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木槿》的创伤书写与性别伦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89-96,共8页
奇玛曼达·阿迪契小说《紫木槿》的创伤书写展现出鲜明的性别立场。基于压迫—觉醒—反抗的叙事线索,小说记录了伊博族少女康比丽从经历家庭创伤到重建自我认同的女性成长过程。通过考察创伤事件中不同主体的生存境遇,阿迪契表达了... 奇玛曼达·阿迪契小说《紫木槿》的创伤书写展现出鲜明的性别立场。基于压迫—觉醒—反抗的叙事线索,小说记录了伊博族少女康比丽从经历家庭创伤到重建自我认同的女性成长过程。通过考察创伤事件中不同主体的生存境遇,阿迪契表达了自我对尼日利亚社会的性别伦理秩序及其权力运作机制的伦理思考:一方面,以比阿特丽斯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其反抗行动凸显女性独立需要承受的社会风险;另一方面,以尤金代表的专制家长则被父权中心的神话绑架,在不同身份转换的过程中产生自我认同的焦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木槿》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 创伤 权力 性别伦理
下载PDF
大学生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网络结构及其性别差异研究
2
作者 徐子纯 依拉木江·阿布都艾尼 +1 位作者 孙睿 周宵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08-1016,共9页
为了解大学生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结构特征及其性别差异,采用国际创伤问卷调查了813位大学生。网络分析结果发现回避想法、高警觉和失败感是CPTSD网络中心性最高的症状,男女网络整体连通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个别症状的局部... 为了解大学生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的结构特征及其性别差异,采用国际创伤问卷调查了813位大学生。网络分析结果发现回避想法、高警觉和失败感是CPTSD网络中心性最高的症状,男女网络整体连通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个别症状的局部连通性及其中心性排序存在较大差异。在男生中,高警觉、难以保持亲密感情是中心性最高的症状;在女生中,回避想法、失败感和难以保持亲密感情是中心性最高的症状;无价值感和失败感的局部连通性在男女之间的差异较大。这些结果拓展了以往CPTSD的性别差异研究,说明了CPTSD的网络结构存在性别差异。在具体的CPTSD干预中,可以将回避想法和失败感作为女大学生的靶点症状进行干预,将高警觉作为男大学生的靶点症状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PTSD 网络分析 性别差异 大学生
下载PDF
伤痕文学的创伤记忆与性别政治 被引量:5
3
作者 马春花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6-87,共12页
本文从性别范畴研究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思潮,意在探究伤痕文学如何藉性别表意创伤,以创伤来建构"新时期"历史意识的记忆政治。伤痕文学在女性表象与男性主体、历史见证者与受害者、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归来者与丧失者等叙述结... 本文从性别范畴研究1980年代的伤痕文学思潮,意在探究伤痕文学如何藉性别表意创伤,以创伤来建构"新时期"历史意识的记忆政治。伤痕文学在女性表象与男性主体、历史见证者与受害者、叙述者与被叙述者、归来者与丧失者等叙述结构上存在一个性别与政治之间的转换机制。借助自然化的性别与性别关系型构,伤痕作家在以创伤叙事重构性别、代际、阶层等权力秩序的同时,也呼应并落实了一个走向重生时代的"新时期"意识形态。对伤痕文学的女性主义解读,不仅将指出伤痕文学的新父权本质,也可能发现一个隐藏于"光明"文本之内的"阴性"文本,它偏离了通过再造女性/底层等他者来确证主体的创伤叙述规范,重新打开了那个单维与封闭的记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痕文学 创伤记忆 性别政治 隐藏的文本
下载PDF
由《宠儿》解读莫里森笔下的黑人男女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孔祥国 丁杨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年第4期79-81,共3页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曾被部分评论家指责为是对黑人男性的污蔑。实际上,莫里森关注黑人男女关系,她理解和同情黑人男性在美国社会中的特殊处境,她的小说既揭示了黑人男性在白人男权观念影响下的弊病,也赋予了他们自我拯救与... 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曾被部分评论家指责为是对黑人男性的污蔑。实际上,莫里森关注黑人男女关系,她理解和同情黑人男性在美国社会中的特殊处境,她的小说既揭示了黑人男性在白人男权观念影响下的弊病,也赋予了他们自我拯救与帮助他人的潜能。本文结合对小说《宠儿》中塞丝和保罗曲折爱情故事的分析,解读莫里森笔下的黑人男女关系,强调两性间和谐关系对黑人社区延续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莫里森 男女关系 男权观念 《宠儿》
下载PDF
“内伤”与“外伤”的双重煎熬——再议福克纳笔下的创伤 被引量:1
5
作者 谢秀娟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南方文学的代表者及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支柱,他独具匠心地勾勒出一个由创伤编织的世界,再现了社会变革的种种阵痛,揭开了人们难以痊愈的创伤。通过突显主人公的性属创伤和种族创伤,揭露内伤与外伤双重煎熬下创伤的升... 威廉.福克纳被公认为南方文学的代表者及美国南方文艺复兴的支柱,他独具匠心地勾勒出一个由创伤编织的世界,再现了社会变革的种种阵痛,揭开了人们难以痊愈的创伤。通过突显主人公的性属创伤和种族创伤,揭露内伤与外伤双重煎熬下创伤的升华,不仅更好地刻画了人物,而且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深深地触及时代的脉搏,在丰富作品文化内涵的同时,亦拓展了作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性属创伤 种族创伤 文化创伤
下载PDF
不同性别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多形核白细胞反应的差异及胃复安干预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志宏 沈洪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年第5期1458-1459,1462,共3页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1)将腺苷引入心肺复苏治疗中,观察腺苷与肾上腺素合用对心跳停搏后A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用腺苷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2)观察腺苷在心肺复苏中对兔心、... 本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创新:(1)将腺苷引入心肺复苏治疗中,观察腺苷与肾上腺素合用对心跳停搏后A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用腺苷可明显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和复苏成功率;(2)观察腺苷在心肺复苏中对兔心、脑组织病理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腺苷可以明显减轻心脑组织的损害;(3)观察腺苷窒息大鼠心脏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并观察到肾上腺素对微循环无明显改善作用,联合应用腺苷可以改善微循环;(4)将激光多普勒血流量图象仪引入心肺复苏中,动态观察窒息大鼠肠壁组织血液灌流量变化,并观察到腺苷可以增加肠壁组织血流灌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心脏 创伤失血性休克 白细胞反应 不同性别 自主循环恢复率 实验研 胃复安 多形核
