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acier area change and its impact on runoff in the Manas River Basin,Northwest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1
作者 WANG Tongxia CHEN Fulong +5 位作者 LONG Aihua ZHANG Zhengyong HE Chaofei LYU Tingbo LIU Bo HUANG Yanhao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7期877-894,共18页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glaci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In this s... Understanding the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s of glacie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anagement and allocation of regional water resources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In this study,based on 36 Landsat images,we extracted the glacier boundaries in the Manas River Basin,Northwest China from 2000 to 2020 using eCognition combined with band operation,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patial overlay techniques,and manual visual interpretation.We further analyzed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lacier area,and simulated glacial runoff using a distributed degree-day model to explore the regulation of runoff recharg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lacier area in the Manas River Basin as a whole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over the past 21 a,with a decrease of 10.86%and an average change rate of–0.54%/a.With the increase in glacier scale,the number of smaller glaciers decreased exponentially,and the number and area of larger glaciers were relatively stable.Glacier area showed a normal distribution trend of increasing first and then decreasing with elevation.About 97.92%of glaciers were distributed at 3700–4800 m,and 48.11%of glaciers were observed on the northern and northeastern slopes.The retreat rate of glaciers was the fastest(68.82%)at elevations below 3800 m.There was a clear rise in elevation at the end of glaciers.Glaciers at different slope directions showed a rapid melting trend from the western slope to the southern slope then to the northern slope.Glacial runoff in the basin showed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in the past 21 a,with an increase rate of 0.03×10^(8) m^(3)/a.The average annual glacial runoff was 4.80×10^(8) m^(3),of which 33.31%was distributed in the ablation season(June–September).The average annual contribution rate of glacial meltwater to river runoff was 35.40%,and glacial runoff accounted for 45.37%of the total runoff during the ablation season.In addition,precipitation and glacial runoff had complementary regulation patterns for river runoff.The findings can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Manas River Basin and other similar arid inland river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area glacial runoff climate change glacier boundary extraction distributed degree-day model Manas River Basin
下载PDF
Glacial Runoff Likely Reached Peak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China 被引量:13
2
作者 ZHANG Shi-qiang GAO Xin Zhang Xiao-wen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382-395,共14页
Glacier runoff in mountain area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SRB), Qilian Mountain, western China is important for the river and water supply downstream. Small glaciers with area of less than 1km2 are dominant(87%) in ... Glacier runoff in mountain areas of the Shiyang River Basin(SRB), Qilian Mountain, western China is important for the river and water supply downstream. Small glaciers with area of less than 1km2 are dominant(87%) in the SRB. A modified monthly degree-day model was applied to quantify the glacier mass balance, area, and changes in glacier runoff in the SRB during 1961–2050.