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obal plate motion and earthquake activity
1
作者 Yanxing Li Xiwu Luan +4 位作者 Yuanzhong Lu Jinghua Zhang Hong Liu Sanming Luo Feng Liu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The global plate motion rates Ω are not uniform in time and space. The rotation rates were larger than 0. 545°/Ma for Cocos, Philippine Sea, Pacific, Nazca, Australia, India and Arabia plates, but smaller than 0... The global plate motion rates Ω are not uniform in time and space. The rotation rates were larger than 0. 545°/Ma for Cocos, Philippine Sea, Pacific, Nazca, Australia, India and Arabia plates, but smaller than 0. 315°/Ma. for other plates. Compared to 1997. 0, the Ω values of the three oceanic plates in 2000. 0 increased by,respectively,2.4% ,2. 1% and 41.7%, and the northward movement rates of the the India plate and western part of the Australia plate increased by 3.38 mm/a on the averag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s was dependent on earthquake magnitude. Earthquakes of 5.0 ≤ Mw 〈 7.0 were located mainly in plate-margin zones and intra-plate crustal deformation zones joining the southern margin of Eurasia plate. Earthquakes of Mw≥7.0 concentrated basically in the circum-Pacific and South Asia zones, but hardly in midocean-ridge seismic zones. Earthquakes of Mw ≥ 8.0 were located only in the margin zones of the India, Aus- tralia,Pacific and Nazca plates orthogonal to the direction of plate motion. Compared with previous eighteen years, global earthquake activity enhanced obviously after 1994, especially after 2001. The Ω value of a plate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ctivity of strong earthquakes. The largest earthquakes were located in the front-margin zones of plates having the largest Ω values. Energy released by strong earthquakes comes mainly from kinetic energy of the plates. Global seismicity enhancement was caused mainly by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three oceanic plates. Larger enhancement of global earthquake activity lagged behind the movement acceleration of the three oceanic plates by four ye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 motion ACCELERATION global seismicity ENHANCEMENT GPS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PARAMETERS OF PRESENT GLOBAL PLATE MOTION USING SLR TECHNIQUE
2
作者 朱文耀 张华 冯初刚 《Science China Mathematics》 SCIE 1990年第12期1477-1487,共11页
Using thelast 5 years’ (1983—1988) global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 data of satellite Lageos, we have determined the present-day change rate of the baseline length among those SLR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North A... Using thelast 5 years’ (1983—1988) global Satellite Laser Ranging (SLR) data of satellite Lageos, we have determined the present-day change rate of the baseline length among those SLR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North America, South America, Indaia, Pacific and Eurasia plates. The precision estimated is better than 1 cm/a. The results of this determination agree with those obtained by the geologic tectonic rate model of Minster and Jordan (1978).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motion of those regions located faraway from the plate boundary is probably stable in the past million years. In some regions at the plate boundary the result is found disagreed with the M/J model. For example, the determined change rate of the Monumeny Peak-Ouincy baseline across the famous San-Andreas transform fault is 2.9cm/a (M/J:5.3 cm/a). This might be explained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periodic deformations occurring at the plate boundary and sudden deformations occurring only in the plate boundary zone. We have also found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R TECHNIQUE global plate motion BASELINE change rate multiarc method.
原文传递
基于ITRF96和ITRF97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被引量:41
3
