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EO数据库的热应激肉鸡脑组织共享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
作者 张吉清 朱明霞 马秀亮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4,共5页
试验旨在筛选与肉鸡热应激有关的重要脑组织共享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究其分子作用机理。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热应激处理的鸡大脑和下丘脑两套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数据二次挖掘。结果显示,筛选出与热应激有关的... 试验旨在筛选与肉鸡热应激有关的重要脑组织共享差异表达基因(DEGs),探究其分子作用机理。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热应激处理的鸡大脑和下丘脑两套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数据二次挖掘。结果显示,筛选出与热应激有关的重要脑组织共享DEGs共32个,其中显著表达上调基因27个,显著表达下调基因5个。通过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上述基因主要参与7个生物学过程和3个KEGG通路。利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有16个节点和102个蛋白质互作;筛选出前7位枢纽基因为GC、FGG、FGA、FGB、PLG、APOB和FABP1,均为差异表达上调基因。研究表明,共享DEGs可能与热应激过程中肉鸡不同组织或器官的损伤及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geo数据库 脑组织 生物信息学 共享差异表达基因 肉鸡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番茄干旱胁迫关键基因与信号通路 被引量:1
2
作者 杨巍 唐兵 +7 位作者 周麟笔 马关鹏 谭国飞 瞿飞 王天文 曾庆鸿 王洪亮 邓英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55-361,共7页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番茄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通过检索GEO数据库中关于番茄干旱胁迫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取GSE39894和GSE106317两个数据集矩阵数据,利用GEO2R分析工具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为研究干旱胁迫对番茄生长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番茄干旱胁迫的关键基因,通过检索GEO数据库中关于番茄干旱胁迫的基因芯片数据,获取GSE39894和GSE106317两个数据集矩阵数据,利用GEO2R分析工具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应用DAVID在线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E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STRING数据库和Cystoscopes软件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并使用MCODE及Cytohubba插件筛选出参与干旱胁迫的最显著模块及关键基因。本实验筛选出158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748个上调基因,835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和KEE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在代谢通路、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烷生物合成等方面显著富集,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筛选出K4C9D8_SOLLC、K4B0Q1_SOLLC、CB13_SOLLC、PSBP_SOLLC、K4BCF4_SOLLC等10个关键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很可能是番茄干旱胁迫潜在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数据库 番茄 干旱胁迫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Geo-Studio的某钨尾矿库应力变形数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志发 龙翠 +3 位作者 唐永骏 高亚伟 赵怀刚 王光进 《中国钨业》 CAS 2018年第2期25-31,共7页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中的重要设施,尾矿库的运行状况不仅关系到矿山能否顺利进行生产建设,还关系到尾矿库下游的周边环境安全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取得坝体不同岩土体成分的一系列物理力学参数,对某钨尾矿库进行研... 尾矿库是矿山生产中的重要设施,尾矿库的运行状况不仅关系到矿山能否顺利进行生产建设,还关系到尾矿库下游的周边环境安全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危。结合现场试验与室内试验取得坝体不同岩土体成分的一系列物理力学参数,对某钨尾矿库进行研究,对堆积坝的在当前状况以及设计标高状况下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库容和坝高增加的情况下尾矿库稳定性符合规范要求;(2)堆高至2043m和2090m时,坝体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坝体水平向变形主要向着坝体下游,竖向变形自上往下逐渐降低,最大竖向变形出现坝坡顶部;(3)随坝体增高,坝体变形逐渐增大,同时,干滩面长度减小也会使坝体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有所增大;(4)坝体内大部分区域剪应力不大,但在初期坝内坡脚出现剪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 应力变形 geo-Studio 数值分析
下载PDF