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imulated and observed snow line altitude, annual glacier runoff, and mass balance from1961 to 2008 suggests that the degree-day model may be used to analyze the long-term change of glacier mass balance and runoff in the SRB. The glacier accumulation shows a significant(p<0.01) decreasing trend of-0.830 mm a-1. The mass balance also shows a significant(p<0.01) decreasing trend of-5.521 mm a-1. The glacier total runoff has significantly(p<0.05)increased by 0.079 × 105 m3 from 1961 to 2008.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and air temperature are projected to significant(p<0.005) increase during2015 to 2050 under three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ablation is projected to significant(p<0.001) increase,while the accumulation has no significant(p=0.05)trend. The mass balance is projected to decrease, theglacier area is projected to decrease, and the glacier runoff depth is projected to increase. However, the glacier total runoff is projected to decrease.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glacier total runoff over glacier areas observed in 1970 reached its peak in the 2000 s. This will exacerb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water supply and downstream water demands in the S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Mass balance glacial runoff Glacier area Shiyang River Basin
下载PDF
Characteristics and runoff volume of the Yangtze River paleo-valley at Nanjing reach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被引量:4
3
作者 CAO Guangjie WANG Jian +1 位作者 WANG Lingjun LI Yany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431-440,共10页
The stratigraphical cross-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cised-valley near the No.l, No.3 and No.4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s were established with respective bore date and documents. By ^14C age analysis of the s... The stratigraphical cross-sect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cised-valley near the No.l, No.3 and No.4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s were established with respective bore date and documents. By ^14C age analysis of the samples of four drilling cores near the No.4 Bridge (to be built), we can find that the time range of paleo-valley is dated in the LGM at a depth of-60 m to -90 m near Nanjing. It is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deep incised-valley channel was narrow and the river flowed swiftly. The ancient Yangtze River deep channel presented partially and deeply incised features near the No.1 Bridge. According to previous publications, much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main paleo-channel of the Yangtze River, but few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on discharge estimation. In this paper, the incipient velocity and average veIocity of the LGM was calculated with Vc=4.60d^1/3h^1/6, Vc=1.281g( 13.15. h /d95) √gd, V≈6.5u*|h/d90|^1/6 etc., in terms of the river shape, sedimentary grain size and sequences near the No.3 and No.1 bridges. Moreover, the discharge in Nanjing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during the LGM has been estimated to be around 12,000-16,000 m^3/s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ship of discharge, velocity of flow and cross-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Nanjing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paleo-valley velocity of flow runoff volume
下载PDF
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与推移质动态输沙特征
4
作者 赵怡 王宁练 +3 位作者 吴松柏 张泉 石晨烈 赵明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6-243,共8页
