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氮源添加对重金属污染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的影响
1
作者 于方明 袁月 +2 位作者 曾梦 唐舒婷 李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1-780,共10页
矿业活动导致矿区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化,土壤生态系统敏感且脆弱,恢复过程复杂。其中土壤氮素缺乏是限制该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讨矿区土壤氮素恢复机制,以广西柳州泗顶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培养实验,... 矿业活动导致矿区土壤养分流失、土地退化,土壤生态系统敏感且脆弱,恢复过程复杂。其中土壤氮素缺乏是限制该生态系统恢复的主要因子之一。为探讨矿区土壤氮素恢复机制,以广西柳州泗顶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培养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结合荧光定量PCR技术,系统研究了氯化铵(38.114 g∙m^(-1)∙a^(-1)(高浓度)、9.54 g∙m^(-1)∙a^(-1)(低浓度))和尿素(21.43 g∙m^(-1)∙a^(-1)(高浓度)、5.36 g∙m^(-1)∙a^(-1)(低浓度))在不同添加频次(添加12次∙年-1(高频率)和2次∙年-1(低频率))下,对土壤氨氧化古菌(AOA)和氨氧化细菌(AOB)丰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氮模式下,amoA-AOB基因丰度显著高于amoA-AOA基因丰度,其丰度范围为(1.56×10^(7)±0.01×10^(7))-(3.58×10^(7)±0.03×10^(7))copies·g^(-1)(氯化铵)和(5.31×10^(7)±0.02×10^(7))-(14.85×10^(7)±0.04×10^(7))copies·g^(-1)(尿素)。AOA群落的ACE、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值分别是AOB群落的13.2、1.41和0.627倍,AOA的α-多样性更容易受到不同施氮处理的影响。AOA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和泉古菌门(Crenarchaeota);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为亚硝基球菌属(Nitrososphaera)。AOB在门水平上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属水平上的优势菌属为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亚硝化弧菌属(Nitrosovibrio)。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效磷是影响amoA-AOB基因丰度的关键因素(p<0.01)。冗余分析表明,微生物量氮是引起AOA群落组成改变的主要因子;而土壤脲酶活性是引起AOB群落组成改变的主要因子。添加氯化铵和尿素使土壤氨氧化潜势和总硝化潜势增加,分别是对照的1.15-3.03倍和2.15-8.55倍,AOB主导土壤中的氨氧化和硝化过程。研究为明确矿区土壤氮循环变化规律,重建矿区土壤氮库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铵 尿素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amoa基因丰度
下载PDF
环境样品中亚硝酸细菌amoA基因的克隆与测序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娟 李君文 +3 位作者 郑金来 王新为 宋农 古长庆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0,共4页
对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的亚硝酸细菌(Ammonia oxidizingbacteria)amoA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为构建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采用亚硝酸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4个不同的畜牧养殖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样品(分别编号为1,2,3,4)在室温下富集培养2个月后,... 对从环境样品中分离的亚硝酸细菌(Ammonia oxidizingbacteria)amoA基因进行克隆与测序,为构建基因工程菌打下基础。采用亚硝酸细菌选择性培养基,从4个不同的畜牧养殖污水处理厂采集的样品(分别编号为1,2,3,4)在室温下富集培养2个月后,采取酚氯仿抽提的方法提取DNA。根据已报道的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sp.)amo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AMOB AMOE,并在AMOB,AMOE的5′-端分别加上了BamHⅠ和HindⅢ的限制性酶切位点,以利于进一步酶切和克隆。用AMOB AMOE对4种样品的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4种样品中1号和3号样品扩增得到预期长度的DNA片段,2号和4号样品扩增没有得到预期片段。回收纯化PCR产物与pGEM-T载体连接,构建amoA基因测序载体,并转化E.coliM15。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进行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扩增得到的DNA片段均与Nitrosomonassp.GH22的amoA基因有99 7%的同源性,可从环境中分离的亚硝酸细菌中克隆出amoA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细菌 amoa基因 克隆
下载PDF
古菌氨氧化与amoA基因的扩增
3
作者 蒋敏芝 黄秋雨 《上海化工》 CAS 2012年第6期5-9,共5页
氨氧化过程是由变形菌纲中的一小部分细菌类群所进行的专性好氧的化能自养过程,氨氧化细菌(AOB)是硝化反应中负责将NH4+转化为NO2-的一类无机自养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是独立于AOB进化枝之外的能进行氨氧化作用的古菌。介绍了AOA古菌... 氨氧化过程是由变形菌纲中的一小部分细菌类群所进行的专性好氧的化能自养过程,氨氧化细菌(AOB)是硝化反应中负责将NH4+转化为NO2-的一类无机自养微生物,氨氧化古菌(AOA)是独立于AOB进化枝之外的能进行氨氧化作用的古菌。介绍了AOA古菌的发现过程及其氨氧化作用,提取、纯化了amoA基因并利用amoA基因的特征,对它进行扩增,证实了AOA古菌的存在,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古细菌 amoa基因 PCR扩增
