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对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军 谭祖林 +4 位作者 李兴启 廖杰 赵淑兰 韩东一 杨伟炎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的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豚鼠外淋巴液硝苯地平浓度的方法.方法:豚鼠腹腔注射硝苯地平1周采集外淋巴液,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断剂硝苯地平的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豚鼠外淋巴液硝苯地平浓度的方法.方法:豚鼠腹腔注射硝苯地平1周采集外淋巴液,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eversed 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RT-HPLC)测定外淋巴液硝苯地平的浓度.结果:本法的灵敏度为5ng/ml.在浓度为50ng/ml时的平均回收率为98%.测定的相对偏差为8.56%.外淋巴液硝苯地平的浓度为50.2~124.2ng/ml.结论:硝苯地平可以通过血迷路屏障,浓度随给药时间变化.本实验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有效用于豚鼠外淋巴液硝苯地平的药理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苯地平 淋巴液 钙通道阻断剂 迷路 豚鼠 通透性 给药时间 结论 实验方法 准确
下载PDF
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超微结构分析和羟脯氨酸测定 被引量:4
2
作者 樊昕 石翠萍 +4 位作者 韩悦 郄金鹏 刘丽红 安俞熙 杨蓉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87-90,I0001,共5页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5只豚鼠,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给予60W/10 kJ微等离子束照射,于作用后即刻... 目的观察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效应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变化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探讨微等离子束的作用机理。方法选择15只豚鼠,每只豚鼠背部划分为实验侧和空白对照侧2个等分区域,给予60W/10 kJ微等离子束照射,于作用后即刻、1周后和1月后分别切取实验侧及空白对照部位皮肤行组织病理维多利亚-立春红染色,透射电镜分析和羟脯氨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60 W/10 kJ即刻表现为表皮局灶性出现点阵状改变,部分表皮出现汽化缺失或者坏死变性,真皮浅层胶原组织出现点阵化表现和明显均质化;特殊染色显示微等离子束主要影响真皮胶原纤维,形成局灶性胶原纤维凝集和变性。1周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结构逐渐致密,排列有序,有少量组织细胞。1月后皮肤浅层胶原组织明显增厚,胶原纤维增粗并排列致密,弹力纤维呈局灶性增粗。透射电镜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后表皮细胞较完整,细胞间结构正常,但真皮胶原丧失正常结构,细胞结构消失,大量细胞凋亡明显,1月后仍可见少量细胞凋亡的表现但胶原结构逐渐恢复,浅层胶原纤维排列明显致密。羟脯氨酸测定显示微等离子束作用1周后羟脯氨酸含量要高于作用之前,但是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月后羟脯氨酸含量要明显高于作用前,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等离子束对豚鼠皮肤胶原组织作用有明显的刺激效应,其主要靶组织为真皮胶原组织,可以明显促进皮肤新生胶原的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等离子束 皮肤胶原 透射电镜 羟脯氨酸 动物实验
下载PDF
L-精氨酸在过量水杨酸钠致豚鼠内耳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3
作者 尹时华 吴立连 龚树生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3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观察L -精氨酸在过量水杨酸钠致豚鼠内耳损伤中的作用。方法①将 48只健康且耳廓反射正常的花色豚鼠随机分为四组 :A组 :对照组 (给等量生理盐水 ) 1 2只 ;B组 :水杨酸钠 [45 0mg/(kg·d)组 ;C组 :水杨酸钠 [45 0mg/(kg·d)... 目的观察L -精氨酸在过量水杨酸钠致豚鼠内耳损伤中的作用。方法①将 48只健康且耳廓反射正常的花色豚鼠随机分为四组 :A组 :对照组 (给等量生理盐水 ) 1 2只 ;B组 :水杨酸钠 [45 0mg/(kg·d)组 ;C组 :水杨酸钠 [45 0mg/(kg·d) ]+L -精氨酸 [2 0 0mg/(kg·d) ]组 ;D组 :水杨酸钠 [45 0mg/(kg·d) ]+L -精氨酸 [2 0 0mg/(kg·d) ]组 +亚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 [L -NAME 3mg/(kg·d) ]。②测试ABR听反应阈和Ⅰ波潜伏期。③以磷酸二酯酶测定法检测耳蜗组织CaM活性。④用比色测量血浆中的NO含量。结果①各给药组给药后的第 2、4和第 6天ABR阈值均有明显提高 ,对照组ABR阈值没有明显改变。B组给药后阈值抬高最明显 ,于给药后的第 6天达最高。同期各给药组组间比较发现C组用药后第 4、6、8、1 0天ABR阈值明显低于B组和D组 (P <0 .0 5 )。②A组在各时间段所测ABRⅠ波潜伏期无显著波动。B组、D组在给药后的第 4、6、8、1 0天ABRⅠ波潜伏期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延长 (P <0 .0 5 ) ,这种变化在水杨酸钠给药组尤为明显 (P <0 .0 1 )。③L -Arg治疗组豚鼠耳蜗组织CaM活性明显低于水杨酸钠组 (P <0 .0 1 )及水杨酸钠 +L -Arg +L -NAME组 (P <0 .0 1 )。而血浆NO含量水杨酸钠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酸钠 内耳损伤 L-精氨酸 听力损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