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多卡因胶浆在鼻咽癌放疗反应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少明 王逸如 +2 位作者 许秀蓉 张彬 蔡娇霞 《护理研究》 2005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提高鼻咽癌放疗反应病人留置胃管的成功率 ,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方法 ]将 60例鼻咽癌放疗出现口腔黏膜反应致无法进食或进食量极少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 ,B组在置胃管前先给予心理护理 ,然后含服利多卡因胶... [目的 ]提高鼻咽癌放疗反应病人留置胃管的成功率 ,确保治疗的连续性。 [方法 ]将 60例鼻咽癌放疗出现口腔黏膜反应致无法进食或进食量极少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A组按常规方法置胃管 ,B组在置胃管前先给予心理护理 ,然后含服利多卡因胶浆 ,其余操作同常规法 ,观察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及病人的反应。 [结果 ]A组 15例未能一次置胃管成功 ,其中 3例因置胃管时鼻咽部疼痛加重、黏膜出血而拒绝再次置入 ;B组均一次置胃管成功 ,且病人无明显反应。 [结论 ]鼻咽癌放疗反应病人留置胃管时含服利多卡因胶浆 ,其效果优于常规置胃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置入 鼻咽癌 放疗反应 利多卡因胶浆
下载PDF
不同胃管置入法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敏 郑琴 +1 位作者 孙庭婷 周颖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07年第8期109-111,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胃管置入法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方法:选择80例行胃管置入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组);Ⅱ组(表面麻醉组);Ⅲ组(静脉镇静组);Ⅳ组(气管导管引导组)4组,每组20例。监测4组患者置胃管前(T1),胃管到达咽喉部(T2),胃管到达胃部... 目的:观察不同胃管置入法对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方法:选择80例行胃管置入患者,随机分为Ⅰ组(常规组);Ⅱ组(表面麻醉组);Ⅲ组(静脉镇静组);Ⅳ组(气管导管引导组)4组,每组20例。监测4组患者置胃管前(T1),胃管到达咽喉部(T2),胃管到达胃部(T3)时的收缩压,心率变化情况,同时记录置管所用时间、置管次数、误插次数,及恶心,呕吐,流泪、呼吸抑制等不适感。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患者在T2、T3点的收缩压,心率均比T1点高,但Ⅱ组、Ⅲ组患者升高的程度比Ⅰ组低;而Ⅳ组的收缩压,心率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同时Ⅱ组、Ⅲ组、Ⅳ组的置管时间比Ⅰ组明显缩短,对患者产生的不适感也较轻。结论:对胃管置入患者术前给予表面麻醉或静脉镇静可以降低置入胃管所引起的应激反应,全麻气管插管后采用气管导管引导置入胃管几乎不会对患者产生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胃管 表面麻醉 静脉镇静 全麻
下载PDF
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在胃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3
作者 黄锦萍 叶倩红 +1 位作者 陈美琴 李丽燕 《现代临床护理》 2010年第4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从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插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行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胃管侧孔... 目的探讨胃癌手术患者从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1-12月在本院住院的50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插普通胃管行胃肠减压,术后行静脉营养支持;实验组采用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行胃肠减压,术后早期应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营养免疫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营养免疫指标优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管侧孔置入鼻肠管,可以进行术后胃肠减压;鼻肠管置管到空肠输出袢,作为术后肠内营养的输入管道,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可以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管侧孔 鼻肠管 肠内营养
下载PDF
留置口咽通气道卒中昏迷患者置胃管方法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萍 刘会玲 +1 位作者 冯俊艳 安聪娟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44-146,150,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5年1~12月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需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胃管方法,... 目的探讨改良的置胃管方法在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2015年1~12月脑卒中昏迷留置口咽通气道需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置胃管方法,观察组采用改良的置胃管方法,比较两种操作方法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一次性置胃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置胃管前2组患者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胃管时观察组对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均较对照组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置管时与置管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置管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48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结论改良的置胃管方法置胃管成功率高,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影响小,较常规置管方面对患者造成不良反应明显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昏迷 口咽通气道 平卧位 胃管置入
下载PDF
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与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健兰 宋秀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把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把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的体位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66%,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后一次插入胃管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体位 胃管插入
下载PDF