下载PDF
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4
作者 路兴岚 甄毓 +1 位作者 米铁柱 于志刚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76-181,共6页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较容易受到某些抑制成分的影响,尤其是在对复杂环境样品进行的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定量结果的准确性更易受到影响。为减轻这种抑制作用,以采自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的DNA为研究对象,采用...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较容易受到某些抑制成分的影响,尤其是在对复杂环境样品进行的荧光定量PCR反应中,定量结果的准确性更易受到影响。为减轻这种抑制作用,以采自长江口邻近海域沉积物的DNA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模板法和添加BSA法对荧光定量PCR反应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有减轻抑制的作用,但若考虑方法的准确性和检测的便捷性,则以添加BSA的方法更为优越,最适添加浓度为0.1~0.5μg/μL。这一检测方法的改进,为研究沉积物中微生物在硝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定量PCR 牛血清蛋白 沉积物 amoa基因
下载PDF
硝化池中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的检测及其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岭 明镇寰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65-569,共5页
为了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组成 ,筛选合成了一对对氨氧化细菌氨单加氧酶基因 (amo A )特异结合的引物序列 ,利用 PCR技术对从活性污泥中抽提的细菌总 DNA进行扩增 ,得到不同重组子的 amo A序列片段 .运用 BL AST程序将测... 为了分析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组成 ,筛选合成了一对对氨氧化细菌氨单加氧酶基因 (amo A )特异结合的引物序列 ,利用 PCR技术对从活性污泥中抽提的细菌总 DNA进行扩增 ,得到不同重组子的 amo A序列片段 .运用 BL AST程序将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的公开序列进行比较 ,发现在该污水处理系统中分布有大量亚硝化单胞菌属 (N itrosomonas)细菌 ,其中最主要的是欧洲亚硝化单胞菌 (N itrosomonas europaea) ,由此推测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amoa基因 多样性研究
下载PDF
枣树棉花间作与单作土壤氨氧化细菌amoA基因多样性的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何贵伦 罗明 +3 位作者 韩剑 徐金虹 王纯利 朱建雯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以编码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作为氨氧化细菌的功能基因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南疆枣树与棉花间作和单作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与土壤理化因... 以编码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作为氨氧化细菌的功能基因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南疆枣树与棉花间作和单作不同栽培模式下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差异以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与纯枣林、单作棉田差异显著,相似性低于60%。间作复合系统内冠下区、近冠区及不同层次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水平和垂直方向的空间变异性。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枣树与棉花间作、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中氨氧化细菌均隶属于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和不可培养的氨氧化细菌,以Nitrosospiracluster 3a为优势菌。间作土壤中还有cluster 3b、cluster 1和cluster 4,群落组成较单作丰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有机碳(TOC)、全磷(TP)、速效磷(RP)和硝态氮(NO3-N)含量对不同种植模式下氨氧化细菌的种群结构影响显著(P<0.05)。枣树与棉花间作显著提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均高于纯枣林和单作棉田。土壤全磷、铵态氮、硝态氮、pH值和土壤含水量是显著影响多样性指数的关键理化因子(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林复合系统 枣树与棉花间作 amoa基因 PCR-DGGE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抗生素残留对施用牛粪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及amoA、nxrA基因的响应
7
作者 万辰 陈思玮 +3 位作者 马瑛骏 张克强 王风 沈仕洲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6-1621,1627,共7页
