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uncut Roux-en-Y vs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after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Which technique is better for avoiding biliary reflux and gastritis? 被引量:46
1
作者 Dong Yang Liang He +3 位作者 Wei-Hua Tong Zhi-Fang Jia Tong-Rong Su Quan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34期6350-6356,共7页
AIM To identify which technique is better for avoiding biliary reflux and gastritis between uncut Roux-en-Y and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 AIM To identify which technique is better for avoiding biliary reflux and gastritis between uncut Roux-en-Y and Billroth Ⅱ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5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laparoscopyassisted distal gastrectomy for gastric cancer at th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 China) between February 2015 and February 2016 were randomized into two groups: uncut Roux-en-Y(group U) and Billroth II group(group B).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relevant clinical dat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ation table, each group included 79 patien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between groups U and B(7.6% vs 10.1%, P = 0.576). During the postoperative period, group U stomach p H values were lower than 7 and group B p H values were higher than 7. After 1 year of follow-up, group B presented a higher incidence of biliary reflux and alkaline gastritis. However, histopathology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astritis diagnosis(P = 0.278), and the amount of residual food and gain of weight between the groups were als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t 3 mo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partial recanalization of uncut staple line, but at 1 year the incidence was 13%.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Billroth II reconstruction, uncut Rouxen-Y reconstruction is secure and feasible, and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lkaline reflux, residual gastritis, and heartburn. Despite the incidence of recanalization, uncut Roux-en-Y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ic cancer Uncut Roux-en-Y Billroth II bile reflux Alkaline gastritis
下载PDF
Effect of bile salts and bile acids on 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被引量:2
2
作者 Yinxue Song Jun Gong 《Journal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08年第4期217-223,共7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le salt and bile acid on 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Methods: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were treated w...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ile salt and bile acid on 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Methods:Cultured eternalized human gastric mucosa epithelium GES-1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media containing 6 different kinds of bile salts and 3 different kinds of bile acids and their mixtur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GCDC(glycochenodeoxychoμte), GDC (glycodeoxychoμte), GC(glycochoμte), TCDC(taurochenodeoxychoμte), TDC(taurodeoxychoμte), TC (taurochoμte), LCA (lithocholicacid), CA(cholic acid), DCA(deoxycholic acid)(50 μ mol/L,250 μ mol/L,500 μ mol/L,1000 μ mol/L), DY(mixture of bile salts) and DS(mixture of bile acids)(250 μ mol/L,500 μ mol/L,1000 μ mol/L,1500 μ mol/L, 2000 μ mol/L), in comparison with the control group(in normal media without bile salts and bile acids). Cell proliferation was assessed by MTT(3-[4,5-Dimethylthiaolyl]-2,5- 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assay for 72 hour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and the apoptotic cells were assayed by flow cytometry (FCM) with Annex V-FITC conjugated with propidium iodide(PI) staining for 24 hour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1500,2000 μt mol/L). Resul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phology and cell proliferation in GC group after 24-72 h. Low concentration(50 μ mol/L) of GCDC, GDC, TCDC, TDC and TC