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ectral features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and its mechanism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学民 钱家栋 +3 位作者 王亚丽 赵旭 欧阳新艳 赵庶凡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4-483,共10页
In this paper,Changli s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in which the minute data of geomagnetic Z componen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ectral values of its main frequencies during normal time,geomagneti... In this paper,Changli station in Hebei Provinc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in which the minute data of geomagnetic Z component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spectral values of its main frequencies during normal time,geomagnetic storm time and low point displacement time interval respectively. After fitting of ten high spectral values to loga-rithmic functions,it is found that,by using same length of data,the spectral values at geomagnetic storm time in-crease apparently compared with those at normal time,especially at the high frequency segment. While low point displacement occurred,the spectral values at high frequency are approximate to those at normal time,but at period above 4 hours they are mostly lower than those at normal time. Comparison of accumulating of some FFT results at low point displacement and normal time shows that,spectral values at periods of 8.5 and 13.7 hours increase at low point displacement time relative to those at normal time. Compared with the images of Ne observed at DE-METER satellite,it is illustrated that the occurrence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is well corresponding with the increase of Ne in ionosphere. Finally it was discussed about those spectral features and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geomagnetic low point displa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Z分量 低点位移 快速傅氏变换 DEMETER卫星 电子密度
下载PDF
Study on the Phenomenon of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befor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Gansu
2
作者 Zhang Suping Feng Jianga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9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in Gansu and its adjacent areas from 1995 to 2003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the daily amplitude minimum value time of the 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in Gansu and its adjacent areas from 1995 to 2003 on the basis of the data of the daily amplitude minimum value time of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It is shown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changing rules of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itself, there is a better correlation between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and the occurrence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There appeared to be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before the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Gansu in the 9 years from 1995 to 2003.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is of instructive significance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to some ex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SU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geomagnetic low-value displacement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
下载PDF
“Double low-points” anomaly in daily variation of vertical component of geomagnetic field before the M_S8.0 Wenchuan earthquake
3
作者 Jiuchang Hu Wei Liu Minrui Guo Hua Zhe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5期539-543,共5页
The "double low-points" anomaly in daily variation of vertical geomagnetic component was observed on May 9, 2008 at 13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belonging to the geomagnetic observatory network center of China Earth... The "double low-points" anomaly in daily variation of vertical geomagnetic component was observed on May 9, 2008 at 13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belonging to the geomagnetic observatory network center of 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These observatories distribute roughly on three belts with the intersection in western Sichuan. On May 12, three days after the anomaly appearance, the great Ms8.0 Wenchuan earthquake occurred. The "double low-points" anomaly in daily variation of vertical geomagnetic component is an anomalous phenomenon of regional geomagnetism, which does exist objectively. The possible cause is the change of extrinsic eddy current system resulting in geomagnetic daily quiet variation (Sq), or the delay of several hours between the intrinsic and the extrinsic eddy current system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ouble low-points" anomaly of daily geomagnetic variation and the earthquake reveals that the former possibly reflects the accelerative alteration of earthquake gestation in the deep Ear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nchuan earthquake geomagnetISM vertical component double low-points
下载PDF
Short-term and imminent geomagnetic anomalies of the Wenchuan M_S8.0 earthquake and exploration on earthquake forecast 被引量:2
4
