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陡带区地球物理响应及地震采集关键参数研究
1
作者 王晓东 李海东 +4 位作者 杨蕾 付滨 陈敬国 王金宽 田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0-538,共9页
断陷盆地陡带区多沉积于湖盆的边界同生断层一侧,具有山高坡陡、近物源、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多发育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地震相上多表现为楔形杂乱相、楔形空白相。本文所述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探区的陡带区沉积大量厚度大... 断陷盆地陡带区多沉积于湖盆的边界同生断层一侧,具有山高坡陡、近物源、沉积速度快的特点,多发育有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或扇三角洲,在地震相上多表现为楔形杂乱相、楔形空白相。本文所述内蒙古二连断陷盆地探区的陡带区沉积大量厚度大、延伸长、无分选的粗细混合碎屑物质,造成地震资料存在能量弱、信噪比低、成像差的问题。为有效改善陡带区地震资料品质难以满足地质需求的问题,本文在对大量陡带区地震资料的分析,在充分分析陡带区沉积模式基础上完成了断陷盆地陡带区地球物理建模以及地球物理响应论证。认为大量的粗碎屑物质未经分选、快速沉积是导致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采集资料反射能量弱、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的直接原因。据此,通过充分的理论论证、模拟以及实际资料验证,推荐断陷盆地陡带区地震资料采集时采用较高的覆盖次数、相对适中的面元、较宽方位和适宜的炮检距。该成果可为类似地区的地震勘探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陡带区 粗碎屑 地球物理响应 地震采集 二连断陷盆地 内蒙古
下载PDF
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性质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涛 邱玉超 +3 位作者 宋立斌 苗洪波 杨善民 张鲲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0-864,共5页
以往对伊通盆地西北缘的断裂性质问题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钻井、露头岩心及地球物理资料,确立了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在古近纪右行走滑伸展之后、新近纪以来为挤压性质,并发育一系列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等... 以往对伊通盆地西北缘的断裂性质问题认识不清,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工作。综合利用钻井、露头岩心及地球物理资料,确立了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在古近纪右行走滑伸展之后、新近纪以来为挤压性质,并发育一系列逆断层及相关褶皱等构造。存在挤压作用的主要依据有以下4点:(1)在靠近西北缘边界的探井岩心中,地层大幅度倾斜或近于直立;(2)盆地西北缘露头出现大量挤压形成的褶皱构造;(3)盆地西北缘地震剖面上普遍存在逆冲构造和花状构造特征;(4)重、磁、电资料也表明盆地西北缘存在挤压现象。勘探证实,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挤压性质及伴生构造特征有利于油气的运聚和成藏。该认识有力地指导了伊通盆地的油气勘探,同时也对整个郯庐断裂带东北段的油气勘探战略具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缘断裂带 伊通盆地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分析 被引量:42
3
作者 陈守田 刘招君 刘杰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2,共4页
海拉尔盆地以箕状断陷为主,且由东向西表现为东断西超、西断东超与东断西超交替出现,至西部以双断为主的变化规律。传递断层带可分为同向传递型、反向传递型及背向传递型 3 种类型。盆地基底构造格局对应力传递和局部应力场转化的控制... 海拉尔盆地以箕状断陷为主,且由东向西表现为东断西超、西断东超与东断西超交替出现,至西部以双断为主的变化规律。传递断层带可分为同向传递型、反向传递型及背向传递型 3 种类型。盆地基底构造格局对应力传递和局部应力场转化的控制作用以及传递带的存在是造成海拉尔盆地构造样式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箕状断陷 构造样式 传递带
下载PDF
穆格莱德盆地构造调节带与勘探前景 被引量:7
4
作者 张亚敏 陈发景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6年第3期79-83,共5页
穆格莱德盆地半地堑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着其变形或位移完成的,通过对调节带的类型、构造样式、分布特点等的探讨,指出了调节带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往往控制砂体分布,邻近生油凹陷是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地带,成为油气... 穆格莱德盆地半地堑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着其变形或位移完成的,通过对调节带的类型、构造样式、分布特点等的探讨,指出了调节带为长期继承性发育的构造,往往控制砂体分布,邻近生油凹陷是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地带,成为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近几年该盆地与调节带有关的油气勘探不断有重大发现,不断发现整装规模效益储量,该盆地调节带的油气勘探具有良好的远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半地垒 调节带 油气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地壳介质各向异性:从银川地堑到海原断裂带 被引量:12
