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tinuous prediction method of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for high-speed railway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1
作者 Jindong Song Jingbao Zhu Shanyou Li 《Railway Sciences》 2022年第2期307-323,共17页
Purpose–Using the strong motion data ofK-net in Japan,the continuous magnitud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was studied.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In the range of 0.5–10.0 s after the P-wa... Purpose–Using the strong motion data ofK-net in Japan,the continuous magnitude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was studied.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In the range of 0.5–10.0 s after the P-wave arrival,the prediction time window was established at an interval of 0.5 s.12 P-wav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were selected as the model input parameters to construct th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EEW)magnitude prediction model(SVM-HRM)for high-speed railway based on SVM.Findings–The magnitude prediction results of the SVM-HRM model were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gnitude prediction model and the high-speed railway EEW current norm.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3.0 s time window,themagnitude prediction error of the SVM-HRMmodel is obviously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τc method and Pd method.The overestimation of small earthquakes is obviously improved,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l is not affected by epicenter distance,so it has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For earthquake events with themagnitude range of 3–5,the single station realization rate of the SVM-HRMmodel reaches 95%at 0.5 s after the arrival of P-wave,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first alarm realization rate norm required by“The TestMethod of EEW andMonitoring Systemfor High-Speed Railway.”For earthquake eventswithmagnitudes ranging from3 to 5,5 to 7 and 7 to 8,the single station realization rate of the SVM-HRM model is at 0.5 s,1.5 s and 0.5 s after the P-wave arrival,respectively,which is better than the realization rate norm of multiple stations.Originality/value–At the latest,1.5 s after the P-wave arrival,the SVM-HRM model can issue the first earthquake alarm that meets the norm of magnitude prediction realization rate,which meets the accuracy and continuity requirements of high-speed railway EEW magnitud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railway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Magnitude prediction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下载PDF
Real-time prediction of earthquake potential damage:A case study for the January 8,2022 M_(S) 6.9 Menyuan earthquake in Qinghai,China
2
作者 Jindong Song Jingbao Zhu +2 位作者 Yongxiang Wei Shuilong Li Shanyou Li 《Earthquake Research Advances》 CSCD 2023年第1期52-60,共9页
It is critical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ite has potential damage in real-time after an earthquake occurs,which is a challenge in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Here,we propose a real-time Earthquake Potential Damage pre... It is critical to determine whether a site has potential damage in real-time after an earthquake occurs,which is a challenge in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Here,we propose a real-time Earthquake Potential Damage predictor(EPDor)based on predicting peak ground velocities(PGVs)of sites.The EPDo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1)predicting