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lelic Polymorphism,Gene Duplication and Balancing Selection of MHC Class ⅡB Genes in the Omei Treefrog(Rhacophorus omeimontis)
1
作者 Li HUANG Mian ZHAO +1 位作者 Zhenhua LUO Hua WU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The worldwide declines in amphibian populations have largely been caused by infectious fungi and bacteria. Given that vertebrate immunity against these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is primarily functioned by the major hist... The worldwide declines in amphibian populations have largely been caused by infectious fungi and bacteria. Given that vertebrate immunity against these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is primarily functioned by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 class Ⅱ molecules, the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evolution of amphibian MHC class Ⅱ genes have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he polymorphism of MHC class Ⅱ genes was found to be correlated with susceptibility to fungal pathogens in many amphibian species, suggesting the importance of studies on MHC class Ⅱ genes for amphibians. However, such studies on MHC class Ⅱ gene evolution have rarely been conducted on amphibians in China. In this study, we chose Omei treefrog(Rhacophorus omeimontis), which lived moist environments easy for breeding bacteria, to study the polymorphism of its MHC class Ⅱ genes and the underlying evolutionary mechanisms. We amplified the entire MHC class ⅡB exon 2 sequence in the R. omeimontis using newly designed primers. We detected 102 putative alleles in 146 individuals. The number of alleles per individual ranged from one to seven, indicating that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loci containing MHC class ⅡB genes in R. omeimontis. The allelic polymorphism estimated from the 102 alleles in R. omeimontis was not high compared to that estimated in other anuran species. No significant gene recombination was detected in the 102 MHC class ⅡB exon 2 sequences. In contrast, both gene duplication and balancing selection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variability in MHC class ⅡB exon 2 sequences of R. omeimontis. This study lays the groundwork for the future researches to comprehensively analyze the evolution of amphibian MHC genes and to assess the role of MHC gene polymorphisms in resistance against extracellular pathogens for amphibians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class B POLYMORPHISM gene duplication balancing selection Rhacophorus omeimontis
下载PDF
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史燕 吴孝兵 +1 位作者 晏鹏 陈壁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5-421,共7页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 3头扬子鳄血样取自宣城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利用一对简并引物对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的部分片段进行扩增 ;通过克隆、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测序 ,并将测得序列与下载的 8个物种MHC序列比对 ,确定序列差异和变异位点 ;利用MEGA软件构建NJ树 ,PAUP4 0构建MP树。结果得到 10种不同的序列 ,片段长 16 6bp。核苷酸序列中有 38个变异位点 ,氨基酸序列中有 2 3个变异位点 ;推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非同义替换 (dN)明显高于同义替换 (dS)。 10种序列的NJ树和MP树极为相似 ,均为A、B两个分支 ,两个分支明显的特异性位点核苷酸序列中有 9个 ,氨基酸序列中有 7个。表明扬子鳄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元有较高的多态性 ,有利于扬子鳄饲养种群的遗传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异位 B基因 MP 克隆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抗原 扬子鳄 氨基酸序列 简并引物
下载PDF
