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Diagnostic Study of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Generation in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被引量:3
1
作者 Zuohao Cao and G.W.K. Moore Department of Physics, University of Toronto, Toronto, Ontario, Canada, M5S 1A7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9-33,共15页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d its generation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structures such as rainbands within cyclones. In an adiabatic and frictionless flow, MPV generation is possible if th...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and its generation may be importa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structures such as rainbands within cyclones. In an adiabatic and frictionless flow, MPV generation is possible if the flow is three-dimensional and the air is unsaturat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an be generated through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gradients in the potentia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fields. The diagnosis of MPV generation in an extratropical cyclone was performed with the ECMWF objectively analyzed fields for a system that developed during February 1992. It was found that at various stage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yclone, negative MPV was generated: at the north end of the cold front; along the occluded front and the cold front; and in the region of the warm core. This pattern of negative MPV generation i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ions of previous 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studies. After the cyclone ceased to deepen, the region of negative MPV generated in the cyclone was horizontally advected into a saturated area. The area of negative MPV generated both along the occluded front in this case study and in the region of the bent-back warm front in a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ed a mesoscale structure with a width of about 200-500 km.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trusion of moist or dry air into baroclinic zones was important for MPV generation. In addition, baroclinicity increase (adjacent to the area of condensation) in the regions of high moisture gradients led to significant MPV pro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MPV) generation Extratropical cyclones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to the Analysis of a Torrential Rain Case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冠博 崔春光 高守亭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10年第6期732-739,共8页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 saturation of the real atmosphere,a diagnostic study of a torrential rain event is perform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omaly of the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GMPV) after i...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 saturation of the real atmosphere,a diagnostic study of a torrential rain event is perform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omaly of the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GMPV) after introducing the generalized potential temperature into the thermodynamic frame of the real atmosphe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omaly appeared at mid-lower levels of the troposphere when the torrential rain happened.Analysis of the magnitudes and locations of maximum values of the tendency of the GMPV indicates that the anomaly of the GMPV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 of torrential rain. Therefore,the GMPV could be used to forecast and diagnose the occurrence of torrential rain in operational ap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n-uniform saturation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gmpv) torrential rain
