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eomagnetic Activity Effect on foF2 Variation as Defined by the Two Classification Methods at Dakar Station over Solar Cycle Phases
1
作者 Sibri Alphonse Sandwidi Doua Allain Gnabahou Frédéric Ouattar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sciences》 2020年第8期501-517,共17页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comparison between both geomagnetic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n foF2 diurnal variation over solar cycle phases. It concerns first a comparison of geomagnetic activity occurrences ... This paper aims to establish a comparison between both geomagnetic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methods on foF2 diurnal variation over solar cycle phases. It concerns first a comparison of geomagnetic activity occurrences according to both classification methods;and second the geomagnetic effect on foF2 diurnal variation profiles as defined for the equatorial latitudes. The occurrences of the different disturbed geomagnetic activities (recurrent activity (RA), shock activity (SA) and fluctuant activity (FA)) according to both classifications (ancient classification (AC) and new classification (NC)) have been studied at Dakar ionosonde station (Lat: 14.8°N;Long: 342.6°E). Regarding both classifications, the RA occurs more during the decreasing phase. And it’s observed that the RA occurs the most during the increasing phase for the AC and during the minimum phase for the NC. The maximum gap of occurrence (<img src="Edit_e4627ea9-9a9a-4473-9017-202d04a16377.bmp" alt=""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between both classifications is <span style="font-size:10.0pt;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Helvetica, Arial;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45</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1.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the negative value which is observed during the increasing phase) an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6.7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the positive one which is observed during the decreasing phase). The occurrence of the SA in relation with both classifications is the lowest during the minimum phase and the maximum occurrence is observed during the maximum and decreasing phases, for the AC, with a value close to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7%</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for the NC at the maximum phase with a percentage of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54.47%</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e maximum gap of occurrence (</span><img src="Edit_20fa141b-ecee-4e06-8024-144ba0969395.bmp" alt="" /></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between both classifications is <span style="font-size:10.0pt;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Helvetica, Arial;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45</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7.8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the negative value which is observed at maximum phase) an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13.5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the positive one which is observed during the decreasing phase). For both classifications, the FA occurs the least during the minimum phase and the most during the maximum phase for the AC and at maximum and decreasing phases with percentage values of occurrence of rough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37%</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the NC. The maximum gap of occurrence (</span><img src="Edit_eecb8939-783e-4d43-b92c-80c528c1890b.bmp" alt=""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between both classifications is <span style="font-size:10.0pt;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Helvetica, Arial;white-space:normal;background-color:#FFFFFF;">&#45</span></span>10% (for the negative value which is observed during the decreasing phase) and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20.1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for the positive one which is observed during the maximum phase). foF2 diurnal profiles throughout solar cycle phases concerning the AC and the NC have been compared. The FA diurnal profiles don’t present a difference. The RA and the SA present a difference during minimum and increasing phases and the least at maximum and decreasing phases.</span></span></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method Solar Cycle Phases foF2 Diurnal Profile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 for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s estimated by the single-station method using the night-time values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s