下载PDF
颌面部创伤患者临床98例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陈泽 《中国卫生产业》 2013年第24期29-30,共2页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创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分布特点、受伤原因分布特点、创伤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回顾性...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颌面部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从而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颌面部创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的性别分布特点、受伤原因分布特点、创伤部位分布特点进行了回顾性的统计分析。结果①98例颌面部创伤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所占比例为67.35%;女性患者32例,所占比例为32.65%。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为2.06:1;②按照受伤原因分析,排名前三的受伤原因分别是交通事故受伤的患者59例;职业性受伤的患者14例;生活意外性受伤的患者11例;③按照创伤部位分析,排名前三的创伤部位分别是下颌骨骨折的患者32例;颧骨颧弓骨折的患者22例;多发性骨折的患者18例。结论男性人群是颌面部创伤的高发人群,交通事故受伤是导致颌面部创伤的主要原因,患者受伤的创伤部位主要是下颌骨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创伤 回顾性研究 性别 受伤原因 创伤部位
下载PDF
创伤失血后微循环多形核白细胞行为的性别差异
8
作者 朱志宏 沈洪 +1 位作者 李冰 田万管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1648-1652,1689,共6页
目的 在体实时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微循环多形核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的附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测定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因子CD11b的表达。方法 实验动物为发情前期的雌性和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雄性、雌性和对照3组,... 目的 在体实时观察创伤失血性休克复苏后微循环多形核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的附壁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测定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因子CD11b的表达。方法 实验动物为发情前期的雌性和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雄性、雌性和对照3组,每组10只,其中对照组雌雄各5只。麻醉后通过放血的方法将平均动脉压降至(35±5)mmHg。并维持60min,然后在60min内用4倍于最大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氏液进行复苏。对照组不进行休克及液体复苏。复苏后2h和6h在腹部正中作4cm切口,取出回盲部附近的肠系膜。显微镜下观察多形核白细胞在肠系膜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的附壁情况并录像。通过股动脉抽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白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复苏后6h将动物处死,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结果 ①活体微循环观测:复苏后2h,雄性组大鼠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多形核白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形成附壁。复苏后6h,雄性组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内血流出现时快时慢甚至逆流的现象,说明雄性大鼠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微循环出现紊乱。②多形核白细胞附壁的分析:复苏后2h,雌性组(1.8±0.3)和对照组(0.4±0.2)的多形核白细胞附壁数明显低于雄性组(4.2±0.9,P〈0.05)。但6h后各组之间无明显变化。③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表达的测定:复苏后2h和6h.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雄性组明显高于雌性组和对照组(P〈0.01),而雌性组和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④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休克复苏后6h,雄性及雌性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都与各自的对照组相比有显著的升高(P〈0.05),但雌性组升高明显低于雄性组(P〈0.05)。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后雌性大鼠多形核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和多形核白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内皮的附壁数量与雄性相比明显降低,多形核白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润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性休克 性别 微循环 多形核白细胞
下载PDF
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机体反应的性别二态性
9
作者 朱志宏(综述) 沈洪(审校)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6年第2期1215-1218,共4页
