功能领域和症状领域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胃窦的调节型双通道消化道重建术在进展期胃癌的应用中,体现了安全性、有效性以及较高的生存质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 双通道消化道重建 胃癌
下载PDF
22例胃窦癌气钡双重造影与CT扫描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安明 贺莉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7期1264-1266,共3页
目的:探讨CT及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胃窦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2例胃窦癌CT及气钡双重造影资料,评价其放射诊断意义。结果:造影发现早期胃窦癌4例,漏诊1例;CT发现早期胃窦癌1例。造影及CT明确诊断17例进展期胃窦癌,其中CT发现周围脏器累... 目的:探讨CT及X线气钡双重造影对胃窦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2例胃窦癌CT及气钡双重造影资料,评价其放射诊断意义。结果:造影发现早期胃窦癌4例,漏诊1例;CT发现早期胃窦癌1例。造影及CT明确诊断17例进展期胃窦癌,其中CT发现周围脏器累及5例,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8例。结论:CT检查可显示胃窦癌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气钡造影易于发现早期,对进展期的病理形态显示较好,对胃周情况不能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双重造影 CT检查
下载PDF
磷脂酶Cε1蛋白在不同部位胃癌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伟 栗粟 +4 位作者 柴军辉 康海涵 张占东 姬社青 花亚伟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磷脂酶Cε1(PLCE1)在不同部位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LCE1在不同部位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PLCE1与胃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60例贲门部胃癌组织(贲门癌)、60例胃窦部胃癌(胃窦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粘... 目的:观察磷脂酶Cε1(PLCE1)在不同部位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LCE1在不同部位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PLCE1与胃癌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60例贲门部胃癌组织(贲门癌)、60例胃窦部胃癌(胃窦癌)组织和3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PLCE1的表达情况。结果:PLCE1在贲门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73.3%,高于在胃窦癌组织中的表达率51.7%,高于在正常胃粘膜组织的表达率16.7%;PLCE1在胃窦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正常胃粘膜组织中的表达率。贲门癌与胃窦癌组织PLCE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原发肿瘤侵润深度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结论:PLCE1在贲门癌与胃窦癌的表达率不同,其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期中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酶Cε1 贲门癌 胃窦癌
下载PDF
14v组淋巴结在胃窦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林俊 姜建国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5期480-481,共2页
目的:分析胃窦癌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胃窦癌根治术是否有必要清扫14v组淋巴结。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胃窦癌患者18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研究其转移规律,探讨14v组淋巴结清扫在标准的胃窦癌根治术... 目的:分析胃窦癌胃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探讨胃窦癌根治术是否有必要清扫14v组淋巴结。方法:回顾研究2008年1月—2010年12月胃窦癌患者183例的临床资料,分析14v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研究其转移规律,探讨14v组淋巴结清扫在标准的胃窦癌根治术(D2)中的价值。结果:183例患者中,12例患者14v组淋巴结发生转移,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6%。14v组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肿瘤的Borrmann分型无显著相关性,而与肿瘤的侵犯深度、肿瘤的直径、肿瘤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14v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12例患者,其6组淋巴结均有转移;而第6组淋巴结发生转移的病例中,有14.5%的病例14v组淋巴结有转移。结论:胃窦癌14v组淋巴结转移率为6.6%,肿瘤分化程度低的患者更易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发生14v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其肿瘤往往已侵犯胃壁浆膜。14v组淋巴结转移与第6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第6组淋巴结可以作为是否行14v组淋巴结清扫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14v组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人体胃癌期间胃窦粘膜幽门腺5—TH样免疫反应细胞研究
14
作者 李卫东 周济远 韩淑琴 《神经药理学报》 1992年第1期22-23,共2页
本文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染色,观察胃癌组与对照组之间胃窦粘膜幽门腺非病变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结果: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在癌症组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5—HT样免疫反应细胞可能参与胃癌期间的调制。
关键词 5—HT 免疫反应细胞 胃癌 胃窦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用于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15
作者 黄清松 张花 +2 位作者 于小飞 朱云 张晶云 《癌症进展》 2016年第12期1252-1254,共3页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毕式管状吻合器吻合加三腔胃肠管留置术的胃窦癌患者120例,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静脉麻醉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毕式管状吻合器吻合加三腔胃肠管留置术的胃窦癌患者120例,采用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静脉麻醉组和硬膜外复合静脉麻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手术血清应激指标和麻醉效果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的应激指标、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后2 h和术后4 h,复合麻醉组患者的胰岛素、皮质醇、IL-6、TNF-α、MAP、HR波动较静脉麻醉组小(P﹤0.05),两组患者的SpO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患者术后4 h、12 h和24 h的VAS得分均明显低于静脉麻醉组(t=5.898、7.794、19.887,P﹤0.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辅助静脉复合麻醉在胃窦癌行三腔胃肠管留置术中的应用可明显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且麻醉效果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静脉麻醉 胃窦癌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早期贲门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武汉 王金桂 +1 位作者 陈嘉飞 郭仪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7期39-44,共6页
