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钩吻中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 被引量:7
1
作者 沈洁 苏燕评 +3 位作者 许盈 刘浩 刘铭 俞昌喜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92-1395,共4页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生物碱单体,以氯仿-甲醇-0.1mol/LHCl(4:4:2)为溶剂体系;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所提产物的质量分数;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 目的建立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的方法。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分离纯化钩吻生物碱单体,以氯仿-甲醇-0.1mol/LHCl(4:4:2)为溶剂体系;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析所提产物的质量分数;核磁共振谱、质谱分析确证单体的化学结构。结果从300mg钩吻总碱中经过一次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获得19.4mg钩吻素己和21.2mg1-甲氧基钩吻碱,质量分数分别为95.4%、98.6%;经过电喷雾质谱及核磁共振的结构鉴定分析,证实分离得到的两种生物碱分别是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结论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可高效分离纯化钩吻素己和1-甲氧基钩吻碱,为钩吻生物碱的研发提供了制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钩吻素己 1-甲氧基钩吻碱 高速逆流色谱
原文传递
HPLC法同时测定钩吻茎中胡蔓藤碱丙等6个生物碱的含量 被引量:7
2
作者 谌赛男 王河山 +4 位作者 曾靖舒 周也莅 雷仙武 林贵男 吴水生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5-601,共7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钩吻茎中胡蔓藤碱丙、钩吻素甲、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和胡蔓藤碱乙的含量,并比较评价各产地钩吻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Bonus-RP Analytical(4.6 mm×250 mm,5...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钩吻茎中胡蔓藤碱丙、钩吻素甲、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和胡蔓藤碱乙的含量,并比较评价各产地钩吻生物碱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外标法进行测定,色谱柱为ZORBAX Bonus-RP Analytical(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 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30℃。分别测定32批钩吻茎,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胡蔓藤碱丙、钩吻素甲、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胡蔓藤碱乙6个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0~50.06μg·mL^(-1)(r=1.000 0)、1.13~50.85μg·mL^(-1)(r=0.999 8)、1.16~52.20μg·mL^(-1)(r=1.000 0)、1.16~52.20μg·mL^(-1)(r=0.999 7)、1.06~50.88μg·mL^(-1)(r=0.999 7)和1.01~50.50μg·mL^(-1)(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3.1%~103.8%(RSD为2.0%~2.9%)。不同产地样品中钩吻茎中胡蔓藤碱丙、钩吻素甲、钩吻素子、钩吻素己、钩吻绿碱和胡蔓藤碱乙含量范围分别为0.136~2.202、0.564~2.686、0.718~3.553、0.160~2.025、0.151~3.493、0.288~4.700 mg·g^(-1)。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钩吻6个成分含量均有差异,32批不同产地钩吻药材可聚为6大类。结论:该法可为钩吻多指标成分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不同产地钩吻的各个化学成分的含量呈现明显分类特点,为钩吻地区鉴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 断肠草 胡蔓藤 大茶药 野葛 生物碱成分 胡蔓藤碱丙 钩吻素甲 钩吻素子 钩吻素己 钩吻绿碱 胡蔓藤碱乙 中药多组分含量测定 聚类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大鼠血浆中的钩吻绿碱和常绿钩吻碱及其药动学研究
3
作者 陈跃慧 沈秀微 +3 位作者 林正锋 卢晓洁 王贤亲 鲍仕慧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研究在口服5 mg/kg和舌下静脉注射0.1 mg/kg 2种不同给药方式下,钩吻绿碱和常绿钩吻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色谱柱为UPLC BEH C_(18)(50 mm×2.1 mm,1.7μm),柱温设为40℃。以甲醇-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 目的研究在口服5 mg/kg和舌下静脉注射0.1 mg/kg 2种不同给药方式下,钩吻绿碱和常绿钩吻碱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色谱柱为UPLC BEH C_(18)(50 mm×2.1 mm,1.7μm),柱温设为40℃。以甲醇-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设为0.4 ml/min,洗脱时间为5 min。电喷雾(ESI)正离子模式检测,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对钩吻绿碱m/z 353.1→322.1,常绿钩吻碱m/z 273.2→257.0和内标m/z 335.2→184.2进行定量分析。结果经口服给药后,钩吻绿碱的t_(1/2)为(13.8±13.7)h,AUC_((0-t))为(215.8±96.2)ng/(ml·h),CL_(z)为(21.2±10.0)L/(h·kg);舌下静脉注射给药后,钩吻绿碱的t_(1/2)为(11.7±13.9)h,AUC_((0-t))为(70.5±10.9)ng/(ml·h),CLz为(1.2±0.5)L/(h·kg)。经口服给药后,常绿钩吻碱的t_(1/2)为(5.5±4.8)h,AUC_((0-t))为(44.9±18.7)ng/(ml·h),CLz为(113.4±64.3)L/(h·kg);舌下静脉注射给药后,常绿钩吻碱的t_(1/2)为(7.6±4.1)h,AUC_((0-t))为(23.6±6.5)ng/(ml·h),CLz为(4.0±1.2)L/(h·kg)。结论建立UPLC-MS/MS技术测定大鼠血浆中钩吻绿碱和常绿钩吻碱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药动学研究,生物利用度低,分别为6.1%、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吻绿碱 常绿钩吻碱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