MHC-Ⅱ^+/CD14^+对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郭剑颖 邓群 +3 位作者 郭旭升 翁志华 刘双庆 张玉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 目的观察盲肠结扎穿孔(CLP)大鼠MHC-Ⅱ+/CD14+的变化趋势及其与动物死亡的关系,探讨MHC-Ⅱ+/CD14+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监测及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采用大鼠经典CLP脓毒症模型,40只实验动物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假手术组(S组)、盲肠穿孔1孔组(P1组)和盲肠穿孔2孔组(P2组)。S、P1、P2组动物在制模成功后1、2、3、4d抽血,C组仅在第4d抽血,流式细胞仪检测MHC-Ⅱ+/CD14+水平,并记录每天各组动物死亡只数。同时根据MHC-Ⅱ+/CD14+水平分为≥40%组、30%~40%组、<30%组,记录各组动物死亡数目。结果采用Chi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C组、S组比较,P1组在制模成功后第2、3、4天,P2组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累计死亡数均明显增加(P<0.05),而C组与S组间、P1组与P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S组比较,P1组、P2组CLP小鼠MHC-Ⅱ+/CD14+水平在制模成功后第1、2、3、4天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第2天为最低值,且P2组较P1组下降更明显(P<0.01),但C组与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HC-Ⅱ+/CD14+水平<30%组死亡数明显高于≥40%组(P<0.05)及30%~40%组(P<0.05),而≥40%组与30%~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HC-Ⅱ+/CD14+水平可用于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状态的监测及预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监测 免疫学 基因 mhc 抗原 CD14
下载PDF
绵羊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惠文巧 侯宏艳 +3 位作者 汤继顺 朱德建 班谦 陈胜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5年第1期47-50,共4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体内的一类高度紧密连锁的基因群,绵羊MHC又称为绵羊淋巴细胞表面抗原(ovine lymphocyte antigen,OLA),位于绵羊20号染色体上,分为Ⅰ类、Ⅱ类和Ⅲ类区域,其中MHCⅡ类基因具有高度的基因多态性。文章综述了绵羊MHCⅡ类基因的分子结构及遗传多态性,重点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外不同绵羊品种MHCⅡ类基因遗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并对绵羊MHCⅡ类基因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mhc类基因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乌龟MHCⅡ类B基因第二外显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恩 吴孝兵 晏鹏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8-64,共7页
利用一对兼并性引物扩增了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第二外显子的部分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得到8种长度为166 bp的不同序列。经分析,序列中有8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dN)多于同义替换(dS),造成39个位点氨基酸的... 利用一对兼并性引物扩增了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第二外显子的部分片段,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得到8种长度为166 bp的不同序列。经分析,序列中有84个变异位点,核苷酸的非同义替换(dN)多于同义替换(dS),造成39个位点氨基酸的改变。氨基酸的替换趋于集中在假定的抗原结合位点附近。利用MEGA、PAUP软件分别构建NJ树和MP树,两种树极为相似,均分为两支。同一个体中出现有多种序列,提示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可能存在着座位重复。研究表明:乌龟MHCⅡ类分子B基因第二外显子有较高的多态性,有利于乌龟野生种群的遗传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mhc 类B基因第二外显子 序列分析
下载PDF
MHC Ⅱ类基因修饰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对肿瘤特异性CTL诱导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隋拥君 唐佩弦 +2 位作者 侯春梅 隋礼丽 毛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Ⅰ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 大多数的肿瘤细胞只表达MHCⅠ类抗原,不表达Ⅱ类抗原,而Ⅱ类抗原主要与T辅助细胞作用,激活T辅助细胞,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活化提供必需的辅助信息。如果肿瘤细胞是MHCⅡ类阳性的,就可以直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来刺激T辅助细胞的增殖,进而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因此向肿瘤细胞内转移MHCⅡ类基因是目前正在尝试的一种新的基因治疗方法。为了探讨MHCⅡ类基因修饰的肿瘤细胞其免疫原性的变化,我们利用已经获得的表达MHCⅡ类基因的B16-DR细胞,进行CTL诱导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经MHCⅡ类基因修饰的B16-DR细胞可以在体内和体外诱导产生针对原始B16细胞的CTL反应,而未经修饰的B16细胞却无此作用。此CTL反应可用抗MHCⅡ的单克隆抗体封闭,并且封闭的程度随着加入的抗体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CTL反应的诱导与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密切相关。抗CD4/CD8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CTL的诱导,表明T辅助细胞和杀伤性T细胞也参与了这一CTL诱导过程。总之,我们的实验结果提示所转入的MHCⅡ类基因以及CD4和CD8T细胞在CTL诱导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类基因 黑色素瘤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B16-DR细胞
下载PDF
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锤头状核酶的生物学活性 被引量:1
7
