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1
作者 郑华坤 林雄杰 +3 位作者 林辉 李晶 鲁国东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1-687,共7页
巨菌草是一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狼尾草属植物.巨菌草自引进、驯化成功后,已在食药用菌栽培、动物饲养和生态治理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通过综述近10年来巨菌草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 巨菌草是一种优质、高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狼尾草属植物.巨菌草自引进、驯化成功后,已在食药用菌栽培、动物饲养和生态治理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通过综述近10年来巨菌草生物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巨菌草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将来巨菌草的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生物学特征 生理生化特性 生态治理
下载PDF
5个地域野生大百合种实表型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董知洋 张蕾 +1 位作者 张辉 魏钰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3-102,F0003,共11页
大百合为东亚特有植物,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对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5个地域28个分布点的野生大百合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百合的果实和种子相关表型性状具有多样性,种... 大百合为东亚特有植物,兼具观赏与药用价值,极具开发利用潜力。本研究对四川、湖北、湖南、陕西、云南等5个地域28个分布点的野生大百合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表型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百合的果实和种子相关表型性状具有多样性,种子百粒重具有较高的变异系数,大于30%;单株果实数量和单果种子数量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种子各表型性状相对变异最小,说明种子的遗传变异相对稳定,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表型性状 果实 种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巨菌草加工处理及其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刘兴能 马燕茹 +4 位作者 保志鹏 李石友 席冬梅 邓卫东 曹国春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6,共5页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畜争粮”矛盾加剧,因此,从事畜禽养殖的人员必须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发掘饲草资源。巨菌草因产量高、生长快、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已经成为畜禽饲草资源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巨菌草的...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畜争粮”矛盾加剧,因此,从事畜禽养殖的人员必须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发掘饲草资源。巨菌草因产量高、生长快、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已经成为畜禽饲草资源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巨菌草的生物学特性、不同加工处理方式对巨菌草营养价值的影响及巨菌草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旨在为巨菌草在畜禽养殖业中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青贮 生物发酵 畜禽养殖 饲草资源 粗蛋白
下载PDF
红壤侵蚀劣地中巨菌草单丛构件生物量的分配及生长分析
4
作者 沈发兴 蔡袁海 +4 位作者 胡瑞 石芬芬 常梦琦 宋月君 莫明浩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69-75,84,共8页
通过测定巨菌草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农艺特征,分析其单丛和构件的数量特征、覆盖度和单丛构件的生长速度、构件生物量分配,并进行生物量模型预测,以探明巨菌草作为红壤侵蚀劣地植被恢复草种的可行性和其生物量模型预测的因子... 通过测定巨菌草不同种植方式和不同生长时期的农艺特征,分析其单丛和构件的数量特征、覆盖度和单丛构件的生长速度、构件生物量分配,并进行生物量模型预测,以探明巨菌草作为红壤侵蚀劣地植被恢复草种的可行性和其生物量模型预测的因子。结果表明:巨菌草可作为红壤侵蚀劣地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先锋植物,双节平埋种植更利于侵蚀劣地巨菌草生物量累积和覆盖度增加;以株高、基茎、覆盖度等易测因子作为巨菌草单丛或构件生物量的预测具有可行性。本文可为进一步研究巨菌草的生态可塑性和侵蚀劣地植被恢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劣地 巨菌草 植被恢复 构件 生物量拟合
下载PDF
Molecular cloning,characterization and promoter analysis of LbgCWIN1 and its expression profiles in response to exogenous sucrose during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in lily
5
作者 Cong Gao Shiqi Li +4 位作者 Yunchen Xu Yue Liu Yiping Xia Ziming Ren Yun Wu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5-555,共11页