大量的临床及实验数据证明,在正常及病理条件下,机体在很多方面的反应都存在着性别二态性,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少。本文着重将近年来国外有关雄性和雌性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功能、器官功能以及多形核白细胞(PMN)启动和活... 大量的临床及实验数据证明,在正常及病理条件下,机体在很多方面的反应都存在着性别二态性,但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很少。本文着重将近年来国外有关雄性和雌性在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免疫功能、器官功能以及多形核白细胞(PMN)启动和活化等方面不同的研究作一综述。并以此为根据介绍了一些可以应用于临床的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失血 休克 性别 机体反应 二态性
下载PDF
创伤对老年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扬 孙天胜 《医学综述》 2013年第19期3500-3503,共4页
老龄化虽然带来不可避免的免疫能力下降,但机体在受到创伤之后仍会引起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免疫反应。这两种免疫反应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死亡,所以对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治疗及... 老龄化虽然带来不可避免的免疫能力下降,但机体在受到创伤之后仍会引起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免疫反应。这两种免疫反应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甚至死亡,所以对严重创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治疗及试验研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老年患者。目前针对老年人创伤后高病死率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但由于创伤机制复杂,许多难题仍然有待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性别 输血 手术 免疫
下载PDF
创伤患者性别相关的预后差异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仲伟喜 朱晓光 封启明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3017-3019,共3页
创伤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雌性动物发生脓毒血症和多功能器官衰竭的风险显著低于雄性动物。而在人类研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在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期寿命上也各有不同,同时大量临床研究数据也显示创伤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 创伤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雌性动物发生脓毒血症和多功能器官衰竭的风险显著低于雄性动物。而在人类研究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在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并发症及预期寿命上也各有不同,同时大量临床研究数据也显示创伤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本文主要通过对创伤后患者预后性别差异现象及其可能潜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创伤研究提供新的科研思维和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预后 性别 激素 基因
下载PDF
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109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明哲 于国霞 韩正学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358-360,共3页
目的分析13岁以下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回顾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颌面部外伤就诊于我院口腔科急诊且病历完整的13岁以下患儿资料,分析儿童颌面部外伤的好发年龄、性别,及不同年龄段患儿颌面部损伤的原... 目的分析13岁以下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通过回顾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颌面部外伤就诊于我院口腔科急诊且病历完整的13岁以下患儿资料,分析儿童颌面部外伤的好发年龄、性别,及不同年龄段患儿颌面部损伤的原因及外伤部位,总结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的发病规律。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共1090例,颌面部外伤发生高峰年龄段为1~2岁,占全部患儿总数的24.59%,2岁以后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年龄组中,男童病例总数均高于女童,患儿男女比1.87:1。意外摔倒是儿童颌面部外伤的最主要原因,在不同年龄组中占比分别为93.07%、75.49%和57.86%,但随着年龄增长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和利器伤明显增加。颌面部外伤最常发生在下唇,在不同年龄组中占比分别为37.61%、33.20%和33.96%,舌咬伤和唇系带外伤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而上唇外伤、牙外伤发生率随年龄增长上升。大部分颌面部外伤仅涉及软组织,骨折发生率较低,但随年龄增长骨折发生率上升明显。结论儿童口腔颌面部外伤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最常发生在下唇,主要与摔倒有关,随年龄增长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锐器伤等致伤原因占比逐渐增加,男童较女童更易出现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口腔颌面部外伤 性别 年龄 部位 骨折
下载PDF