2
作者 陈伯舫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0年第3期316-324,共9页
The geomagnetic night-time valu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 Q1 for half-year period. I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field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approximation, one can estim... The geomagnetic night-time values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 Q1 for half-year period. I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ource field can be described by the approximation, one can estimate the Q1 value using the single-station Z/H method. This technique enables us to carry out regional deep gcomagnetic sounding by the method. The data used for analyses are geomagnetic night-time values for about, typically, 26 years from 5 good-quality stations and for several years from 34 stations distributed over the glob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ight-time values yield more reliable response estimates for half-year period compared to the usual estimates obtained from daily means. It implies that the approximation for the night-time fields holds good for the half-year period, but the daily means are not suitable for estimating the response function of the semi-annual variations by using the single-station method. Source field analyses for daily means data and night-time means data have also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pa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night-time data semi-annual variations electromagnetic response functions single-station Z/H method
下载PDF
Investigations of the seismomagnetic effect in the geomagnetic diurnal variations
3
作者 陈伯舫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4年第3期457-464,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Abstract seismomagnetic signals from geomagnetic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ree components in quiet days before and after great earthquakes. The method employed here is to examine the ratio of... In this paper we attempt to Abstract seismomagnetic signals from geomagnetic diurnal variations of three components in quiet days before and after great earthquakes. The method employed here is to examine the ratio of apparent depths between two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using the single-station Z/H method. We first estimate the apparent depth for the period of 24 h for two observatories which are located at almost the same latitude. Then we analyse the time changes of the apparent-depth-ratio between these stations. In the interval of 1962 1988, the time variation of apparent-depth-ratio between the Beijing and Lanzhou observatories seems to be related to the three great earthquakes occurred near Beijing. Roughly speaking, the anomalous change in apparentdepth-ratio appears to be positive before earthquake, and appears to be negative after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S_q field single-station Z/H method deep conductivily seismomagnetic effect
下载PDF
Propagation of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During Geomagnetic Activities
4
作者 肖伏良 陈伦锦 +2 位作者 郑惠南 周庆华 王水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46-550,共5页
The effect of the azimuthal angle φ of the wave vector k o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together with a case of the R-X mode) during different geomagnetic activities using a... The effect of the azimuthal angle φ of the wave vector k on the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together with a case of the R-X mode) during different geomagnetic activities using a three-dimensional (3D) ray-tracing method is investigated. This work is primarily an extension of our previous two-dimensional study in which the wave azimuthal angle was not considered. We present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this mode which is generated in the source cavity along a 70° night geomagnetic field line at the specific altitude of 1.5RE (where RE is the Earth's radius). It is found that, as in the two-dimensional case, the trajectory of L-O mode starting in the source meridian plane (or the wave azimuthal angle φ = 180°) can reach the lowest latitude; whereas it basically stays at relatively higher latitudes starting off the source meridian plane (or φ=180°).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under appropriate conditions, the superluminous L-O mode waves may exist in the radiation belts of the Earth, but this remains to be supplemented by observation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ray-tracing method superluminous L-O mode geomagnetic activity