[目的]冰川融水输沙不仅可以反映冰川侵蚀速率,而且是下游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特征对于冰川地貌演化预测和下游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23年8月11... [目的]冰川融水输沙不仅可以反映冰川侵蚀速率,而且是下游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认识青藏高原地区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特征对于冰川地貌演化预测和下游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2023年8月11-24日七一冰川下游河道的水文泥沙实测数据,分别构建流量-水位、悬移质含沙量-流量和单宽推移质输沙率-水流剪切应力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重建整个研究时段的流量、悬移质和推移质动态输沙过程。[结果]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含沙量和推移质输沙率受径流变化控制,日变化十分剧烈。悬移质含沙量每日最小值一般出现在10:00,最大值出现在16:00,中值粒径约为0.3 mm。推移质输沙过程与悬移质含沙量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推移质中值粒径远大于悬移质,约12 mm,而且在每日05:00-09:00时段,由于水流搬运能力的限制,没有推移质输沙。就输沙量而言,七一冰川融水输沙以悬移质泥沙为主,推移质日输沙量远小于悬移质日输沙量,约占悬移质日输沙量的1.73%~2.81%。冰面气温是影响冰川融水径流量、悬移质含沙量和推移质输沙率的关键因素,随着冰面气温的增加,径流量和悬移质含沙量均呈线性增加趋势而推移质输沙率呈指数函数增加趋势。[结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冰川融水径流增加时,七一冰川融水径流中悬移质和推移质输沙均将变得更加显著,值得更加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融水径流 推移质 悬移质 输沙特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青藏高原冰川径流主要阳离子浓度的影响
5
作者 刘晓明 于正良 +3 位作者 邬光剑 刘玉东 李明慧 石燕云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8,共9页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偏远,其冰川径流样品在采集完成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送达实验室开展测试研究,因而样品的不同储存和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原始信息的获取。为了探明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青藏高原冰川径流主要阳离子的影响,采集青藏高原腹...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偏远,其冰川径流样品在采集完成后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送达实验室开展测试研究,因而样品的不同储存和处理方式可能会影响原始信息的获取。为了探明不同前处理方式对青藏高原冰川径流主要阳离子的影响,采集青藏高原腹地纳木错流域曲嘎切径流样品,经过过滤与否、不同孔径滤膜过滤、加酸与否、不同储存温度以及储存时间等前处理,探究其对主要阳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温和冷藏储存条件下,由于“河水-悬浮颗粒物”两相已达接近平衡的状态,Ca^(2+)、Mg^(2+)、K^(+)、Na^(+)和SiO_(2)浓度在2.5个月内基本稳定,是否过滤以及不同孔径过滤对冰川径流样品水化学的影响较小。冷冻或加酸储存后Ca^(2+)、Mg^(2+)、K^(+)、Na^(+)和SiO_(2)浓度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偏离。与碳酸盐矿物含量相对丰富的积雪样品相比,不同前处理方式对冰川径流主要阳离子浓度的影响更小。建议冰川径流样品采集后冷藏或常温储存且在测试前完成过滤处理即可,不可加酸储存,并在两个月内完成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冰川径流 阳离子浓度 储存方式 储存时间
下载PDF
博尔塔拉河源流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田昊玮 陈伏龙 +2 位作者 龙爱华 刘静 海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2-1442,共11页
冰川径流是西北干旱区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冰川径流的影响对西北干旱区径流至关重要。以博尔塔拉河上游源流区为研究区,构建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模拟温泉水文站1972-2018年月径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 冰川径流是西北干旱区径流的主要组成部分,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冰川径流的影响对西北干旱区径流至关重要。以博尔塔拉河上游源流区为研究区,构建嵌入冰川模块的SWAT模型,模拟温泉水文站1972-2018年月径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气候变化情景下(RCP4.5和RCP8.5)未来(2020-2050年)气候变化对冰川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源流区径流变化过程,在整个模拟期间,径流数据的纳什系数(NSE)为0.82,偏差百分比(PBIAS)为-3.22%,均方根误差与实测值标准差的比值(RSR)为0.42,决定性系数(R^(2))为0.84,模型性能评定为优。根据CMIP5气候模式2种情景的模拟结果,2种情景模拟未来总径流都呈现出增加趋势,分别将以0.31×10^(8) m^(3)·(10a)-1和0.40×10^(8) m^(3)·(10a)-1的速度继续增加,冰川径流占比较历史时期的27.61%分别提升了4.84%和9.38%。冰川径流增加是径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随着气温的升高,冰川消融时间提前,冰川消融加速,冰川积累时间减少,导致冰川面积进一步的缩减。研究结果可为博河地区水文资料历史变化、未来演变趋势和预防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气候变化 CMIP5气候情景模式 冰川径流 博尔塔拉河
下载PDF
西藏冰湖溃决频次与径流峰值流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徐航 陈宁生 杨志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41-3647,共7页
冰湖溃决事件频繁发生,严重阻碍西藏自治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随着气候变暖,冰川减薄后退,冰川径流量增大,冰湖溃决风险上升。基于西藏自治区东南地区的嘎隆拉冰川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2019年消融期间5—9月冰川径流... 冰湖溃决事件频繁发生,严重阻碍西藏自治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随着气候变暖,冰川减薄后退,冰川径流量增大,冰湖溃决风险上升。基于西藏自治区东南地区的嘎隆拉冰川径流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2019年消融期间5—9月冰川径流变化特征,探讨了西藏1931—2020年冰湖溃决事件发生的频次与径流峰值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31—2020年,西藏地区共发生冰湖溃决事件32次,集中在5—9月发生;在旬变化上,极大值频次呈单峰结构,在7月上旬频次最高;冰湖溃决频次与径流峰值流量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73,随着径流增大,冰湖溃决发生的频次逐渐增大。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融化引发的冰湖溃决灾害应引起重视,要加强冰川消融径流观测及冰湖水位的监测,进行冰湖溃决洪水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冰湖溃决 冰川径流 峰值流量 径流观测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天山1号冰川径流变化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孟晴 范永辉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34-339,共6页
