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2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下的普遍人权批判:基于欧洲的视角——评Global Law:A Triple Challenge 被引量:1
1
作者 徐清飞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6,共5页
直面经济全球化,马蒂基于欧洲的视角,一方面反对美国式的独白式普遍主义的霸权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反对四分五裂的消解普遍主义人权的努力,而给出了一种欧洲式的共同体下的世界法。这种世界法预设了一种普遍人权,这种普遍人权既有... 直面经济全球化,马蒂基于欧洲的视角,一方面反对美国式的独白式普遍主义的霸权性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也反对四分五裂的消解普遍主义人权的努力,而给出了一种欧洲式的共同体下的世界法。这种世界法预设了一种普遍人权,这种普遍人权既有其自身难以克服的预设与论述之间的内在紧张,更为重要的是其预设本身就缺乏一种正当的对人之为人的生活样态的关注的理据。因之,在全球化下,对普遍人权的基础与正当性需要作出一种新的检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法 普遍主义 共同体 人权
下载PDF
FORMULA OF GLOBAL SMOOTH SOLUTION FOR NON-HOMOGENEOUS M-D CONSERVATION LAW WITH UNBOUNDED INITIAL VALUE 被引量:1
2
作者 曹高伟 胡凯 杨小舟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5年第2期508-526,共19页
In this article, we prove the existence and obtain the expression of its solution formula of global smooth solution for non-homogeneous multi-dimensional(m-D) conservation law with unbounded initial value; our metho... In this article, we prove the existence and obtain the expression of its solution formula of global smooth solution for non-homogeneous multi-dimensional(m-D) conservation law with unbounded initial value; our methods are new and essentially different with the situation of bounded initial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ution formula non-homogeneous m-D conservation laws global smooth solution global implicit function
下载PDF
Contribution of Energy Produced by Humanity to Global Warming
3
作者 Vladimir Kh. Dobruskin 《Open Journal of Ecology》 2023年第5期241-247,共7页
Civilization has reached such a level of development when the energy produced by humanity (the energy of civilization) begins to become a noticeable addition to the energy of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The energy of ci... Civilization has reached such a level of development when the energy produced by humanity (the energy of civilization) begins to become a noticeable addition to the energy of incoming solar radiation. The energy of civilization accumulates in the surface layer, where human activity is concentrated, and dissipates in the form of heat, causing a rise in temperature. An equation is derived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civilization’s energy to global warming, which prove to be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accumulated energy of civilization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energy of solar radiation on the earth’s surface to the power of three-fourths. The coefficient of proportionality is expressed in terms of fundamental physical constants: Planck’s constant, the speed of light and the Boltzmann constant. It is shown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energy of civilization is comparable with the role of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ioxide over the past decades. To mitigate the negative effect,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energy production and partially revise the environmental poli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phan-Boltzmann law Energy Of Civilization global Warming
下载PDF
Building Blocks of Nature
4
作者 Hans Joachim Dudek 《Journal of High Energy Physics, Gravitation and Cosmology》 CAS 2024年第3期1226-1303,共78页
