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Rutting Performance of HMA Designed with Aggregate Gradations According to Superpave and Marshall Methods 被引量:1
1
作者 Basim H. Al-Humeidawi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16年第3期477-487,共11页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rutting) of pavement is a major distress in flexible pavement. It is related to vehicles properties and/or pavement materials and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tensive experimental ... The permanent deformation (rutting) of pavement is a major distress in flexible pavement. It is related to vehicles properties and/or pavement materials and condition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tensive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compare between the aggregate gradation according to Superpave and Marshall methods of asphalt concrete mix design on pavement rutting and to examine the sensitivity of rutting resistance to aggregate gradation. A wheel truck machine has been used for measurement of pavement rutting (permanent deformation).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at two controlled different air temperature 55℃ and 25℃.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the adopting of aggregate gradation procedure of Superpave method of pavement mix design for Marshall method of asphalt concrete mix design can reduce the pavement rutting by about 50%. This achievement may be related to missing of three sieves in aggregate gradation procedure of Marshall method which controls rounded and finer aggregate particles. These sieves provide more continuity for aggregate gradation to ensure filling unnecessary gaps and produce more contact points between the aggregates in Hot Mix Asphalt (HMA). The outputs of the research support modifying Marshall method of asphalt concrete mix design by adopting aggregate gradation proposed in Superpave method. The results of study also showed that the coarser aggregate provided more resistance to pavement rut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VE Marshall Method Pavement rutting Aggregate gradat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下载PDF
Impact of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Aggregate and Volumetric Properties of Hot Mixture Asphalt (HMA) in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istance to Rutting
2
作者 Mouhamed Lamine Chérif Aidara Makhaly Ba Alan Carter 《Open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2020年第3期187-194,共8页
Se<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veral studies show that properties of Hot Mixture Asphalt (HMA) mix design materials, aggregate gradation and volumetric properties had an influence on their resist... Se<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veral studies show that properties of Hot Mixture Asphalt (HMA) mix design materials, aggregate gradation and volumetric properties had an influence on their resistance to rutting. However, these properties do not impact in the same way this performance. For a given aggregate typ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 infinity aggregate gradation type can be observed, and for each type of HMA several types of bituminous binder can be used. This article aims to measure the evolution of resistance to rutting according to the three main classes of National Cooperative Highway Research Program (NCHRP) aggregate gradation (dense-graded, fine-graded and coarse-graded).