真三轴煤岩体水压裂缝扩展行为教学实验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波 时振 +1 位作者 魏建平 张飞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3-218,共6页
在自主研发真三轴煤岩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真三轴煤岩体水力压裂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从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实验方案,在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操作简单化的同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该实验系统可根据工程... 在自主研发真三轴煤岩体压裂渗流实验系统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真三轴煤岩体水力压裂实验方法。该实验方法从基本理论出发,结合工程实际设计实验方案,在实现数据采集、处理操作简单化的同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该实验系统可根据工程实际地应力数据设计实验室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应力状态参数,探讨压裂液恒流、恒压及变排量注入方式对注入压力-时间曲线、水压裂缝形态的影响机制。通过本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矿井下地应力场分布规律。同时,该实验系统可拓展性较强,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创新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 水力压裂 地应力 裂缝扩展 实验教学
下载PDF
Improvement in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high-κ film on Ge substrate by an improved stress relieved pre-oxide method
5
作者 樊继斌 丁晓甫 +3 位作者 刘红侠 谢鹏飞 张袁涛 廖清良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468-471,共4页
High-κ /Ge gate stack has recently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to replace planar silicon transistors for sub-22 generation. However, the desorption and volatilization of GeO hamper th... High-κ /Ge gate stack has recently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attention as a potential candidate to replace planar silicon transistors for sub-22 generation. However, the desorption and volatilization of GeO hamper the development of Ge-based devices. To cope with this challenge, various techniques have been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high-κ /Ge interface. However,these techniques have not been developed perfectly yet to control the interface. Therefore,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n improved stress relieved pre-oxide(SRPO) method to improve the thermodynamic stability of the high-κ /Ge interface. Th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AFM)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eO volatilization of the high-κ /Ge gate stack is efficiently suppressed after 500℃ annealing, and the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greatly im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K film geo volatilization stress relieved pre-oxide ANNEALING
下载PDF
井下断层活动的定量监测及其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荣海 魏世龙 +6 位作者 张宏伟 杨岁寒 汤进宝 陈林林 钱红亮 王雅迪 付兴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22,共13页
为建立断层活动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有效防控。通过理论分析义马矿区地质构造环境,以及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与断层影响带的相对位置关系,研究了断裂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宏观控制作用。计算了井田构造应力并进行了构... 为建立断层活动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有效防控。通过理论分析义马矿区地质构造环境,以及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与断层影响带的相对位置关系,研究了断裂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宏观控制作用。计算了井田构造应力并进行了构造应力区划分,分析了构造应力分区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井下断层活动性的定量监测方法,构建了“震源区煤岩体与动力核区尺度等量,震源能量随传递距离逐渐衰减”的模型,建立了大能量微震事件与断层活动的关系,确定了断层活动性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义马煤田内相对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义马矿区冲击地压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F_(16)断层的影响带范围为7000~7600 m,13200工作面全部处于F_(16)断层的影响带内,在开采活动的影响下进一步增大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危险。