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the Gorgonians of China——Ⅰ. Isis with one new species 被引量:1
1
作者 Zou Renlin, Huang Baochao Wang Xiangzhen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Academia Sinica, Guangzhou 510301,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4期593-602,共10页
Biostatistics (F analysis and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combining with numerical and traditional taxonomy is used to report one new species, ( Isis minorbrachyblasta(I. m) ) as well as I. hippuris (I. h) a... Biostatistics (F analysis and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test) combining with numerical and traditional taxonomy is used to report one new species, ( Isis minorbrachyblasta(I. m) ) as well as I. hippuris (I. h) and I. reticulata(I. r) from the China seas.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of the spicules and other skeletal structures of each species are illustrated in de-tials wit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s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NGTH Isis with one new species Studies on the gorgonians of China
下载PDF
New Anti-HSV-1 Guaiane Lactone from Hainan Gorgonian Echinomuricea indomalaccensis
2
作者 ZHOU Lifan CHEN Bao +3 位作者 ZHANG Yahui ZHANG Xiuli LI Xin WANG Changyu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4期965-968,共4页
A new highly oxygenated guaiane lactone 5-epi-menverin C(1),along with four known compounds including one ses-quiterpene(2)and three steroids(3-5),were isolated from gorgonian Echinomuricea indomalaccensis which were ... A new highly oxygenated guaiane lactone 5-epi-menverin C(1),along with four known compounds including one ses-quiterpene(2)and three steroids(3-5),were isolated from gorgonian Echinomuricea indomalaccensis which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Through anlyzing the NMR data and comparing with other reported compounds,their structures were determined.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of compound 1 wa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its experimental ECD with that obtained by calculation.In a bioassay in vitro,5-epi-menverin C(1)displayed antiviral activity against the HSV-1 virus with an inhibition rate of 69.2%(c=25μmol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gonian coral Echinomuricea indomalaccensis guaiane lactone anti-HSV-1
下载PDF
Sesquiterpenoids from a South China Sea gorgonian Menella sp.
3
作者 郭志琴 柴兴云 +3 位作者 杨斌 周雪峰 刘永宏 屠鹏飞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3年第3期282-285,共4页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 South China Sea gorgonian Menella sp., the isolation of ingredients was perform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repeated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and prepa... To investigate th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a South China Sea gorgonian Menella sp., the isolation of ingredients was performed by solvent extraction and repeated chromatography on silica gel, Sephadex LH-20 and preparative TLC. The structures of isolated compounds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1H and 13C NMR data with those reported inliteratures. Three subergorane sesquiterpenoids and one suberosane sesquiterpenoid were isolat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subergorgic acid (1), 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 (2), 2β-hydroxyl subergorgic acid methyl ester (3), and suberosenol A (4). All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Menella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rgonian Menella sp. SESQUITERPENOID Plexauridae
原文传递
Antimicrobial Aromatic Polyketides from Gorgonian- Associated Fungus, Penicillium commune 518 被引量:7
4
作者 王俊锋 刘培培 +4 位作者 王义 王慧 李静 庄以彬 朱伟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1236-1242,共7页
Seven new aromatic polyketides, communols A-G (1-7),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enicillium commune 518, a marine-derived fungus associated with the Gorgonian, Muricella abnormalis. ... Seven new aromatic polyketides, communols A-G (1-7),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fermentation broth of Penicillium commune 518, a marine-derived fungus associated with the Gorgonian, Muricella abnormalis. The new structures of 1-7 were determined by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X-ray single crystal diffraction. Among them, communol D (4) was the first example of a naturally occurring aromatic polyketide with a sulfoxide group from marine thngi. Compounds 1, 6, and 7 all showed moderat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and Enterobacter aerogenes with MIC values of 4.1/16.4, 6.4/25.8, and 23.8/23.8μmoloL^-1,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icillium commune marine-derived fungus gorgonian Muricella abnormalis aromatic polyketide antimicrobial acti' 'ity