By means of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elementary objects by the Lagrange density and by the commutators of the communication relations, correlations can be formed using the Fourier transform, which under the conditions ... By means of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elementary objects by the Lagrange density and by the commutators of the communication relations, correlations can be formed using the Fourier transform, which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the Hamilton principle, describes correlation structures of the elementary objects with oscillator properties.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s obtained in this way are characterized by physical information, the essential component of which is the action.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s describ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under the sole condition of the Hamilton’s principle. The structure, the properties and the interactions of elementary objects can be led back in this way to a fundamental four dimensional structure, which is therefore in their different modifications the building block of nature. With the presented method,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of elementary physical effects to quantum mechanics is obtained. This report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fundamentals and statements of physical information theory and its consequenc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elementary ob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milton Principle as global law in Physics Physical Information Generated by Action Correlation Space Mass and Charge Formation Interpretation of Physical Effects
下载PDF
中国国际法哲学的自主建构及其规范化进路 被引量:1
5
作者 江河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1期75-95,共21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国际法的法哲学建构成为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基本前提。自近代以来,以殖民体系和单向度全球化为背景,西方国家建构了非正义的国际规则体系,其引发的全球治理问题呼唤负责任大国积极引领国际法...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国际法的法哲学建构成为国际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发展的基本前提。自近代以来,以殖民体系和单向度全球化为背景,西方国家建构了非正义的国际规则体系,其引发的全球治理问题呼唤负责任大国积极引领国际法的理论和规范重构。为此,横向的范畴体系及其互动功能有利于通过社科法学的路径自主建构中国的国际法哲学。当代国际法的碎片化和开放性使主体论和价值论构成国际法基础理论形构的主导性范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人类主体性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谐价值观,推动了国际法主体论与价值论的互动,沿着秩序正义化和广义法律体系的逻辑形塑了国际法的宏观体系,也微观地促进了国际法原则和具体规则的规范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范畴 单向度全球化 国际法哲学 人类命运共同体 儒家和谐观
下载PDF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全球行政法”的证成、范畴、效力模式
6
作者 翟翌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共22页
在全球化受阻及全球治理危机不断涌现等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全球行政法”应运而生,但亦面临不少理论困境。作为中国原创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行政法”创新的结合,可为“全球行政法”重构提供理论基础,是中国开创原创性话语... 在全球化受阻及全球治理危机不断涌现等百年未有大变局下,“全球行政法”应运而生,但亦面临不少理论困境。作为中国原创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全球行政法”创新的结合,可为“全球行政法”重构提供理论基础,是中国开创原创性话语体系的努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行政法”巧妙跳脱出传统国际法囿于常自愿缔约加入、退出导致的效力不彰等困局,从规制执行包括国际法等规范在内的行政行为,和完成全球行政任务的不同视角,新颖地以行政法方法探索“全球行政空间”中对各国政府在内的全球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规范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帮助“全球行政法”重新确立内涵;在外延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全球行政法”可实现与国际法、国际行政法、国内行政法的区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全球行政法”以“综合方式”发挥法效力。由于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相互关联,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重塑“全球行政法”也可提升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和实现善治是世界较为公认的理念和共识,在全球化不断受挫的时代背景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行政法”也有利于在新的语境重新汇聚全球共识,从规范行政权行使角度进一步推进全球法治文明的发展、完善全球法治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全球行政法”并非要取代传统国际法,而是与国际法相辅相成,以法治的方式共同促进全球治理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行政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全球行政空间 全球治理 原创话语体系
下载PDF
新时代涉外法治人才全球胜任力教育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改进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吉文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24年第2期45-57,共13页