下载PDF
基准地磁台选定基线值约束方法研究
5
作者 古云飞 黄好 +1 位作者 贺巍 黄英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2期52-59,共8页
《地磁站网运行管理技术细则》《电磁学科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办法》对基准地磁台绝对观测基线值的选定无约束条件或规定,使得观测人员在进行基线值选定时无据可依,容易导致基线值错误,进而导致地磁绝对值错误。通过2种对选定基线值的约束... 《地磁站网运行管理技术细则》《电磁学科观测资料质量评比办法》对基准地磁台绝对观测基线值的选定无约束条件或规定,使得观测人员在进行基线值选定时无据可依,容易导致基线值错误,进而导致地磁绝对值错误。通过2种对选定基线值的约束方法,可降低基线值错误率,提高数据质量。2种方法分别为:①直接约束法(选定基线值约束):通过基线值预处理、温漂消除、“2σ”准则等方法,实现对选定基线值的约束和判定,有效率达60%以上;②间接约束法(绝对值约束):通过绝对值预处理、基准线设定、迪克逊准则引入、离群值等概念和算法,实现对异常绝对值的自动判断,进而判定基线值是否正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基准地磁台 绝对观测 基线值 约束方法
下载PDF
卫星导航中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现状与发展
6
作者 韩喜豪 郑帅勇 +5 位作者 杨建雷 靳晓伟 高孟志 黄智刚 李琨 杨鹏 《全球定位系统》 CSCD 2024年第2期111-126,共16页
电离层误差严重影响着GNSS的定位精度,GPS、BDS、Galileo、GLONASS有不同的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全文概述了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综述了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双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及多频电离层误差校正等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现状.在单频电离层... 电离层误差严重影响着GNSS的定位精度,GPS、BDS、Galileo、GLONASS有不同的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全文概述了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综述了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双频电离层误差校正及多频电离层误差校正等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现状.在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中总结了增强系统中的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北斗全球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eiDou global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 model,BDGIM)、Klobuchar模型、单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的优化—附加国际参考电离层(international reference ionosphere,IRI)约束模型和NeQuick-G模型;在双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中重点总结了双频消电离层误差、无电离层组合模型及PPP-RTK技术中电离层误差校正方法;在多频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中介绍了高阶项改正和地磁场建模对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的优化与改进.最后,对电离层误差校正技术及其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其发展趋势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 电离层误差校正 北斗全球电离层延迟修正模型(BDGIM) Kriging插值法 无电离层组合模型 地磁场建模
下载PDF
原平4.2级地震前山西地磁台阵数据异常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亮娥 陈常俊 +3 位作者 宫静芝 郭宇 范磊 史舒婷 《地震科学进展》 2023年第10期469-475,共7页
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于2014年9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建设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磁通门磁力仪,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运行正常,记录数据完整率和内在质量达到预期标准。2016年4月7日在距离台... 山西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合作于2014年9月在山西北部恒山断裂带区域建设地磁台阵,布设了5台GM4磁通门磁力仪,获取区域场地磁三分量观测资料。台阵运行正常,记录数据完整率和内在质量达到预期标准。2016年4月7日在距离台阵最近代县测点约20 km处的原平发生了M4.2地震。通过对台阵2015年10月—2016年9月12个月记录数据,采用相关性、加卸载响应比、极化值3种方法进行分析,发现震前3~6个月时间各测点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其中代县与繁峙测点数据相关性最差;加卸载响应比代县测点(3.9)超出阈值(3.5);震前2个多月各测点极化值出现高值,而震前1个月代县测点出现高值,异常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台阵多测点、数据多方法分析比单个站点分析对震前磁异常识别可信度高,这为未来多学科、多方法的地震预测综合判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台阵 多方法 震磁异常 综合分析
下载PDF
利用垂直强度极化法分析喀什观测站地磁秒数据异常 被引量:1
8
作者 木拉提江·阿不来提 高歌 《内陆地震》 2023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利用极化法计算喀什观测站FHDZ-M15地磁秒数据垂直分量极化值,定量研究极化值异常幅值、震中距、异常持续时间及对应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极化值高值异常与其后4个月内台站周边区域的M_(S)≥5.0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值异... 利用极化法计算喀什观测站FHDZ-M15地磁秒数据垂直分量极化值,定量研究极化值异常幅值、震中距、异常持续时间及对应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极化值高值异常与其后4个月内台站周边区域的M_(S)≥5.0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值异常持续多为3~6 d;②对应地震的震级与震中距之间为准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791;③按震中距分析得出具有显著关系有[0,150)km和[150,250)km,异常持续时间和对应地震震级相关系数分别为0.645、0.702。[150,250)km内,异常幅值与震级相关系数为0.717。[250,∞]km,震中距与震级相关系数达0.687;④按震级分析,M_(S)[6.0,7.0),震级与震中距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6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法 异常提取 地磁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地磁低点位移内源场分布特征
9
作者 孙君嵩 吴迎燕 +2 位作者 李鸿宇 谭洁玉 杨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30,共11页
