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ource-Sink and Grain-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Two-Line Hybrid Rice Yangliangyou 6 被引量:6
1
作者 ZHAO Bu-hong WANG Peng +2 位作者 ZHANG Hong-xi ZHU Qing-sen YANG Jian-chang 《Rice science》 SCIE 2006年第1期34-42,共9页
With two-line hybrid rice Yangliangyou 6 (YLY6) and Liangyoupeijiu (LYPJ) and three-line hybrid rice Shanyou 63 (SY63) as materials, the source, sink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ssociation with grain filling we... With two-line hybrid rice Yangliangyou 6 (YLY6) and Liangyoupeijiu (LYPJ) and three-line hybrid rice Shanyou 63 (SY63) as materials, the source, sink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association with grain filling were investigated. The seed-setting rate, grain filling degree and grain yield of YLY6 and SY6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YPJ. The export and transformation percentages of the matter in culms and sheaths of YLY6 and SY63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LYPJ. Activities of sucrose synthase, adenosine diphosphoglucose pyrophosphorylase, starch synthase and starch branching enzyme in grains were higher for YLY6 and SY63 than for LYPJ, and were very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maximum grain filling rate, mean grain filling rate, grain filling degree and grain weight. The spikelet number, grain yield and total sink load per area of vascular bundle and phloem of YLY6 and SY63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of LYPJ, and the greater the load, the lower seed-setting rate and the poorer grain filling. The transportation rate per area phloem of YLY6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LYPJ or SY63.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YLY6 possesses strong source, great sink activity and efficient flow, which lay a physiological base for its high seed-setting rate and good grain f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ice source-sink characteristics grain filling enzyme activity
下载PDF
Effects of Panicl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on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and Grain Filling in Indica Rice 被引量:9
2
作者 ZHENG Yong-mei, DING Yan-feng, LIU Zheng-hui and WANG Shao-hua Key Laboratory of Crop Growth Regul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ji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Nanjing 210 095,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SCD 2010年第11期1630-1640,共11页
Grain filling, a crucial stage of grain yield formation in rice, is usually affected by the panicle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Field and pot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 Grain filling, a crucial stage of grain yield formation in rice, is usually affected by the panicle nitrogen (N) fertilization. Field and pot cultur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N effect. Two rice cultivars with high lodging resistance were grown in the field and pot. Four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were conducted in 2006 and repeated in 2007. The result showed that medium level of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NM) enhanced the accumulation and translocation of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 in the stem and sheath. Compared with non-nitrogen