原文传递
Terpenoids from a Chinese Gorgonian Anthogorgia sp. and Their Antifouling Activities
5
作者 陈达伟 刘东 +2 位作者 沈施 程伟 林文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7期1459-1463,共5页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a Chinese gorgonian Anthogorgia sp.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seven terpenoids, including two new compounds, an rearranged serrulatane-type diterpenoid anthogorgiene P (1) and a guaiazuene... Chemical examination of a Chinese gorgonian Anthogorgia sp.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seven terpenoids, including two new compounds, an rearranged serrulatane-type diterpenoid anthogorgiene P (1) and a guaiazuenebased terpenoid anthogorgiene Q (2). Anthogorgiene P (1) contains an unprecedented cubebane nucleus which is rarely found from nature. The structures of new compound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extensive spectroscopic methods (IR, UV, MS, CD and NMR). Compound 7 showed potent antifouling activity against the larval settlement of Balanus amphitrite, while 1 and 4 possessed moderate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ine gorgonian Anthogorgia sp. TERPENOIDS anthogorgienes P--Q structural elucidation antifouling activity
原文传递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化学防御物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长云 刘海燕 +3 位作者 邵长伦 王亚楠 李亮 管华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20-2328,共9页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属于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虽然这些动物自身缺乏有效的物理防御手段,却能在竞争激烈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与繁衍,这主要是依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防御作用。这些次级代谢产物聚...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和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属于海洋低等无脊椎动物,虽然这些动物自身缺乏有效的物理防御手段,却能在竞争激烈的海洋环境中生存与繁衍,这主要是依靠其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防御作用。这些次级代谢产物聚积在体内或释放到环境中,作用主要体现在抵御捕食者、抗病原微生物、克生与防附着等方面。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有助于探讨珊瑚与其环境中其它生物的化学生态关系,属于海洋化学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研究方法和思路对海洋活性天然产物乃至海洋新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综述了软珊瑚和柳珊瑚化学防御物质的研究进展,并阐释了软珊瑚和柳珊瑚中具有拒捕食、克生、防生物附着等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及其化学防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珊瑚(Sinularia flexibilis) 柳珊瑚(Plexaura homomalla) 化学防御 海洋化学生态学
下载PDF
湛江徐闻西海岸柳珊瑚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晖 李秀保 +1 位作者 何建国 邹仁林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7,共8页
2004年8月对湛江徐闻西海岸柳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采得柳珊瑚16种,分别属于7科14属;基本查清该海区柳珊瑚的分布状况。根据柳珊瑚群体颜色及骨针的形态学特征,系统阐述徐闻西海岸柳珊瑚的系统分类关系,第一次系统研究了徐闻柳珊瑚的资... 2004年8月对湛江徐闻西海岸柳珊瑚资源进行调查,共采得柳珊瑚16种,分别属于7科14属;基本查清该海区柳珊瑚的分布状况。根据柳珊瑚群体颜色及骨针的形态学特征,系统阐述徐闻西海岸柳珊瑚的系统分类关系,第一次系统研究了徐闻柳珊瑚的资源状况。结合国际上最新的柳珊瑚分类系统,对国内原有的形态分类系统作出了更新和改进,这将有助于国际上认同和了解中国柳珊瑚资源情况。研究发现了1个新记录科、4个新记录属和1个新记录种。等柳珊瑚科Parisididae为新记录科,Parisis、Paraplexaura、Villogorgia、Dichotella为新记录属,鞭柳珊瑚Ellisella maculataStuder,1878,为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系统分类 物种多样性 分布 湛江徐闻
下载PDF
柳珊瑚分子系统发育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晖 何建国 +2 位作者 李秀保 张俊彬 邹仁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3-71,78,共10页
珊瑚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始于90年代初,用于柳珊瑚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主要分子标记是线粒体DNA和核糖体RNA。本文在重点介绍了柳珊瑚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柳珊瑚种上阶元系统发育学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讨论了珊瑚虫纲的... 珊瑚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始于90年代初,用于柳珊瑚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主要分子标记是线粒体DNA和核糖体RNA。本文在重点介绍了柳珊瑚种群遗传多样性和柳珊瑚种上阶元系统发育学两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所取得研究成果的同时,也讨论了珊瑚虫纲的系统发生关系。最后在简单引述了柳珊瑚分子系统发育学同传统形态分类学方法之间关系的同时,也对柳珊瑚分子系统发育学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做了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八放珊瑚亚纲 珊瑚虫纲 分子系统发育学 线粒体DNA 核糖体RNA
下载PDF
通过核糖体18S rDNA探讨柳珊瑚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秀保 黄晖 +2 位作者 张俊彬 董志军 黄良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19,共10页
通过对南海3种柳珊瑚的18SrDNA序列的测序,结合Genebank中搜索到的其他26种柳珊瑚的18SrDNA序列,构建了NJ和MP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柳珊瑚可分为两个类群,系统树清楚表明了钙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但未能很好反映全轴珊瑚类群的系统... 通过对南海3种柳珊瑚的18SrDNA序列的测序,结合Genebank中搜索到的其他26种柳珊瑚的18SrDNA序列,构建了NJ和MP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柳珊瑚可分为两个类群,系统树清楚表明了钙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但未能很好反映全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钙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较为清晰,其中枝鳃珊瑚科(Dendrobrachiidae)、红珊瑚科(Coralliidae)和拟柳珊瑚科(Paragorgiidae)的遗传关系非常紧密,三爪珊瑚科(Briareidae)、鞭柳珊瑚科(Ellisellidae)和Erythropodiumcaribaeorum分类地位还待商榷,需要选取更多的样品构建系统树才能弄清楚它们准确的分类地位。全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关系非常混乱,可见18SrDNA并不能提供有效的遗传信息,这就需要寻求其他遗传标记来解决全轴珊瑚类群的系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18S RDNA 分子系统关系