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体位改变插入胃管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冯健兰 宋秀 《现代临床护理》 2006年第3期1-2,5,共3页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将需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 目的提高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入胃管的成功率,减少因反复插管所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方法将需建立人工气道并进行机械辅助通气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改变常规的“去枕头后仰位”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去枕头后仰卧位方法插入胃管。结果对照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抬高床头70°~80°角头正位”插入胃管简便易行,省时省力,既减轻对患者的刺激,又可减少因反复对患者插胃管所致的局部黏膜损伤、充血水肿等并发症,减轻了患者痛苦,也极大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体位 胃管
下载PDF
心理干预对留置胃管病人不良反应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林进英 李玉容 +2 位作者 林秋萍 陈彩芳 黄文珠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 2004年第4期73-74,共2页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减轻留置胃管不良反应中的效应。方法 将留置胃管病人 10 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观察组插管前进行心理干预 ,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结果 插管过程中能有效应对恶心病例的百分率 ,观察组明显高于...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减轻留置胃管不良反应中的效应。方法 将留置胃管病人 10 0例 ,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 0例。观察组插管前进行心理干预 ,对照组进行常规插管。结果 插管过程中能有效应对恶心病例的百分率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插管一次成功率 ,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留置期间自拔胃管病例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 留置胃管前及留置胃管期间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降低留置胃管的不良反应 ,提高留置管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干预 胃管留置 不良反应 心理支持
下载PDF
胃部手术患者经不同侧鼻孔安置胃管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小蓉 罗俊 罗婷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36-183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侧鼻孔置入胃管对术中胃管调整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胃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经右鼻孔插入胃管,实验组术前经左鼻孔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发生胃管调整困难的差异。结果经左鼻孔插入胃管术中发生胃管调整... 目的探讨不同侧鼻孔置入胃管对术中胃管调整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胃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前经右鼻孔插入胃管,实验组术前经左鼻孔插入胃管,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发生胃管调整困难的差异。结果经左鼻孔插入胃管术中发生胃管调整困难的患者为1例,经右鼻孔插入胃管术中发生胃管调整困难的患者为24例。对经右鼻孔插入胃管术中发生胃管调整(向里插入一部分)困难的患者实施拔除胃管改为经左鼻孔插入后,成功23例。不同侧鼻孔安置胃管术中发生胃管调整困难的百分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8,P<0.05)。结论对行胃部手术的患者,术前经左鼻孔留置胃管可有效降低术中胃管调整的困难,减轻患者鼻咽部及食道黏膜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术中胃管调整 术中胃管再插管
下载PDF
老年不配合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淑贞 肖涛 向磊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1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和评价老年不配合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不配合患者分别用常规法和逆胃管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 ,其中常规法置入胃管 3 0次 ,逆胃管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 3 4次。结果 常规法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 60 % ,反... 目的 探讨和评价老年不配合患者两种胃管置入方法的效果。方法  40例老年不配合患者分别用常规法和逆胃管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 ,其中常规法置入胃管 3 0次 ,逆胃管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 3 4次。结果 常规法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 60 % ,反复成功率40 % ,而逆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 97.1% ,反复成功率 2 .9%。逆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常规法 ,且反复置入率低。结论 老年不配合患者应选择逆胃管弯曲弧度法置入胃管。且该方法具有简便易行、一次成功率高、痛苦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胃管 护理
下载PDF
鼻饲硅胶胃管更换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8
10
作者 朱玉芹 王英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2期712-713,共2页
为探讨长期鼻饲病人硅胶胃管的更换时间 ,选择鼻饲时间 >4周的神经科住院病人 10 4例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6例。甲组每周更换胃管 1次、乙组每 2周更换 1次、丙组每 3周更换 1次、丁组每 4周更换 1次。观察不同留置时间内胃管对... 为探讨长期鼻饲病人硅胶胃管的更换时间 ,选择鼻饲时间 >4周的神经科住院病人 10 4例 ,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6例。甲组每周更换胃管 1次、乙组每 2周更换 1次、丙组每 3周更换 1次、丁组每 4周更换 1次。观察不同留置时间内胃管对鼻腔及咽部粘膜的影响及其对胃管质量的影响。结果 4组病人的胃管对鼻腔及咽部粘膜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 ;胃管颜色变黑与留置时间成正相关 ,与胃内环境关系密切。提出由于更换胃管给病人造成一定痛苦并增加费用 ,因此 ,长期鼻饲病人每 4周更换 1次硅胶胃管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饲 更换时间 硅胶胃管
下载PDF