the magnitude of an earthquake and PGVs of triggered stations based on the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ion models;(2)predicting the PGVs at distant sites based on the empirical ground motion prediction equation;(3)generating the PGV map through predicting the PGV of each grid point based on an interpolation process of weighted average based on the predicted values in(1)and(2).We apply the EPDor to the 2022 M_(S) 6.9 Menyuan earthquake in Qinghai Province,China to predict its potential damage.Within the initial few seconds after the first station is triggered,the EPDor can determine directly whether there is potential damage for some sites to a certain degree.Hence,we infer that the EPDor has potential application for future earthquakes.Meanwhile,it also has potential in Chinese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Potential damage Machine learning 2022 M_(S)6.9 Menyuan earthquake Magnitude estimation On-site peak ground velocity prediction
下载PDF
Unusual Change in Critical Frequency of F<sub>2</sub>Layer during and Prior to Earthquakes
3
作者 Soujan Ghosh Sudipta Sasmal +1 位作者 Subrata Kumar Midya Sandip K. Chakrabarti 《Open Journal of Earthquake Research》 2017年第4期191-203,共13页
The unusualness in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different layers of earth’s ionosphere is commensurate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events. We present study of critical frequency of F2 layer (denoted as f0F2) during so... The unusualness in the critical frequency of different layers of earth’s ionosphere is commensurate to be associated with seismic events. We present study of critical frequency of F2 layer (denoted as f0F2) during some major earthquakes in South American region. We use the semi-empirical Barbier’s theorem of air-glow and define a parameter using the critical frequency and virtual height of F2 layer and named it as “F Parameter”. To investigate the variation of this parameter, we consider five large earthquakes in the junction of Nazca plate and South American plate having magnitude greater than M > 6.5 and study the temporal variation of F parameter during these earthquakes. The F Parameter is measured using the ionograms as recorded from the Ionosonde in Jicamarca Radio Observatory (lat. 11.95°S, long 76.87°W) in Chile which lies within the earthquake preparation zones of these five earthquakes. We examine the F Parameter within a span of ±15 days during earthquakes and observed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evaluated F Parameter in 12 to 3 days prior to the earthquakes. The increment is over +3σ from the normal variation. We also observe significant changes during aftershock events. The solar geomagnetic indices were found to be low which ensures that these anomalies in F Parameter are due to seismic ev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Wave Propagation earthquake Interaction Forecasting and prediction Ionosphere/Atmosphere Interactions Electr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基于LSTM网络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山有 王博睿 +4 位作者 卢建旗 王傲 张海峰 谢志南 陶冬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7-599,共13页