5
作者 许英才 高原 +2 位作者 石玉涛 王琼 陈安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39-4258,共20页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 通过收集鄂尔多斯块体西缘固定地震台网2010年6月至2017年8月的近场地震资料,选择符合剪切波分裂分析的14个台站记录的共137个有效事件波形,得到了剪切波分裂参数,即快剪切波(简称快波)偏振方向和慢剪切波(简称慢波)时间延迟.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时间延迟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快波偏振方向主要与构造应力场方向或者断层走向大体一致.鄂尔多斯西缘紧邻块体边界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自北向南呈现NS、NNE、NE向的变化,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基本一致.银川地堑东西两侧的快波偏振方向有差异,东侧区域主要受青藏高原NNE向挤压和黄河—灵武断裂共同影响,而西侧区域可能受到阿拉善块体与鄂尔多斯块体之间的NW方向的主张应力和阿拉善块体内部应力分布的影响;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快波优势偏振方向为NE向,与青藏高原东北缘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海原断裂带及以南区域快剪切波优势偏振方向为WNW向,与断裂走向基本一致,较好的说明了海原断裂带为活跃的活动断裂.构造与断裂分布都是控制快波偏振方向的主要因素,走滑断裂上的台站快波偏振方向与断裂走向一致,表明这些台站主要受到断裂的强烈影响;走滑断裂附近的个别台站快波偏振方向呈现与构造应力场一致的方向,表明几乎没有受到断裂的影响.鄂尔多斯、阿拉善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区平均时间延迟高于其他地区,反映了青藏高原在NE向运动过程中,受到稳定的鄂尔多斯块体阻挡作用,导致了交汇区地壳介质各向异性程度增加.以海原断裂带到六盘山断裂带为界,其两侧区域的各向异性差异性明显,揭示了应力与介质特性的差异,暗示其邻近区域,特别在海原断裂带东端到六盘山断裂带与鄂尔多斯块体西缘交汇区域,可能有较高的强震危险背景.本研究还对该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的耦合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块体西缘 剪切波分裂 地壳各向异性 主压应力 银川地堑 海原断裂带
下载PDF
基于遥感技术研究依兰-伊通断裂带 被引量:17
6
作者 荆凤 申旭辉 +2 位作者 洪顺英 陈正位 E.Rogozhin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9-84,共6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大型走滑断裂,在沈阳以北由一支分为两支:依兰—伊通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利用遥感数据并结合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该断裂带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成三...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大型走滑断裂,在沈阳以北由一支分为两支:依兰—伊通断裂带和敦化-密山断裂带。利用遥感数据并结合DEM(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对郯庐断裂带北段的依兰-伊通断裂带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该断裂带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成三段(沈阳—开原段、开原—依兰段、依兰—萝北段)。沈阳—开原段为单条断裂,它分隔了下辽河平原和辽东山地;开原—依兰段为双边不对称断裂,两支断裂相向内倾形成地堑,隔大黑山分隔了松辽盆地和那丹哈达岭;依兰-萝北段断裂较为隐伏,该段是小兴安岭和三江盆地的分界。通过分析依兰—伊通断裂带对河流和其他断裂的错动情况,进一步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曾经历了早期左旋走滑和后期右旋走滑的历史。另外还对伊通地堑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及说明,通过对其DEM作横向和纵向的剖面分析证实了其西北边界为主要控盆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依兰-伊通断裂带 伊通地堑 遥感
下载PDF
郯庐断裂南段研究进展与断裂性质讨论 被引量:44
7
作者 汤加富 李怀坤 娄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26-436,共11页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资料,就郯庐断裂带是否南延与消失的原因,其与大别-苏鲁造山带交截形成的假位错效应,以及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等作了新的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郯庐断裂带是否为巨大的左行平移断层或转... 据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专题研究资料,就郯庐断裂带是否南延与消失的原因,其与大别-苏鲁造山带交截形成的假位错效应,以及与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形成演化的关系等作了新的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郯庐断裂带是否为巨大的左行平移断层或转换断层。认为郯庐断裂带可能是在“古郯庐带“的基础上于早侏罗世重新活动、白垩纪强烈活动的地堑型枢纽断裂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左行平移断层 转换断层 地堑型枢纽断裂带