以恩诺沙星(ENR)、四环素(TCY)和金霉素(CTC)3种常用抗生素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抗生素对施用牛粪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NR、TCY对氮素矿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ENR、... 以恩诺沙星(ENR)、四环素(TCY)和金霉素(CTC)3种常用抗生素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探究抗生素对施用牛粪土壤氮素矿化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NR、TCY对氮素矿化具有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ENR、TCY均在试验6~9 d的抑制作用最明显,该阶段ENR、TCY为100 mg/kg处理组对土样净氮矿化速率的抑制率分别达71.79%、45.61%,第16天后,ENR、TCY对氮素矿化抑制强度减弱,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抗生素对氮素矿化及硝化的影响不会持续存在。ENR、TCY对氮素矿化作用的抑制主要体现在对硝化作用的影响上。与ENR、TCY相比,CTC对土壤氮素矿化影响不明显。从功能基因丰度上看,ENR、TCY对氮素矿化的抑制存在差异,ENR主要通过降低主导氮素矿化的微生物酶活性来抑制氮素矿化,而TCY对相关的功能微生物菌群数量产生影响。综上可知,若土壤中有ENR或TCY残留时,会抑制有机物料的矿质氮释放,可能造成作物减产和品质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畜禽粪便 氮素矿化 amoa 基因 nxrA 基因
下载PDF
生物炭配施硝化抑制剂降低稻田土壤NH_(3)和N_(2)O排放的微生物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莉莉 黄佳佳 +4 位作者 王梦洁 刘玉学 吕豪豪 汪玉瑛 杨生茂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30-2041,共12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主要活性氮气体(NH_(3)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制,以提升施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的减排效果。【方法】采集浙江典型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仅施尿素(Urea)、尿... 【目的】研究生物炭和硝化抑制剂对稻田土壤主要活性氮气体(NH_(3)和N_(2)O)排放的影响及机制,以提升施用生物炭与硝化抑制剂的减排效果。【方法】采集浙江典型水稻土进行盆栽试验。试验设置5个处理:不施氮肥(N0)、仅施尿素(Urea)、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DMPP)、尿素配施生物炭(BC)、尿素配施硝化抑制剂和生物炭(BCDM)。从水稻插秧后开始,利用密闭箱−气相色谱法和Drage-Tube法分别监测土壤N_(2)O及NH_(3)排放,在基肥、分蘖肥和穗肥后,取田面水和渗漏水样,测定无机氮浓度。在水稻收获后,采集鲜土提取土壤微生物DNA,利用qPCR技术分析测定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的amoA以及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的基因拷贝数。【结果】施基肥后,各处理没有显著提升田面水中的NH_(4)^(+)-N浓度;追施分蘖肥和穗肥后,BC和DMPP处理显著提升田面水NH_(4)^(+)-N浓度,最高达35.4 mg/L;BCDM及DMPP处理分别降低田面水NO_(3)^(−)-N浓度达80.0%及56.9%。与Urea处理相比,BC和DMPP单施或配施均显著降低田面水累计氮损失量,降幅最大为95.6%(BCDM)。Urea处理20和40 cm深度土层的累积渗漏氮损失量为N 3.67 kg/hm^(2),BC、BCDM及DMPP处理分别降低了累积渗漏氮损失量16.5%、27.9%及37.4%。与Urea处理相比,BC、DMPP和BCDM处理分别显著降低N_(2)O累积排放量约31.5%、64.0%和57.6%;施加DMPP使氨累积排放量显著增加了10.5%,而BC与DMPP配施或BC单独施用降低了氨累积排放,降幅分别为25.2%和21.6%。水稻生育期内,BC、BCDM、DMPP、N0和Urea处理由氨排放带来的N_(2)O间接排放对N_(2)O总排放的贡献率分别为83.9%、90.2%、90.5%、52.9%和82.0%。qPCR结果显示,与Urea处理相比,BC、DMPP和BCDM处理土壤AOA的amoA基因拷贝数较Urea处理增加48.0%~73.4%,AOB的基因拷贝数降低了62.7%~195.6%(P<0.05)。DMPP和BCDM处理nosZ基因拷贝数较Urea处理分别增加了3.7%和14.8%。【结论】生物炭和DMPP与尿素同时基施可显著降低土壤amoA-AOB基因拷贝数,减缓土壤铵离子的硝化过程,从而降低NO_(3)^(−)-N浓度,减少稻田田面水、渗漏水中的无机氮浓度;增加N_(2)O还原酶nosZ基因拷贝数,促进N_(2)O还原能力,降低N_(2)O(N_(2)O直接排放和NH_(3)带来的间接排放)总排放量32.2%,是同时有效减少N_(2)O排放和氨挥发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生物炭 硝化抑制剂 NH_(3)排放 N_(2)O排放 amoa基因拷贝数 nosZ基因拷贝数
下载PDF
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氨氧化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朱飞 李文波 +5 位作者 田磊 沈洪伟 季敬敬 魏元甲 王芸 王欣丽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6,共8页
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土地利用驱动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氨氧化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试验选取林地、农田和设施蔬菜地3种利用方式土壤,基于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 氨氧化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在土壤氮素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土地利用驱动的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对氨氧化微生物影响的相关研究较为匮乏。本试验选取林地、农田和设施蔬菜地3种利用方式土壤,基于荧光定量PCR和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氨氧化古菌(AOA)、氨氧化细菌(AOB)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林地AOA丰度显著高于农田和设施蔬菜地,农田AOB丰度显著高于设施蔬菜地和林地,林地AOB丰度最低。