为研究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径流变化特点,利用1989~2017年1号冰川水文点以及大西沟气象站的径流和气象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冰川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号冰川年径流量序列在不同分位... 为研究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径流变化特点,利用1989~2017年1号冰川水文点以及大西沟气象站的径流和气象数据,使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了冰川径流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号冰川年径流量序列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下保持一致性,随时间的迁移呈现出上升趋势;年径流量序列与气温有明显的响应关系,径流量随温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随着降水量的增加,年径流量序列在低分位点处有上升趋势,在高分位点处则呈下降趋势;气温和降水对冰川径流的显著性并不一致,气温对冰川径流在绝大多数分位点下影响显著,相反,由于冰川区的降水主要以固态为主,降水对冰川径流的影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径流 分位数回归 气候变化 1号冰川 冰川水文 R语言
下载PDF
祁连山北坡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波动及其对河西水资源的影响 被引量:70
9
作者 沈永平 刘时银 +2 位作者 甄丽丽 王根绪 刘光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4-250,共7页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 祁连山北坡各流域发育有现代冰川 2 166条 ,总面积 13 0 8km2 ,冰储量 60km3,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约 8× 10 8m3·a-1,占河西地表总径流量的 11% .近 4 0a来 ,东段石羊河流域冰川物质平衡 (Bn)呈较大负平衡 ,Bn在 - 80~ - 12 0mm间 ;西段的讨勒河、疏勒河和党河流域冰川具正物质平衡 ,Bn在+ 5 0~ + 90mm ;黑河流域的冰川处于过渡区 ,其冰川物质平衡多年平均在 - 4 0~ + 4 0mm间 .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河流径流的变化 ,洪水坝河、党河和昌马河的冰川融水补给率达 3 0~ 4 0 %以上 ,东大河、大渚马河、马营河和讨勒河的补给率在 12 %~ 14 %之间 ,而西营河和梨园河仅有 7%左右 .冰川物质平衡逐年变化显示 ,2 0世纪 5 0~ 70年代冰川以负物质平衡为主 ,80年代开始向正的平衡开始转化 ,90年代以正平衡为主 ,主要是冬季气温上升引起的降雪量增加的结果 .在全球气温变暖情景下 ,东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增加的趋势 ,西段冰川物质平衡将呈下降的趋势 ,将使西段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增加 ,而东段石羊河流域径流下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物质平衡 冰川融水补给 径流变化 祁连山 水资源
下载PDF
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七一冰川融水径流变化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高举 王宁练 +2 位作者 蒋熹 贺建桥 武小波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8,共5页
本文利用2006年实测水文数据,找出冰川自动气象站气温与冰川融水径流量关系,并根据酒泉气象站与冰川末端气象站气温关系,重建1960~2004年七一冰川融水径流资料。近40多年来,酒泉站气温增加幅度为0.24℃/10a,冰川融水量增加幅度为0.076&... 本文利用2006年实测水文数据,找出冰川自动气象站气温与冰川融水径流量关系,并根据酒泉气象站与冰川末端气象站气温关系,重建1960~2004年七一冰川融水径流资料。近40多年来,酒泉站气温增加幅度为0.24℃/10a,冰川融水量增加幅度为0.076×106m3/10a,冰川融水量随气温增加明显。利用气候突变分析发现,气温发生突变点为1996年,1996~2004年冰川表面年平均气温比1960~1995年间高0.41℃,年冰川融水量1996~2004年比1960~1995年增加了0.41×106m3(增加26.9%),冰川融水径流量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变化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一冰川 气候变暖 冰川融水径流 祁连
下载PDF
中国冰川径流的评估及其未来50a变化趋势预测 被引量:57
11
作者 谢自楚 王欣 +3 位作者 康尔泗 冯清华 李巧媛 程磊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7-466,共10页
基于中国冰川编目资料, 应用冰川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功能模型, 按照几种不同升温率的气候背景, 对全国各大流域冰川径流进行了评估, 并对未来50 a冰川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1980年全国冰川总径流量615.7×108m^3,... 基于中国冰川编目资料, 应用冰川系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功能模型, 按照几种不同升温率的气候背景, 对全国各大流域冰川径流进行了评估, 并对未来50 a冰川径流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 1980年全国冰川总径流量615.7×108m^3, 在升温0.02 K·a-^1及0.03 K·a^-1情景下, 2000年比1980年增大7.13%~10.8%, 径流总量增至659.66×108m^3~682.24×108m^3;与此同时, 冰川面积减少1.07%~1.62%, 冰储量也减少1.14%~1.73%.2000-2030年全国冰川径流都将逐步增长, 在2030年左右均达到了最高峰, 径流增率ΔW/W0分别为9.6%及15.0%, 总径流量分别为675.15×108m^3, 和707.91×108m^3.2030年以后, 全国冰川径流均开始从高峰缓慢回落, 但直到2050年分别比初始径流量多8.6%及13.6%.因此, 在2050年以前, 特别是2030年前后是在上述气候情景下充分利用冰川融水的最好时机, 但也是冰川洪水等灾害的多发期.就各流域来说,敏感型区径流高峰出现时间早而径流增率小, 稳定型区则反之.如果出现极端的持续升温, 如升温率为0.05 K·a^-1, 全国冰川径流增率可达26.5%, 到21世纪末回落到1980年水平以下, 而冰川储量损失达57%, 届时中国西部生态环境将急剧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径流 评估 冰川系统 变化预测