下载PDF
伊通盆地二号断层与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及油气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江涛 邱玉超 +3 位作者 王立武 宋立忠 苗洪波 丁冶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11-416,共6页
利用重力、航磁、电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对伊通盆地二号断层研究认为:二号断层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向吉林省东部延伸的一部分。佳木斯—伊通地堑的左旋活动将西拉木伦河断裂带错断,在地堑内保留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一部... 利用重力、航磁、电法和地震资料,结合区域构造地质特征,对伊通盆地二号断层研究认为:二号断层是西拉木伦河断裂带向吉林省东部延伸的一部分。佳木斯—伊通地堑的左旋活动将西拉木伦河断裂带错断,在地堑内保留的西拉木伦河断裂带的一部分作为伊通盆地的基底断层。该断层继承性活动,断层两侧地层发生差异性沉降,逐渐演化为现今的二号断层。作为伊通盆地内一条最重要的同沉积断层,二号断层控制其上下盘地层的沉积和油气成藏。二号断层与其上盘构成陡坡断裂坡折带,控制上盘的沉积物分布;同时断穿基底,沟通下部双阳组和奢岭组的油气源。二号断层早期开启有利于运移油气,晚期盆地反转时封闭,对梁家构造带的油气藏保存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西拉木伦河断裂带 伊通盆地 二号断层
下载PDF
中非Muglad盆地北区构造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亚敏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02-507,共6页
Muglad盆地发育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按断层规模大小及其在盆地演化中的作用可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对Muglad盆地复杂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后认为,该盆地构造单元一般以不对称半地堑形态为主,由二组走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和北西... Muglad盆地发育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断裂构造,按断层规模大小及其在盆地演化中的作用可分为基底断层和盖层断层。对Muglad盆地复杂的几何学特征分析后认为,该盆地构造单元一般以不对称半地堑形态为主,由二组走向分别为北东东向和北西向基底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半地垒断陷群组成。半地堑不对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其变形或位移完成的。凹陷的分割性强,各凹陷有着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体系,成为相对独立的烃类生成、运移和聚集基本单元。在半地堑之间发育大型正向构造调节带或大型继承性低幅度隆起,是油气高产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半地堑(地堑) 半地垒(地垒) 调节带
下载PDF
苏丹国穆格莱德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亚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38-42,共5页
用盆地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穆格莱德盆地的原型为伸展断陷盆地.由于改造状况不同,出现3种类型:第一类是未受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二类是挤压反转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三类是走滑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盆地内半地堑、半地垒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 用盆地分析的方法确定了穆格莱德盆地的原型为伸展断陷盆地.由于改造状况不同,出现3种类型:第一类是未受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二类是挤压反转的伸展断陷盆地,第三类是走滑改造的伸展断陷盆地.盆地内半地堑、半地垒不对称地交替变化是通过调节带调节其变形或位移,该盆地调节带有6种类型,其构造样式为地垒状凸起、鼻状构造和走向斜坡,具有纵向、横向和斜向3种走向.盆地构造演化有3期:(1)早白垩世早期,随着非洲-南美泛大陆裂开,产生了第一期伸展断陷盆地;(2)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随着原始大西洋的扩张,形成了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3)新生代,随着区域沉降,演化为伸展坳陷盆地.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第二期伸展断陷盆地,油气具有跨时代聚集、高产富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穆格莱德盆地 伸展构造 反转构造 花状构造 半地堑 半地垒 调节带