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功效不显、作用不彰的问题表明现行涉外法治人才的教育以及课程体系存在不足,未能把符合多元国际社会需要的全球胜任力涵盖其中。作为既能胜任竞争也可胜任合作的多维度能力,全球胜任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 当前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功效不显、作用不彰的问题表明现行涉外法治人才的教育以及课程体系存在不足,未能把符合多元国际社会需要的全球胜任力涵盖其中。作为既能胜任竞争也可胜任合作的多维度能力,全球胜任力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我国涉外法治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因而是我国新时代法学教育需要增强的领域。目前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研究生课程体系普遍注重的是国际规则的知识与技能传授,却不够重视国际视野的提升,未能把全球胜任力有效地涵盖进去。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改进上,应当对“强化模块课程”加以调整,增加蕴含全球胜任力内涵的世界法律文化、比较法、可持续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专题课程,并将“素质提升课程模块”的讲座模式调整为相对固定的“讲座教授+”模式,注重涉外法治人才视野与价值观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法学教育 涉外法治人才 全球胜任力 研究生课程体系
下载PDF
构建面向世界的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8
作者 雷磊 《新文科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3期16-24,123,共10页
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主张的提出有其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是一种面向“世界”的言说。在空间维度上,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主要面向的是西方世界;在时间维度上,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面向新科技时代的世界。面向世界的“... 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这一主张的提出有其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是一种面向“世界”的言说。在空间维度上,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主要面向的是西方世界;在时间维度上,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要面向新科技时代的世界。面向世界的“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由中国学者构建且在内容上具有中国特色,但始终保持开放姿态。在构建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应将马克思主义法学之“道”、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之“根”、国外有益法律思想之“器”和当下中国法治实践之“基”结合起来。中国法学者应处理好“世界”与“中国”的关系,既要做中国法学知识体系的创造者,也要做世界法学知识体系的贡献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学自主知识体系 世界 中国主体性 中国特色 普遍性
下载PDF
适应性海洋法治理念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适用
9
作者 罗国强 魏寒冰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24年第2期64-76,共13页
新形势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体系在应对海洋治理中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呈现一定的不适应性。普芬道夫自然法哲学中的社会性义务要求社会主体承担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普遍义务,具备此种消极调和特征的... 新形势下,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为核心的海洋法体系在应对海洋治理中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时呈现一定的不适应性。普芬道夫自然法哲学中的社会性义务要求社会主体承担不损害他人正当权益的普遍义务,具备此种消极调和特征的公平原则强调规则与历史演替中的社会关系保持一致,主要表现为在承认变化的基础上适应变化。通过将适应理念嵌入海洋法体系,补充法治理念的内容,并表现为面向未来的开放式规则、利益相关者的多元参与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演化解释,海洋法将更加灵活地调整权利义务关系。适应性海洋法治理念具备内在延展性,能够为解决南海问题、日本倾倒核污水等海洋危机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类似问题提供借鉴思路。中国的综合实力不断提高,海洋利益诉求也随之变化拓展。中国需要兼顾本国利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利益,适时调整立场态度,通过建立适应性的国内涉海法律体系、转化参与国际海洋治理的法律逻辑,实现国内涉海管理和全球海洋治理的相互协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理念 海洋法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全球海洋治理
下载PDF
全球治理中气候环境资源面临的“公地悲剧”——基于国际法视角的对策分析
10
作者 禄德安 张亚东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43-47,共5页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 在全球治理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全球公域问题正逐渐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全球气候环境资源作为全球公域的一部分,也正面临着严重的“公地悲剧”。全球气候环境资源开发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缺失和国际社会主体责任与实践的不规范,导致气候变暖、碳排放量超标等一系列严重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频发。全球公域问题作为全球治理的一部分,也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参与其中。在当前以国际法为规则秩序的国际框架下,可以从国际法制度规范层面、责任划分层面、主体实践层面进一步丰富完善国际法体系,为各国有效参与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提供多边协作平台和行为规范准则,同时也要正视国际法在解决全球气候环境资源所面临的“公地悲剧”问题中的成效有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公域 全球治理 公地悲剧 国际法 气候环境资源
下载PDF