原文传递
西南地区一次典型冰冻雨雪复合极端灾害天气事件的环流特征及降水相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媛 周玉淑 +2 位作者 杨帅 冉令坤 颜玲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复合型极端灾害天气事件频发。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冬季频发的雨雪冰冻,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致灾极端天气事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一次典型大雪冻雨复合天气事件的大雪与冻雨期环流特征及降水相态差异,揭... 在全球变暖气候背景下,复合型极端灾害天气事件频发。2008年以来我国南方冬季频发的雨雪冰冻,就是一种典型的复合型致灾极端天气事件。因此,本研究分析了西南地区一次典型大雪冻雨复合天气事件的大雪与冻雨期环流特征及降水相态差异,揭示了二者的关联特征。冻雨发生在贵州境内的云贵准静止锋锋面强斜压环境中,降雪主要发生在四川北部,位于静止锋以北的冷区。降雪区和冻雨区的垂直环流存在显著差异:降雪区以上升运动为主,温度基本随高度递减;冻雨区大气中低层存在逆温层,导致温度层结出现冷—暖—冷的分布,垂直运动呈两层环流模态,低层的上升运动受到中层下沉运动抑制,强上升运动不易发展。借助可综合表征环流特征和水汽相变的广义湿位涡理论,分别诊断大雪和冻雨发生发展时期的广义湿位涡分布特点,发现其斜压项的异常能更好体现准静止锋附近的大气斜压性,也可指示出大雪冻雨降水的落区及变化,可作为大雪冻雨区的动力识别特征量之一。通过气压扰动方程的计算分析,表明向下的扰动气压梯度力与浮力的平衡差异,是降雪与冻雨垂直环流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从环流特征入手开展雨雪冰冻复合极端灾害天气分析,可为复合降水相态预报和发电企业电力运行保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大雪冻雨 广义湿位涡 环流差异 降水相态
下载PDF
一次黄河气旋新生过程中湿斜压不稳定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李驰钦 鲁蓉 +2 位作者 张万诚 金小霞 高守亭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54,共20页
作为温带气旋形成的主要机制,湿斜压不稳定在气旋动热力学研究中占据中心地位,其可进一步分为干斜压不稳定、湿不稳定、非绝热Rossby波和Type C气旋新生(对流层顶干侵入)四类。2016年7月18日黄河气旋快速生成后东移进入华北造成“7·... 作为温带气旋形成的主要机制,湿斜压不稳定在气旋动热力学研究中占据中心地位,其可进一步分为干斜压不稳定、湿不稳定、非绝热Rossby波和Type C气旋新生(对流层顶干侵入)四类。2016年7月18日黄河气旋快速生成后东移进入华北造成“7·20”特大暴雨,相比气旋成熟期,其初生阶段的动热力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与WRF模式,对该气旋新生过程的湿斜压不稳定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指出,对流层中低层呈非绝热Rossby波形态,即系统东移发展主要由垂直运动-非绝热效应的循环所推动,其中波动触发和传播所依赖的垂直运动更多由涡度平流提供;高层位涡汇与非地转风延缓了对流层顶干侵入位涡的东移,维持了高低层相位差,最终在干侵入前部发展出贯穿对流层的位涡柱。利用非线性片段位涡反演,分别从初始场中移除非平衡分量、对流层顶干侵入位涡、低层非绝热源位涡,设计了若干敏感性试验,结合广义垂直运动方程分析可得:本次过程斜压波必须在充足水汽条件下与非绝热过程耦合才能强烈发展,关闭潜热气旋新生将被抑制,干斜压不稳定无法解释本次过程;初始非平衡场的去除不影响本次斜压不稳定性质但将延后系统发展时间,受湿度条件和中尺度环流结构限制,低层非平衡风的活跃区域主要由干斜压动力学控制;该个例近地面位温梯度小,仅依赖低层初始位涡难以有效组织起非绝热Rossby波东传,同时有别于Type C气旋新生,高层位涡异常也不足以激发起强大的中低层非绝热加热。于本次黄河气旋新生而言,一方面要求初始低层位涡异常具有一定强度,以抵消高层干侵入前部伴随的冷却下沉对其的抑制;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层位涡异常通过垂直渗透以涡度平流形式加强低层位涡东侧上升运动,在高低层初始相位差合适情况下,持续促使非绝热Rossby波东移发展,推动系统进入水汽条件更好的华北地区。干斜压不稳定、非绝热Rossby波和Type C气旋新生机制均不能独立解释本次事件,此次黄河气旋新生是在非绝热Rossby波和对流层顶干侵入混合作用下,初始时刻最优扰动增长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斜压不稳定 气旋新生 暴雨 位涡反演 广义垂直运动方程
下载PDF
2021年河南“7.20”极端暴雨动、热力和水汽特征观测分析 被引量:87
5
作者 冉令坤 李舒文 +6 位作者 周玉淑 杨帅 马淑萍 周括 申冬冬 焦宝峰 李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66-1383,共18页
利用MICAPS观测降水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21年7月20日河南极端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200 hPa两槽一脊、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副高)西伸北抬和台风"烟花"西移、&qu... 利用MICAPS观测降水数据、欧洲气象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FY-4A卫星云顶亮温数据,对2021年7月20日河南极端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受200 hPa两槽一脊、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副高)西伸北抬和台风"烟花"西移、"查帕卡"台风倒槽等多尺度天气系统共同影响,黄淮气旋的西南气流与副高和"烟花"之间的东南气流稳定控制河南地区,边界层急流供应充沛水汽,在太行山和嵩山迎风坡辐合抬升,致使河南暴雨长时间维持,产生极端降水量。西南气流穿过从广东和广西延伸到河南的高湿带,副高和"烟花"引导东南气流经过从东海洋面延伸到河南的相对较弱湿区,这两条水汽输送带在太行山和嵩山地形阻挡下汇合在河南北部,为暴雨供应水汽。丰富的可降水量、水汽过饱和、深厚暖云层以及降水系统较强的水汽消耗率为郑州高降水效率提供有利条件。郑州低层大气经历多次从强层结不稳定到弱层结不稳定的转化,边界层急流引起的垂直风切变和气流辐合对层结稳定度变化有重要影响。黄淮气旋内部中尺度涡旋对河南暴雨发生发展至关重要,不但提供西南气流,还产生较强的位势高度纬向平流,增强边界层急流。嵩山与太行山余脉构成喇叭口地形,边界层急流在嵩山北侧和东侧爬坡,促使山前水汽堆积,激发和加强暴雨。中尺度云团合并小尺度云团,发展成结构密实的孤立云团,稳定少动,对暴雨有重要影响。降水区上空广义湿位涡异常,由于广义湿位涡能够刻画中尺度系统的垂直风切变、涡度以及大气湿斜压性和层结不稳定等动力和热力因素垂直结构特点,所以对中尺度系统和降水落区有一定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暴雨 中尺度涡旋 边界层急流 广义湿位涡
