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Late Quaternary Coastal Geo-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Modern Process of Bohai Bay,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WANG Fu SHANG Zhiwen +2 位作者 LI Jianfen CHEN Yongsheng WANG 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2101-2102,共2页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o predict future environment, which is especially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 and sea during geolog... Paleo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is fundamental to understand the modern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o predict future environment, which is especially critical to understand the evolution of land and sea during geological periods. However, the basic geological research on China's muddy coastal zone is not enough to provide quantitative data to compare with global changes. Therefore, in 2011,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deployed the "Late Quaternary g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nd modern process of China" project, and focused on the muddy coastal zones of the Liaodong Bay, Bohai Bay, the Yellow River Delta,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Pearl River Delta (Fig. 1). Next we will briefly introduce our latest results in the Bohai B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 area rate The Late Quaternary Coastal geo-environment Evolution and Modern Process of Bohai Bay China Bay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ock engineering and geo-environm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Yujing Jiang Xuezhen Wu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5年第6期722-723,共2页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have been completed or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such as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Expressway Network Plan,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 In recent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projectshave been completed or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ina, such asthe Three Gorges Dam Project, Expressway Network Plan,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est-to-East Gas Pipeline Project,etc. (Wang, 2003; Li, 2010; Huang, 2011; She and Lin, 2014). Theconstruction of large-scal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not onlybrings huge economic benefits, but also causes large interferenceto the lithosphere and hydrosphere that we rely on for survival(Wang et al., 2005).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of rock engineering and geo-environments in the fields of urbanunderground space utilization, natural gas hydrate exploitationand high-level radioactive waste dispos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interaction between rock engineering and geo-environments ROCK
下载PDF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
3
作者 唐一虓 付顺 +1 位作者 巩小栋 陈艳尼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有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指导和进行协调。基于2005—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 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有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指导和进行协调。基于2005—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5—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5689、0.5824、0.5866、0.5985,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面积超过一半,但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仍需进一步改进;(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受多因子相互作用影响,干度因子与热度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下载PDF
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宏伟 李胜 +5 位作者 韩军 宋卫华 兰天伟 荣海 付兴 杨振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1-202,共12页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 冲击地压的实质是煤岩体内积聚的弹性变形能突然释放的动力现象,是煤矿重大动力灾害之一。地质动力区划认为现代地质构造运动等内动力作用和构造应力场对矿井动力灾害的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地质动力区划主要研究内动力地质作用对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煤矿开采领域主要用于研究现代构造运动影响下的冲击地压等矿井动力灾害问题。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地质动力区划团队根据中国大陆的构造运动和构造形式的特点,在俄罗斯И.М.巴图金娜院士和И.М.佩图霍夫院士创建的以断块构造划分为核心内容的地质动力区划方法基础上,经过30余年的研究和实际应用,对地质动力区划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广泛拓展,创建了地质动力环境评价方法、煤岩动力系统与能量特征分析方法和矿井动力灾害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开发了岩体应力分析系统和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丰富和深化了地质动力区划理论和方法,开创了地质动力区划研究的全新体系,为冲击地压、煤与瓦斯突出等矿井动力灾害的危险性预测与防治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法。笔者介绍了地质动力区划及其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的部分应用成果:(1)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煤岩动力系统分析方法,计算确定的系统“损伤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工作面超前支护范围的参考值,为冲击地压矿井确定超前支护范围提供了依据;计算确定的系统“影响区半径上限值”作为冲击地压矿井工作面开采影响范围参考值,为确定2个采煤工作面之间的距离提供了依据。(2)基于地质动力区划的多因素模式识别方法,在地质动力区划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实现了冲击地压危险性的分单元精细化预测,为矿井提供了更精确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区域空间定位和更准确的冲击地压危险程度预测结果,提高了矿井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地质动力区划在中国的义马、鹤壁、鹤岗、双鸭山等矿区的40多个煤矿的动力灾害危险性预测和防治工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动力区划 矿井动力灾害 冲击地压 地质动力环境 煤岩动力系统 多因素模式识别 危险性预测
下载PDF
俄罗斯“向东转”的动力机制、时代背景和实施方式——基于文化身份与地缘环境互动的视角 被引量:5
5