采用矩谐方法分离了发生在中国南北地震带南部地区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内外源场,分析了畸变异常期间内外源场变化幅度与其全天变化幅度的比值,发现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期间,内源场变化幅度与其全天变化幅度的比值高于外源场变化幅度与其... 采用矩谐方法分离了发生在中国南北地震带南部地区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内外源场,分析了畸变异常期间内外源场变化幅度与其全天变化幅度的比值,发现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期间,内源场变化幅度与其全天变化幅度的比值高于外源场变化幅度与其全天变化幅度的比值,即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期间内源场变化幅度大于外源场变化幅度,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来自内源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谐分析方法 地磁低点位移 内源场 外源场
下载PDF
基于Phyphox软件测量地磁场的一种普适性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佳琳 侯若贤 +1 位作者 申传英 王端良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61-64,共4页
通过对地磁场矢量进行分解,提出运用手机Phyphox软件测量地磁场的一种普适性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且易于操作,可用于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日常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创新意识.同时,该方法也可在导航、探矿... 通过对地磁场矢量进行分解,提出运用手机Phyphox软件测量地磁场的一种普适性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且易于操作,可用于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利用日常工具来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发展创新意识.同时,该方法也可在导航、探矿等地磁场应用领域进行粗略的地磁场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yphox软件 地磁场 矢量分解 普适性方法
下载PDF
地磁法勘探用于金属固体矿产储量估算的精确性分析
11
作者 周伟 于爽 朴哲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1期175-177,共3页
本文旨在探讨地磁法在金属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的精确性,并通过实地勘探数据与地磁测量结果的对比,深入分析其应用潜力。研究通过综合考察地磁法的理论基础,明确其在金属矿产勘探中的适用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磁法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案例... 本文旨在探讨地磁法在金属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的精确性,并通过实地勘探数据与地磁测量结果的对比,深入分析其应用潜力。研究通过综合考察地磁法的理论基础,明确其在金属矿产勘探中的适用性。本文详细介绍了地磁法在实际勘探中的应用案例,特别关注金属固体矿产的特殊性质和地质条件对地磁测量结果的影响。在数据分析部分,采用先进的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比地磁法估算的储量与实际勘探数据,以评估其精确性。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解释,总结了地磁法在金属固体矿产储量估算中的优势与局限性,为未来勘探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法 金属固体矿产 储量估算 精确性分析 勘探数据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地磁正常场的选取与地磁异常场的计算 被引量:68
12
作者 高金田 安振昌 +3 位作者 顾左文 韩炜 詹志佳 姚同起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6-62,共7页
根据 2 0 0 3年中国地磁观测数据 (包括 135个地磁测点和 35个地磁台 )以及我国邻近地区 38个IGRF计算点的地磁数据 ,计算中国地磁异常场的分布 .选取两种地磁场模型作为地磁正常场 ,一是国际参考地磁场的球谐模型 ,二是中国地磁场泰勒... 根据 2 0 0 3年中国地磁观测数据 (包括 135个地磁测点和 35个地磁台 )以及我国邻近地区 38个IGRF计算点的地磁数据 ,计算中国地磁异常场的分布 .选取两种地磁场模型作为地磁正常场 ,一是国际参考地磁场的球谐模型 ,二是中国地磁场泰勒多项式模型 .根据各个测点的地磁异常值 (观测值减去模型计算值 ) ,用球冠谐分析方法计算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 ,并绘制 2 0 0 3年中国地磁异常图 (ΔD ,ΔI,ΔF ,ΔX ,ΔY ,ΔZ) .分析和讨论了中国地磁异常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场 地磁正常场 地磁异常场 泰勒多项式方法 球冠谐分析方法 中国地区
下载PDF
大地电导率横向突变处磁暴感应地电场的邻近效应 被引量:14
13
作者 董博 王泽忠 +2 位作者 刘连光 刘丽平 刘春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8-246,共9页
大地电性结构的横向变化会对磁暴时的感应地电流和地面电磁场产生影响.本文假设扰动地磁场变化的源为地面以上一定高度的面电流,以某一典型层状大地电导率结构为基础,构造含有电导率横向突变的地电模型.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横向分界面... 大地电性结构的横向变化会对磁暴时的感应地电流和地面电磁场产生影响.本文假设扰动地磁场变化的源为地面以上一定高度的面电流,以某一典型层状大地电导率结构为基础,构造含有电导率横向突变的地电模型.针对感应电流的方向与横向分界面平行的情形,采用伽辽金有限元法对电导率横向突变处的感应地电场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电导率横向差异产生的趋肤效应和邻近效应的机理,针对与电性结构分界面平行的输电线路,从评估地磁感应电流的角度讨论了影响的严重程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地磁感应电流 邻近效应 有限元法
下载PDF
2005.0年代中国地区地磁场及其长期变化球冠谐和分析 被引量:23
14
作者 陈斌 顾左文 +2 位作者 高金田 袁洁浩 狄传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1-779,共9页
国家地磁图作为描述一个国家领域内地磁场空间分布的基础科技产品,其选用的模型计算方法应准确合理地反映标准年代上地磁场空间分布及未来5年的地磁场长期变化趋势.本文应用球冠谐和(SCH)方法,对中国地区1119个野外地磁测点和36个地磁... 国家地磁图作为描述一个国家领域内地磁场空间分布的基础科技产品,其选用的模型计算方法应准确合理地反映标准年代上地磁场空间分布及未来5年的地磁场长期变化趋势.本文应用球冠谐和(SCH)方法,对中国地区1119个野外地磁测点和36个地磁台的观测数据进行了计算,获得了2005.0标准地磁年代中国地区地磁正常场及其异常场空间分布,建立了2005~2010年中国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球冠谐和模型.结果表明,IGRF描述的中国地区地磁场偏差幅度约为5′(D、I)或100 nT(F),由于新的、空间分辨率更高的地磁测量数据参与计算,球冠谐和方法描述的2005.0地磁图能较IGRF更细致地描述地磁场的空间分布,具备稳定运用在中国地磁图的编制出版工作中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图 球冠谐和方法 中国地区
下载PDF
基于虚拟日变台进行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方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顾春雷 张毅 +3 位作者 徐如刚 袁洁浩 王雷 朱志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34-841,共8页