Lily(Lilium spp.) i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flower, which is mainly propagated by bulbs. Cell wall invertases(CWINs), which catalyze the irreversibly conversion of sucrose into glucose and fructose in the extracellul... Lily(Lilium spp.) is an important ornamental flower, which is mainly propagated by bulbs. Cell wall invertases(CWINs), which catalyze the irreversibly conversion of sucrose into glucose and fructose in the extracellular space, are key enzymes participating in sucrose allocation in higher plants.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CWIN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bulblet initiation process in bulbous crops, but the underlying molecular mechanism remains unclear. Here, a CWIN gene of Lilium brownii var. giganteum(Lbg) was identified and amplified from genomic DNA. Quantitative RT-PCR assays reveal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LbgCWIN1 was highly upregulated exactly when the endogenous starch degraded in non-sucrose medium during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in Lb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motif, and domain analysis of LbgCWIN1 protein and CWINs in other plant species showed that all sequences of these CWIN proteins were highly conserved. The promoter sequence of LbgCWIN1 possessed a number of alpha-amylase-, phytohormone-, light-and stress-responsive cis-elements. Meanwhile, β-glucuronidase(GUS) assay showed that the 459 bp upstream fragment from the translational start site displayed maximal promoter activity.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bgCWIN1 might fun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 vitro bulblet initiation and be in the response to degradation of endogenous st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lium brownii var.giganteum LbgCWIN1 Phylogenetic analysis Promoter analysis Bulblet initiation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白附子抗胰腺癌的机制
6
作者 徐立 李兆波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2152-2158,I0001,I0002,共9页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白附子抗胰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方法2022年9―12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收集白附子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在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GeneCards)中获...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白附子抗胰腺癌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技术进行验证。方法2022年9―12月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TCMSP)和本草组鉴数据库(HERB)收集白附子的有效成分和靶点,在人类基因信息数据库(GeneCards)中获取胰腺癌相关靶点信息后将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进行比对分析获得交集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靶点之间的蛋白相互作用(PPI)分析,随后采用Metascape数据库对靶点蛋白进行聚类后再进行基因本体(GO)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EG)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白附子治疗胰腺癌有效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用Autodock Vina结合PyMOL对白附子抗胰腺的关键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对接验证。结果通过筛选获得白附子中17个有效活性成分及12个抗胰腺癌的潜在靶点。白附子中可能发挥抗胰腺癌的主要成分乌索酸,β-谷甾醇,谷甾醇和齐墩果酸作用于核心靶点JUN、TNF、INS、CASP3和PTGS2,并可能通过调节癌症通路和癌症中的蛋白聚糖等代谢通路发挥抗胰腺癌的作用。分子对接数据表明所筛选的核心靶点与对应的有效活性成分均有较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白附子通过多成分和多靶点发挥抗胰腺癌的作用。这为进一步开发白附子作为治疗胰腺癌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附子 独角莲 胰腺癌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餐厨垃圾氮素含量对巨菌草肥效的影响
7