农田土壤AOA和AOB的Shannon指数均最高,设施蔬菜地AOA的Shannon指数最低。设施蔬菜地AOA的ACE指数和Chao1指数显著低于林地和农田。林地和农田AOA的主要优势类群是泉古菌门,奇古菌门在设施蔬菜地中为主要优势类群。AOB的变形菌门在林地和农田中为主要优势类群,在设施蔬菜地中仅占23.10%。土壤pH值、全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影响AOA的群落结构,土壤pH值和有机碳含量是导致AOB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AOA和AOB的群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amoa基因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植物促生菌对设施土壤氮循环细菌群落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陆文蔚 徐逍瑶 张丽雯 《上海农业学报》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为研究植物促生菌S3-1菌株对设施土壤氮循环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处理土壤中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好氧性固氮菌的数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amo A基因的多样性,同时对小白菜抗坏血酸、硝酸... 为研究植物促生菌S3-1菌株对设施土壤氮循环微生物数量、群落结构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处理土壤中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及好氧性固氮菌的数量,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amo A基因的多样性,同时对小白菜抗坏血酸、硝酸盐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悬液处理组(SBS)的小白菜叶片长度、可溶性糖和抗坏血酸含量比对照组(CK)分别提高23.14%、29.92%和32.04%,发酵液处理组(SFL)和菌体处理组(SC)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极显著低于LB处理组(P<0.01)。SBS组土壤的氨化细菌、亚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与好氧性固氮菌的数量较CK和N处理组均有显著提高,其中亚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更为显著,且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SFL处理组和SC处理组土壤中氨氧化细菌的丰富度指数均显著高于LB处理组;优势群落分析显示:SFL处理组丰度增加的主要是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细菌,而SC处理组丰度增加的主要是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细菌;独有种群分析显示:SFL处理组独有的OTUs数量显著高于SC处理组和LB处理组。以上研究表明:S3-1菌株对设施蔬菜营养物质的积累有促进作用,其菌体和发酵液短期内均可抑制蔬菜硝酸盐的积累,同时提高土壤中氮循环关键微生物的数量,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有利于提升设施土壤质量及蔬菜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促生菌 amoa基因 硝酸盐含量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夏季珠江口冲淡水对氨氧化古菌的空间演替及分布规律的影响
11
作者 荆红梅 周鹏 +2 位作者 张玥 刘皓 刘红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2-31,共10页
氮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能限制海洋生物的生产力.硝化反应是氮循环的核心环节,且氨氧化反应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再加上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是氨氧化反应的主力军,因此海洋氨氧化古菌成... 氮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能限制海洋生物的生产力.硝化反应是氮循环的核心环节,且氨氧化反应是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再加上氨氧化古菌(Ammonia Oxidizing Archaea,AOA)是氨氧化反应的主力军,因此海洋氨氧化古菌成了研究热点.通过对夏季珠江口的不同深度水体进行研究,以氨氧化古菌的功能基因氨单加氧酶(amoA)作为分子标记,运用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定量PCR在DNA和cDNA水平上来分析氨氧化古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多样性和基因丰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夏季珠江口的淡水来源站位(A2B)有着最高的氨氧化古菌群落多样性,但丰度最低;自由生活型的氨氧化古菌丰度是附着生活型的10~1000倍,这可能是氨氧化古菌的主要生存策略;盐度是影响夏季珠江口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而其amoA基因丰度与环境因子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表层和底层AOA群落之间的差异较自由生活的与附着的群落之间更为明显.研究表明在cDNA水平上对功能微生物类群进行探究的必要性,有助于增进水体氨氧化古菌群落响应环境变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古菌 amoa基因 珠江口 16S rRNA
下载PDF