treatment (NO), NM promoted the translocation of labeled ^13C from stem and sheath to grain. But, low level of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NL) and high level of panicle N fertilization treatment (NH) showed the negative effect. The endosperm cell, grain length, and grain width of NM increased more quickly than that of NO from 4 to 10 d after anthesis. During the early period of grain filling, sucrose-phosphate synthase (EC 2.4.1.14, SPS)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for the NM treatment than those of the NL and NH treatments. Sucrose synthase (EC 2.4.1.13, SuSase) activity in the grains was substantially enhanced by NM, with the duration of higher activity being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other treatments. At maturing stage, NM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filled grain number, the seed-setting rate, and the grain weight compared with NL and NH.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NM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activities of enzymes of physiological importance, thereby increasing the grain size and promoting grain fi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panicle nitrogen fertilization grain filling 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sink capacity sucrose-phosphatesynthase sucrose synthase
下载PDF
中国设施农业的减碳增汇效应分析——基于182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佳佳 王鹏鑫 张瑞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75-1287,共13页
设施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及减碳增汇效应对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采用2013—2017年中国1828个县域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县域碳排放、固碳量及设施农... 设施农业作为中国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揭示其时空格局演变及减碳增汇效应对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空间经济计量方法,采用2013—2017年中国1828个县域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县域碳排放、固碳量及设施农业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了设施农业的减碳增汇效应,并从区域和粮食产区角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县域碳排放总体呈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固碳量则显示出西高东低的特点,设施农业面积空间格局也为东高西低,三者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及高-高空间集聚特征。2)设施农业面积对碳排放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都呈“U”型,存在显著减碳效应,但设施农业面积对固碳量的直接和间接效应都显著为负,增汇效应不明显。3)设施农业面积对于减碳增汇的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就区域层面而言,设施农业面积显著促进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碳减排,显著抑制中部和西部地区碳汇;就粮食产区而言,设施农业面积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存在显著的减碳效应,对三大粮食产区的增汇效应均不明显。研究认为,各县应当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绿色发展,因地制宜发展低碳农业,加强区域间减碳增汇合作交流,以此有力地推进设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减碳增汇的愿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碳排放 碳汇 粮食产区
下载PDF
中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玉 陈霖波 +1 位作者 张玉 吴志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059-5069,共11页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 农业低碳转型背景下,准确把握粮食种植业碳效应时空演化及碳排放公平性特征对实现地区生态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1年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碳排放因子法测算中国30个省区的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探析时空演化,运用Dagum基尼系数法刻画并解构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公平性。研究表明:(1)从时空特征看,粮食种植业碳效应呈现波动上升的净碳汇特征,具体表现为“东强西弱,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伴随明显的“马太效应”。