作者 李法义 敖子强 +3 位作者 熊珍贵 王京京 卜妹红 郭云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以巨菌草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了3种浓度梯度的餐厨垃圾处理(C1 50 t·hm^(-2)、C2 100 t·hm^(-2)、C3 200 t·hm^(-2)),并与未施肥(CK)及施氮肥(N1 100 kg·hm^(-2)、N2 300 kg·hm^(-2))的情况进行比较,研... 以巨菌草为试材,在田间条件下,设置了3种浓度梯度的餐厨垃圾处理(C1 50 t·hm^(-2)、C2 100 t·hm^(-2)、C3 200 t·hm^(-2)),并与未施肥(CK)及施氮肥(N1 100 kg·hm^(-2)、N2 300 kg·hm^(-2))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了不同氮素含量的餐厨垃圾对土壤肥效、微生物多样性以及巨菌草的营养品质和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为增强农业可持续性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随着餐厨垃圾中氮素含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钾含量较CK均增加,其中N2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较CK显著增加9.55%、84.09%、104.20%(P<0.05),C3处理土壤速效钾较CK显著提高23.84%(P<0.05),同时,施加餐厨垃圾C3的巨菌草株高、茎粗、分蘖数、叶茎比和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71.6%、36.4%、106.5%、90.9%、67.8%(P<0.05),产生的效果与施加氮肥处理相当。此外,与CK相比,各施加处理巨菌草品质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粗蛋白含量不同处理在各个时期均与CK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餐厨垃圾的施加还提高了巨菌草根际的微生物群落丰度。因此,通过利用巨菌草处理餐厨垃圾,不仅可以解决餐厨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实现其资源化利用,进而产生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餐厨垃圾 土壤理化指标 生长特性
下载PDF
巨菌草在西藏的引种示范及应用评价
8
作者 达罗布 扎旺 达瓦顿珠 《西藏科技》 2024年第4期3-7,共5页
为加快推进日喀则草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解决草畜矛盾突出问题,减轻天然草原压力,开展巨菌草引种试验。试验在均匀一致的试验地内划分出4个28m×18m小区开展重复实验,采取记录巨菌草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生育期和越冬情况,测定... 为加快推进日喀则草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解决草畜矛盾突出问题,减轻天然草原压力,开展巨菌草引种试验。试验在均匀一致的试验地内划分出4个28m×18m小区开展重复实验,采取记录巨菌草在日喀则市南木林县的生育期和越冬情况,测定2次刈割的巨菌草株高、叶宽等生长性状以及鲜草产量、干草产量等产量性状。结果表明:(1)引种的巨菌草在第一次刈割的平均高度为102.00cm,显著低于第二次刈割的平均高度105.75cm。第一次刈割时叶宽值为3.65cm,第二次刈割时为3.53cm,二者差异不显著。(2)巨菌草在两次刈割之后的干草总产量为4922.69 kg·hm^(-2),其中第一次刈割2530.35 kg·hm^(-2),第二次刈割2392.34 kg·hm^(-2)。(3)巨菌草在日喀则南木林县的越冬率为0,无法过冬,成为推广的技术瓶颈,需进一步开展系统性栽培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引种 产量 应用评价 日喀则
下载PDF
巨菌草在河套地区的引种栽培技术
9
作者 杨东升 焦欣磊 +1 位作者 郝水源 张鹤宇 《草学》 2024年第4期51-52,56,共3页
巨菌草是由国家菌草中心选育而成的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的菌草品种,用途极为广泛,利用价值高,为优良饲草植物。2021年引入巴彦淖尔市,通过引种试验,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巨菌草栽培技术。春季适时种植,保证苗壮苗齐,按行距50cm,株距4... 巨菌草是由国家菌草中心选育而成的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的菌草品种,用途极为广泛,利用价值高,为优良饲草植物。2021年引入巴彦淖尔市,通过引种试验,探索并总结出一套巨菌草栽培技术。春季适时种植,保证苗壮苗齐,按行距50cm,株距40cm,每穴1株开沟种植,约3 300株/667m^(2)。生长期内注意病虫害防治,土壤干旱时及时灌水,合理经济的施肥,适时收获。该技术为下一步实施河套地区麦收后复种巨菌草及促进草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河套地区 引种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巨菌草引种试种成效分析
10
作者 李飞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169-172,176,共5页
为了解引种巨菌草种植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对会泽县4个乡镇5个村的6块种植巨菌草情况进行实地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地块包括3种类型39.33 hm 2。其中,由大户承包耕地种植15.66 hm 2,年产量180~315 t/hm 2,占种植... 为了解引种巨菌草种植对生态和经济的影响,对会泽县4个乡镇5个村的6块种植巨菌草情况进行实地和访问调查。结果表明:该县具有代表性的种植地块包括3种类型39.33 hm 2。其中,由大户承包耕地种植15.66 hm 2,年产量180~315 t/hm 2,占种植面积的39.85%,全部作为大户养殖肉牛的饲料;田间地埂种植3.67 hm 2,年产量150 t/hm 2,占种植面积的9.3%,主要作为农户自己供养牛羊的饲草;中央草原生态恢复项目荒山荒坡种植20 hm 2,年产量105 t/hm 2,占种植面积的50.85%,主要是恢复生态,保持水土,防止草原退化。引种巨菌草种植带来畜牧业的发展和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为科学的种养殖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退化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 试种 成效 分析 会泽县
下载PDF
洋紫荆木屑与巨菌草草屑结合对2种食用菌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刘晓星 左文明 +4 位作者 农东红 陈广财 唐璇 韩美丽 陆荣生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111-116,共6页
