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lor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Diseases in Ancien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朱建平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82-385,共4页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黄帝内经素问Huangdi Neijing Suwen), creat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 to 221 BC) described a phenomenon whereby the eastern, western, northern, southern, ... The Yellow Emperor's Classic of Internal Medicine (黄帝内经素问Huangdi Neijing Suwen), creat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475 to 221 BC) described a phenomenon whereby the eastern, western, northern, southern, and central regions were liable to different diseases. It brought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local conditions. Lv's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Huai Nan Tzu (Huainanzi), and the Regiment of Health (Yangshenglun) in the Qin, Han,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all describe regional diseases such as goiter (endemic goiter) and yellowish teeth (dental fluorosis) as being caused by geologic and climatic factors. Zhang (miasma), first mentioned in the Han Dynasty, was considered related to the summer heat and dampness particular to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outh. Zhang was further associated with malaria in the Jin Dynasty. General Treatise on the Etiology and Symptomology of Diseases (Zhubingyuanhou Lun), in the Sui Dynasty, held that as a type of poisonous gas, Zhang was the predisposing cause of malaria, seasonal disease, and barbiers, among other conditions. General Guide (Zhinan Zonglun), in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regarded Zhang malaria as a separate disease. Healthy Prescription in the Southern Wuling District (Lingnan Weisheng Fang), in the late Song and early Yuan Dynasties, explicitly put forward the concepts of cold Zhang, hot Zhang, and lockjaw Zhang. Guidelines for Treatment of Zhang Malaria (Zhangnue Zhinan), in the Ming Dynasty, maintained that cold Zhang was equivalent to malaria, while hot Zhang and lockjaw Zhang were equivalent to cold damage, the latter of which can be treated by prescriptions for cold damage. Records on Zhang gas and Zhang disease decreased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human Diseases Acclimation diseases Zhang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for disease
原文传递
Human settlement'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based on spatial trend surface model: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2
作者 ZHAO Wan-min WANG Yang GUO Jian-feng 《Ecological Economy》 2010年第4期318-323,共6页
Integrated with 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technology,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ts methodology for human-settlement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troduced.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called spatial trend field model(S... Integrated with GIS and remote sensing(RS) technology,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its methodology for human-settlement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introduced.This methodology has been called spatial trend field model(STFM).STFM's application history in the field of human-settlements social environment has been discussed at first.Then,some index data models have been created through STFM,which include population density trend field,human activity strength trend field,city-town spatial density trend field,urbanization ratio trend field,road density trend field,GDP spatial density trend field and PER-GDP spatial density trend field.With all above-mentioned indexes as input data,through Iterative Self-Organizing Data Analysis Techniques Algorithm(ISODATA),this paper makes a verification stud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The result of the case study confirms that STFM methodology is credible and has high efficiency for regional human-settlement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Social network Spatial trend surface model(STSM)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下载PDF
政策激活自治:农村公共品有效供给的实践路径——以人居环境整治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波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6期57-67,共11页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一些村庄在政策的牵引下,动员村庄精英和普通村民积极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民主实践,从而激活了村庄潜在的治理能力,实现了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政策激活自治”。公共品供给政策的灵活性、以村干部为核... 在农村公共品供给中,一些村庄在政策的牵引下,动员村庄精英和普通村民积极参与公共品供给的民主实践,从而激活了村庄潜在的治理能力,实现了公共品的有效供给。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政策激活自治”。公共品供给政策的灵活性、以村干部为核心的组织动员能力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的内生性治理能力构成了政策激活自治的政策、组织和社会基础。基于公共品分类的视角可发现,政策的牵引效应主要作用于与农民关系紧密、投入较少的建设项目上,而对与农民关系松散、投入较多的公共项目作用有限。政策激活自治的存在,启发我们在公共品供给中掌握政策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平衡,区分不同项目与农民的利益链接,通过适当的政策激发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品供给 村民自治 政策激活自治 村庄社会 人居环境 农村社区治理