Ⅰ-2断裂、Ⅲ-4断裂和Ⅳ-7断裂等控制的区域是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显现的主要区域,且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大多位于应力梯度区范围内。在大能量微震事件孕育和发生期间,F_(16)断层位移分别增长50 mm和45 mm;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前,断层活动拉力的增幅均相对最高,分别为2.58 kN和2.93 kN,断层位移量的快速增加和较高的应力增幅构成了大能量微震事件的主要能量来源。表明大能量微震事件和冲击地压的发生均与断层的活动联系紧密。井下断层的实际定量监测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矿井冲击地压预测与防控的指导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大能量微震 断层 地质动力区划 构造应力分区 断层活动性定量监测 能量反演
下载PDF
高应力扇形中深孔采场边帮控制爆破参数优化
7
作者 李波 温晨 史秀志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522,共12页
针对扇形孔采场爆破边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靠近边帮的扇形炮孔施工成垂直平行孔用以控制边帮的构想。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4组平行炮孔不耦合系数与炮孔间距匹配下的模型参数,使用LS-DYNA对4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对比分析... 针对扇形孔采场爆破边帮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将靠近边帮的扇形炮孔施工成垂直平行孔用以控制边帮的构想。首先,通过理论计算得到4组平行炮孔不耦合系数与炮孔间距匹配下的模型参数,使用LS-DYNA对4组参数进行数值模拟;然后,通过对比分析4组模型在无地应力作用和不同方向地应力作用时的爆破裂纹扩展情况,获得最优参数;最后基于优化参数开展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高地应力会促进最大应力方向爆破裂纹扩展;4种模型中,不耦合系数为1.65,炮孔间距为1.1 m时开挖区域破岩效果最为合理;在试验采场开展工业试验,使用优化后的爆破参数进行爆破,采场回采后边帮平整,稳定性较好,验证了研究结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帮控制爆破 高地应力 理论计算 数值模拟 扇形孔 爆破裂纹扩展
下载PDF
软件Geo-Studio在重庆市巫山县板壁岩W1危岩体稳定性分析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晓宾 王平 《矿产与地质》 2019年第3期535-541,共7页
库区水位变动是导致危岩失稳主要原因之一。采用Geo-Studio软件SLOPE/W及SIGMA/W模块对板壁岩W1危岩体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在是否考虑消落带区域岩体劣化的因素下,将数值计算划分为两种工况,并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145 m水位及175 m水位... 库区水位变动是导致危岩失稳主要原因之一。采用Geo-Studio软件SLOPE/W及SIGMA/W模块对板壁岩W1危岩体进行有限元数值计算,在是否考虑消落带区域岩体劣化的因素下,将数值计算划分为两种工况,并计算得到不同工况下145 m水位及175 m水位下典型剖面的稳定性系数以及应力、应变、位移分布云图,为该危岩带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其成果为库区危岩防治和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geo-Studio软件 稳定性系数 应力 应变 位移分布云图 防灾减灾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关键差异基因
9
作者 贾祥 苗彦军 包赛很那 《高原农业》 2020年第6期558-565,共8页
为了筛选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关键差异基因,通过检索GEO数据库中关于拟南芥耐低温性的相关芯片,利用GEO2R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在DAVID数据库中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蛋白质-蛋白质... 为了筛选低温胁迫下拟南芥关键差异基因,通过检索GEO数据库中关于拟南芥耐低温性的相关芯片,利用GEO2R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在DAVID数据库中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差异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PPI)网络。结果表明:确定芯片GSE3326中的GSM74894、GSM74895、GSM74900和GSM74901等4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共筛选出970个差异基因,其中486个上调基因,484个下调基因;通过DAVID在线功能富集分析,共得到生物过程31个条目、细胞组成11个条目、分子功能31个条目和KEGG富集通路共7个条目;发现COR15B、COR47、RHL41、CBF2、LTI30、DREB2A、AT4G36010、AT1G16850、AT1G51090、GolS3等10各关键差异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低温胁迫 geo数据库 差异基因
下载PDF
深部极高地应力花岗岩隧道岩爆破坏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航 张广泽 +3 位作者 赵晓彦 陈明浩 陈仕阔 喻炳鑫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98-1111,共14页