以红托竹荪和黄灵芝为对象,研究洋紫荆木屑与巨菌草草屑结合对其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栽培试验,研究洋紫荆木屑与巨菌草草屑结合对所用食用菌生长的影响,旨在为这两种材料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发... 以红托竹荪和黄灵芝为对象,研究洋紫荆木屑与巨菌草草屑结合对其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及品质的影响。通过栽培试验,研究洋紫荆木屑与巨菌草草屑结合对所用食用菌生长的影响,旨在为这两种材料在食用菌栽培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研究发现:培养基中添加巨菌草草屑与洋紫荆木屑对红托竹荪、黄灵芝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固体母种培养基中分别添加巨菌草草屑提取液50~60、40~50 mL/L可使红托竹荪、黄灵芝菌丝生长速度分别提高至1.4~1.6、10.7~10.1 mm/d。巨菌草草屑与发酵后的洋紫荆木屑以一定比例结合后,可用于红托竹荪和黄灵芝栽培种及出菇袋的菌丝培养,其中:巨菌草与发酵洋紫荆木屑的适宜比例为40∶30、50∶20时,红托竹荪栽培种及出菇袋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2.1、1.9 mm/d;巨菌草与发酵洋紫荆木屑的适宜比例为20∶50、30∶40时,黄灵芝栽培种及出菇袋菌丝生长速度分别为5.9、6.6 mm/d。对于红托竹荪,巨菌草草屑与发酵洋紫荆木屑比例为40∶30、50∶20的处理,生物转化率分别达36.8%、41.6%,均高于对照,子实体粗蛋白与多糖含量超过对照;对于黄灵芝,巨菌草草屑与发酵洋紫荆木屑比例为20∶50、30∶40的处理,生物转化率分别达76.3%、68.4%,高于对照,子实体粗蛋白与多糖含量均超过对照。因此,研究结果对巨菌草和洋紫荆木屑在食用菌上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对于行业发展及食用菌产业原料拓展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紫荆木屑 巨菌草屑 红托竹荪 黄灵芝 栽培
下载PDF
不同地理种源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12
作者 李婷 关文灵 陈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81-1483,共3页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云南哀牢山十里河、云龙县新塘乡及临沧市凤翔镇3个大百合居群39个样品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并依据不同居群间酶带特征分析了不同地理种源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云南哀牢山十里河、云龙县新塘乡及临沧市凤翔镇3个大百合居群39个样品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并依据不同居群间酶带特征分析了不同地理种源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临沧种源和云龙种源的遗传差异较小,而十里河种源和临沧种源的遗传差异较大,居群内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吉首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卢成英 钟以举 张敏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3,共4页
“竹菌”为湘西吉首著名特产 ,具其特殊的形态及生态环境 ,鉴定为口蘑属的大白口蘑 (Tricholomagiganteum .) ,属湖南省首次发现 ,其芳香可口、营养丰富 ,菌种分离纯化已获成功。
关键词 大白口蘑 生物学特性 菌种分离培养
下载PDF
Mating System of Tricholoma giganteum 被引量:3
14
作者 FU Junsheng CAI Yanshan +3 位作者 KE Lina LIN Shaoxia DENG Youjin XIE Baogui 《食用菌学报》 2007年第3期13-15,共3页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richoloma giganteum basidia bear 4 basidiospores. Mating tests revealed that T. giganteum has a tetra-polar, heterothallic mating system. New types of factor B (Br) occurre... Microscopical examination demonstrated that Tricholoma giganteum basidia bear 4 basidiospores. Mating tests revealed that T. giganteum has a tetra-polar, heterothallic mating system. New types of factor B (Br)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recombination within the B-type mating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口蘑 显微观察 杂交试验 担子 不相容因子 杂交类型
下载PDF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ing Treatments on the Enzymic Activity of Tricholoma giganteum Mycelia
15
作者 Shuilian YANG Jian NIE +2 位作者 Meihua MO Yueqi SONG Linlin HU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9期64-66,71,共4页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onventional soil-covering cultivation of Tricholoma giganteum with bags to the soilless cultivation with bottles and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primordium formation of...