下载PDF
敦煌致洪暴雨的广义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伏村 许东蓓 +2 位作者 王宝鉴 付双喜 代德彬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5-155,共11页
利用高空、地面定时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FY-2E红外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5-16日甘肃敦煌、阿克塞和肃北的一次历史罕见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广义湿位涡及其倾向变化进行了分析... 利用高空、地面定时观测资料、区域站降水资料、FY-2E红外云图和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1年6月15-16日甘肃敦煌、阿克塞和肃北的一次历史罕见暴雨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广义湿位涡及其倾向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是中高纬天气系统与低纬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暴雨水汽来源于700hPa新疆东部偏西气流输送和600hPa附近河西走廊西部偏东气流输送。广义湿位涡正异常主要集中在850~750hPa广义位温线密集区,这与实际大气水汽主要集中在低层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暴雨期的水汽分布和水汽集中特征。800hPa上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区基本与暴雨区一致,与湿位涡相比,广义湿位涡能更好地诊断出这次暴雨落区。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大值区出现在绝对涡度异常大值区与大的相对湿度梯度相重叠的区域。单点广义湿位涡倾向异常值的负正、正负转换及峰值变化与降水开始、结束和雨强变化相一致。广义湿位涡除了可作为一个分析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变量外,还可体现出暴雨时期高水汽集中的特点,在暴雨分析中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湿位涡 暴雨 水汽输送 非均匀饱和
下载PDF
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在暴雨分析与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7
作者 周玉淑 曹洁 王东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4-759,共6页
考虑实际大气非均匀饱和特性,通过引入广义位温及广义湿位涡方程,对华北暴雨和江淮梅雨锋暴雨的发生及落区进行了广义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形成时大气低层有广义湿位涡的异常出现。对广义湿位涡倾向的计算表明:它对暴雨的发生... 考虑实际大气非均匀饱和特性,通过引入广义位温及广义湿位涡方程,对华北暴雨和江淮梅雨锋暴雨的发生及落区进行了广义湿位涡异常的诊断分析,表明暴雨形成时大气低层有广义湿位涡的异常出现。对广义湿位涡倾向的计算表明:它对暴雨的发生有一定指示作用,因而可利用广义湿位涡的异常来识别暴雨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饱和 广义湿位涡 暴雨
下载PDF
对流层顶折叠检测新方法及其在中纬度灾害性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寿亦萱 陆风 +1 位作者 寿绍文 覃丹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09-1123,共15页
对流层顶折叠是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下层区域(简称UT/LS)内的一个重要的大气现象,它与气旋生、暴雨强对流触发以及降水增幅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天气条件下的大气状况异常复杂,因此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基于干大气条件的对流层... 对流层顶折叠是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下层区域(简称UT/LS)内的一个重要的大气现象,它与气旋生、暴雨强对流触发以及降水增幅密切相关。由于这些天气条件下的大气状况异常复杂,因此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基于干大气条件的对流层顶折叠检测方法存在很大局限性。本文在借鉴已有的卫星资料和数值预报相结合的模式识别法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高层大气水汽与广义湿位涡、臭氧浓度的关系以及对流层顶折叠与高空急流的位置关系,同时考虑了动力对流层顶高度在判识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建立了一套基于FY-2E静止气象卫星遥感数据的,适用于与暴雨强对流有关的对流层顶折叠动态监测新方法。在利用FY-3A和FY-3B反演的臭氧总量、臭氧垂直廓线以及ECMWF Interim资料计算的位涡等资料对算法进行精度验证的基础上,将该方法在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天气过程以及2013年5月14~17日华南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和分析上进行了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应用效果看,本文提出的这种对流层顶折叠识别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并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为中纬度地区暴雨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提供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层顶折叠 对流层上层—平流层下层 广义湿位涡 暴雨强对流 静止气象卫星
下载PDF
广义湿位涡与暴雨落区预报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21
9
作者 段廷扬 邓国 王东海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01-1307,共7页