长期施用生物炭对塿土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刘露 王梓廷 +3 位作者 刘杨 韩娟 廖允成 温晓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6-602,共7页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改良的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效应,对施用不同量生物炭0kg/hm^2(CK),1 000kg/hm^2(T1),5 000kg/hm^2(T2),10 000kg/hm^2(T3)4a之后的塿土进行氮素和碳素质量分数测定和土壤氨氧化菌、反硝化细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 为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改良的影响是否具有长期效应,对施用不同量生物炭0kg/hm^2(CK),1 000kg/hm^2(T1),5 000kg/hm^2(T2),10 000kg/hm^2(T3)4a之后的塿土进行氮素和碳素质量分数测定和土壤氨氧化菌、反硝化细菌的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添加生物炭的土壤(CK)相比,在冬前分蘖期和拔节期T2和T3处理下的氨氧化菌丰度显著高于CK;在冬前分蘖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生物炭处理下的反硝化细菌丰度显著高于CK。土壤铵态氮质量分数在分蘖前期、拔节期和成熟期的T3处理下显著高于CK;土壤硝态氮质量分数在拔节期和成熟期的T2和T3处理下分别显著高于CK;土壤碱解氮质量分数在越冬期和拔节期分别是CK和T3达到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土壤全氮质量分数在分蘖前期和开花期的T3和T1处理下达到最高水平,均显著高于CK;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在拔节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T3处理下达到最高水平,且显著高于CK,但CK和T1、T2之间无显著差异。可见,施用生物炭1 000kg/hm^2(T1)和5 000kg/hm^2(T2)4a之后,与CK相比土壤氮素和碳素的提高不明显;生物炭处理与CK相比,添加生物炭提高土壤中反硝化细菌丰度;施用生物炭10 000kg/hm^2(T3)显著提高土壤中氨氧化菌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氮素 碳素 氨氧化菌 反硝化细菌
下载PDF
利用RFLP分析DO对附积床系统中AOB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岩 朱敏 +5 位作者 刘焕光 孙凤侠 甘志明 陈敬 史杨 谢杭冀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87-2393,共7页
为了解析DO浓度对附积床反应器脱氮系统中COD、NH^4+-N、TN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对氨氧化菌群(AOB)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DO分别为1.0~2.0,2.0~3.0,3.0~4.0mg/L时COD、NH^4+-N、TN去除效率,并采用针对AOB功能基因氨单加氧酶(... 为了解析DO浓度对附积床反应器脱氮系统中COD、NH^4+-N、TN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对氨氧化菌群(AOB)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分析了DO分别为1.0~2.0,2.0~3.0,3.0~4.0mg/L时COD、NH^4+-N、TN去除效率,并采用针对AOB功能基因氨单加氧酶(amoA)的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RFLP)分析了三组DO浓度下反应器中AOB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DO条件下,系统均取得较高的COD和NH^4+-N的去除效果, NH^4+-N的去除效率随着DO的增加而提高.不同DO浓度下反应器生物膜上AOB菌群多样性丰富,且与DO对AOB菌群的多样性影响较小相比,DO对AOB的菌群结构及种类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AOB) amoa基因 RFLP 生物膜
下载PDF
几株亚硝化菌的筛选及初步鉴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金来 李君文 晁福寰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91-293,共3页
通过富集培养获得了几株自养型氨氧化菌。在进行形态学和生化检验之后,又设计了几对引物,以扩增亚硝化菌的特征性基因Amoa。试验表明,不同菌株采用不同引物,均扩增出了预期片段,所以可初步断定,所筛选到的菌种确为亚硝化菌。
关键词 亚硝化菌 amoa基因 引物 扩增 筛选 鉴定 环境微生物 降解 污染物
下载PDF
小麦蚕豆间作对根际土壤氮转化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唐艳芬 续勇波 +1 位作者 郑毅 雷宝坤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482-490,共9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不同生育期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以及反硝化细菌中亚硝酸还原酶(nirK)、一氧化氮还原酶(norB)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o...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不同生育期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氨氧化细菌(AOB)、氨氧化古菌(AOA)以及反硝化细菌中亚硝酸还原酶(nirK)、一氧化氮还原酶(norB)和氧化亚氮还原酶(nosZ)基因拷贝数以及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小麦蚕豆间作显著提高了根际土壤中总的PLFAs生物量、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好氧菌的生物量。土壤样品中的amoA基因拷贝数在10~5~10~6范围内AOB的amoA基因数量高于AOA。在不同的生育期,根际土壤中nirK的基因拷贝数都是间作高于单作;在拔节期,间作蚕豆的norB基因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模式(P<0.05);在拔节期、抽穗期,nosZ基因均是间作显著高于单作(P<0.05),并随着生育期呈现降低的趋势。间作降低了根际土壤NO_3^--N的含量,提高了NH_4^+-N的含量(P<0.05)。说明小麦蚕豆间作后改变了根际土壤的微环境,使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土壤氮素的有效保蓄和供应、同时防止氮素损失和污染起到积极作用,为间作增产提供了氮素营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磷脂脂肪酸(PLFA) 荧光定量PCR AMO A基因 反硝化基因