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onventional soil-covering cultivation of Tricholoma giganteum with bags to the soilless cultivation with bottles and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primordium formation of Tricholoma giganteum,with Tricholoma giganteum mycelia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this paper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ruiting treatments on the activity of three enzymes in different tim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the mycelial recovery to primardial formation and budding under three treatment groups which could form primordium,the tyrosinase activity was relatively stable,and under two treatment groups which could not form primordium,the tyrosinase activity dropped after the rise and reached a maximum on the 9 th day,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nder the other three groups,indicating that too high tyrosinase inhibited primardial formation; the prolease and amylase activity was effectively activated before primardial formation,and the enzymic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nder the two treatment groups which could not form primor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choloma giganteum MYCELIUM Primordial formation Enzymic activity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Extraction Technology of Polysaccharide of <i>Tricholoma giganteum</i>
16
作者 Meihua Mo Shenghua Hu +4 位作者 Xuefeng Xu Ziying Ma Yan Ni Yaowu Wei Jiang Nie 《Pharmacology & Pharmacy》 2013年第5期1-5,共5页
Tricholoma giganteum also being called Tricholoma lobayense, belongs to Basidiomycotina, Hymenomycetes, Agaricales, Tricholomataceae and Tricholoma. It has high economic and medicinal values and is a kind of rare edib... Tricholoma giganteum also being called Tricholoma lobayense, belongs to Basidiomycotina, Hymenomycetes, Agaricales, Tricholomataceae and Tricholoma. It has high economic and medicinal values and is a kind of rare edible mushroom. Modern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 giganteum have antitumor, antioxidant, antimicrobial and free radicals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it can inhibit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IV-1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 this study, the technologies of isol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polysaccharides of T. giganteum we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 giganteum polysaccharides were obtained by hot-water extraction method. The infection of the extraction temperature, the extraction time, the solvent-solid ratio and the volume of solvent used during precipitation on the polysaccharides extraction ratio were studied. The extraction process was optimized by the uniform design (UD) method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the single-factor experiments. The optimum extraction conditions of the mushroom polysaccharides (MP) were as follows: Extraction temperature was 100℃;extraction time was 3 hours;solvent-solid ratio was 20:1 and 5 times volume of 95% ethanol.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of T. giganteum was 1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SACCHARIDE TRICHOLOMA giganteum EXTRACTION UNIFORM Design
下载PDF
林下大百合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化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晓露 陈江平 +3 位作者 莫小锋 秦丽萍 赵志珩 廖健明 《森林与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96-605,共10页