</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To this end, a study was conducted on the measurement of rutting resist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e for eight bituminous mixtures manufactured with two bitumen typ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two types of manufacturing aggreg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is a priority order of these different parameter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resistance to rutting. This highlights a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properties of aggregate and type of granular skeleton. Indeed, for the same type of aggregate, asphalt binder type first impac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resistance to rutting of the HMA followed by aggregate gradation, volu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mix and finally by the angularity of the aggregates. Howeve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this order cannot be fixed and can depend of the intensity of each parameter.</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gregate gradation HMA rutting BASALT QUARTZITE
下载PDF
基于塑性活化能的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江训利 何必想 +3 位作者 刘港归 陈琪 王朝晖 黄志义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6-497,共12页
为了解决目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的不足,实现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优化,依托城市道路大中修项目,采用离散元模拟和塑性活化能(E a)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级配设计角度对试验路段进行抗车辙优化,其中,重点介绍了塑性活化能相关... 为了解决目前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评价指标的不足,实现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优化,依托城市道路大中修项目,采用离散元模拟和塑性活化能(E a)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级配设计角度对试验路段进行抗车辙优化,其中,重点介绍了塑性活化能相关的理论,并给出E a指标的试验确定和计算方法。研究过程中,首先通过虚拟蠕变试验确定优化级配,然后对优化级配和原设计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进行室内蠕变试验,包括浸水和不浸水,20℃和40℃,有损(300 kPa)和无损(25 kPa)条件下分别进行试验。同时基于理论计算各自E a大小,分析结果表明优化级配有着较高的E a。最后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原设计级配和优化级配的沥青混合料分别进行试验路铺筑,并观测车辙变形情况,对比结果表明优化级配路段抗车辙性能更好,与E a指标评价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抗车辙 塑性活化能 级配 试验路
下载PDF
耐高温密级配AC型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
4
作者 张剑金 《广东建材》 2024年第4期35-38,共4页
为探究提升密级配AC型沥青混合料耐高温性能的方法,从基质沥青的复合改性及沥青混合料矿料空间结构的优化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得出,采用SBS改性剂和抗车辙剂对沥青复合改性能有效提升沥青耐高温性能。改性剂最优掺量为2%SBS改性剂加6... 为探究提升密级配AC型沥青混合料耐高温性能的方法,从基质沥青的复合改性及沥青混合料矿料空间结构的优化方面进行试验研究。研究得出,采用SBS改性剂和抗车辙剂对沥青复合改性能有效提升沥青耐高温性能。改性剂最优掺量为2%SBS改性剂加6%抗车辙剂。在规范允许级配范围内,将AC型沥青混合料矿料的空间结构从悬浮密实往骨架密实结构靠拢,能有效提升沥青混合料的耐高温性能,其中需重点控制4.75mm骨架分界筛孔通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改性沥青 抗车辙剂 矿料级配 高温性能
下载PDF
骨料级配对稀薄沥青覆盖层抗车辙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高振富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稀薄沥青覆盖层(TAO)是一种常用的沥青路面修复技术,其抗车辙性能与骨料级配密切相关。为探究骨料级配差异对TAO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采用AC-16沥青混合料,设计了最大公称粒径相同的3种骨料级配并对成型试件进行室内车辙试验,设计了... 稀薄沥青覆盖层(TAO)是一种常用的沥青路面修复技术,其抗车辙性能与骨料级配密切相关。为探究骨料级配差异对TAO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影响,采用AC-16沥青混合料,设计了最大公称粒径相同的3种骨料级配并对成型试件进行室内车辙试验,设计了5种不同的4.75 mm、2.36 mm通过率级配并对成型试件进行汉堡车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骨料级配对TAO的抗车辙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混合料骨料级配越细,其内部骨架越难以形成,导致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降低。因此,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粗骨料含量的方式来优化沥青混合料级配,可以明显地提升TAO的抗车辙性能。此外,增大级配4.75 mm、2.36 mm的筛孔通过率,会使沥青混合料击实空隙率减小,使汉堡车辙深度更大,导致其抗车辙能力下降;且当空隙率<4%时,汉堡车辙深度受空隙率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可通过减少级配4.75 mm、2.36 mm的骨料含量来大幅提升TAO的抗车辙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级配 稀薄沥青覆盖层 最大公称粒径 汉堡车辙试验 抗车辙
下载PDF
基于SMA-13级配的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设计及性能分析
6
作者 王英帅 万超 《粉煤灰综合利用》 CAS 2023年第6期70-75,共6页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对于混合料的级配及材料组成要求较高,研究采用AC-13和SMA-13两种不同级配分别制备掺和不掺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探究不同级配组成混合料间的性能差异,主要考察了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及...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对于混合料的级配及材料组成要求较高,研究采用AC-13和SMA-13两种不同级配分别制备掺和不掺抗车辙剂的沥青混合料,探究不同级配组成混合料间的性能差异,主要考察了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残留稳定度、冻融劈裂强度比及劈裂寿命,研究表明SMA-13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抗疲劳性能较好,抗车辙剂材料的加入能整体提升混合料15%以上的综合性能,建议重载交通沥青路面采用SMA-13级配和抗车辙剂,可实现重载沥青路面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设计 重载交通 路用性能 抗车辙剂
下载PDF
