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敏感因子在威海湾沉积环境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郝榕荣 杨怡红 +2 位作者 朱龙海 朱颖涛 袁晓东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3-777,共15页
环境敏感因子是沉积环境演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其提取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在海湾内应用成果相对较少。文章根据山东半岛威海湾WH-05岩心(钻探深度18.2 m)高分辨率(2 cm)粒度分析结果,采用基本端元模拟算法(BasEMMA)、粒级—标准偏差法... 环境敏感因子是沉积环境演化研究中的重要参数,其提取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在海湾内应用成果相对较少。文章根据山东半岛威海湾WH-05岩心(钻探深度18.2 m)高分辨率(2 cm)粒度分析结果,采用基本端元模拟算法(BasEMMA)、粒级—标准偏差法和粒级旋转主成分分析法(V-PCA)提取了环境敏感因子,结合AMS14C数据,对不同方法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其对季风强度变化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8.4 ka B.P.以来威海湾沉积物类型均为粉砂,粉砂含量为主、黏土含量次之、砂含量较少,以跳跃组分为主,悬浮组分次之。BasEMMA和粒级—标准偏差法提取的3个敏感粒级范围(2.6~11.0μm、31.3~63.4μm、256.9~500.0μm)总体一致,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季风长周期变化事件(8.4~6.5 ka B.P.东亚季风强度减弱;6.5 ka B.P.至今东亚季风强度增强);V-PCA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能较好地反映东亚季风短周期变化事件(如明清小冰期、西汉小冰期事件等)。以上三种方法提取的环境敏感因子指示了研究区气候变化,对研究区沉积环境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湾 环境敏感因子 基本端元模拟算法 粒级—标准偏差法 粒级旋转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采用两种粒度试样测定神华煤中全水分的偏差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宝华 邢勇峰 武增礼 《煤质技术》 2017年第1期20-22,共3页
采用13mm和6mm两种粒度煤样对神华煤中全水分进行方法间对比试验,按全水分范围分段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以探究两种粒度煤样的试验方法间有无系统偏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种粒度试样测定神华煤中全水分的测定结果之差在95%概率下最大不超... 采用13mm和6mm两种粒度煤样对神华煤中全水分进行方法间对比试验,按全水分范围分段统计分析试验结果,以探究两种粒度煤样的试验方法间有无系统偏差。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种粒度试样测定神华煤中全水分的测定结果之差在95%概率下最大不超过0.4%,其测定方法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可以相互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全水分 神华煤 系统偏差 试验方法 显著性差异 置信区间 重复性限
下载PDF
赣中玉华山泥炭地沉积来源的粒度端元法分析与2000 aBP以来气候环境重建 被引量:2
3
作者 尚广春 李亮 +3 位作者 马春梅 弋双文 赵琳 崔安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利用江西玉华山沼泽泥炭地YSH-2钻孔的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建立年代框架,结合该孔粒度参数、粒级组分、粒级-标准偏差、端元分析法分析,探寻响应气候变化的粒级组分,重建2000 aBP以来气候环境。结果表明,玉华山泥炭地沉积物粒度组成... 利用江西玉华山沼泽泥炭地YSH-2钻孔的沉积物进行AMS14C测年,建立年代框架,结合该孔粒度参数、粒级组分、粒级-标准偏差、端元分析法分析,探寻响应气候变化的粒级组分,重建2000 aBP以来气候环境。结果表明,玉华山泥炭地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细粉砂(4~16μm)为主,中粗粉砂(16~64μm)次之;运用端元分析法得出3个端元,其中端元组分EM1代表水动力搬运来的较细组分,指示气候的干湿状况,EM2是反映土壤的成壤改造作用的组分,EM3是突发性的气候变化带来的组分。通过偏差法得出的敏感组分10.473~16.535μm,结合上述3个端元的变化规律,得出近2000 a的干湿变化:(1)0—300 AD阶段,降水逐渐增多,气候由干转湿;(2)300—500 AD气候由湿润转入干旱,但整体较干;(3)500—650 AD气候波动与突发性洪涝灾害都较少,是稳定且持续的湿润期;(4)650—900 AD,气候波动较大,变化频繁,总体偏干;(5)900—1400 AD是较为湿润的时期,其中有100年的频繁波动期;(6)1400—1800 AD为小冰期,此区域的气候变化分为湿-干-湿的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炭 粒度 标准-粒级偏差 端元分析法 干湿变化
下载PDF
粗颗粒土级配混合法缩尺后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哲 朱俊高 +1 位作者 余挺 蒋明杰 《能源与环保》 2017年第9期37-41,46,共6页