下载PDF
2006年黑河水系典型流域冰川融水径流与出山径流的关系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贺建桥 宋高举 +2 位作者 蒋熹 李全莲 武晓波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86-1189,共4页
利用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2006年七一冰川的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19.85L.s-1.km-2,是20世纪70年代七一冰川径流模数的2.23倍;依据径流模数估算出2006年冰川融水径流在黑河4条支流出山径流量中的比重为9.6%,大于1... 利用2006年夏季祁连山七一冰川野外观测资料,计算了2006年七一冰川的冰川融水径流模数,为119.85L.s-1.km-2,是20世纪70年代七一冰川径流模数的2.23倍;依据径流模数估算出2006年冰川融水径流在黑河4条支流出山径流量中的比重为9.6%,大于1991年8.2%的统计值。黑河流域东部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中冰川融水所占比重变化不大,西部河流冰川融水补给比重显著增大,强烈反映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冰川对气候变化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融水径流 径流模数 出山径流 黑河流域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气候、冰川、径流的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宗省 何元庆 +4 位作者 贾文雄 和献中 庞洪喜 张宁宁 刘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共5页
中国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近百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温明显加速.而降水量变化则相对比较复杂,20世纪初至80年代,降水量在波动中缓慢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区西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部降水量仍保持上升趋势.由此... 中国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近百年来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后升温明显加速.而降水量变化则相对比较复杂,20世纪初至80年代,降水量在波动中缓慢增加,20世纪80年代以后研究区西部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东部降水量仍保持上升趋势.由此反映出季风海洋性冰川区西部向暖干方向发展,而东部则向暖湿方向发展.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冰川表现出以退缩和物质亏损为主要特征的阶段性变化.20世纪初至30年代,冰川处于稳定或前进状态,20世纪30~60年代处于后退,60~80年代初期则处于稳定或减速后退状态。80年代中期以来又转入后退.白水1号冰川区和海螺沟冰川区50年来累积物质亏损分别达18000 mm和11000 mm水当量.冰川表面形态也表现出显著变化,贡嘎山海螺沟流域和玉龙雪山漾弓江流域径流年际和季节变化表明,径流增加明显且主要是冰雪融水增加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 冰川 径流 季风海洋性冰川区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长江南京段河槽特征及古流量 被引量:15
14
作者 曹光杰 王建 +3 位作者 张学勤 屈贵贤 白世彪 龚小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8,共8页
根据南京长江大桥、三桥、四桥的地质钻孔资料,绘制南京段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对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四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从钻孔沉积物样品的14C年代及阶地形成时间,可以判断,南京段约-60m^-90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 根据南京长江大桥、三桥、四桥的地质钻孔资料,绘制南京段长江古河槽地质剖面示意图。对拟建南京长江四桥附近的四个钻孔进行了采样分析,从钻孔沉积物样品的14C年代及阶地形成时间,可以判断,南京段约-60m^-90m的深槽为末次盛冰期时的长江河槽。钻孔揭示,南京段长江古河槽狭窄陡峭,呈V型,在南京长江大桥附近形成局部深切。根据长江三桥、长江大桥附近古深槽断面形态及底部沉积物颗粒级配,选用沙莫夫公式、河海大学公式等,计算了末次盛冰期时河槽底部的泥沙起动流速及断面平均流速。根据流量—流速—过水断面之间的关系式,计算得出末次盛冰期时长江的流量约为12000~16000m3/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盛冰期 长江南京段 古河槽 流速 流量
下载PDF
冰川径流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小咏 刘耕年 +1 位作者 鞠远江 傅海荣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8-62,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冰川径流模型研究成果。表明国际上冰川径流模型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统计模型到分析模型,目前正朝着基于物理的分布式的数字水文模型发展,对于模型机理的研究越来越接近实际。但基于物理概念性的分析模型在冰川区的...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冰川径流模型研究成果。表明国际上冰川径流模型研究经历了从传统的经验统计模型到分析模型,目前正朝着基于物理的分布式的数字水文模型发展,对于模型机理的研究越来越接近实际。但基于物理概念性的分析模型在冰川区的应用较广,并已发展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型,时空分辨率更高。我国冰川区水文气象观测较晚并受条件限制,对冰川水文模型的研究晚于国际其它一些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径流 水文模型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径流水文规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尹观 王小丹 +2 位作者 高志友 闫秋实 黄艺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5-372,共8页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示踪技术,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和干流的不同区段,不同时域径流的组成特点及其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水的组成,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早、晚)有明显的...