不同性别大学生童年创伤、共情与攻击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凤师 邵淑红 《科教导刊》 2019年第16期164-16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大学生童年创伤、共情与攻击行为现状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量表(CTQSF)、基本共情量表(BES)和攻击性问卷(BPAQ)对480名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①男大学生的躯体虐待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女...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大学生童年创伤、共情与攻击行为现状及三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童年创伤量表(CTQSF)、基本共情量表(BES)和攻击性问卷(BPAQ)对480名大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①男大学生的躯体虐待得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女大学生的共情总分和情感共情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P<0.001)。②男大学生的攻击总分显著高于女大学生(P<0.05);③自变量加入了共情后,童年创伤的标准回归系数显著下降,由0.661下降为0.504。结论:①大学女生的共情能力优于男大学生;②大学男生的攻击性比女大学生高;③共情在童年创伤和攻击行为间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性别 童年创伤 共情 攻击行为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童年创伤事件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2
14
作者 曹世林 田国强 +4 位作者 梁胜林 蒋海潮 甘建光 钱超 徐政权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949-951,955,共4页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创伤事件,并分析男女患者间的差异,以寻找更好预防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方法对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99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调查童年创伤事件,比较两组间及男女患...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童年创伤事件,并分析男女患者间的差异,以寻找更好预防精神分裂症的方法。方法对12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症组)和99例健康者(健康对照组)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调查童年创伤事件,比较两组间及男女患者之间的差异。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CTQ-SF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分裂症组及健康对照组男女性别间CTQ-SF总分及所有因子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CTQ-SF总分及所有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CTQ-SF总分及情感虐待、情感忽视、躯体虐待因子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男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男性和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都可能在童年经历了更多的创伤性生活事件,且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所经历的童年创伤并无统计学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精神分裂症 性别
下载PDF
Victimization and PTSD in Ugandan Youth
15
作者 Lise Mandrup Ask Elklit 《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14年第3期141-156,共16页
Backgrou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post-traumatic stress (PTSD) prevalence rates in community sampl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African continent where child-soldiers, HIV/AIDS affected and orphans have been the... Background: Little is known about post-traumatic stress (PTSD) prevalence rates in community samples.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the African continent where child-soldiers, HIV/AIDS affected and orphans have been the target for PTSD prevalence studies. Objective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indirect and direct exposure to 20 potentially traumatic events and its relation with PTSD in a Ugandan sample of senior 3rd year students and to perform cross-cultural comparisons with previous studies examining this age group. Socio-economic status, coping styles, negative affect, and somatization are further examined. Method: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408 se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from eight schools, across three major towns, Kampala, Mbarara, and Jinja, were selected. The Harvard Trauma Questionnaire (HTQ) was used to establish PTSD prevalence rates, Th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Q) was used to assess coping styles, and the Trauma Symptom Checklist (TSC) were used to measure negative affect and somatization. Results: The subjects had been exposed to a mean of 6.6 direct events and a mean of 7.2 indirect events. The estimated prevalence rate of PTSD was 37.7% and a further 28.2% reached a subclinical level, missing one symptom to have the full diagnosis. Variables related to a PTSD diagnosis were female gender, number of directly experienced events, emotional coping, negative affect, and somatization. Conclusions: Ugandan youth have been exposed to significantly more potentially traumatic events and negative life events than European youth, and subsequently PTSD prevalence rates are higher. In addition, fewer gender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 Ugandan sample compared to the European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uma Exposur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OPING gender SOMATIZATION Negative AFFECTIVITY