目的:探讨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早期贲门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4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实施LAPG手术的5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 目的:探讨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在早期贲门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LAPG)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4月在莆田市第一医院实施LAPG手术的5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27)与对照组(n=28)。观察组术中行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对照组术中行纵切横缝式幽门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营养相关指标及胃排空障碍、吻合口狭窄及反流性食管炎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肠蠕动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06±0.39)d、(9.98±1.22)d,均短于对照组的(3.58±0.70)d和(15.76±3.64)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液引流量为(171.34±8.25)mL,少于对照组的(256.40±13.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及体重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及体重分别为(114.35±4.70)g/L、(34.80±1.35)g/L和(51.60±3.54)kg,均高于对照组的(110.22±2.68)g/L、(29.14±1.75)g/L及(47.97±1.50)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反流性食管炎、胃排空障碍及吻合口狭窄发生率分别为7.41%、3.70%和0,均低于对照组的35.71%、25.00%及2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贲门癌患者LAPG术后行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能够有效促进术后恢复,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等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 胃窦浆肌瓣转移幽门成形术
下载PDF
卵巢上皮性癌胃转移1例
17
作者 娄杰 侯国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11期1604-1605,共2页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致死率位于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有多种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因其位于盆腔深处,早期诊断困难。上皮性癌以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少...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其致死率位于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卵巢癌有多种病理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为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因其位于盆腔深处,早期诊断困难。上皮性癌以直接蔓延及淋巴转移为主,血行转移少见,转移性胃癌在临床上较罕见。近日本院收治1例卵巢癌胃转移患者,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上皮性癌 胃转移 胃窦继发恶性肿瘤
下载PDF
胃窦癌根治术中清扫No.14v组淋巴结的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刚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9期864-865,868,共3页
目的总结胃窦癌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No.14v组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胃窦癌根治术清扫No.14v组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胃窦癌患者163例,均行标准D2根治术,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特征及幽门下No.6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不同性... 目的总结胃窦癌肠系膜上静脉旁淋巴结No.14v组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胃窦癌根治术清扫No.14v组淋巴结的必要性。方法胃窦癌患者163例,均行标准D2根治术,分析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病理特征及幽门下No.6组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不同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患者No.14v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和未分化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率(18.3%)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6.8%)(P<0.05);T3+T4期患者No.14v淋巴结转移率(17.8%)高于T1+T2期患者(4.4%)(P<0.05);No.14v淋巴结转移组发生No.6组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1.41,No.6组淋巴结转移组发生No.14v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为8.67。结论 No.14v组淋巴结转移与No.6组转移密切相关;对肿瘤低分化、侵及黏膜下层、已有No.6组淋巴结转移的胃窦癌患者,D2根治术中应清扫No.14v组淋巴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窦癌 No.14v组淋巴结 标准D2式根治术 淋巴转移 淋巴结清扫
原文传递
全阻断胃窦癌根治术阻断效果研究
19
作者 王俊 郭峰华 +5 位作者 茅翔 张心菊 关明 罗奋 陈宗祐 汪志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47-850,共4页
目的评估全阻断胃窦癌根治术减少术中癌细胞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76例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胃窦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全阻断胃窦癌根治术(阻断组)和传统胃癌根治术(常规组),进腹后及术中分别抽取门... 目的评估全阻断胃窦癌根治术减少术中癌细胞转移的效果。方法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76例2008年7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胃窦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施行全阻断胃窦癌根治术(阻断组)和传统胃癌根治术(常规组),进腹后及术中分别抽取门静脉血和腹腔灌洗液,RT-PCR测定样本中CEAmRNA和CK20mRNA的表达情况;阻断组胃壁注射纳米炭后观察阻断区内外淋巴结有无黑染。结果进腹后,阻断组门静脉血CEAmRNA和CK20mRNA阳性率分别为10%(4/40)和15%(6/40),常规组为8.3%(3/36)和11.1%(4/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牵拉胃癌病灶时,阻断组门静脉血CEAmRNA和CK20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7.5%(3/40)和15%(6/40),常规组为30.5%(11/36)和36%(13/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灌洗液CEAmRNA和CK20mRNA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断区内淋巴结明显黑染,而阻断区外无淋巴结黑染。结论全阻断胃窦癌根治术可以有效地阻断术中癌细胞血行和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阻断技术 胃窦癌 胃癌根治术 术中转移
原文传递
MIF mRNA在胃窦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成勇 夏云玲 +2 位作者 彭琼 李娟 张雯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5期2965-2968,共4页
目的:探讨胃窦胃癌组织中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二者在胃窦胃癌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胃窦胃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10例胃窦胃炎... 目的:探讨胃窦胃癌组织中人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二者在胃窦胃癌发生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胃窦胃癌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另随机选择10例胃窦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各组患者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定量逆转录PCR检测观察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组织中MIF mRNA表达。统计分析不同组织中MIF mRNA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为(1.09±0.11),高于对照组组织的(0.21±0.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观察组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织中MIF mRNA的表达为(1.24±0.14),高于非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1.09±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 mRNA在胃窦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幽门螺杆菌感染促进了MIF mRNA的表达,共同促进了胃窦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幽门螺杆菌 胃窦胃癌 胃窦胃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