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震源与灾害评估分析:中国四川2008年5月12日Ms8.0汶川地震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胜早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7-386,共10页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km、宽约100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km、宽约100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一般分布于地壳脆性-韧性转换边界以上约10~20km区间的地壳震源层之中,属浅源构造地震。主要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构造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以其地壳厚度向西急剧加厚、重力梯度带、高波速比(Vp/Vs^2.2)等深部异常及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的地质构造为特征。在震源辐射、路径传播和场地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岩石和土壤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谱,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下的场地放大效应;同时对与地震安全性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地震频谱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及中、长期至短期地震预报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提供了一个由加权平均计算、以岩石条件下震波衰减模式为基础的地震频谱设计参考实例。地震构造与动力学研究可融入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经历汶川地震考验的一些新近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项目可为今后改进工程建筑规范与标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地震预报是当今一大难题,但需探索研究,不可懈怠。地震减灾与预防是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安全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源 地震响应谱 地质灾害 地震频谱设计 地震预警系统
下载PDF
强震后“北川废墟”不同结构形式损害原因分析
2
作者 苗吉军 王典武 +2 位作者 刘延春 李乌江 刘海波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18-24,共7页
通过在"北川废墟"的实地考察,分别从地质灾害、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等三个方面详细记录了地震灾害对城市毁灭性的影响,并着重阐述了不同结构形式的破坏特征,简要分析了建筑物破坏以及倒塌的原因.最后,说明了我国现行《建筑抗... 通过在"北川废墟"的实地考察,分别从地质灾害、结构工程、市政工程等三个方面详细记录了地震灾害对城市毁灭性的影响,并着重阐述了不同结构形式的破坏特征,简要分析了建筑物破坏以及倒塌的原因.最后,说明了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20011—2001)的合理性、适用性以及存在的问题,可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与理论完善和修正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地质灾害 抗震设计 市政工程震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