在碳效应结构上,秸秆燃烧与玉米种植分别是粮食种植业最主要的碳源与碳汇。(2)从演化趋势来看,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效应的非均衡性呈扩大趋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效应非均衡性有所减弱,小麦与玉米碳效应非均衡性均持续上升。(3)从碳排放公平性来看,区域间碳排放差异已成为影响公平性的最主要因素,基尼系数呈“快速上升-波动震荡-缓慢回落”特征,全国粮食种植业碳排放始终处于较公平区间,整体公平性呈改善态势;在三大主粮中,水稻碳排放公平性最低,玉米碳排放公平性最高。最后,提出了采取差异化固碳减排策略、构建低碳发展跨区协作机制、完善碳排放责任分摊机制、探索粮食碳汇交易试点等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粮食种植业实现低碳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种植业 净碳汇 碳排放公平性 时空演化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不同类型大麦光合特性、灌浆特征差异及源库关系比较
5
作者 王蕾 张想平 +8 位作者 严宗山 徐也 张燕 赵海鹏 唐辉春 马树琳 蔺泽荣 张自强 蔡小斌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4-123,共10页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大麦源库关系差异及影响产量的主要源库指标,选用叶面积差异较大的4个大麦品种(系)GP6、GKP7、GK6和C2-1,研究花后7~28 d光合特性、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灌浆特征参数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GP6、GKP7旗... 为了明确不同类型大麦源库关系差异及影响产量的主要源库指标,选用叶面积差异较大的4个大麦品种(系)GP6、GKP7、GK6和C2-1,研究花后7~28 d光合特性、干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灌浆特征参数差异及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GP6、GKP7旗叶长宽比低于GK6、C2-1,而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以及叶可溶性糖较高,GKP7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降低比例最高,GK6和C2-1降低幅度较小;GK6灌浆初期叶、茎鞘干质量最高,灌浆过程中干物质降低幅度也最大,GP6和GKP7干质量低于GK6,高于C2-1,但整个灌浆期降低幅度较小;GP6和GKP7籽粒快速增质量时间为7~21 d,长于GK6和C2-1(7~14 d),GP6平均灌浆速率(R)和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间(Tmax)最高,在灌浆初期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低于C2-1,高于其他参试材料,随着籽粒灌浆含量迅速降低,运转率较高;GKP7灌浆活跃期(D)和最大灌浆速率(Rmax)均最高,灌浆初期茎鞘可溶性糖含量低于GP6、C2-1,其余灌浆期叶和茎鞘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GK6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均较低,C2-1灌浆初期茎鞘和籽粒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但7~14 d含量迅速降低,灌浆后期含量较低。千粒质量、产量均为GP6和GKP7显著高于GK6和C2-1,GK6和C2-1库容较小;穗粒质量/叶面积为GKP7>GP6>C2-1>GK6。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旗叶长宽比与产量极显著负相关,成熟期茎鞘、叶干质量、叶可溶性糖含量、穗粒数、穗粒质量/叶面积与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后7 d旗叶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茎鞘蔗糖含量、花后14~28 d籽粒干质量、R和Rmax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综上,GKP7源库关系最合理,GP6次之,C2-1源库均小,GK6源大库小;旗叶长宽比、灌浆初期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籽粒干质量、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可以作为高产育种主要衡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源库 光合特性 灌浆速率 产量
下载PDF
水稻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75
6
作者 梁建生 曹显祖 +2 位作者 徐生 朱庆森 宋平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85-691,共7页
本试验以源限制型水稻品种亚优2号、献改优63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弱势粒淀粉积累与其胚乳细胞的数目密切相关,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2)强势粒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 本试验以源限制型水稻品种亚优2号、献改优63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库强与其淀粉积累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强、弱势粒淀粉积累与其胚乳细胞的数目密切相关,两者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2)强势粒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合成酶最大活性高峰出现时间显著早于弱势粒的出现时间,且前者的活性也较高,这与强、弱势粒中淀粉积累动态一致;(3)蔗糖酶和淀粉磷酸化酶在催化蔗糖降解和淀粉合成中的作用不大;(4)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动态也与其能量代谢活性存在密切的关系。根据以上结果,认为籽粒库强与淀粉的积累间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籽粒库强 胚乳细胞 糖代谢酶 淀粉积累
下载PDF
玉米果穗维管束系统的发育及其与穗粒库容的关系 被引量:28
7