置胃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晓跃 谭锦凤 +1 位作者 李学明 李剑锋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5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放置鼻胃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因素。方法:287例接受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n=144)和不置管组(n=143),对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进行... 目的:探讨放置鼻胃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影响因素。方法:287例接受LC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置管组(n=144)和不置管组(n=143),对两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早期进食和下床活动时间、中转开腹率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统计结果显示,置胃管组和不置胃管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但不置胃管组术后36h内进流质饮食者更多,补液时间在72h内者更多,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提前,与置胃管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C手术前不常规放置鼻胃管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下载PDF
脑出血昏迷病人胃管置入新体位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玉珍 赵晓燕 王静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3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病人刺激小、成功率高的胃管置入新体位。方法将88例脑出血昏迷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昏迷病人置入胃管体位法,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15°~30°方法,对比2组操作时间,血压波动...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病人刺激小、成功率高的胃管置入新体位。方法将88例脑出血昏迷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昏迷病人置入胃管体位法,观察组采用抬高床头15°~30°方法,对比2组操作时间,血压波动,血氧饱和度,脑再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家属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短,血氧饱和度及血压变化小,发生再出血减少,家属满意度高。结论对脑出血昏迷病人采用抬高床头15°~30°体位置入胃管法对病人刺激小,对血氧饱和度影响小,降低了再出血的危险,节约了护理操作时间,并提高了家属对此项操作的满意度,是可行并值得推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昏迷 胃管置入 体位
下载PDF
不同方法置胃管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小娟 谢佩珠 《南方护理学报》 2005年第2期9-10,共2页
目的减轻留置胃管病人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法将150例消化外科需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方法置管、置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2%利多卡因及置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注射用水后置管,比较3组... 目的减轻留置胃管病人的痛苦,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双盲法将150例消化外科需留置胃管的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传统方法置管、置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2%利多卡因及置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注射用水后置管,比较3组病人出现恶心、呕吐、呛咳、流泪等不良反应,引出血性胃液情况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指标。结果3组病人引起不良反应及一次置管成功率等指标分别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说明利多卡因组优于其他2组。结论置胃管前5min鼻咽部喷射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痛苦反应,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留置胃管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共情护理对提高急诊服毒患者胃管置入配合度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刘富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18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提高急诊服毒患者配合置入胃管的效果,以提高置胃管成功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急诊服毒清醒患者12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急诊服毒清醒患者125例作为共情组,...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提高急诊服毒患者配合置入胃管的效果,以提高置胃管成功率。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2月急诊服毒清醒患者125例,将其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留置胃管;选择2010年1月~2011年3月急诊服毒清醒患者125例作为共情组,在置胃管过程中实施共情护理,置胃管前护士端正认识、人性化知情同意、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置胃管过程中对患者实施形象化过程讲解、置管时护患配合;置胃管后对患者实施共情护理等。结果:共情组置胃管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置胃管配合度和一次置胃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共情在置胃管过程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的配合程度、缩短置胃管所需时间,从而提高一次置胃管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共情护理 置胃管 配合度
下载PDF
光滑足距小蠹消化道的解剖结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杨群芳 李庆 植玉蓉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3-626,共4页
采用体视显微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光滑足距小蠹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组成。成虫前胃由8个骨化的前胃板组成,呈灯笼状结构。前胃板由板状部和片状... 采用体视显微和扫描电镜技术研究光滑足距小蠹Xylosandrus germanus(Blandford)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光滑足距小蠹消化道由前肠、中肠和后肠三部分组成。成虫前胃由8个骨化的前胃板组成,呈灯笼状结构。前胃板由板状部和片状部组成,板状部短而简单,片状部甚长,由斜面、咀嚼刷和关闭刚毛组成。胃盲囊着生在中肠近后端,有细管状和囊状2种,成虫分别有1对,幼虫有1对细管状和3~5对囊状。6根马氏管分成2组,1组4根,另一组2根。6根马氏管与后肠肠壁形成隐肾系统。消化道具有1对囊状和1对细管状的胃盲囊可作为光滑足距小蠹成虫的识别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足距小蠹 消化道 解剖学 前胃 胃盲囊
下载PDF