深部极高地应力花岗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岩爆灾害异常突出,硬岩岩爆不同程度地造成岩体片状剥落、棱板状破裂、岩块抛掷及强烈弹射等。为了揭示花岗岩隧道岩爆成因机制,综合地质调绘、监控量测、岩爆实录统计、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微观分... 深部极高地应力花岗岩隧道施工过程中,岩爆灾害异常突出,硬岩岩爆不同程度地造成岩体片状剥落、棱板状破裂、岩块抛掷及强烈弹射等。为了揭示花岗岩隧道岩爆成因机制,综合地质调绘、监控量测、岩爆实录统计、室内岩石力学试验、微观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等方法对隧道高地应力及岩爆的形成、破坏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根据现场岩爆实录统计分析,花岗岩隧道岩爆破坏特征复杂多样,发生时间集中,高水平构造应力使靠近雅鲁藏布江河谷一侧岩爆烈度显著增大,大埋深高自重应力导致岩爆主要分布在隧道掌子面和拱顶。基于钻孔实测地应力数据和初始地应力场反演分析,发现花岗岩隧道地应力场由构造应力和自重应力共同主导,隧道沿线82.0%的区段处于高到极高地应力状态,为岩爆的发生提供内动力地质条件。室内岩石力学试验表明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均具有中等岩爆倾向性,厚层状、强度大、刚度高、完整性好的岩体为岩爆提供充足的物源条件。受控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质构造作用以及新生代岩浆活动作用影响,花岗岩隧道呈现高地温特征,地温梯度为5.5℃/100 m,最高实测地温达到89.6℃,高温热力耦合作用加速岩爆发生并提高岩爆危险性等级。隧道施工工艺会改变围岩应力重分布,影响围岩的应力集中,造成一定的尺寸效应,影响岩爆发生的烈度等级、时间和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隧道 极高地应力 岩爆破坏特征 成因机理 高地温 岩爆倾向性
下载PDF
特长深埋隧道岩爆倾向性预测与影响因素研究
11
作者 陈贤丰 李德武 刘金松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4-1192,共9页
岩爆倾向性预测是深埋硬岩隧道工程施工的难点,以往研究多以隧道施工中现场监测数据为预测基础,但预测结果存在时效性和局限性。从西南地区某特长深埋隧道工程区地应力现场实测数据出发,对区域地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反演分析,获取隧道轴... 岩爆倾向性预测是深埋硬岩隧道工程施工的难点,以往研究多以隧道施工中现场监测数据为预测基础,但预测结果存在时效性和局限性。从西南地区某特长深埋隧道工程区地应力现场实测数据出发,对区域地应力场进行三维数值反演分析,获取隧道轴向地应力特征,从而对隧道施工中岩爆倾向性等级进行预测,并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岩爆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其结果可为类似特长深埋隧道工程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实测点附近三向主应力总体趋势为:σ_(H)>σ_(v)>σ_(h),其中最大水平主应力σ_(H)值为10.96~17.07 MPa,方向N9°W~N7°E;②隧道轴向最大水平主应力σ_(H)最大值为23.88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σ_(h)较恒定;竖向主应力σ_(v)最大值为46.70 MPa,其量值变化和隧道埋深呈正相关。该隧道具备岩爆发生的基本条件,施工中存在中等、强烈岩爆风险;③侧压系数为0.8时,墙角处岩爆倾向性较大,其他各部位倾向性相同;埋深越大,岩爆倾向性越大,且各部位岩爆倾向性受埋深的影响程度基本一致;围岩弹性模量为40 GPa时,岩爆倾向性最大;围岩内摩擦角大于40°时,隧道断面各部位岩爆倾向性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岩爆预测 地应力场反演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复杂地质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反演方法与应用
12
作者 裴书锋 臧东升 +3 位作者 孙常新 何建华 李国良 陈炳瑞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9,共14页
深切河谷和大型结构面影响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准确预测地下洞室群区域地应力场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融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联合反演,通过逐步多元回归获得合理的构造运动因素及其基准值,再通过神经网络反... 深切河谷和大型结构面影响大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准确预测地下洞室群区域地应力场对工程建设至关重要。本文提出融合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联合反演,通过逐步多元回归获得合理的构造运动因素及其基准值,再通过神经网络反演获得较优的反演结果。首先,提出复杂地质条件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反演方法,主要包括地应力实测数据分析、3维地质模型建立、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与BP人工神经网络联合反演,以及基于洞室围岩应力型破坏特征的结果验证。该方法从历史构造运动出发,约束多元回归因素及其回归系数,解决剪应力偏差过大的问题,并通过历史地质构造分析、实测地应力分析和洞室群应力型破坏特征等多源约束和验证,提高地应力反演结果的准确性。以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为例,对该方法进行工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最大主应力为25~30MPa,方向为NWW-EW方位,缓倾向河谷,洞室开挖后上游侧拱肩和下游侧墙脚易发生应力型破坏;断层等大型结构面严重影响了地应力分布,临近断层部位最大主应力量值减小,方向近于垂直断层,在距断层5~10m范围内最大主应力量值迅速增大至原岩应力,方位逐渐转为近平行断层,与宏观主应力方向接近;密集发育的断层,是导致叶巴滩水电站地下洞室群区域主应力变异性强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阐明了深切河谷和多结构面共同作用下地下洞室群地应力场分布规律,特别是断层附近地应力场的变异特征,为地下洞室群应力集中区和应力型灾害部位预测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反演 大型地下洞室群 数值模拟 智能反演 高应力 深切河谷 断层
下载PDF
深地页岩储层聚能射流侵彻及损伤致裂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宁 柴亚博 +2 位作者 牟恭雨 王一鸣 王路伽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9,共11页