下载PDF
牛粪堆肥高温期氨氧化古菌与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志远 晏磊 +3 位作者 王彦杰 林匡飞 李辉 王伟东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17-22,42,共7页
堆肥化过程中,氨氧化微生物对堆肥原料的氮素转化和氮损失影响重大。为了分析牛粪堆肥高温期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为标记,分析了牛粪堆肥高温阶段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 堆肥化过程中,氨氧化微生物对堆肥原料的氮素转化和氮损失影响重大。为了分析牛粪堆肥高温期微生物的多样性,研究以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为标记,分析了牛粪堆肥高温阶段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和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菌群多样性。结果表明,在AOB类群中,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克隆子数量分别占整个克隆文库的59.3%和40.7%,它们是堆肥高温期的优势氨氧化细菌,但是Nitrosomonas的数量比Nitrosospira更占优势。在AOA群落中,soil/sediment菌群占据绝对数量优势,其克隆子数量占AOA文库的94.2%,sea/sediment菌群仅占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amoa基因 氨氧化古菌(AOA) 氨氧化细菌(AOB)
下载PDF
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硝化滤器中氨氧化微生物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长发 姚敬元 +1 位作者 袁瑗 刘卫东 《渔业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12,共7页
研究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为提高其处理速率和效率,并为特异性工程菌构建提供依据。采用改良的AFLP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的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和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片段及其... 研究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可以为提高其处理速率和效率,并为特异性工程菌构建提供依据。采用改良的AFLP方法分析了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附着的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和氨单加氧酶amoA基因片段及其系统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分析16S rRNA基因得到的序列片段比分析amoA基因片段得到了更多信息,准确度较高,可作为分析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氨氧化菌群组成的有效方法。克隆测序所得序列与网上公布数据比对,可见存在于循环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的氨氧化细菌与Nitrosomonas cryotolerans、Nitrosomonas oligotropha、Nitrosospira tenuis、Nitrosomonas marina相似度达100%,与Nitrosomonas aestuarii相似度为87%。大部分属于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仅少数序列属于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采用16S rRNA基因和amoA片段分析方法得到的附着于封闭循环海水养殖硝化滤器载体上的氨氧化细菌主要为变形菌(Proteobacteria)的β-亚类的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和少量的亚硝化螺菌属(Nitrosospira)氨氧化细菌,以及一定数量的γ-亚类氨氧化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细菌 硝化作用滤器 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16S RRNA amoa
下载PDF
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组成及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金全 郑燕平 +1 位作者 姜丽晶 王风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2期11382-11385,共4页
[目的]对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中的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组成进行分析,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用构建克隆文库和Q-PCR定量的方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和古菌amoA基因的含量和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在2个沉积物表层,氨氧化古菌的... [目的]对珠江口海岸带沉积物中的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的组成进行分析,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用构建克隆文库和Q-PCR定量的方法对珠江口沉积物中氨氧化细菌和古菌amoA基因的含量和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在2个沉积物表层,氨氧化古菌的含量是细菌的9和22倍,揭示氨氧化古菌在珠江口的氨氧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大多数古菌和细菌的amoA基因序列与不可培养的源于河口区和污染区域的环境克隆子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细菌amoA序列可分成5个类群(Cluster A、B、C、D和E),均属于Nitrosomonas类群,其中Cluster A是主要类群(72.1%);古菌amoA序列分析表明来自于表层的序列有52.2%属于"水/沉积物"簇,47.8%属于"土壤/沉积物"簇,而沉积物底层厌氧区,检测到的古菌amoA基因93.3%属于"土壤/沉积物"簇,6.7%属于"水/沉积物"簇,且amoA基因数量略高于表层。[结论]该研究有助于了解珠江口区域氮的循环过程,为氮的富营养化处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沉积物 氨氧化 amoa基因 Q-PCR