作者 Wuxing Wang Jianhai Ding +1 位作者 Surong Yu Yongxian Zhang 《Earthquake Science》 CSCD 2009年第2期135-141,共7页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is exhibited mainly by changes of phase and amplitud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Based on data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of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in China ...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 is exhibited mainly by changes of phase and amplitud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Based on data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of geomagnetic observatories in China for many years, the anomalous features of the appearance time of the minima of diurnal variations (i.e, low-point time) of the geo- 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s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e, phenomena of low-point displacement) have been studied before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The strong aftershocks after two months' quiescence of M6 aftershocks of the Ms8.0 event were forecasted based on these studies. There are good correlativities between these geomagnetic anoma- lies and occurrences of earthquak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ost earthquakes occur near the boundary line of sudden changes of the low-point time and generally within four days before or after the 27th or 41st day counting from the day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anomaly. In addition, the imminent anomalies in diurnal-variation amplitudes near the epicentral areas have also been studied before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low-point displacement diurnal-variation amplitude Wenchuan earthquake short-term and imminent geomagnetic anomaly forecast of strong earthquakes
下载PDF
Geomagnetic diurnal-variation anomali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strong earthquakes
5
作者 DING Jian-hai(丁鉴海) LIU Jie(刘杰) +1 位作者 YU Su-rong(余素荣) XIAO Wu-jun(肖武军)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4年第z1期85-93,共9页
The diurnal-variation anomalies of the vertical-component in geomagnetic field are mainly the changes of phase and amplitud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basis of data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of geomagnetic obse... The diurnal-variation anomalies of the vertical-component in geomagnetic field are mainly the changes of phase and amplitude before strong earthquakes. On the basis of data recorded by the network of geomagnetic observato- ries in China for many years, the anomalous features of appearance time of the minima of diurnal variations (i.e, low-point time) of the geomagnetic vertical components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i.e, phe- nomena of low-point displacement) have been studied before over 30 strong earthquakes with MS≥6.6 such as Kunlunshan MS=8.1 earthquake on November 14, 2001; Bachu-Jashi MS=6.8 earthquake on February 24, 2003; Xiaojin MS=6.6 earthquake on September 22, 1989, etc. There are good relations between such rare phenomena of geomagnetic anomalies and the occurrence of earthquakes. It has been found that most earthquakes occur in the vicinity of the boundary line of sudden change of the low-point displacement and generally within four days before and after the 27th or 41st day counting from the day of appearance of the anomaly. In addition, the anomalies of diurnal-variation amplitude near the epicentral area have been also studied before Kunlunshan MS=8.1 earthquake and Bachu-Jiashi MS=6.8 earthqu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magnetic diurnal-variation anomalies geomagnetic low-point displacement diurnal-variation amplitude strong earthquake
下载PDF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地震预测
6
作者 杨兴悦 王燕 +2 位作者 王伟全 道伟 马婧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利用国家地磁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资料,研究中国内地地区2013~2022年共10 a时间尺度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2个月内,其异常分界线3... 利用国家地磁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资料,研究中国内地地区2013~2022年共10 a时间尺度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2个月内,其异常分界线300 km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大。2013~2022年中国内地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60次,异常对应率为32.4%,虚报率为67.5%,漏报率为48.1%,地震预测率为55.0%;46次地震前出现1次低点位移异常,42次地震前出现2次及以上异常。将地震前的多条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底图上,会形成1个或多个交汇区域,地震往往发生在低点位移分界线交汇区域。综合活动构造断裂分布、历史大地震情况、中长期预测强震潜在危险区及年度全国地震危险区等进一步研判发震区域,可大幅缩小地磁低点位移预测地震发生地点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 地磁垂直分量 地磁低点位移 地磁低点时间 地震预测
下载PDF
2022年3月17日皮山M_(S)5.2地震区域电磁异常综合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桉赫 冯丽丽 +1 位作者 黄颂 宋春燕 《内陆地震》 2023年第4期362-372,共11页
综合分析2022年3月17日皮山M_(S)5.2地震前震中附近存在的区域电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震中距离地磁低点位移预测线约280 km,且与优势发震时间接近,该异常对应本次地震;②本次地震虽然发生在地磁逐日比和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预测区内... 综合分析2022年3月17日皮山M_(S)5.2地震前震中附近存在的区域电磁异常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震中距离地磁低点位移预测线约280 km,且与优势发震时间接近,该异常对应本次地震;②本次地震虽然发生在地磁逐日比和地磁垂直强度极化预测区内,但震级偏小,且距离异常台站较远,异常不对应此次地震;③将地磁逐日比和低点位移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地震短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山M_(S)5.2地震 低点位移 地磁逐日比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
下载PDF