作者 何启平 董树亭 高荣岐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995-1000,i0002-i0003,共8页
应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系统观察了玉米穗、粒发育期间穗轴及小穗柄内维管束的分化、发育和联络,测量了不同维管束的横截面积;收集测定了果穗发育过程中果柄伤流液;探讨了穗、粒维管束的发育与穗粒库容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穗内维管束... 应用徒手切片和石蜡切片,系统观察了玉米穗、粒发育期间穗轴及小穗柄内维管束的分化、发育和联络,测量了不同维管束的横截面积;收集测定了果穗发育过程中果柄伤流液;探讨了穗、粒维管束的发育与穗粒库容的关系。结果表明,果穗内维管束联络系统的分化发育与穗分化相一致;穗柄—穗轴—籽粒的维管联络在双小穗期初步建成,至穗分化结束时完善成熟;不同穗位、粒位的果穗维管束数目、面积上存在显著差异,下位退化穗和果穗顶部的维管束发育差;穗柄与穗轴内的大维管束数、单个大维管束的平均面积、大维管束面积、维管束总面积与穗粒数、籽粒干重、籽粒体积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籽粒发育期间,穗柄伤流量及输送效率的变化趋势与籽粒干重的增长趋势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维管束系统 伤流液 穗粒库容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玉米产量源库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5
8
作者 陆卫平 陈国平 +2 位作者 郭景伦 王忠孝 饶春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727-733,共7页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江苏扬州对多花品种掖单13和中花品种鲁玉10进行春播试验,采用高产群体剪叶剪穗,不同密肥培植大小不同群体研究了玉米群体主要源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玉米产量因试点经纬... 1993~1994年在新疆石河子、北京大兴、山东济南、江苏扬州对多花品种掖单13和中花品种鲁玉10进行春播试验,采用高产群体剪叶剪穗,不同密肥培植大小不同群体研究了玉米群体主要源库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尽管玉米产量因试点经纬度及生态条件的差异很大,但不同试点的玉米产量水平均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源)、总粒数(库)的增加而增加,源库相互促进增产。但增源增产与增库增产比,增库增产更为重要。这方面花数少库容潜力小的品种比花数多库容潜力大的品种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产量 生态条件
下载PDF
籼粳杂交稻籽粒库活性与其充实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国锋 宋平 +2 位作者 曹显祖 梁建生 朱庆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79-186,共8页
以两个籽粒充实程度不同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PC31 1×早献党 1 8(充实差 )和测 0 3×扬稻 4号 (充实好 )为材料 ,研究两组合的强、弱势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库活性与其充实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强、弱势粒... 以两个籽粒充实程度不同的籼粳亚种间杂交稻 PC31 1×早献党 1 8(充实差 )和测 0 3×扬稻 4号 (充实好 )为材料 ,研究两组合的强、弱势粒发育过程中籽粒库活性与其充实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 1 )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强、弱势粒干重、淀粉积累速率都相应高于充实差的亚杂组合 ,两组合的强、弱势粒灌浆特性均表现异步型特征 ;( 2 )在灌浆早期 ,两亚杂组合强、弱势粒胚乳中蔗糖含量都比较高 ,且测扬要明显高于 P早 ;在籽粒发育后期 ,蔗糖含量又有回升 ,尤其是 P早弱势粒 ;( 3)充实好的亚杂组合强、弱势粒胚乳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合成酶活性都相应高于充实差的亚杂组合 ,尤以弱势粒表现更明显 ,3种酶活性变化都与淀粉积累曲线一致 ;( 4 )胚乳细胞质中低 Pi含量、高 ATP水平有利于淀粉体合成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粒库活性 籽粒充实 糖代谢酶 ATP 籼粳杂交稻
下载PDF
基于精细化梯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汇聚机制及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朱红松 孙利民 +1 位作者 徐勇军 李晓维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38-1151,共14页
信息汇聚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传输形态之一.在信息汇聚过程中,网络存在数据流分布内密外疏的不均衡特性.研究发现,在传统跳数模型下,网络数据流分布不仅存在全局不均衡性,而且同层节点内还存在着内疏外密的反向不均衡现象,从而使网... 信息汇聚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典型传输形态之一.在信息汇聚过程中,网络存在数据流分布内密外疏的不均衡特性.研究发现,在传统跳数模型下,网络数据流分布不仅存在全局不均衡性,而且同层节点内还存在着内疏外密的反向不均衡现象,从而使网络流量分析复杂化.提出一种精细化梯度模型,通过引入加权平均机制,将跳数信息转化为精细梯度信息,并以梯度作为数据汇聚的参考依据.通过理论和仿真分析,精细化梯度模型下网络具有更平稳的网络数据流分布特征,并在通常情况下具有更高的通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跳数模型 精细化梯度模型 通信负载分布 通信效率
下载PDF
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50年碳汇潜力 被引量:24
11
作者 姚平 陈先刚 +3 位作者 周永锋 赵文军 陆梅 涂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025-3037,共13页