探讨了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倾向方程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的可应用性,为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理论的业务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资料诊断结果表明,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虽然不具有守恒性,但由于其体现了实际大气的非均匀饱和特性,尤... 探讨了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倾向方程在暴雨落区预报方面的可应用性,为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理论的业务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资料诊断结果表明,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虽然不具有守恒性,但由于其体现了实际大气的非均匀饱和特性,尤其是水汽梯度效应的引入,使得广义湿位涡的异常在对流层低层能比较清楚地反映出暴雨发生时期的高水汽集中的特性和机制,有效地反映出暴雨区以及暴雨落区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匀饱和 广义湿位涡 暴雨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与海风锋相互作用的对流系统的发展预判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钊明 高守亭 +1 位作者 王东海 王彦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32,共17页
运用WRF模式,对京津冀地形触发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相互作用的两个个例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两个个例模拟的广义湿位涡异常和雷达回波分布的对比分析,对广义湿位涡异常预判该类天气过程中对流系统发展的潜力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广... 运用WRF模式,对京津冀地形触发对流系统与海风锋相互作用的两个个例开展了数值模拟,通过对两个个例模拟的广义湿位涡异常和雷达回波分布的对比分析,对广义湿位涡异常预判该类天气过程中对流系统发展的潜力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广义湿位涡异常较雷达回波提前0.5至1 h示踪到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处的对流系统的发展。斜压与水汽梯度相互作用和非绝热加热对广义湿位涡异常提前示踪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处对流系统发展有重要的贡献。过山气流的显著扰动和午后相对于陆地大气较为冷湿的海风辐合上升是分别造成山地背风坡和海风锋出现明显的斜压与水汽梯度相互作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地形 海风锋 对流系统 广义湿位涡
下载PDF
广义湿位涡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3
11
作者 高守亭 崔春光 《暴雨灾害》 2007年第1期3-8,共6页
押重点介绍了诊断暴雨落区与强度的广义湿位涡理论研究方面的两个内容,一是由于暴雨系统中强降水引起的质量亏空导致的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理论,二是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理论;对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的物理意义和... 押重点介绍了诊断暴雨落区与强度的广义湿位涡理论研究方面的两个内容,一是由于暴雨系统中强降水引起的质量亏空导致的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下的湿位涡异常理论,二是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理论;对暴雨系统中质量强迫的物理意义和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位温引入的思路与意义作了详细说明,并对位涡理论作了细致推导。在此基础上,针对暴雨个例,利用质量强迫的湿位涡异常和非均匀饱和广义湿位涡异常诊断了暴雨落区,从理论和诊断上论证了利用这两种湿位涡异常判断暴雨落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非均匀饱和 质量强迫 广义湿位涡
下载PDF
广义湿位涡在江淮流域暴雨分析和预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12
作者 周玉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01-1110,共10页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6h间隔的NCEP/NCAR1°×1°的格点资料为背景,加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1h间隔的反演风廓线资料和12h探空、3h常规地面观测进行四维同化模拟得到的输出资料,检验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以6h间隔的NCEP/NCAR1°×1°的格点资料为背景,加入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雷达)1h间隔的反演风廓线资料和12h探空、3h常规地面观测进行四维同化模拟得到的输出资料,检验非均匀饱和大气中的广义湿位涡在2003年江淮流域暴雨动力指示方面的分析和预报能力。理论分析表明:广义湿位涡综合体现了大气的动力、热力及水汽作用,相对于常用的温度、湿度等物理量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风场、温度场和湿度场的相互作用,对实际非均匀饱和大气的热力变化和水汽影响有较好的反映。对模拟结果的诊断发现,广义湿位涡倾向值的正负及强弱变化对暴雨落区预报和单站降水变化趋势预报都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利用NCEP/NCAR1°×1°格点资料和气象台站观测的实况降水资料,对1999年长江流域梅雨和2007年淮河流域大洪水时期的广义湿位涡及其倾向变化与区域平均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了在持续性暴雨发生时期,在大气中低层(主要在500hPa以下),确实持续存在广义湿位涡和广义湿位涡倾向的异常,这种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应时期的水汽分布和水汽集中特征,与降水量的变化是一致的,而850hPa以下的广义湿位涡倾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降水的增强或减弱趋势,即:广义湿位涡倾向为正(负)异常时,未来降水量可能增加(减小),因此,广义湿位涡倾向可以定性地给出暴雨是加强还是减弱的强度趋势预报。类似于涡度、湿位涡等其他动力变量,广义湿位涡除了可作为一个分析暴雨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变量外,还可体现出暴雨时期高水汽集中的特点,在暴雨分析中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湿位涡 暴雨分析和预报