烈度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产出.如何实现快速预测目标场址的地震烈度是地震预警方法技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模型(LSTM-Ⅰ).该模型以一个台... 烈度是地震预警系统的关键产出.如何实现快速预测目标场址的地震烈度是地震预警方法技术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单台仪器地震烈度的预测模型(LSTM-Ⅰ).该模型以一个台站观测到地震动参数的时间序列特征为输入,实现动态预测该台站可能遭受的最大烈度.选取了日本K-NET台网记录的102次地震的5103条强震加速度记录训练了神经网络,利用89次地震的3781条数据检验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准确率、漏报率以及误报率三个评价指标评价了LSTM-Ⅰ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当采用P波触发后3 s的序列进行预测时,模型出现漏报的概率为46.78%,出现误报的概率为1.25%;当采用P波触发后10 s的序列进行预测时,模型出现漏报的概率大幅降低到17.6%,出现误报的概率降低到1.14%.结果表明LSTM-Ⅰ模型很好把握住了时间序列中蕴含的特征.进一步基于LSTM-Ⅰ模型评估了Ⅵ度下台站所能提供的预警时间.本文模型能够提供的预警时间与P-S波到时差接近,说明LSTM-Ⅰ模型具有较高的时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时间序列特征 LSTM神经网络 仪器地震烈度 预测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现地警报级别地震预警试验——以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为例
5
作者 宋晋东 朱景宝 +3 位作者 李水龙 王士成 韦永祥 李山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04-3016,共13页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利用此次地震中台站记录到的强震动数据,离线模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现地警报级别地震预警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震级预测...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本文利用此次地震中台站记录到的强震动数据,离线模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现地警报级别地震预警方法.该方法首先构建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震级预测模型与现地地震动速度峰值(peak ground velocity,PGV)预测模型,而后将每个台站的震级和PGV预测值分别与震级阈值5.7和PGV阈值9.12 cm·s^(-1)做比较,进而得到现地警报级别(0,1,2,3),并用于判断台站附近是否发生潜在破坏.其中,警报级别3为预测震级和预测PGV都超过了阈值,表明在该台站附近有潜在地震破坏且震级偏大.此次地震的离线模拟结果表明:使用P波到达后3 s时间窗,基于支持向量机震级预测模型的单台震级估计标准差为0.35、平均绝对误差为0.27;基于支持向量机PGV预测模型的现地PGV预测标准差为0.34、平均绝对误差为0.32;震级估计误差和PGV预测误差主要分布在±2倍标准差范围内.在不考虑数据打包与传输延时的条件下,地震烈度Ⅶ度区域内的触发台站在震后8 s几乎都发布了警报级别3.在此次地震的震后初期,基于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的现地警报级别地震预警方法可以得到可靠的警报预测结果,并为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升级提供了潜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地地震预警 机器学习 震级预测 PGV预测 泸定地震
下载PDF
基于LSTM神经网络的现地烈度实时估算模型——以JMA烈度为例
6
作者 李山有 肖莹 +3 位作者 卢建旗 谢志南 马强 陶冬旺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如何快速并且准确估计目标场点烈度是地震预警中的关键问题。常用基于衰减关系的场点烈度估计和基于P波信息的现地烈度估计往往存在大震烈度低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gn short-term memery,LSTM)的现地JMA... 如何快速并且准确估计目标场点烈度是地震预警中的关键问题。常用基于衰减关系的场点烈度估计和基于P波信息的现地烈度估计往往存在大震烈度低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logn short-term memery,LSTM)的现地JMA烈度持续估计模型。该模型以现地观测地震动的能量、能量增长率、地震动卓越周期和震源距作为输入,以该点的最大仪器地震烈度为预测目标。选取了日本K-NET台网记录101次地震数据作为训练集,94次地震数据作为测试集,训练了现地烈度估算LSTM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在采用3 s时窗长度的序列进行预测时,高估的比例为1.51%,低估的比例为4.00%;并且,随着时窗长度的增加,高估和低估的比例也在不断降低。模型对高烈度(大于等于4.5度)样本的预测时效性随震源距的增加而增加,对大震远场高烈度区域能提供20 s以上的预警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现地预警 长短时记忆神经网络 实时减灾 烈度估计
下载PDF
利用深度学习与物理特征预测仪器地震烈度 被引量:1
7
作者 郑周 林彬华 +6 位作者 金星 于伟恒 李军 韦永祥 王士成 李水龙 周施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712-2728,共17页
快速准确地预测记录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并在地震预警过程中向潜在用户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警报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物理参数特征的算法,用于更可靠地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收集并处理了2001—2021年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 快速准确地预测记录台站的仪器地震烈度,并在地震预警过程中向潜在用户提供及时和准确的警报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物理参数特征的算法,用于更可靠地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收集并处理了2001—2021年日本K-NET和KiK-net强震仪台网记录的3386次地震事件作为研究样本.对这些地震事件进行截取、基线校正、质量筛选等预处理,共得到25714条三通道地震波形.使用18000条地震记录(90%训练,10%验证)构建了一个窗长为3秒的仪器地震烈度预测模型(CNN-PP),并对7714条地震记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CNN-PP模型在预测仪器地震烈度方面优于传统的单一特征参数方法.此外,离线震例测试结果显示,CNN-PP模型的报警成功率达到95.03%,没有出现误报情况,为解决地震预警仪器地震烈度的测定提供了一种潜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仪器地震烈度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物理参数特征
下载PDF
地震预测预警等级风险评估与分区分级发布方案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杨马陵 沈繁銮 +1 位作者 陈大庆 曾春梅 《灾害学》 CSCD 2010年第4期1-4,10,共5页