编纂生态环境法典的重大理论问题研究
11
作者 杜群 黄辉 +1 位作者 孙佑海 高利红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3-30,共28页
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对环境法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环境法学守正与创新、完善与突破的挑战。首先,自然生态保护法是环境法体系的新兴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应吸纳并展现这一领... 生态环境法典的编纂对环境法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时代环境法学守正与创新、完善与突破的挑战。首先,自然生态保护法是环境法体系的新兴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成果的集中反映,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应吸纳并展现这一领域的最新成就。自然生态保护法按照保护目的和方式不同又可分为自然保护法和生态保护法领域。自然保护法采取禁止和限制开发利用方式对原真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生态保护法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维护,尤其注重对生态破坏后果的修复、治理和恢复。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已经考虑设立自然生态保护编,表明法典与学理的融贯。其次,全面确认环境权是生态环境法典编纂的重要使命,其重大意义表现在:能充分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参与全球人权治理的重要基石,环境权作为环境法学科的基础性概念具有重要的法学价值。环境权全面入典,应规定环境权的一般性概念和具体类型,兼顾实体性和程序性的内容。再次,生态环境法典编纂重启环境法是否为独立部门法的学理讨论。不同的定位将决定法典不同的编纂模式、结构和制度内容。将环境法认定为领域法,将削弱学术共同体和法治建设共同体对环境法的法体系发展的主观确信,不利于环境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整体协调发展。环境法作为独立部门法有利于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建设。最后,编纂生态环境法典应当充分考虑全球生态环境法治的发展趋势,准确把握其内在价值规律和制度发展运行逻辑,以整体主义生态观指引法典的内在体系构造,确立环境正义原则,构建沟通、协商制度,加强专家和公众参与决策,增强我国环境法典编纂在全球生态法律秩序中的引领性和贡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法典 自然生态保护法 环境权 独立部门法 法典的全球秩序观
下载PDF
警务外交视角下中国警察国际话语权的提升路径
12
作者 王昉 杜芳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0-75,共6页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警务外交活动,为全球公共安全贡献中国之治,警察国际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作为国家的执法力量,警察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表征。然而,面对西方国家多次在警察话语层面的施压,令我国在国际舆论中陷入... 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警务外交活动,为全球公共安全贡献中国之治,警察国际话语权得到显著提升。作为国家的执法力量,警察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是一个国家的重要表征。然而,面对西方国家多次在警察话语层面的施压,令我国在国际舆论中陷入被动局面。至今,仍存在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声源不足、应对西方话语攻势声道不畅、协调不同法治文明话语声效不佳等国际话语困境。因此,提升我国警察国际话语能力,把握全球安全治理制度性话语的主导权;主动搭建话语传播平台,提升应对话语攻势的舆论性话语权;打造中外融通话语范式,促进不同法治文明的话语认同。从而扭转警务外交中话语权竞争不利的局面,为世界提供更多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话语权 警务外交 全球安全治理 国际警务执法合作
下载PDF
全球治理视角下中国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研究
13
作者 白佳玉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5,175,共12页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主体共同应对和管理海洋领域全球性挑战的行动。国际海洋法治是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的工具。在国际海洋法治的演进脉络中,中国适时调整国家角色定位,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发展完善,更好参与全... 全球海洋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社会主体共同应对和管理海洋领域全球性挑战的行动。国际海洋法治是实现全球海洋治理的工具。在国际海洋法治的演进脉络中,中国适时调整国家角色定位,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发展完善,更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在海洋法治前期孵化阶段,中国作为初步学习者见证并参与构建稳定的海洋法律体系和海洋秩序;在海洋法治实施阶段,中国作为全面参与者,促进国际海洋法治完善实施;在海洋法治成熟进步阶段,中国努力成为创新引领者,促进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中国把握海洋可持续发展方向,在海洋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气候变化应对、海洋科学研究以及海上安全维护等多维度塑造国际海洋法治环境,积极与国际社会主体开展多元国际法治合作。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决定指引下,中国可依托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继续发挥蓝色伙伴关系在国际法治合作中的潜力,促进国际海洋法律制度和国际海洋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国际海洋法治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海洋法治 可持续发展 蓝色伙伴关系
下载PDF
全球安全倡议视角下中国开展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机遇、挑战与路径
14