作者 阮建平 李晓暖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1期21-31,90,共12页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演变中,基于文化身份和地缘环境互动形成了“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和“全球主义”四种代表性的战略取向。面对当前美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内部“向东转”的声音不断上升。同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战略转... 在俄罗斯对外战略演变中,基于文化身份和地缘环境互动形成了“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和“全球主义”四种代表性的战略取向。面对当前美西方的全面制裁,俄罗斯内部“向东转”的声音不断上升。同历史上多次出现的战略转向一样,俄罗斯此次对外战略的转向主要受到当前地缘环境的驱使,但其实施也需要从俄罗斯文化身份中获取逻辑、道义和情感支持。基于一个曾经的超级大国的历史经验和对世界格局的洞察,俄罗斯此次战略转向将对美西方的主导地位和国际秩序的未来带来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向东转” 文化身份 地缘环境 动力机制
下载PDF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转型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志远 万鼎 +3 位作者 廖建军 吕靖童 吴凡 王林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76-3888,共13页
采用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三生空间转型生态贡献率分析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及“三生空间”用地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 采用土地利用遥感数据,运用三生空间动态度、三生空间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三生空间转型生态贡献率分析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时空格局演变及“三生空间”用地转型下的生态环境效应;运用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驱动因素及其作用进行全局与局部效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三生空间”演变呈现生活、生态空间不断增加,生产空间不断减少的特征。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东西部高、中部北部低的U形空间分布格局;1990—2020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由0.513983升为0.515311;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空间转变为水域和林地生态空间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从空间的全局驱动效应和局部驱动效应来看,海拔、坡度、人口密度、距水域距离和生态保护工程是生态环境质量格局的主导因素,其因子交互作用均是双因子增强,并且空间差异作用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合理开发国土空间,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生态环境质量 地理探测器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功能区划
7
作者 李霄 王晓光 +5 位作者 何海洋 王长琪 朱巍 蔡贺 陈麟 唐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65-2173,共9页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 为促进中俄边境同江—抚远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保护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在查明区域资源禀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专家会商法和GIS技术,建立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分别进行地质资源环境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耦合承载本底和状态评价结果进一步实现承载能力综合评价,同时结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划。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整体为中等—强,占全区面积的98%,地下水环境质量问题是制约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界河塌岸等地质灾害风险和易发性较低。基于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生态型、宜居型和农业型3类地质资源环境功能区,提出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改善人居环境、加强面源污染源头管控等措施,为促进边境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和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边境 口岸城市 地质资源环境 承载能力 指标体系 评价 功能区划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浙江海宁市强奸与猥亵两类性犯罪的时空分异及其影响因素对比 被引量:2
8
作者 郑滋椀 林喆 +3 位作者 姜超 陈鹏 周俊俊 刘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08-2216,共9页
基于浙江省海宁市性犯罪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强奸、猥亵2类性犯罪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受人口和场所类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强奸、猥亵犯罪均高发于19时至次日3时的夜间时段;强奸犯罪无明显的季... 基于浙江省海宁市性犯罪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强奸、猥亵2类性犯罪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受人口和场所类型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强奸、猥亵犯罪均高发于19时至次日3时的夜间时段;强奸犯罪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猥亵犯罪则呈现7—8月高发的单峰形态。强奸、猥亵犯罪均在商业区和住宅区集聚,前者空间集聚程度更高。人口密度、网吧、旅馆、KTV、足浴按摩店等是强奸、猥亵犯罪共同的驱动因素,而当人口与城市功能场所交互后,能更好地解释强奸、猥亵犯罪的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可为2类性犯罪的深入研究和公安机关的打防工作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犯罪 人口结构 建成环境 地理探测器 海宁市
下载PDF
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余鸿燕 唐子茜 +5 位作者 王娜 张伟 付婷婷 曾婷婷 黄永川 阎应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66-1073,共8页
【目的】探究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 【目的】探究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特征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及耕地土壤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重庆市7个典型水稻主产区的稻田土壤样品230个,分析测定土壤样品的pH及Cd、Hg、As、Pb、Cr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与地累积指数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分析,并与重庆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重庆稻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再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土壤重金属污染可能来源。【结果】研究区土壤中Pb、Cd、Cr、As、Hg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5.4、0.312、66.8、4.71、0.0827 mg/kg。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与内梅罗污染指数评价法分析,研究区稻田土壤有19.57%的点位处于Cd元素轻污染状态,0.43%的点位处于Hg元素中污染状态,其余点位处于无污染状态。地累积指数分析发现,稻田土壤中Cd处于轻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属于无污染水平,但存在极少部分土壤的Hg元素地累积指数极高(4.03,属于强-极强污染等级)。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比对发现,Cd、Hg元素含量均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分别是背景值的2.84倍、1.38倍,有累积效应;Pb、Cr、As元素含量略低于重庆土壤背景值,基本无富集。通过与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比对,所调查的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均值均小于对应的农用地土壤风险筛选值。相关性及聚类分析发现,重金属污染主要源于成土过程及人为因素。【结论】重庆稻田土壤总体处于清洁状态,但存在Cd、Hg元素的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重金属污染 土壤环境质量 内梅罗污染指数 地累积指数
下载PDF
人居环境治理视域下地质文化村建设路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15-1422,共8页