地磁低点位移线两侧异常变化的反相位现象及其解释 被引量:49
8
作者 冯志生 李琪 +1 位作者 李鸿宇 居海华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3,共8页
本文通过部分震例研究发现,在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日及附近,分布于低点位移线两侧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部分具有反相位变化特征,而水平分量无类似的现象。作者依据Biot-Savart定律推测,在低点位移异常期间,在低点位移线下方有一引... 本文通过部分震例研究发现,在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日及附近,分布于低点位移线两侧的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异常部分具有反相位变化特征,而水平分量无类似的现象。作者依据Biot-Savart定律推测,在低点位移异常期间,在低点位移线下方有一引起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畸变的电流通过,且该电流为线状分布,或仅在垂直面内有分布,埋深一般认为几十千米。作者同时分析认为,当这种电流的分布形成闭合圈或有东西分量时,地磁基本场对其产生的作用力对地震的发生可能有触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日变化 地磁低点位移 异常 机理
下载PDF
地磁日变化异常与强震的关系 被引量:50
9
作者 丁鉴海 刘杰 +1 位作者 余素荣 肖武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9-87,共9页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2 0 0 3年 2月 2 4日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和 1 989年 9月 2 2日小金 6.6级等 3 0...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 .本文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 ,研究了 2 0 0 1年 1 1月 1 4日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2 0 0 3年 2月 2 4日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和 1 989年 9月 2 2日小金 6.6级等 3 0多次 6.6级以上强震前 ,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 (低点时间 )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 ,即低点位移现象 .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 .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 2 7天或 41天的前后 4天 ,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 .此外 ,还研究了昆仑山口西 8.1级地震和巴楚 伽师 6.8级地震临震前 ,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日变化异常 地磁低点位移 日变幅 强震
下载PDF
地磁场与电离层异常现象及其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56
10
作者 丁鉴海 索玉成 余素荣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36-542,共7页
利用中国地磁台网与电离层台站资料,总结了大地震前出现的地磁低点位移、地磁日变异常及电离层f_0F_2(F_2层临界频率)异常现象。对比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与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磁场与电离层异常分布及特征。... 利用中国地磁台网与电离层台站资料,总结了大地震前出现的地磁低点位移、地磁日变异常及电离层f_0F_2(F_2层临界频率)异常现象。对比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与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磁场与电离层异常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两次巨大地震前磁场与电离层短临异常时空分布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震中周围出现日变异常、拉萨台出现电离层f_0F_2明显异常;震前约1个月出现地磁低点位移,其突变分界线通过震中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F0F2 地磁低点位移 地磁日变异常
下载PDF
汶川M_S8.0地震前地磁短临异常与强震预测探索 被引量:21
11
作者 王武星 丁鉴海 +1 位作者 余素荣 张永仙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2-179,共8页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并用此方法... 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与相位上的变化.利用中国地磁台网多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并用此方法预测了汶川8.0级地震6级余震平静2个月后的一组6级强余震.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震日期为异常出现后的第27天或第41天的前后4天,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此外,还研究了汶川8.0级地震临震前,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低点位移 日变幅异常 汶川8.0级地震 地磁短临异常 强震预测
下载PDF
强震前的地磁异常现象 被引量:13
12
作者 肖武军 余素荣 丁鉴海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58,共7页
震前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和相位上的变化,文中利用我国50多个地磁台多年的资料,重点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和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发现玛尼地震和九江地震以及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全国地磁台站地... 震前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异常主要表现在幅度和相位上的变化,文中利用我国50多个地磁台多年的资料,重点研究了1997年11月8日玛尼7.5级地震和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5.7级地震。发现玛尼地震和九江地震以及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全国地磁台站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出现时间(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第41天的前后4天,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结果显示,在玛尼7.5级地震和江西九江5.7级临震前,震中周围出现区域性Z分量日变化幅度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日变化 地磁Z分量 低点位移 强震
下载PDF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低点时间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3
作者 戴勇 高立新 +3 位作者 姚丽 朱培育 格根 王磊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6-114,共9页
2013年6月16日,中国大陆西部出现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一个月内,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发生7月22日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本文通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 2013年6月16日,中国大陆西部出现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一个月内,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发生7月22日岷县、漳县交界6.6级地震。本文通过采用实测低点时间减去理论低点时间的方法剔除低点时间经度效应,并以剔除经度效应后低点时间为0 h的等值线作为低点位移分界线,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中处于6月16日地磁低点位移分界线上。对异常期间的中国大陆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形态进行统计,发现其存在显著的分区特征,低点时间为正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基本呈现W型,低点时间为负的区域内日变化形态主要呈现V字型特征。低点位移异常日期间,中国大陆存在显著的高梯度带,本文采用梯度值定量描述低点时间空间变化程度。在6月13日正常日期间,中国大陆地区未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在6月16日异常日期间,出现梯度值大于1.5 h/(°)的区域,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位于高梯度区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 地磁垂直分量 日变化 低点位移 低点时间
下载PDF