下载PDF
南海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nensis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严小红 李震宇 郭跃伟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264-1267,共4页
从采自中国南海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nensis)中分离得到了1个新的Eunicellane型二萜,命名为sinensin(1),和6个已知化合物: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 B(2),calicophirin B(3),calicophirin C(4),astrogorgin(5),calicoferol E... 从采自中国南海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inensis)中分离得到了1个新的Eunicellane型二萜,命名为sinensin(1),和6个已知化合物: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 B(2),calicophirin B(3),calicophirin C(4),astrogorgin(5),calicoferol E(6)和calicoferol B(7),这些化合物的结构是经波谱学实验(1HNMR,13CNMR,HMQC,HMBC,COSY和NOESY)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对照而确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Muricella SINENSIS Eunicellane型二萜
下载PDF
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相关可培养细菌抗污活性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方燕 潘丽霞 +3 位作者 易湘茜 林琳 王一兵 高程海 《广西科学》 CAS 2012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的相关可培养细菌。对获得的90株细菌,先用4株海洋污损指示菌进行活性初筛,获得11株具有抑制海洋污损指示菌生长的细菌后,再用2种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进行活性复筛,复筛得到5株对海... 用4种不同培养基分离纯化柳珊瑚Anthogorgia caerulea中的相关可培养细菌。对获得的90株细菌,先用4株海洋污损指示菌进行活性初筛,获得11株具有抑制海洋污损指示菌生长的细菌后,再用2种抗海洋污损生物幼虫进行活性复筛,复筛得到5株对海洋污损生物幼虫附着有抑制活性的细菌。这5株细菌经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系统发育地位为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Anthogorgia caerulea 海洋细菌 抗污损生物活性
下载PDF
南海柳珊瑚Isis sp.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邓松之 李凤英 +1 位作者 谈燮峰 何直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4年第4期9-11,共3页
从中国南沙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出四个有机化合物,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分析以及化学转换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Hippuris-tanol(1),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2),胸腺嘧啶(3)和尿嘧... 从中国南沙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出四个有机化合物,通过UV,IR,MS,~1H-NMR和^(13)C-NMR分析以及化学转换的方法,确定了它们的结构分别为:Hippuris-tanol(1),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2),胸腺嘧啶(3)和尿嘧啶(4)。其中化合物(2)为新结构的神经酰胺,被命名为Lsimamide,其它为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化学成分 珊瑚
下载PDF
海洋生物柳珊瑚的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文 郭跃伟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69-75,共7页
柳珊瑚中含有许多结构新颖、生物活性多种多样的次生代谢产物 ,从而引起了人们对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的极大兴趣。本文综述了 1 998年至 2 0 0 1年间有关柳珊瑚中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
关键词 海洋生物 柳珊瑚 化学成分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福建东山海域柳珊瑚种类空间分布与多样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秀保 黄晖 +2 位作者 练健生 杨剑辉 黄良民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6,共5页
调查并分析了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柳珊瑚的种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共发现柳珊瑚15种,分别属于6科11属,其中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各2个,分别为Gua-iagorgia anas和星柳珊瑚(Astrogorgia dumbea).结合2005年7月和本... 调查并分析了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柳珊瑚的种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共发现柳珊瑚15种,分别属于6科11属,其中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各2个,分别为Gua-iagorgia anas和星柳珊瑚(Astrogorgia dumbea).结合2005年7月和本次对东山柳珊瑚的采样调查,共发现柳珊瑚19种,全部为不含共生藻的种类.(2)东山柳珊瑚优势种为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和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p.).(3)东山柳珊瑚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如塔屿东面、铁钉屿南面和龙屿南面,而在缓冲区和核心区也有柳珊瑚分布较为丰富的站位.在靠近主要污染源的站位,未见到或者很少见到柳珊瑚的分布.东山珊瑚保护区内柳珊瑚的空间分布与食物的丰富程度、海流以及陆源输入等都有较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种类多样性 空间分布 柳珊瑚 东山湾
下载PDF
柳珊瑚共生菌Bucillus 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龙彬 高程海 +4 位作者 胡丽琴 潘丽霞 林琳 余炼 文良娟 《广西科学》 CAS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 【目的】研究柳珊瑚Anthogorgiacaerulea共生细菌Bacillus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对柳珊瑚A.caerulea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发酵液中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运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共生细菌B.Methylotro phicus发酵液中分离了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环(脯-甘)二肽(1)、环(S-脯-R-亮)二肽(2)、胸苷(3)、尿苷(4)、原儿茶酸(5)、3-Furancarboxylic acid-5-(hydroxmenthy)-Furan(6)。【结论】化合物1~6均是首次从该种细菌中分离得到,丰富了柳珊瑚共生菌B.methylotrophicus的化学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海洋细菌 化合物 结构鉴定
下载PDF
中国珊瑚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12
16
作者 艾小红 陈亿新 漆淑华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49-56,共8页
综述了近10年来中国珊瑚(软珊瑚、柳珊瑚和石珊瑚)的化学成分和药理研究新进展;从珊瑚中分离出了许多结构新颖并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化合物的类型主要涉及到甾醇类、萜类、含氮化合物类、长链脂肪酸酯和长链醇类.