为了研究粗颗粒土经混合法缩尺后最大粒径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对某堆石坝堆石料级配采用混合法进行缩尺,级配缩尺后的试验替代料根据最大粒径的不同分为4组。在大型三轴仪上进行了试验替代料的常规各向等压固结的三轴排水剪试验,研究了... 为了研究粗颗粒土经混合法缩尺后最大粒径对强度和变形的影响,对某堆石坝堆石料级配采用混合法进行缩尺,级配缩尺后的试验替代料根据最大粒径的不同分为4组。在大型三轴仪上进行了试验替代料的常规各向等压固结的三轴排水剪试验,研究了强度和变形的缩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峰值偏应力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弹性模量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内摩擦角的变化规律为先减小后增大;在一定范围内,邓肯模型参数K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增大,模量数n随着最大粒径的增大而减小,最大粒径与K和n近似于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粒径 粗粒料 缩尺方法 混合法 峰值偏应力 初始弹性模量
下载PDF
不同植物灌丛沙丘表面沉积物粒度变化及其固沙能力 被引量:22
5
作者 高永 丁延龙 +4 位作者 汪季 蒙仲举 孙晓瑞 张超 魏亚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35-142,共8页
研究沙区不同类型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精确描述地表风沙运动过程,为快速比较不同植物种固沙能力和沙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采用激光衍射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内部5种荒漠植物灌丛沙丘... 研究沙区不同类型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精确描述地表风沙运动过程,为快速比较不同植物种固沙能力和沙区植被恢复提供参考。采用激光衍射法对乌兰布和沙漠内部5种荒漠植物灌丛沙丘地表沉积物粒度差异进行测定,以粒级-标准偏差法对风沙环境敏感组分进行提取,根据敏感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对植物固沙能力进行评价,并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了敏感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对植株形态指标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沙鞭、沙蓬、芦苇样地表层沙物质分布同裸沙丘均为单峰型,白刺和油蒿为双峰型。植被分布区沙丘表层沉积物中沙、细沙减少,极细沙和粉粒增加,沉积物颗粒分选性变差,频率曲线趋于正偏,峰度值降低。整体而言,颗粒组成由细到粗依次为:白刺>油蒿>芦苇>沙蓬>沙鞭>裸沙丘。乌兰布和沙漠地表沉积物存在1.45~76和76~456μm 2个环境敏感粒度组分,中值分别为57.3和193.6μm,分别命名为细组分和粗组分,细组分对应风沙流中的悬移质,粗组分为跃移质。环境敏感组分在各植物覆盖下差异显著,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为:白刺>油蒿>沙蓬>芦苇>沙鞭>裸沙丘,粗组分体积百分含量变化相反,植株对风动力的阻滞能力相应降低。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与株高、冠幅、分枝数呈正相关关系,与疏透度呈负相关关系,表层沉积物中细组分体积百分含量越高的植物灌丛,影响其体积百分含量多少的因素越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沉积 粒度 灌丛沙丘 固沙能力 粒级-标准偏差法 敏感粒度组分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中晚全新世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沉积物的敏感粒级组分及其对季风气候变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承涛 陈敏 +4 位作者 戚洪帅 WICHIEN Intasen APICHAI Kanchanapant 张爱梅 方琦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80-491,共12页
对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三根沉积物柱样(WLE08、WLE10和WLE12)进行了210Pb测年分析、AMS14C测年分析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根柱样的沉积物类型均属于粘土质粉砂,包含部分贝壳及生物碎屑,分选差,呈正偏态,属... 对泰国湾Chanthaburi海岸Welu河口区三根沉积物柱样(WLE08、WLE10和WLE12)进行了210Pb测年分析、AMS14C测年分析和粒度分析。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三根柱样的沉积物类型均属于粘土质粉砂,包含部分贝壳及生物碎屑,分选差,呈正偏态,属于中晚全新世以来形成的沉积物。通过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沉积物敏感粒级进行提取,每根柱样各获得两个敏感粒级,分别为S_(A1)和S_(A2)、S_(B1)和S_(B2)以及S_(C1)和S_(C2)。将S_(A2)/S_(A1)、S_(B2)/S_(B1)以及S_(C2)/S_(C1)作为中晚全新世以来亚洲夏季风相对强度变化的替代指标,比值升高可以指示夏季风强度增强,反之则减弱。结合测年结果得出研究区的亚洲夏季风自中晚全新世以来经历了强盛-减弱-增强-减弱-稳定-波动的过程。其中,8.5~6.5 cal.ka BP期间S_(C2)/S_(C1)值较高,表明该时期处于亚洲夏季风强盛期,6.5~3 cal.ka BP期间S_(B2)/S_(B1)值较低且变化较小,表明该时期亚洲夏季风处于较弱的稳定期,而1.5 cal.ka BP以来S_(A2)/S_(A1)值有升高趋势表明亚洲夏季风在这一时期有所增强。此外,在8.2 cal.ka BP期间敏感粒级S_(C2)/S_(C1)值急剧下降,表明夏季风存在一次较大的衰弱期,响应了8.2 cal.ka BP全球范围的气候突变事件,这与阿曼石笋和董歌洞石笋δ^(18)O记录所显示的结果相一致,体现了气候变化具有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敏感粒级 粒级-标准偏差方法 中晚全新世 泰国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