2013年辽宁灯塔M5.1地震地磁异常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贾立峰 乔子云 +2 位作者 张国苓 寇海川 梁红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43,共7页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 采用地磁谐波振幅比方法和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对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M5.1地震震中周边的铁岭台、营口台、通化台及朝阳台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地磁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利用震中周边16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数据进行了大区域地磁低点位移异常扫描,分析震前可能出现的短期地震地磁异常。通过不同方法总结了在显著地震发震前出现的中期至短期的不同地磁异常特征,结果显示:4个地磁台站地磁谐波振幅比结果部分周期在发震前2~4 a开始出现下降变化,在转为上升过程中或者上升至高值后发震;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在地震前有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特征;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在震前13天显示了极为明显的分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塔M5.1地震 地磁异常 地磁谐波振幅比 地磁总强度F21相关法 区域地磁低点位移法
下载PDF
甘肃中强震前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苏平 马尔曼 +2 位作者 张昱 冯建刚 姚军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利用甘肃及邻近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极小值时间(低点时间)资料,分析了1995-2003年地磁“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地磁“低点位移”现象,发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除了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外,还与该区中强震的发生存在... 利用甘肃及邻近地区地磁垂直分量日变化极小值时间(低点时间)资料,分析了1995-2003年地磁“低点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地磁“低点位移”现象,发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除了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外,还与该区中强震的发生存在较好的相关性。1995-2003年的9年间,甘肃省中强震前均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这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对该区地震的短临预测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地磁垂直分量 地磁“低点位移” 中强震
下载PDF
安庆M4.8级地震前地磁低点位移现象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军辉 何康 +3 位作者 陈俊 洪德全 陶月潮 郑海刚 《华南地震》 2013年第2期41-46,共6页
对安庆MS4.8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区42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庆地震前,华东地区出现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沿郯庐断裂带呈现NNE走向,分界线两侧低点... 对安庆MS4.8地震前中国大陆东部地区42个台站的地磁Z分量的幅度和相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安庆地震前,华东地区出现地磁Z分量日变化幅度的极小值时间在空间上出现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低点时间分界线沿郯庐断裂带呈现NNE走向,分界线两侧低点时间相差超过2 h,地磁日变也出现明显的畸变,发震日期为异常发生后的29(27±4)d,震中位于低点位移分界线附近,地磁低点位移的出现可能与安庆地震的孕育和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庆地震 地磁Z分量 低点位移 地磁日变
下载PDF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电离层与磁场短期异常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鉴海 索玉成 +1 位作者 余素荣 肖武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利用中国电离层台站和地磁台网资料,总结了8.1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离层f0F2(F2层临界频率)异常以及地磁低点位移、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对比研究了电离层与磁场短期异常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磁场与电离层时空异常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2001... 利用中国电离层台站和地磁台网资料,总结了8.1级地震前出现的电离层f0F2(F2层临界频率)异常以及地磁低点位移、地磁日变化异常现象。对比研究了电离层与磁场短期异常分布及特征,结果显示:磁场与电离层时空异常特征有较好的一致性。2001年10月8日出现低点位移,其突变分界线通过震中地区;震前1.5个月之内震中及周围地区出现地磁日变化异常,拉萨台电离层f0F2出现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 磁场 短期异常 地磁日变化 地磁低点位移
下载PDF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日期的触发因素分析及对短临预测方法的思考 被引量:10
18
作者 郭增建 郭安宁 +2 位作者 张炜超 赵乘程 李鑫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3-418,共6页
短临预报是目前地震预测的难点,通过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日期的研究,发现发生日期7月22日是节气、低点位移、异年倍七律和朔望共同作用的时间点。据此,本文用一些基于可能触发地震发生的非传统方法的时间预测方法,回顾性... 短临预报是目前地震预测的难点,通过对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日期的研究,发现发生日期7月22日是节气、低点位移、异年倍七律和朔望共同作用的时间点。据此,本文用一些基于可能触发地震发生的非传统方法的时间预测方法,回顾性地讨论了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发生日期的临震日期预测问题。通过对岷县漳县MS6.6地震研究,认为在地震短临日期的预测上。一些非传统方法虽然在机理上还有待研究,但在统计上多次证明该方法具有预测准确性的效能。要基于传统方法与非传统方法结合,才能对临震预测的时间逼近,同时提出今后预测临震时间的思路:多因素不断拦截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震预测 节气 低点位移 异年倍七律 朔望 多因素触发拦截法
下载PDF
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类型特征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雪香 余素荣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9-44,共6页
通过对大量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震例研究 ,结果表明 :1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形态、空间展布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异常大致可分为 :大范围异常和区域性异常二大类 ,还可细分为 5个类型 ;2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我国的地质活动构造有较密切的联系... 通过对大量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震例研究 ,结果表明 :1地磁低点位移异常的形态、空间展布有明显的地区特征。异常大致可分为 :大范围异常和区域性异常二大类 ,还可细分为 5个类型 ;2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我国的地质活动构造有较密切的联系。异常范围的大小、形态与异常所在地区的活动构造的规模、展布形态特征 ,以及这一地区即将发生的地震强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垂直分量 低点位移 异常类型 地震活动
下载PDF
地磁“低点位移”现象与强震预测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丁鉴海 余素荣 王亚丽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011-1017,共7页
利用中国地磁台网40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等108次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 利用中国地磁台网40年观测资料,研究了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等108次强震前,地磁垂直分量日变极小值出现的时间在空间分布上的异常特征即'低点位移'现象。这种少见的异常现象与强震发生有较好的相关性,发震日期为异常日后的第27天或41天前后4天,强震发生地区在低点位移突变分界线附近。此外,还研究了于田7.3级、昆仑山口西8.1级临震前震中周围出现的地磁日变幅异常现象。地磁低点位移是复杂的地球物理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探测-感应-触发'机理仍处在探索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低点位移” 日变幅 于田7.3级地震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强震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