地质文化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衍生出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广设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和规划设计方面,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路径参考。本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视... 地质文化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衍生出的乡村地质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概念,目前正在全国多地推广设立,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分析和规划设计方面,其具体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路径参考。本研究从乡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视角出发,首先,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地质文化村归类于人居环境“景区化治理”的一种形式;其次,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将筛选的39篇“人居环境治理”主题文献作为研究资料,利用NVivo11对文献内容进行编码,构建了“人居环境治理”主题分析框架;最后,在归纳和借鉴人居环境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响应国家战略”、“建设思路”、“保障措施”“建设手段”四个方面提出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文化村 人居环境 建设路径 景区化治理 扎根理论
下载PDF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韦燕飞 蒙月莹 +1 位作者 唐任 叶宗达 《自然资源情报》 2023年第9期28-36,共9页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优势发展,还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维护生态环境。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广西2005—2019年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 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但要推动土地利用转型的优势发展,还要改善土地利用结构、维护生态环境。本文运用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度模型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广西2005—2019年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土地利用隐性形态水平空间格局为桂东南高,桂西北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桂东地区和中部重点城市高,桂南沿海地区与中部地区低的特征。(2)耦合协调发展值呈协同上升趋势,城市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差异,空间上呈“东部、中部高,西部低”的特征。(3)二者的耦合协调受到经济、社会、生态资源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土地产出效益的影响最为显著。未来要推动土地利用优势转型,维护生态环境,加快绿色产业升级,促进土地利用隐性形态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隐性形态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 地理探测器 广西
下载PDF
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地形梯度效应——以轮台县为例
12
作者 酒江涛 张永健 +3 位作者 景一敏 李富强 董婵婵 巴音达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03-110,共8页
为了揭示地形梯度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利用2014、2018和2023年3期Landsatt8OLI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轮台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遥感生态指数在地... 为了揭示地形梯度对干旱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利用2014、2018和2023年3期Landsatt8OLI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轮台县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规律,并探讨了遥感生态指数在地形梯度上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干度和热度是影响轮台县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而湿度和绿度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高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好,在4级地形梯度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而低海拔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在2014─2023年期间,轮台县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水平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以差和较差等级为主;遥感生态指数等级的变化图谱以稳定型和后期变化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地形梯度 分布指数 地学信息图谱 轮台县
下载PDF
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响应差异性研究——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 被引量:37
13
作者 徐友宁 徐冬寅 +1 位作者 张江华 陈华清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89-94,100,共7页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 以陕西潼关、大柳塔及辽宁阜新矿区为例,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研究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差异性响应的主要因素。上述3个矿区矿产资源开发中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包括:20世纪90年代以前,陕西潼关金矿区是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十分混乱的矿区之一,地下开采的采矿废石随意堆排导致了极为严重的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及其隐患,"三废"无序排放导致土壤、河水及其底泥的重金属及氰化物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人体健康;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带的陕西大柳塔煤矿区,20年大型机械化地下煤炭资源开采导致大面积地面塌陷及其链生的地下水含水层破坏严重,但矿区土地沙漠化程度总体没有呈现加重的趋势,水土环境重金属呈轻度污染;具有百年开发历史的辽宁阜新煤矿区,露天开采使土地生态破坏严重、边坡滑坡灾害频发、土地压占与破坏突出,地下开采引起的地面塌陷对地表建筑物及人居安全影响严重,但相对于金属矿区,该矿区水土环境重金属污染相对轻得多。对比上述3个矿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得到其差异性响应主要因素:矿产资源种类、原生地质环境条件、开采方式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差异性 因素 潼关 大柳塔 阜新 矿区
下载PDF
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与环境评价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印萍 林良俊 +9 位作者 陈斌 肖国强 曹珂 杨吉龙 李梅娜 段晓勇 仇建东 胡云壮 王磊 孙晓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42-856,共15页
海岸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程度最高,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本文在全面分析近20年来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海岸带... 海岸带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人口密度最大、城镇化程度最高,在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中国资源环境压力最大的区域。本文在全面分析近20年来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海岸带地区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和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中国海岸带地质资源环境优势突出,为绿色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重要地质资源环境优势包括:1.2×10~4km^2滩涂后备土地资源可适度开发,以缓解海岸带建设用地紧张局面;2.8×10~4km^2绿色富硒土地和4.1×10~5km^2绿色渔场,适宜发展绿色特色农业和建设海洋牧场;浅层地温能和地热水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4.2×10~8t,对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有重要作用;5.8×10~4km^2滨海湿地和134处国家级和世界级地质遗迹资源,为海岸带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条件;90%的陆域适宜城镇和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条件较好,为海岸带地质安全提供了保障。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海岸带局部存在活动断裂、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海岸侵蚀淤积、风暴潮等重大地质问题,对部分城市与重要基础设施形成威胁,局部地区水、土污染及海水入侵严重,需要高度重视。建议加大海岸带多学科综合地质调查,构建多要素、多圈层、多维度地质模型,查明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原因,减轻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岸带 地质资源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下载PDF