关键词 软珊瑚 柳珊瑚 石珊瑚 化学成分 药理
下载PDF
南海中华小尖柳珊瑚中嘌呤和嘧啶类化合物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萍 漆淑华 +3 位作者 黄丽思 贺飞 农旭华 孙玉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共4页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得到11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 对采自海南三亚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重结晶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得到11个嘌呤、嘧啶类化合物:咖啡碱(1),1,7-二甲基次黄嘌呤(2),1-甲基次黄嘌呤(3),7,9-二甲基-6-氮甲基嘌呤-8-酮(4),7-甲基腺嘌呤(5),1,7-二甲基嘌呤-6,8-二酮(6),尿嘧啶(7),胸腺嘧啶(8)2,'-脱氧尿嘧啶核苷(9)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10),3-乙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11)。其中化合物2~61,1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和11为新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flexuosa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嘌呤 嘧啶
下载PDF
中华小尖柳珊瑚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6
18
作者 严小红 郭跃伟 朱兴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12-414,共3页
从采自中国南海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sinensis(Verrill)中分离得到了4个Eunicellane型二萜和2个B环开环型甾醇,利用波谱技术分别确定为13deacetoxylcalicophirinB(1),calicophirinB(2),calicophirinC(3),astrogorgin(4),calicofero... 从采自中国南海的中华小尖柳珊瑚Muricellasinensis(Verrill)中分离得到了4个Eunicellane型二萜和2个B环开环型甾醇,利用波谱技术分别确定为13deacetoxylcalicophirinB(1),calicophirinB(2),calicophirinC(3),astrogorgin(4),calicoferolE(5)和calicoferolB(6)。在活性筛选中,化合物5对PTP1B显示抑制活性,IC50为27.2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珊瑚 Muriceilla sinensis(Veaill) calicophirin calicoferol
下载PDF
中国南海裸鳃目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 ornatus)及其可能的食源动物柳珊瑚Muricella sp.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文 GAVAGNIN +5 位作者 Margherita 郭跃伟 MOLLO Ernesto CIMINO Guido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667-1672,共6页
从中国南海的裸鳃目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ornatus)中分离得到4个eunicellane型二萜:Ophirin(1),calicophirinB(2),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3)及3-去乙酰基-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4);而由同时、同地采集到的... 从中国南海的裸鳃目软体动物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ornatus)中分离得到4个eunicellane型二萜:Ophirin(1),calicophirinB(2),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3)及3-去乙酰基-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4);而由同时、同地采集到的柳珊瑚Muricellasp.中则分离得到calicophirinB(2),13-去乙酰氧基calicophirinB(3),astrogorgin(5)及类似物6.这些化合物的结构经波谱学实验并与文献报道的数据相对照得以确定,并首次对Ophirin(1)的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Ophirin(1)的单晶X衍射实验不但进一步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而且使这一类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表述得到修正.本文是对Dermatobranchus属软体动物化学成分研究的首次报道;研究提示,美丽拟皮片鳃能通过选择适当的食物,并将食物中有用的次生代谢产物转移、富集到身体的特定部位,使之成为自身的化学防性物质.美丽拟皮片鳃与Muricella属柳珊瑚中共同出现的类似化合物支持二者间可能存在的捕食与被捕食的生态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鳃目软体动物(Nudibranchia) 美丽拟皮片鳃(Dermatobranchus ornatus) 柳珊瑚 Muricella SP eunicellanc型二萜
下载PDF
南海柳珊瑚Isis sp.中的一个新神经酰胺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松之 李凤英 +1 位作者 谈燮峰 程杰飞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4年第1期32-35,共4页
从中国南沙华洋礁采集的柳珊瑚Isis sp.中分离到一个新的神经酰胺:Δ^(4,5)(E),Δ^(9,10)(Z)-鞘氨醇—正十五碳酸酰胺(lsisamide)。经IR、MS、~1H和(13)C NMR谱分析以及臭氧化反应和质谱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它的化学结构。
关键词 柳珊瑚 神经酰胺 N-酰基鞘氨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