流动地震地磁矢量观测是一种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试验研究和观测实例表明,地震孕育引起的地磁场异常变化量级较小,因此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本文主要从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精度方面开展讨论,首先使... 流动地震地磁矢量观测是一种获取地震前兆异常的方法,试验研究和观测实例表明,地震孕育引起的地磁场异常变化量级较小,因此在观测、数据处理过程中都要尽可能消除误差提高精度.本文主要从地磁矢量数据日变通化精度方面开展讨论,首先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由泰安、武汉、崇明、杭州4个地磁台观测资料计算出蒙城地磁台相应的虚拟地磁数据,其磁偏角、水平分量、垂直分量三个要素与真实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9987、0.9946和0.9806,验证了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对地磁观测数据空间插值的有效性.其次,选择东部和西部测区分别使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方法建立各地磁矢量测点位置的虚拟日变台并用其进行通化,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高日变通化精度,对于地磁台站稀疏地区更具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日变台 地磁矢量观测 日变通化 反距离加权插值法
下载PDF
基于等值线约束的地磁匹配方法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颖 吴美平 +1 位作者 胡小平 谢红卫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05-511,共7页
地磁辅助导航是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的新方向.简要介绍了地磁辅助导航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并重点对地磁匹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地磁匹配是利用地磁图进行定位的方法,位置输出可用于限制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积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等值线... 地磁辅助导航是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的新方向.简要介绍了地磁辅助导航的基本原理和发展现状,并重点对地磁匹配方法进行了研究.地磁匹配是利用地磁图进行定位的方法,位置输出可用于限制惯性导航系统的误差积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等值线约束的相关匹配算法,能够有效消除导航系统的初始位置误差并能限制匹配过程中惯性导航系统的积累误差.仿真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相关匹配的实时性,并能把定位精度控制在地磁数据网格间距以内.该算法对航向误差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辅助导航 轮廓匹配 等值线约束
下载PDF
地磁场水平梯度及高空地磁场的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冯彦 蒋勇 +3 位作者 孙涵 安振昌 毛飞 柳士俊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5-746,共12页
本文以2000.0年中国地区的实测数据为例,首先利用5阶Taylor多项式方法建立了各分量的地磁模型,接着对模型中各分量的纬度和经度进行微分,计算得到各分量的水平梯度值,并绘制了相应分量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水平梯度分布图,最后通过Zm... 本文以2000.0年中国地区的实测数据为例,首先利用5阶Taylor多项式方法建立了各分量的地磁模型,接着对模型中各分量的纬度和经度进行微分,计算得到各分量的水平梯度值,并绘制了相应分量沿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水平梯度分布图,最后通过Zmuda多项式方法,基于地面模型值以及水平梯度值计算了高空(100km)的各分量磁场值,并分析了水平梯度分布规律以及各分量随垂直高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地磁场北向分量X、垂直分量Z、总强度F和磁倾角I分量的水平梯度主要随纬度变化,其中X、Z和F分量随纬度减少而梯度降低,东向分量Y和磁偏角D分量的水平梯度不仅随纬度变化,而且随经度变化,F分量的南北向梯度值在我国中心地区最大.在垂直方向,X、Z和F分量的强度分别随高度的上升而近似线性减小,在100km高度处,强度变化平均值分别为-4.629nT/km、-15.368nT/km和-16.226nT/km,Y分量强度随高度上升而呈近似线性增加,其平均变化值为0.166nT/km,而D和I分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多项式 地磁场 水平梯度 Zmuda方法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地磁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8
作者 贾立峰 乔子云 +2 位作者 张国苓 寇海川 梁红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3,共7页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扫描,分析震前可能出现的短期地震地磁异常。通过不同方法总结了在显著地震发震前出现的中期至短期的不同地磁异常特征,结果显示: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结果部分周期在发震前2~4 a开始出现下降变化,在转为上升过程中或者上升至高值后发震;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在地震前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特征;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在震前13天显示了极为明显的分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地磁异常 地磁谐波振幅比 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 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
下载PDF
华北地区大地电性结构三维建模及磁暴感应地电场有限元计算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泽忠 董博 +2 位作者 刘春明 刘丽平 刘连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1-66,共6页
"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的"东纵"和"北横"两条线路覆盖了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多个地块结构和大地断层,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为研究磁暴时大尺度、三维电性结构下的感应地电场分布情形,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构... "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的"东纵"和"北横"两条线路覆盖了我国华北、华中地区多个地块结构和大地断层,地质构造非常复杂。为研究磁暴时大尺度、三维电性结构下的感应地电场分布情形,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数据构建华北地区三维电导率模型。利用地磁台站记录的地磁场变化量作为地面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获得了地下感应电流和地面电场的三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电性结构不均匀会严重影响地面电场的空间分布。结合"东纵"和"北横"位于华北地区的线路区段,给出了拟建变电站之间电位差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计算和评估线路中地磁感应电流的影响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地磁感应电流 三维电导率模型 有限元
下载PDF
极化方法应用于地磁台阵的震例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李琪 杨星 蔡绍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2-417,共6页
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5.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的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 利用云南地磁台阵5个测点的秒采样观测数据,提取了发生在云南台阵附近宾川MS5.0级地震前的地磁异常信号。通过对地震前后2个月内各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的分析,发现极化值SZ/SH的幅度在震前半个月有明显的增强,而且异常幅度和震中距成反比。同时,通过4个测点极化值SZ/SH时间序列与Dst指数的对比,确定了这种异常幅度的增强并不是由空间电流体系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方法 地磁台阵 震例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