作者 郭荣 蒋海玉 +5 位作者 张敏 邹萍 杜欣 陆泽生 林伟 黄梓伦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锤头状核酶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464位点的锤头状核酶(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鉴定,进一步将Rz464亚克隆入... 目的探讨MHCⅡ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CⅡTA)锤头状核酶抑制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方法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464位点的锤头状核酶(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鉴定,进一步将Rz464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IRES2-EGFP-Rz464,pRz464),并稳定转染Raji细胞株,流式细胞术检测经典的MHCⅡ(HLA-DR-、DP-、DQ)类抗原表达,RT-PCR分析CⅡTA mRNA水平。结果细胞外活性鉴定表明,Rz464具有明显的切割活性。细胞内切割实验显示:pRz464阳性Raji细胞表面HLA-DR、DP、DQ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75.93%、64.14%、78.32%;同时CⅡTA的mRNA含量降低(P<0.05)。结论抗CⅡTA锤头状核酶Rz464可有效抑制MHCⅡ类抗原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核酶 自身免疫性疾病 基因疗法
下载PDF
CⅡTA核酶对肝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
8
作者 金中奎 郭荣 +2 位作者 贺强 李宁 陈实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抗CⅡTA核酶对肝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134、218及464位点的核酶(分别为Rz134、Rz218、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切割作用明显的R... 目的:探讨抗CⅡTA核酶对肝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设计并克隆针对CⅡTA第134、218及464位点的核酶(分别为Rz134、Rz218、Rz464)及其相应的CⅡTA靶基因,分别插入pGEM-T载体,进行细胞外切割活性筛选。将切割作用明显的Rz464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pIRES2-EGFP-Rz464,pRz464)进行细胞内切割分析。pRz464稳定转染人胎肝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HLA-DR、HLA-DP、HLA-DQ)类抗原表达,RT-PCR分析CⅡTAmRNA水平。结果:pRz464肝细胞表面HLA-DR、HLA-DP、HLA-DQ的诱导型表达分别为(1.01±0.51)%、(4.37±1.28)%和(1.98±0.42)%,与对照组比较分别下调90.65%、89.11%及65.32%;同时CⅡTA的诱导型mRNA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抗CⅡTA核酶-Rz464降低了CⅡTA的mRNA含量,从而阻止其调控的MHCⅡ类分子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细胞表面 分子表达 核酶 流式细胞术检测 mhc类分子 RNA含量 真核表达载体 mRNA水平 人胎肝细胞 HLA PCR分析 抑制作用 活性筛选 切割作用 稳定转染 抗原表达 诱导型 靶基因 T载体 细胞外 亚克隆 细胞内 RT- 对照组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9
作者 龙宪连 管政 +4 位作者 张军 方超平 张薇薇 张倩 沈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MHC Ⅱ类分子(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Ⅱmolecules)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CⅡTAm)基因治疗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 mental autoi mmune thyroiditis,EAT)的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31只健康雌性CBA/J小鼠随机分成EAT模型组(n=8)、CⅡTAm治疗组(n=9)、GFP对照组(n=9)和正常对照组(n=5)。除正常对照组不作特殊处理外,其余3组均以猪甲状腺球蛋白(porcine thyroglobulin,pTg)+弗氏佐剂(com-plete or incomplete Freund adjuvant,CFA/IFA)建立EAT小鼠模型,CⅡTAm治疗组和GFP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及Ad-GFP进行治疗,EAT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首次免疫后第29日处死小鼠,进行H-E染色观察甲状腺病理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甲状腺MHCⅡ类分子表达;分析pTg刺激下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及其上清液中IFN-γ的分泌水平;ELISA法检测血浆中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和脾脏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上可诱导共刺激分子(inducible costi mulator,ICOS)的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结果表明,CⅡTAm治疗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指数(0.3±0.5)低于EAT模型组(1.4±0.4)和GFP对照组(1.5±0.2,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AT模型组和GFP对照组甲状腺组织有弥漫性MHC Ⅱ类分子表达,而CⅡTAm治疗组未见明显表达,正常对照组表达呈阴性。80μg/mlpTg刺激下,CⅡTAm治疗组小鼠淋巴细胞刺激指数(SI)明显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5);培养上清各组IFN-γ分泌水平与SI结果类似(P<0.01)。CⅡTAm治疗组血浆抗-pTg自身抗体滴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CⅡTAm治疗组外周血和脾脏CD4+T细胞ICOS分子阳性表达率亦显著低于EAT模型组或GFP对照组(P<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CMV-CⅡTAm能抑制EAT小鼠甲状腺组织MHCⅡ类分子表达,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增殖,减轻甲状腺炎性细胞浸润,降低自身抗体滴度,对EAT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突变体 腺病毒科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基因疗法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MHC IIB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丁少雄 张之文 +4 位作者 杜佳莹 王军 曾华嵩 王颖 陈晓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9-138,共10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之一。为了研究赤点石斑鱼的MHC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性,本研究运用RACE,Realtime PCR及SSCP等技术,首次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是脊椎动物体内重要的非特异性免疫基因之一。