下载PDF
依舒地堑汤原、方正断陷古近纪边界断裂活动特征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孔伟 张帆 +1 位作者 刘志宏 张兴洲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54,共10页
依舒地堑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为其两个面积较大的二级构造单元。通过对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边界断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依舒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始新世-渐新世依舒地堑边界断裂... 依舒地堑位于黑龙江省东部,为一新生代断陷盆地,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为其两个面积较大的二级构造单元。通过对汤原断陷和方正断陷边界断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依舒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研究发现,在始新世-渐新世依舒地堑边界断裂的活动整体上具有多中心、不均衡的特征,汤原断陷东部的边界断裂为控盆断裂,方正断陷东、西两侧的边界断裂对盆地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西部边界断裂为主要控盆断裂。断层的生长指数分析表明,依舒地堑内部的北西向断裂与边界断裂的活动具有一致的规律性,都起到协调边界断裂演化发展的作用。依舒地堑边界断裂转换引张方向是由莫霍面梯度带的倾斜方向所决定,梯度带的倾向与地堑的整体伸展方向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舒地堑 断陷盆地 边界断裂 传递断层
下载PDF
西藏阿里地区多桑地堑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冠 陶晓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9年第1期46-52,共7页
笔者以冈底斯构造带内部近南北向发育的多桑地堑带为代表,简述了多桑地堑带构造的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根据该地堑两侧断隆山的发育特征及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推断地堑的断陷活动时期始于中新世,直至第四纪仍有活动,对上新世... 笔者以冈底斯构造带内部近南北向发育的多桑地堑带为代表,简述了多桑地堑带构造的组成及基本构造特征。根据该地堑两侧断隆山的发育特征及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结果,推断地堑的断陷活动时期始于中新世,直至第四纪仍有活动,对上新世—第四纪沉积起明显的控制作用。多桑地堑带的形成可能为前期南北向受力不均而产生共轭X节理,后期南北向挤压的持续进行使地壳隆升,当隆升到达一定程度后造成重力塌陷及下地壳物质的侧向流动产生纵向拉张作用,此时前期形成的共轭X节理追踪并部分贯通,最终形成多桑地堑,而横向上的区域断裂则可能控制地堑各区段拉伸宽窄的变化和沉降的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南北向构造带 地堑 正断层 成因机制
下载PDF
鄂西北房县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蔡永建 雷东宁 +2 位作者 乔岳强 罗登贵 汤勇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5,共5页
房县盆地整体地形南陡北缓,古近系广泛发育,前第四纪地层向南倾斜。其南部边界的青峰断裂带在古近纪正断作用明显,北东向白鹤断裂的正断和北西向安康-房县断裂的左旋控制青峰断裂的范围和盆地的东西边界。房县盆地是典型的半地堑断陷盆... 房县盆地整体地形南陡北缓,古近系广泛发育,前第四纪地层向南倾斜。其南部边界的青峰断裂带在古近纪正断作用明显,北东向白鹤断裂的正断和北西向安康-房县断裂的左旋控制青峰断裂的范围和盆地的东西边界。房县盆地是典型的半地堑断陷盆地,经历了拉张-挤压-差异升降的过程,现今仍发育温泉群,时有中等地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县盆地 青峰断裂带 半地堑断陷盆地 演化
下载PDF
斜坡带油气成藏特征与勘探方法——以济阳坳陷为例 被引量:20
14
作者 秦永霞 姜素华 王永诗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2期14-20,共7页
以济阳坳陷为例 ,概要论述了箕状断陷的结构特征 ,把斜坡带分为宽缓型、窄陡型、双元型三种类型 ,研究了不同类型斜坡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指出在宽缓斜坡带主要以形成上第三系构造 -岩性油藏、下第三系岩性油气藏、... 以济阳坳陷为例 ,概要论述了箕状断陷的结构特征 ,把斜坡带分为宽缓型、窄陡型、双元型三种类型 ,研究了不同类型斜坡带油气藏类型、油气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 ,指出在宽缓斜坡带主要以形成上第三系构造 -岩性油藏、下第三系岩性油气藏、地层超覆不整合油藏、构造 -地层油气藏及前第三系的地层剥蚀不整合油藏为特征 ;窄陡斜坡带主要形成断块油藏、断块 -岩性油藏、滚动背斜油藏 ;双元斜坡带主要形成潜山油藏、地层不整合油藏及断块 -岩性油气藏。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以综合地质分析为基础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测井约束反演、三维可视化技术等为手段的斜坡带综合勘探方法 ,提高了斜坡带的勘探效果 ,也为类似盆地斜坡带的勘探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坡带 成藏特征 油气藏 勘探方法 地质特征 济阳坳陷 箕状断陷