为评估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未来50a碳汇潜力,调查收集该地区2011年以前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树种及其造林面积等相关数据资料,利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人工林历史数据建立生长模型,结合文献调研获得的相关林分碳计量参数,... 为评估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未来50a碳汇潜力,调查收集该地区2011年以前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树种及其造林面积等相关数据资料,利用国家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中人工林历史数据建立生长模型,结合文献调研获得的相关林分碳计量参数,预测出本区域退耕还林工程7种主要林分碳储量和年碳储量未来变化。结果表明: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林分总碳储量在2020、2030、2040、2050和2060年分别为52.98、73.88—80.57、73.62—102.16、88.41—115.17和77.15—123.36TgC,年总碳储量则分别为3.15、-1.11—2.45、-3.92—1.95、2.08—0.96和0.25—0.73TgC,到2060年华山松、马尾松、柳杉、杉木、柏树、杨树和桉树7种林分碳汇潜力在无采伐情景下分别达到:13.01、15.01、13.44、24.13、28.05、15.63和14.09TgC,可对本地区森林碳汇功能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碳汇 退耕还林工程 西南地区
下载PDF
小麦开花后源库关系分析 被引量:131
12
作者 郭文善 封超年 +3 位作者 严六零 彭永欣 朱新开 宗爱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 小麦开花后的源库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库容量的大小影响开花后光合产物的生产和分配,较大的库容可以促进叶片光合潜力的发挥和光合产物向穗部的运转。开花后绿叶面积的大小和光合强度的高低影响籽粒的灌浆速率,粒重受花后干物质积累量的制约。说明小麦开花后库对源有反馈调节作用、而源又影响库的充实,源库关系在动态变化中相互协调取得平衡。栽培措施应使源库关系在高水平上取得动态平衡,才能获得高产。粒叶比既反映了库容的相对大小,又代表源的质量水平和库对源的调运能力,可作为群体条件下源库关系是否协调的综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关系 粒叶比
下载PDF
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库容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与可利用性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伍碧华 路洁霏 +2 位作者 李平 胡喜贵 郑有良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8年第3期221-225,共5页
为了从近缘物种中寻找高蛋白质含量和大库容特性的遗传种质,为高产、优质,以及二者并重型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本研究对110份引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库容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 为了从近缘物种中寻找高蛋白质含量和大库容特性的遗传种质,为高产、优质,以及二者并重型小麦新品种培育提供基因资源,本研究对110份引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千粒重、库容等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千粒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及粒积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蛋白质含量变幅为13.17%~27.20%,平均19.89%;千粒重变幅为7.95~33.02g,平均20.20g;籽粒长度变幅为6.59~10.16mm,平均8.60mm;籽粒宽度变幅为1.21~2.77mm,平均2.11mm;籽粒厚度变幅为1.67~2.83mm,平均2.33mm;籽粒粒积变幅为16.16~71.21mm^3,平均43.78mm^3。相关分析表明,110份野生二粒小麦的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整体上呈显著负相关性(r=-0.254,P〈0.01),而粒长、粒宽、粒厚、粒积各库容性状之间,以及各库容性状与千粒重之间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正相关。但蛋白质含量与千粒重之间相关性的具体表现因材料而存在差异。比较分析发现,一些材料具有蛋白含量、千粒重和粒积均高的特性。与普通小麦相比,野生二粒小麦中蕴藏着丰富的高蛋白质含量和大库容性的特异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蛋白质含量 千粒重 库容 遗传多样性 可利用性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源库变化的反应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跃建 朱华忠 +1 位作者 武玲 宋荷仙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41,共4页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 ,研究了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中粒饱满三种小麦籽粒类型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反应。摘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极显著减少和增加了千粒重。摘除剑叶后 ,大粒饱满的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减幅较大 ,大粒不饱... 在灌溉和雨养条件下 ,研究了大粒饱满、大粒不饱满和中粒饱满三种小麦籽粒类型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反应。摘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极显著减少和增加了千粒重。摘除剑叶后 ,大粒饱满的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减幅较大 ,大粒不饱满的川育 14和 30 9减幅较小 ,中粒的川育 12、88凡 8等减幅也较小。去除 1/ 2小穗数后 ,川麦 2 7和 1137的千粒重增幅较少 ,川育 12、88凡 8等的千粒重增幅较多。中粒的 1189的千粒重在去除剑叶和 1/ 2小穗数后 ,增减幅度均较少。不同品种的千粒重对源库结构变化的不同反应 ,表明其灌浆的生理过程或光合器官间的相互补偿能力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它们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培育高产、稳产小麦品种 ,千粒重不能太大45~ 5 0 g即可 ;干旱常发的丘陵地区 ,应培育中等粒重 ,即 4 0~ 4 5 g的品种 ,以达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小麦 千粒重 源库变化 产量