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何琦文 叶再元 +4 位作者 徐继 胡浩威 邵钦树 张勤 孙元水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对比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与Billroth I式及Roux-en-Y式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95例,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3组。A组30例患者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B组32... 目的对比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与Billroth I式及Roux-en-Y式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的远端胃癌患者95例,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3组。A组30例患者行连续性空肠间置术,B组32例行Billroth I式吻合术,C组33例行Roux-en-Y式吻合术。比较3组患者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及1年并发症发生率、进食量、血浆白蛋白水平、体重及Visick分级指数。结果3组患者术前PNI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患者手术时间与B组无明显差异,且均明显少于C组的手术时间(均P<0.05)。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3组患者的进食量、体重及营养状况的恢复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A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明显少于C组(P<0.05),胆汁反流性胃炎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连续性空肠间置,安全有效,与传统的Billroth I式及Roux-en-Y式吻合术比较,可缩短手术时间,更快的恢复患者的消化功能,维持消化道正常通路,防止胆汁反流,将有可能成为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消化道重建 连续性空肠间置术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下载PDF
胃管腔加用韧质内芯留置胃管成功率的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毛晓华 周彩梅 《南方护理学报》 2003年第4期11-12,共2页
目的观察在胃管腔内加用韧质内芯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方法将57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插入韧质内芯留置胃管者30例为改良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者27例为常规组。结果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改良组为97%,常规组为37%,经χ2检验,χ2=26.35... 目的观察在胃管腔内加用韧质内芯留置胃管的成功率。方法将57例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成两组,插入韧质内芯留置胃管者30例为改良组,以常规方法留置胃管者27例为常规组。结果留置胃管一次成功率改良组为97%,常规组为37%,经χ2检验,χ2=26.35,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方法能提高留置胃管的一次成功率,尤其适用于意识障碍、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腔 韧质内芯 留置胃管 成功率 临床观察 注意事项
下载PDF
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式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建安 白东晓 魏林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35-236,共2页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5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了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其术后1 a、3 a饮食状况及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Roux-en-Y吻合术和Tanner"9"形吻合术术后能有效地防止反...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方法对25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采用了3种不同的消化道重建术式,对其术后1 a、3 a饮食状况及营养指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Roux-en-Y吻合术和Tanner"9"形吻合术术后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明显优于Omega式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与Tanner"9"形吻合术相比,操作更简单,而效果相似。结论Roux-en-Y吻合术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适的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全胃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术
下载PDF
胃管插入速度的探讨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承丽 姜连双 荣雅琪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胃管插入速度与一次插管成功及病人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98例胃管插入病人,按自然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缓速和快速插管法插入胃管,记录插管所需时间,判断一次插管成功与否,观察病人反应。结果 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所... 目的 探讨胃管插入速度与一次插管成功及病人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98例胃管插入病人,按自然排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缓速和快速插管法插入胃管,记录插管所需时间,判断一次插管成功与否,观察病人反应。结果 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所需时间分别为(25±3.2)s、(12±0.8)s;缓速插管法和快速插管法一次插管成功分别为47例、38例。丽组的插管时间,一次成功率和病人反应经比较P<0.05或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缓速插管法优于快速插管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插入 插入速度 护理 缓速插管法 快速插管法
下载PDF
胃管自然引流在肝移植术后应用的效果观察
20
作者 龚竹云 王彬 李继东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1年第2期509-510,共2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2009年肝移植手术病人8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胃管自然引流,不施行负压,待胃液<200 mL/d,可听及肠鸣音后拔除胃管。对照组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于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胃管拔除时间。[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06年—2009年肝移植手术病人80例,分成两组,观察组术后胃管自然引流,不施行负压,待胃液<200 mL/d,可听及肠鸣音后拔除胃管。对照组给予持续胃肠减压,于肛门排气后拔除胃管。比较两组病人术后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病人舒适程度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在手术后拔除胃管时间、病人舒适程度、进食时间、睡眠等指标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肝移植病人手术后胃管自然引流,待胃液<200 mL/d,可听及肠鸣音后拔除胃管可增加病人舒适度,降低相关并发症,并早期恢复进食,有利于病人的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自然引流 肝移植 术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