为了研究赤点石斑鱼的MHC基因的结构与表达特性,本研究运用RACE,Realtime PCR及SSCP等技术,首次成功克隆获得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非特异性免疫因子MHC IIB基因的4个cDNA全序列,序列全长为1195~1355bp,含有3’UTR、启动子、多肽结合区(β1)、IGC区(β2)、跨膜区、胞质区和5’UTR区,编码区大小为750bp。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赤点石斑鱼MHC IIB分子具有经典MHC蛋白分子的空间结构,在多肽结合区存在极其丰富的变异,β1区由1个α螺旋与4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构成多肽结合区,β2区由多个β折叠构成2个反向平行的三明治结构。利用SSCP技术研究了赤点石斑鱼MHC IIB的表达多态性,发现其在头肾、心、肝等12个组织器官中均能有效表达,表达多态性也异常丰富。此外,根据MHC IIB分子中相对保守的IGC区氨基酸序列构建了脊椎动物的系统进化树,也表明了该分子的IGC区氨基酸序列可以作为研究鱼类物种间进化关系的良好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mhc IIB基因 多态性
下载PDF
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Ⅱ区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联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俞琼 陈阳 +1 位作者 寇长贵 于雅琴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DRB1、DQB1、DQA2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的... 目的:探讨人类第6号染色体短臂HLA-DRB1、DQB1、DQA2和DQB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对19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健康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并利用遗传学统计方法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单倍体相对风险(HRR)及单倍型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HRR分析,DQA2基因的SNP(rs2239800:G/A碱基互换)等位基因频数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布差异有显著性(2χ=5.021,P=0.025);TDT分析,杂合子父母双亲的2个不同等位基因传递概率没有偏离50%;单倍型分析,HLA-II区可能存在多个与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易感位点。结论:DQA2基因rs2239800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hc 精神分裂症/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下载PDF
CⅡTA基因在5种人类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左文丽 宋永平 郭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58-1161,共4页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 本研究探讨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抗原(HLA-DR、DP、DQ)表达及IFN-γ诱导后MHC分子与CⅡTA表达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种细胞株中CⅡTA蛋白及MHC分子的表达,用RT-PCR检测细胞株中CⅡTA基因表达。结果表明:5种细胞株中MHC-Ⅱ类分子与CⅡTA的表达一致;组成型表达CⅡTA的细胞株亦表达MHC-Ⅱ类分子,经IFN-γ诱导后表达CⅡTA的细胞株表达MHC-Ⅱ类分子亦恢复;IFN-γ诱导后仍不表达CⅡTA的细胞株,对IFN-γ促MHC-Ⅱ类分子表达的作用亦无反应。结论:某些肿瘤细胞株不能表达MHC-Ⅱ分子与CⅡTA表达缺陷有关,这表明CⅡTA参与调控细胞表面MHC-Ⅱ类分子表达,它可能在肿瘤免疫逃逸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基因 mhc-类分子转录激活因子 mhc-类分子 干扰素-γ
下载PDF
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克隆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葛海良 张笑人 +1 位作者 张惠珍 周光炎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研究转导CⅡTA基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克隆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的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结并转导CⅡTA基因后,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得以有效表达... 目的研究转导CⅡTA基因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改变。方法以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克隆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的表达。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变化。结并转导CⅡTA基因后,肿瘤细胞中CⅡTA基因得以有效表达,肿瘤细胞形态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细胞生长受限,IFN-7可诱导转导CⅡTA基因的肿瘤细胞死亡。结论转导CⅡTA基因能改变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 反式激活蛋白 肿瘤细胞 克隆
下载PDF
CⅡTA反义基因体外转染对HLA-Ⅱ类抗原表达的抑制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范华骅 郭荣 +5 位作者 崔磊 刘伟 路丽明 曹谊林 高峰 陆华中 《中国临床医学》 2004年第2期174-176,共3页
目的:针对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由HLA-Ⅱ类抗原介导,而CⅡTA基因对HLA-Ⅱ分子的表达起严格且专一性的调控作用,拟通过CⅡTA的反义cDNA抑制细胞表面HLAⅡ分子的表达。方法:以RT-PCR从HLAⅡ抗原组成型表达的Raji细胞株克隆CⅡT... 目的:针对同种异体细胞移植的免疫反应主要由HLA-Ⅱ类抗原介导,而CⅡTA基因对HLA-Ⅱ分子的表达起严格且专一性的调控作用,拟通过CⅡTA的反义cDNA抑制细胞表面HLAⅡ分子的表达。方法:以RT-PCR从HLAⅡ抗原组成型表达的Raji细胞株克隆CⅡTA反义片段(arⅡ),插入腺相关病毒载体psNAV中(pAarⅡ)。将该质粒通过脂质体稳定转染Heda细胞(pAar Ⅱ H),检测其表面HLAⅡ分子表达,并以RT-PCR检测其CⅡTA、HLA-Ⅱ(DR、DP及DQ)及Ii分子的mRNA水平。结果:pAarⅡH在重组人IFN-γ诱导下,DR、DP及DQ抗原表达分别降低了79±12%、90±15%及40±8%;同时HLA-Ⅱ及Ii分子的mRNA被明显抑制。结论:提示CⅡTA反义基因片段抑制了自身组成型及诱导型表达量,并相应阻止了CⅡTA所调控的基因(HLA-Ⅱ及Ii)的表达,从而为进一步探讨免疫耐受形成及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反义基因 基因转染 HLA-类抗原 同种异体细胞移植 免疫反应