accelerated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growth in a dosage-time dependent manner. At middle concentration (250-500 μ mol/L), it showed positive effect after 24-48 h, while negative effect after 72 h. At high concentration(1000 μ mol/L), it accelerated gastric epithelial cell growth after 24h and show consistent inhibition even leading to necrosis after 48-72 h. LCA and CA showed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50 μ mol/L after 24-72 h, while 250-1000 μ mol/L showed a trend towards apoptosis after 24-72 h. At 50-500 μmol/L, DCA showed proliferation after 24 h and apoptosis after 48-72 h, but showed necrosis after 24-72 h at 1000 μmol/L. DY and DS could facilitate normal gastric mucosa epithelial cell growth at low concentration (250-500 μ mol/L), however at 1000-2000 μ mol/L the trend shifted from apoptosis to necrosis. FCM with Annexin-V conjugated with PI staining revealed that GCDC, GDC, GC, TCDC, TDC, TC, LCA, CA, DCA, DY and DS 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They were all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P 〈 0.05),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C group (P 〉 0.05). The bile salts induced apoptosis in a time-dose-dependent manner. Conclusion: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bile acid and bile salt is the trigger of injury in human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salts bile acid duodenogastric reflux gastric mucosal epithelial cells APOPTOSIS
下载PDF
基于倾向性匹配的胆汁反流对胃黏膜影响及CDX2表达分析
3
作者 季怡帆 楼晓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261-266,共6页
背景胆汁反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的作用存在争议.拟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以探讨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胆汁反流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评估其对组织病理学的影... 背景胆汁反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对胃粘膜癌前病变的作用存在争议.拟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减少混杂因素的干扰,以探讨胆汁反流对胃黏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胆汁反流对胃粘膜损伤的作用,评估其对组织病理学的影响以及分子表达.方法收集2023-07/2023-12嘉兴市中医院155例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患者,随机选取同期227例慢性胃炎患者为对照组.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调整混杂因素后,依据新悉尼系统行组织学分级,并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粘膜尾型同源框基因2(caudal type homeobox 2,CDX2)表达,分析两组胃粘膜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与CDX2表达相关性.结果PSM 1:1匹配后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匹配后慢性胃炎伴胆汁反流组胃黏膜慢性炎症反应、炎症活动性、萎缩、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严重程度均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CDX2阳性表达与IM显著正相关(r=0.629,P<0.01),与萎缩、胆汁反流呈正相关(r=0.269,r=0.282,P<0.01).结论胆汁反流可加重胃黏膜损伤,是胃粘膜炎症反应、萎缩、IM的危险因素.同时胆汁反流可能通过影响CDX2表达参与IM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CDX2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刘燕 王春艳 +1 位作者 程忠于 袁洁 《四川中医》 2024年第8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 目的:观察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四联疗法进行抗Hp治疗,辨证加减组加用利胆祛湿汤加减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评分的变化,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胆酸、胃酸、胃饥饿素(Stomach hunger,Ghrelin)、胃动素(Motilin,ML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s,CRP)、血管活性肠肽(Vascular 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的变化,并统计两组总有效率和Hp根除率。结果辨证加减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高于四联组的82.46%,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扩张和炎症程度逐渐下降(P<0.05),胃小凹增生和黏膜肌增生程度较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血管扩张和炎症程度低于四联组(P<0.05),胃小凹增生和黏膜肌增生程度与四联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胆酸、胃酸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胆酸、胃酸低于四联组(P<0.05)。治疗前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Ghrelin、MLT逐渐上升(P<0.05),CRP、VIP逐渐下降(P<0.05),进一步组间比较发现,辨证加减组Ghrelin、MLT高于四联组(P<0.05),CRP、VIP低于四联组(P<0.05)。