下载PDF
综合地理学的环境和区域观点 被引量:3
4
作者 梁进社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环境是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同议题,也是地理学的这两个子学科走向融合的桥梁。为了研究地球表面人文地理过程与自然地理过程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复杂的地球景观,采用区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应是一个选向,以求化繁为简。区域的划分... 环境是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同议题,也是地理学的这两个子学科走向融合的桥梁。为了研究地球表面人文地理过程与自然地理过程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复杂的地球景观,采用区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应是一个选向,以求化繁为简。区域的划分和分析应以地理过程为基础,并强调在该过程中对连锁反应的发现。区域划分虽然在地理学家之间存在一定的任意性,但一个好的区域划分应该发现更重要和客观的事实,揭示更深入的道理,以获得更高的认可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性存在于人类社会对自然地理过程与人文地理过程相互作用的认知并采取的行动中。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应该挖掘、分析、整理和解释这些认知及采取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区域地理 地理过程 综合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
5
作者 吕铖 吕素冰 +3 位作者 焦天一 赵衡 王富强 邵薇薇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共11页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 持续的强人类活动改变了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互馈关系,影响了区域可持续发展。为探究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状况,识别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研究基于协同学和随机森林模型改进了传统耦合协调度模型,计算了河南省黄河流域2011-2022年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采用核密度估计揭示其时空演变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各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但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分别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心带动周边,边缘发展缓慢”、“上游优于下游,西南优于东北”的空间非均衡格局;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向好趋势显著,各城市间空间异质性明显,呈现出“区域齐升,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演化特征;自然禀赋、经济基础以及人居环境是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因子之间关系日益紧密,交互类型呈现向“非线性增强”转化趋势。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协调发展评价的新方法,并对其科学性进行了验证,为深入剖析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提供了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协调发展 随机森林 地理探测器 河南省黄河流域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人居环境质量评价及空间分异研究
6
作者 钟洋 查海焱 吴智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65-375,共11页
[目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之间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差异,探究其空间分异格局的成因,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缩小人居环境差距,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长株潭城市群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相关... [目的]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之间人居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差异,探究其空间分异格局的成因,为未来长株潭城市群缩小人居环境差距,构建良好人居环境提供科学支撑。[方法]选取长株潭城市群2013年、2015年、2017年、2019年、2021年相关人居环境指标,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和地理探测器模型等研究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包括23个区市县人居环境质量及其分异机理展开探究。[结果](1)总体上研究区内人居环境质量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有差距扩大的趋势;(2)空间分布呈“中心高、周边低”向“均衡”的格局发展;(3)城市群各市县人居环境耦合度高但协调度较低;(4)从自然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环境、社会保障环境和个人居住环境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发现:自然生态环境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起着底托作用;经济发展环境是人居环境改善的关键;社会保障环境是人居环境的后盾;个人居住环境是人居环境质量高低的直接体现。[结论]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市县间的人居环境在时空发展过程中没有达到一个较好的协调发展阶段,人居环境的质量是一个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株潭城市群各地区要自觉承担“三高四新”和强省会战略的历史使命,依托各自的优势实现经济错位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城市更新行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实现资源的均等性;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下沉,关注基层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从而建成高质量的人居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耦合协调度 空间分异 地理探测器模型 长株潭城市群
下载PDF
云南省佛教寺院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
7
作者 彭文 杨宇亮 +3 位作者 黄雅飞 邹开泽 段开龙 沈洋冬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5-325,共11页
从佛教地理学视角出发,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对云南省佛教寺院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佛教寺院空间分布呈现“三核”特征,汉传佛教寺院呈倒“U”型带状分布,藏传佛教寺院呈“一核多中心”分... 从佛教地理学视角出发,运用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对云南省佛教寺院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全省佛教寺院空间分布呈现“三核”特征,汉传佛教寺院呈倒“U”型带状分布,藏传佛教寺院呈“一核多中心”分布,南传佛教寺院呈“两头密、中间疏”分布。2)水平上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澜沧江和珠江流域,垂直上具有“三级阶梯”分布特征。3)云南的复杂人文地理环境是造就佛教寺院分异的关键因素,地理结构是奠定佛教寺院的空间分异特征的基础力量,文化结构促进各部派寺院在交流中形成多元共存格局,制度结构影响的治理方式加剧各部派寺院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分布范围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寺院 人文地理环境 空间分异 佛教地理 云南省