为林下大百合种植模式选择适宜的上层林树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以杉木纯林、毛竹纯林以及毛竹×杉木×杜仲为上层林的大百合根际土壤进行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与土壤化学性... 为林下大百合种植模式选择适宜的上层林树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以杉木纯林、毛竹纯林以及毛竹×杉木×杜仲为上层林的大百合根际土壤进行测序,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及与土壤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层树种对大百合根际土壤的化学特征和细菌多样性影响明显。杉木纯林下大百合根际土壤pH值(4.91)最低,有机质含量(51.67 g·kg^(-1))最高,有利于相对丰度较高的细菌属如Candidatus_Solibacte、Burkholderia、Bryobacter等富集,但细菌多样性和特异性下降。毛竹林下大百合根际土壤pH值(5.65)最高,细菌的特异性较高和优势细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毛竹×杉木×杜仲林下大百合根际土壤则具有较好的细菌多样性以及较高的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相同的上层林下大百合根际土壤真菌属结构则不具备相似性,表现为土壤养分越低、p H值越高,真菌多样性和特异性越好。由于具有较好土壤养分与更为丰富的细菌多样性以及较高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在林下种植大百合模式中宜选择毛竹×杉木×杜仲混交林作为上层林,有利于促进大百合鳞茎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林下经济 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化学性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巨菌草扦插机扦插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邵秋 张彩虹 王国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2-41,共10页
为提高巨菌草扦插机的扦插合格率,优化设计扦插机的五连杆扦插机构。同时针对南疆土壤特点,利用Matlab软件对扦插鸭嘴机构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扦插机在南疆地区扦插合格率。借助EDEM和ANSYS软件模拟扦插鸭嘴扦插土壤时所承受的载荷。然... 为提高巨菌草扦插机的扦插合格率,优化设计扦插机的五连杆扦插机构。同时针对南疆土壤特点,利用Matlab软件对扦插鸭嘴机构进行优化改进,以提高扦插机在南疆地区扦插合格率。借助EDEM和ANSYS软件模拟扦插鸭嘴扦插土壤时所承受的载荷。然后使用Design Expert软件对扦插机扦插频率、扦插深度和土壤湿度这三个参数进行回归分析,进而建立回归模型,通过回归试验得出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之间的回归方程,并结合实际情况选定这三个因素的最佳值:扦插机扦插频率为51株/min,扦插深度为50 mm,土壤湿度为45%。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巨菌草扦插机的扦插合格率达到87.5%以上,平均扦插合格率为92%,满足在南疆地区大面积推广机械化种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菌草扦插机 五连杆扦插机构 鸭嘴机构 回归试验
下载PDF
独角莲醇提物对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合 彭青侠 +3 位作者 许小凡 范建伟 段丽芳 张红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3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独角莲醇提物对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PANC-1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及独角莲醇提物500、600、700、800、900μg/mL组,独... 目的探讨独角莲醇提物对胰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胰腺癌细胞PANC-1,取传3代、对数生长期、生长状态良好的PANC-1细胞,随机分为Control组及独角莲醇提物500、600、700、800、900μg/mL组,独角莲醇提物500、600、700、800、900μg/mL组分别予相应浓度的独角莲醇提物干预,Control组不予独角莲醇提物干预。干预24、48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干预48 h,采用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独角莲醇提物500μg/mL组培养24、48 h细胞活力均显著升高,而独角莲醇提物600、700、800、900μg/mL组培养24、48 h细胞活力均显著降低(P均<0.05)。随着浓度增加和培养时间延长,独角莲醇提物各浓度组细胞活力显著下降,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均<0.05)。独角莲醇提物500μg/mL组无论是培养24 h还是培养48 h细胞活力均显著升高,在后续研究中剔除。此外,由于培养48 h独角莲醇提物各浓度组细胞活力降低更显著,故选择培养48 h进行后续研究。与Control组比较,独角莲醇提物600、700、800、900μg/mL组划痕愈合率逐渐降低,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上调,EMT相关蛋白E-cadherin表达上调、N-cadherin表达下调(P均<0.05)。结论一定浓度的独角莲醇提物不仅能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并促进其凋亡,还能抑制其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独角莲醇提物 恶性生物学行为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北京地区大百合栽培养护技术研究
20
作者 张辉 张蕾 +5 位作者 徐雨晴 蒋靖婉 林好 董知洋 邓军育 魏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4期95-98,共4页
在北京植物园引种栽培大百合,从种植地选择、整地施肥、种球处理、栽植、遮阴、四季养护要点、病虫害防治和园林应用8个方面,对大百合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大百合的成活率、开花率及观赏性,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大百合栽培技术,... 在北京植物园引种栽培大百合,从种植地选择、整地施肥、种球处理、栽植、遮阴、四季养护要点、病虫害防治和园林应用8个方面,对大百合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以提高大百合的成活率、开花率及观赏性,最终建立一套完整的大百合栽培技术,研究成果对今后大百合在北京地区园林中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百合 养护管理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