下载PDF
辽宁省东南部一次暴雨过程动力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吉 杨晶 +5 位作者 王俊超 赵雷 王丽丽 曲骅倩 朱津辉 冯冬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4期300-302,共3页
[目的]对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由东北冷涡引起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采用FNL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结合Micaps格式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 [目的]对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由东北冷涡引起的大范围持续性暴雨过程进行动力诊断分析。[方法]采用FNL一日4次再分析资料,分辨率为1°×1°,结合Micaps格式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分析2015年8月2-4日辽宁东南部地区一次持续性暴雨过程的降水实况、环流背景和动力条件。[结果]东北地区上空有深厚低压系统,东侧阻塞高压和南侧副热带高压阻止其东移南压;暴雨发生地区位于强盛的低空急流出口左侧区域、高空急流入口区的右侧,低空急流促使底层风场切变辐合,高空急流使得高空存在一个明显的"抽吸"作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的散度场分布有利于空气的上升运动;暴雨发生地区存在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且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域与未来6 h暴雨区域及暴雨强度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结论]该研究为暴雨预报提供指示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暴雨 环流背景 动力条件 广义湿位涡
下载PDF
应用NASA MERRA再分析资料对一次高原切变线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陈佳 李国平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330,共11页
利用2016年6月29—30日地面及高空常规观测资料、CMORPH融合降水资料以及时空分辨率较高的NASA MERRA 0.625°×0.5°逐3 h再分析资料,对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运用广义位温、广义湿位涡和涡生参数... 利用2016年6月29—30日地面及高空常规观测资料、CMORPH融合降水资料以及时空分辨率较高的NASA MERRA 0.625°×0.5°逐3 h再分析资料,对一次高原切变线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运用广义位温、广义湿位涡和涡生参数等诊断量对切变线系统的生成及其降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广义位温等值线梯度大值区与大气水汽的聚集区相对应。切变线降水的发生、发展与广义湿位涡的分布及演变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低层大气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大值对降水发生有一定关联。广义湿位涡正负异常值之间的零线可较好表征高原切变线的位置。广义湿位涡中心强度对切变线生成与发展有一定指示意义。涡生参数可作为高原切变线生成和加强的一个明显前兆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切变线 诊断分析 广义位温 广义湿位涡 涡生参数
下载PDF
2012年初夏滇中首场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周泓 尤红 +1 位作者 李璠 蔡爱萍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41-752,共12页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 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系统是该...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 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系统是该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均发生在云顶亮温等值线梯度较大一侧,回波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回波发展高度较低,但回波结构致密,低质心,以液态降水粒子为主,因此降水分布不均匀,但降水效率高;水汽源地为孟加拉湾;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带与冷锋、切变线、中尺度辐合线以及β中尺度低涡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700 hPa,850 hPa水汽通量强辐合区中心位置叠加时,其所在区域地面降水增强;强降水区域上空中低层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现象体现了降水区中低层高水汽集中特征;单站上空低层的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增加时,地面降水强度增加,反之减小;800 hPa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对地面降水分布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暴雨中心与广义湿位涡强中心并不完全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锋切变型暴雨 中尺度特征 广义湿位涡 诊断分析
下载PDF
河南郑州“7・20”极端暴雨成因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彭玮怡 薛宇峰 刘春雷 《水利水电快报》 2022年第12期8-15,共8页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了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为了解此次极端暴雨的成因,提高极端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河南省气象站降水资料、GPM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FY2F亮温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处在... 2021年7月20日,河南郑州发生了罕见的极端暴雨事件。为了解此次极端暴雨的成因,提高极端暴雨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利用河南省气象站降水资料、GPM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和FY2F亮温资料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河南处在“西低东高”环流背景下,高低空分别受到高压脊、异常偏强的副高与台风“烟花”、低涡、黄淮气旋等多尺度天气系统的综合影响。“烟花”与副高相互作用增强了东南气流及其水汽输送,在低涡、黄淮气旋和喇叭口地形作用下形成强烈辐合,多个近似圆形、200 km左右的β中尺度系统加强发展与豫南多个γ-β新生对流单体的合并加强是导致此次暴雨的直接原因。暴雨时段对应正压项MPV1和MPV2均为负值中心,湿位涡、相当位温及中低层能量锋汇集区域可对局地暴雨的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7・20”极端暴雨 低涡 湿位涡 大气环流 中尺度系统 台风“烟花”