作者 朱文耀 韩继龙 马文章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2-319,共8页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和ITRF97的水平运动 ,分别建立了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新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研究表明 ,ITRF96和ITRF97与协议地球参考架 (CTRF)的无整体旋转 (NNR :No -Net ... 利用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96和ITRF97的水平运动 ,分别建立了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新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研究表明 ,ITRF96和ITRF97与协议地球参考架 (CTRF)的无整体旋转 (NNR :No -Net -Rota tion)的定义不符 ,都存在一个整体旋转 .ITRF96参考架的旋转角速度约为 0 .1 1°/m .yr,旋转极位于 :N - 4.1 3° ,E89.3°;ITRF97的旋转角速度约为 0 .1 0°/m .yr,旋转极位于 :N - 2 7.2°,E74.7° .这种不一致性对ITRF96和ITRF97的高精度应用和长期维持、地球自转参数的长期变化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 CTRF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下载PDF
ITRF96参考架中的全球板块运动 被引量:11
4
作者 熊永清 朱文耀 张强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2-108,共7页
本文利用独立于地壳构造模型的 ITRF96提供的最新速度场 ,对 ITRF96中各测站所属的板块进行仔细的检核 ,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新的现代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该模型可作为由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所建立的各板块运动模型的检... 本文利用独立于地壳构造模型的 ITRF96提供的最新速度场 ,对 ITRF96中各测站所属的板块进行仔细的检核 ,建立了一个完全基于空间大地测量技术的新的现代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该模型可作为由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所建立的各板块运动模型的检核 ,也可用来提供ITRF96框架下研究区域性地壳形变的较好背景场。结果表明基于空间技术的实测资料建立的板块运动模型和 NNR NUVEL1 A存在不小的差异 ,这个差异已不能被当前高精度地壳运动的监测与研究所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96 全球板块运动 IERS 构造运动
下载PDF
全球地壳运动的背景场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双根 朱文耀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2年第5期782-786,共5页
全球地壳运动是在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中发生的 ,其背景场的运动参数是表征地壳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由于现今板块运动模型ITRF序列均忽略板块边界部分 ,并且板块以NUVEL1A模型来划分 ,由此建立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不能作为一个严格的全球... 全球地壳运动是在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中发生的 ,其背景场的运动参数是表征地壳运动的最基本特征。由于现今板块运动模型ITRF序列均忽略板块边界部分 ,并且板块以NUVEL1A模型来划分 ,由此建立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不能作为一个严格的全球地壳运动背景场。利用区域速度场和ITRF2 0 0 0速度场建立一个包括非刚体的板块边界区域和刚体板块的全球地壳运动模型 ,其板块总角动量 |L| =0 .131°/Ma ,即不为零 ,存在整体旋转 ,由此建立无整体旋转 (NNR)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运动 ITRF序列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无整体旋转模型 板块构造说
下载PDF
关于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000VEL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金双根 朱文耀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3期430-436,共7页
利用最新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任何其它模型、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 0 0 0VEL ,较百万年平均地质模型NNR -NUVEL1A更能真正反映... 利用最新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立了一个独立于任何其它模型、完全基于现代空间大地测量实测结果的现今全球板块运动模型ITRF2 0 0 0VEL ,较百万年平均地质模型NNR -NUVEL1A更能真正反映全球板块现今运动特征 .相比ITRF96模型 ,更接近于百万年地质模型NNR -NUVEL1A ,而且ITRF2 0 0 0参考架在定向、原点和尺度的定义较ITRF96和ITRF97参考架有了改进 .但ITRF2 0 0 0VEL模型存在诸多问题 :总角动量 |L| =0 .12 7,即不为零 ,与协议参考架 (CTRF)不符 ,存在整体旋转 ,并建立无旋转NNR ITRF2 0 0 0VEL模型 ;台站不均匀分布全球板块、部分板块界线不明确以及有的板块不满足刚性特征等 ,这些对ITRF2 0 0 0的高精度应用和长期维持、地球自转参数的长期变化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ITRF200VEL CTRF 协议参考架 地质模型
下载PDF
ITRF2000和新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符养 韩英 《测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85-87,91,共4页
地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ITRF2 0 0 0地球参考框架初步结果已于 2 0 0 1年 3月 19日公布。ITRF2 0 0 0综合了VLBI、SLR、LLR、GPS和DORIS技术 ,产生 736个点位坐标和 5 4个核心站。文中介绍了ITRF2 0 0 0 ,并利用ITRF2 0 0 0综合解的结果... 地学工作者一直关注的ITRF2 0 0 0地球参考框架初步结果已于 2 0 0 1年 3月 19日公布。ITRF2 0 0 0综合了VLBI、SLR、LLR、GPS和DORIS技术 ,产生 736个点位坐标和 5 4个核心站。文中介绍了ITRF2 0 0 0 ,并利用ITRF2 0 0 0综合解的结果计算全球板块的欧拉矢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F 板块运动模型 空间观测技术
下载PDF
全球地表热流的产生与分布 被引量:13
8