下载PDF
雁荡毛峰品牌形成历史及原因窥探
8
作者 刘明慧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1期57-61,共5页
雁荡毛峰历史悠久,建国后成为著名茶叶品牌。雁荡毛峰品牌的塑造是一段充满智慧和探索的历程,其形成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工技术的进步及文人的推崇密切相关。地理环境使雁荡毛峰“色香味”俱佳,加工技术的继承和创新保留了茶叶醇香的滋... 雁荡毛峰历史悠久,建国后成为著名茶叶品牌。雁荡毛峰品牌的塑造是一段充满智慧和探索的历程,其形成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加工技术的进步及文人的推崇密切相关。地理环境使雁荡毛峰“色香味”俱佳,加工技术的继承和创新保留了茶叶醇香的滋味,历代文人对雁荡茶叶的记载增加了其文化内涵。对雁荡毛峰品牌塑造成因的探究,可为当前如何进一步做强雁荡毛峰茶叶品牌提供有益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雁荡毛峰 地理环境 加工技术 人文 品牌
下载PDF
开展地理实境主题研学 领略兰州黄河湿地文化
9
作者 郭文媛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154-158,共5页
兰州黄河湿地不仅有美好的自然景观,其地质地理环境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兰州黄河湿地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兰州黄河湿地有独特的地貌形态、水文条件及生物多样性,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 兰州黄河湿地不仅有美好的自然景观,其地质地理环境承载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同时兰州黄河湿地更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兰州黄河湿地有独特的地貌形态、水文条件及生物多样性,这些特征共同构成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兰州黄河湿地及其周边的地理特征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地理实境主题研学作为一种直观且效果良好的地理研究和认识方法,有助于深化地理认识和增强地理探索研究能力。通过实地考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关系,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反哺作用。兰州湿地地理实境主题研学活动,是地理考查学习的有益活动,也是领略兰州湿地及周边文化的绝佳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实境 主题研学 黄河湿地 人地和谐 文化发展 人文地理
下载PDF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系统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被引量:54
10
作者 杨青山 梅林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2-537,共6页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 ,参照生态学模式 ,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和非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 ,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 本文从人地关系属于广义的生态学范畴出发 ,参照生态学模式 ,认为人地关系概念的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和非经典解释 (人类社会及其活动与广义的地理环境的关系 )不存在孰是孰非问题 ,其差别在于操作意义的不同。人地关系及其系统的经典构型主要适合于从长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 ,非经典构型更适合于从中短时间尺度理解人地关系的发展。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特征 ,并将后者定义为开放性、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系统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生态学 自然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 人类活动
下载PDF
论地理信息科学的发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马蔼乃 邬伦 +2 位作者 陈秀万 程承旗 毛善军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该文阐述 1995年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关于 3S(RemoteSensing ,GlobalPositioningSystemandGeographicalIn formationSystem)的研究与应用 ;1998年以来 ,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 ;2 0 0 0年以来 ,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 该文阐述 1995年以来 ,中国地理学界关于 3S(RemoteSensing ,GlobalPositioningSystemandGeographicalIn formationSystem)的研究与应用 ;1998年以来 ,对数字地球有所介绍与了解 ;2 0 0 0年以来 ,对对地观测系统给予充分的关注。国外有“地理信息科学”的杂志 ,国外也有将 3S称为空间信息技术 (SpatialInformationTechnique )的。该文作者长期以来研究并讲授地理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全球定位系统等课程 ,提出航天信息与地理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信息巨系统 ,进而提出了新一代的地理信息系统 ;以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为基础 ,提出了天地人机关系 ,发展了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 ;并且论述了地理信息科学是可持续发展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柱 ;指出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方向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科学 天地信息一体化网络系统 天地人机关系 可持续发展 信息社会 GIS RS GPS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论虚拟地理环境 被引量:105
12
作者 林珲 龚建华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共6页
提出虚拟地理环境概念 ,并讨论其特征。虚拟地理环境 ,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 ,其中的化身人类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人与虚拟世界中的化身相结合后的集合整体。虚拟地理环境结构由地理位置层面、... 提出虚拟地理环境概念 ,并讨论其特征。虚拟地理环境 ,是包括作为主体的化身人类社会以及围绕该主体存在的一切客观环境 ,其中的化身人类是表示现实世界中的人与虚拟世界中的化身相结合后的集合整体。虚拟地理环境结构由地理位置层面、内表达数据层面、外表达境象层面、单主体感知认知层面和互主体社会层面组成 ,它的孕育演化包括虚拟群落社会、虚拟村落社会和虚拟城市社会 3个阶段。最后讨论了地学虚拟环境与虚拟地理环境 ,以及虚拟地理环境和现实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博空间 虚拟现实 地学虚拟环境 虚拟地理环境 数字地球 化身人类
下载PDF
论休闲产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忠丽 李永文 郭影影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26,共4页
和谐社会包含着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的自我和谐。休闲和休闲产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休闲产业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服务,并找到在和谐社会建设中休闲产业的着力点。
关键词 休闲产业 和谐社会 人地关系 产业结构
下载PDF
云南气象灾害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解明恩 程建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21-726,共6页