下载PDF
藏酋猴Mhc-DPB1基因exon2的多态性
15
作者 李佳薏 姚永芳 +1 位作者 周亮 徐怀亮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17-1426,共10页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MHC基因遗传背景,以促进藏酋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采用PCR扩增...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对许多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解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的MHC基因遗传背景,以促进藏酋猴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文章采用PCR扩增和克隆测序等方法对来自四川地区的70个藏酋猴样品的Mhc-DPB1基因exon 2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次在藏酋猴中获得了18个DPB1等位基因(Math-DPB1),其中1个为假基因(Math-DPB1*01:06N)。18个等位基因中,Math-DPB1*06:01:01(67.14%)的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为Math-DPB1*01:03:01(37.14%)、Math-DPB1*09:02(25.71%)和Math-DPB1*22:01(15.71%)。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藏酋猴Math-DPB1等位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有5个氨基酸残基变异位点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不同物种来源的DPB1等位基因系统发生树表明,藏酋猴、猕猴(Macaca mulatta)和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的DPB1等位基因不是以物种特异性方式聚类,而是种间混聚在一起,并显示出明显的跨物种多态性(Trans-species polymorphism)。选择性检验表明,平衡选择(Balancing selection)在维持Math-DPB1基因的多态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酋猴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PB1基因 遗传多态性 跨物种多态
下载PDF
构建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基因突变体抑制转染细胞HLAⅡ类分子的表达 被引量:5
16
作者 欧启水 林琳 +2 位作者 黄立东 陆佩华 周光炎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 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CⅡTA)突变体抑制HLAⅡ类分子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和含起始密码子及NLS(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的pcDNA3mCⅡTA4突变体。用... 目的 探讨MHCⅡ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CⅡTA)突变体抑制HLAⅡ类分子表达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不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2、含起始密码子的pcDNA3mCⅡTA3和含起始密码子及NLS(nuclearlocalizationsignal)的pcDNA3mCⅡTA4突变体。用脂质体转染法将上述 3种突变体及pcDNA3空载体转入HeLa细胞和Raji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和RT PCR法观察它们对HeLa/Raji细胞HLA DR/DQ分子的诱导性和组成性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细胞和基因水平证实pcDNA3mCⅡTA3和pcDNA3mCⅡTA4对HeLa/Raji细胞HLA DR/DQ的表达起明显抑制作用 ,而pcDNA3mCⅡTA2和pcDNA3空载体无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hc类分子反式激活因子 突变体构建 HLA-DR/DQ 基因转染 流式细胞术 RT-PCR法
原文传递
广东养殖尼罗罗非鱼3个不同群体MHC ⅡB基因序列多态性和遗传分化 被引量:4
17
作者 庞纪彩 高风英 +4 位作者 卢迈新 赵金良 朱华平 可小丽 刘志刚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9-306,共8页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MHC 2b-snp-sf和MHC 2b-snp-sr,从广东省3个不同罗非鱼养殖地区(以下分别称高要群体,茂名群体,惠州群体)采集的137尾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的个体基因组中扩增出长度为775-796 bp的片段... 利用一对特异性引物MHC 2b-snp-sf和MHC 2b-snp-sr,从广东省3个不同罗非鱼养殖地区(以下分别称高要群体,茂名群体,惠州群体)采集的137尾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GIFT strain)的个体基因组中扩增出长度为775-796 bp的片段。克隆后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775-796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出62个简约信息位点,49个单碱基突变位点。112个多态位点中,增添/缺失位点34个,转换位点44个,颠换位点33个,另外一个位点既出现转换(C/T)又出现颠换(A/T)。137尾个体的751个阳性克隆的测序结果分析表明,751条序列分属于4个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Orni-DAB*0101在3个群体中所占比例最高(85.2%)。等位基因的分布及群体内遗传多样性参数分析表明:高要、茂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惠州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群体间的分化指数(FST值)、平均基因流(Nm)、分子方差分析(AMOVA)和平均K2-P遗传距离均表明3个养殖群体间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未发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该研究结果提供了广东地区养殖尼罗罗非鱼MHCⅡB基因的部分遗传信息,为尼罗罗非鱼抗病品系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 多态性 遗传分化
原文传递
反刍家畜主组织相容复合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8
作者 孙东晓 张沅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47,共2页