作者 吴凡 赵国栋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当前,在以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过程中,存在虚假报道影响中国警方国际形象、单边主义影响执法安全合作成效、新兴挑战影响全球安全治理规则等困难挑战。建议统筹推进倡议体系的衔接配套、主动塑造积极健康的国际舆论、... 当前,在以国际执法安全合作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过程中,存在虚假报道影响中国警方国际形象、单边主义影响执法安全合作成效、新兴挑战影响全球安全治理规则等困难挑战。建议统筹推进倡议体系的衔接配套、主动塑造积极健康的国际舆论、打造执法安全合作的样板工程、强化执法安全合作的科技赋能、推动涉外法治工作的不断完善、加强执法安全合作的理论创新,助力全球安全倡议成为构建普遍安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与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安全倡议 国际执法安全合作 全球安全治理 总体国家安全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基于三阶超螺旋扰动观测器的PMLSM全局自适应滑模控制
15
作者 张艳 王丽梅 方馨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6-86,共11页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位置跟踪精确度易受外部扰动、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全局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与三阶超螺旋扰动观测器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首先,为了解决全局滑模控制存在的抖振问题,根据自适应趋近律设计全局... 针对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的位置跟踪精确度易受外部扰动、参数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问题,提出全局自适应滑模控制器与三阶超螺旋扰动观测器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首先,为了解决全局滑模控制存在的抖振问题,根据自适应趋近律设计全局自适应滑模控制器。自适应趋近律可以根据系统状态变量的变化过程实时调整开关增益的大小,从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并减小抖振。然后,为了提高系统的跟踪精确度以及抗干扰能力,设计三阶超螺旋扰动观测器,利用扰动观测器观测系统中无法精确测量的扰动以及存在的不确定项,实现对系统的前馈补偿。最后,进行仿真与实验验证。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与全局滑模控制相比,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跟踪精确度,使系统具有良好的稳态性能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全局滑模控制 自适应趋近律 扰动观测器 跟踪精确度 抗扰性 抖振
下载PDF
论中日韩三国在北极范围内的博弈与合作
16
作者 齐冠钧 白光裕 刘娅 《东北亚经济研究》 2024年第2期59-68,共10页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加速融化,进而改变了区域内外的国际关系。中日韩三国为争取未来可能浮现的北极航运利益,以及北极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纷纷设法进入此一区域。三国同时探取多边和双边外交,意图强化在北极的... 近年来,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北极冰川加速融化,进而改变了区域内外的国际关系。中日韩三国为争取未来可能浮现的北极航运利益,以及北极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纷纷设法进入此一区域。三国同时探取多边和双边外交,意图强化在北极的影响力。目前为止,三国的北极政策各自为政,甚至相互竞争,很容易产生利益冲突;北极重要的战略地位,也易引起军事紧张。事实上,三国在北极有共同的利益,这些共同利益亦有可能促成三国间的合作。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论述中日韩三国对北极冰融的应对,及评估对三国关系的影响。首先要从宏观的层面探讨全球变暖对北极环境的影响,及此影响引起的地缘政治变化;其次分析北极新航线出现,对全球及中日韩三国海上贸易的影响;第三探讨能源需求强烈的三国对于北极资源获取所采取的行动;最后分析三国在北极议题上合作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北极航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下载PDF
基于全局快速终端和扰动补偿的PMSM矢量控制
17
作者 陈德海 张吉祥 +1 位作者 刘祥 曾东红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
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动态性能并抑制抖振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全局快速终端和扰动补偿观测器的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在速度环设计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GFTSMC)并结合改进型指数趋近律(IERL),进一步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削弱了运... 为提升永磁同步电机(PMSM)的动态性能并抑制抖振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全局快速终端和扰动补偿观测器的矢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在速度环设计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器(GFTSMC)并结合改进型指数趋近律(IERL),进一步缩短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削弱了运动点在滑模面的抖振现象。为了对永磁同步电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扰动问题进行补偿,设计了改进型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对未知扰动进行观测并进行前馈补偿。同时设计了滑模位置观测器,实现了对位置信号的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进一步提高了调速系统的响应速度,降低了稳态误差,增强了抗扰性能,同时能更准确检测转子位置,转速响应时间提升了0.043 s,转速最大误差从69.9下降至11.75 r/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动态性能 全局快速终端 改进型指数趋近律 扰动补偿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滑模控制的列车速度跟踪研究
18
作者 康庄 贾利民 秦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107,共11页
列车运行过程具有强耦合、非线性等特征,且往往存在较大且不可观测的外界干扰,这些特性加大了列车运行控制的难度,针对列车运行速度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模糊滑模控制,引入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列车运行过程具有强耦合、非线性等特征,且往往存在较大且不可观测的外界干扰,这些特性加大了列车运行控制的难度,针对列车运行速度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糊滑模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模糊滑模控制,引入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使系统在有限时间内达到稳态;然后构造以李亚普洛夫函数导数的绝对值为补偿的自适应干扰估计项,对外界干扰进行准确估计,进而提出一种双层递阶指数趋近全局快速终端模糊滑模控制器,并且引入指数趋近率来调节滑模面的动态品质,该控制器能快速收敛到稳定状态,且有效地消除了控制器的抖振情况;最后通过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且提高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车速度跟踪 滑模控制 模糊系统 全局快速终端滑模控制 指数趋近率 外界干扰