用1950~1999年气象灾害资料,分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具有种类多、频率高、重叠交错;分布广、季节性、区域性突出;成灾面积小、累积损失大的特征。指出地理环境、气候、人类活动是形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特殊的低纬高原、邻... 用1950~1999年气象灾害资料,分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特征,具有种类多、频率高、重叠交错;分布广、季节性、区域性突出;成灾面积小、累积损失大的特征。指出地理环境、气候、人类活动是形成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原因。特殊的低纬高原、邻近热带海洋、地形地貌复杂、山高坡陡、植被少、降雨集中、地质构造复杂、断裂活动强烈是形成云南气象灾害的地理环境因素。季风强弱与冬夏大气环流差异是决定云南气象灾害的主要气候背景。人口剧增,垦植过度,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指出是加剧云南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和损失严重的主要人为因素,提出了云南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云南 地理环境 气候 人类活动
下载PDF
齐鲁地理环境对其民间服饰文化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亓延 范雪荣 崔荣荣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6-111,共6页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人类服饰与环境感应相协调的原理,分析了齐鲁民间服饰文化体系风格的形成和变迁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同步发生的对应关系,指出适应自然是齐鲁民间服饰文化的基本要求之一。齐鲁地区... 服饰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人类服饰与环境感应相协调的原理,分析了齐鲁民间服饰文化体系风格的形成和变迁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同步发生的对应关系,指出适应自然是齐鲁民间服饰文化的基本要求之一。齐鲁地区的气候环境、耕作环境、土地条件及丰富的生物资源影响齐鲁服饰的种类、细节、色彩、图案以及面料来源。齐鲁民间服饰文化的形成与齐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齐鲁历史上的移民运动及运河开通等历史人文地理环境变化是齐鲁民间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和与时变化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服饰风格 交通便利 人文地理
下载PDF
淮河中游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石器的演变所反映的人地关系--以双墩和尉迟寺遗址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朱光耀 朱诚 +3 位作者 马春梅 王吉怀 阚绪杭 马彩霞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3-200,共8页
本文以淮河中游新石器早期的双墩遗址和中晚期的尉迟寺遗址的出土石器为主线,辅以其他遗存和遗址地层剖面的环境磁学、元素地球化学证据,探讨了石器工具的演变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研究表明:双墩古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砍伐树木和狩猎,而... 本文以淮河中游新石器早期的双墩遗址和中晚期的尉迟寺遗址的出土石器为主线,辅以其他遗存和遗址地层剖面的环境磁学、元素地球化学证据,探讨了石器工具的演变所反映的人地关系。研究表明:双墩古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是砍伐树木和狩猎,而尉迟寺则是谷物生产和狩猎。双墩古人使用投掷和其他多种狩猎方式,在猎物充足的全新世大暖期获取了大量的肉食资源。尉迟寺时期狩猎水平虽有所提高,但剧烈波动的气候和迅速增加的人口,使猎获量下降。双墩时期人们砍伐的树木较为细小,木料之间的结合以捆绑为主。而尉迟寺时期人们砍伐的树木比较粗大,木器和房屋已使用卯榫结构。双墩时期已有了水稻种植,但采集农业占有较大比重。尉迟寺时期的农业以种植为主,采集农业为有益的补充,该时期的出土石器和农业类型与环境演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中游 新石器遗址 出土石器 演变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梁启超的人地关系研究及其学术思想 被引量:5
17
作者 曹诗图 王衍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8-65,共8页
肯定了梁启超在人文地理诸多领域的研究成就,认为他的人地关系学术研究,体现了明晰的人地相关思想和科学的地理唯物论,以及动态的地理作用观.并对他的人地关系研究缺陷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他的宝贵学术思想遗产对当今人文地理研究... 肯定了梁启超在人文地理诸多领域的研究成就,认为他的人地关系学术研究,体现了明晰的人地相关思想和科学的地理唯物论,以及动态的地理作用观.并对他的人地关系研究缺陷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他的宝贵学术思想遗产对当今人文地理研究有着深刻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人地关系 学术思想 地理唯物论 地理环境
下载PDF
生态价值观探析——兼谈科学的生态价值观的确立 被引量:12
18
作者 任金秋 刘欣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7,共6页
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三大类型。在对不同的生态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其现实... 生态价值观是人们关于生态环境价值问题的根本观点。在人类思想史上曾出现过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整体主义的生态价值观三大类型。在对不同的生态价值观分析的基础上,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其现实意义就在于有助于人们更深刻地把握生态环境对人类整体生存和长远发展的积极影响,为人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价值观 生态环境 人类社会 生态价值
下载PDF
人类活动与武汉市自然地理环境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艳 杜耘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8-283,共6页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武汉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诸如砍伐森林、围湖垦殖、填湖建房、修建水利工程及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等对武汉市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导致了洪涝灾害、湖泊淤积、环境污...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发展,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对武汉市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愈来愈大。诸如砍伐森林、围湖垦殖、填湖建房、修建水利工程及城市生产、生活活动等对武汉市自然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导致了洪涝灾害、湖泊淤积、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但值得指出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演变并不起决定作用,它只起一种迭加作用,增强或减弱自然变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市 人类活动 自然地理环境
下载PDF
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协调发展的概念性认识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杨青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本文把影响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的因素归结于人类需求结构因素、人类活动结构因素、地理环境供给结构因素和区际关系结构因素四个方面 ,并据此提出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发展原理。它们是人类活动结构的协同进化原理。
关键词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协调发展 人类活动结构 地理环境 区际关系 创新 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