区域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评价体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刘传正 张明霞 刘艳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42-245,共4页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极端恶化的一种表象。通过简要回顾中国的环境地质工作与存在问题,初步架构了山地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等四阶段递进的研究框架。地质环境质量主要研究地质环境自身... 地质灾害是地质环境极端恶化的一种表象。通过简要回顾中国的环境地质工作与存在问题,初步架构了山地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等四阶段递进的研究框架。地质环境质量主要研究地质环境自身的工程属性。功能区划是基于地质环境质量研究提出地质环境的最佳土地开发利用方式或工程类型。针对地质环境与工程建设的相互作用特点,容量研究具体给出某一地质环境功能区对工程规模、数量、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的响应能力或包容能力。风险评估主要研究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遭遇地质灾害风险的概率、可接受性和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地质环境功能 地质环境容量 地质灾害风险管理
下载PDF
初论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存在问题 被引量:80
16
作者 杨金中 聂洪峰 荆青青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共7页
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2014年的遥感调查与监测查明,全国矿山开发占地220.42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22%;正在利用的矿山开发占地面积约为113.48万hm^2,废弃的矿山开发占地约为98.25万hm^2,已恢... 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国情调查工作。2014年的遥感调查与监测查明,全国矿山开发占地220.42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22%;正在利用的矿山开发占地面积约为113.48万hm^2,废弃的矿山开发占地约为98.25万hm^2,已恢复治理矿山面积约为8.69万hm^2;除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区外,全国矿山开发损毁、占用土地211.73万hm^2,其中,损毁149.33万hm^2,占用62.40万hm^2;全国圈定矿山地质灾害4 716处,包括采矿塌陷1 887处、滑坡1 296处、崩塌1 093处、泥石流440处。根据上述监测成果,初步分析了全国矿山地质环境现状与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并展望了全国矿山遥感监测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矿山占地 矿山地质灾害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
下载PDF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27
17
作者 闫满存 李华梅 +1 位作者 文启忠 李保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1-376,共6页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是环境目标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还是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出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可区分为基于自然属性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多灾种危险性评价、区域稳定性(... 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是环境目标管理和城市规划等的基本依据,还是谋求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从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出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可区分为基于自然属性的单灾种危险性评价、多灾种危险性评价、区域稳定性(地壳和构造稳定性)评价、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和基于社会属性的单灾种风险或易损性评价、多灾种风险或易损性评价,环境质量经济评价等基本类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涉及多层次和多因素的综合空间决策问题,计算机、GIS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将给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带来新的学科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系统 地质环境 质量评价 区域地质
下载PDF
江苏宜兴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丽 李瑞敏 +7 位作者 许书刚 李志明 唐鑫 龚亚兵 李小磊 王轶 李春燕 赵德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 当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研究多针对区域尺度,县域尺度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较少。以江苏宜兴市为例,基于承载本底和承载状态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从地质资源、水土环境和地质安全3个方面,开展了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为县市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要求制定提供了支撑和参考。评价结果显示,宜兴南部丘陵山区地质资源承载能力大于北部平原区,地质安全承载能力则小于北部平原区,水土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总体为中等水平,提出宜兴市应加强南部山区资源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范,中部地区水土污染重点防控,为宜兴市地质资源合理利用与地质环境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资源 地质环境 承载能力 宜兴市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方法初探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伟涛 张志 +1 位作者 王焰新 张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7-462,共6页
针对中国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的需求,分别就重要矿集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矿区滑坡危险性评估、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尾矿库监测与安全性评估4个目标提出了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方法,为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能够进一步加... 针对中国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的需求,分别就重要矿集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矿区滑坡危险性评估、矿区土地复垦可行性研究、尾矿库监测与安全性评估4个目标提出了遥感监测与综合评价方法,为矿山地质环境监管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能够进一步加强中国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的时效性,并以此促进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 地质遥感 滑坡 矿区土地复垦 尾矿库
下载PDF
江苏省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黄敬军 甘义群 +6 位作者 缪世贤 武健强 杨磊 华明 闵望 赵立鸿 方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99-1606,共8页
建立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江苏省地质环境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人地和谐统一的思路,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地... 建立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地质环境质量,对有效保护地质环境、履行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充分分析研究江苏省地质环境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以地质环境问题为导向,人地和谐统一的思路,基于地质环境安全、地质资源保障及社会需求的原则,从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方面考虑,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山体资源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等6个专项区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一套由7个目标层、16个约束层和40项指标构成的江苏省地质环境综合区划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评价江苏省地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区划 评价指标体系 山体资源 江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