四联组Hp根除50例,Hp根除率为87.72%,辨证加减组Hp根除52例,Hp根除率为91.23%,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祛湿汤加减联合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可有效减轻胃黏膜的组织学改变,调节相关因子的表达,减少胆酸、胃酸的分泌,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胆祛湿汤 四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黏膜组织学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反流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其与胃黏膜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贺勇 张涛 +4 位作者 秦景娜 陈杰 叶行 孙亚楠 周英发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 目的 分析原发性胆汁反流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原发性胆汁反流在胃黏膜病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2~8月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普通胃镜检查以及幽门螺旋杆菌(HP)检查的患者810例,分为胆汁反流组(n=178)和无胆汁反流组(n=632),记录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排除243例HP阳性患者,结合胃镜检查及病理结果将567例HP阴性患者根据胃黏膜病变程度依次分为正常组、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胃癌(GC)组,比较各组胆汁反流检出率及反流程度。结果 在有无胆汁反流方面,两组性别、禁食时间、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体重指数、饮食辛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年龄分组,18~45岁与46~75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在胃黏膜病变方面,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正常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慢性胃炎组、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和癌前病变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胃癌组(P<0.05),慢性胃炎组胆汁反流检出率明显低于癌前病变组(P<0.05),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与胆汁反流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r=0.195,P=0.000)。结论 女性、禁食时间过长、吸烟、饮酒、焦虑、胃泌素水平升高可能是胆汁反流的相关危险因素,在排除HP对胃黏膜的影响后,胆汁反流可能是胃黏膜病变的危险因素,且与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危险因素 胃黏膜病变
下载PDF
胆汁反流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关系及其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宋俊良 林强 +1 位作者 梁世洋 王景杰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0-366,共7页
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原因,也是全球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Correa模型,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胃黏膜由良性转为恶性的关键环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探究GIM的发病机制并早期干预是胃... 胃癌是恶性肿瘤死亡的第3位原因,也是全球第5位常见的恶性肿瘤。肠型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符合Correa模型,其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是胃黏膜由良性转为恶性的关键环节,也是胃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探究GIM的发病机制并早期干预是胃癌防治的重点。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GIM公认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单纯根除HP并不能逆转GIM,考虑在GIM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其他因素的持续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已证实胆汁反流可诱导GIM,但胆汁反流诱导GIM的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主要针对胆汁反流及其诱导胃黏膜损伤的机制、GIM与胃癌的关系、胆汁反流诱导GIM的研究现状及胆汁酸诱导GIM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胆汁反流诱导GIM的认识,为早期干预GIM及防治胃癌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胆汁酸 发病机制
下载PDF
胃液及外周血总胆汁酸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初夏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0期32-35,48,共5页
目的探析胃液及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 目的探析胃液及外周血的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对胆汁反流性胃炎(bile reflux gastritis,BRG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GIM)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临海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50例BRG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GIM分为观察组(GIM发生,n=89)和对照组(GIM未发生,n=61)。观察组中,又将28例BRG伴GIM作为不完全型GIM组,61例完全型GIM作为完全型GIM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胃液及外周血TBA,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胃液及外周血TBA水平在诊断BRG伴GIM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胃液及外周血的TB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OC分析显示,胃液TBA水平诊断BRG伴GIM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36,敏感度为81.97%,特异性为83.15%;外周血TBA水平诊断BRG伴GIM的AUC为0.753,敏感度为62.30%,特异性为82.02%。不完全型GIM组胃液及外周血TBA水平显著高于完全型GIM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胃液TBA水平诊断BRG伴GIM患者不同分型的AUC为0.952,敏感度为89.47%,特异性为96.08%;外周血TBA水平诊断BRG伴GIM患者不同分型的AUC为0.766,敏感度为76.37%,特异性为80.39%。结论胃液及外周血TBA对BRG伴GIM及GIM不同分型均具有较好诊断效能,且外周血TBA检测的侵入性小,对于辅助人群诊断BRG伴GIM及GIM不同分型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性胃炎 总胆汁酸 胃黏膜肠生化 诊断
下载PDF
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苑清国 《中国民康医学》 2023年第3期111-113,共3页