为研究地应力对聚能射流侵彻页岩储层的影响,建立了聚能射流侵彻不同围压页岩的准二维模型,采用动态松弛法加载页岩围压分别为0、10、20、30 MPa,分别从射孔深度、页岩孔裂隙形成规律特征和监测点应力变化等方面系统性分析了射流侵彻下... 为研究地应力对聚能射流侵彻页岩储层的影响,建立了聚能射流侵彻不同围压页岩的准二维模型,采用动态松弛法加载页岩围压分别为0、10、20、30 MPa,分别从射孔深度、页岩孔裂隙形成规律特征和监测点应力变化等方面系统性分析了射流侵彻下的页岩损伤致裂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能射流侵彻页岩后损伤区域可以分为完全破坏区、压剪破坏区、拉伸破坏区,围压增加造成破坏区域减小。围压对于页岩射孔深度和损伤致裂效果具有明显影响,无围压下页岩的侵彻深度为600.3 mm,10、20、30 MPa围压下页岩的侵彻深度分别减小至524.3、454.3、446.1 mm,减小幅度分别为12.66%、24.32%、25.69%,更高的围压对页岩孔周裂隙的发育和损伤具有更明显的抑制作用。页岩射孔过程中的峰值压力随着与孔道中心距离增大而快速减小,且衰减速度逐渐由快减慢;随着与侵彻起点距离增大而逐渐减小,减小趋势近似为线性;相同监测点峰值压力随围压增大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彻损伤 页岩储层 高地应力 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地应力隧道衬砌拱脚渗漏水病害处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生泽 韩健勇 +3 位作者 赵丽军 魏永东 陶顺琦 李成斌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5期83-85,89,共4页
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运营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并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调查与分析,依托某隧道工程总结了高地应力状态下隧道衬砌、拱脚渗漏水的特征及成因,提出了采用泄水孔+埋管引排+内嵌保温板对拱脚渗漏水病害的处治方法,解决... 隧道渗漏水是隧道运营过程中的常见病害,并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调查与分析,依托某隧道工程总结了高地应力状态下隧道衬砌、拱脚渗漏水的特征及成因,提出了采用泄水孔+埋管引排+内嵌保温板对拱脚渗漏水病害的处治方法,解决了在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拱脚、衬砌部位的渗漏水问题,达到了较为理想的防渗漏效果,为相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渗漏水治理 隧道 拱脚 衬砌
下载PDF
高地应力水平层状硬岩隧道岩爆分级与防控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铭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2期238-242,共5页
本文依托乐汉高速大峡谷隧道,总结分析了高地应力水平层岩爆的特征并提出了岩爆分级标准。在岩爆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岩爆等级的处置措施。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对于弱岩爆可以采用全断面法开挖,降低扰动次数。对于中~强岩爆段,宜... 本文依托乐汉高速大峡谷隧道,总结分析了高地应力水平层岩爆的特征并提出了岩爆分级标准。在岩爆分级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岩爆等级的处置措施。现场实践结果表明,对于弱岩爆可以采用全断面法开挖,降低扰动次数。对于中~强岩爆段,宜采取短进尺分部开挖,降低爆破对围岩的一次性扰动,同时采取应力释放孔、应力解除爆破孔等辅助措施提前释放围岩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硬岩隧道 岩爆 防治措施 施工技术
下载PDF
深井地压灾害多维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6
作者 宁果果 张君 李冀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101-106,共6页
针对中国深井矿山开采中普遍面临的高地应力环境及其诱发的岩爆、冲击地压等严重地压灾害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深井地压灾害预警方法。该方法以地压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地压事件活动率指标、岩体应力... 针对中国深井矿山开采中普遍面临的高地应力环境及其诱发的岩爆、冲击地压等严重地压灾害问题,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深井地压灾害预警方法。该方法以地压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为分析框架,通过构建地压事件活动率指标、岩体应力云图指标以及地压信号震级指标,实现了对深井地压灾害多维度的有效预警。研究结果表明,该预警方法不仅能够真实反映矿山现场地压灾害的活动特征,还展现出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本研究为深井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对地压灾害防控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开采 地压灾害预警 多维指标 高地应力
下载PDF
基于矿井巷道围岩地质力学特性的实测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英杰 《江西煤炭科技》 2024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拟定采用水压致裂法与钻孔触探法,测试了3条巷道的地应力参数或煤岩强度,对比分析了矿井地应力变化特征。测试主要结果为,ZF201回风巷测站最大主应力为16 MPa左右,属于中应力区;两个测点的垂直应力均小于最小水平主应力,应力场为σ_... 本文拟定采用水压致裂法与钻孔触探法,测试了3条巷道的地应力参数或煤岩强度,对比分析了矿井地应力变化特征。测试主要结果为,ZF201回风巷测站最大主应力为16 MPa左右,属于中应力区;两个测点的垂直应力均小于最小水平主应力,应力场为σ_(H)>σ_(v)>σ_(h)型;与矿井6年前数据相比,因煤层顶板结构发生改变,导致最大水平主应力相差较大,其中测站1顶板以上0~5.3 m为4煤,其平均围岩抗压强度强度达到16.07 MPa,泥质砂岩深度为5.3~10 m,其平均围岩抗压强度强度达到40.43 MPa,测站2顶板往上0~9.7 m为4煤,其平均围岩抗压强度强度达到20.19 MPa;本试验数据可为本矿巷道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 地应力 地质力学特性 水压致裂法 钻孔触探法