下载PDF
2021年4·26华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蔡孙平 陈海亮 +1 位作者 符靖茹 邵端舟 《广东气象》 2022年第3期33-37,41,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逐小时数据集,对2021年4月26日华南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环境流场、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和温湿特征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弱锋面低槽...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ECMWF第5代全球大气再分析逐小时数据集,对2021年4月26日华南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环境流场、主要影响系统、水汽条件和温湿特征物理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有高空槽、低涡切变线、弱锋面低槽;暴雨前期中层大气以下水汽含量充沛,水汽来源主要是南海暖湿东南气流和源于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副高加强与南支槽波动触发西南急流突变,是暖式切变低空水汽强烈辐合主要原因;广义湿位涡异常区对暴雨落区有较好示踪作用,暴雨区一般在GMPV水平梯度较大区域附近;具有湿度因子的湿涡度、湿散度物理量能较好描述大气低层水汽辐合辐散状况,对分析低层水汽和动力环境条件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低涡切变线 广义湿位涡 湿涡度 湿散度 华南
下载PDF
“珍珠”(0601)台风暴雨的广义湿位涡诊断分析
18
作者 曾华 王磊 黄丽娜 《中国西部科技》 2013年第7期25-27,29,共4页
分析了"珍珠"台风暴雨的有利天气形势和暴雨区广义湿位涡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低层暖式切变辐合是此次台风暴雨的有利形势;500hPa高空槽后弱冷空气渗漏促使暴雨增幅;暴雨出现在低层广义湿位涡的异... 分析了"珍珠"台风暴雨的有利天气形势和暴雨区广义湿位涡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辐散、低层暖式切变辐合是此次台风暴雨的有利形势;500hPa高空槽后弱冷空气渗漏促使暴雨增幅;暴雨出现在低层广义湿位涡的异常正值区附近,暴雨区走向与低层广义湿位涡正值等值线的走向基本一致;低层广义湿位涡可预报未来暴雨落区和走向,对暴雨预报可有6~12h的提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广义湿位涡 异常
下载PDF
“珍珠”台风暴雨的广义湿位涡诊断分析
19
作者 黄丽娜 罗艳艳 卢劲展 《福建气象》 2008年第3期1-5,共5页
本文分析了“珍珠”台风登陆前后的广义湿位涡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暴雨区走向与广义湿位涡负值等值线的长轴走向一致;暴雨出现在广义湿位涡异常负值区附近;广义湿位涡的演变趋势可以反映暴雨的演变趋势。
关键词 暴雨 广义湿位涡 异常
下载PDF
Analyses of hot and humid weather in Beijing city in summer and its dynamical identification 被引量:30
20
作者 GAO Shouting ZHOU Yushu LEI Ting SUN Jianhu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2期128-137,共10页
The circulation, hygrothermal property and moisture transport character of typical hot and humid weather were analyzed in Beijing areas from July 30 to August 4, 2002.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under the control of sub... The circulation, hygrothermal property and moisture transport character of typical hot and humid weather were analyzed in Beijing areas from July 30 to August 4, 2002. It was pointed out that, under the control of subtropical anticyclone which stretches to the west and north, downdraft suppresses the lifting of lower-troposphere moisture, which makes moisture keep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That is the direct reason causing hot and humid weather. Considering the non-uniformity saturated character in real atmosphere,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GMPV) equation is derived by the introduction of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temperature concept. The analysis of GMPV shows that negative GMPV anomaly occurs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t has indicative sense to hot and humid weather. Thus, the GMPV anomaly can be utilized to identify this kind of weather and to make a short-term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T and humid weather generalized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DYNAMICAL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