从地震预测预警的思路和要达到的减灾目的出发,提出了发布预测预警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给出了地震预测预警等级的划分。结合我国地震预报、震灾预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预测预警等级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分区分级发布方... 从地震预测预警的思路和要达到的减灾目的出发,提出了发布预测预警的基本原则,并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给出了地震预测预警等级的划分。结合我国地震预报、震灾预防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预测预警等级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分区分级发布方案。以地震实例对风险评估、分区分级发布方案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预测预警等级 风险评估 分区分级 发布方案
下载PDF
地震预警系统的发展、应用及启示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纪东 张志强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2,共7页
从相关概念入手,引出地震预警,分析预测、预报、预警之间的概念差异,认为地震预警是地震已经发生后的及时警报,而不是地震还未发生前的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是波速差,当前国际上典型的地震预警系统,如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SA... 从相关概念入手,引出地震预警,分析预测、预报、预警之间的概念差异,认为地震预警是地震已经发生后的及时警报,而不是地震还未发生前的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是波速差,当前国际上典型的地震预警系统,如墨西哥城地震预警系统SAS、日本地震早期预警系统EEW及铁路地震预警系统UrEDAS、美国加州地震预警系统ElarmS、中国台湾地震速报系统等,已经在防震减灾领域及重大工程(如水坝、核电站)中得到发展和应用。尽管如此,地震预警系统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其本身还存在缺陷,如误报、迟报等,但是在实践中预警系统还是有很大的潜在效益,也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5·12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也已准备开始尝试建立类似的地震预警系统。依据地震预警系统的特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基础的断层研究、地震台网建设、信息如何发布等方面对地震预警系统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预报 地震预警 地震预警系统
下载PDF
地震预警PGV-Pd关系参数的距离分段特征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辰 李小军 +2 位作者 景冰冰 席楠 田秀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13-1426,共14页
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来前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和地震动参数,以对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对重要工程、人员密集区域发布警报信息.以Pd估测PGV的方法是地震预警研究涉及的一种重要问题,该方法利用初至P波触发后前几秒的... 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在破坏性的地震波到来前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和地震动参数,以对可能出现的地震灾害进行预测,对重要工程、人员密集区域发布警报信息.以Pd估测PGV的方法是地震预警研究涉及的一种重要问题,该方法利用初至P波触发后前几秒的峰值位移(Pd)对最终地震动峰值速度(PGV)进行估算,以满足预警的需要.本文对2016年在日本发生的熊本地震及其前震、余震的震中距100km以内、矩震级大于4级、井下基岩PGA>5cm·s^(-2)和地表PGA>20cm·s^(-2)的Kik-net强地震动记录进行处理分析,用于研究以Pd估测PGV的方法.将获得的强地震动数据按震中距从0~100km平均划分为5个区段,在记录时间3~10s范围内将Pd的计算取8个时间窗,分别对每个震中距区段、每一个Pd的时间窗下的PGV-Pd数据进行线性拟合,最终提出了一套应对不同震中距对位移幅值连续追踪测定PGV的算法.对每一个震中距区段的研究表明,震中距会对PGV-Pd关系产生影响.对5次地震进行验证分析,认为基于基岩记录估测基岩PGV的准确度高于基于地表记录估测地表PGV的准确度;对震中距进行分段的PGV估测方法准确度高于不考虑震中距因子的估测方法.最后拓展了将井下基岩Pd估测井下基岩PGV这种原地地震预警方法,使其能够为异地P波预警方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方法 地震预警 熊本地震 震级预测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6.9级地震机器学习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警的回溯验证 被引量:5
11
作者 宋晋东 朱景宝 +4 位作者 韦永祥 刘艳琼 何斌 李继龙 李山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03-2919,共17页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周边地区普遍有感,并导致多条高铁线路临时停运.本文利用这次地震获取的大量烈度计加速度记录,基于正在进行系统研发的机器学习地震预警方法模块,对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青海省海北州门源县发生6.9级地震,周边地区普遍有感,并导致多条高铁线路临时停运.本文利用这次地震获取的大量烈度计加速度记录,基于正在进行系统研发的机器学习地震预警方法模块,对地震预警震级估计与现地阈值报警进行了回溯验证.结果表明:在地震发生后3.1 s,震级估计为6.5级,且震级估计误差不受信噪比和震中距变化的影响,随着首台触发后时间的增加,震级估计逐渐接近实际震级.对于现地地震动速度峰值PGV(Peak Ground Velocity)预测,各个台站在P波到达后3 s时,预测PGV与观测PGV呈现1:1线性关系,随着P波到达后时间窗的增加,预测PGV逐步接近观测PGV,且PGV预测误差不受信噪比和震中距变化的影响.现地台站仪器烈度阈值设置为Ⅵ度时,报警成功、误报、漏报的百分比分别为99.53%、0%、0.47%,平均预警时间为19.62 s,且地震烈度Ⅵ度区内没有发生误报和漏报;现地台站仪器烈度阈值设置为Ⅶ度时,报警成功、误报、漏报的百分比分别为99.77%、0%、0.23%,平均预警时间为9.69 s,且地震烈度Ⅶ度区内没有发生误报和漏报.