下载PDF
新时代西北地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功能性困境及其突破
19
作者 那斯尔江·依布拉音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2期134-151,共18页
新时代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以及区域间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与争端不断显现,对于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更甚。但是,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培... 新时代加快推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是以法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新时代背景下,国际以及区域间经济文化往来日益密切,由此产生的贸易摩擦与争端不断显现,对于涉外法治人才的需求更甚。但是,涉外法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作为涉外法治建设领域的先导因素,在当下仍然面临功能性困境,难以发挥其实际效用,以西北地区最为显著。涉外法治人才稀缺、西北地区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因缺乏资金支持导致难以建设特色的优势学科和专业培养体系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西北地区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工作。为破除上述功能性困境,需要国家、企业以及社会形成多元合力,在完善西北地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发挥各主体的优势,在注重理论教化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注意拓宽涉外法治人才的国际视野,形成西北地区的特色培养模式。以强化涉外法治人才复合型能力培养为助力,以期服务于国家涉外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外法治 法治人才培养 西北地区 全球治理
下载PDF
The Validity of the Thermohydrogravidynamic Theory Concerning the Predicted Dates of the Maximal Temporal Intensifications of the Global Seismotectonic Processes of the Earth during the Range 2020 - 2023 AD
20
作者 Sergey V. Simonenko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3年第7期242-255,共14页
We present (on the 13<sup>th</su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the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according to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Earth (during ... We present (on the 13<sup>th</sup>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logy and Geophysics) the convincing evidence that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according to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of the Earth (during the range 2020 - 2023 AD) occurred near the predicted (calculated in advance based on the global prediction thermohydrogravidynamic principles determining the maximal temporal intensifications of the global seismotectonic, volcanic, climatic and magnetic processes of the Earth) dates 2020.016666667 AD (Simonenko, 2020), 2021.1 AD (Simonenko, 2019, 2020), 2022.18333333 AD (Simonenko, 2021), 2023.26666666 AD (Simonenko, 2022) and 2020.55 AD, 2021.65 AD (Simonenko, 2019, 2021), 2022.716666666 AD (Simonenko, 2022), respectively, corresponding to the local maximal and to the local minimal, respectively, combined planetary and solar integral energy gravitational influences on the internal rigid core of the Earth. We present the short-term thermohydrogravidynamic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generalized differential formulation of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the first global prediction thermohydrogravidynamic principle) for evaluation of the maximal magnitude of the strongest (during the March, 2023 AD) earthquake of the Earth occurred on March 16, 2023 AD (according to the U.S. Geological Survey).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hydrogravidynamic Theory Non-Stationary Cosmic Gravitation Generalized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Cosmic Geology Cosmic Geophysics Cosmic Seismology global Seismotectonic Processes global Prediction Thermohydrogravidynamic Principles The Short-Term Thermohydrogravidynamic Techn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