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示踪技术,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和干流的不同区段,不同时域径流的组成特点及其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水的组成,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早、晚)有明显的变化.夏季晚上的水大约有82.4%是来自冰川区的水,17.6%为非冰川区的径流;早晨中的水来自冰川区的占74.6%,非冰川区径流占25.4%.冰川消融水的最大可占总水量的6.9%~7.8%左右.在冬季时段,冰舌末端排泄水(BCH-1)和冰川水文站(HLG-6)径流的同位素组成均低于底部冰川冰(BCB-2:-16.639‰),显示出严重同位素不平衡的特点,反映了冬季底部冰川消融水在源区水(BCH-1)中的贡献已达很低的程度,而代之以冰川上部占主导优势的雨雪水.这意味着在冬季当地冰川的退缩速度与夏季相比有明显减慢的趋势.示踪表明,在冰川水文站附近区域内存在水的渗漏,夏季可能延伸到倒中桥(HLG-13采样点上方)一带,下渗水通过地下通道,到杉树坪(HLG-2采样点)邻近的区域回补到河道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径流 同位素示踪 海螺沟冰川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冰川退缩对河水径流的影响 被引量:52
17
作者 姚檀栋 姚治君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8,共5页
青藏高原发育着36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49873.44km2,冰储量4561km3,分别占中国冰川总条数的79.5%,冰川总面积的84%和冰储量的81.6%。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得大多数冰川处... 青藏高原发育着36793条现代冰川,冰川面积49873.44km2,冰储量4561km3,分别占中国冰川总条数的79.5%,冰川总面积的84%和冰储量的81.6%。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的波动变暖,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快速增温,使得大多数冰川处于退缩趋势。20世纪上半叶是冰川前进期或由前进期转为后退的时期;50年代至60年代冰川出现大规模退缩,但并未形成冰川全面退缩;60年代末至70年代,许多冰川曾出现前进或前进迹象,前进冰川的比例增大,退缩冰川的退缩幅度减小;80年代以来,冰川后退重新加剧;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强烈。现在虽仍有个别冰川在前进,但高原冰川基本上转入全面退缩状态,这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冰川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青藏高原哺育了亚洲的十多条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恒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等七条最重要的河流。近数十年来,在全球变暖和冰川退缩加快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七大江河径流量亦呈现出不稳定的变化。从趋势上看,短期内冰川退缩将使河流水量呈增加态势,但亦会加大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或河段的不稳定性;而随着冰川的持续退缩,冰川融水将锐减,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特别中小支流将面临逐渐干涸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水资源 径流 气候变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河川径流特征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针娘 胡鸣高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19-226,共8页
青藏高原东部是亚洲一些大河的发源地。冻土层及高山冰川的存在,产汇流条件不同于低海拔区。河流具有多种水源补给,源头以冰雪融水为主。
关键词 冻土 冰川 融水 径流 青藏 高原
下载PDF
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模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韩海东 邵进荣 +1 位作者 林凤 王建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7-363,共7页
以度日因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模型,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径流的变化。模型分别考虑了冰雪、表碛、冰崖等复杂冰川下垫面的产流过程,并利用线性水库原理对冰川汇流进行参数化。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对... 以度日因子模型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分布式模型,评估不同气候条件下托木尔型冰川融水径流的变化。模型分别考虑了冰雪、表碛、冰崖等复杂冰川下垫面的产流过程,并利用线性水库原理对冰川汇流进行参数化。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冰川融水径流进行模拟。敏感性分析表明,平均气温的变化对于融水径流有重要影响:当平均气温升高1℃时,融水径流将增加22.5%;而当气温升高2℃时,径流的增加幅度将达到45.0%。相反,当气温降低1℃和2℃时,融水径流分别减小20.6%和37.6%。比较而言,降水的变化对冰川融水径流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木尔型冰川 冰川融水 敏感性 气温 降水 经流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冰川融水型河流水情的影响──以玛纳斯河为例 被引量:15
20
作者 刘景时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4年第2期40-45,共6页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80年代新疆北部气候变化突出,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实测水文气象资料表明,8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高0.6℃,流域年降水量平均比50—70年代增加16%,但河流水量趋于减少,年最大洪水减小... 我国西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冰雪融水补给。80年代新疆北部气候变化突出,分析玛纳斯河流域实测水文气象资料表明,80年代年平均气温升高0.6℃,流域年降水量平均比50—70年代增加16%,但河流水量趋于减少,年最大洪水减小12.4%,河流径流的年内分布的不均匀性明显改变;春季水量增加,消融期提前,5月流量增大19.5%,夏季略有减小。降水增多对河流径流影响不大,大河水文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强烈,气候变化使河流水情向着不利于绿州经济与环境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雪水文 气候变化 河流水情 玛纳斯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