探讨: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 探讨: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收治的86例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8、GA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MT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联合西药治疗胃癌术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能提高疗效,降低炎性因子、GAS水平,提高MTL水平,且安全性良好,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疏肝散 胃癌 术后 胆汁反流性胃炎 炎性因子 胃泌素 胃动素
下载PDF
同步监测酸及胆汁反流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王雯 李兆申 +2 位作者 许国铭 尹宁 邹多武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9-431,共3页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酸反流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以及同时检测这两种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RE患者15例及健康志愿者12例,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检测食管24hpH变化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R... 目的:研究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酸反流和胆汁反流的发生情况以及同时检测这两种反流的临床意义。方法:RE患者15例及健康志愿者12例,应用便携式pH监测仪及胆汁监测仪同步检测食管24hpH变化及胆汁反流情况。结果:RE组食管酸暴露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pH>8总时间百分比与对照组相似。食管胆汁反流用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表示,RE组较对照组明显增高。66.7%的RE患者存在酸及胆汁混合反流。结论: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同样常见于RE患者,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流性食管炎 胆汁反流 胆汁 监测 PH值
下载PDF
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左国文 梁列新 +2 位作者 农兵 周庆南 张法灿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762-1764,共3页
目的研究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以及24小时胃内pH和胆红素监测,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内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分为两组,即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和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 目的研究胃内胆汁反流检测对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通过电子胃镜检查以及24小时胃内pH和胆红素监测,将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内病理性胆汁反流患者分为两组,即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和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比较两组胃内pH和胆红素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胆红素监测中,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与不伴镜下胃黏膜糜烂组餐时长反流次数[(1.3±0.1)次vs(0.6±0.3)次]、最长反流时间[(268.3±43.7)min vs(151.4±27.7)min]、餐时最长反流时间[(8.6±2.3)min vs(4.3±1.5)min]、餐后最长反流时间[(38.9±11.3)min vs(17±7.1)min]以及餐时胆红素吸收值>0.14总时间[(16.4±7.5)min vs(9.0±3.6)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内pH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胆汁反流可以导致胃黏膜损伤;胃内胆红素监测有助于了解胃内胆汁反流的程度、状态与胃黏膜损伤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胆汁返流 胃黏膜 胆红素
下载PDF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宏颖 林国伟 +1 位作者 尹彤 刘湘云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56-57,59,共3页
目的 :探讨DIXON积分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5月间行胃黏膜活检部分病例共 2 95例 ,从中选取BillrothⅡ病例 77例 ,作为残胃组 ;68例为胆汁返流组 ;1 0 0例为非胆汁返流组。常规H... 目的 :探讨DIXON积分法在胆汁返流性胃炎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 1 998年 5月~ 2 0 0 0年5月间行胃黏膜活检部分病例共 2 95例 ,从中选取BillrothⅡ病例 77例 ,作为残胃组 ;68例为胆汁返流组 ;1 0 0例为非胆汁返流组。常规HE染色按DIXON法进行病理形态学积分 ,同时记录幽门螺杆菌 (Helicobaetor Pylori,HP)的感染情况。结果 :毕 -Ⅱ占 37.7% ,显性返流符合 2 3 .2 % ,非返流组仅为 6 %。毕 -Ⅱ及显性返流组与非返流组的DIXON积分值有显著差异 ,HP亦少于非返流组 ,两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结论 :DIXON胆汁返流积分法可作为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指标。HP是否可作为一种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的指标 ,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 胆汁返流性胃炎 DIXON积分 HP
下载PDF
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排空和促胃液素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万岱 曾锦章 彭武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318-320,共3页
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BRG组)和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NRG组),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进行双核素胃排空检测,用γ照相机以1帧/2min连续动态照相120min,根据拟合曲线计算固相延滞期(SLP)、... 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BRG组)和17例非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人(NRG组),10名健康志愿者(HC组)进行双核素胃排空检测,用γ照相机以1帧/2min连续动态照相120min,根据拟合曲线计算固相延滞期(SLP)、滞后期半排空时间(HSET)和液体半排空时间(HLET)。于餐前和餐后30min、120min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浆促胃液素(Gas)的浓度。结果:BRG组有明显的固、液体双相排空延迟,以SLP延长较为突出,而HSET延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SLP延长的影响;NRG组仅有HSET显著延长。三组于餐后30minGas均明显增高,BRG组基础状态下Gas有增高趋势餐后120min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胃排空结果提示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严重的胃窦功能不良,Gas可能是胃潴留和胆汁反流刺激的一种继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 胃炎 胃排空 促胃液素