此次回溯验证结果表明:机器学习方法在这次地震中可以得到鲁棒的震级估计和现地阈值报警结果,并为该方法的在线测试以及中国地震预警系统升级提供可行性依据;其次,在这次地震事件中,烈度计可为预警提供额外的作用,这也为烈度计在未来地震预警的研究和应用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机器学习 震级估计 现地地震动速度峰值预测 门源地震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线路场地地震动快速准确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子珺 赵伯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8-134,共7页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采用沿线路排列的原位地震监测网络所必需的单台站预警模式,研究提出适合高速铁路单台站的快速、准确进行高铁线路场地地震动预测的方法。选择3s初始P波的谱强度、位移幅值和速度平方积分作为预测地震动的特征...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采用沿线路排列的原位地震监测网络所必需的单台站预警模式,研究提出适合高速铁路单台站的快速、准确进行高铁线路场地地震动预测的方法。选择3s初始P波的谱强度、位移幅值和速度平方积分作为预测地震动的特征参数,应用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余震记录,建立这3个特征参数与待预测的3个地震动参数(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谱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进而推导得到3个地震动参数的预测公式。对比结果表明,基于3s初始P波的谱强度预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方法更适合于我国高速铁路线路场地的地震预警。针对汶川地震这样主震级别大的地震,通过在地震动参数预测公式中引入放大系数,对特征参数进行提前修正,从而对大地震的后续地震动也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缓解了预测大震级地震动时出现的"低估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地震动预测 初始P波 谱强度 单台站预警
下载PDF
面向地震烈度仪的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朝勇 郑钰 +2 位作者 徐志强 姜旭东 杨建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43-655,共13页
利用初期P波预警参数构建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使其在达到设定阈值时快速发出报警信息,是现地地震预警系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针对地震烈度仪基于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记录到的数据质量较差,通过两次... 利用初期P波预警参数构建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使其在达到设定阈值时快速发出报警信息,是现地地震预警系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直接关系到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针对地震烈度仪基于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记录到的数据质量较差,通过两次积分获取的位移存在较大偏差,会引起更多的误报和漏报,本文采用不同阶数(1—4阶)的巴特沃斯滤波器,分别构建了基于P波3 s和全P波段数据的位移幅值PD、速度幅值PV和加速度幅值PA与地震动峰值速度PGV和峰值加速度PGA的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然后利用收集到的川滇示范预警网地震事件记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地震烈度仪微机电系统传感器的记录,采用1阶巴特沃斯滤波器处理、基于全P波段波形拟合获取到的PV与PGV的相关性和PA与PGA的相关性为两种最优现地地震动预测模型。具体应用时,应同时利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统计关系进行现地地震动预测,并将实际地震动观测值作为额外的判定条件,以降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地预警 地震动预测 P波预警参数 地震烈度仪 全P波段
下载PDF
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震级快速准确预测方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子珺 赵伯明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沿线路排列的原位地震监测网络所必需的单台站预警模式,研究提出基于位移平方积分的地震震级预测方法,并与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平均周期和基于位移幅值的地震震级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应用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记录数据,... 基于我国高速铁路沿线路排列的原位地震监测网络所必需的单台站预警模式,研究提出基于位移平方积分的地震震级预测方法,并与具有代表性的基于平均周期和基于位移幅值的地震震级预测方法进行比较。应用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的记录数据,分别推导基于位移平方积分、平均周期和位移幅值这3个特征参数的地震震级预测公式;对比3个公式的预测结果可知,基于位移平方积分的地震震级预测方法预测的震级偏差的标准差最小。通过对地震数据进行频域特性解析,拟合分析3s初始P波谱强度的对数与预测震级偏差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提出对震级偏差进行有效修正的方法,修正后的预测方法能够缓解预测大地震时出现的震级"饱和"现象,提高震级的预测精度。提出的基于位移平方积分的地震震级预测公式与修正方法可以实时、准确、快速、有效地预测复杂震源的地震震级,能够满足高速铁路单台站地震预警的严格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震级预测 单台站预警 位移平方积分 平均周期 位移幅值
下载PDF
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及地震预报、预警、预防综合决策问题的讨论——浅释唐山、海城、松潘、丽江等大地震的经验教训 被引量:11
15
作者 罗灼礼 王伟君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32,共14页