作者 叶正仁 Bradford H.Hager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全球地表热流是反映地球内部热与动力学过程的一种主要能流 .本文在三维球坐标框架下 ,就几个不同的粘度模型分别研究地幔内部密度异常 (基于全球地震层析结果 )以及板块运动激发的地幔流动的热效应及其对于观测地表热流产生和分布特征... 全球地表热流是反映地球内部热与动力学过程的一种主要能流 .本文在三维球坐标框架下 ,就几个不同的粘度模型分别研究地幔内部密度异常 (基于全球地震层析结果 )以及板块运动激发的地幔流动的热效应及其对于观测地表热流产生和分布特征的贡献 .由于地幔动力系统具有较高的Pe数 ,可以期望由板块运动激发的地幔流动将强烈地扰动地幔内部初始传导状态下的温度场以及地表热的热流分布 .结果表明 ,与地幔内部密度异常产生的热效应相比 ,运动的板块及其激发的地幔流动在全球地表观测热流的产生和分布特征上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观测到的大洋中脊处的高热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板块激发的地幔流动的热效应 .计算的平均温度剖面较好地揭示了岩石圈和D″层的温度特征 ,即温度随深度的剧烈变化 ,这与我们目前通过其他手段对岩石圈和D″层的温度结构了解是一致的 .一个下地幔粘度比上地幔高出 30倍的粘度结构 (文中使用的粘度模型 2 )较之其余模型的拟合程度似乎更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热流 地幔流动 Peclet数 板块运动 粘度模型 密度 热效应
下载PDF
分析昆明GPS站相对欧亚板块的运动
9
作者 金双根 朱文耀 缪元兴 《云南天文台台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5-60,共6页
利用国际联测和综合处理 ,得到昆明GPS站地壳形变速率每年以( -4 .3± 0 .5)mm下沉趋势 ,水平分别以 3 7.5mm ,方位 1 47°± 1 .°5运动。利用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 利用国际联测和综合处理 ,得到昆明GPS站地壳形变速率每年以( -4 .3± 0 .5)mm下沉趋势 ,水平分别以 3 7.5mm ,方位 1 47°± 1 .°5运动。利用最新国际地球自转服务 (IERS)发布的国际地球参考架ITRF2 0 0 0速度场 ,建立最新反映全球板块模型 ,基于最新的ITRF2 0 0 0地球参考架和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估计得到昆明站的地壳垂直形变速率为每年 -0 .0 1mm呈下降趋势 ,水平形变速率为每年 ( 8.1± 0 .2 0 )mm ,方位 1 3 7°± 1 .°5;并进一步分别基于几百万年地质地磁模型NNR -NUVEL1A和ITRF96、ITRF97模型的欧亚板块的欧拉矢量 ,得到较一致的结果 ,说明全球板块运动稳定性与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国际地球自转参考架 全球板块运动模型 欧亚板块 GPS站
下载PDF
空间技术观测数据对全球七大板块运动参数的精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恒璟 孙付平 宋伟东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8,21,共4页
采用截止到2003年GPS观测数据和1997年的VLBI观测数据,利用它们的站速度信息,组合解算完全基于空间技术的板块运动参数;通过对站速度残差的精化分析,得出更加稳健的现时板块运动参数;并通过反复试算得出稳定台站的选取以及台站的分布对... 采用截止到2003年GPS观测数据和1997年的VLBI观测数据,利用它们的站速度信息,组合解算完全基于空间技术的板块运动参数;通过对站速度残差的精化分析,得出更加稳健的现时板块运动参数;并通过反复试算得出稳定台站的选取以及台站的分布对板块运动欧拉极有很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现时板块运动 欧拉极
下载PDF
全球板块运动的无整体旋转约束
11
作者 李智 李延兴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96-99,共4页
从数学角度严格推导出全球板块运动的无整体旋转约束条件,并基于国际地球参考框架2000(ITRF2000)速度场,检验并证明了目前已发表的全球板块运动模型只是近似的无整体旋转约束解.
关键词 无整体旋转约束 国际地球参考框架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板块运动 GPS
下载PDF
利用空间技术求解现时板块运动参数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悦 孙付平 《四川测绘》 2005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综合利用GPS及VLBI技术,以站心坐标速度为观测量,求解了五个主要板块的绝对和相对板块运动参数,进行了精度分析。并与传统的NUIVEL-1A地学板块运动模型进行了比较,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全球板块运动在最近300万年内总体上趋于稳定。
关键词 GPS VLBI 板块运动
下载PDF
东亚4个IGS站相对运动的测量及结果分析
13
作者 程宗颐 朱文耀 姜国俊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年刊》 1998年第19期22-27,共6页
利用上海天文台的GPS资料分析软件SHAGAP,处理了1994年8月至1996年9月上海、台北、日本的USU3和TSKB等4个IGS站的GPS观测资料,测得这4个站在此期间的地壳水平运动状况.并对实测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 全球定位系统 板块运动 GPS资料 地壳形变 水平运动
下载PDF
Role of plate-driven mantle flow in distribution of the global heat flow
14
作者 叶正仁 安镇文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9年第4期416-422,共7页
Heat flow in the Earth, from its hot interior to its relatively cool exterior, is the primary energy flow responsible for the dynamic nature of our planet. The motion of the plates excites a forced convective motion i... Heat flow in the Earth, from its hot interior to its relatively cool exterior, is the primary energy flow responsible for the dynamic nature of our planet. The motion of the plates excites a forced convective motion in the mantle, and this plate-driven mantle flow will strongly modulate the temperature field in the mantle because of the relatively high Peeler number of the mantle dynamic system. Here the role of the plate-driven mantle flow in the observed global heat flow is examined. The result reveals that the main feature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observed heat flow a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matches well with the prediction and nearly one half of the average heat flow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thermal effect of the plate-driven mantle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BEAT FLOW plate-driven MANTLE FLOW Peclet number plate motion midocean ridg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