下载PDF
Communitie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mmonia-oxidizing Organisms in Pearl River Estuary Sediments
19
作者 陈金全 郑燕平 +1 位作者 姜丽晶 王风平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0期2080-2083,2087,共5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in Pearl River Estuary sediment.[Method] Firstly,the amoA gene library was construc...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in Pearl River Estuary sediment.[Method] Firstly,the amoA gene library was constructed;then based on that,the content and diversity of amoA genes of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nd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in Pearl River Estuary sediment were detect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Result] The results of Q-PCR presented that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 were more abundant than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 in the top of sediment cores,with ratios of AOA to AOB of 22 and 9 at the two sites.It suggested that 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may play more important roles than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in the process of ammonia oxidati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sediment.The phylogenetic tree based on amoA gene sequences revealed that the amoA sequences of both AOA and AOB shared high similarity with the clones from uncultured environment.In the top sediment layer at site Q7,AOB amoA-like gene sequences were dominated by Nitrosomonas-like sequence types,which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groups(clusters A,B,C,D and E).Cluster A accounted for 72.1% of the library.In the top sediment layer,the AOA amoA gene fell into two groups "water column/sediment" cluster(52.2%) and "soil/sediment" cluster(47.8%).But in the bottom sediment layer of Q7,most of the AOA amoA sequences(93.3%) fell into "soil/sediment" cluster,and a little part(6.7%) fell into the "water/sediment" cluster.In addition,the total amount of amoA genes in the bottom sedim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op sediment.[Conclusion] This study helps to realize the cycle of nitrogen in Pearl River Estuary Region,and thu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treatment of nitrogen eutroph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rl River Estuary sediment Ammonia oxidation amoa gene Q-PCR
下载PDF
基于氨单加氧酶基因的自养脱氮菌群结构分析
20
作者 郑雪松 龚钢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85-188,共4页
全程自养脱氮是一种在高氨氮低溶氧条件下完全由自养菌群作用脱除氮素的现象。以全程自养脱氮污泥为研究对象,特异性扩增氨单加氧酶活性基因amoA片段,建立克隆文库并对克隆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考察全程自养脱氮系统从建立到退化过... 全程自养脱氮是一种在高氨氮低溶氧条件下完全由自养菌群作用脱除氮素的现象。以全程自养脱氮污泥为研究对象,特异性扩增氨单加氧酶活性基因amoA片段,建立克隆文库并对克隆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考察全程自养脱氮系统从建立到退化过程中氨氧化菌的结构变迁。结果表明:Nitrosomonas oligotropha和Nitrosomonas europaea细菌是系统中的主要氨氧化菌,而随着系统的退化前者逐渐被后者完全取代,而氨氧化菌的种群变迁可能并不是全混流系统全程自养脱氮效率下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氧化菌 氨单加氧酶基因 自养脱氮 克隆文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