均匀设计在SMA骨料级配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忠根 张登良 +2 位作者 李世杰 孙延忠 吕德保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 ,对 SMA混合料骨料级配进行了优化设计。进行了高温车辙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 ,通过对试验结果回归分析处理 ,得到了关于 SMA最佳骨料级配。
关键词 骨料级配 SMA 均匀设计 车辙试验 低温弯曲试验 沥青混合料 优化设计 公路
下载PDF
级配组成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9
8
作者 孟岩 李艳春 张艳敏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共4页
通过对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型)与美国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曲线分析,认为AC型沥青混凝土中2.36mm以下细集料用量偏高,会对其高温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对两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进行比较后... 通过对普通密级配沥青混凝土(AC型)与美国Superpave型沥青混合料的级配曲线分析,认为AC型沥青混凝土中2.36mm以下细集料用量偏高,会对其高温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采用马歇尔试验、车辙试验对两种级配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进行比较后,对AC型级配范围提出修正建议:级配曲线应通过控制点要求的区间,并低于0.3mm与2.36mm集料级配限制区。试验结果表明,调整AC型级配范围后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高温稳定性能 级配组成 AC型 马歇尔试验 车辙试验
下载PDF
基于抗车辙性能的长大纵坡沥青混合料设计 被引量:6
9
作者 刘朝晖 周婷 +2 位作者 秦仁杰 张景怡 单楠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05-1109,共5页
针对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比较突出的现象,为最大限度降低路面的早期破坏,提高耐久性,以沥青混凝土AC-20为基础,通过对矿料级配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抗永久变形能力更强的紧密骨架密实结构;选取BMF(北美孚)和浙江石... 针对沥青路面长大纵坡路段车辙病害比较突出的现象,为最大限度降低路面的早期破坏,提高耐久性,以沥青混凝土AC-20为基础,通过对矿料级配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一种抗永久变形能力更强的紧密骨架密实结构;选取BMF(北美孚)和浙江石金GBF两种玄武岩纤维,分别采用掺量0.2%、0.3%和0.4%进行车辙试验,分析不同纤维掺量对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改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SAC粗集料断级配是一种抗高温永久变形能力很强的矿料级配;玄武岩纤维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得到提高,当纤维掺量在0.2%~0.3%时增长率比较快,掺量超过0.3%时增长率开始下降;AC_20沥青混合料玄武岩纤维BMF最佳掺量为0.35%,GBF最佳掺量为0.31%。研究成果可为长大纵坡路段沥青路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长大纵坡 抗车辙性能 矿料级配 玄武岩纤维
下载PDF
沥青稳定柔性基层的抗车辙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丽民 刘剑 曾革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40-544,共5页
在对沥青稳定柔性基层材料性能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铺筑试验路和理论分析对沥青稳定柔性基层的抗四辙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沥青稳定碎石基层在我国的应用积累新的技术资料,可供沥青稳定碎石基层设计及施工参考。
关键词 沥青稳定碎石基层 车辙 级配 动稳定度
下载PDF
级配对混合料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韩海峰 何桂平 吕伟民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53-1157,1167,共6页
分别以混合料试件达到目标高度时的旋转压实次数Naim及沥青路面分析仪 (APA)浸水车辙深度为评价指标 ,探讨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选取 10种级配 ,结果表明 :级配相对于Super pave控制点的分布状况对混... 分别以混合料试件达到目标高度时的旋转压实次数Naim及沥青路面分析仪 (APA)浸水车辙深度为评价指标 ,探讨集料级配对沥青混合料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的影响 .研究选取 10种级配 ,结果表明 :级配相对于Super pave控制点的分布状况对混合料的压实性能和车辙稳定性均有显著影响 ;与对于控制点约束范围内的级配相比 ,低于控制点约束低限的级配 ,其混合料车辙稳定性更好但更难压实 ;级配线高于、穿过、低于Superpave禁区以及沿禁区低限的混合料其车辙稳定性无显著差异 ;低于控制点低限最远的级配 ,混合料的压实性能最差 ,车辙稳定性也较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 压实性能 车辙稳定性
下载PDF
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与配合比实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斐 钮宏 田浩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7-232,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抗车辙的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在粗集料级配设计时,筛除4.75mm粒径以下的细集料,以干捣实密度值为粗设计指标;采用SAC方法进行细集料的设计,得到的细集料级配较为密实。在骨架级配设计时,沥青混合料的标称... 提出了一种新的抗车辙的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方法,在粗集料级配设计时,筛除4.75mm粒径以下的细集料,以干捣实密度值为粗设计指标;采用SAC方法进行细集料的设计,得到的细集料级配较为密实。在骨架级配设计时,沥青混合料的标称粒径与0.75 mm筛孔通过率数值密切相关,0.075 mm的筛孔的通过率是会变化的,能够根据标称粒径的减小而从一定的程度上有增大的情况,从以往的施工得到的经验,在标称的粒径为25 mm的时候,0.075 mm筛孔通过率在4.5%~5.5%的范围内较为合适;在标称粒径为13 mm时,0.075 mm筛孔通过率在6.5%~8.5%的范围内较为合适。在进行抗车撤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以标称粒径为13 mm的骨架级配设计为例,根据马歇尔试验结果,本例设计指标空隙率为4%,毛密度值为2.444 g/cm^3,油石比为4.46%。最后对沥青混合料在拌和、运输、摊铺、碾压、养护等阶段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比 车辙 混合料 施工技术 骨架级配
下载PDF
京沪高速公路车辙病害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凌晨 徐亚林 丁武洋 《现代交通技术》 2008年第1期1-4,8,共5页