MHC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区域 ,由于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抗病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近年来成为家畜抗病育种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本文综述了牛、绵羊和山羊MHC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抗病... MHC是由紧密连锁的高度多态的基因座位所组成的染色体上的一个遗传区域 ,由于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与抗病性能密切相关 ,因此近年来成为家畜抗病育种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本文综述了牛、绵羊和山羊MHC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抗病性状之间的关系 ,同时讨论了MHC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刍家畜 主组织相容复合物 绵羊 山羊 classI基因 class基因
下载PDF
陕西地区汉族人慢性乙型肝炎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桂涛 刘杰 +3 位作者 徐德忠 阎永平 谢华红 杜玉蕾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0-912,共3页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2例及正常健康人108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对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 目的研究HLA-DRB1等位基因与HBV感染慢性化的相关性。方法用PCR-SSP方法对陕西地区汉族人群中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54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ASC)32例及正常健康人108人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比较,并对HLA-DRB1等位基因分型与HBV不同复制状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陕西地区正常汉族人HLA-DRB1等位基因以DRB1*04(16·2%),DRB1*09(12·5%),DRB1*12(11·6%),DRB1*15(13·4%)最为常见;CHB组HLA-DRB1*03的等位基因频率(11·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7%),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c=0·014;OR=3·57;P<0·05);DRB1*07基因位点在HBV高复制状态较低复制状态多见(Pc=0·034,OR=3·88,P<0·05);HLA-DRB1*15等位基因频率对照组为13·4%,明显高于CHB组7·4%(Pc=0·039;OR=0·48;P<0·05)。结论HLA-DRB1*03、HLA-DRB1*07与陕西地区汉族人HBV感染后的慢性化相关联,HLA-DRB1*15在陕西地区汉族人与HBV感染的保护相关;HLA-Ⅱ类基因是决定HBV感染后临床转归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基因 mhc 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我国部分省份(地区)汉族人群HLA-I类基因多态性地区差异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袁方 孙玉英 +5 位作者 梁飞 刘楠 金荔 骆媛 谭刘欣 奚永志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CSCD 2008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省份(地区)汉族人群HLA-I类经典基因座位HLA-A、HLA-B、HLA-Cw位点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其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方法选取1014例无关汉族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及其健康家系供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 目的探讨我国部分省份(地区)汉族人群HLA-I类经典基因座位HLA-A、HLA-B、HLA-Cw位点的群体遗传学特点及其基因频率分布的地区差异。方法选取1014例无关汉族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及其健康家系供者的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后,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PCR-SSP)分型技术进行HLA-A、HLA-B、HLA-Cw位点基因分型,分析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及不同种族间的基因频率分布特征。基于文献报道的我国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及不同种族的HLA-I类基因频率资料,计算种群间遗传距离(D),比较不同地区汉族人群及不同种族间遗传距离差异。结果Hard-Weinberg吻合度检验表明,本研究抽样群体适于进行遗传学统计分析。HLA-A位点共检测出14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A*02(0.330)、A*11(0.240)、A*24(0.155)、A*33(0.075);HLA-B位点共检测出27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B*13(0.134)、B*15(0.143)、B*40(0.133)、B*46(0.102);HLA-Cw位点共检测出13种基因型,最常见的是Cw*01(0.157)、Cw*03(0.247)、Cw*07(0.181)、Cw*08(0.106)。群体汉族与其他人种间HLA-A、HLA-B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兰州汉族人群仅同南方汉族、湖南、山东、江苏、台湾汉族人群间HLA-A、HLA-B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地区汉族人群间HLA-A、HLA-B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地区汉族人群间平均遗传距离D=0.164,辽宁和北方汉族人群间遗传距离(D=0.064)最小,江苏与湖南汉族人群间遗传距离(D=0.299)最大;不同地区汉族人群间遗传距离普遍小于种族间遗传距离。结论我国不同地区汉族人群HLA-I类基因频率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但其差异要明显小于世界不同人种间的分布差异。我国汉族人群所特有的HLA-I类基因频率分布格局资料对区域性疾病的个性化治疗、遗传易感性及疾病防治等研究具有很好的理论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mhcI类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变异(遗传学) 基因频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