下载PDF
成像测井地应力方向判别方法适应性分析
18
作者 李静文 刘荣芳 +1 位作者 吴健 赵永昌 《国外测井技术》 2024年第3期56-60,2,共6页
地应力方向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中需要获知的一项重要地质资料信息,为压裂改造、井网部署等提供有利指导。阵列声波测井和电成像测井可以实现地应力方向的识别。通过分析两种成像测井资料确定地应力方向的方法及其适用性,发现阵列声... 地应力方向是在油气田勘探开发研究中需要获知的一项重要地质资料信息,为压裂改造、井网部署等提供有利指导。阵列声波测井和电成像测井可以实现地应力方向的识别。通过分析两种成像测井资料确定地应力方向的方法及其适用性,发现阵列声波各向异性确定地应力方向存在多解性,高角度裂缝及高角度地层倾角均会影响地应力方向的判断;而根据电成像测井资料图像显示的地质信息进行判断更为可靠。研究表明,钻井诱导缝与最大水平地应力方向一致,井壁崩落与最小水平地应力方向一致,椭圆井眼长轴方向与最小水平主应力一致。在同一口井中利用电成像不同特征方法进行地应力方向判断,有着很好的一致性,并且与整个区域地质背景的研究认识一致。以此构建了测井成像资料进行地应力方向识别的综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方向 测井 阵列声波 电成像 图像
下载PDF
5.12汶川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现今地应力测量结果分析 被引量:67
19
作者 陈群策 丰成君 +2 位作者 孟文 秦向辉 安其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23-3932,共10页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开展了6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钻孔分别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下两盘的平武、北川、江油和广元等地.钻孔孔深在200~500m之间,共取得了72个测试段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以及其中33个测...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开展了6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钻孔分别位于龙门山中央断裂带上下两盘的平武、北川、江油和广元等地.钻孔孔深在200~500m之间,共取得了72个测试段的地应力测量数据,以及其中33个测段的印模定向试验数据,由此获得了每个测点处地应力的赋存状态,包括地应力量值随孔深的变化以及地应力作用方向.根据库仑准则,结合Byerlee定律对各测点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龙门山断裂带上盘现今地应力的作用强度高于下盘.其上、下两盘现今地应力赋存状态特征及其差异性显示出该区域处于不均衡的应力环境,容易导致断裂失稳而产生新的活动;印模定向试验数据表明,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的北川、江油、平武的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向为NEE向;广元附近为NWW或近东西方向.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得到龙门山断裂带现今地应力作用方向的分段性特征,即大致以北川为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应力方向显示了与西南段不同的特征.其西南段现今地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为北西方向,而龙门山断裂带东北段,自江油、北川、平武一带至广元、青川附近,其现今地应力的最大水平主压应力的优势作用方向呈现了NEE→NWW的赋存状态和变化趋势.本文获得的研究结果对于认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动力学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 12汶川大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水压致裂 地应力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及其耦合关系 被引量:145
20
作者 秦勇 申建 +2 位作者 王宝文 杨松 赵丽娟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8-54,共7页
深部煤层气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从深部地应力状态转换、深部煤层吸附能力地温场负效应、深部温压下煤岩物理性质特殊性3个方面,分析了深部煤层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其基本原理,论证了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的特殊性。结果显... 深部煤层气是中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的一个新领域。从深部地应力状态转换、深部煤层吸附能力地温场负效应、深部温压下煤岩物理性质特殊性3个方面,分析了深部煤层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其基本原理,论证了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的特殊性。结果显示:深部地应力状态发生转换的临界深度与水平最大主应力有关,对转换临界深度以深的煤储层渗透率造成不利影响;深部地温场对煤层吸附能力影响的负效应大于地层压力的正效应,造成深部煤层含气量同样存在一个临界深度,不能简单采用浅部梯度予以推测;围压是影响深部煤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温度和流体压力对煤岩力学性质的影响更为复杂,它们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煤储层的孔隙性、渗透性和吸附性。由于煤层围岩渗流能力的差异,深部煤层流体压力系统明显受含煤地层沉积格架的控制,可能导致同一套含煤地层中煤层与非煤储层分属于不同的含气系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四步递阶"的深部煤层气成藏效应耦合分析思路,为建立深部煤层气有利区带优选方法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 煤层气 临界深度 温度效应 应力效应 成藏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