通过对京沪高速公路车辙较严重的3个路段芯样的总厚度、分层厚度、密度、空隙率及混合料级配的分析,确定了车辙的形成原因及主要产生层位,为养护工作的合理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混合料 车辙 空隙率 级配
下载PDF
抗车辙骨架密实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7
14
作者 黄开宇 吴超凡 +1 位作者 彭红卫 钟梦武 《公路工程》 2010年第1期88-94,共7页
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存在的高温车辙病害现象,研究了以粗集料CBR值确定粗集料比例、以矿料间隙率确定细集料比例,根据沥青混合料所处不同结构功能特性确定粗集料设计密度的适合于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的抗车辙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 针对高速公路普通存在的高温车辙病害现象,研究了以粗集料CBR值确定粗集料比例、以矿料间隙率确定细集料比例,根据沥青混合料所处不同结构功能特性确定粗集料设计密度的适合于南方高温多雨地区的抗车辙骨架密实型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 骨架密实型 级配设计方法 CBR值 矿料间隙率 粗集料设计密度 粗集料组成比例 细集料组成比例 动稳定度
下载PDF
鸡牡公路改性沥青混合料抗车辙能力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晓坤 王立兵 徐闯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3-114,共2页
根据鸡牡公路工程实践,通过现场试验段割条测试改性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阐述了沥青含量、矿料级配、马歇尔稳定度、油石比、矿料粘附性等,对车辙产生的危害,以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 矿料级配 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 公路
下载PDF
基于正交方法的沥青混合料影响因素显著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富强 邹晓翎 +1 位作者 陈富坚 宋永朝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28-31,共4页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室内车辙碾压成型和钻心取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整块车辙板试件的密度和钻心芯样的空隙率,综合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关键筛孔和显著试验条件.同时,基于MATLAB 7.0软件分析了车辙碾压成型试件密度...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采用室内车辙碾压成型和钻心取样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分别测定了整块车辙板试件的密度和钻心芯样的空隙率,综合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关键筛孔和显著试验条件.同时,基于MATLAB 7.0软件分析了车辙碾压成型试件密度和钻心取样试件密度的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95,线性相关性良好,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检测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级配设计 正交设计 车辙试件密度 芯样密度 关键筛孔 显著性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沥青混合料动态蠕变模量与动稳定度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统江 何兆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67-671,共5页
研究了分别基于AC13和AC25优化出的9组级配、SBS改性中海70#沥青和中海70#沥青两种结合料、花岗岩和石灰岩两种集料以及50,70 mm两种车辙试件厚度等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与车辙模量(EDS),EDS与动态蠕变劲度模量(Sdy),Sdy与DS... 研究了分别基于AC13和AC25优化出的9组级配、SBS改性中海70#沥青和中海70#沥青两种结合料、花岗岩和石灰岩两种集料以及50,70 mm两种车辙试件厚度等条件下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DS)与车辙模量(EDS),EDS与动态蠕变劲度模量(Sdy),Sdy与DS这三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沥青混合料的Sdy与采用厚度匹配的车辙试件DS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将DS转换为Sdy,并用其作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配 沥青混合料 动稳定度 车辙模量 动态蠕变劲度模量 结构设计参数
下载PDF
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洪燕 胡尚军 张超 《公路工程》 2007年第6期89-91,97,共4页
依据长寿命路面的设计理念,研究骨架密实型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性能。沥青混合料采用30号硬质沥青,填料全部用水泥代替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和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与国内常用的沥青混凝土(AC)路面相... 依据长寿命路面的设计理念,研究骨架密实型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性能。沥青混合料采用30号硬质沥青,填料全部用水泥代替矿粉。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疲劳性能和强度性能进行了试验与分析,与国内常用的沥青混凝土(AC)路面相比,其性能有明显改善。提出了供工程使用多碎石沥青混合料的级配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命 骨架密实 硬质沥青 车辙 疲劳
下载PDF
基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的车辙指标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雷明轩 支喜兰 李荣华 《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08年第6期32-35,共4页
通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车辙实测数据分析,建立了车辙积水模型,从车辙积水临界深度、行驶安全性的角度提出车辙深度评价指标,并分为三级,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沥青路面 车辙 养护 临界积水深度 分级
下载PDF
高等级沥青路面高温性能影响因素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雪莲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2-44,共3页
针对温度对沥青混合料产生的影响,着重从矿料级配、沥青用量两方面论述其对沥青路面高温性能的影响。结合5种试验级配,采用车辙试验,以动稳定度来表征各种级配的高温性能,从而提出优化合理的解决方案,可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高温性能 矿料级配 车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