下载PDF
源库调节对小麦籽粒灌浆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15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3 位作者 宋晓 查菲娜 岳艳军 王化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78,共5页
为探讨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通过剪叶和去穗处理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籽粒灌浆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籽粒体积、千粒重、灌浆速率在花后15 d之后均表现为去穗处理>对... 为探讨不同穗型超高产小麦品种的源库关系,通过剪叶和去穗处理研究了两个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和“豫麦49-198”的籽粒灌浆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两个品种的籽粒体积、千粒重、灌浆速率在花后15 d之后均表现为去穗处理>对照>去叶处理。去叶处理使两个品种的千粒重、灌浆速率均有所下降,其中豫麦49-198较对照下降最大比例分别为24.4%和22%,兰考矮早八下降的最大比例分别为7.6%和9%;去穗处理使两个品种的千粒重和灌浆速率均有所增加,其中豫麦49-198较对照增加的最大比例分别为11.1%和17%,兰考矮早八增加的最大比例分别为12.2%和17.25%。源库改变对两个品种的光合特性均有影响,表现为对照旗叶>去穗旗叶>去叶倒二叶>对照倒二叶。随着灌浆进程,豫麦49-198去叶处理的倒二叶光合速率较对照增加的比例从40%减为25%,兰考矮早八去穗处理的旗叶光合速率较对照下降的比例从27%减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改变 灌浆 光合特性
下载PDF
影响常规籼稻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 被引量:22
16
作者 董桂春 王余龙 +3 位作者 张岳芳 陈培峰 杨连新 黄建晔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3-49,共7页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干物重以及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从低刘高依次分为A、B... 在群体水培条件下,以国内外不同年代育成的籼稻代表品种(2001年为88个、2002年为122个)为材料,测定叶面积系数、库容量、干物重以及氮素含量等,采用组内最小平方和的动态聚类方法将供试品种的氮素籽粒生产效率从低刘高依次分为A、B、C、D、E、F共6种类型,研究各类型籼稻品种有关源库指标的差异以及影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主要源库指标。结果表明,A、B、C、D、E、F类籼稻品种的平均氮素籽粒生产效率2001年分别为20.51、31.04、35.64、39.46、43.55和50.92gg^-1,2002年分别为24.33、31.61、35.83、39.06、43.51和50.00gg^-1;高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类型籼稻品种源、库的基本特点为抽穗期的叶面积系数较小、灌浆结实期叶面积下降速度慢、净同化率高、库容量大,抽穗期的单位叶面积、单位干物重和单位氮素所承担(形成)的库容量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单位氮素库容量、单位干物质库容量、单位库容量形成的产量、抽穗期叶面积系数以及抽穗期至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减少量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有显著影响(R^2=0.749—0.805)。通径分析表明,抽穗期的单位氮素库容量和单位于物质库容量以及单位库容量形成的产量对籼稻品种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影响力明显大于抽穗期叶面积系数和抽穗期至成熟期叶面积系数减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型水稻 品种 氮紊籽粒生产效率
下载PDF
杂交中稻源库比对籽粒充实的影响及其高产组合的源库特征 被引量:27
17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3 位作者 ZHU Yong-chuan 朱永川 王贵雄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65-271,共7页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源库比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影响中、下部籽粒,对上部籽粒影响极小.反映籽粒充实特征的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在稀植高氮与密植中氮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籽粒充实度与源库结构关系.结果表明,源库比是影响籽粒充实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主要影响中、下部籽粒,对上部籽粒影响极小.反映籽粒充实特征的结实率、充实率和充实指数3个指标中,充实指数受源库比的影响最敏感,其次是结实率,充实率最差.在保证理论产量和产量潜力分别达9 t和11 t,结实率不低于80%的高产前提下, 相应组合的源库特征的最佳取值范围: 每穗着粒数160~220粒,每公顷有效穗180万~210万,千粒重28~30 g,叶粒比6.66~7.52 mg/粒,结实率80%~90%,充实率96.5%~97.5%,充实指数78%~87%,单穗重4.3~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率 源库特征 籽粒充实度 杂交中稻 高产 有效穗 稀植 组合 取值范围 指数
下载PDF
密穗与疏穗型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及库强度的比较 被引量:7
18