下载PDF
童年创伤与神经质之间的关系:基于性别的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苗正淼 陈奇虹 +3 位作者 刘苏瑶 顾晓塽 唐美倩 蚁金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393,399,共8页
目的:探究童年创伤与神经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因素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1285名临床心理科门诊患者完成了儿童期创伤问卷简表和大五人格量表修订版神经质分量表。将童年创伤不同类型和神经质不同特质作为节点纳入,使用R软件进... 目的:探究童年创伤与神经质之间的关系,以及性别因素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1285名临床心理科门诊患者完成了儿童期创伤问卷简表和大五人格量表修订版神经质分量表。将童年创伤不同类型和神经质不同特质作为节点纳入,使用R软件进行网络分析。结果:总样本中,情感虐待是强度和桥强度最高的创伤类型,抑郁是强度最高的神经质特质。男性样本中,冲动性与愤怒性敌意特质是重要桥接节点;而女性样本中,自我意识与抑郁特质是重要桥接节点。结论:尽早识别和干预情感虐待并重点关注儿童期受虐者的抑郁特质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应重点关注男性受虐者与外化情绪相关的特质和女性受虐者与内化情绪相关的特质,进行差异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创伤 儿童期虐待 神经质 性别差异 网络分析
原文传递
成年创伤与犯罪形态:基于性别差异的潜在剖面分析
17
作者 刘成斌 廖铖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47,共23页
本研究对南方某市三所监狱的1494名犯罪者进行调查,旨在从“家庭变故-犯罪性”和“被害经历-犯罪性”两个维度来考察不同性别犯罪者的成年创伤潜在类型及其与首次犯罪年龄和再次犯罪卷入的关系。结果表明,犯罪者存在三种成年创伤潜在类... 本研究对南方某市三所监狱的1494名犯罪者进行调查,旨在从“家庭变故-犯罪性”和“被害经历-犯罪性”两个维度来考察不同性别犯罪者的成年创伤潜在类型及其与首次犯罪年龄和再次犯罪卷入的关系。结果表明,犯罪者存在三种成年创伤潜在类型,流动身份、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经济条件对不同性别犯罪者的成年创伤潜在类型分类有显著影响,女性“中创伤型”和“高创伤-高被害型”更可能在中青年时期首次犯罪,男性“高创伤-高变故-高被害型”更有可能再次卷入犯罪。应重视不同性别的个体在家庭变故和被害经历上的创伤风险,建议根据不同成年创伤潜在类型犯罪者的特征与犯罪形态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创伤 犯罪形态 潜在剖面分析 性别差异
原文传递
非裔美国文学中的创伤记忆与民族身份重构 被引量:1
18
作者 范小红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4-158,共5页
非裔美国文学是美国非洲裔少数民族生存、抗争与发展血泪史的真实反映。20世纪中后期的非裔美国文学发展到高峰,从《土生子》、《看不见的人》、《根》、《紫颜色》到《宠儿》串联起非裔的民族创伤记忆,通过对民族存在、民族渊源、两性... 非裔美国文学是美国非洲裔少数民族生存、抗争与发展血泪史的真实反映。20世纪中后期的非裔美国文学发展到高峰,从《土生子》、《看不见的人》、《根》、《紫颜色》到《宠儿》串联起非裔的民族创伤记忆,通过对民族存在、民族渊源、两性关系、民族伦理等重要问题的思考,为众多默默无闻的同胞走出历史阴影、勇敢发声、重构民族性、提高民族凝聚力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裔美国文学 存在 创伤 性别 民族伦理
原文传递
创伤/失血性休克后期肺损伤的性别差异
19
作者 石汉平 何裕隆 +4 位作者 王深明 韩方海 张常华 马晋平 詹文华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7年第4期212-214,共3页
背景与目的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复苏后早期(3小时)肺损伤明显,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耐受性强。但是,T/HS后期肺损伤是否依然存在,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目前仍然未知,本研究观察雌、雄动物T/HS后期肺损伤的差异。方法雌... 背景与目的我们以前的研究发现:创伤/失血性休克(T/HS)复苏后早期(3小时)肺损伤明显,雌性动物较雄性动物耐受性强。但是,T/HS后期肺损伤是否依然存在,是否具有性别差异目前仍然未知,本研究观察雌、雄动物T/HS后期肺损伤的差异。方法雌、雄性SD大鼠剖腹(创伤)后经颈动脉放血致T/HS或假休克(T/SS),90分钟后休克大鼠用乳酸林格氏液(RL)复苏;复苏后5天评估肺损伤的情况。结果T/HS后大鼠的肺通透性、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注液(BALF)蛋白浓度与血浆蛋白浓度的比值增加,雌性大鼠的上述变化与雄性大鼠相比更加显著。结论创伤/失血性休克5天后仍然存在肺损伤,而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雌性大鼠肺损伤较雄性大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失血性休克 性别 大鼠 肺损伤
原文传递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性别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翠 丛竹凯 朱曦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2-206,共5页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伴胸部影像学显示的双侧弥漫性肺浸润影。有研究表明性别可能在ARDS的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ARDS的复杂性,其性别差异仍存...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伴胸部影像学显示的双侧弥漫性肺浸润影。有研究表明性别可能在ARDS的发生、严重程度和预后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ARDS的复杂性,其性别差异仍存在争议。本文根据ARDS的病因分类,对由脓毒症、创伤和呼吸道病毒所致ARDS的流行病学进行总结,探讨性别对ARDS的发生、严重程度和临床结局的影响,并简要阐述性别影响ARDS的可能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ARDS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性别 脓毒症 创伤 病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