下载PDF
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为民 吴本俨 李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76-778,共3页
目的 探讨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Bilitec 2 0 0 0型便携式胆汁监测仪 ,分别对无症状对照组(2 2例 )及上消化道症状组 (4 4例 )进行胃内胆汁反流监测 ,观察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 目的 探讨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Bilitec 2 0 0 0型便携式胆汁监测仪 ,分别对无症状对照组(2 2例 )及上消化道症状组 (4 4例 )进行胃内胆汁反流监测 ,观察胃内胆汁反流与上消化道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 无症状对照组与上消化道症状组胃内胆汁反流 ,总时间百分比、总反流面积及反流次数 ,分别为 1 5 6 %± 1 4 0 %、2 0 6± 1 8 7、2 2 3± 1 3 6次 ,及 2 6 4 %±2 1 3%、4 8 7± 6 0 8、4 2 9±4 4 5次。结论 上消化道症状组胃内胆汁反流监测结果明显高于无症状对照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症状 胃内胆汁反流 无症状 对照组 胆汁监测 关系 监测结果 定影 研究 百分比
下载PDF
胃液、胃粘膜组织总胆汁酸测定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4
作者 唐莲凤 金群馨 +1 位作者 陈振侬 韦宗平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探讨空腹胃液、胃粘膜组织总胆汁酸 (TAB)的含量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 (RG)组 ,15例消化性溃疡 (PU)组 ,2 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组及 12例正常对照组在胃镜检查的同时 ,抽取胃液 ,钳取胃... 目的 :探讨空腹胃液、胃粘膜组织总胆汁酸 (TAB)的含量对胆汁返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47例胆汁返流性胃炎 (RG)组 ,15例消化性溃疡 (PU)组 ,2 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 (CSG)组及 12例正常对照组在胃镜检查的同时 ,抽取胃液 ,钳取胃粘膜组织作 TBA含量测定。胃粘膜组织同时作 HP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胆汁返流性胃炎组胃液及胃粘膜组织 TBA含量分别为 (315 .85 5 0± 35 .946 8)μm ol/ L ;(0 .2 10 7± 0 .0 810 )μmol/ g。明显高于 PU、 CSG及正常对照组 (P <0 .0 0 1)。胃粘膜组织 TBA含量与胃液 TB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 ,rs=0 .82 8,P <0 .0 0 1。胃粘膜的炎症程度也随 TBA含量的增加而加重。χ2 =15 .6 37,P <0 .0 0 5。随着 TBA含量的增加 ,HP的检出率下降 ,χ2 =9.42 ,P <0 .0 1。结论 :胃液、胃粘膜组织 TBA含量对胆汁返流性胃炎有诊断价值。而胃粘膜组织 TBA含量更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性胃炎 总胆汁酸 胃粘膜 胃液
下载PDF
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胜良 莫剑忠 +1 位作者 陈晓宇 萧树东 《胃肠病学》 2002年第5期280-282,285,共4页
背景: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均是胃黏膜损伤的独立致病因素。然而,它们共同存在时有无协同致病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和H.pylori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方法:37例胃镜检查疑... 背景:胆汁反流、胃酸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均是胃黏膜损伤的独立致病因素。然而,它们共同存在时有无协同致病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和H.pylori感染共同作用对胃黏膜损伤程度和分布的影响。方法:37例胃镜检查疑有十二指肠胃反流者均经24h胃内胆汁监测证实,同时行胃内PH监测。胃体和胃窦黏膜有或无活动性炎症、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分别记2分或1分。分别以胃体和胃窦黏膜的各项病理学改变为应变量,以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pH<4的时间百分比和H.pylori感染状态指标为自变量进行多变量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7例患者胃内胆红素吸收值>0.14的时间百分比为34.49%±22.69%,pH<4的时问百分比为78.68%土 9.91%,H.pylori阳性率为29.73%。胆汁反流出现在以胃体和胃窦黏膜肠化以及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中,H.pylori出现在以胃体黏膜活动性炎症为应变量的回归模型中。结论:胆汁反流是胃黏膜肠化的危险因素;胃内有胆汁反流存在时,H.pylori感染是导致胃体新膜炎症的重要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酸 幽门螺杆菌 胃炎 胃黏膜损伤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胃粘膜象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施文杰 王艳 +1 位作者 袁成业 干晓花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1-64,共4页
目的通过结合胃镜粘膜象的微观特点,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型分布规律以及CAG中医辨证分型与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诊断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对比观察5种证型患者萎缩部位、萎缩程度,有无Hp感染,有... 目的通过结合胃镜粘膜象的微观特点,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证型分布规律以及CAG中医辨证分型与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诊断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6例,对比观察5种证型患者萎缩部位、萎缩程度,有无Hp感染,有无糜烂、出血点、胆汁反流,病理组织学检查是否有肠上皮化生改变。通过胃镜粘膜象与病理特点的表现,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各证型的萎缩程度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萎缩部位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伴随病变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得知,肝胃不和伴胆汁反流比例较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1),脾胃湿热伴糜烂比例较其他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证型的肠上皮化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的异型增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中医证型的Hp感染都有检出率,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该病的演变过程可能是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胃络瘀血,且病情逐渐恶化。肝胃不和证胆汁反流的检出率为41.94%,明显高于其余4种证型。脾胃湿热证伴糜烂者检出率为60%,较其它4种证型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粘膜象 胆汁反流 脾胃湿热 HP感染