下载PDF
珠一坳陷古近系典型凹陷类比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瑞菊 邓宏文 郭建宇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08年第21期108-112,共5页
惠州凹陷与西江、恩平凹陷同处珠一坳陷中部,其基本结构单元均为半地堑。珠一坳陷在古近系经历了断陷、断坳和坳陷演化阶段,各凹均具有下断上坳、先陆后海的双层结构,因而其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区域构造位置、边界断裂性... 惠州凹陷与西江、恩平凹陷同处珠一坳陷中部,其基本结构单元均为半地堑。珠一坳陷在古近系经历了断陷、断坳和坳陷演化阶段,各凹均具有下断上坳、先陆后海的双层结构,因而其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具有相似性。但区域构造位置、边界断裂性质、盆地结构与构造演化的差异也导致惠州与西江、恩平凹陷沉积中心,湖区分布、主要物源供给方向、物源体系的形成与分布、沉积体系类型与沉积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地堑 沉积体系 转换带 物源体系 层序地层构型
下载PDF
论北京平谷新生代盆地的成因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付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31,共10页
通过对北京市东北部平谷新生代盆地地层岩性、水文条件、深部构造、微小地震和盆地形态特征综合分析,提出平谷盆地并非第四纪断陷盆地,而是岩溶塌陷盆地的新认识。综合研究认为平谷盆地内基岩断裂可能大量发育;但新生代夏垫-马坊断裂带... 通过对北京市东北部平谷新生代盆地地层岩性、水文条件、深部构造、微小地震和盆地形态特征综合分析,提出平谷盆地并非第四纪断陷盆地,而是岩溶塌陷盆地的新认识。综合研究认为平谷盆地内基岩断裂可能大量发育;但新生代夏垫-马坊断裂带并没有在平谷盆地内发育;造成平谷盆地新生代断裂密布假象的原因是基岩埋藏古地貌;平谷盆地古溶洞形成时代可能为上新世-早更新世,盆地可能在早更新世发生塌陷,形成最初的盆地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塌陷盆地 断陷盆地 夏垫-马坊断裂带 新生代 平谷盆地 北京
下载PDF
火山断陷盆地的边缘成矿论 被引量:4
17
作者 贺菊瑞 巫全准 郑济林 《火山地质与矿产》 1994年第3期25-32,共8页
火山断陷盆地是构造-岩浆-地热体系的最活跃场所。大中型热液矿床往往赋存于盆地边缘。高渗透构造破碎带、基底和火山盖层建造的相应组合、多阶段次火山岩的侵入、配套的水文地质环境构成了盆边热源、矿源、水源、矿质沉淀空间的最佳匹... 火山断陷盆地是构造-岩浆-地热体系的最活跃场所。大中型热液矿床往往赋存于盆地边缘。高渗透构造破碎带、基底和火山盖层建造的相应组合、多阶段次火山岩的侵入、配套的水文地质环境构成了盆边热源、矿源、水源、矿质沉淀空间的最佳匹配条件。因此.盆地边缘作为矿床预测和靶区优选的显著目标值得找矿者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断陷盆地 盆边成矿 热液矿床 地热
下载PDF
伊通地堑上地幔剪切带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小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67-176,共10页
通过研究糜棱岩型幔源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位错亚构造及组构特征,确定它是上地幔剪切带的代表物质。该带形成温度为729~828℃、压力为1.10~1.38GPa、差异应力为97~150MPa、应变速率为IO ̄(-14)~... 通过研究糜棱岩型幔源包体的变形显微构造、位错亚构造及组构特征,确定它是上地幔剪切带的代表物质。该带形成温度为729~828℃、压力为1.10~1.38GPa、差异应力为97~150MPa、应变速率为IO ̄(-14)~1O ̄(-12)s ̄(-1)、等效粘滞度为10~1000EPa·s和深度为37~45km。这是一种与地幔底辟作用有关的规模较小的缓倾斜剪切带,也是应变集中带,能导致上地幔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并与地震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构造 剪切带 上地幔 糜棱岩 幔源包体
下载PDF
陆内张性盆地的不对称性
19
作者 张功成 金莉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 1993年第5期27-34,共8页
陆内张性盆地的不对称性表现在盆地三维结构、断裂构造格架及其活动性、沉积体的发育、岩浆活动与火山岩的展布和油气的生成与分布等方面。这些特征都与大规模的拆离构造密切相关。
关键词 陆内张性盆地 不对称性 半地堑 构造变换带 盆地结构 油气地质
下载PDF
断陷盆地内地堑带中地层减薄问题成因探讨
20
作者 崔志浩 李佳 项波 《四川建材》 2016年第4期233-234,共2页
断陷盆地内地堑带中地层厚度减薄的现象经常发生,但对其形成原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把断陷盆地内地堑带中地层减薄成因分为两大类情况来进行探讨:第一类情况是断层发育之前地层出现了减薄,受后期断层活动的影响较弱;第二类情况... 断陷盆地内地堑带中地层厚度减薄的现象经常发生,但对其形成原因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分析总结,把断陷盆地内地堑带中地层减薄成因分为两大类情况来进行探讨:第一类情况是断层发育之前地层出现了减薄,受后期断层活动的影响较弱;第二类情况是伴随断层的发育过程,地层受断层活动的影响导致地堑带中地层厚度减薄。通过分析本文,认为等二类情况中断层活动的影响是导致断陷盆地内地堑带中地层减薄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地堑带 地层减薄 正断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