作者 闫素辉 尹燕枰 +7 位作者 李文阳 李勇 隋新霞 顾峰 梁太波 张体彬 王平 王振林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706-2715,共10页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 【目的】研究小麦强、弱势籽粒淀粉积累与库容量、库活性间的关系及不同穗型间的差异。【方法】以密穗型小麦品种鲁麦21、济麦20和疏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391、山农12为材料,对籽粒发育过程中强、弱势粒淀粉积累、胚乳细胞数目及相关酶活性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种类型小麦强势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籽粒直、支链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高于疏穗型小麦。Logistic方程拟合籽粒淀粉积累进程表明,强势粒淀粉积累量较弱势粒高的原因是其积累启动时间较早和淀粉积累速率较高;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速率的差异幅度较大,是造成其籽粒最终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之一。小麦强势粒胚乳细胞数目显著高于弱势粒,与疏穗型小麦相比,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胚乳细胞数目的差异幅度较大。4个小麦品种弱势粒蔗糖含量在灌浆期均高于强势粒,说明籽粒蔗糖含量即淀粉合成底物的供给并不是造成强、弱势粒淀粉积累存在差异的限制因子。小麦强势粒蔗糖合酶(SS)、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和颗粒结合态淀粉合酶(GBSS)活性均高于弱势粒,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上述酶活性差异幅度均较疏穗型大。【结论】小麦库容量(胚乳细胞数目)和库活性(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是制约强、弱势粒淀粉积累的主要因素。密穗型小麦强、弱势粒间的胚乳细胞数目和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差异较大,这可能是造成密穗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量在强、弱势粒间的差异幅度大于疏穗型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穗型 强势粒 弱势粒 淀粉 库强度
下载PDF
源库关系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19
作者 袁继超 丁志勇 +4 位作者 俄胜哲 姚凤娟 李俊青 朱庆森 杨建昌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15-19,共5页
通过遮光、剪叶与疏花措施,应用Richards模型研究了源库关系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和剪叶降低水稻籽粒的灌浆速度和终极生长量,导致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千粒重小而减产,而疏花(剪穗)则相反,得出提高灌浆速度是增产... 通过遮光、剪叶与疏花措施,应用Richards模型研究了源库关系对水稻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和剪叶降低水稻籽粒的灌浆速度和终极生长量,导致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差,千粒重小而减产,而疏花(剪穗)则相反,得出提高灌浆速度是增产的主要途径;源库关系主要影响的是弱势粒的灌浆特征,对强势粒的影响相对较小,用弱势粒的灌浆参数更能反应水稻的源库状况;用强弱势粒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差来划分同步异步灌浆类型较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源库关系 籽粒灌浆 粒位
下载PDF
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源库特征与结实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21
20
作者 赵步洪 王朋 +2 位作者 张洪熙 朱庆森 杨建昌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5-72,共8页
以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及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源、库、流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扬两优6号和汕优63的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明显高于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汕优63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扬... 以两系杂交稻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及三系杂交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源、库、流特征及其与籽粒充实的关系。扬两优6号和汕优63的结实率、籽粒充实度和产量明显高于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汕优63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转换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扬两优6号和汕优63籽粒中蔗糖合成酶、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淀粉合成酶和淀粉分支酶的活性显著高于两优培九,且上述各酶的活性与籽粒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谷粒充实度和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扬两优6号和汕优63的单位维管束和韧皮部的颖花负荷、现实产量负荷、总库容负荷显著小于两优培九,且负荷越大的组合结实率就越低,充实度也就越差。扬两优6号单位面积韧皮部的物质转运速率显著高于两优培九和汕优63。表明扬两优6号具有源足、库强、流畅的特点,这是它结实率高和籽粒充实度好的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源库特征 籽粒充实 酶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