下载PDF
胆汁损伤胃黏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宋银雪 龚均 +1 位作者 吴建涛 耿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19-1222,共4页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SD大鼠分成4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组、DGR+胆管结扎(BDL)组、BDL组、对照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损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电子显微镜硝酸镧标记观察胃黏膜细胞间的紧密... 目的通过大鼠实验模型探讨胆汁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方法SD大鼠分成4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组、DGR+胆管结扎(BDL)组、BDL组、对照组。术后12周处死大鼠,观察胃黏膜损害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电子显微镜硝酸镧标记观察胃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结果DGR组比去除胆汁的DGR,出现胃黏膜的充血、小凹超常增生和黏膜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受损程度严重。结论在十二指肠胃反流所致胃黏膜的损伤中,去除胆汁可使胃黏膜的损伤减轻,胆汁是胃黏膜损伤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胃反流 胃黏膜损伤
下载PDF
胆汁反流、胃酸、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丽 姚树坤 孙月敏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41-1143,共3页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具有胆汁反流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有胆汁反流的患者 ,同步行动态 2 4小时胃内胆汁及 pH值监测 ,胃镜下取胃窦胃小弯处黏膜 4块 ,1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 ,...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胃酸、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30例具有胆汁反流症状并经胃镜检查证实有胆汁反流的患者 ,同步行动态 2 4小时胃内胆汁及 pH值监测 ,胃镜下取胃窦胃小弯处黏膜 4块 ,1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 ,3块做病理检查 ;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和苏木精和伊红 (HE)、Giemsa染色 ,后者用于Hp检测 ;根据胃窦黏膜有无活动性炎症、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分别记 2分或 1分 ;根据上腹痛、腹胀、吐苦水、恶心、嗳气和食欲不振的程度给予症状评分 ;得出胆红素吸收值 (Abs)≥ 0 .14的时间百分比、pH值 <4的时间百分比 ,以及胃内Abs与pH值对应表。结果  30例患者中Hp的感染率是 2 3.3% ,胃内Abs≥ 0 .14的时间百分比是 (30 .6 4±14 .6 7) % ;胃内Abs≥ 0 .14的时间百分比Hp阳性组 (2 0 .6 4± 7.13) % ,Hp阴性组 (4 0 .38± 13.35 ) % ,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胃窦部黏膜糜烂、肠化的程度积分与胆汁反流程度呈正相关 (r =0 .74 9,P =0 .0 0 5 )。结论 胆汁反流可以抑制Hp在胃内的定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反流 胃酸 螺杆菌 幽门 胃炎
下载PDF
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友伟 郑必海 +3 位作者 郑建保 李素芝 周晓波 周先利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77,79,共2页
目的:对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对其胆汁返流、胃黏膜损伤及其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例急进高原个体... 目的:对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与急性胃肠粘膜损伤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对20例由平原急进高原个体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和第7天进行胃镜检查,对其胆汁返流、胃黏膜损伤及其消化系统的症状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例急进高原个体进入高原后胆汁返流及胃粘膜损伤与进入高原前比较,除进入高原第7天胆汁返流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P<0.01和P<0.05),其中胆汁返流进入高原前、进入高原第3天及第7天分别为0例(0%)1、0例(50%)、5例(25%);粘膜损伤分别为2例(10%)1、7例(85%)、10例(50%);其中13例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症状(占65%)。结论:高原急性缺氧可引发急进高原个体胆汁返流的高发生率,并因此而导致急性胃肠粘膜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 急性缺氧 胆汁返流 胃肠粘膜损伤
下载PDF
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胜良 莫剑忠 +2 位作者 曹芝君 陈晓宇 萧树东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对慢性胃炎胃黏膜病变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 2 4h胃腔内胆红素吸光度和pH值联合监测方法 ,检测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 ,并将其分为胆汁返流阳性组和阴性组。观察胃体、胃角和胃窦黏膜活动性感染等各项病理改变 ,并分析胃内胆汁返流时间与胃黏膜病变特征和胃内pH >4时间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4 9例慢性胃炎患者中 ,38例胃内存在胆汁返流 ,11例不存在胃内胆汁返流。胆汁返流组全胃黏膜病变均较无胆汁返流组严重 ;胆汁返流时间与近端胃黏膜病变呈正相关 ,与pH >4时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胆汁返流是慢性胃炎患者全胃黏膜病变的重要病因之一 ,可能会促进H .pylori定植范围向胃体蔓延 ,从而加重近端胃黏膜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返流 胃黏膜病变 慢性胃炎 患者 胃体 胃内 影响 定植 胃腔 蔓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