唐山地震、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和丽江地震等大地震的观测与预报实践,在科学上提出许多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地震前兆复杂性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从上述大地震的重要观测资料中,得到对大地震的短临前兆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新理解,认为:短临... 唐山地震、海城地震、松潘地震和丽江地震等大地震的观测与预报实践,在科学上提出许多问题,但最重要的是地震前兆复杂性的理解和认识问题。从上述大地震的重要观测资料中,得到对大地震的短临前兆复杂性及其表现形式的新理解,认为:短临前兆异常不同于趋势异常,异常现象的突发性、差异性、特殊的无序和不稳定性,不可重复性是其主要特征。其"场,源"关系,也不同于一般概念的"场,源"关系,它具有"混沌"性能。前兆异常复杂性产生的根源不仅是因为孕震系统是复杂的系统,更为重要的是,当系统进入非弹性应变阶段后,受到非线性动力学一般原理所支配。因此地震及其前兆现象似乎是不可能在纯力学的基础上加以探索研究的,准确地说,它们应该视为在远离平衡的条件下起作用的非线性动力学体系一般性问题的组成部分。块、带、源、兆整体协同分析和长(期),中(期)、短(期)、临震预报相结合的渐进式地震预报思路,是地震预报成功与失败的实践经验总结。只有在整体上,从时间、空间结构统一性上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才有可能抓住地震及其前兆复杂性问题的本质。该文还讨论了地震及其预报对社会的影响,和地震预报需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以及制约、影响地震预报和预警的因素。文中认为与其它自然灾害相比,地震预报和灾害预警的难度更大,每一步骤的决策,无论是警报发布、级别调整、警报的解除都包含了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实践经验证明:政府对地震预报、预警、预防的综合决策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和风险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前兆复杂性 “场、 源”关系 “混沌”性能 地震预报 预警和预防 政府综合决策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震级连续预测方法 被引量:8
16
作者 宋晋东 朱景宝 李山有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6-165,共10页
利用日本K-net强震动数据,研究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震级连续预测方法。在P波到达后0.5~10.0 s范围内,以0.5 s为间隔建立预测时间窗,选取12个P波特征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参数,构建支持向量机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震级预测模型(SVM-HRM),并将模型... 利用日本K-net强震动数据,研究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震级连续预测方法。在P波到达后0.5~10.0 s范围内,以0.5 s为间隔建立预测时间窗,选取12个P波特征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参数,构建支持向量机的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震级预测模型(SVM-HRM),并将模型的震级预测结果分别与传统的震级预测模型以及现行标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3.0 s时间窗下,模型的震级预测误差明显小于传统的τ_(c)方法与P_(d)方法,小震高估明显改善,且模型的构建不受数据震中距筛选的影响,具备泛化性能;对于震级范围在3~5级的地震事件,模型的单台实现率在P波到达后的0.5 s达到95%,优于《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试验方法》要求的首报震级预测实现率标准;对于震级范围在3~5级、5~7级、7~8级之间的地震事件,模型的单台实现率分别在P波到达后的0.5,1.5,0.5 s优于多台实现率标准;最迟在P波到达后的1.5 s,模型便可发出符合震级预测实现率标准的地震预警首报,满足高速铁路地震预警震级预测的准确性和连续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地震预警 震级预测 支持向量机 特征参数
下载PDF
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现状与发展前景综述 被引量:6
17
作者 吴林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2期123-125,共3页
比较国外一些地震预警系统,结合中国地震预警系统的现状,指出建立中国地震预警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烈度速报 防震减灾 预警盲区 预警容忍度
下载PDF
预警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筱荣 《内陆地震》 2004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对新疆1970-2002年地震资料以不同范围、不同震级进行全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新疆台网监测能力较好地区绝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关联图较为清晰。提出了预警地震的概念,认为预警地震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预警地震 地震活动关联图 地震预报
下载PDF
地震预报、设防与预警问题 被引量:2
19
作者 万天丰 《自然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2-135,F0002,共5页
临震预报是世界级的难题,要想实现临震预报,就必须抓住地震前兆及相关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参数与发震的确切关系。在临震预报问题还没解决之前,大力加强地震设防工作是尤其重要的。尽快在地震危险区建立地震预警机制是必要而且可行的。
关键词 地震 临震预报 地震设防 地震预警
下载PDF
滇西实验场地震短临动态跟踪综合预测方案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芬 吴国华 《国际地震动态》 2012年第12期8-15,共8页
对滇西实验场1992年以来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映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5.0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减少了虚报和漏报的次... 对滇西实验场1992年以来前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映震效果通过R信度检验(对应M≥5.0地震)的8条单项前兆指标,综合考虑单项前兆指标虚报率和漏报率对指标信度的影响,对单项前兆指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综合处理,减少了虚报和漏报的次数,预测效果明显提高。综合预测方案不仅提高了地震短临预测信度,并提供了地点判定原则和震级估算原则。利用分级预警模式分别建立了中短期和短临预测模型,短临预测时间严格控制在3个月内,尽最大可能实现地震短临预测。本综合预测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可实时动态跟踪地震危险性,提供地震短临预测三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短临预测 地震三要素 分级预警 综合预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